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國際收支、匯率和進出口貿易之間的關系
這個好理解,國際收支平衡有利於進出口貿易,有利於維持穩定的匯率。
但當前情況,任何國家的國際收支都不可能維持平衡的。如果收入大於支出,即國際收入增加,即出現順差,會導致匯率上漲,人民幣升值,匯率上升不利於出口,有利於進口。如果國際支出大於收入,即出現逆差,這樣就會導致人民幣匯率貶值,有利於出口,不利於進口。
2. 匯率與外貿有什麼關系為什麼說匯率影響外貿出口
一般的說,本幣匯率下降,即本幣對外的幣值貶低,能起促進出口、抑制進口的作用;若本幣匯率上升,即本幣對外的幣值上升,則有利於進口,不利於出口。
當然,匯率變化可能給予進出口的影響,必須有一個伴隨的條件,即進出口需求有價格彈性? 進出口品價格的變動對進出口品的需求會有所影響。如果進出口需求對匯率和商品價格變動的反應靈敏,即需求彈性大,那麼,一國匯率下降和相應降低出口商品價格,可以有效刺激出口數量;而由於進口商品國內價格上漲,則可以有效抑制對進口商品的需求,從而減少進口數量。通常認為,如果出口商品需求彈性與進口商品需求彈性之和大於1,則匯率下降可以改善一國的貿易收支狀況。
就出口商品來說,還有一個出口供給彈性的問題,即匯率下降後出口商品量能否增加,還要受商品供給擴大的可能程度所制約。
在實際生活中,匯率對進出口的作用主要是通過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實現的。以一國貨幣對內購買力不變而對外匯率下降為例,由於該國出口商可從匯率貶值中得到額外利潤,而額外利潤提供了調低出口品在外國市場上價格的可能空間,這就增大了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並從而有可能擴大自己在市場上的佔有份額,增加出口。但這也要以競爭對手未採取或尚未來得及採取應對措施為條件。當競爭對手通過貶低本幣匯率等措施加以反擊時,競爭力的優勢即不復存在。
3. 匯率與國際收支之間的相互關系是怎樣的
匯率上升,則本幣升值,相對國外商品,本國商品變得昂貴,國外商品則相對專便宜,此時利於進口而不利於出口屬,即會出現進口大於出口,國際貿易逆差;匯率下降,本幣貶值,國內商品相對便宜,利於出口,出口大於進口,國際貿易順差。國際貿易收支是國際收支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匯率的變化反向作用於國際收支。
4. 匯率對國際貿易有什麼作用
宋國青:貿易與匯率
中國經濟研究中心宋國青教授做了題為「貿易與匯率」專題講座。講座內容分5個部分:一是當前世界經濟的新形勢;二是利率與匯率關系;三是匯率對國際貿易影響;四是國際貿易對實物經濟影響;五是匯率變化對真實經濟影響;最後是真實經濟對利率的影響。
2005年末至2006年初世界經濟出現一些新變化。首先,在去年第四季度,世界經濟整體增長強勁,尤其以日本和韓國的表現最為突出,這一結果頗為出乎分析家和市場的預料。中國經濟也有所回升,但是相對微弱,因為中國經濟本身就在高速成長。去年年末至今,日本的工業生產強勁復甦,單月的工業產值增速高達10 % 以上;其次,世界商品價格持續攀升。受到台風等因素的影響,世界石油和有色金屬的價格一路上漲,世界各主要股票市場的色金屬類股市開始大漲,帶領股市走向牛市。中國國內的有色金屬類股市也受到波及,這說明中國經濟和世界經濟的連續日漸緊密;再次,市場對美國加息的預期成U字型回升。去年11月中旬,美聯儲的報告暗示加息到頭,導致市場對美聯儲的預期減弱,市場普遍認為美聯儲不會繼續加息,但是去年年末世界商品價格的上漲導致市場對美聯儲繼續加息的預期逐步回升。此外,韓國在4個月內3次加息,反映出加息是世界的大趨勢。日本在未來加息的可能性不能完全排除,但是在短期內加息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全球加息的大勢對中國的利率政策構成了壓力,央行如何應對還需要進一步的研究;最後是2006年初中國出口猛增。2006年一月中國出口同比增長了28 %,紡織品臨時配額的取消是拉動外貿出口的一個重要因素。根據2006一月的出口數據,對於2006年中國經濟增長的預期增速應該根據出口的迅猛增長而有所調高。
第二個問題是匯率與利率的關系。利率平價理論可以解釋利率與匯率的關系。根據利率平價理論,如果匯率的遠期期望不變,如果美元利率上升而日元利率保持不變,或者是美元的加息預期高於日元,那麼日元持有者就會拋售日元購買美元和美元資產,引起日元兌美元即期匯率的下跌。從實際的經濟數據可以得出相似的結論,例如從2002年到2003年美聯儲連續多次降息,日元利率一直保持不變,日元兌美元的匯率一路走高;2004年起美聯儲調整利率政策開始加息,日元利率沒有變化,日元兌美元的匯率持續下跌。從這里可以得出一個初步的結論:只要匯率的遠期期望不變,美國加息會導致日元貶值。
利率平價理論的前提假設是匯率的遠期期望不變,在現實經濟中這樣的假設並不存在,例如韓國從2002年到2004多次降息,美聯儲在這段時間內連續加息,按照匯率平價理論,韓元應該對美元貶值,但實際上韓元對美元是不斷升值。要解釋匯率的變化,關鍵是弄明白影響匯率變動的各種因素。由以上的例子可以得出一個結論:利率的變化引起匯率的變化。先假設利率的變化是外生的,再研究利率的變化對匯率變化的影響。
第三個問題是匯率變化對國際貿易的影響。2005年之前,美元對其它世界主要貨幣持續貶值,2005是一個轉折點,美元跟隨美聯儲的加息步伐開始升值,受此影響,日元和歐元對美元不斷貶值。從名義匯率和實際匯率來說,日元的實際匯率比名義匯率有更大幅度的貶值,因為日本的通貨膨脹率比美國低3 %到4 %,如果日元再相對美元貶值10 %,那麼日元就會有很大幅度的貶值。各國的通貨膨脹率差異很大,當前日本經濟情況轉好,通貨膨脹率保持在低水平,遠遠低於美國的水平。日本的CPI有6個月沒有下跌,CPI不下跌對日本經濟就是一個利好。從2004年年末到2005年,日元在不斷貶值,貶值幅度大於15 %,這是日本經濟變化的基本情況。日元貶值對日本的出口有一些影響,但是以美元、日元和不變價格3種方法度量日本的出口,會得到3種不同的結果:以日元衡量,日本的出口增長有很大幅度的增長;以不變價格計算,日本出口的增長並不大。
關於人民幣匯率與中國對外貿易的關系,因為人民幣匯率和美元掛鉤,所以人民幣的走勢和美元基本相同,從2002年到2004年不斷貶值。中國的通貨膨脹率介於美國與日本之間,低於美國,高於日本。名義匯率和實際匯率的差距在平均後被基本抵消。人民幣經過3年的貶值時期,2005年跟隨美元的升值而升值。人民幣匯率的變化與出口之間有緊密的聯系。根據從2000年到2005年,以美元計價的出口額,可以得到中國對外出口的趨勢圖,對數據進行平滑處理後,得到中國出口的短期趨勢對長期趨勢偏離的百分比。這個偏離的百分比與人民幣的匯率有明顯的相關關系,從2000年到2002年隨著人民幣的升值,短期出口趨勢減弱;從2003年到2005年人民幣貶值,短期出口趨勢增強。從以上的歷史數據可以發現,人民幣匯率的變化對中國出口有著深刻的影響。2001年是中國經濟近10年來最不景氣的一年,人民幣升值導致外需不足,內需市場也不能及時打開,導致經濟增長乏力。從2001年的第四季度開始,人民幣跟隨美元開始貶值,中國的出口開始大幅度增加,經濟隨之快速增長。宋國青教授曾經在2001年中國經濟最不景氣時預測中國經濟將在2002年和2003年快速成長,後來事實印證了他的預測。
第四個問題是貿易變化引起真實經濟的變化。如果按照購買力平價計算,中國工業產值總額有3萬多億美元, 美國的工業產值是2萬多億美元,中國的工業產值比美國還要大,居於世界第一位。但是購買力平價法本身存在一些問題,它可能會高估服務業的產值。應該設計出一種新的方法用以度量工業在世界經濟總量中的份額,研究中國經濟對世界的影響,例如設計出一個世界工業指數,測算每個經濟在世界工業中所佔的比例,如果能夠計算出中國和印度在世界工業的份額,將產生積極的影響。
分析從2000年2006到中國、美國、日本、韓國和德國五國的工業生產指數,可以發現日本和德國的工業指數6年增長不到10%。現在全世界的目光都聚積於日本,日本2005年最後兩個月的工業產值增長高達16%,增長速度快於中國,但是因為工業在日本經濟中所佔的份額比較小,所以日本GDP的增長速度低於工業的增長速度。如果日本工業佔GDP的比重和中國一樣,日本的GDP增長率將高於中國。預計日本2006的GDP增長率可能高達5%-6%,7% 也有可能。日本的工業產出從2000年的5、6月到2005年的5、6月份,基本上是0增長,但是在2005年11月份出現了爆炸似的快速增長。韓國的增長也很快,特別是2005年11月,但是韓國畢竟是一個小經濟體,小經濟體的增長率波動比較大。
中國工業指數的波動十分微小,難以用現有理論進行解釋。對於這個現象,第一個想法是中國統計局的功能很強,但是沒有直接的數據可以證明統計局調整了數據,目前只有一個經濟普查,服務業有調整,但是工業沒有大的調整。如果統計部門要抹平一個統計數列,要麼數據正好被抹平,不然就會出現一個很大的缺口。統計部門如果根據設想的平均值調整數據,但是難以確定平均值的正確性。統計局可能會按照自己心目中的標准對數據「壓水」,幾年後才發現其中的問題,幸運的是工業數據沒有多少變化。中國工業指數如果不經過計算,根本看不出波動,難以解釋這一現象。作為大經濟體的美國,其工業指數有劇烈的波動,其它OECD國家的工業指數也有明顯的波動。可以假設匯率變化對中國和美國的影響是中性的,而對日本和韓國是正面的,尤其對於日本有十分大的正面影響,但是難以證明這個假設的正確性,因為缺乏長期的數據支持。
第五個問題是匯率變化對真實經濟的影響。對於個別國家,貨幣貶值可能導致經濟走強,而貨幣升值則可能導致經濟走弱;但是對於類似於美國與中國這樣的大經濟體,匯率變動對經濟的影響並不明顯。對於全球經濟,如果匯率的變化對稱,則匯率的變化對世界經濟的影響呈中性,甚至對於個別國家而言,匯率的變化也呈中性。
對於中國和美國這樣的大國,貨幣升值對經濟的影響較小,當然也可以說正面影響與負面影響正好相互抵消。如果匯率的變化對全球經濟的影響是對稱的,且影響作用相等,那麼匯率變化對世界經濟的總體影響為零,因為對一個國家的經濟的正面影響與另一個國家的經濟的負面影響相互抵消。升值的經濟體與貶值的經濟體各佔一半,信息完全獨立,所以匯率的變化對全球經濟的影響呈中性。如果匯率變化對全球經濟的影響不是中性,那麼貶值可以促進經濟的增長,升值不會引起經濟的衰退,在這種情況下,所有的經濟體都可以通過匯率變動而受惠,顯然這是不現實的。匯率的變化對全球經濟的影響呈中性,甚至對於個別國家也呈中性。
最後一個問題是真實經濟對匯率的影響。中國和美國的實際生產水平已經超過潛在生產能力,在這個時候擴張總需求只會引起通貨膨脹率的上升,短期經濟可能會受到刺激,但是這是「興奮劑效用」,對長期經濟並沒有益處。現在沒有國家會為追求短期的經濟高增長而默許高通貨膨脹率,政府對經濟的首要目標是穩定物價。對於中國、美國和歐洲國家,如果通貨膨脹率上升,央行應該採用提升利率的方法抑制總需求的擴張。對於美國,如果通貨膨脹率上升,美聯儲會加息;對於中國而言,今年的出口可能會有強勁的增長,政府會通過壓制投資的方法抑制總需求的擴張,總之,不能讓總需求繼續擴張。
中國並不存在內需不足問題,內需不足完全是人為的問題,因為中國國內的利率較低,而投資報酬率較高,只要政府放鬆宏觀調控,內需就會迅速擴張。日本經濟的關鍵問題是內需不足,因為一些企業不允許破產,致使實際生產水平低於潛在生產能力。日本沒用辦法擴張總需求,唯一的辦法是靠外需拉動,日本的名義利率接近零利率,已經不能通過降息的方法擴張總需求。如果日本能夠擴張國內需求,通貨膨脹率不會上升。中國,美國和韓國的生產水平已經接近生產可能性邊界,擴張總需求會導致通貨膨脹率的上升,最終導致央行加息。以韓國為例,去年經濟的強勁增長伴隨著通貨膨脹率的上升,韓國央行在4個月內3次加息,以控制總內需的過度擴張。
提問部分:
問:人民幣升值對就業會有什麼影響?外匯減持的操作方法是什麼?
答:人民幣升值30%時才應引起警覺。外匯減持的唯一操作方法是央行直接賣外匯,央行可以直接把外匯賣給企業;或者,央行把外匯直接賣給財政部;再者,央行把外匯交給國有企業,當然,這樣的可能性很小。外匯減持應該讓市場決定,國有企業不參加,出口企業可以參加。在外匯減持的過程中,人民幣可能會升值,對出口企業會有一些影響,但是人民幣可以緩慢升值,分多次逐步升值,例如用3年的時間,每年升值5 %到6 %。但是不能讓市場預期到每年升值5 %,需要防止套利。另外,中國的勞動生產率在不斷提高,出口企業每年的出口額增長了30 %以上,只要勞動密集型企業的出口增長每年保持在20%的速度,人民幣升值不會導致大量失業。
問:如何看待美國在人民幣匯率問題上所施加的政治壓力?
答:很難判斷美國在匯率的問題上對中國的壓力是正面的還是負面的。美國不斷向中國施壓,但是美國不能只考慮政治的因素,現在美國、日本和中國同處生產的上下游,有廣泛的共同利益。有人認為人民幣大幅度升值是一場災難,一些人認為人民幣只要升值就是一場災難,但是到目前為止,災難並沒有發生,人民幣升值還不如禽流感對經濟的影響大。當然,有人依然認為有一些潛伏的災難將會發生。美國對人民幣升值煞費苦心。但是美國應該看到,中國在匯率改革已經有很大進步。美國不能操之過急,雖然中國對美國有巨額的貿易順差,但是今年一月中國對美國的順差正在縮小,如果這不是由偶然因素造成,那麼中國對美國的貿易順差會不斷縮小。美國應該看到中國的進步。
問:今年的一月貿易猛增會不會影響央行貨幣政策的獨立性?
答:一些的特殊情況導致今年一月貿易的增加,例如出口配額的問題。分析出口要看3個月的數據,如果3個月的數量有大幅度的上升,就需要壓制,可以提利率壓制內需,或者是提高匯率壓制外需。如果利率和匯率都不動,央行只有多開會,減少商業銀行的貸款,但是最後發改委一定有辦法。調整匯率和利率是最好的方法,抑制外需比抑制內需更容易。
問:M2指標的前瞻性和適用性如何?
答:我一直在強調M2指標的作用,我參經寫過一篇文章「中國M2指標引領世界經濟的景氣」,表達對M2的重視。去年的經濟預測強調貨幣傳導機制,對通貨膨脹率的預測一般是3%到4%,但是經濟中心的幾個學生的預測都低於2 %,去年的實際通貨膨脹率是1.8 %,研究通貨膨脹率最重要的指標就是M2。對於M2的傳導機制,我用敘述方式作過3個模型,一個是正傳導模型,例如石油和鋼材的漲價會傳導到下游;第二個是負數傳導機制,上游漲價會導致下游價格下跌,現代宏觀經濟學模型會選擇第二個模型。第三個模型是貨幣當局控制經濟,用貨幣政策引導價格,用利率杠桿保持價格的平穩。日本和美國的金融資產在經濟中佔有很大的比重,而定期存款比重較小。中國的M2更有說服力,短期內應該關注M2指標,對於去年的投資只要關注M2就已經足夠。
問:日本央行想增加M2,為什麼貨幣供應卻難以增加?中國2005年的外匯儲備增量主要是由經常項目還是由FDI的熱錢導致?房地產調控對內需有何影響?
答:日本貨幣供應量難以增加,主要是由商業銀行不願意向企業貸款所導致,這是形成日本通貨緊縮的根本原因。央行可以降低再貼現利率,鼓勵商業銀行向企業貸款,但是日本已經採用零利率的政策,商業銀行依然不願意向企業貸款,在利率政策上,日本央行已經沒有其它的辦法。因為體制的原因,日本的一些大企業盡管負債累累,但是不允許破產,銀行考慮到風險不敢向這些企業貸款,如果允許企業破產,銀行就敢於向企業貸款。
通過國際收支平衡表就可以知道外匯儲備增加的原因。只有證券市場上的錢才應該被稱為熱錢,這里所謂的熱錢只是轉移支付,轉移支付的數量不大,對2000多億外匯儲備增量不具有解釋力。一些投資被看作所是熱錢,在資本帳戶開放和透明的情況下,外資可以用於多種途徑的投資,但是目前在中國投資還需要審批。
2005年上半年,中國經濟有通貨緊縮的趨勢,而房地產調控政策對經濟是雪上加霜。政府為防止通貨緊縮,放鬆了宏觀調控,沒有把經濟壓下去。即使出現通貨緊縮的局面,也可以用幾個月的時間進行調整。
問:日本經濟是否已經走出連續十年的陰霾?日本經濟的再度復興對中國經濟的影響如何?
答:我在2003年的時候寫過一篇關於中國走出通貨緊縮的文章,在這篇文章中,我對中國經濟有詳細的研究,其中包括中國的壞帳問題和貨幣供給問題等。我對日本的經濟沒有如此詳細的研究,但是,通過關於日本經濟的一些文章和數據,可以知道市場普遍看好日本經濟,日本經濟的復興對中國經濟會有正面的長遠影響。
5. 匯率對國際貿易的影響
匯率對國際貿易的影響從理論上分析主要包括兩個層面:
一是匯率平均水平的版變化對貿易條件的影權響,貶值促進出口,而升值使出口下降,從而改善國際收支。J曲線效應理論對此作了比較系統的解釋,匯率變動對進出口貿易收支的調節有一個時滯問題,即匯率變化後的一段時期內,貿易收支並不能立即發生預期的變化,而是先表現為一個向相反方向變化的過程,然後匯率變化的正向效果才會逐漸顯現出來。(註:參見〔美〕保羅·克魯格曼、袤瑞斯·奧伯斯法爾德:《國際經濟學》,第四版中譯本,第432頁。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8年第1版。)J曲線持續的時間一般為6個月到1年之間。
二是匯率波動劇烈程度對國際貿易的影響。由於經濟學一般假設廠商是風險厭惡的,匯率波動會增加與國際貿易相關的風險,因此會對國際貿易流量產生負面影響。這就是各國貨幣當局和工商業人士極為重視匯率的波動並希望盡量減少波動,也是大多數發展中國家採用固定匯率制度和歐洲國家建立歐元區的重要原因之一。
6. 匯率變化對國際貿易和國際投資的影響
匯率對國際貿易的影響從理論上分析主要包括兩個層面:
一是匯率平均水平的變化對貿易條件的影響,貶值促進出口,而升值使出口下降,從而改善國際收支。J曲線效應理論對此作了比較系統的解釋,匯率變動對進出口貿易收支的調節有一個時滯問題,即匯率變化後的一段時期內,貿易收支並不能立即發生預期的變化,而是先表現為一個向相反方向變化的過程,然後匯率變化的正向效果才會逐漸顯現出來。(註:參見〔美〕保羅·克魯格曼、袤瑞斯·奧伯斯法爾德:《國際經濟學》,第四版中譯本,第432頁。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8年第1版。)J曲線持續的時間一般為6個月到1年之間。
二是匯率波動劇烈程度對國際貿易的影響。由於經濟學一般假設廠商是風險厭惡的,匯率波動會增加與國際貿易相關的風險,因此會對國際貿易流量產生負面影響。這就是各國貨幣當局和工商業人士極為重視匯率的波動並希望盡量減少波動,也是大多數發展中國家採用固定匯率制度和歐洲國家建立歐元區的重要原因之一。
7. 簡述匯率變化對國際貿易和國際投資的影響簡答題神速
匯率對國際貿易的影響從理論上分析主要包括兩個層面:
一是匯率平均水平的變化對貿易條件的影響,貶值促進出口,而升值使出口下降,從而改善國際收支。
二是匯率波動劇烈程度對國際貿易的影響。由於經濟學一般假設廠商是風險厭惡的,匯率波動會增加與國際貿易相關的風險,因此會對國際貿易流量產生負面影響。
8. 匯率與進出口的關系
這個好理復解,國際收支平衡有利於進制出口貿易,有利於維持穩定的匯率。
但當前情況,任何國家的國際收支都不可能維持平衡的。如果收入大於支出,即國際收入增加,即出現順差,會導致匯率上漲,人民幣升值,匯率上升不利於出口,有利於進口。如果國際支出大於收入,即出現逆差,這樣就會導致人民幣匯率貶值,有利於出口,不利於進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