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童謠創作 急!!!
愛闖天涯
百家號01-16 06:22
關注
「樹枝搭鳥窩,鳥窩靠樹托。沒樹哪有枝,沒枝哪有窩。鳥兒愛大樹,也愛它的窩。我們好孩子,愛家更愛國。」
在滄州市運河區麗景小區,82歲的武春章老人可是位名人,總也閑不住。他一生熱愛並堅持創作童謠,還在社區里負責「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室」「黨史國史教育室」的宣講工作,利用自己幹了一輩子教師工作的優勢,堅持傳播正能量。
放下粉筆,拿起鋼筆
童謠是武春章一生的摯愛。
武春章老人做了一輩子教師。小學、中學、師范學校,他全教過。1995年退休後,他如此形容自己退休後的生活:「我放下粉筆,拿起鋼筆,一天也沒閑著。」
武春章老人「拿起鋼筆」寫的,是他一直摯愛的童謠。武春章老人說,他與孩子們打了一輩子交道,雖然退休了,但孩子們那天真可愛以及純凈美好的童心,一直讓他沉浸其中。所以在退休後,他就用創作童謠的方式來保持自己的那顆「童心」,繼續活在孩子們的世界。
所以,即便已經創作並出版了兩部個人散文集,武春章的作品仍舊圍繞著童謠的主題。到目前為止,他還創作並出版了8部童謠作品集。其中,有的聚焦趣味知識,有的關注環境保護。而且,更多的作品還是宣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他通過創作通俗易懂、朗朗上口的童謠,讓孩子們在潛移默化中接受熏陶與教育。
童謠一般寥寥數語,貌似簡單,其實對知識性、趣味性、文學性和藝術性有著很高的要求。武春章的每首童謠,都凝聚著他的心血。
「大地球,不知倦,圍著太陽滾滾轉。翻個跟頭是一日,繞日一圈是一年。迎著太陽是白日,背著太陽是夜間。」
「大蘿卜,白肚皮,怕人笑話鑽土裡。頭上扎著小青辮,迎風擺動笑嘻嘻。」
……
生活是武春章創作童謠的靈感源泉。
在公園里,他看到喜鵲搭窩,而遠處正好有樓房施工,他感受到勞動的偉大,於是便寫出了一首童謠:「小喜鵲,叫喳喳,要在樹上安個家。叼干枝,架樹杈,千枝萬枝往上搭。來來往往不知累,勤勞換來一個家。」
看到一位媽媽給孩子剝香蕉吃,結果小小的孩子卻舉著香蕉喊:「媽媽吃,媽媽吃。」母親就欣慰地笑著「空咬」了一口,隨後是母子的歡笑聲。這個場景讓武春章深受觸動,他有感而發創作一首童謠:「媽剝香蕉給寶寶,寶寶先讓媽媽咬。你咬咬,他咬咬,咬來咬去不見少。要問這是為什麼,母愛子孝樂陶陶。」
武春章的童謠不僅歌頌生活和童心,還有一份責任感。他把童謠當作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良好載體,他的童謠集多次成為滄州市文明辦以及運河區委宣傳部的宣傳教材,並在孩子們的吟誦中傳播開來。
喜歡學習,補充精神營養
武春章講課十分投入。
除了創作童謠,武春章老人還有一個一直堅持著的愛好,那就是利用自己「講了一輩子課」的優勢,在生活中用通俗易懂、富有感染力的講解,向身邊人宣講黨的方針政策,幾乎每天下午都要去公園里宣講。而且,他還能根據聽眾的不同選擇不同的主題:走進小學,他給孩子們講孝道;走進大學,他給青年學生說理想、講奮斗精神……
更令人感動的是,武春章的宣講不是憑著一時熱情,他每次宣講都像當年備課一樣,准備非常充分,有時不僅專門寫出講稿,還會聽取相關部門的意見進行修改、完善。這讓他每進行一次宣講,都像又回到年輕時,走進課堂,上了一課。
提起自己堅持宣講的事,武春章老人說,即使已經退休了,他也沒有放棄學習。每天上午,他會雷打不動地讀書看報。因為長年讀書看報,他的毛衣袖子總是磨損得特別厲害,以至於老伴兒不得不專門給他重新「縫個新袖子」。
武春章老人說,他喜歡學習,喜歡每天補充不同的精神營養的感覺。但是,他也看到,現在人們的工作生活節奏很快,被電腦、手機佔去了大量時間,讀書看報的氛圍不濃。於是,他想做點兒什麼,便想從所在的小區里「走出去」,與更多的人分享自己學習的成果,將自己學習的快樂分享給更多的人。所以,他開始堅持到公園里宣講。要是他哪一天沒去,公園里的老人們都會問:「老武今天怎麼沒來?」
此外,武春章老人還擔任著多所學校的校外輔導員,「進學校」是他給自己定下的非常重要的一個任務。他除了走進學校,走進機關,甚至還利用社區里的「兒童之家」,義務給家長們宣講教育的學問。從「當好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到如何培養孩子的好習慣,他的講座最多時能引來數十位孩子家長。武春章老人說,哪怕有一位家長接受了這些教育理念,重新審視家長在教育上的定位與責任,他的宣講就沒白費。
年過八旬,豪情滿懷
武春章82歲了,但與他聊天,你能感受到他那火熱的激情。說到動情處,他會熱淚盈眶。老人家說,因為自己是從戰亂與艱難時期走過來的,所以格外珍惜現在的好生活、好時代。他說,有一天,老伴兒打開冰箱一看,裡面是各種各樣的食品,又說起當月的退休金也打到卡上了,他們老兩口很是感慨了一番。
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武春章在社區的幫助下,利用社區里的「兒童之家」和其他活動場所,成立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室」和「黨史國史『兩史』教育室」。
在社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室」里,主要教材就是武春章出版的多部童謠作品集,還有相關展牌掛在牆上。此外,還有一塊小小的黑板,上面還有武春章上一堂課的板書,也是一首童謠:「樹枝搭鳥窩,鳥窩靠樹托。沒樹哪有枝,沒枝哪有窩。鳥兒愛大樹,也愛它的窩。我們好孩子,愛家更愛國。」
「兩史」教育室主要依託牆上的展牌。對一些重要的歷史節點,武春章用詩歌或歌謠進行了宣講,形式靈活,通俗易懂。
「活不夠。」武春章用這三個字形容他目前的生活。這裡面,既有他歷經滄桑終於安享幸福晚年的滿足感,還有他要繼續發揮余熱、做更多事情的緊迫感。
武春章老人說,他正在創作一部以社區工作和生活為主題的長篇小說,目前已經寫下了30萬字。他會繼續堅持創作童謠,會繼續服務社區,還想著將「師德建設」納入自己的宣講范圍,通過講述他的親身經歷和感悟,激發更多的教師對「師德」進行思考……
說著自己一項又一項的計劃,82歲的武春章老人豪情滿懷,也許只有用他自己的話來說才是最合適的:「生理年齡八十二,心理年齡二十八!」
『貳』 問一下雪地里的小畫家,創編兒歌怎麼創編
網路
『叄』 幼兒園兒歌兒詩仿編、續編、創編三個詞的解釋和區別
仿編、續編、創編的區別為:
一、解釋不同
1、仿編:仿照原文重新編寫。
2、續編:按照原文繼續編寫。
3、創編:區別原文重新編寫。
二、側重點不同
1、仿編:側重於按照原有的結構加入其它主要元素。
2、續編:側重於按照原有的結構和主要元素,繼續編寫可能發生的事情。
3、創編:側重於把原有的元素,重新按照其它的結構來進行編寫。
(3)用實物類創編的兒歌擴展閱讀
續寫的效果:
如果原文以記事為主,續寫部分應該是事件得自然延伸,做到中心事件不變,敘述人稱不變,也就是依照原來的敘述角度,圍繞中心事件來續寫新的情節。如果原文以寫人物為主,續寫部分的人物性格特徵,必須與原文一致,即使人物性格有發展變化,也要合情合理。
續寫命題的思維活動,除了想像外,還體現為推測,推測要比想像復雜一些,因為它融合了不少判斷。續寫式命題中的推測主要是從情節的開端去推測情節的發展、高潮、結局,從人物的性格,去推測人或物在特定的情境中做什麼、怎樣做。
『肆』 創編問答游戲兒歌 要求十句話
你好!兒歌游戲挺有趣的。
關於創編問答游戲,關於兒歌的,我擬了一個,請你參考一下。
問答游戲-兒歌
什麼彎彎在天上?彩虹彎彎在天上。
什麼彎彎喝飲料?吸管彎彎喝飲料。
什麼彎彎貼牆上?掛鉤彎彎貼牆上。
什麼彎彎在後腦?辮子彎彎在後腦。
什麼彎彎在河上?小船彎彎在河上。
『伍』 創編兒歌時需要考慮哪些因素
創編兒歌需要考慮音符上下跳動不能太大,節奏不能太復雜,節奏變化不要太頻繁,連音及拖拍不要太長,音域一般不超過一個八度。
『陸』 誰來幫我找或創編一些童謠啊
童謠,為孩子們作的短詩。強調格律和韻腳。通常以口頭形式流傳。據認為,許多童謠都是根據古代儀式中的慣用語逐漸加工流傳而來,或是以較晚一些的歷史事件為題材加工而成。
全國各地都有不一樣的童謠
特別是各地方言的童謠 各有千秋
有些同一個方言
童謠一般還對孩子有很大的教育用處
童謠也有很誇張的比喻 提高孩子的想像力很有幫助
童謠充滿了童趣
同一個方言也會有不 一樣的版本
比如客家方言的童謠 《月光光》就有下面那麼多的版本
當然下面要用客家方言來說才順口
月光光1
月光光,照四方,四方暗,照田崁,田崁烏,照鵡鵡,鴣鴣鳥,叫一聲,老鼠鬼,挖油盎,挖啊出,
遇到先生還過得,遇到伯公打屁股.
月光光2
月光光,好種姜,姜必目,好種竹,竹開花,好種瓜,瓜茫大,孫仔摘來賣,賣到三點錢,
學打棉,棉線斷,學打磚,磚對截,學打鐵,鐵生鏀,學持豬,
豬會走,學殺狗,狗會咬,學殺鳥,鳥會飛,飛到奈,飛到榕樹下,撿到一粒爛冬瓜,拿轉去,瀉到滿廳下。
月光光3
月光光,秀才娘,船來等,轎來扛,一扛扛到河中央,蝦公毛蟹拜龍王,
龍王腳下一蕊花,拿分阿妹轉妹家,轉到妹家笑哈哈"
月光光4
月光光,夜夜光,船來等,轎來扛,扛到李屋場,點火看新娘,新娘十分親,扛去下湯坑,湯坑三鋪路,
豬肉煮豆腐,豆腐密密溶,阿妹拿竹桶,竹桶無米裝,阿妹出外鄉,外鄉有么人,有母舅,
大舅打個大燈籠,細舅打個洋燈心,上間點火下間光,照見新娘盤嫁妝,
大個盤來十八籠,細個盤來十八箱,茫開籠,先開箱,衣裳有花又有黃,暢到哈哈笑,就來著衣裳,
拿出這件嫌過短,拿出該件又式長,幾箱衣裳無件好,緊想緊真緊心傷.
月光光5
月光光,照地堂,年三十,摘檳鄉,檳榔香,摘子姜,子姜辣,喉難舌,
舌綻花.買苦瓜,苦瓜苦,買豬肚,豬肚肥,買牛皮,牛皮薄,買菱角,菱角尖,買馬鞭,
馬鞭長,起屋樑,屋樑高,買張刀,刀切菜,買籮蓋,籮蓋圓,買只船,船無底,浸死兩個番鬼,一個浮起來,一個沉到底.
月光光6
月光光,樹頭背,鵝挑水,鴨洗菜,雞公壟谷狗踏堆,狐狸燒火羊炒菜貓公走去拿魯箕,老鼠偷實焜到嘴.
7 廣西的[原創]《月光光》陸川版本!
月光光,照地方; 龍眼子,荔枝秧; 祠堂屋背種韭菜; 韭菜葉包檳榔;
韭菜梗杠(抬)新娘; 杠打哪去? 杠打觀音門口過; 觀音出來辦嫁妝;
大娘十八籠; 細娘十八箱; 銀打鎖匙開花籠; 金打鎖匙開花箱; 銀擔濕擔到裊(軟); 金擔濕擔到斷。
8、月亮光光,照東方; 龍眼子,荔枝秧; 屋背藜,種韭菜;
韭菜葉包檳榔; 韭菜梗杠(抬)新娘; 杠打觀音門口過; 觀音出來辦嫁妝;
辦得十箱籠八箱擔; 銀打鎖匙開花籠; 金打鎖匙開花箱; 銀擔濕擔到裊(軟); 金擔濕擔到斷。
9月光光,照四方,四方牙,好種茶,茶打花,好種瓜,瓜唔黃,跌落塘,
塘中心,有枚針,針有眼,蔸張凳,凳又矮,桌又高,遞張刀,刀有品,
砍死狗,狗有牙,咬死蛇,蛇有尾,咬死李阿四
10 月光光,星亮亮,
騎白馬,過蓮塘,
蓮塘背,種韭菜,
韭菜茫打花,喊崖摘苦瓜,
苦瓜茫打籽,喊崖捉蛙子,
蛙子鑽入洞,喊我捉蝦公,
蝦公白雪雪,喊我學打鐵,
打鐵沒鐵錘,喊崖~~~~~~~
11客家孩子月光光
童謠除了有月光光,世上只有媽媽好也是童謠。
世上只有媽媽好
世上只有媽媽好
有媽的孩子像個寶
投進了媽媽的懷抱
幸福享不了
世上只有媽媽好
有媽的孩子像個寶
投進了媽媽的懷抱
幸福享不了
沒有媽媽最苦惱
沒媽的孩子像根草
離開媽媽的懷抱
幸福哪裡找
沒有媽媽最苦惱
沒媽的孩子像根草
離開媽媽的懷抱
幸福哪裡找
童謠童趣
——老北京的童謠
舒培華
童謠也稱兒歌,是流傳於兒童之間的歌謠,它以說為主,也有連說帶唱的,還有一唱到底的。之所以代代流傳,除了淺顯生動、韻律響亮、詼諧風趣,主要是特別適合兒童的心理。嬰幼時多是大人說孩子聽,大一點才在玩伴之間傳唱。其實孩子們對於唱詞兒並不深解其意,似懂非懂,只是覺得好聽好玩兒,自感愉悅而已。而我至今依舊喜歡聽老北京童謠,恐怕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它的京味兒十足——兒化韻的念白和小調,聽起來是那麼有轍有韻,有滋有味。
在我的印象里,最早聽到和記住的童謠,好像是那句「風來了,雨來了,老和尚背著鼓來了」,又似乎是「摩挲摩挲肚兒,開小鋪兒,又賣油鹽又賣醬醋兒」。拿捏不準問老母,母親卻說:「我記得是那首教你認五個手指頭的:『大拇哥,二拇弟,鍾鼓樓,護國寺,小妞妞,愛聽戲』。」究竟是哪一首並無所謂,反正爺爺教我的那兩句,倒是記得挺瓷實:「趙錢孫李,師傅偷米;周吳鄭王,師娘尿床。」不用說,這肯定是背不出書來的幾個頑童在挨了手板之後,一塊攢出來糟改私塾先生的。
要說流傳最廣的,莫過於那首《小小子兒坐門墩兒》了,稍微上了點年紀的北京人,幾乎沒有不會的。直到上世紀六十年代初,這首童謠仍然是大人哄孩子的「主打兒歌」——「小小子兒,坐門墩兒,哭著喊著要媳婦兒。要媳婦兒干嗎呀?點燈,說話兒;吹燈,做伴兒;明天早晨給你梳小辮兒。」這首童謠也被叫做《好媳婦》,後來被著名音樂人申寶峰還改編為歌曲,名字叫《好媳婦來親個嘴》,成為了中國傳統婚禮進行曲,深受老百姓喜愛。這首童謠何以逗得孩子發笑,按照漫畫大師方成先生的解釋,是「利用兒童幼稚心理和成人世界之間很大差距的矛盾,造成滑稽效果。」僅我所知,光「小小子兒」就有好幾個段子,有坐井台兒的,有上廟台兒的,甚至同一首有多種版本。即興加詞兒也好,改換轍口也罷,只要孩子唱著高興就夠了。
六十多年的光陰,有如飛轉的陀螺,多少往事在記憶中淡漠,可兒時的童謠至今深記不忘。假如有一個「老北京童謠排行榜」的話,那麼這兩首肯定榜上有名。一首是:「小耗子兒,上燈台;偷油吃,下不來;吱兒吱兒吱兒的叫奶奶,奶奶拿個包子哄下來。」另一首是:「小板凳兒,四條腿兒,我給奶奶嗑瓜子兒。奶奶嫌我嗑得慢,我給奶奶煮碗面;奶奶嫌我沒擱油,我給奶奶磕仨頭。」前面這首講的是一位可愛的老奶奶,手裡拿著香噴噴的包子,才把溜到燈台上偷油吃的老鼠哄了下來。我猜想,在老奶奶的心目中,那個饞嘴的小耗子不就是懷里抱著的大孫子么。而後一首很像「我」和奶奶合演的一出滑稽戲:孩子倍兒孝順,又是給奶奶嗑瓜子又是煮麵;而奶奶呢,故意挑刺兒,為的是拿小孫孫開心。寥寥數語,卻怎麼琢磨怎麼可樂。
如果說小小子兒系列是說給男孩子的,那麼下面這三首則是唱給小閨女聽的,其一:「槐樹槐,槐樹槐,槐樹底下搭戲台。人家的閨女兒都來了,我家的閨女兒還不來,說著說著就來了,騎著驢,打著傘,光著屁股挽著纂兒」;其二:「二月二,接寶貝兒,走路渾身不得勁兒,搬個板凳兒我坐會兒。點個火,抽袋煙,問你婆婆住幾天?多了一個月,少了二十天」;其三:「丫頭丫,會看家;偷老米,換芝麻;芝麻細,油炸蜜;棗兒糕,熱火燒,撐著丫頭叫姥姥。」實際上,大人給孩子說童謠的時候,根本不考慮什麼姑娘小子,想起什麼唱什麼,圖的是個樂兒。
在我看來,老北京童謠中有一種屬於另類的,即用孩童非常熟悉的人或物作引子,極盡誇張搞笑之能事。此類童謠八成是老太太為了哄孫子隨口編出來的。我估摸說的時候連自己都覺得可樂:「金箍(勒)棒,燒熱炕,爺爺打鼓奶奶唱,一唱唱到大天亮」、「鐵蠶豆,大把兒抓,娶了媳婦兒忘了媽。要媽就耍叉,耍叉就分家」、「老頭兒老頭兒玩火球兒,燙了屁股抹香油兒;老太老太玩火筷,燙了屁股抹香菜」、「拉洋車的好買賣,大爺拉著大奶奶;大奶奶放一屁,崩出大爺二里地」、「豬八戒他媽,會耍叉;洗腳水,熬倭瓜;干窩頭,一嘴兒仨;老鹹菜,大把兒抓」。還有一類童謠內含諷喻,只記得兩首:「十冬臘月大雪降,老兩口子爭熱炕。老頭兒要在炕頭睡,老婆兒不讓不讓偏不讓!老頭兒拿起炕笤帚,老婆兒抄起擀麵杖。老兩口一直打到大天亮,結果誰也沒撈著睡熱炕」;還有「初三、十三、二十三,老兩口吃飯把門兒關。蒼蠅叼走了一個飯米粒,老頭子穿鞋追到西山。老婆子在家掐指來算,傷財惹氣費盤纏」。還記得母親跟我說過,在國民黨統治時期物價飛漲,孩子們在抽陀螺時愛唱這么兩句:「抽漢奸(即陀螺),抽漢奸,雜和面兒賣一千。」聽得出,這是窮苦百姓借孩童之口發泄對現實的不滿。
一邊做游戲一邊說唱的童謠更讓我感興趣,像兩人雙手對握模仿拉鋸的那首:「拉大鋸,扯大鋸,姥姥家,唱大戲。接閨女,請女婿,小外孫子也要去。背著也不去,抱著也不去,嘰里咕嚕滾著去。」還有一首《打花巴掌》,詞兒美腔也美,我格外喜歡。玩時兩人對坐,交叉擊掌的同時,先說後唱:「打花巴掌嗨,正月正,老太太愛看蓮花燈。燒著香兒,捻著捻兒呵,茉莉茉莉花兒呵,穿枝蓮呵;江西臘那個艾康尖呵……」詞尾部分全是與時令相應的花名,好像是從正月唱到九月,可惜我就會第一段。附帶解釋兩句:「蓮花燈」是傳統節日中元節,即陰歷七月十五這一天的晚上孩子們手裡舉著的彩燈。它是用彩紙蓮花瓣組成的,故曰蓮花燈,也有在荷葉中間插上半隻點著的小紅燭,滿街跑著玩的。
俗話說:過了臘八就是年。臘八一過,年味一天濃似一天。小的時候跟所有的孩子一樣,最盼的就是過年了。與此同時,一首首伴著稚嫩童音的兒歌,也隨著年的到來盪漾在胡同和院落中——「小孩兒小孩兒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臘八粥喝幾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掃房日;二十五,凍豆腐;二十六,去買肉;二十七,宰公雞;二十八,把面發;二十九,蒸饅頭;三十兒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滿街走」;「糖瓜祭灶,新年來到;丫頭要花兒,小子要炮;老頭兒要頂新氈帽」;「三星在南,家家拜年;小輩兒的磕頭,老輩兒的給錢;要錢沒有,扭臉兒就走」。這些帶著年味的童謠所折射出來的老北京風俗民情,大多被淹沒在歷史的塵埃里,今天的孩子是體味不到了。
小院里,星光下,晚風中,母親哄著我哼唱童謠的情景恍如昨日。稍凝思,一幅古都市井生活的風俗畫便在眼前展開,透著那麼古樸,那麼悠閑,那麼祥和。我想,那時的孩子沒有一個不是唱著老北京的童謠走出四合院,走出胡同的。但願今天的孩子也能擁有幾首屬於自己的童謠,永遠留在他們溫馨的記憶中。
好童謠是什麼?著名兒童文學作家、首都師范大學教授金波認為,好的童謠是心靈雞湯,它能滋潤孩子們的心靈,幫助他們健康成長。近一段時間以來,他和北京市許多熱心於教育的人士一道,致力於在青少年中推廣新童謠。
金波認為,傳唱好的童謠對於培養孩子的文學素養很有幫助。「童謠是低年級段孩子最容易掌握的文學樣式,對於那些認字不多,閱讀有困難的低年級學生而言,通過傳唱童謠,既可以得到快樂,又可以學到一些知識,這非常有助於孩子形成良好的審美趣味和審美能力。」
童謠的內容豐富、表現形式多樣,而且往往和音樂形影不離。金波認為,童謠本身就是一個很強的紐帶,它和舞蹈、繪畫等很多藝術有著很深的關聯,從小傳唱童謠有助於孩子音樂素質的培養,還可以提高孩子的綜合素質。像北京市宣武區師范第一附屬小學,既鼓勵孩子吟唱童謠,又鼓勵孩子表演童謠,畫童謠中的情境,讓孩子從多方面受益。談到孩子參與童謠創作,金波認為,培養孩子的藝術創作從新童謠開始最理想,也最符合孩子的天性。創作童謠不像寫小說、編故事那樣讓孩子難以適從。從自身實際進行創作,可以把孩子的天性調動起來。
中央教科所專門從事德育研究的劉驚鐸教授認為,好的童謠有利於孩子價值觀的形成。他說,童謠往往具有評判、價值判斷的功能,對好的事物進行褒獎,對壞的事物進行諷刺,好童謠的傳唱有利於將價值觀念融透到孩子的內心,同時它的褒貶功能有利於孩子是非辨別能力的鍛煉。他認為,傳唱童謠還是一種非常好的溝通方式,不單單有助於孩子情緒的宣洩,還是孩子與孩子、孩子與成人之間進行心靈溝通的鑰匙。
「童謠就像壓縮餅干,融合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優秀成果和世界優秀文化的傳統因子,它的文化含量和道德含量都非常高,符合孩子們的興趣點。」劉驚鐸說。
『柒』 自編童謠
安全童謠 重安全,惜生命,安全常識永記心,時時注意言和行,家長老師才放心.。
" 預防千萬條,口罩第一條。健康第一位,不要吃野味 ……" 放假宅在家,合肥市的中小學生並沒閑著。這兩天,合肥市第六十一中學的兩位小學生,就編寫了防疫情的兩首 " 童謠 ",並錄下視頻勸誡同學和親戚朋友們假期戴好口罩、拜年不串門等舉措防控疫情
是為兒童作的短詩,強調格律和韻腳,通常以口頭形式流傳。許多童謠都是根據古代儀式中的慣用語逐漸加工流傳而來,或是以較晚一些的歷史事件為題材加工而成。在全世界各民族和文化中,都有童謠的記錄。如中國的《三字經》,英國的《一閃一閃小星星》
『捌』 童謠創作作文水果蔬菜類作文
「一二三四五,上山打老虎……」小時候的我,總是坐在媽媽的腿上在陽台上吹著晚風一邊念著兒歌,那時我總覺得兒歌是那麼有趣,而且還很好記,我總覺得那是一天最快樂的時刻,總在媽媽溫暖的大腿上念了一首又一首。現在我們已步入學堂,但童謠還是沒離我們遠去,它總是以幽默風趣、朗朗上口和簡單易學的特色走進我們的視野,就像《江海海新童謠》上的那篇《節水謠》:洗澡水,清亮亮,澡盆裡面打水仗,砰砰砰,乒乒乒,洗出一個小光光。水兒倒進洗衣機,媽媽忙著洗衣裳,嗵嗵嗵,轟轟轟,衣服選得透又亮。水兒倒進大水桶,爸爸哼歌擦地忙,刷刷刷,嚓嚓嚓,地板為你照張相,一水多用真聰明,節約用水好風尚。這水童謠就以輕快的風格告訴我們,水神通廣大,雖然水資源很多,但水也不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我們生活中必不可缺少的水要是沒有了,那是一件多麼可怕的事,所以良好的用水習慣我們要從每一件事的點點滴滴做起,要從小做起,更要從我做起,也要呼籲我們身邊的每一個人節約,保護水資源,因為再小的力量,凝聚在一起,也是一種支持,我們每個人都要做到這一點。我愛讀《江海新童謠》,它告訴了我許多課本上學不到的新知識,讓我有了更好的品德,更好的習慣,它真不愧是一本非常之棒的童謠書。「校園里,鮮花開,小蜜蜂,采蜜來。快來看走廊里,學生的作品滿牆壁……」《江海新童謠》伴我快樂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