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一枚金幣一文是按照什麼順序來寫的。
是按時間和空間順序寫的
一、教材分析及設計思路
本單元三篇主體課文
都是按照事情的先後發展順序來寫的,與之對比,自讀課文中的幾段內容則是並列寫的,要引導學生在對比中感悟課文的寫作特點。這一點,我設計了三步走的戰略
方針:一.前兩篇課文,通過讀、講及說主要內容等,體會寫作特點。二.到第三篇課文,先明確提出按事情發展的先後順序來寫的方法,然後回顧前兩篇再次體會
這種寫法,最後說說第三篇課文是怎樣按照這個順序寫的。三.學習自讀課文,提出並列的寫法,與之對比,深化對兩種寫法的認識。
《一枚金
幣》是本單元首篇課文,結合單元整體安排和本課特點,我抓住了以下三條線索來教學此文:1.故事情節發展線。通過讀、講故事及說主要內容,體會課文按事情
發展的先後順序來寫作的思路。2.人物心理線。抓住兩個「受不了」體會人物心情。3.思想內容線。通過學習活動讓學生懂得金錢是辛勤勞動換來的,懂得金錢
所包含的勞動價值,知道珍惜財富。
二、學情分析
對於現在大多數孩子來說,充裕的物質生活,使他們正像文中的兒子一樣,看不到
父母掙錢的辛苦,不懂得金錢中包含有勞動價值,當然也就不知道珍惜。學習本課,要在閱讀中讓學生體會到金錢是辛勤勞動換來的,來之不易,引導學生在今後生
活中懂得正確對待金錢,養成不亂花錢的好習慣。
三、教學目標
1.分角色朗讀課文,體會人物心情,重點體會兒子「受不了」時的心情。
2.通過學習,讓學生懂得金錢是辛勤勞動換來的,要知道珍惜。
四、教學過程
(一)回顧導入,進入故事情境
誰能說說課文主要講了一個什麼故事?(相機板書:老人兒子)
[整體感知課文,理清層次;再現名言,培養愛讀書的好習慣。]
(二)學習第二部分,體會老人「受不了」時的心情
1.默讀第二部分(2~8自然段)體會:有這樣一個懶兒子,老人是什麼心情?
2.聯系實際,體會父親「受不了」的心情。
3.分角色朗讀,讀出老人的感受。
(三)學習兒子與父親的三次對話,體會兒子「受不了」時的心情
1.默讀兒子三次「掙」錢的經過,同桌合作口頭填下表。
次序錢的來源父親是怎麼做的兒子的表現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2.指名填表後,進行觀察比較,根據自己的發現質疑。
學生可能會問:
(1)為什麼前兩次兒子都笑了,而第三次卻「受不了」了?
(2)父親為什麼要把金幣扔進火爐里?
(3)前兩次父親怎麼知道那錢不是兒子掙的?
確定第一問為研讀重點,利用表格對比學習前兩次與第三次。
[在老師引導下,學生應能提出有質量的問題,無論思考、討論什麼問題,都要立足於自讀,自己產生問題,引起思考。]
2.朗讀討論,前兩次兒子為什麼笑了。
(1)分角色朗讀前兩次對話。
指導朗讀,引導讀出母親對兒子的溺愛與縱容,讀出父親的失望與痛苦。
第二次對話中,抓住「筋疲力盡」、「滿頭大汗」,讀好兒子騙父親的話,引導積累帶「汗」字的詞語:汗如雨下、汗流浹背、汗流滿面。(用動作來提示,幫助學生理解記憶。)
(2)讀後交流:父親兩次把兒子的錢扔進火爐里,兒子都笑了,假如你就是那個兒子,你為什麼笑?說說你心裡是怎麼想的。
[學生在閱讀中,容易形成一種角色認同,利用這點讓他們進行角色置換,會得到獨特的感受、體驗,很好地理解書中人物的心情。]
3.對比閱讀第三次對話,體會兒子「受不了」時的心情。
(1)分角色朗讀。
(2)評價,重點評兒子的話讀得怎麼樣。
(3)創設情境:要想讀好兒子的話,就要像演員一樣去體驗生活。
①熟悉劇本:第三次這枚金幣是怎麼掙來的?(板畫一枚金幣)學生默讀這部分,勾畫出重點詞、句交流。
②體驗生活,以六月天割麥為例,說說兒子為掙這枚金幣付出了怎樣艱辛的勞動;抓住「苦差使」、「當牛當馬」、「幹了整整一個星期」來體會勞動的辛苦。最後歸納出這枚金幣是辛勤勞動、流血流汗換來的。(板書:辛勤勞動流血流汗)
[僅憑那些重點詞句,學生是無法體會到勞動的艱辛的,通過創設情境,豐富學生的思維與想像空間,使他們獲得更深切的感受。]
在談到六月天割麥時的炎熱時,再現帶「汗」字的詞語,
[學生積累過的詞、句及名言等,我們應盡可能多的在適當的語境中再現,給他們做運用的示範,既鞏固了積累,又培養了學生主動運用自己所積累詞句的習慣。]
(4)角色互換,體會兒子「受不了」時的心情。
激情、交流:兒子辛勤勞動,流血流汗掙來的金幣,卻被扔進了火爐,那扔進去的,不只是金幣,而是他整整一個星期的血汗啊!同學們,假如你是兒子,你現在會怎麼想?說一說。
(5)朗讀兒子的話,再次體會他「受不了」時的心情。
師可指名讀、范讀、激情引讀,在讀中體會。
[通過激情澎湃地讀,使學生獲得強烈的情感體驗,從而深入體會人物心情。]
(6)父子對比,再次體會父親「受不了」時的心情。
父親的錢也是辛勤勞動、流血流汗換來的,父親只扔了他一枚金幣,他就受不了,他花錢如流水,花了父親多少枚金幣啊,父親會是多麼的「受不了」啊!(指板書。)
(7)解決其他質疑,請剛才提問的同學來回答各自的問題。
4.師小結全文。讀一本好書,就像是同許多高尚的人談話。那麼,這個故事中那位高尚的人要告訴我們什麼道理呢?(師邊說邊把板書圈畫成一個人臉狀,指板書。)金錢是辛勤勞動,甚至流血流汗換來的,要知道珍惜。
(四)聯系實際,激情導行
1.學了這一課,你怎麼看待父母給你的錢?體會父母的辛苦,知道金錢來之不易。
2.你今後打算怎麼用他們給你的錢?
(五)作業
1.把本節課學到的詞語記在摘錄筆記本上,記住它們。
2.小組合作,完成調查報告。
壓歲錢使用情況調查
組員原來怎麼使用學這一課後有
什麼改變改變的原因
(或不改變的原因)
② 賈灘上中心小學數學老師李春梅
李春梅,女,1979年10月出生,中共黨員,1998年7月參加工作,小教高級,自治區網路教研小學語文學科中心組成員,自治區新一輪骨幹教師培養對象。曾先後獲自治區網路教研試點工作先進個人、優秀共產黨員、「十佳少先隊輔導員」、「優秀班主任」等多項榮譽。
在工作中踏實上進、敢於創新,多次承擔和參加各級各類的研討課,觀摩課、專題講座、經驗交流、演講比賽等任務。2010年7月,全國中小學「本色課堂導學」教學能手選拔大賽中榮獲一等獎。2011年9月,在第八屆「全國『6+1』小學教育發展聯盟」研討會上承擔觀摩課《一枚金幣》教學任務。2011年9月,寧夏自治區中小學優質課評比展示活動第一名。2011年10月,獲得寧夏自治區小學語文教師素養大賽第一名。2008年以來,先後在《寧夏教育》《寧夏教研報》《小學語文》《教師論壇》等自治區級、國家級刊物上發表文章十幾篇,《優化作業設計及批改策略研究》立項為自治區規劃課題。
從事小學語文教學工作以來,在教學實踐中秉承「學習、實踐、反思、創新、發展」的價值追求,努力營造「輕松、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逐步形成了「語言簡潔、形式活潑、以情激智、感染力強」的教學風格,課堂上充滿著自然靈動,煥發著勃勃的生機,深受廣大學生喜愛。
③ 一枚金幣是按照什麼順序寫的
一、教材分析及設計思路 本單元三篇主體課文都是按照事情的先後發展順序來寫的,與之對比,自讀課文中的幾段內容則是並列寫的,要引導學生在對比中感悟課文的寫作特點。這一點,我設計了三步走的戰略方針:一.前兩篇課文,通過讀、講及說主要內容等,體會寫作特點。二.到第三篇課文,先明確提出按事情發展的先後順序來寫的方法,然後回顧前兩篇再次體會這種寫法,最後說說第三篇課文是怎樣按照這個順序寫的。三.學習自讀課文,提出並列的寫法,與之對比,深化對兩種寫法的認識。 《一枚金幣》是本單元首篇課文,結合單元整體安排和本課特點,我抓住了以下三條線索來教學此文:1.故事情節發展線。通過讀、講故事及說主要內容,體會課文按事情發展的先後順序來寫作的思路。2.人物心理線。抓住兩個「受不了」體會人物心情。3.思想內容線。通過學習活動讓學生懂得金錢是辛勤勞動換來的,懂得金錢所包含的勞動價值,知道珍惜財富。 二、學情分析 對於現在大多數孩子來說,充裕的物質生活,使他們正像文中的兒子一樣,看不到父母掙錢的辛苦,不懂得金錢中包含有勞動價值,當然也就不知道珍惜。學習本課,要在閱讀中讓學生體會到金錢是辛勤勞動換來的,來之不易,引導學生在今後生活中懂得正確對待金錢,養成不亂花錢的好習慣。 三、教學目標 1.分角色朗讀課文,體會人物心情,重點體會兒子「受不了」時的心情。 2.通過學習,讓學生懂得金錢是辛勤勞動換來的,要知道珍惜。 四、教學過程 (一)回顧導入,進入故事情境 誰能說說課文主要講了一個什麼故事?(相機板書:老人兒子) [整體感知課文,理清層次;再現名言,培養愛讀書的好習慣。] (二)學習第二部分,體會老人「受不了」時的心情 1.默讀第二部分(2~8自然段)體會:有這樣一個懶兒子,老人是什麼心情? 2.聯系實際,體會父親「受不了」的心情。 3.分角色朗讀,讀出老人的感受。 (三)學習兒子與父親的三次對話,體會兒子「受不了」時的心情 1.默讀兒子三次「掙」錢的經過,同桌合作口頭填下表。 次序錢的來源父親是怎麼做的兒子的表現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2.指名填表後,進行觀察比較,根據自己的發現質疑。 學生可能會問: (1)為什麼前兩次兒子都笑了,而第三次卻「受不了」了? (2)父親為什麼要把金幣扔進火爐里? (3)前兩次父親怎麼知道那錢不是兒子掙的? 確定第一問為研讀重點,利用表格對比學習前兩次與第三次。 [在老師引導下,學生應能提出有質量的問題,無論思考、討論什麼問題,都要立足於自讀,自己產生問題,引起思考。] 2.朗讀討論,前兩次兒子為什麼笑了。 (1)分角色朗讀前兩次對話。 指導朗讀,引導讀出母親對兒子的溺愛與縱容,讀出父親的失望與痛苦。 第二次對話中,抓住「筋疲力盡」、「滿頭大汗」,讀好兒子騙父親的話,引導積累帶「汗」字的詞語:汗如雨下、汗流浹背、汗流滿面。(用動作來提示,幫助學生理解記憶。) (2)讀後交流:父親兩次把兒子的錢扔進火爐里,兒子都笑了,假如你就是那個兒子,你為什麼笑?說說你心裡是怎麼想的。 [學生在閱讀中,容易形成一種角色認同,利用這點讓他們進行角色置換,會得到獨特的感受、體驗,很好地理解書中人物的心情。] 3.對比閱讀第三次對話,體會兒子「受不了」時的心情。 (1)分角色朗讀。 (2)評價,重點評兒子的話讀得怎麼樣。 (3)創設情境:要想讀好兒子的話,就要像演員一樣去體驗生活。 ①熟悉劇本:第三次這枚金幣是怎麼掙來的?(板畫一枚金幣)學生默讀這部分,勾畫出重點詞、句交流。 ②體驗生活,以六月天割麥為例,說說兒子為掙這枚金幣付出了怎樣艱辛的勞動;抓住「苦差使」、「當牛當馬」、「幹了整整一個星期」來體會勞動的辛苦。最後歸納出這枚金幣是辛勤勞動、流血流汗換來的。(板書:辛勤勞動流血流汗) [僅憑那些重點詞句,學生是無法體會到勞動的艱辛的,通過創設情境,豐富學生的思維與想像空間,使他們獲得更深切的感受。] 在談到六月天割麥時的炎熱時,再現帶「汗」字的詞語, [學生積累過的詞、句及名言等,我們應盡可能多的在適當的語境中再現,給他們做運用的示範,既鞏固了積累,又培養了學生主動運用自己所積累詞句的習慣。] (4)角色互換,體會兒子「受不了」時的心情。 激情、交流:兒子辛勤勞動,流血流汗掙來的金幣,卻被扔進了火爐,那扔進去的,不只是金幣,而是他整整一個星期的血汗啊!同學們,假如你是兒子,你現在會怎麼想?說一說。 (5)朗讀兒子的話,再次體會他「受不了」時的心情。 師可指名讀、范讀、激情引讀,在讀中體會。 [通過激情澎湃地讀,使學生獲得強烈的情感體驗,從而深入體會人物心情。] (6)父子對比,再次體會父親「受不了」時的心情。 父親的錢也是辛勤勞動、流血流汗換來的,父親只扔了他一枚金幣,他就受不了,他花錢如流水,花了父親多少枚金幣啊,父親會是多麼的「受不了」啊!(指板書。) (7)解決其他質疑,請剛才提問的同學來回答各自的問題。 4.師小結全文。讀一本好書,就像是同許多高尚的人談話。那麼,這個故事中那位高尚的人要告訴我們什麼道理呢?(師邊說邊把板書圈畫成一個人臉狀,指板書。)金錢是辛勤勞動,甚至流血流汗換來的,要知道珍惜。 (四)聯系實際,激情導行 1.學了這一課,你怎麼看待父母給你的錢?體會父母的辛苦,知道金錢來之不易。 2.你今後打算怎麼用他們給你的錢? (五)作業 1.把本節課學到的詞語記在摘錄筆記本上,記住它們。 2.小組合作,完成調查報告。 壓歲錢使用情況調查 組員原來怎麼使用學這一課後有 什麼改變改變的原因 (或不改變的原因) 五、教學反思 (一)培養學生學會獨立閱讀的策略、方法 在本文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在自讀基礎上提出問題,再讀文自行解答問題,通過交流,糾正或完善自己的認識。另外,教材對四年級學生的自學水平通過「金鑰匙」提出了比較具體的要求,因而在本課質疑環節中,我做了引導,使學生不光會自己提出問題,而且能提出比較有質量的問題。 (二)角色互換,體會人物心情 學生在閱讀中易形成一種角色認同,我利用這點,讓他們進行角色置換:「假如你就是那個兒子,你這時笑什麼?說說你心裡是怎麼想的。」體會兒子「受不了」時的心情,也用此法,這招很奏效,學生把自己當成兒子,用兒子的口吻,說出了他當時的想法,很好地理解了人物心情。 (三)聯系生活學語文,再把課堂延伸到生活中 在體會父親失望痛苦的心情時,還有兒子掙錢的辛苦時,都聯系了生活實際,更好地理解了課文;而在學文後,談怎樣看待父母的錢,做壓歲錢使用情況調查,則又把課堂延伸到生活中,從而使學生在受到語言文字熏陶的同時,又深化了對所學的認識,指導了學生的行動。 (四)對於積累的點滴之我見 學生積累過的詞、句以及名言等,我們應盡可能多地在適當的語境中再現,給他們做運用的示範,既鞏固了積累,又培養了學生主動運用自己所積累詞句的習慣。
④ 學生的自主合作學習是否有效
古人雲:「獨學而無友,則孤陋寡聞。」合作是現代社會中人們應具備的基本生存能力,我們應在課堂學習中引入有效的合作學習機制,給孩子們選擇好合作學習的內容,創造合作學習的機會,讓他們在合作學習中學習合作。這樣,孩子們的合作意識和合作能力才能得以培養和提高。
一、合理組建合作學習小組
(1)合理分組。許多教師認為,讓多個學生組成一組共同完成任務,這就是合作學習。其實,組成小組只是形式,而實質在於小組是怎樣構成的,合理分組才能達到有效合作學習的目的。
小組合作學習多是採取異質分組的分組原則。每個合作小組的內部成員在性別、性格、學習成績等方面要具有差異,這樣才能保證在學習中,各個同學各盡所能、互相幫助,並且得到不同的鍛煉。而各組之間,為了體現組間競爭的公平性,每個組的總體實力應該盡量保持一致。成功的合作小組分組並非「強強聯合」,而應該是「互補」的,從而實現各小組成員在合作的過程中優勢互補、互相學習、互相幫助。
如我在教授《一枚金幣》這篇課文時,我請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編寫劇本、表演故事。因為表演是學生喜歡的活動,濃厚的學習興趣能有效保持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表演的形式又能讓學生很自然地把自己當成文中所描述的對象去感受,體驗情感。同時這樣的教學方式也給予學生充分的自主權,能根據自己的水平和意願分別進行不同程度,不同要求的學習。由於我班的學生學習能力有很大差別,我將全班同學進行異質分組,以便於不同層次的同學在小組合作過程中,發揮自己不同的作用。優秀生可以發揮自己的創造才能改編劇本,而後進生則可以出演故事中的角色,讓大家關注到他們的表演天賦,為其樹立自信心。
(2)分工明確。要確定小組合作學習每個成員的分工,可以採取輪換制,如組長、記錄員,資料員、報告員等由每個成員輪流擔任。組長負責組織管理工作,負責組織小組成員、分配任務、督促組員完成任務等;記錄員負責合作過程的記錄工作,資料員負責學習資料的收集工作,報告員負責寫學習報告,代表小組進行學習成果匯報。
二、教給合作學習的基本技能
在教學中要讓學生學會「傾聽、質疑、評價、整合」這些基本的合作技能。小組交流時要善於傾聽他人發言,不隨便打斷別人的發言,努力掌握別人發言的要點,對別人的發言作好評價。同時還要善於陳述自已的想法,敢於修正他人的觀點,勇於接受他人的意見並修正自己的想法,各種不同意見難以統一時,學會保留自已的見解,以便在大組進行探討。
三、把握合作學習的時機
小組合作學習要把握時機,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精選合作學習的任務。 不是所有的問題都需要合作學習,精心選小組合作學習的內容,應根據課文的重點、難點、學生的疑點,有選擇性、有針對性地設計小組合作學習內容。教師也要選擇那些具有一定的挑戰性、開放性、探索性的問題去開展合作學習。這些開放性、探索性的問題,在學生獨立思考之後再進行充分的交流,可以讓學生的認識更深刻、更全面。因此,小組合作學習的內容是否適合學生認知水平,是否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思維,將直接影響到小組合作學習的效果。
2、在學習重難點時,開展小組合作學習。學生在認識活動中出現思維障礙而無法排除時,也就是教學的重難點。這時教師有意識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與小組合作力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共同探究,既達到了學習目標,同時也培養學生探究問題能力與協作精神。
3、在學生自學之後,開展小組合作學習。在教學中經常指導學生自學,是一種有效的教學方法。但由於個性差異,在自學的過程中,學生對於知識的理解程度是不一樣的。因此,在學生自學完之後,教師不要急於講解,而是留一定的時間,讓學生針對自學過程中所遇到的問題相互交流,互相切磋,互通「有無」,以使「教學相長」,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4、在解答開放性問題時,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為促進學生的發散思維創新意識的培養,在教學中,教師可適當設計一些開放性問題。當學生給出答案可能是五花八門時,可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讓學生把自己的結論有依據地展示出來,對學生的不同解法廣泛進行交流,並及時反饋,擴展學生的解題思路。
合作學習是新課程標准所倡導的學習方法之一。它有利於發揮每個學生的優勢,使各小組成員互相取長補短,共同提高,有便於開展組際之間的競爭,提高教學質量。合作學習是課堂教學的一種重要方式,但不是唯一方式。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學生實際和教學環境、條件等情況,選擇有意義的內容,利用恰當的時機,開展適當次數的合作學習。因此,科學地設計小組合作學習方法,才能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⑤ 短文中的媽媽與課文《一枚金幣》中的媽媽有什麼不同請寫下來.
教學內容
《一枚金幣》這篇課文是義務教育課程標准試驗第十單元第一篇課文,這是一篇喬治亞通話。
教學目標
本節課的教學目的有兩個:
1、文章通過父親三次扔金幣讓兒子明白勞動才會換取金錢的道理;
2、通過學習讓同學們明白只有親手創造的財富才會珍稀的道理,從小給同學們樹立正確對待金錢的觀念。
教學設想
我之所以選擇這篇課文,是因為這篇童話的故事性比較強,會調動同學們的興趣,更好的參與進來;備課時,我先反復讀課文、查字典,把握准生字詞讀音,理解字詞含義,找准切入點,確定中心問題,以提問學生「大家有沒有花過錢,花錢買過什麼,花的誰的錢」等小問題很自然的導入,然後引出課題「今天,我們來看一下一個成天花父母錢的人他明白了什麼道理」齊讀課題「一枚金幣」
接下來我以父親三次扔金幣的過程為線索展開課文的講解,第一、二次的過程相仿,我講解第一部分,而第二部分以學生自學為主,並比較兩次的異同點,整篇文章的中心在第三部分,第三部分來重點講解,通過前兩次扔金幣,導出主題「勞動才會換
取金錢,只有親手創造的財富才會珍稀」的道理,在講解的過程中通過老師學生的共同努力課文的重點、難點在學生們的專題研究中一一攻破。
教學實施
一、導入
上課之前老師要問同學們一個問題,希望大家誠實回答,相信大家都花過錢吧,那大家花錢買過什麼呢?都花的是誰的錢呢?那大家有沒有掙過錢呢?好,大家每天都要花錢,而且都沒掙過錢,花父母的錢,那大家有什麼感受呢?從前有這么一個人,他也沒掙過錢,花父母的錢,而且花錢如流水,但是後來他明白了一個道理,大家想不想知道他明白了什麼道理呢?好,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下這篇來自喬治亞的童話,題目就是(齊讀課題並板書)《一枚金幣》
二、檢查預習
課前老師已經要求大家回家預習過課文了,現在老師檢查一下預習的情況
1、首先抬頭看大屏幕,看同學們生字都會讀了沒有?開火車方式朗讀
大家讀的都很正確能看出大家都經過預習了,而且還不錯,
2、現在找同學來朗讀課文,(找三位同學朗讀,1——13,14——20,21—28)
在朗讀時,其他同學考慮一個問題「這篇文章講了一件什麼事」最後由一位同學總結
三、學習新課
1、大家先根據剛才說的,把穩重三次扔金幣的過程都劃出來,第一次扔是哪幾段;第二次又是哪幾段;第三次呢?快速瀏覽課文,畫出來,(指名回答)
2、現在大家快速朗讀一下第一次扔金幣的過程,畫出父親所說的話,體會父親是怎樣的心情,以及母親在這個過程中是怎樣做的?
畫出後,找同學回答
a、談父親的心情。
b、母親是怎樣做的?為什麼?
C、哪兒自找母親的話做了嗎?那我找同學回答一下父親相信了嗎?他是怎樣做的?(把爸爸金幣扔進了火爐里)那兒子呢?(兒子笑著走開了)
3、那第二次扔金幣和第一次的過程是否一樣呢?下面請同學們分小組討論,自學14—20段,好看一下子學要求,我請同學起來朗讀一下
同學們注意,一定要先讀再找問題
師:好了大大家坐好下下面我檢查一下大家自學的效果誰誰起來匯報一下好了,大家坐好,下面我檢查一下大家自學的效果,誰起來匯報一下?
A、父親說的話,(與前面的一樣)
B、在這次過程中母親是怎樣做的?那兒子照母親的話做了嗎?爸爸相信了嗎?(沒有)他是怎樣做的?
C、這兩次過程中兒子的反應一樣嗎?(一樣)大屏幕顯示「兒子笑著走了」大家齊讀一下兒子的反應
D、父親那麼生氣,為什麼兒子卻笑著走開了呢?
過渡:大家理解得很好,就在這個時候,媽媽知道再這么做是騙不了爸爸的於是媽媽第三次對兒子說(大屏幕出示)大家齊讀
A、媽媽此時的心情是怎樣的?(矛盾)好我們帶著這種心情朗讀一下媽媽說的話
B、兒子聽了媽媽的話是怎樣做的?(指名讀)
那大家猜一下,當父親第三次把金幣扔進火爐時,兒子還會笑著走開嗎?為什麼?
大家回答的不錯,大家看大屏幕,找出在這一過程中那個次最能體現兒子當時的心情的詞語。
A、他為什麼受不了了?
B、兒子受不了了這時他是怎樣做的?
大家體會一下「雄雄大火」如果有這么大的火你們敢伸手嗎?(不敢)那為什麼兒子敢呢?「齊讀26段」
當父親看到兒子的表現時他相信了什麼?齊讀28段
兒子明白了什麼道理?(兒子明白了錢的來之不易,掙錢需要付出很多勞動,並懂得只有通過親手勞動得到的財富才會珍惜的道理)
通過這篇文章的學習,同學們又明白了什麼道理?哪位同學來總結一下
下面大家分角色朗讀一下,讀出各個不同人物的不同心情,體會其中的感情
五、布置作業
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回家講給自己的弟弟妹妹聽。
板書設計
一次扔笑
二次又扔又笑
三次扔抓
教學反思
在課堂上,學生積極性的提高對教學質量的整體提高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在這堂課上,學生思維還算活躍,課堂積極性也較好;可有的地方,我還未能抓住,引導學生進一步去理解。因此,作為教師,若要做到對教學能調控自如,則必須鑽研教材,精心備好教學對象,把握學生的學習心理,了解學生的已有知識水平,才能在課堂教學過程中,
⑥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存在的問題造成的原因是什麼
教師經常在課堂上講紀律,但學生不聽。是因為老師對每位學生太重視。
課文選材不當是主要問題,例如小學課文里選用的翻譯作品多數都很不恰當,例如紀伯倫的東西、雨果的東西,很多很多所謂名家的東西。由於翻譯的緣故,帶有翻譯文章洋式表達法,對於兒童形成典範的中文表達非常不利。還有一些政治正確表達拙劣的作品例如「劃了一個圈」之類,還有似是而非、觀念偏執的《少了一個馬掌釘》,《一枚金幣》,還有看了讓人毛骨悚然而語言牙磣的關於捐眼角膜的那篇。這么糟糕的教材怎麼教啊。
扔了草帽就可以躲過轟炸,消滅敵人,還要分析其中的智慧。讓人想起清朝的大臣認為英國人的腿不會打彎,摔倒了就怕不起來。何其智慧!!
問題:太亂,太吵,課堂效果不佳
原因:上課的時候有好多同學講話、起鬨
一開始的時候一定要提一下些低年級,並且非常容易的題目給他們做,然後不用舉手的方式去向一些成績不太好的同學回答,答對後大力的表揚,鼓勵。以後題目慢慢的加難,就算他沒有回答的出,你也不要去批評他。與此同時:逼! 對一些必須掌握的字詞要求每個學生都能讀和默寫出來。並規定一定的處罰措施。對一些經常性偷懶,屢教不改的給予適當的處罰,並告之父母,要家庭配合。上課時使用分組討論法會起到更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