① 英國的錢幣
主要是硬幣。一,二,五,十,二十,五十便士都是硬幣,一鎊,兩鎊也是硬幣,只有五磅,十鎊,二十鎊,五十鎊,一百磅是紙幣。
② 1899年英國馬劍金幣澳大利亞鑄造是什麼意思
沒辦法,如果真的不還,只能認了,吃一嵌張一智,以後千萬不要借給別人錢了,借錢的人總是」大壞蛋「再也不要借給別人錢了!
③ 金幣可以自由鑄造是不是意味著私人可以鑄造金幣②
金幣是法定貨幣,由中國人民銀行官方發發行,不能私自鑄造。市面專上看到的那些可屬以自己鑄造的「金幣」,應該叫「金章」,屬於紀念章。上面不會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號、不會有「XX元」面值。如果有,且不是中國人民銀行官方發行的,那叫假幣、臆造幣,是犯法的
④ 金幣本位制下英鎊是國際貨幣體系的基礎么
是的,但是當時英國殖民地遍布全球,海上霸權又促成英國掌控世界貿易。
⑤ 十九世紀一枚英國皇家金幣相當於現在多少人民幣的購買力
十九世紀一枚英國皇家金幣相當於現在120元的人民幣的購買力,由於黃金價值的國際浮動和收藏價值的提升,現在的英國皇家金幣價值上漲。
所以要計算十九世紀一枚英國皇家金幣的價值與現在的人民幣購買力之間的換算,我們可以用黃金的價格來計算。十九世紀一英鎊大約含7.32克的純黃金,而今天的金價,大概是每克330元人民幣,而一英鎊大約等於二十個皇家金幣,一英鎊大概是2400多元的人民幣。
由此可得,十九世紀一枚英國皇家金幣相當於現在120元的人民幣的購買力,而且,皇家金幣的價值也受國際金價浮動還有加工和利潤等等因素的影響。
⑥ 介紹下英國的硬幣
以現在英國流通來的硬幣來說一下自吧 先從顏色上來說 分為4中顏色, 黃色加銀色, 黃色, 銀色,以及銅色(有點發紅)
而形狀上來說分為兩種 一種是 七邊形 一種是圓形
面值高的硬幣 相對比較厚。
有種 特別大的(厚) 銀色圓形 的是我見過最大面值的硬幣——5英鎊 通常是紀念幣 比如 查爾斯和黛安娜 結婚時期的硬幣。有點類似中國以前的銀元。直徑大約 4CM
然後是 圓形的 黃色中鑲嵌銀色(也就是同心圓)的是 2鎊錢,不過有種比較特殊的 是 黃色圓形的 但是面額也是 2鎊的。但是比一鎊錢的直徑要稍微的大一些,比普通兩鎊厚一些 直徑 接近 3CM
黃色圓形 直徑在2.2cm 左右 是一英鎊
下面 是 銀色-七邊形 大小有兩種 大的和 兩鎊面額的硬幣大小差不多的是 50便士。 小的 和一英鎊大小接近 是 20便士。
銀色圓形 直徑大約 2.5cm 和一元人民幣大小差不多的 是 10便士
銀色圓形 直徑大約1.7cm 的是5便士
銅色圓形 比較大的 直徑大約是 2.6cm 是 2便士
銅色圓形 直徑大約2cm 的是 1便士
當然也有很多其他的 想是 半個便士 這樣的硬幣,不過已經不再市面上流通了,也就不介紹了。
⑦ 為什麼金幣流通時期,金幣可以自由鑄造,而今天的紙幣卻不能印刷
因為金幣的材質是黃金,有其等值或者更高的升值價值,而紙幣只版是一張質量好點的紙張權,紙幣的發行量是按照國民總產值的比例來發行的,如果紙幣自由印刷,那麼最後導致的就是嚴重的通貨膨脹,這是我的理解,謝謝,中國現在就處在通貨膨脹,其中主要原因就是銀行次貸壓力過大,國家大量印刷紙幣導致的,08年的金融危機就是因為次貸危機導致的,後果很嚴重的。
記得採納啊
⑧ 在金本位制下,是不是所有的黃金都能鑄造成本位幣
是。
國際金本位制
國際金本位制度是以黃金作為國際本位貨幣的制度。英國於1816年率先實行金本位制度,19世紀70年代以後歐美各國和日本等國相繼仿效,因此許多國家的貨幣制度逐漸統一,金本位制度由國內制度演變為國際制度。國際金本位制按其貨幣與黃金的聯系程度,可以分為:金幣本位制、金塊本位制和金匯兌本位制。
一、金幣本位制
金幣本位制是以黃金作為貨幣金屬進行流通的貨幣制度,它是19世紀末到20世紀上半期資本主義各國普遍實行的一種貨幣制度。1816年,英國頒布了(金本位制度法案),開始實行金本位制,促使黃金轉化為世界貨幣。隨後,德國於1871年宣布實行金本位制,丹麥、瑞典、挪威等國於1873年也相繼實行金本位制。到19世紀末,資本主義各國已經普遍實行了這一貨幣制度。
金幣本位制的主要內容包括:①用黃金來規定貨幣所代表的價值,每一貨幣都有法定的含金量,各國貨幣按其所含黃金的重量而有一定的比價;②金幣可以
自由鑄造,任何人都可按法定的含金量,自由地將金塊交給國家造幣廠鑄造成金幣,或以金幣向造幣廠換回相當的金塊;③金幣是無限法償的貨幣,具有無限制支付手段的權利;④各國的貨幣儲備是黃金,國際間結算也使用黃金,黃金可以自由輸出或輸入。從這些內容可看出,金幣本體制有三個特點:自由鑄造、自由兌換和自由輸出人。由於金幣可以自由鑄造,金幣的面值與其所含黃金的價值就可保持一致,金幣數量就能自發地滿足流通的需要,從而起到貨幣供求的作用,不會發生通貨膨脹和貨幣貶值。由於黃金可在各國之間自由轉移,這就保證了外匯行市的相對穩定與國際金融市場的統一,因而金幣本位制是一種比較健全和穩定的貨幣制度。
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夕,各帝國主義國家為了准備世界大戰,加緊對黃金的掠奪,使金幣自由鑄造、價值符號與金幣自由兌換受到嚴重削弱,黃金的輸出入受到嚴格限制。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以後,帝國主義國家軍費開支猛烈增加,紛紛停止金幣鑄造和價值符號的兌換,禁止黃金輸出人,從根本上破壞了金幣本位制賴以存在的基礎,導致了金幣本位制的徹底崩潰。
二、金塊本位制與金匯兌本位制
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後,一些資本主義國家經濟受到通貨膨脹、物價上漲的影響,加之黃金分配的極不均衡,已經難以恢復金幣本位制。1922年在義大利熱那亞城召開的世界貨幣會議上決定採用「節約黃金」的原則,實行金塊本位制和金匯兌本位制。
實行金塊本位制的國家主要有英國、法國、美國等。在金塊本位制度下,貨幣單位仍然規定含金量,但黃金只作為貨幣發行的准備金集中於中央銀行,而不再鑄造金幣和實行金幣流通,流通中的貨幣完全由銀行券等價值符號所代替,銀行券在一定數額以上可以按含金量與黃金兌換。英國以銀行券兌換黃金的最低限額為相等於400盎司黃金的銀行券(約合1700英鎊),低於限額不予兌換。法國規定銀行券兌換黃金的最低限額為21500法郎,等於12公斤的黃金。中央銀行掌管黃金的輸出和輸入,禁止私人輸出黃金。中央銀行保持一定數量的黃金儲備,以維持黃金與貨幣之間的聯系。
金匯兌本位制又稱為「虛金本位制」,其特點是:國內不能流通金幣,而只能流通有法定含金量的紙幣;紙幣不能直接兌換黃金,只能兌換外匯。實行這種制度國家的貨幣同另一個實行金塊本位制國家的貨幣保持固定比價,並在該國存放外匯和黃金作為准備金,體現了小國對大國(「中心國」)的依附關系。通過無限制買賣外匯維持金塊本位國家貨幣的聯系,即「釘住」後者的貨幣。國家禁止黃金自由輸出,黃金的輸出輸入由中央銀行負責辦理。第一次世界大戰前的印度、菲律賓、馬來西亞、一些拉美國家和地區,以及20世紀20年代的德國、義大利、丹麥、挪威等國,均實行過這種制度。
金塊本位制和金匯兌本位制都是被削弱了的國際金本位制。1929—1933年世界性經濟危機的爆發,迫使各國放棄金塊本位制和金匯兌本位制,從此資本主義世界分裂成為相互對立的貨幣集團和貨幣區,國際金本位制退出了歷史舞台。
⑨ 歐洲古代金幣是鑄造還是壓制的
工業革命之前基本上都是壓制的,大規模的鑄造是工業革命之後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