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實物黃金 » 唐代金幣大全
擴展閱讀
類似於金條 2021-03-31 20:26:33
何蘭黃金市廠 2021-03-31 20:26:32
蒲幣對人民幣匯率 2021-03-31 20:26:27

唐代金幣大全

發布時間: 2021-03-18 07:08:55

A. 唐代錢幣圖樣

唐朝來的錢幣有開元通寶、乾封泉源寶、乾元重寶、大歷元寶、建中通寶、會昌開元、得壹元寶、順天元寶等。

1、開元通寶:為唐高祖李淵在武德四年的時候,一改歷代的貨幣制度,鑄行屬於唐朝的被稱為「通寶」的錢幣,取名為「開元通寶」。

2、乾封泉寶:在乾封元年(公元666年)時,由唐高宗推出,錢徑是2.5厘米,錢上的文字是隸書,旋讀,光背,銅料精純,鑄工良好。

3、乾元重寶:在乾元元年七月,由唐肅宗下令鑄行推廣開來。錢徑是2.7厘米,重5.97克,錢上的文字是隸書,順讀,書法精妙,有光背及背下俯月、朱雀、穿上或穿下祥雲或星文的。

4、大歷元寶:唐代宗大歷年間似曾鑄造的一種貨幣,沒有明文記載但卻有實物存在,錢徑2.3厘米,錢文隸書旋讀,為小平錢,背無文。

5、建中通寶:錢徑2.1厘米,重1.8-2克,錢文隸書,旋讀,光背無文

6、會昌開元:淮南節度使李紳率先鑄造進呈一種背面鑄有「昌」字的「開元通寶」錢,以紀年號「會昌」。

7、得壹元寶:在唐玄宗後期,由史思明進行發行的,存世不長,但卻見證了唐朝的那一段歷史。

8、順天元寶:在唐玄宗後期,由安祿山進行發行的,存世不長,但卻見證了唐朝的那一段歷史。

B. 篆書古銅幣大全…

秦漢時期,錢文書體屬小篆范疇,如半兩、五銖,但已有漢隸風格,其中莽錢為懸針篆。魏晉南北朝書體復雜。唐代錢幣為八分隸書,唐代以後隸書盛行,五代十國主要為真、篆、隸三種。北宋錢幣則有篆、隸、真、行、草。自南宋光宗紹熙以後至元、明、清,錢文均以楷書為主,因此應該是最晚在南宋時候吧!

C. 開元通寶金幣存世多少

唐代有金制、銀制、銅制、甚至有鐵制(也很少見)的「開元通寶」!
(另有銅制當十大錢非常少見)
可讀「開元通寶」也可以讀作「開通元寶」,寓意都很好!!

D. 唐朝古詩大全

這種東西網上多的是到處都可以找到,直接在網上去找一點就行了。

E. 唐代古墓出土的羅馬金幣代表什麼

代表唐朝的時候就有了貿易往來了

F. 唐羅馬金幣

唐代(公元618-907年)羅馬金幣。 這是一枚唐代時流傳入我國的東羅馬帝國貨幣。圓形片狀,正面為一頭戴王冠、留有長須的半身男裝像,兩側有十字架,左邊緣處有銘文『FOCAS』.背面是有翅膀的勝利女神像,女神右手持長柄勾狀器,左手持一上立十字架的球體,左邊緣處有銘文「CTQPIA」.由此可知這枚金幣為東羅馬帝國皇帝福克斯時代的鑄幣。其3鑄造年代為公元602-610年。
一般1500左右

G. 唐朝古墓出土外國金幣值多少錢

要看保存完好程度,市場上清朝完好的通寶可以售20萬一枚,唐朝的約是一點五倍左右

H. 唐朝的錢幣有幾種

八種。唐朝的錢幣有開元通寶、乾封泉寶、乾元重寶、大歷元寶、建中通寶、會昌開元、得壹元寶、順天元寶等。

1、開元通寶:為唐高祖李淵在武德四年的時候,一改歷代的貨幣制度,鑄行屬於唐朝的被稱為「通寶」的錢幣,取名為「開元通寶」。

2、乾封泉寶:在乾封元年(公元666年)時,由唐高宗推出,錢徑是2.5厘米,錢上的文字是隸書,旋讀,光背,銅料精純,鑄工良好。

3、乾元重寶:在乾元元年七月,由唐肅宗下令鑄行推廣開來。錢徑是2.7厘米,重5.97克,錢上的文字是隸書,順讀,書法精妙,有光背及背下俯月、朱雀、穿上或穿下祥雲或星文的。

4、大歷元寶:唐代宗大歷年間似曾鑄造的一種貨幣,沒有明文記載但卻有實物存在,錢徑2.3厘米,錢文隸書旋讀,為小平錢,背無文。

5、建中通寶:錢徑2.1厘米,重1.8-2克,錢文隸書,旋讀,光背無文

6、會昌開元:淮南節度使李紳率先鑄造進呈一種背面鑄有「昌」字的「開元通寶」錢,以紀年號「會昌」。

7、得壹元寶:在唐玄宗後期,由史思明進行發行的,存世不長,但卻見證了唐朝的那一段歷史。

8、順天元寶:在唐玄宗後期,由安祿山進行發行的,存世不長,但卻見證了唐朝的那一段歷史。

(8)唐代金幣大全擴展閱讀

古代貨幣指的是相對於現代貨幣,具有歷史性、貴重性、交換性的貨幣。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剩餘物品的增多,人們逐漸互相依賴,收到別的物品,需要輸出自己多餘的物品,這是最早作為中間媒介的古代貨幣。

中國古代的度量衡制度極為混亂。不同朝代之間有差異,同一朝代的不同地區之間有差異。

開元通寶為唐代貨幣。錢幣在唐代始有「通寶」。唐初沿用隋五銖,輕小淆雜。唐高祖武德四年,為整治混亂的幣制,廢隋錢,效仿西漢五銖的嚴格規范,開鑄「開元通寶」,取代社會上遺存的五銖。

I. 唐代金幣值多少錢

一般說來,古代貨幣基本以金,銀,銅錢(其實是含銅為主的合金)為主要貨幣。而宋代和後來的明清兩代的銀本位制不同,是銅本位制,銅錢是主要貨幣,金銀是不作為貨幣使用的。銅錢的基本單位為「文「,和「貫(緡)「,一貫合1000文。宋代財政緊張的時候有過800文,850文當一貫的情形。另外還有折二錢,當三錢,當十錢等變相通貨膨脹的時候。比方說楊志殺牛二那一節,牛二就曾用當三錢來讓楊志試刀,當三錢顧名思義就是一錢當作三錢,而蔡京當宰相的時候甚至出過當十錢。為了簡化我們的計算方法,無齋主人忽略這些因素。

在討論古代貨幣的時候通常都會用上這么個假設,就是:
1兩黃金=10兩白銀=10貫銅錢=10000文銅錢。
雖然金銀銅的相互兌換率一直在浮動中,但這個假設基本上應該是合理的。當代宋史專家王曾瑜先生在他的《岳飛新傳》的第7章「克服襄漢「一章中,曾經提到朝廷在給岳飛的省札中有:「第四,支付六萬石米,四十萬貫錢,以作軍需。四十萬貫錢以十萬兩銀和五千兩金折支,當時金銀尚未作為獨立的貨幣使用「。從而可見南宋初40萬貫銅錢,相當於10萬兩銀子和5000兩金子,基本在數量級上符合上面的這個假設。

要討論貨幣購買力,必須先提一下兩位名家的方法。黃仁宇先生在他的《中國大歷史》中基本以黃金的價格作為基準來換算的,他基本是依據1兩金=10兩銀= 10貫這個假設,而以國際金價來推算1貫銅錢今天的價值的。.先生在他的《潛規則》一書中則是同時使用了米價和銀價作為基準,給出了兩個數字。而.先生偏重於取由米價換算出來的那個數據。

那麼根據二位先生的方法,我們來看看宋代的一貫合今天(2004年10月份)多少元人民幣

1)黃金基準
國際牌價,金價基本上在400美元一盎司周圍波動。我們就以400美元為一盎司。一盎司為28.3克。宋制1市斤為640克(「1975年湖南湘潭出土的嘉釣銅則,自記重一百斤,重64公斤「)。1市斤有16兩,所以宋代1兩為今天的40克。這樣一算宋代一兩黃金相當於565美元,以今天美元對人民幣 8.23元來算,相當於4650元。根據假設1兩金為10兩銀即10貫錢,宋代一貫銅錢相當於465元。

2)白銀基準
國際牌價,銀價基本上在6美元一盎司周圍波動。同金價的換算相仿,一兩銀子也就是一貫銅錢,相當於70元人民幣。

3)米價基準
宋代1市斤是640克。宋代1石合92.5宋斤(沈括的夢溪筆談卷三有,「凡石者以九十二斤半為法,乃漢秤三百四十一斤也「)。因此一石大米就有 59200克,即59.2公斤。如果我們不考慮特殊的荒年或大豐收年的話,北宋初期的米價大約在每石300文到600文之間,中期(仁宗年間)在600文到700文之間,南宋初期米價則在2貫左右。那麼以此推算北宋末年宋徽宗期間大約每石1貫左右應該算比較合理的。如果按現今大米價格每公斤2.5元來計算,宋代一石大米59.2公斤合148元,也就是算1貫銅錢合148元人民幣。

到目前為止我們已經有了三個價格,按黃金換算的465元,按白銀換算的70元和按糧價換算的148元。由於我國不是主要產銀國,而且工業化後提煉銀子的成本大幅度降低,所以古代的銀子的價值肯定要大幅度高於現在的價值。顯然以今天的銀價作為參照體是不合理的。這從今天銀價6美元一盎司金價400美元就能看出,今天的一兩黃金能換66兩銀子,而我們假設的古代金銀兌換率是1:10。而黃金的產量穩定,直到今天仍被世界各國作為重要硬通貨儲備。所以用黃金作為基準比較合理。

此外,雖然現代技術的大幅度發展,袁隆平先生的雜交水稻使得糧食產量大為提高,但是今天消費糧食的人口也大幅度增加了。根據宋史地理志,北宋大約不到5000萬人口,而今天中國已經有13億人口。民以食為天,糧價應該還是一個重要的基準。

因此無齋主人就取了個金價基準的465元和米價基準的148元的平均值306.5元,並歸整去掉零頭,將1貫銅錢定為300元人民幣。因此我們有下面基本換算:

1兩金=3000元人民幣

1兩銀=1貫銅錢=300元人民幣

1文銅錢=0.3元人民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