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什麼叫固定匯率制和浮動匯率制
固定匯率制度 (Fixed Exchange Rate System),也被稱為聯系匯率制度,是國家間貨幣採用固定兌換比率進行交換的制度。一國政府把本國貨幣的價值固定對應單一其他國家貨幣,或一攬子其他貨幣,或者另一種衡量價值,例如黃金。固定匯率制度可以分為1880-1914年金本位體系下的固定匯率制和1944-1973年布雷頓森林體系下的固定匯率制(也稱為以美元為中心的固定匯率制)兩個階段
浮動匯率制度是指匯率完全由市場的供求決定,政府不加任何干預的匯率制度。鑒於各國對浮動匯率的管理方式和寬松程度不一樣,該制度又有諸多分類。按政府是否干預,可以分為自由浮動和管理浮動。按浮動形式,可分為單獨浮動和聯合浮動。按被盯住的貨幣不同,可分為盯住單一貨幣浮動以及盯住合成貨幣
⑵ 什麼是爬行盯住匯率制度
爬行釘住匯率制(crawling peg) 爬行釘住匯率制是 固定匯率制 和 浮動匯率制 的折中, 其含義是一國對貨幣平價內進行細微的、經常容性的調整,扭轉一國的 國 際收支失衡,是將 匯率 釘住某種平價, 但根據一組選定的指標頻繁地、 小幅度地調整所釘住平價的一種匯率安排。 赤字國和盈餘國都會一直調整 匯率 水平,直到滿意為止。 並且平價的變動分許多小步進行,匯率的調整盡可能地接近連續。 其調整是按照這些指示變數來進行的: 相對於主要貿易夥伴國的本國價格的變化; 外匯儲備 水平; 出口業績;國際收支經常賬戶的狀況。巴西、阿根廷、 智利等國家使用該制度。
⑶ 什麼是固定釘住匯率制度
指一國使本幣同某外國貨幣或一籃子貨幣保持固定比價的匯率制度。一籃子貨幣指由多回種國家貨幣按特定的權數答組成的貨幣單位。
在釘住匯率制,一國貨幣與其它某一種或某一籃子貨幣之間保持比較穩定的比價,即釘住所選擇的貨幣。本國貨幣隨所選貨幣的波動而波動,但相互之間的比價相對固定或只在小范圍內浮動,一般幅度不超過1%。被釘住的一般是主要工業國家的貨幣或IMF的特別提款權。
目前,大部分發展中國家實行的是釘住匯率制。按照釘住貨幣的不同,釘住匯率制可分為釘住單一貨幣和釘住一籃子貨幣。除釘住匯率制外的其它匯率制度,包括浮動匯率制,統稱為彈性匯率制。
在釘住匯率制確定的匯率之下,儲備余額將嚴格隨著國際收支總額的變動而上漲(或下跌),即用本國貨幣抵消凈盈餘或赤字。
經濟規模小和經濟實力較弱的發展中國家傾向於選擇釘住匯率制,這主要是由於它們承受外匯風險的能力較差。
目前的固定匯率制主要表現為釘住匯率制。這種釘住不同於布雷頓森林體系下釘住美元的做法,因為那時美元是與黃金掛鉤的,而美元的金平價又是固定的。而布雷頓森林體系瓦解後,一些國家所釘住的貨幣本身的匯率卻是浮動的。因此目前的固定匯率制本質上應該是浮動匯率制。
⑷ 什麼是軟盯住匯率制
軟盯住匯抄率機制意思是:政府部門採用具有靈活性較高的匯率機制,隨時來應對市場不確定性經濟因素變化造成的沖擊,進而對匯率進行有效的控制和及時調整。
因為匯率機制在經濟正常情況下,一般是不會調整的。
軟盯住:這幾個字的意思,有點抽象,就是說,對經濟前景不確定的情況下,可能調整,也可能不調整,可能大幅度調整,也可能微幅度調整。政府自己都不肯定,所以就稱為軟盯住它(匯率),萬一經濟有問題,就做出相應調整。
⑸ 請問究竟什麼是盯住匯率制
一,釘住浮動匯率制:
是指一國貨幣釘住其他國家貨幣,該國貨幣匯率隨被釘住國貨幣匯率的變動而變動。
具體又分為兩種:
一種是釘住某一種貨幣,通常是釘住一些經濟發達並與本國經濟聯系緊密的國家的貨幣,比如一些美洲國家貨幣釘住美元,一些英聯邦國家貨幣釘住英鎊等;
另一種是釘住一籃子貨幣,即選擇若干種同本國經濟貿易關系密切的國家的貨幣匯率作為參考,並按照一定的比例組成一個貨幣籃子,來制定本國貨幣的匯率。自2005年7月21日起實行釘住美元/歐元/日元/英鎊/港幣五種貨幣為籃子的釘住籃子貨幣匯率制度.
⑹ 匯率制度為什麼能成為宏觀調控的一個工具
綜合分析匯改的歷史成因人民幣匯率制度的演進歷程1994年以前,我國先後經歷了固定匯率制度和雙軌匯率制度。1994年匯率並軌以後,我國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企業和個人按規定向銀行買賣外匯,銀行進入銀行間外匯市場進行交易,形成市場匯率。中央銀行設定一定的匯率浮動范圍,並通過調控市場保持人民幣匯率穩定。1997年以前,人民幣匯率穩中有升,東南亞洲金融危機爆發後,人民幣匯率浮動區間收窄,實際上實行的是釘住美元的固定匯率制度。從表1可見,25年來人民幣對美元匯率總體經歷了一個不斷貶值的過程,由1981年一美元兌1.70元人民幣到1994年匯率改革時的一美元兌8.61元人民幣,隨後幾年略有上升,而1997年以來基本穩定在1美元兌8.27人民幣水平。(一)人民幣匯率制度改革的原因分析我國在1994年開始實施的以市場供求為基礎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事實上是在1997年之後是以盯住美元的匯率制度。該匯率制度符合當時我國的國情,為我國經濟的持續快速發展,維護地區乃至世界經濟金融的穩定做出了積極貢獻。但是,進入2000年以後,隨著國內外經濟金融形勢的變化,原有匯率制度也暴露出了一些弊端。1.國際收支失衡問題嚴重進入2000年以來,我國經常項目、資本項目「雙順差」呈擴大的趨勢,2004年尤其明顯。這主要有兩方面原因:一是近年來美元不斷對外貶值,由於人民幣盯住美元,於是也跟著貶值,相對我國經濟的高速增長,人民幣存在一定程度上的低估。這在一定程度上增強了我國商品和服務出口的競爭力,使經常項目順差不斷擴大;二是人民幣升值的預期加大了外商對我國的投資,尤其是促使大量短期資金流入,使我國資本金融項目順差快速擴大。我國國際收支項目中不斷擴大的「雙順差」,加劇了我國跟其他國家的貿易摩擦,尤其是美國與歐洲,屢屢對中國挑起貿易之戰。2.貨幣政策獨立性受到挑戰受我國國際收支連年順差的影響,我國外匯儲備在近幾年增長極其迅速,僅2004年就增長了2067億美元,增幅達到近50%,至2005年6月底,我國外匯儲備已高達7110億美元。外匯儲備的高速增長造成了我國貨幣投放的過快增加,2004年出現了通貨膨脹的壓力。為了抑制國內信貸投放過猛、部分行業和地區盲目投資和重復建設嚴重的現象,中國人民銀行不得不採取在公開市場上對沖外匯占款的做法,對沖比率不斷提高,以至出現「無券可用」的情況,只能通過不斷滾動增發央行票據來回籠資金,使得我國貨幣政策的獨立性和有效性受到很大的挑戰。3.國際熱錢大量湧入1997年以來的我國實質上的盯住美元匯率制,在促進我國出口和吸引外資發展的同時,也給國際熱錢入侵留下了可乘之機。近十年來,我國經濟的持續快速發展和我國外匯儲備的不斷增大,國際上對我國人民幣的升值預期不斷上升,國際炒家通過各種途徑大舉進入我國,豪賭人民幣升值。大量熱錢的湧入,在很大程度上危害了我國金融體系的穩定,降低了貨幣政策的有效性,加大了我國的金融風險,不利於宏觀經濟的穩定發展。因此,為了進一步加強我國經濟金融穩定性,需要對人民幣盯住美元的制度進行改革。(二)人民幣匯率制度改革的時機選擇分析盡管2003年以來,歐美各國屢屢施壓,迫使人民幣升值,但是中國政府頂住了壓力,保持了人民幣匯率的穩定。在當前人民幣升值預期降低情況下進行匯率制度調整,起到了出其不意的效果,是相對比較科學的。1.國內條件分析從國內實際情況來看,人民幣匯率調整的條件是相對成熟的。首先,我國國民經濟繼續保持平穩快速增長勢頭,2004年的GDP增長率高達9.5%,今年上半年仍然保持了9.5%的增幅,這為人民幣匯率制度改革奠定了扎實的經濟基礎。其次,經過一年多的著力調控,我國經濟宏觀調控收到很好的效果,原先過熱的國內固定資產投資進入相對穩健的狀態,通貨膨脹得到了很好的控制,今年上半年居民消費物價水平降到了2.3%水平;第三,我國外匯市場發展迅速金融改革成效顯著,如外匯管理逐步放寬,外匯市場建設不斷加強,市場工具逐步推廣,各項金融改革取得了實質性進展。這為人民幣匯率制度改革後的正常運行創造了市場條件。2.國際條件分析人民幣匯率制度改革的國際條件同樣趨於成熟。近來由於美國經濟增長加快和美聯儲的持續加息,從2001年開始的弱勢美元最近走向強勢。從今年1月份開始,美元對歐元、日元匯率開始大幅度升值。由於人民幣匯率與美元掛鉤,人民幣對非美元貨幣的匯率也隨即走強,人民幣升值預期降低,升值壓力減輕。這為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創造了有利的外部條件,緩解了人民幣匯率制度改革帶來的外部沖擊。-------------------------------------研究現行匯率制度及正確認識人民幣匯率的波動人民幣匯率制度改革內容及其影響分析(一)人民幣匯率制度改革內容解讀這次人民幣匯率制度改革的主要內容,是將人民幣匯率盯住美元改為參考一籃子貨幣。即人民幣匯率不再盯住單一美元,而是按照我國對外經濟發展的實際情況,選擇若干種主要貨幣,賦予相應的權重,組成一個貨幣籃子。同時,根據國內外經濟金融形勢,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計算人民幣多邊匯率指數的變化,對人民幣匯率進行管理和調節,維護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參考一籃子表明外幣之間的匯率變化會影響人民幣匯率,但參考一籃子不等於盯住一籃子貨幣,它還需要將市場供求關系作為另一重要依據,據此形成有管理的浮動匯率。這一改革特點集中體現了我國政府在人民幣匯率制度改革所主張的「主動性」和「可控性」原則,既有利於政府對匯率制度靈活操作,又不至於引發匯率的過大波動。這次改革的又一重要內容,是對人民幣兌美元的匯率水平進行小幅調整,人民幣對美元升值2%,由1美元兌8.27元人民幣調整為1美元兌8.11元人民幣。這一調整幅度主要是根據我國貿易順差程度和結構調整的需要來確定的,同時也考慮了國內企業進行結構調整的適應能力。與上個世紀80年代「廣場協議」後日本日元對美元升值將近一倍相比,我國政府頂住國際壓力,對進行人民幣小幅升值,有利於我國經濟金融穩定與持續發展。這一特點集中反映了我國政府在人民幣匯制改革中的「主動性」和「漸進性」原則。(二)人民幣匯率小幅升值的影響分析這次人民幣匯率小幅升值,會對我國經濟產生利弊兼有的影響,但總體而言是利大於弊。人民幣升值的主要好處有:一是人民幣升值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我國企業進口成本;二是人民幣升值可以改善我國的貿易條件。近年來,我國出口商品基本上處於薄利多銷的狀況,出口利潤的增長遠低於出口量的增長,實際資源轉移速度加快,這對我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是不利的。人民幣升值後,出口商的人民幣收入相應減少,為了保持原有的利潤水平,其或是提高出口商品的國外售價,或是減少低附加值商品的出口量,從而使貿易條件得到改善。三是有利於減少國際貿易磨擦。近年來,國外對我國出口商品的反傾銷及其它貿易爭端不斷加劇,商品出口的國際環境惡化,人民幣升值使中國商品國外銷售價格提高,會在一定程度上緩解這種狀況;四是有利於我國產業結構的調整。一方面,人民幣升值降低了我國企業進口先進技術、設備的成本,有利於出口企業尤其是民營企業的技術升級。另一方面,人民幣升值壓縮了我國出口商品的利潤空間,促使企業減少低附加值商品的出口,增加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商品的出口;五是人民幣升值有利於我國企業的跨國投資活動。人民幣升值節省了我國企業對外投資的成本,使得國內企業更容易「走出去」;六是可以減緩我國外匯儲備的增長速度,從而減少由外匯儲備過快增長而帶來的一系列負面影響。人民幣升值的不利之處有:一是會在一定程度上對我國出口貿易起到抑製作用。作為發展中國家,我國出口的商品在很大程度上靠價格取勝,人民幣升值削弱了很多商品出口的價格競爭優勢,從而影響我國出口商品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二是出口的抑制又會加大就業壓力。我國出口企業主要是勞動密集型企業,吸納了眾多的勞動力就業。人民幣升值對勞動密集型企業的影響遠大於對資本密集或技術密集型企業的影響,一旦勞動密集型產品出口增速放緩,勢必造成就業壓力;三是人民幣升值會在一定程度上減緩外商來華投資的增長速度,因為人民幣升值雖然會使已在華外資企業的資產增值,但卻會使准備前來中國投資的外商的投資成本增大。四是人民幣升值為已流入中國的國際游資提供了獲利機會,並有可能增強國際游資對人民幣繼續升值的預期,從而加劇國際游資的非正常流動。綜上所述,這次人民幣匯率制度改革增大了我國匯率制度的彈性,更適合我國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雖然由於人民幣的小幅升值,短期內會引起我國進出口商品價格和貿易量的波動,但從長期來看,有利於我國市場經濟體系的完善,有利於我國產業結構和進出口商品結構的調整,從而有利於我國對外貿易與整體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現行匯率制度對我國貨幣市場影響一、改革前匯率制度對我國貨幣政策的制約從1994年我國外匯管理體制改革到這次匯率制度改革之間,人民幣匯率雖然名義上是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但實際上卻是一種盯住美元的固定匯率。從蒙代爾—弗萊明模型出發,在資本趨於自由流動的過程中,貨幣政策只有同浮動匯率相配合,才能真正體現其有效性,在固定匯率制度下,貨幣政策僅在短期內有效,從長期來看無效。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實力的不斷增強,對外開放程度的不斷提高,固定匯率制度的安排與我國貨幣政策之間的沖突日益明顯。特別是在此輪經濟過熱中,我國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宏觀調控政策對國民經濟進行干預,其中主要運用了貨幣政策,貨幣政策從幾年前的「穩健」逐步轉向「適度從緊」。但是由於我國國民經濟連續多年的快速增長和美元的持續走低等原因,使得人民幣幣值被低估,幣值的低估嚴重製約了貨幣政策的實施效果。(一)貨幣政策獨立性降低在開放經濟中,存在國際資本自由流動、匯率穩定和貨幣政策獨立性這三個目標不可能同時實現的矛盾,即「三元悖論」。此次匯率制度改革之前,我國選擇的是固定匯率與貨幣政策獨立性,對國際資本流動實施較為嚴格的控制。在一國金融體系尚未完善,抗金融風險能力較弱的情況下,這種制度安排無疑是符合中國當時的經濟實際。然而,隨著我國加入WTO,在開放經濟的大趨勢下,伴隨著金融全球化、一體化程度的逐步提高,國內金融市場對外開放程度的逐漸加強,合法和違規的資本大量湧入,致使貨幣政策的獨立性在我國無法實現。事實上,在此輪經濟過熱的治理過程中,我國政府雖然穩定了人民幣匯率,但卻是以喪失貨幣政策的獨立性為代價,對通貨膨脹的控制的依賴於行政手段,而不是貨幣政策。(二)外匯儲備的激增對貨幣政策有效性和主動性提出挑戰外匯儲備的增加主要源自於貿易順差和「熱錢」流動。由於人民幣幣值被低估,持續擴大的貿易順差和國外「熱錢」的蜂擁而至引起了我國外匯儲備的激增。今年上半年,我國出口為3423.4億美元,進口為3026.9億美元,貿易順差達到396.5億美元,而去年同期則是68億美元的逆差。截止到6月末,國家外匯儲備余額為7110億美元,同比增長51.1%;上半年外匯儲備增加1010億美元,同比多增337億美元,其中僅6月份外匯儲備就增加200億美元,同比多增80億美元。外匯儲備的激增會導致貨幣供給的增加,加大通貨膨脹壓力。為了緩解外匯儲備增長而帶來的通貨膨脹壓力,央行不得不加大力度進行沖銷操作來阻止貨幣供給的增加,但這又會造成信貸收縮,進而增大人民幣利率上升的壓力,反過來又迫使央行買入外匯儲備,最終增加貨幣供給,導致央行試圖改變貨幣供給的努力會大打折扣。上半年,我國出現了「寬貨幣、緊信貸」的局面,在信貸收縮的情況下,廣義貨幣供應量(M2,M2由國內信貸和外匯占款組成)仍然大幅增加,這說明央行貨幣政策的中介目標受到了外匯儲備的干擾,大大影響了貨幣政策的調控效果,其有效性面臨嚴峻挑戰。(三)利率工具的運用受到約束在我國,由於固定匯率原因,利率政策手段的效果十分有限,再加之國際社會和金融市場對人民幣升值的強烈預期,使得利率工具的運用受到約束:1、在固定匯率制度下,當我國上調(下調)利率進行緊縮(擴張)調控時,會導致資本項目的順差(逆差)。為了穩定匯率,央行在外匯市場上買入(賣出)外匯,從而增加(減少)了外匯儲備,進一步影響到基礎貨幣的投放,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利率政策的效果。2、升值預期和跟隨美元的貶值導致我國出現大量貿易順差。在正常的經濟環境下,我國可以通過降低利率水平促使國內資金和國外短期資金外流,達到解決國際收支失衡的目的。但是,由於我國經濟過熱還未得到徹底解決,存在通貨膨脹壓力,降低利率有悖於宏觀調控的方向,以至於利率工具的運用面臨尷尬。3、由於人民幣升值預期的存在,如果大幅提高利率會吸引的境外資金流入國內,增加外匯儲備,從而進一步增大升值壓力。正是由於利率無法較大提高,且國內物價水平較高,致使我國實際利率水平較低甚至出現負利率現象。在國內金融投資品種比較少的情況下,股票市場又是持續低迷,於是各路資金追逐投資,尤其是房地產,使得固定資產投資增幅長期處於高位運行。(四)「熱錢」流動降低貨幣政策有效性隨著人民幣升值預期的不斷加劇,大量「熱錢」通過各種合法及非法渠道湧入中國。「熱錢」的流動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影響我國貨幣政策的執行:首先,「熱錢」的流入增加了外匯儲備,加大通貨膨脹壓力,從而削弱了適度從緊貨幣政策的力度;其次,「熱錢」具有高度流動性和不穩定性,它的快速流入流出會對我國金融系統造成巨大沖擊,因而加大了央行運用貨幣政策工具進行調控的難度;最後,在我國股市持續低迷的情況下,勢必有大量「熱錢」進入房地產市場,這將直接影響我國政府對房地產行業調控的效果。二、匯率制度改革增強了貨幣政策有效性此次完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的改革,改變了匯率過於固定的狀況,形成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這種匯率制度使得人民幣匯率更具靈活性,增強了我國貨幣政策的有效性。第一,在「三元悖論」中,此次匯率制度改革使我國的匯率波動區間變寬,意味著我國在資本自由流動程度逐漸提高的背景下,通過放棄匯率穩定的目標而增加貨幣政策的獨立性。在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下,我國可以獨立的行使自己的貨幣政策,通過匯率杠桿對國際收支進行自動調節,改變了在固定匯率制度下因受多種因素牽制而被動行使貨幣政策的局面。第二,匯率制度改革以後,人民幣匯率可以根據市場供求狀況,不斷地進行微幅調整以平衡國際收支,使中央銀行的外匯干預有一定的調控空間,擺脫了為穩定匯率而在外匯市場上買入(賣出)外匯,從而被動的增加(減少)基礎貨幣投放的困境,提高了我國貨幣政策的主動性。目前,人民幣的小幅升值,那麼出口將會適度減少而進口增加,這樣可以消化一定數量過剩的外匯儲備,對於提高下一階段我國貨幣政策的效力有很大幫助。第三,浮動匯率制下,調解利率對國際收支產生的影響,可以通過匯率波動來進行反向平衡,從而增加利率政策的有效性。例如,當我國採取緊縮的貨幣政策,上調利率雖然會造成資本項目的順差而增加外匯儲備,但同時可以通過人民幣升值影響經常項目,抵消資本項目的順差,從而平衡國際收支,提高了利率政策的有效性。第四,靈活的匯率可以增加國際投機資本的投機風險,減少了國外「熱錢」的湧入,從而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外匯儲備過快增長的壓力,降低了投機資本對我國經濟的沖擊。----------------------------------------------在現行匯率制度下如何防範金融風險,制定投資計劃目前,我國經濟增長的內在動力依然強勁,上半年GDP保持了9.5%的同比增長,CPI上漲2.3%,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速為25.4%,其中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長23.5%,成為固定資產投資保持高位增長的主要原因。雖然銀行信貸在上半年偏緊,但基礎貨幣的增長遲早將轉化為銀行貸款的增加,如果貨幣供應繼續寬松,商業銀行釋放貸款的能力將迅速恢復;同時,國際原油和主要原材料價格快速上漲造成的對下游產品漲價的壓力,這將在一定程度上阻止投資增速下降和糧食供給增加等因素導致的物價漲幅回落。由此可見,我國經濟所面臨的通貨膨脹壓力依然較大。本次人民幣升值2%,對我國經濟來說是一項緊縮的貨幣政策,因此,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上述的通貨膨脹壓力。鑒於此,短期內我國的貨幣政策應以「穩健」為主基調,綜合運用各種貨幣政策工具,對國民經濟進行微調,在保持或促進經濟和物價穩定、改善和升級中國經濟結構、轉變中國經濟增長方式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具體來說,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第一,短期內不宜對利率水平進行調整,以免引起宏觀經濟的波動。但可以從利率結構下手,達到調控我國國民經濟的目的。這一思想已在上半年央行的工作中有所體現。接下來我國政府應繼續貫徹這一思想,適當調高短期利率,以抑制投資過熱和投機資金的流入;同時維持中長期利率的穩定,保持經濟的持續增長。第二,在信貸方面,綜合運用貨幣政策工具,引導商業銀行有針對性地增加信貸的投放,改變上半年信貸偏緊的局面:1、繼續嚴格控制投資過熱行業的資金供給,謹防物價反彈,穩定國民經濟;同時,對於資源能源消耗和高污染行業也要在信貸資金方面進行抑制,優化我國經濟結構。2、對於有成長性、可持續發展性的行業給予充分的資金支持,重點是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不僅符合我國經濟結構改革的需要,而且可以降低優質企業對外債的依賴程度,從而減輕由於外匯儲備增多所帶來的基礎貨幣被動投放的壓力。第三,目前,在推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中,投資下來了,凈出口拉動力也會因升值而隨之減弱,那麼,推動經濟持續增長的重任就落在消費身上。房地產是國民經濟發展的支柱,在擴大內需,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背景下,房地產市場應該承擔培育消費動力的重要責任。此前,我國貨幣政策主要針對房地產行業過度投資和投機性炒房進行調控,對房地產市場進行結構調整,從當前的結果來看,在過度投資和投機性炒房得到初步遏制的同時,個人住房消費也受到了打擊。所以,下一階段貨幣政策工作應在繼續對投資型住房實行嚴格控制的基礎上,給予自住型住房適當的支持,達到刺激內需的目的。另外,本次匯率制度改革,對我國房地產市場的影響較為復雜,一方面,由於升值幅度較小,國外投機資金預期人民幣將有一個升值周期,於是大舉進入我國,主要是房地產市場;另一方面,一些投機資金會獲利了結,撤除房地產市場。在綜合影響很難確定的情況下,中央銀行應密切跟蹤房地產市場的變化,隨時採取適當的貨幣政策來熨平國際資本流動給房地產市場造成的波動,以促進我國房地產行業的健康發展。
⑺ 什麼是固定釘住匯率制度試述人民幣匯率制度的歷史及現行表述。
1994年以後,我國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的管理浮動匯率制度,但人民幣對美元的名義匯率除了在1994年1月到1995年8月期間小幅度升值外,始終保持相對穩定狀態。亞洲金融危機以後,由於人民幣與美元脫鉤可能導致人民幣升值,不利於出口增長,中國政府進一步收窄了人民幣匯率的浮動區間。1999年,IMF對中國匯率制度的劃分也從「管理浮動」轉為「釘住單一貨幣的固定釘住制」。
1994年以前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新中國成立以來至改革開放前,在傳統的計劃經濟體制下,人民幣匯率由國家實行嚴格的管理和控制。根據不同時期的經濟發展需要,改革開放前我國的匯率體制經歷了新中國成立初期的單一浮動匯率制(1949~1952年)、五六十年代的單一固定匯率制(1953~1972年)和布雷頓森林體系後以「一籃子貨幣」計算的單一浮動匯率制(1973~1980年)。
人民幣匯率制度的發展歷程
1.向市場經濟轉軌初期(1979-1993年)
第一階段是人民幣內部結算價與官方匯率並存時期(1981~1984年)。改革以前,人民幣匯率長期低於出口創匯成本,但高於國內外消費物價之比。為了擴大出口,人民幣需要貶值,不過人民幣貶值對非貿易外匯收入不利。從兼顧貿易和非貿易兩方面的需要出發,1979年8月政府決定自1981年1月1日起在官方匯率之外實行貿易內部結算匯率,它以全國出口平均換匯成本加一定幅度的利潤計算出來,明顯低於官方匯率。
第二階段是取消內部結算匯率,進入官方匯率與外匯調劑市場匯率並存時期(1985~1993年)。雙重匯率體制明顯調動了出口企業的積極性,國家外匯儲備也有所增加。但是這種安排存在明顯的問題:第一,從對外關系來看,IMF將雙重匯率看作是政府對出口的補貼,發達國家威脅要對我國出口商品徵收補貼稅。第二,從國內角度來看,雙重匯率造成外匯管理工作中的混亂,而且它在外貿部門仍然吃大鍋飯的情況下不能有效抑制進口。所以,從1985年1月1日起取消了內部結算價,人民幣又恢復到單一匯價。
為了配合外貿改革和推行承包制,我國逐步取消財政補貼,從1988年起增加外匯留成比例,普遍設立外匯調劑中心,放開調劑市場匯率,形成官方匯率和調劑市場匯率並存的局面。
2.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時期(1994年至今)
第一階段
匯率並軌與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時期(1994~2005年7月)。1994年國家外匯體制改革的總體目標是「改革外匯管理體制,建立以市場供求為基礎的、單一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和統一規范的外匯市場,逐步使人民幣成為可兌換的貨幣」。具體措施包括,第一,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的、單一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1994年1月1日實行人民幣官方匯率與外匯調劑價並軌。第二,實行銀行結售匯制,取消外匯留成和上繳。第三,建立全國統一的、規菹的銀行間外匯交易市場,央行通過參與該市場交易管理人民幣匯率,人民幣對外公布的匯率即為該市場所形成的匯率。1996年12月我國實現人民幣經常項目可兌換,從而實現了人民幣自由兌換的重要一步。
1994年以後,我國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的管理浮動匯率制度,但人民幣對美元的名義匯率除了在1994年1月到1995年8月期間小幅度升值外,始終保持相對穩定狀態。亞洲金融危機以後,由於人民幣與美元脫鉤可能導致人民幣升值,不利於出口增長,中國政府進一步收窄了人民幣匯率的浮動區間。1999年,IMF對中國匯率制度的劃分也從「管理浮動」轉為「釘住單一貨幣的固定釘住制」。
第二階段
2005年7月21日,我國對完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進行改革。人民幣匯率不再盯住單一美元,而是選擇若干種主要貨幣組成一個貨幣籃子,同時參考一籃子貨幣計算人民幣多邊匯率指數的變化。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以來,以市場供求為基礎,人民幣總體小幅升值。2005年7月21日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後,中國人民銀行於每個工作日閉市後公布當日銀行間外匯市場美元等交易貨幣對人民幣匯率的收盤價,作為下一個工作日該貨幣對人民幣交易的中間價。自2006年1月4日起,中國人民銀行授權中國外匯交易中心於每個工作日上午9時15分對外公布當日人民幣對美元、歐元、日元和港幣匯率中間價,作為當日銀行間即期外匯市場(含OTC方式和撮合方式)以及銀行櫃台交易匯率的中間價。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新人民幣匯率制度平穩實施充分證明了「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符合我國匯制改革主動性、可控性、漸進性的要求。人民幣匯率將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穩定。
⑻ 什麼因素可能影響釘住匯率制例如匯率的作用
匯率變動對一國經濟的影響 1.對國內經濟的影響 (1)影響物價的上漲或下降 匯率變動後,立即對進口商品的價格發生影響。首先是進口的消費品和原材料價格變動,.
一,匯率變動對經濟發展的影響:(1)匯率變動對一國國內經濟的影響 匯率變動對一國國內經濟的影響主要表現在對物價的影響上,物價的上漲或下跌,會進一步加劇或.
在浮動匯率制度下,匯率同商品的價格一樣受供求關系的制約。當一種貨幣供不應求時,它的匯率就上升,反之則下降。影響貨幣供求變動的因素就是影響匯率波動的因素.
一般來說,本幣匯率降低,即本幣對外的比值貶低,能起到促進出口、抑制進口的作用;若本幣匯率上升,即本幣對外的比值上升,則有利於進口,不利於出口。 從進口消.
1.調節國際收支,保證對外支付 ,. 2.干預外匯市場,穩定本幣匯率 ,. 3.維護國際信譽,提高對外融資能力 ,. 4.增強綜合國力和抵抗風險的能力 ,.
1. 匯率與進出口 一般來說,本幣匯率下降,即本幣對外的幣值貶低,能起到促進出口、抑制進口的作用;若本幣匯率上升,即本幣對外的比值上升,則有利於進口,不利.
(一)促進國際間的經濟、貿易的發展。用外匯清償國際間的債權債務,不僅能節省運送現金的費用,降低風險,縮短支付時間,加速資金周轉,更重要的,是運用這種信.
匯率變動對一國國內經濟的影響 食品、原料主要依靠進口的國家,其本幣匯率的變動會立即對消費品及原材料的國內價格發生影響;對進口依賴越重,影響就越大。匯率變.
(一) 匯率變動對進出口貿易收支的影響匯率變動會引起進出口商品價格的變化,從而影響到一國的進出口貿易。一國貨幣的對外貶值有利於該國增加出口,抑制進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