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匯率上升怎樣影響通貨膨脹的
匯率上升對通貨膨脹的影響:
(1)匯率上升,本幣貶值。
匯率可以理解為價格,匯率上升則價格上升。在匯率的表示中,有兩種形式:一種是以單位外幣摺合成多少本幣來表示,為直接標價法,這種方法下匯率上升的含義是單位外幣摺合成本幣數增加了,即本幣貶值了;另一種為單位本幣摺合多少外幣來表示,稱為間接標價法,這種表示方法下外匯匯率上升是指本幣升值了。
國際上極大多數國家用直接標價法,因此沒有特別說明,直接標價為默認標價,匯率上升為本幣貶值。一般所說的匯率是指單位外幣兌換人民幣。
(2)匯率上升,本幣貶值,同樣外幣購買的本幣數增加,出口獲得的外匯兌換本幣數增加,促進出口。相對地,進口成本的增加,抑制進口。一方面引起國際收支有順差,外匯儲備的增加,儲備所需要的本幣發行增多,另一方面出口的增加減少了國內的商品供應量,本幣發行的增加和國內商品供應的減少均引起了物價的上漲,引起通貨膨脹。
匯率變動(fluctuations in exchange)是指貨幣對外價值的上下波動,包括貨幣貶值和貨幣升值。匯率是一個國家的貨幣可以被轉換成其他貨幣的價格。匯率變動是指匯率發生變化,或某貨幣相對於另一個貨幣價值的改變。引起匯率變動的因素很多,如貿易、通貨膨脹等。
貨幣貶值是指一國貨幣對外價值的下降,或稱該國貨幣匯率下跌。匯率下跌的程度用貨幣貶值幅度來表示。
貨幣升值是指一國貨幣對外價值的上升,或稱該國貨幣匯率上漲。匯率上漲的程度用貨幣升值幅度來表示。
匯率的經濟影響:
(一)對貿易收支的影響:匯率對進出口的影響:匯率上升(直接標價法),能起到促進出口、抑制進口的作用。(外匯匯率上漲,本幣匯率下跌)
(二)對非貿易收支的影響
1、對無形貿易收支影響:一國貨幣匯率下跌,外幣購買力提高,本國商品和勞務低廉。本幣購買力降低,國外商品和勞務變貴,有利於該國旅遊與其他勞務收支狀況改善。
2、對單方轉移收入影響:一國貨幣匯率下跌,如果國內價格不變或上漲相對緩慢,對該國單方轉移收支產生不利影響。
3、對資本流出入影響:匯率對長期資本流動影響較小。從短期來看,匯率貶值,資本流出;匯率升值,有利於資本流入。
4、對官方儲備的影響:①本國貨幣變動通過資本轉移和進口貿易額的增減,直接影響本國外匯儲備的增加或減少。②儲備貨幣匯率下跌,使保持儲備貨幣國家的外匯儲備的實際價值遭受損失儲備國家因貨幣貶值減少債務負擔,從中獲利。
B. 通貨膨脹和匯率有關系嗎
通貨膨脹和匯率的關系非常復雜,因為存在著理論和現實不符的事實。
首先說說通貨膨脹和匯率的負相關關系。根據購買力平價理論,通脹水平高的國家其貨幣必然對通脹水平低的國家的貨幣貶值。但是購買力平價理論有兩個不足,其一在於其假設商品能被自由交易,並且不計關稅、配額和賦稅等交易成本;其二是它只適用於商品,卻忽視了服務,而服務恰恰可以有非常顯著的價值差距的空間。
在我的理解角度,通貨膨脹和匯率的負相關關系主要是因為實際匯率和名義匯率的關系。假設有兩個國家,A國和B國,A國流通貨幣為X,B國流通貨幣為Y,其中A國的通脹水平高於B國的通脹水平。這里不妨再假設A國的通脹率為20%/年,B國的通脹率為0%/年,目前X對Y的匯率為1:5。若有一種商品M,在第一時期在A國的價格為20單位的X,在B國為110單位的Y,那麼按照名義匯率計算,從A國進口M時,只要用100單位的Y換成20單位的X就可以以比國內的價格低的價格得到商品M,那麼進口比使用國內的要合算,因此B國的貿易商就會選擇進口M,使得資本比B流到A,使X升值。但隨著通脹,1年後,商品M在A國的價格變成24單位的X而在B國的價格不變還是110單位的Y。再假設匯率在1年的變動又回到X:Y=1:5,那麼在B國從A國進口M時,就要用120單位的Y換24單位的X,因此進口M的價格比國內價格要高,但反過來看,在A國向B國進口M就變得有利可圖,因為只要用22單位的X就可以換到110單位的Y,比國內價格要低,從而資本向B國流動,使得X對Y貶值。
這里說一下實際匯率的計算方法:實際匯率=名義匯率*P^/P,其中P^為以外幣表示的外國商品價格水平,P為以本幣表示的本國商品價格水平。在上例中,第一時期X:Y的實際匯率e*=5*20/110=0.909,第二時期X:Y的實際匯率e*=5*24/110=1.091,可見本國通貨膨脹上升可使實際匯率上升,從而不利本國商品在國際中的競爭力。相對於名義匯率,國際貿易中更看重的是實際匯率,根據公式,當外國的通脹水平高於本國時,*P^/P大於1,外幣實際匯率上升,刺激本國商品出口,使本國貨幣升值;當本國的通脹水平高於外國時,*P^/P小於1,外幣實際匯率下降,刺激本國進口,使本國貨幣貶值。
以上是通貨膨脹和匯率的負相關,但通常通貨膨脹的發生會讓該國的央行制定嚴厲的貨幣政策,通常的表現形式為高利率。在國際資本自由流動的環境下,若本國利率高於外國而存在利差則會吸引資本大量湧入,從而推高本國匯率。
其實這說到底就是貿易帳和資本帳的問題,若資本流入大於貿易逆差,則貨幣依然可以穩定升值,正如美國和英國的情況一樣。反觀日本,這個國家是最能證明購買力平價理論的局限性的。日本10多年來的通貨緊縮,理應使日元強勢。然而實際匯率的低迷而帶來順差的好處因為日本低利率政策所引起的流動性陷阱所抵消,造成日本資金結構性外流,從而使日元長期處於低位。
通貨膨脹只有引起實際匯率變化才會影響凈出口.不能想當然認為只要有通貨膨脹就會使變貿易比價線朝有利的方向變動,從而引起出口增加.
固定匯率下.
國內價格水平增高,一般情況是凈出口會減少而不是增加.直觀的解釋是,國內的錢買不到國內的東西,由於匯率還沒有變,買國外的東西更劃算.理論證明用IS-LM-BP模型的凈出口函數一看就知道了.
但也有一種情況則剛好相反. 若兩國生產率增長存在差異,通貨膨脹國的通漲原因是由於貿易部門的生產率提高迅速而引起的全社會的工資水平普遍提升,進而引起全社會價格水平的增高,那麼通漲國由於貿易品的生產率的增長快於國內價格水平增長而引起競爭力依然是增強,凈出口反而會增加.理論上可以用弱購買力評價來解釋.
浮動匯率下,如果資本不可流動,為保持經常項目的平衡,在物價水平升高時要提高名義匯率.根據平價公式,名義利率要調整為E=P/Pf,名義利率的提高正好和價格水平提高相抵消,出口進口無影響.這也就是經常項目差額模型第一定理.
如果資本有限流動,通貨膨脹引起實際利率降低,進而資本流出.此時出口做何變動就要考慮經濟的初始情況是存在逆差還是順差或者是均衡?初始的逆差存在貶值壓力再加上現在的雙重貶值壓力,匯率貶值很可能會超過價格上漲,出口增加.初始順差存在升值壓力現在資本流出,壓力緩解,匯率貶值不一定超過價格,出口不一定增加.初始是均衡的更加需要具體條件具體分析.
如果資本無限制流動,如果貨幣財政政策不動作,那麼只有狂貶值一條路可以走.注意這里都只是被動的分析通貨膨脹的影響 ,而對貨幣財政手段都按兵不動,形象的說,把其他的門都關閉了,讓通貨膨脹只沖著出口來侃侃究竟有多大能耐,考慮的是"只見樹木不見森林"的過程,而不是結果.事實上在匯率劇烈變動之前就會運用貨幣和財政手段把它控制住了,否則對於金融體制不健全的國家來說後果就嚴重了.
總而言之,通貨膨脹對於出口的促進作用並不是很明顯的,它要求特定的條件,而且即使達到條件了,也難有起用的機會(有其他的更有效率的經濟手段的約束).
引發出口的增加的原因有很多,可能是國內的一些政策鼓勵了出口(如出口補貼,稅收傾斜),或者國外的需求增加(消費者改變了偏好,企業轉型留下市場空間等),或者是產品的競爭力增強了(如規模經濟降低了成本,技術進步提高了質量,,等).
在匯率變化之前,一國的高通脹會造成高進口,而不是樓主所說的高出口:從微觀決策主題來看,一國的高通脹相對於別國而言意味著商品更為昂貴,本國進口商更願意進口,外國出口商也更願意向該國出口商品。這種情況會一直持續到該國貨幣貶值到均衡水平為止(不考慮人為設置的關稅或其它貿易壁壘的存在的影響)。或者說,通脹造成了凈進口的上升,在外匯市場上對外幣的需求增加,本幣趨於貶值。一言蔽之,通脹造成本幣貶值是市場選擇的結果
總之很復雜,常人看來沒關系就行了,真正怎麼樣相信諾貝爾得主們都說不清
C. 通貨膨脹對外匯匯率有什麼影響
這個問題太復雜了。其實,什麼都有可能發生。
沒影響:通貨膨脹在封閉經濟體或者,管制嚴格的經濟體中,對外匯匯率沒有影響。比如,中國現在有明顯的通貨膨脹問題,但因為中國管制匯率,所以外匯市場並不受本幣在國內情況的影響。中國外匯水平完全有國家通過市場買賣進行操控。
貨幣貶值(匯率下降):這個是很多經濟學家都推到出來的。在完全開放經濟中,通貨膨脹意味著本幣貶值,而本幣貶值的話,匯率自然會下降。很多中小型開放經濟體都會存在這種問題。一旦本國通貨膨脹嚴重,外匯匯率也會跟著降低。
貨幣升值(匯率上升):這個是比較詭異的情況。但確實在2000-2012年之間,發生在全球最大最主要的貨幣 —— 美元。盡管美國是開放市場經濟,但因為美元同時還是世界主要流通貨幣,海量商品、金融產品都用美元作為計價單位。因此,當美聯儲超發貨幣的時候,美元的流通性增加,從而美元的價值增加,貨幣反而會升值。當然,這種反常情況在金融危機後期,美國QE3之後就消失了。一種說發是,美元超發帶來的貨幣貶值效應,最終超過了美元流通性增強的效應。所以在2012年以後,美國每次QE都會造成美元的貶值。
D. 人民幣匯率與通貨膨脹的關系
通貨膨脹和匯率的關系非常復雜,因為存在著理論和現實不符的事實。
首先說說通貨膨脹和匯率的負相關關系。根據購買力平價理論,通脹水平高的國家其貨幣必然對通脹水平低的國家的貨幣貶值。但是購買力平價理論有兩個不足,其一在於其假設商品能被自由交易,並且不計關稅、配額和賦稅等交易成本;其二是它只適用於商品,卻忽視了服務,而服務恰恰可以有非常顯著的價值差距的空間。
通貨膨脹和匯率的負相關關系主要是因為實際匯率和名義匯率的關系。假設有兩個國家,A國和B國,A國流通貨幣為X,B國流通貨幣為Y,其中A國的通脹水平高於B國的通脹水平。這里不妨再假設A國的通脹率為20%/年,B國的通脹率為0%/年,目前X對Y的匯率為1:5。若有一種商品M,在第一時期在A國的價格為20單位的X,在B國為110單位的Y,那麼按照名義匯率計算,從A國進口M時,只要用100單位的Y換成20單位的X就可以以比國內的價格低的價格得到商品M,那麼進口比使用國內的要合算,因此B國的貿易商就會選擇進口M,使得資本比B流到A,使X升值。但隨著通脹,1年後,商品M在A國的價格變成24單位的X而在B國的價格不變還是110單位的Y。再假設匯率在1年的變動又回到X:Y=1:5,那麼在B國從A國進口M時,就要用120單位的Y換24單位的X,因此進口M的價格比國內價格要高,但反過來看,在A國向B國進口M就變得有利可圖,因為只要用22單位的X就可以換到110單位的Y,比國內價格要低,從而資本向B國流動,使得X對Y貶值。
這里說一下實際匯率的計算方法:實際匯率=名義匯率*P^/P,其中P^為以外幣表示的外國商品價格水平,P為以本幣表示的本國商品價格水平。在上例中,第一時期X:Y的實際匯率e*=5*20/110=0.909,第二時期X:Y的實際匯率e*=5*24/110=1.091,可見本國通貨膨脹上升可使實際匯率上升,從而不利本國商品在國際中的競爭力。相對於名義匯率,國際貿易中更看重的是實際匯率,根據公式,當外國的通脹水平高於本國時,*P^/P大於1,外幣實際匯率上升,刺激本國商品出口,使本國貨幣升值;當本國的通脹水平高於外國時,*P^/P小於1,外幣實際匯率下降,刺激本國進口,使本國貨幣貶值。
以上是通貨膨脹和匯率的負相關,但通常通貨膨脹的發生會讓該國的央行制定嚴厲的貨幣政策,通常的表現形式為高利率。在國際資本自由流動的環境下,若本國利率高於外國而存在利差則會吸引資本大量湧入,從而推高本國匯率。
其實這說到底就是貿易帳和資本帳的問題,若資本流入大於貿易逆差,則貨幣依然可以穩定升值,正如美國和英國的情況一樣。反觀日本,這個國家是最能證明購買力平價理論的局限性的。日本10多年來的通貨緊縮,理應使日元強勢。然而實際匯率的低迷而帶來順差的好處因為日本低利率政策所引起的流動性陷阱所抵消,造成日本資金結構性外流,從而使日元長期處於低位。通貨膨脹只有引起實際匯率變化才會影響凈出口.不能想當然認為只要有通貨膨脹就會使變貿易比價線朝有利的方向變動,從而引起出口增加.
固定匯率下.
國內價格水平增高,一般情況是凈出口會減少而不是增加.直觀的解釋是,國內的錢買不到國內的東西,由於匯率還沒有變,買國外的東西更劃算.理論證明用IS-LM-BP模型的凈出口函數一看就知道了.
但也有一種情況則剛好相反. 若兩國生產率增長存在差異,通貨膨脹國的通漲原因是由於貿易部門的生產率提高迅速而引起的全社會的工資水平普遍提升,進而引起全社會價格水平的增高,那麼通漲國由於貿易品的生產率的增長快於國內價格水平增長而引起競爭力依然是增強,凈出口反而會增加.理論上可以用弱購買力評價來解釋.
浮動匯率下,如果資本不可流動,為保持經常項目的平衡,在物價水平升高時要提高名義匯率.根據平價公式,名義利率要調整為E=P/Pf,名義利率的提高正好和價格水平提高相抵消,出口進口無影響.這也就是經常項目差額模型第一定理.
如果資本有限流動,通貨膨脹引起實際利率降低,進而資本流出.此時出口做何變動就要考慮經濟的初始情況是存在逆差還是順差或者是均衡?初始的逆差存在貶值壓力再加上現在的雙重貶值壓力,匯率貶值很可能會超過價格上漲,出口增加.初始順差存在升值壓力現在資本流出,壓力緩解,匯率貶值不一定超過價格,出口不一定增加.初始是均衡的更加需要具體條件具體分析.
如果資本無限制流動,如果貨幣財政政策不動作,那麼只有狂貶值一條路可以走.注意這里都只是被動的分析通貨膨脹的影響 ,而對貨幣財政手段都按兵不動,形象的說,把其他的門都關閉了,讓通貨膨脹只沖著出口來侃侃究竟有多大能耐,考慮的是"只見樹木不見森林"的過程,而不是結果.事實上在匯率劇烈變動之前就會運用貨幣和財政手段把它控制住了,否則對於金融體制不健全的國家來說後果就嚴重了.
總而言之,通貨膨脹對於出口的促進作用並不是很明顯的,它要求特定的條件,而且即使達到條件了,也難有起用的機會(有其他的更有效率的經濟手段的約束).
引發出口的增加的原因有很多,可能是國內的一些政策鼓勵了出口(如出口補貼,稅收傾斜),或者國外的需求增加(消費者改變了偏好,企業轉型留下市場空間等),或者是產品的競爭力增強了(如規模經濟降低了成本,技術進步提高了質量,,等).
在匯率變化之前,一國的高通脹會造成高進口,而不是樓主所說的高出口:從微觀決策主題來看,一國的高通脹相對於別國而言意味著商品更為昂貴,本國進口商更願意進口,外國出口商也更願意向該國出口商品。這種情況會一直持續到該國貨幣貶值到均衡水平為止(不考慮人為設置的關稅或其它貿易壁壘的存在的影響)。或者說,通脹造成了凈進口的上升,在外匯市場上對外幣的需求增加,本幣趨於貶值。一言蔽之,通脹造成本幣貶值是市場選擇的結果
E. 通貨膨脹是怎樣地影響匯率
由於物價是一國商品價值的貨幣表現,通貨膨脹也就意味著該國貨幣代表的價值量下內降。在國內容外商品市場相互緊密聯系的情況下,一般來說,通貨膨脹和國內物價上漲,會引起出口商品的減少和進口商品的增加,從而對外匯市場上的供求關系發生影響,導致該國匯率波動。同時,一國貨幣對內價值的下降必定影響其對外價值,削弱該國貨幣在國際市場上的信用地位,人們會因通貨膨脹而預期該國貨幣的匯率將趨於疲軟,把手中持有該國貨幣轉化為其他貨幣,從而導致匯價下跌。
國內外通貨膨脹率的差異是決定匯率長期趨勢的主導因素,在不兌現的信用貨幣條件下,兩國貨幣之間的比率,是由各自所代表的價值決定的。如果一國通貨膨脹高於他國,該國貨幣在外匯市場上就會趨於貶值;反之,就會趨於升值。
F. 通貨膨脹,利率與匯率的關系
發達國家在快速工業化過程中隨著經濟規模的急劇擴張,不斷提升著發達國家經濟體系內的生產要素價格,而發展中國家由於工業化進程遲緩,生產要素價格水平的提升速度就十分有限,這樣就形成了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之間高低相差懸殊的兩種價格體系。
由於冷戰結束,全球經濟體系趨於融合,市場通過資本與貿易在全球范圍內的重新配置,在發展中國家外部創造了一個不斷增長的巨大需求,不斷拉升發展中國家的生產要素價格與商品價格,是發展中國家發生較明顯通貨膨脹,以及本幣「內貶」的基本原因。
但是在新全球化的初始階段,由於兩種價格體系並存,融合僅僅是開始,而發達國家是處在要素價格體系的高端,發展中國家是處在低端,從低到高有幾十倍的空間,在未來一個相當長的時期內,發展中國家的貨幣在發生「內貶」的時候,就不會改變其所具有的貿易強勢,這就解釋了為什麼中國會在人民幣「內貶」的同時,也出現「外升」現象。
重新認識利率的作用。中國的貿易順差增長和人民幣匯率提升是長期趨勢,這樣就會引來大量投機於人民幣升值的國際「熱錢」,而國際熱錢的成本是熱錢本幣的利率,所以提升人民幣利率不僅不會減少國際熱錢的流入,反而會刺激熱錢更大規模的流入。
重新認識通脹的合理水平。在新全球化時代,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有著巨大的價格水平差距,即便保持10%的通脹率也要30年左右才能與發達國家拉近價格水平,所以,像中國這樣的國家在長期內出現6~8%之間的較高通脹率,可能就是一個新全球化時代的特有現象,也是中國為了享受新全球化利益所必須支付的代價。
重新認識匯率。如果外需增長過度拉升了中國的通脹率,導致中國內部經濟的不穩定性增強,提升匯率就是抑制國內通脹的重要宏觀調控手段,所以從新全球化時代所構成的新環境看,匯率在調節內外平衡與控制國內通脹水平方面,可能比利率的地位更重要。
新全球化時代中國的宏觀調控工具的新組合:使用匯率與稅率的工具組合來調節總需求水平與經濟發展的質量,使用財政補貼工具來對沖通貨膨脹的影響,以社會穩定。
人民幣「內貶外升」
從去年的物價走勢看,2007年全年的通脹率會接近5%,而人民幣匯率全年上漲了6.87%。按照傳統的經濟學理論,5%的CPI水平是一個顯著通脹的標志,也代表著人民幣的貶值,但人民幣在去年卻同時對美元大幅度升值,這個現象被人們稱為人民幣的「內貶外升」。
現代經濟學理論說明,匯率變動與國際間的相對物價水平有關,如果一國的通脹率高於他國,本幣就會貶值,反之則會升值。從去年中美兩國的CPI水平看,中國接近5%,美國接近4%,其中去年11月份美國為4.3%,中國為6.9%,說明相對物價水平變化不是人民幣對美元升值的原因,反而本應貶值。如果從人民幣與日元的關系看就更說不清楚了,由於日元在去年全年對美元升值了4%,小於人民幣對美元的升值幅度,所以人民幣對日元也是升值,但去年日本的物價水平只有0.4%。所以,人民幣對世界主要貨幣的升值,原因不是中國的物價水平低於他國。
經濟學理論還說明,通脹率與匯率的變動方向是互逆的,即通脹率上升,本幣匯率就會下降,反之,通脹率下降,本幣匯率就會上升。這是因為,國內需求擴張是引起通脹的原因,而需求擴張除了引發通脹,還會因為國內供給不足而引起進口增長超過出口,導致貿易逆差,相應引起本幣貶值。但是在今天的中國,通脹率與匯率的關系,顯然與傳統宏觀經濟學理論所描述的情況完全不一樣,人民幣的「內貶外升」,說明匯率與通脹率成了同方向變動,即在中國國內物價水平大幅度上升的同時,人民幣也強勁升值。
G. 通貨膨脹導致人民幣貶值 可是對匯率有影響么
如果你為了應對人民幣在本國的通脹而去兌換外幣的話,同樣會面臨一個風專險就是現在人民幣對外屬不斷升值的風險。現在人民幣的情況是對內貶值(通脹),對外升值,而且對外升值的預期非常強烈。舉個例子,如果你現在又10萬,國內物價水平為1,美元兌人民幣的匯率是10,如果你把手頭的人民幣全部兌換成美元可以換1萬美元,但是過了一段時間後,國內物價水平變成2,由於人民幣升值導致匯率變成8,這個時候,你再把美元兌成人民幣可以兌8萬人民幣,縮水了兩萬,如果你拿這8萬來國內消費的話,你只能買4萬的商品。而最開始你手裡的10萬可以在國內購買10萬的商品,這樣一算你的這筆換匯就虧大了。通脹的情況下,國家往往會採取加息、讓本幣對外升值,從而減少出口,降低進口成本,一定程度上起到抑制國內通脹的作用。
H. 通貨膨脹對匯率有什麼影響
通貨膨脹後的結果會抄導致兩大事件的發生,一個是普通商品和不動產價格上升,第二種國家宏觀調控抑制通脹會進行銀行加息,通貨膨脹是市場經濟發展的常有的顯現,普通的通脹不會立刻對市場匯率造成影響,只有高出了世界的平均水平,才會引起貴哦及上的炒家關注,並且引起國際市場匯率的變化。
I. 通貨膨脹和匯率之間有什麼關系
一般而言,通貨膨脹會導致該國貨幣匯率下跌,通貨膨脹的緩解會使匯率上浮。通貨膨脹影吶本幣的價值和購買力,會引發出口商品競爭力減弱、進口商品增加,還會引發對外匯市場產生心理影響,削弱本幣在國際市場上的信用地位。這三方面的影響都會導致本幣貶值;
物價水平和通貨膨脹水平的差異,在紙幣制度下,匯率從根本上來說是由貨幣所代表的實際價值所決定的。按照購買力評價說,貨幣購買力的比價即貨幣匯率。如果一國的物價水平高,通貨膨脹率高,說明本幣的購買力下降,會促使本幣貶值。反之,就趨於升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