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實物黃金 » 不同時期的實物貨幣
擴展閱讀
類似於金條 2021-03-31 20:26:33
何蘭黃金市廠 2021-03-31 20:26:32
蒲幣對人民幣匯率 2021-03-31 20:26:27

不同時期的實物貨幣

發布時間: 2021-03-17 08:48:07

Ⅰ 中國實物貨幣發展演變的過程及歷史

1.由手工鑄幣向機制紙幣的演變
清朝後期,隨著國外先進科學技術的逐漸傳入,光緒年間已開始在國外購買造幣機器,用於製造銀元、銅元.後來,廣東開始用機器製造無孔當十銅元.因製造者獲利豐厚,各省紛紛仿效.
清末機制貨幣的出現,是我國古代貨幣史上由手工鑄幣向機制貨幣的重林演變.2.、由金屬貨幣向紙幣交子的演變
北宋時,由於鑄錢的銅料緊缺,政府為彌補銅錢的不足,在一些地區大量地鑄造鐵錢.據《宋史》記載,當時四川所鑄鐵錢一貫就重達二十五斤八兩.在四川買一匹羅(絲織品),要付一百三十斤重的鐵錢.鐵錢如此笨重不便,紙幣交子就在四川地區應運而生.交子的出現,是我國古代貨幣史上由金屬貨幣向紙幣的一次重要演變.
交子不但是我國最早的紙幣,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紙幣.3.由文書重量向通寶、元寶的演變
秦漢以來所鑄的錢幣,通常在錢文中都明確標明錢的重量,如「半兩」、「五銖」、「四銖」等等(二十四銖為一兩).
唐高祖武德四年(六二一年),李淵決心改革幣制,廢輕重不一的歷代古錢,取「開辟新紀元」之意,統一鑄造「開元通寶」錢.開元通寶一反秦漢舊制,錢文不書重量,是我國古代貨幣由文書重量向通寶、元寶的演變.
開元通寶錢是我國最早的通寶錢.此後我國銅錢不再用錢文標重量,都以通寶、元寶相稱,它一直沿用到辛亥革命後的「民國通寶」.4.由地方鑄幣向中央鑄幣的演變
據《漢書·食貨志》記載,劉邦建漢後,允民私鑄錢幣.豪紳富商和地方勢力乘機大鑄惡錢而牟利.文帝時「鄧通大夫也,以鑄錢財過王者.」
元鼎四年(前一一五年),漢武帝收回了郡國鑄幣權,由中央統一鑄造五銖錢.從此確定了由中央政府對錢幣鑄造、發行的統一管理,這是中國古代貨幣史上由地方鑄幣向中央鑄幣的一次重大演變.5.由雜亂形狀向規范形狀的演變
從商朝銅貝出現後到戰國時期,我國的貨幣逐漸形成了以諸侯稱雄割據為特色的四大體系,即:鏟幣、刀幣、環錢、楚幣(爰金、蟻鼻錢).
秦統一中國後,秦始皇於公元前二一○年頒布了中國最早的貨幣法「以秦幣同天下之幣」,規定在全國范圍內通行秦國圓形方孔的半兩錢.
圓形方孔的秦半兩錢在全國的通行,結束了我國古代貨幣形狀各異、重量懸殊的雜亂狀態,是我國古代貨幣史上由雜亂形狀向規范6.由自然貨幣向人工貨幣的演變
在中國的漢字中,凡與價值有關的字,大都從「貝」.由此可見,貝是我國最早的貨幣.
隨著商品交換的迅速發展,貨幣需求量越來越大,海貝已無法滿足人們的需求,人們開始用銅仿製海貝.銅貝的出現,是我國古代貨幣史上由自然貨幣向人工貨幣的一次重大演變.

Ⅱ 貨幣在不同時期的標志是什麼

貨幣指法律規定或承認的能直接用以交換或支付商品的特殊的物,具有以下幾層意思:
1.貨幣是由法律規定或承認的。 某種物能充當貨幣,須由法律規定或承認,因此,在不同的歷史時期,由於法律的規定不同,貨幣的形態也不同。
貴金屬曾為過去的法律所承認而成為商品交換的媒介,因而是貨幣。而當貴金屬被法律禁止流通成為限制流通物後,就不再是貨幣。《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人民銀行法》規定,我國的法定貨幣是人民幣(包括紙幣和輔幣),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印製、發售代幣票券,以代替人民幣在市場上流通(第15、19條)。 至於現在黃金作為國家儲備,是因為黃金作為一般商品具有價值,而非因為黃金是貨幣。法律限制黃金交易,那麼作為一種限制流通的物的黃金,不能再作為交換媒介,當然也不可能是貨幣。
2.貨幣是能直接用以交換或支付的物。
這是貨幣與票據和存款區別開來的重要特徵。在票據和存單上存在兩種權利。一種是持有票據或存單的人對構成票據或存單的物質載體的所有權。另一種是構成票據或存單內容的權利,即持有人依照票據或存單上的記載而得享有或行使的權利。
雖然票據和可轉讓存單也能用來作為支付和結算工具或手段,但它們都是利用票據或存單上所記載的權利來清償債務,而不是「直接」地利用對票據或存單的物質的所有權來交換和支付。與票據和存單不同,貨幣持有人對貨幣僅存在一種所有權。
正因為如此,對貨幣的所有權與對貨幣的佔有同時存在,喪失了貨幣對貨幣的佔有就不能再向其他任何人主張權利。而票據和存單的持有人的對作為票據權利載體的紙面的所有權僅為形式,重要的是體現在該載體上所記載的票據權利的內容。
即使是合法持有人在票據或存單滅失或被盜的情況下,也能通過法院的公示催告程序獲得救濟,向債務人重新主張債權。因此票據權利在本質是債權,對構成票據或存單的物質的所有權本質上是享有債權。從制約關系來看,票據存在是以貨幣的存在為前提,貨幣是本源,票據派生於貨幣,票據是貨幣的支付工具和流通工具。 從信用關繫上來看,票據和存款體現的是付款人和債務人的信用,是以他們的償付能力作為保障的,而貨幣是以貨幣本身的財產利益或者國家的信用或強制力作為保障的。 商品貨幣包括實物貨幣和金屬貨幣。
從開始存在交換到金屬貨幣的最終確立,人類經歷了漫長的歷史。在貨幣未從其他物獨立出來的時候,調整實物貨幣即物物交換的「法律」只能是交換的規則。恩格斯指出,文明時代開始的階段,其經濟上的特徵是有了金屬貨幣、商人、土地私有制、奴隸勞動。 恩格斯所說的文明時代,是指國家產生的時代,而國家的產生是法律產生的前提。因此,只有發展到了金屬貨幣的階段,國家與法律才開始產生,那麼在實物貨幣的階段,法律還未產生,調整物物交換的規則就是原始的禁忌、習慣。
中國古書中有這樣的記載:神農氏的時候,「日中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貨,交易而退,各得其所」。就是指物物交換的情形。
從自由鑄造和多種形式規格的貨幣逐步發展到統一形式的貨幣,是國家集中行使權力發行和管理貨幣的開始。 因為自由鑄造和多形式規格並存的金屬貨幣,仍主要以商品的形式出現,國家並無制定法律以管制之必要。在我國,只到秦統一中國之後,才統一了幣制,相應的頒布了《金布律》,把貨幣分為兩等,「上幣為黃金,以鎰計;下幣為銅」,定幣名為「半兩」。
《金布律》是我國最早的貨幣立法,統一了貨幣單位秦「半兩」,以及規定官府有管理貨幣的責任。
當歐洲國家王權上升,統一行使權力於全國時,鑄幣權亦成為國王的權力。那時,各國關於貨幣的法律制度,主要包括下面幾個方面的內容:
(1)通過法律使貨幣定型,規定貨幣的成分、重量、規格、價值、及統一貨幣的各種形態;
(2)確定鑄幣權的歸屬,通常由民間鑄造、地方鑄造,最後歸中央政權統一鑄造,成為國家貨幣主權的基礎;
(3)貨幣的管理和保護,監督貨幣的使用情況,保障其法定價值,禁止偽造即私自溶鑄,偽造重罰;
(4)貨幣的法定流通范圍通常是國家權力管轄范圍,地方鑄幣只在當地使用。

Ⅲ 貨幣的形態在演變過程中經歷了哪些階段

自貨幣出現以來,貨幣的形態隨著商品經濟交換和商品經濟的發展也在不斷地演變和發展。

不同國家、不同民族在不同時期,由於經濟和文化的差異,充當貨幣的材料也有所不同,因此,貨幣的形態表現也不完全相同。

總的說來,貨幣的形態在由低級向高級不斷演變的過程中,大致經歷了實物貨幣、金屬貨幣、代用貨幣、信用貨幣和電子貨幣五個階段。

Ⅳ 我們國家不同歷史時期不同貨幣有哪些

一、先秦貨幣中國貨幣以貝幣為最早。商代原以天然海貝作貨幣,其中較普遍的是齒貝,學名貨貝。後來由於真貝數量不夠,就用各種仿製貝代替,有珧貝、骨貝、石貝、陶貝、銅貝等。東周以後,金屬鑄幣開始流行,貝幣逐漸失去貨幣資格。春秋戰國時期,諸侯稱雄,貨幣形制各異,有布幣、刀幣、圜錢和蟻鼻錢四大形式。早期的布幣由農具「」演變而成,首可納柄,稱為「空首布」,因似鏟狀又稱「鏟布」。嗣後體型縮小,鑄成平首,有尖足布、方足布、圓足布、異形布等,流通以三晉地區為主齊、燕、趙等國鑄造刀幣,系實用刀「削」轉化而來,有尖首刀、齊刀、明刀、趙刀等,流通范圍次於布幣。圜錢為圓形貨幣,中有圓孔,起源於紡輪或璧環,多在秦、魏等國流通。戰國晚期,秦國已出現方孔圜錢,燕國和齊國亦有鑄造。蟻鼻錢是楚國貨幣,類似貝幣形狀,一般認為是銅貝的高級形態。此外,楚國還流通爰金,上鈐方形印記,有郢爰、陳爰、爰或盧金等,為中國最早有固定形式的黃金鑄幣。
二、秦漢至隋貨幣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中國貨幣。秦代以黃金為上幣,銅錢為下幣。銅錢圓型方孔,名稱為「半兩」,標准重量十二銖。方孔圓錢自此成為中國封建社會的基本通貨。西漢初期,錢幣沿襲半兩舊名,但實際重量逐步減輕。武帝元狩五年(前118),始鑄五銖錢,旋因各地自由鑄造,大小輕重不一。元鼎四年(前113),政府專令上林三官(均輸、辨銅、鍾官)鑄錢,禁止郡國鑄造。實行統一鑄造政策後的五銖錢,製作精整,輕重適宜;
三、西漢末王莽稱帝期間(公元9~23)進行多次幣制改革,採用刀、布、龜、貝等形制,均因無法推行而失敗。東漢恢復鑄造五銖錢,至獻帝初平初年,董卓專權時壞五銖更鑄小錢,惡劣不堪。魏晉南北朝時期,在長期戰亂與南北分裂過程中,貨幣流通混亂,不少地區以谷帛為幣,五銖錢則常被用來整頓幣制。當時銅錢開始以「文」計數,千文為「貫」,錢幣名稱也有所變化,出現年號錢
四、唐宋貨幣唐初沿用隋代舊錢高祖武德四年(621)廢五銖錢,鑄造「開元通寶」或讀「開通元寶」,每十文重一兩,量制改用兩、錢、分、厘十進位法,銅錢不再使用重量名稱,對中國古代衡法的改革影響深遠,後世錢幣以「通寶」或「元寶」為名蔚然成風。唐代雖然廣用銅錢,但嶺南用金銀,內地則錢帛並用。五代十國時期,大額鑄幣盛行,鉛、鐵錢也大量使用,貨幣流通具有明顯的地方性
五、元世祖中統元年(1260)始發中統元寶交鈔,後又發至元通行寶鈔,以前者使用較久。至元三年(1266),所鑄銀錠鐫有「元寶」二字,元稱銀錠為元寶,有元朝之寶涵義。元代實行紙幣流通制度,銅錢鑄造不多,有漢字錢和蒙文錢兩類
六、明清貨幣明洪武八年(1375)起發行大明通行寶鈔,錢鈔兼用。後因紙幣流通受阻,至嘉靖年間又大鑄銅錢。明代將官爐銅錢稱為「制錢」,以示與流通中的舊朝錢和本朝的私爐錢相區別明中葉白銀上升為主要貨幣,制錢遂用於小額支付。清代大數用銀,小數用錢。制錢正面為漢文,背面為滿文。清初的鑄錢體制比明晚葉更趨完善,鑄造的制錢數量很大。白銀的鑄造形式不一,輕重不等。大錠一般重50兩,作馬蹄形,稱為「元寶」、「寶銀」或「馬蹄銀」;中錠重約10兩,多作衡錘形,元寶形的稱小元寶;小錠大體上呈饅頭形,重1~5兩左右;零碎的銀子統稱「碎銀」,重量大抵在1兩以下。
七、廣東於光緒十四至十五年間(1888~1889)用機器大量鑄造「光緒元寶」銀元,重庫平七錢二分,幣面圖案為蟠龍,俗稱「龍洋」
八、中華民國時期,北洋政府於1914年頒布《國幣條例》,國幣仍以元為單位,並據以開鑄袁世凱頭像銀元,流通頗廣,漸有取代龍洋和外國銀元的傾向,但銀兩制度的地位仍未動搖。1927年南京國民政府鑄造孫中山頭像銀元,與袁頭幣同時流通。1935年11月,南京政府實行法幣政策,以中央銀行、中國銀行、交通銀行三行(後加中國農民銀行)發行的紙幣為法幣,禁止銀元流通。
九、1948年8月發行金圓券代替法幣

Ⅳ 我們國家不同歷史時期的貨幣主要有那些

1、 最早的貨幣:天然海貝。
2、 金屬貨幣:銅仿貝與錢鎛(布)(黃帝後期黃河中下游開始充當等價物)。
3、 西周時期的貨幣。
金屬貨幣廣泛使用:
a、銅貝與銅塊;
b、錢與布在關洛三晉地區正完成向金屬貨幣的轉化 。
4、 春秋時期的貨幣
空首布:流通於關洛三晉地區,「周、鄭、晉、衛」主要為平尖空首布 。
刀化(貨):流通於東方齊國,模仿一種生產工具。
蟻鼻錢:流通於南方楚國的銅仿貝。
5、圜錢:圓錢圓孔、圓錢方孔。

三晉及周布幣區的圜錢
秦圜錢:以兩為單位,一兩錢圓形圓孔無廓,半兩錢圓形方孔。
6、 戰國時期黃金的流通
戰國黃金流通以斤、益為單位,以南斤為主。
7、秦朝時期的貨幣
黃金以鎰名,為上幣;銅錢識曰半兩,重如其文,為下幣;而珠玉龜貝銀錫之屬為器飾寶藏,不為幣。
8、 西漢時期的貨幣
三銖錢、四銖錢、五銖錢、皮幣、白金幣 。
9、 東漢時期的貨幣
鐵錢:公元30年,公孫述在四川鑄造鐵錢,歷史上第一次用鐵作幣材。
五銖錢:公元40年,光武帝從馬援建議恢復五銖錢 。
10、王莽時期的貨幣
二年:錯刀、契刀、大泉。
六年:廢錯刀、契刀、五銖錢發行小泉代替五銖錢,流通大五物:金、銀、銅、龜、貝五種幣材`
六名:金貸、銀貸、泉貸、布貸、龜貸、貝貸。
二十八品
11、漢代的貨幣
黃金為上幣,銅錢為下幣仍是法定貨幣單位,單位由鎰改斤,1斤=10000錢 。
漢武帝時期模仿麒麟馬蹄有麟趾金(圓)和馬蹄金(橢圓)。
西漢時期主要用於賞賜和饋贈,王莽時將黃金收歸國有,東漢以後黃金減少,賞賜用絲綢、布帛、銅錢。
12、三國兩晉的貨幣
魏:曾以谷帛相交易,也曾恢復五銖錢的流通;
蜀:直百錢;
吳:大泉五百、大泉當千。
兩晉:未鑄新錢,西晉主要沿用漢魏之五銖及各種古錢,東晉元帝渡江後主要沿用孫吳地區流通的舊錢。
十六國:河西涼州刺史張軌恢復五銖錢,漢興錢為我國最早的年號錢。
13、南北朝時期的貨幣
劉宋:四銖錢;
南齊、蕭梁:第一次大量鑄鐵錢,曾鑄銅錢、五銖錢、短百;
陳:大貸六珠;
北魏:太和五銖、永安五銖;
東魏:沿永安五銖;
北齊:常平五銖;
北周:布泉、五行大布,永通萬國;
南北朝之末:冀州之北民間以絹布交易,五嶺以南則以鹽米布交易。
14、隋唐時期的貨幣
隋文帝鑄統一的標准五銖錢成為境內流通中統一的貨幣!
唐法定貨幣流通制度時錢帛兼行
武德四年廢五銖鑄開元通寶錢,規定了成色標准脫離量名錢體系,以重量作為錢幣的名稱。
15、唐末五代的貨幣
會昌開元錢(背面有文字的開元通寶錢,後來各州都將州名鑄在錢的背面)。
五代十國總體比較混亂,周世宗鑄周元天寶為鑄錢最多的一次。
白銀開始進入流通(銅錢減少,絹帛較小的可行性,白銀逐漸進入流通),但在唐代主要作為器飾或財富收藏(銀餅、銀鋌)、賄賂、謝禮、軍費供應、地方進獻,五代十國之後公私蓄積白銀的風氣逐漸形成。嶺南道、江西道產銀最多。
16、兩宋時期的貨幣
宋代的年號錢:在通寶錢規定之外,加上皇帝的年號。北宋初發行的貨幣為宋元通寶與開元通寶無差別,之後還有太平通寶、淳化通寶,歷代皇帝每次改元都會重鑄新的年號錢。文字都是通寶、重寶、元寶等但是字體有所變化,真、草、隸、篆、行都有。
北宋銅錢區:開封府、京東西、河北、淮南、江南、兩浙、福建、廣東西等地。
北宋鐵錢區:四川
北宋鐵錢並用區:陝西、河東
南宋銅錢區:東南、
南宋鐵錢區:兩淮、京西、湖北
南宋鐵錢並用區:荊門,漢中等地
交子:完全可兌現的信用憑證,只能在四川使用。
錢引:不用作貨幣,只用來兌換,可以在四川之外使用(宋徽宗改交子為錢)
南宋會子:最初在東南地區民間發行,後來政|府設立會子庫,完全仿照川引的方法發行會引。
地方性貨幣:淮交、湖會、川引、銀會子。
17.元代的貨幣
中統鈔時期:奠定元紙幣制度的基礎,元朝不鑄銅錢。中統元寶交鈔以絲為本錢以貫、文為單位 。
至元鈔時期:元朝最重要的貨幣,與中統鈔並行流通。
至正鈔時期:元代在制度上嚴禁白銀流通,但在民間已有不少使用,紙幣與白銀相聯系。
18、明清時期的貨幣
大明寶鈔:鈔面以 來計,發鈔沒有準備金,允許人民持金銀換大明寶鈔,支付有限制,舊鈔可換新鈔;1481年紙幣崩潰,1581年白銀成為通用貨幣。
19、近代的貨幣
銅鑄幣從制錢到銅元
銀幣從銀兩到銀元(流入中國最早的外國銀元是西班牙銀元,光緒十三年張之洞奏請在廣東設局鑄造銀元,光緒十六年正式批准開鑄)。

Ⅵ 貨幣起源過程中經歷的四個階段是什麼

貨幣經歷的四個階段:

1、偶然的物物交換

偶然的物物交換指在原始社會未期,產生了人類最初的商品交換,它是在部落雙方都有剩餘產品這種極其偶然的情況下發生的,這時的商品交換帶有很大的偶然性,所以叫偶然的物物交換。

2、擴大的物物交換

隨著生產力和社會分工的發展,物物交換的次數頻繁了,參加交換的商品種類也增加了,這時的商品交換就是擴大的物物交換。

3、一般等價物作為媒介的交換

在交易的范圍擴大、品種增加時,物物交換就顯得非常困難,即使能夠成立,也要耗費過多的人力、物力和時間。交換效率的低下嚴重阻礙了商品生產的發展。

於是,一般等價物是從商品世界中分離出來作為其他一切商品價值的統一表現的特殊商品。這是商品生產和商品交換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

4、一般等價物固定在金銀上

用什麼商品充當一般等價物,不同地區、不同時期不一樣,這種情況客觀上不利於商品經濟的發展。因為金銀自身稀有,而且易分割儲存,所以就漸漸將它們固定地充當一般等價物,貨幣也就產生了。

(6)不同時期的實物貨幣擴展閱讀:

貨幣是從商品中分離出來固定的充當一般等價物的商品。

貨幣質上是一種所有者與市場關於交換權的契約,根本上是所有者相互之間的約定。吾以吾之所有予市場,換吾之所需,貨幣就是這一過程的約定,它反映的是個體與社會的經濟協作關系。

貨幣的契約本質決定貨幣可以有不同的表現形式,如一般等價物,貴金屬貨幣,紙幣,電子貨幣等。它可以用作交易媒介、儲藏價值、延期支付標准和記帳單位。

貨幣以發行者來分類,可分為公錢(法定貨幣)、私營貨幣和區域貨幣(社區貨幣)。公錢一般說來由政府來發行,當它存在的時候,一般說來佔主導地位。私錢和區域貨幣則由非政府機構來發行。

按材資來分類,不同的歷史時期,人們使用不同的物品作為貨幣。可分為貝殼、珠子、棍子、金屬貨幣(參見商品貨幣)、紙幣以及數字貨幣。就性質來分,可分為真實貨幣和虛擬貨幣。

參考資料:網路-貨幣

Ⅶ 貨幣形式的演變經歷了哪些階段

經歷了實物貨幣、金屬貨幣、紙幣、信用貨幣、電子貨幣五個階段。

相關介紹:

1.實物貨幣:

實物貨幣是貨幣形式發展的第一階段,其作為貨幣用途的價值,與其作為非貨幣用途的價值相等。在世界各國的貨幣發展史上,可以說除去信用貨幣、紙幣和金屬貨幣,其他擔任過貨幣角色的各種商品,都可以稱之為 「實物貨幣」。

2.金屬貨幣:

金屬貨幣是指以金屬作為貨幣材料,充當一般等價物的貨幣。人類文明史上出現的貨幣之一。金屬貨幣所以能在流通使用中逐漸取代了自然物貨幣和其他商品貨幣。

3.紙幣:

紙幣是代替金屬貨幣執行流通手段的由國家(或某些地區)發行的強制使用的價值符號。人們最初認為,只有金屬貨幣才是貨幣。

4.信用貨幣:

信用貨幣(credit money)是由國家法律規定的,強制流通不以任何貴金屬為基礎的獨立發揮貨幣職能的貨幣。目前世界各國發行的貨幣,基本都屬於信用貨幣

5.電子貨幣:

是指用一定金額的現金或存款從發行者處兌換並獲得代表相同金額的數據或者通過銀行及第三方推出的快捷支付服務,通過使用某些電子化途徑將銀行中的余額轉移,從而能夠進行交易。

(7)不同時期的實物貨幣擴展閱讀

貨幣形式亦稱「貨幣價值形式」。它是固定地由充當一般等價物的特殊商品來表現其他所有商品價值的價值形式,這是價值形式發展的第四階段,也是最高階段。

與一般價值形式相比,它的進步在於原來作為一般等價物的特殊商品是不固定的,因時因地而異,每一交換區域都有幾種不同的商品交替地充當一般等價物。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貨幣形式

Ⅷ 中國歷史上出現過多少種貨幣分別是哪些

中國是世界上使用貨幣最早的國家之一,據古代文獻記載和大量的出土文物考證,中國貨幣的起源,至少已有4000年的歷史。貨幣萌芽時期,人們生活中常用的物品,例如牛羊、粟帛、珠玉、龜貝等,都曾經在反復的交換過程中充當過交換的媒介,起過等價物的作用,由於計數和攜帶等諸多不便,作為交換媒介的許多物品逐漸被淘汰,只有海貝,因其身光潔美麗,堅固而用攜帶方便,又有天生的自然單位,容易計數、被廣泛使用,商代曾以貝殼為最主要的通用貨幣之一。 商周時期的青銅冶煉術發展到了相當的水平,金屬製品越來越多地進入交換領域,出現了銅幣,這就標志著我國貨幣開始進入金屬鑄幣階段。 周朝初年到春秋戰國時期,在我國的不同地區,依據不同的實物演變體系,分別出現了布幣、刀幣、環錢和蟻鼻錢等不同形態的金屬鑄幣。 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廢除六國復雜的幣制,統一鑄造外圓內方的「秦半錢」,也稱「半兩錢」,這是我國貨幣種類和單位的首次統一。從秦開始,歷經漢、隋、唐至明、清,我國的鑄幣基本沿用了外圓內方的形狀,因而錢有一個別稱為「孔方兄」。 在我國歷代貨幣中,金銀很早就作為貨幣,使用了,春秋戰國時期,就已出現了具有一定形狀的金銀鑄幣。自金、元代開始,白銀逐漸發揮價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的職能,取得十足貨幣的地位,清末民初,銀元曾廣泛使用。 我國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紙幣的國家,最早在漢代出現了鹿皮幣,唐代出現為異地總換票券的飛錢。紙幣作為正式流通的手段,是從北宋的「交子」、「錢引」開始的。後來南宋出現了「會子」、「關子」。金人印發交鈔寶券,元、明印發寶鈔。清代官府曾印發官錢、錢票、鴉片戰爭後,隨著近代銀逐步興起,銀行兌換券開始盛行,紙幣逐步成為主要貨幣。

Ⅸ 貨幣的演變歷程各個時期都有什麼樣的特徵

貨幣的演變過程都有著相同的特徵,那就是從定性到定量、從實體到虛體的一個過程。
最初是沒有貨幣的,人們都是以物易物,這種方法存在局限性,因為交換講究雙方共同願意,所以可能面臨換不到東西的情況。
然後因此便出現了最早的貨幣,這種最初貨幣通常是貝殼,是一種貨物交換的中間介質,雙方共同承認這種貨幣,但是面臨一個問題,那就是貝殼沒有定量,有的大、有的小,因此無法確認。
也因此貨幣開始走向了定量,規定了貨幣的大小、形狀、每個貨幣代表的價值,所以貨幣開始被所有人承認,此時的貨幣也多由貴重金屬製成,因此不易帶太多,太重了。
於是因此出現了銀票,一種介於紙幣與貴重金屬貨幣之間的介質,但是只能去指定行當兌換這種銀票,因此很不方便。
後來便出現了紙幣,是國家發行,國家控制,所有人都承認的一種貨幣形式,但是紙幣的完善是在近現代完成的。
近現代人們普遍接受紙幣,但是為了出行的方便,因此出現了銀行卡,可以隨時取錢和用錢。而如今面臨網購的高速發展,以及互聯網的進步,虛擬貨幣也隨之出現,同時實體貨幣也開始走向數字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