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試分別計算兩組工人的日產量全距、平均差和標准差;並比較兩組工人平均日產量的代表性。
甲組的全距是(120-20)=100,平均數是70,平均差是30,標准差是34.16
乙組的全距是(73-67)=6,平均數是70,平均差是2,標准差是2.16
乙組平均差是和標准差較小,其平均數具有較大的代表性,而甲組的平均數代表性較小。
若有幫助請採納。
2. 請問下怎麼計算產量,還有產值怎麼計算
產量
,即按時間區域的生產
總量
,如果每天、每周、每個月、每年
產值,就是
周期
內產量的
價值
,一般
是月
產值,年產值
3. 混合產量 可比產量 分別是什麼意思啊
除了特殊產品外,可比產量=混合產量
4. 簡述社會產品實物產量的兩種加總方法!
實物產量復在加總時有兩種形式:制
一種是混合產量,即只要名稱、用途相同的產品,不管品種、規格、能力是否相同,都按其外部特徵所確定的計量單位混合在一起計算的實物產量。例如,汽車不管型號不同,直接加總計算輛數。
另一種是標准實物產量,即為了某種目的和需要,要求更確切地反映這些產品實物產量所代表的使用價值量,可以把用途相同而規格含量不同的實物產品量,按照一定的系數摺合為某一標准規格含量的產品產量,得到標准實物量,也叫折標量指標。如把各種發熱量的煤折算為每公斤發熱量為7000千卡的標准煤,硫酸、燒鹼、化肥折算為100%純量等。
5. 知道耗用的總材料和各個的入庫數量怎麼算單個的耗用材料
一般來說,這種情況我是採用標准成本分攤法進行分攤,具體計算思路如下:
1、建立各種入庫成品的材料標准耗用,如果是多種不同物料,建議建立標准耗用模型,計算其標准耗用金額,如果是單一物料,也可以簡單計算為標准耗用量;我這里以簡單的耗用量進行說明,其實算為金額是一樣的。
2、對全部產品(各入庫數量*對應標准耗用量)進行求和,計算得到標准耗用總量;
3、實際用量與標准用量比率=實際耗用總量/標准耗用總量*100%,計算得出標准分攤比率;
4、每種產品入庫數量*對應標准耗用量*標准分攤比率,就得到了該產品的總耗用量,總耗用量/入庫數量即為單個耗用量。
5、注意小數四捨五入尾數。
當然,如果確實無法建立標准模型或者耗用基本不存在差異,請根據實際情況決定分攤方法進行分攤,最後計算出結果。
舉例說明如下:
假設原材料為甲材料,三種產品分別為A、B、C,假設發出存貨計價方法為加權平均法,假設上月盤存甲材料為100kg,金額2000元,本月采購300kg,金額5400元,月末盤存50kg,則本月耗用數量=100+300-50=350kg,本月耗用甲材料金額=(2000+5400)/(100+300)*350=6475元,,本期甲材料出庫單價=6475/350=18.5元/kg,月末庫存數量即為50kg,庫存金額=2000+5400-6475=925元。
若需要分別計算A、B、C三種產品耗用的數量和金額,則需要建立ABC三種產品的標准耗用模型,然後根據其各自產量與標准耗用模型進行比例分攤。
假設生產一個A產品,標准耗用甲材料0.2kg,本月A產品總產量500;
假設生產一個B產品,標准耗用甲材料0.3kg,本月B產品總產量600;
假設生產一個C產品,標准耗用甲材料0.4kg,本月C產品總產量100;
則甲材料標准耗用總量=500*0.2+600*0.3+100*0.4=320kg;
標准用量與實際用量比率=350/320*100%=109.375%
則A產品本月耗用量=500*0.2*109.375%=109.375kg
B產品本月耗用量=600*0.3*109.375%=196.875kg
C產品本月耗用量=100*0.4*109.375%=43.75kg
每種產品的耗用金額再根據甲材料的出庫單價進行計算就可以得到了。
當然,計算標准用量與實際用量比率時,也可以考慮其他因素,基本原理都一樣。
6. 如何計算產品產量
1x30%=0.3噸。如果合水7%,則0.3÷(1一7%)=3/97噸。謝謝。
7. 企業產品產量的表示方法
企業產品產量有兩種表示方法,即:混合實物量和摺合(標准)實物量。
1、混合版實權物量
混合實物量是指把各種產品名稱相同,用途相同,但規格、含量不同的產品數量直接加總而得到的產量,是按其實物單位直接相加而得的。
2、摺合實物量
摺合實物量也稱為標准實物量,是指把各種經濟用途相同(或相近)、而品種、規格、含量等不同的產品,按一定的摺合系數摺合為某一標准規格、標准含量的產品的數量。
計算摺合(標准)實物量時,主要採取如下的步驟及計算公式:
1)確定標准產品。
2)確定各個不同規格、含量的產品與標准產品的摺合系數。
摺合系數=產品的實際規格或含量/標准產品的規格或含量
3)把各種不同產品的產量乘以相應的摺合系數。
4)進行加總,得到該類產品的標准實物量。
標准實物量=(實物產量×摺合系數)
混合實物量的計算比較簡單,但不確切;標准實物量的計算是對混合實物量計算的補充,能較合理地反映生產工作量及成果。但實際工作中,兩者不能相互取代,只能相互補充,要根據經濟管理的不同目的與要求加以選取應用。
8. 微觀經濟學幾道計算題緊急求助
經典的寡頭分析是古諾雙寡頭模型。古諾模型可以在一個簡單的情形中得到說明。假定兩個面臨同一市場的競爭廠商,它們生產無差異的產品,成本為0。起初,A廠商選擇市場總量的1/2,以便利潤最大化。隨後,B廠商將餘下的1/2作為其面臨的市場需求,並與A一樣選擇其中的1/2即1/4的產量。結果,A廠商的利潤因B廠商的加入而未能達到最大,於是它變動產量,將B廠商生產1/4餘下的3/4作為決策的依據,選擇其中的1/2即3/8。同樣,B廠商將會選擇5/16。如此等等。最終,兩個廠商各選擇1/3的產量,而且它們沒有進一步變動產量的動力,從而市場處於均衡。古諾模型的缺陷是假定了廠商以競爭對手不改變產量為條件。
舉一個例子:
我們假定一個寡頭壟斷市場,
有兩家公司 E1和E2,
產量分別是q1和q2,
成本函數為 C1=20*q1, C2=20*q2*q2 (不方便打平方) (假設固定成本為零);
市場價格由總產量Q=q1+q2決定,P=f(q1+q2) =400-2*(q1+q2)
企業利潤分別記作 T1和 T2, 總收入記作 R1和R2, 總成本記作 C1和C2。
首先,我們研究古諾(Cournot)模型下的均衡情況。在這種情況下,
T1=R1-C1=P*q1-20*q1=380*q1 - 2*q1*q1 - 2*q1*q2
T2=R2-C2=P*q2-20*q2*q2=400*q2 - 2*q1*q2 - 4*q2*q2
分別對以上兩式求q1和q2的導數,求T1和T2最大值的條件:
T1』(q1) = 380-4*q1-2*q2=0
T2』(q2)= 400-2*q1 -8*q2=0
–> q1=80, q2=30 ; P=180, T1=12600, T2=3600 ;
q1=g(q2)=95-0.5*q2 ; q2=g(q1) =50-0.25*q1 (在以下的分析中會用到)
以上便是古諾模型的解。他研究的是平等地位的廠商在完全信息條件下的靜態博弈。但是現實情況中,企業的地位往往是不均等的,一個企業往往不知道另一個企業的產量。
寡頭壟斷時的均衡情況隨著條件的不同而各異,相關的模型還有斯塔克爾伯格(stackelberg)模型和伯特蘭德(Bertrand)的模型,針對以上同一個例子,我們可以求出不同的解。
9. 那位高人懂得微觀經濟學請進來幫我解答一下這幾道計算題
函數關系M=100Q^2(你是這意思吧)
收入彈性=(dQ/dM)(M/Q)=[1/(20√M)](10√M)=1/2
這個彈性與收入無關
2
(1)平均產量APL=Q/L=10-0.5L-32/L
邊際產量MPL=10-L
(2) maxQ dQ/dL=MPL=0,L=10
maxAPL APL<=10-4=6(初等不等式0.5L+32/L>=√16=4)
這個不等式當且僅當在L=2時成立,APL此時最大
(3)見上題
3
把需求函數寫成
P1=120-10Q1
P2=50-2.5Q2
分別解得邊際收益線為
MR1:P1=120-20Q1
MR2:P2=50-5Q2
廠商邊際成本線為
MC=2Q+10
與MR1和MR2分別交於Q1=5 Q2=40/7
價格分別是P1=20,P2=21.43
利潤是指廠商剩餘嗎?
4題求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