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交易市場 » 人民幣匯率的國際化
擴展閱讀
類似於金條 2021-03-31 20:26:33
何蘭黃金市廠 2021-03-31 20:26:32
蒲幣對人民幣匯率 2021-03-31 20:26:27

人民幣匯率的國際化

發布時間: 2021-03-29 09:40:30

Ⅰ 人民幣國際化的意義和途徑

目前,人民幣已基本上實現了周邊化。人民幣在東南亞地區已經成了僅次於美元、歐元、日元的又一個「硬通貨」,在西南邊境地區,人民幣有「小美元」之稱,被當作硬通貨使用;在西北地區,人民幣主要是在中亞五國、俄羅斯地區和巴基斯坦流通;在東北地區,人民幣主要是跨境流通到俄羅斯和朝鮮以及蒙古國;人民幣跨境流通量最大的是香港地區,人民幣可以通過多種途徑自由兌換。另外,在我國澳門地區人民幣也在廣泛使用。

關於人民幣的區域化與國際化,可在東盟10+1偽經濟合作框架內逐步謀求貨幣合作,可以固定各自的匯率,對外聯合浮動,時機成熟後,可以用強勢的人民幣替代其他的貨幣或以人民幣為主導,創造單一貨幣,實現貨幣統一。其次,可以在東盟10+1的基礎上拓展到東盟10+3,聯合日韓。屆時,人民幣將真正成長為具有深遠影響力的國際貨幣,就如同歐元對於歐洲、美元對於美洲一樣。

其次,在貨幣職能上分「三步走」推進人民幣的國際化進程,即堅持人民幣結算貨幣、人民幣投資貨幣和人民幣儲備貨幣的三步走戰略。在這個過程中,穩步推進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進程,積極穩妥開展離岸金融業務,逐步實施匯率的目標區管理。

從歷史來看,哪個國家的貨幣在國際貿易、資本流動中成為計值貨幣,哪個國家在國際經濟交易中就會取得主動權。以資本輸出為例,全球的三次資本流動中心中,英國和美國作為資本輸出國時,都是以本幣作為計值貨幣的,而在20世紀70年代後日本作為資本輸出中心,卻是以美元計值的。結果;日本的企業和金融機構在應對外匯市場的匯率風險時就顯得很被動,當日元大幅升值後,這些企業和金融機構遭受了巨額的損失。這被許多人認為是造成日本長達十多年經濟衰退的重要原因之一。

對於經濟大國而言,如果本幣不能順應本國貿易增長的趨勢,成為開放的國際金融市場與貿易的計價貨幣,那麼該國貨幣也就不可能成為主要國際儲備貨幣之一。這就意味著,本國貨幣沒有取得與經濟總量、貿易總量相對稱的應有的國際貨幣地位。為了應對匯率波動的宏觀金融風險,政府必須持有大量的外匯儲備。當今國際貨幣體系中,美元和歐元為國際金融市場的主要計價貨幣,因而美元和歐元成為全球的主要儲備貨幣。與此相對應,美國和歐盟的外匯儲備量很少。截至2007年6月底,美國的外匯儲備價值僅為415億美元,歐洲央行外匯儲備價值僅為414億歐元。反觀亞洲,雖然日本和中國的經濟總量在全球名列前茅,但日元和人民幣均沒有取得國際金融市場重要計價貨幣的地位,因而中日成了全球持有的外匯儲備最多的國家。

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採取相應的戰略逐步讓人民幣融入到國際儲備貨幣體系中去,打破現在美元、歐元主導下的西方世界的儲備貨幣格局,促進多極儲備貨幣體系的建設,應當是我們長遠追求的目標。在這個過程中,我國應當採取一貫的漸進性策略,通過人民幣的區域化不斷促進人民幣的國際化。同時,應當發展以人民幣計值的、開放的國際資產市場,為境外投資者提供更多的人民幣金融資產選擇。只有經過這樣一個階段,人民幣才能真正取得儲備貨幣的地位,我們才會擺脫為外匯儲備多寡而傷腦筋的困擾。

Ⅱ 人民幣匯率上漲有利於人民幣國際化嗎

隨著人民幣持續企穩且趨於雙向波動,國際市場持有人民幣的意願正在升溫。人民幣匯率回走勢進入穩定或偏強周答期,人民幣國際化將再次快速發展,包括人民幣在國際貿易和投資中的使用,人民幣債券發行,人民幣在儲備貨幣中的佔比都會有明顯上升。

日前,海關總署新聞發言人黃頌平也表示,人民幣匯率對外貿進出口影響程度有限。在世界經濟復甦和主要經濟體貨幣政策正常化仍存不確定性的背景下,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有利於企業穩定匯率預期,促進外貿平穩發展。

Ⅲ 簡述人民幣國際化的看法 (1000字左右)

關於人民幣國際化的一點看法 首先,應該明白人民幣國際化的含義,包含以下3點:第一,是人民幣現金在境外享有一定的流通度;第二,也是最重要的,是以人民幣計價的金融產品成為國際各主要金融機構包括中央銀行的投資工具,為此,以人民幣計價的金融市場規模不斷擴大;第三,是國際貿易中以人民幣結算的交易要達到一定的比重。這是衡量貨幣包括人民幣國際化的通用標准,其中最主要的是後兩點。 對於中國來說,隨著其經濟水平的不斷提高,國家綜合實力越來越強,國際地位更是日趨上升,為了尋求更大的發展和機遇,人民幣國際化勢在必行! 那麼,人民幣國際化對於中國到底有何利弊? 一、人民幣國際化對我國的主要正面影響分析: 1. 鞏固我國作為政治大國的地位。國家經濟實力的增強,對全球經濟發展影響力的提高,必然加強我國的世界大國地位。通過參與更多的國際事務和多邊協商,我國將最終順利實現和平崛起。為什麼美元、歐元能成為國際貨幣?這不正是因為美國、歐盟經濟實力強大和國際信用地位較高的充分體現嗎?人民幣實現國際化後,中國就擁有了一種世界貨幣的發行和調節權,對全球經濟活動的影響和發言權也將隨之增加。同時,人民幣在國際貨幣體系中佔有一席之地,可以改變目前處於被支配的地位,減少國際貨幣體制對中國的不利影響。 2. 有利於我國改變原有的經濟增長模式。其理論基礎是:人民幣的可自由兌換和自由浮動匯率,將減少凈出口,降低外匯占款,減少貨幣,從而降低我國的通脹水平,提高我國居民的實際購買力,進而增加我國的消費需求。減少我國凈出口的實質,就是減少對進口國的補貼,增加本國居民的收入,實現「藏富於民」! 3. 獲得國際鑄幣稅收入。實現人民幣國際化後最直接、最大的收益就是獲得國際鑄幣稅收入。鑄幣稅是指發行者憑借發行貨幣的特權所獲得的紙幣發行面額與紙幣發行成本之間的差額。在本國發行紙幣,取之於本國用之於本國。而發行世界貨幣則相當於從別國徵收鑄幣稅,這種收益基本是無成本的。 4. 使中國緩解外匯儲備積累的壓力,降低儲備資產縮水風險,減少對大國經濟體(主要是美國)的依賴。目前,中國的外匯儲備大多以美國政府債券的方式持有,這使得中美之間處於微妙的博弈狀態,在本次全球金融危機中表現的尤其明顯,如果美國經濟持續低迷,則中國外匯儲備隨時會縮水,而目前中國短期內找不到其他可供選擇更好的投資,或者說目前持有美元債券是最優的選擇;此外,即使中國有其他更好的投資選擇,也不敢貿然減持自己的美元外匯儲備資產,因為中國對美元債券的大規模減持會使美國經濟進一步惡化,而這勢必對中國的出口造成不利的影響,進一步惡化中國經濟,因此一定程度上中國依賴於美國經濟的復甦。 二、人民幣國際化對我國的主要負面影響分析: 1.對中國經濟金融穩定產生一定影響。人民幣國際化使中國國內經濟與世界經濟緊密相連,國際金融市場的任何風吹草動都會對中國經濟金融產生一定影響。特別是貨幣國際化後如果本幣的實際匯率與名義匯率出現偏離,或是即期匯率、利率與預期匯率、利率出現偏離,都將給國際投資者以套利的機會,刺激短期投機性資本的流動,並可能出現像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時產生的「群羊效應」,對中國經濟金融穩定產生一定影響。 2.增加宏觀調控的難度。人民幣國際化後,國際金融市場上將流通一定量的人民幣,其在國際間的流動可能會削弱中央銀行對國內人民幣的控制能力,影響國內宏觀調控政策實施的效果。比如,當國內為控制通貨膨脹而採取緊縮的貨幣政策而提高利率時,國際上流通的人民幣則會擇機而入,增加人民幣的供應量,從而削弱貨幣政策的實施效應。 3.人民幣國際化可能使我國貨幣政策的操作遇到一定困難。在人民幣沒有區域化、國際化的情況下,不管中央銀行投放多少基礎貨幣,它都只是在我國境內流通。而當人民幣區域化和國際化以後,便有相當部分是在境外流通,這部分流出境外的貨幣雖然暫時對國內物價不發生作用,但其准確數據難以掌握,其數量增減也難以為貨幣當局所控制,這就必然會增加中央銀行對貨幣供應量的調控難度。一旦條件成熟,這些境外人民幣又可能大量回涌,從而影響國內貨幣流通和幣值的穩定。此外,在人民幣國際化的情況下,由於取消了對資本流出流入的限制,本國金融市場和國際金融市場連成一體,資本可以自由進出中國國境,因此,也會使我國貨幣政策的有效性受到削弱。 綜上所述,人民幣國際化有利有弊。但從長遠來說,人民幣國際化應該是利大於弊的。因此,怎樣在人民幣的國際化過程中管理好國際化給中國經濟帶來的風險、並充分利用國際化帶來的好處是擺在我們面前的艱巨任務。加強金融體系的建設,積極穩步推進人民幣國際化,是中國今後金融改革與開放的長期任務。

Ⅳ 人民幣國際化和人民幣匯率國際化的區別

人民幣國際化的含義包括三個方面:
第一,是人民幣現金在境外享有一定的流通度;
第二,也是最重要的,是以人民幣計價的金融產品成為國際各主要金融機構包括中央銀行的投資工具,為此,以人民幣計價的金融市場規模不斷擴大;
第三,是國際貿易中以人民幣結算的交易要達到一定的比重。這是衡量貨幣包括人民幣國際化的通用標准,其中最主要的是後兩點。當前國家間經濟競爭的最高表現形式就是貨幣競爭。如果人民幣對其他貨幣的替代性增強,不僅將現實地改變儲備貨幣的分配格局及其相關的鑄幣稅利益,而且也會對西方國家的地緣政治格局產生深遠的影響。
「匯率」亦稱「外匯行市」或「匯價」,是一種貨幣兌換另一種貨幣的比率,是以一種貨幣表示另一種貨幣的價格。由於世界各國(各地區)貨幣的名稱不同,幣值不一,所以一種貨幣對其他國家(或地區)的貨幣要規定一個兌換率,即匯率。
按國際貨幣制度的演變劃分,有固定匯率和浮動匯率
①固定匯率。是指由政府制定和公布,並只能在一定幅度內波動的匯率。
②浮動匯率。是指由市場供求關系決定的匯率。其漲落基本自由,一國貨幣市場原則上沒有維持匯率水平的義務,但必要時可進行干預。來自fx678財經頻道。
綜上,你可以看到人民幣國際化的概念和匯率的概念,人民幣國際化是指促使人民幣成為國際貿易主要結算貨幣,而匯率則沒有這種說法,匯率本來就是指各國貨幣的價值比率,只分固定和浮動匯率制度,沒有國際化一說的。

Ⅳ 人民幣的國際化進程

人民幣國際化的基本發展路徑是什麽?

人民幣國際化的長遠路徑是:一,在中期內(5-10年)逐步成為廣為接受的國際貿易結算貨幣;二,在中長期(10年後)逐步開放資本項下管制後成為越來越重要的國際投資貨幣;三,在長期內(20年後)逐步成為儲備貨幣。而我們今天討論的人民幣國際化還基本著眼於人民幣成為國際貿易結算貨幣這一中期目標上。實現這一目標,人民幣離岸市場須經歷三個主要階段:一,形成階段;二,發展階段;及三,成熟階段。〔見附圖〕

為了能將這三個階段的特點說得更清晰,請允許我用一個比喻。如果我們視人民幣流量為「水」,視人民幣產品為「魚」,以下邏輯就很清晰:「魚」沒有「水」不會生,「水」不流「魚」不會活,「水」中無足夠「養分」「魚」長不大。「養分」在這里指一個產品須付投資人的收益,譬如債券的利息,或股票的分紅或收益。而近期內「水」中的養分只能來自境內市場,因為境外目前還沒有人民幣投資市場。因此,「水」不僅在境外能流,也須有流回境內的機制,以獲取在境內產生的收益,以養在境外的「水中之魚」。如果用這一比喻來形容人民幣國際化的發展路徑,大家可能比較容易理解各個不同階段的問題與挑戰。

中國今天已基本開放了人民幣在貿易項下的管制,也就是說,只要是貿易結算,人民幣可大規模流出去支付進口,也可大幅流入接受出口支付。目前有8個國家和地區的央行已與人民銀行簽訂了貨幣互換協議。但是,由於境外沒有足夠大、足夠多的「魚」,向中國出口的貿易夥伴沒有積極性獲取大量人民幣。沒有大量的人民幣從貿易項下流出,境外也就無大量的人民幣可從貿易項下流入。這樣,貿易項下完全開放的兩大流出與流入主渠就處於乾涸或細水狀態。如何讓這兩條主渠流起來就是人民幣國際化在資本項下未開放前的中期目標。

1. 人民幣離岸市場的形成階段

2004年2月,香港銀行開始試辦個人人民幣業務,包括存款、匯款、兌換及信用卡業務。個人每人每天不超過等值2萬元人民幣的兌換。集腋成裘,到今年7月底香港人民幣存量達到1,037億元。這一階段的「水」基本是死水,境外流動受限諸多,「水」中的「魚」也很小,基本是存款產品,「水」中的養分也很有限,收益基本靠升值預期加上微薄的利息。

今年7月在中國人民銀行和香港金管局主導下簽署的《清算協議》是香港境外人民幣市場的一大突破。「水」首先在境外活了,有條件接受更大、更多的「魚」。同時,政策制訂者也充分認識到現階段境外人民幣市場這一池中的養分只能來源於境內,因而迅速啟動了人民幣的迴流機制,使境外的水能夠接通境內的收益,進而可使境外能發展規模更大的、更多的產品。允許境外金融機構將境外人民幣存量投資於國內銀行間債券市場,以及盼望已久即將出台的小QFII都會迅速帶動較存款產品更高收益的保險產品和基金產品的發展。而有了更高收益來源的銀行也能以更大規模和更優惠價格吸引更多的人民幣儲蓄產品,進而提高人民幣兌換出境與貿易夥伴使用人民幣的積極性。

總體來看,目前香港市場已有一千多億人民幣的存量,主要由個人持有,初始驅動力是人民幣的升值預期,投資產品則是存款、國債、保險和基金等為數不多的定息產品。隨著香港人民幣迴流內地的渠道逐漸打通,收益開始成為持有人民幣的主要驅動力。至此,可以說香港離岸人民幣市場已經初步形成。

盡管這個市場發展很快,但由於基數太小,即便幾年內翻兩番,與2009年中國2.2萬億美元的進出口總額比,它對撬動貿易項下進出口大水渠的流動作用還是有限。因此,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下一階段的挑戰就是如何更主動地加大人民幣流出與流入量,更快帶動貿易項下兩大主幹渠的水流。

2. 人民幣離岸市場的成長階段

與上一階段不同,人民幣離岸市場成長階段的主要功能與目標是發展足夠多、足夠規模、享有更高收益,並且交投更活躍的產品來激活、啟動及加大貿易項下兩大主渠的水流,吸引更大范圍的貿易結算夥伴開始使用人民幣,使人民幣離岸市場早日進入成熟階段。

發展更大規模的人民幣產品是為吸引更多機構投資者參與人民幣投資,進而吸引具規模的貿易夥伴以更大的規模使用人民幣。發展更具交易活力的人民幣產品是增加境外人民幣流動性杠桿。境外市場人民幣存量本來就有限,離岸市場人民幣產品要有活躍的二級交易市場才能有足夠的拉動力增加人民幣的流動性。一元錢的存量若能帶來七、八元的交易量,相當於七、八元的人民幣流出量,其杠桿效果就顯而易見了。而人民幣產品能否有更高交易量,很大程度上也取決於產品收益的高低,收益越高的產品越有可能推動更高的二級市場交易。

而要想發展足夠規模、足夠多、足夠交投活躍的產品,還須研究兩個重要課題:一是必須有足夠的初始人民幣流動性,保障發行與交易成功;二是必須有更暢通的人民幣迴流境內渠道,以創造產品的收益源泉鼓勵產品發行。

(一)初始流動性保障

此階段推出的人民幣債券、股票、期貨等產品的初始發行與二級市場交易須有充沛的人民幣流動性相匹配。否則,產品發行機構會擔心沒有足夠的人民幣存量購買或交易而止步。因此,推出這一類產品上市時,在充分利用已出境的人民幣存量同時,可考慮臨時向離岸市場注入人民幣,以彌補可能的人民幣存量暫時的不足。

在市場被激活之前,來自貿易人民幣結算的數額不會很大,難以成為資金的主要源泉。那麽,離岸市場的人民幣除已經兌換出境人民幣存量外,將來自何方?這里僅列出幾種可能性:

1) 允許境外企業通過中國與其他國家、地區的貨幣互換協定的安排獲得人民幣,投資於香港的產品;

2) 允許內地商業銀行配合貿易需要開展離岸人民幣貸款業務;

3) 允許獲批準的內地企業以人民幣對外投資;

4) 允許內地保險公司或基金公司以個桉方式申請將人民幣調往香港,專門用於申購某個投資產品(如人民幣計價的股票);和

5) 允許QDII以人民幣參與境外發行與交易。

除了以上幾種結構性向離岸市場輸出人民幣外,還可以考慮設立臨時性、試點型有定額管控的人民幣「流動性支持池」(或稱之為「資金池」),為某個或某系列人民幣產品提供支援,以保證其發行與交易時不會因離岸人民幣存量不足而受影響。

在具體操作上,沒有人民幣的境外投資者可用外幣向「資金池」兌換人民幣來參與這些產品的投資與交易,而已有人民幣的投資者可直接進入發行和交易環節。這樣的「資金池」可由人民幣離岸參與行參與設立,人民幣可由其通過境內銀行間拆借市場或其他途徑獲取。該「資金池」設有上限,以避免其成為境內人民幣無序流出之渠道。同時,為保證這一「資金池」不會乾涸,以外幣參與「資金池」的投資者在賣出產品後只能以外幣形式撤出「資金池」,以使池內人民幣恢復原來水平。

以上所述的流動性保障僅是市場發展最初期的臨時、短期措施,目的是消除發行者起步的顧慮。一旦流動性開始自然聚集,這些初期的人為注水措施就會被市場力量取代。

(二)迴流保障人民幣離岸業務大規模發展的第二個課題指的是必須有足夠的迴流。即政策上要允許「大魚產品」(公司債券,股票,期貨及利率衍生品等)能將發行所得的人民幣資金以FDI或其他方式順利返回境內。這是因為這些產品需要從境內業務中獲取收益,而在今天,人民幣能帶來的收益也只能來自國內。不這樣做,大交易更活躍的產品就無法開發。

需指出的是,這樣的迴流是有限的(限定發行融資額),又是人民幣,不會進一步加大外匯規模與匯率壓力。如果我們允許國內公司在海外上市時發行人民幣股票,從國外匯入的資金就不再是外幣。相應地,人民幣的FDI(境外人民幣對內直接投資)管理應與外匯FDI管理有所不同。

以上所述的流出與迴流雖需要在資本項下予以考慮,但須強調的是,其目的不是尋求資本項下的開放,而是作為一種手段激活與促進貿易項下進出口兩大主渠的人民幣流通。而這些政策安排一定是在資本項目不開放的條件下,防範對內地市場造成影響為前提的。手段與方法可以考慮以試點形式逐步推出,流出與迴流均可採取總額限制等各項措施,保證流動的可預見性與可控性。

總而言之,人民幣投資產品的豐富、活躍,將會激勵越來越多的貿易機構選擇以人民幣結算,並將人民幣投資於相關的產品。在資金推動下,香港的離岸人民幣市場將越過發展的臨界點,進入快速發展軌道。

3. 離岸人民幣市場的成熟階段

一旦離岸人民幣市場具有足夠的規模和流動性,產品也逐步多樣化,大量進出口企業就有可能開始選擇以人民幣結算,至此時,香港離岸人民幣市場就進入了成熟階段。前文所述的人民幣貿易項下流出與流入的兩個主渠道就會有大量人民幣進出。其中的水量與水壓均與以前不可同日而語,因為與前兩個階段的人為放水、注水與迴流設計不同,此時的水是貿易項下自然流入與流出的大水。與此同時,也會有大量人民幣會長期自然存在於境外流通之中,進而更加促進境外人民幣與產品增長的良性循環。

此時市場的規模會遠遠超過前兩個階段,驅動力主要來自人民幣的貿易結算。這些資金可能來自周邊國家、地區的貿易人民幣結算,以及這些國家和地區的央行與人民銀行達成的人民幣互換協定的安排。而人民幣的交易市場的功能開始從人民幣貿易結算的激活器與推動器向伺服器轉變。

綜上所述,2010年是離岸人民幣市場的形成階段。這個階段的主要特點是:人民幣以細水長流出境,以個人小額納入;產品以儲蓄定息為主,基本是市場驅動;收益動力以人民幣升值預期為主,開始向固定收益轉變。與此同時,市場建設全面展開,從境外自由流通起步,開始進入整個市場人民幣化的初期准備。

從2011年開始,我們希望政策制定者能就發展路徑逐步達成共識,開始推動離岸人民幣市場進入成長階段的快車道。而快車道最突出的表現形式是:一,人民幣境外產品的規模化、多樣化與收益曲線的上升;二,人民幣流出與迴流的政策措施的主動性與積極性大幅增強;三,人民幣產品的二級市場交易大幅增加。

Ⅵ 怎樣認識人民幣匯率與人民幣國際化的關系

  1. 人民幣國際化必然要求人民幣匯率市場化。

  2. 人民幣國際化加快我國匯率制度和國內金融市場新的變革。

  3. 合理的匯率制度和發達的金融市場是貨幣國際化的支撐。

Ⅶ 人民幣國際化的途徑有那些

隨著貿易結算中人民幣使用范圍擴大,離岸本幣市場建設初具規模,當前人民幣國際化的初始條件已經較為成熟,人民幣實現資本項目可兌換進入沖刺階段。推進人民幣國際化主要面臨三方面挑戰:首先,我國目前仍然是出口導向型國家,對外貿易依存度較大,很容易受國際市場波動的沖擊。推進人民幣國際化必須及時擴大內需,實現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其次,國內金融體系比較脆弱,一旦金融體系放開,大量虛擬的金融衍生工具所引致的資本交易額會遠遠超過國際貨物貿易額,如果不能很好地管控國際游資的投機行為,會給金融體系帶來極大危害。此外,隨著中國逐步放開資本賬戶,要想維護貨幣政策的獨立性,就必須減少不必要的外匯干預。隨著人民幣國際化的推進,匯率波動將是一種常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