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交易市場 » 航空航運交易所王前前
擴展閱讀
類似於金條 2021-03-31 20:26:33
何蘭黃金市廠 2021-03-31 20:26:32
蒲幣對人民幣匯率 2021-03-31 20:26:27

航空航運交易所王前前

發布時間: 2021-03-24 07:30:52

❶ 從武漢到鄭州有多少個公里

從武漢到鄭州有約513.9公里。

武漢,簡稱漢,別稱江城,是湖北省省會,中部六省唯一的副省級市和特大城市,中國中部地區的中心城市,全國重要的工業基地、科教基地和綜合交通樞紐,中國人民解放軍聯勤保障部隊機關駐地。2018年,全市下轄13個區,總面積8569.15平方千米,常住人口1108.1萬人,地區生產總值1.48萬億元。

(1)航空航運交易所王前前擴展閱讀:

武漢的交通運輸

1、公路

截至2015年末,武漢市公路通車里程15658.70千米,其中等級公路15394.30千米。在等級公路中,高速公路633.50千米。公路路網密度195.00千米/百平方千米。

2、鐵路

武漢是中國高鐵客運專線網的重要樞紐,中國四大鐵路樞紐、六大鐵路客運中心、四大機車檢修基地之一,是京廣高鐵、滬漢蓉鐵路兩條國家級高速鐵路大動脈的交匯地。2013年,武漢鐵路客運量首次超越北京、廣州,達到1.2億人次,居全國第一,成為中國鐵路運輸的最大中轉站。

3、航運

武漢是中國內河的重要港口,長江中游航運中心,交通部定點的水鐵聯運主樞紐港。武漢還是中國內河通往沿海、近洋最大的啟運港和到達港,武漢至上海洋山港「江海直達」航線是長江中上游地區首條通江達海的優質航線,陽邏港是國內首個試行啟運港退稅政策的長江沿線港口。

2010年,武漢新港吞吐量突破1億噸大關,成為長江中上游首個「億噸大港」。此外,武漢還是在長江流域和瀾滄江以西區域內行使水行政主管職能的派出機構長江水利委員會的總部所在地,是中國內陸最大的船舶生產基地。武漢航運交易所是繼上海、重慶、廣州後成立的中國第四個航交所。

4、航空

武漢天河國際機場位於武漢市黃陂區,1995年4月15日啟用,是中國中部地區第一門戶機場、首個4F級機場。截至2018年8月,武漢天河機場國際及地區航線59條,國際通航點達52個,國際航線航點覆蓋到全球五大洲。

武漢天河機場2017年旅客吞吐量突破2300萬人次,全年完成旅客吞吐量2312.94萬人次、貨郵吞吐量18.5萬噸、運輸架次18.28萬架次;國際及地區旅客吞吐量262.6萬人次,繼續保持中部第一。

武漢天河國際機場也是國家公共航空運輸體系確定的中國八大區域性樞紐機場之一,距市中心(武漢長江大橋)26千米。

❷ 金融科技將如何影響一帶一路的最新相關信息

「加強金融設施互聯互通,創新投融資模式和平台,提高金融服務水平」,「通過推動支付體系合作和普惠金融等途徑,促進金融市場相互開放和互聯互通」……日前召開的「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在金融服務方面有著諸多涉及。對於金融科技在「一帶一路」建設中將發揮的作用,專家的普遍觀點是,中國金融科技的發展具備了模式復制、對外輸出的可能性,但在分享技術創新所帶來的金融互聯互通的同時,仍需堅持安全底線,防患於未然。
一個案例:「互聯網+」帶來的普惠金融曙光
中國首家航空航運資產交易所前海航交所,將自身形容為「一家將互聯網作為智能工具,專注於航空航運領域的互聯網資產交易所,在服務中小航運企業的同時,為『一帶一路』貢獻著力量」。
上述公司運營總裁王前前介紹,深圳市交委去年10月發布《深圳市現代物流業發展「十三五」規劃(送審稿)》,提出率先建設成具有深港合作特色的國際航運中心。深圳港作為國家戰略資源,有著連接「一帶一路」的國際航運中心的重要任務。而前海航交所作為生根於深圳的互聯網金融企業,對於深圳港的建設擔負著義不容辭的責任。
對航運業復雜、離散的航運數據挖掘和獲取是其進行的主要工作之一。「通過對船舶交易和運營結算等數據進行加工處理,幫助中小航運企業從運營模式、業務架構等方面進行優化,並逐步增強其在外部市場的核心競爭力。」王前前說,「這些最真實的航運數據,是航運企業發展狀況的晴雨表,同時也能夠從側面反映出港口整體的運營狀況與市場需求,有力支持深港國際航運中心建設的穩步推進。」
在他們的實踐中,互聯網極大地縮短了企業之間資產交易的空間距離,省掉了很多間接成本,這是利用互聯網技術支持實體產業的例證;而大數據的挖掘使用,將原本離散的中小企業船舶交易與運營數據匯集起來,作為其能否獲得融資服務的一項重要增信依據,進而將船舶參數、船舶運營績效、企業情況等航運要素,與銀行、保險公司、擔保公司等金融機構進行對接,拓寬企業融資來源並降低融資成本,這也帶來傳統航運業的變革。
一個視角:金融科技助力深度金融合作
5月9日,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發布我國首份《「一帶一路」倡儀的金融支持》報告,中國社科院原副院長、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理事長李揚稱,中國在發展過程中的若干成功經驗和做法,可以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提供借鑒。其中,某些移動支付和金融服務,直接越過支票、信用卡等傳統交易階段,進入基於網路的移動支付,這些寶貴經驗輸出到各國,可以讓更多市場主體分享金融科技所帶來的便捷。
「中國已然領先世界的移動支付技術,給這些金融欠發達的國家提供了彎道超車的機會。」李揚說,互聯網的創新,助力當地人有機會跨越銀行卡時代,直接進入移動支付時代,推動無現金社會建設和脫貧大業。有資料顯示,以移動支付為代表的中國金融科技已形成了成熟的技術出海模式,比如某互聯網金融企業通過輸出安全風控、數據分析等移動支付基礎技術,先後與印度、泰國、菲律賓、印尼等國家的合作夥伴展開戰略合作。
華夏新供給經濟學研究院院長王廣宇撰文表示,在「一帶一路」建設中,金融市場基礎設施的建設主要集中於支付基礎設施的發展,在金融科技的發展和帶動下,各國可以更有效地推動以互聯網/電信支付、手機銀行為核心的普惠金融,加強經驗交流,為「一帶一路」建設提供多渠道、廣覆蓋的金融服務。
可以看到,「一帶一路」倡議提出至今,正是中國乃至世界范圍內金融科技增長爆發期。「『互聯網+』包含的新一代信息技術的集合體包括移動互聯網、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慧、區塊鏈以及5G網路等,有利於加強中國與世界的溝通連接,在『一帶一路』的各個節點上可以發揮重要的技術支撐作用。」中央財經大學金融法研究所所長黃震說。
更多思考:創新合作要以市場穩定安全為前提
在黃震看來,未來創新合作要與中國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全面小康社會建設等結合起來,連接國內的「一帶一路」上的各個節點與國際上有關國家的節點,形成更大范圍更高維度的資源匹配,優化資源效率。

「目前我國國內的電商模式已漸趨成熟,相應的物流倉儲支付結算等配套設施和技術也較完備,具備了模式復制、對外輸出的可能性。而『一帶一路』沿線各國對於基礎設施建設、商貿往來有著巨大的需求。所以,在『一帶一路』上,我們既要加大跨境電商的零售業務介面業務的發展,也要加大跨境電商對於裝備出口、金融服務等工作的支持力度。同時,也特別需要移動互聯網、信息通訊、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等技術,對有關的人員、商貿往來中的物資流、信息流、資金流等進行更高維度的支持和保障。」黃震說。
王廣宇認為,需要高度重視各種新金融命題的合作,在建立穩定、可持續、風險可控的金融保障體系的同時,創新金融科技應用,發展普惠金融服務,完善金融系統網路。
當前,中國金融業正以其獨特的創新力和合作精神積極推動「一帶一路」建設,但無論何種模式創新,都應把金融安全放在更高位置上。正如「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所提到的,要建立穩定、可持續、風險可控的金融保障體系,創新投資和融資模式

❸ 中國遠洋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的公司榮譽

2010年10月
中國遠洋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被巴菲特雜志、世界企業競爭力實驗室、世界經濟學人周刊聯合評為2010年(第七屆)中國上市司100強,排名第58位。 2007年2月
魏家福董事長在「2006年度中國企業信息化500強評選頒獎大會」上榮獲「推進中國企業信息化傑出人物」獎。
中國遠洋所屬中遠太平洋獲《IR magazine》雜志「最佳投資者關系」獎。
2007年4月
中國遠洋和中遠太平洋再次入選福布斯全球2000領先企業榜。
2007年5月
中國遠洋所屬中遠太平洋獲《財資》雜志評選為公司管治優異獎。
2007年7月
中國遠洋榮獲《環球企業家》「最具全球競爭力中國公司20強」獎。
中國遠洋控股股東中遠集團榮登《財富》世界500強。
2007年9月
中國遠洋所屬中遠太平洋榮獲法律界知名雜志《Asian Legal Business》(ALB)所頒發的「香港年度最佳企業法律團隊」及「最佳航運企業法律團隊」兩個大獎。
2007年10月
中國遠洋2006年年報榮獲2007年ARC傑出獎。
中國遠洋所屬中遠國際貨運有限公司被評為中國物流誠信品牌建設功勛企業。
2007年11月 中國遠洋位列香港《亞洲周刊》評選的「全球華商一千排行榜」運輸及物流業第一名。 2006年11月
中國遠洋董事會因其在企業管治方面的出色表現被香港董事學會授予2006年度傑出董事獎(上市公司非恆生指數成分股組別),成為首家獲得該獎項的H股公司。中遠太平洋董事會也同時榮獲了上市公司恆生指數成分股組別的2006年度傑出董事獎。
在中國貨運行業第五屆中國貨運業大獎評選中,中遠集運和中遠物流分獲多個獎項。中遠集運獲得了最佳船公司的綜合服務、中國-美洲航線、中國-歐洲/地中海航線、中國-日本航線(泛亞)及中國-韓國航線5項金獎和中國-東南亞/澳新航線銀獎。這是中遠集運連續第五次在中國貨運業評比中獲得多項金獎,顯示了中遠集運長期穩定的優質服務品質,以及在中國貨運服務市場的卓越領先地位,反映了廣大客戶對中遠集運品牌的充分認可。同時,中遠物流在最佳物流公司評選中,榮獲全部4項評選綜合服務、倉儲管理、流程管理和網路覆蓋的第一名,顯示了中遠物流在中國物流業中的綜合優勢和領先地位。
中遠太平洋在香港財經雜志《經濟一周》主辦的香港傑出企業巡禮2006的評選活動中,被評選為2006年度傑出企業,這是繼2005年再次獲此殊榮。
2006年10月
在由中國交通運輸協會、貨代協會、船代協會、船東協會、港口協會等九家行業協會組織的第三屆中國物流百強企業評選活動中,中國遠洋物流有限公司再次榮登榜首,這是中遠物流連續三年獲此殊榮,再次印證了其在國內現代物流行業的領先地位。
2006年9月
中國遠洋2005年年報在第20屆年度ARC國際年報評選中榮獲三項大獎,包括:最佳年報主席報告金獎、最佳年報整體表現銀獎和最佳年報封面設計榮譽獎。
中國遠洋因積極參與「股份代碼慈善抽簽安排計劃」而榮獲香港公益金特別頒贈的一項公益榮譽獎。
2006年8月
中遠集運在由上海航運交易所組織實施的「2005年國際航運及其輔助企業資信評估工作」中被授予「國際班輪運輸資質信譽優秀企業(AAA-)」,這是參選的國際班輪公司中唯一一家AAA級企業。
2006年7月
中國遠洋榮登《財富》雜志「中國上市公司100強」年度排行榜第25位,並以2005年度超過391億人民幣的收入,位列航空航運業公司排名的第1位。
中國遠洋入選「最具全球競爭力中國公司50強」。該榜單由《環球企業家》雜志發起,是國內首份基於全球市場表現的中國公司競爭力名單。在分項排名中,中國遠洋分列海外收入排名第二、海外收入比例排名第四。
2006年6月
在由《勞氏亞洲航運物流》雜志社、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IBC亞洲有限公司聯合舉辦的「2006年度《勞氏亞洲航運物流》中國物流獎」中,中遠集運榮獲「2006年度最佳海運公司」大獎,中國遠洋物流有限公司榮獲「2006年度最佳第三方物流公司」大獎
2006年4月
中遠集運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狀」。
2006年3月
中遠集運榮獲長灘港務局首面環保獎旗(Green Flag),此獎項是長灘港務局為2005年度對港口碼頭環保污染保護做出貢獻的航運公司而設立。
2006年2月
中遠集運在加拿大國際貨運代理協會CIFFA (Canadian International Freight Forwarder Association)加東地區每年一度的最佳承運人投票評選中,再次蟬聯「遠東/加東航線年度最佳承運人」。這已是中遠集運連續第五次通過投票蟬聯這一榮譽稱號。 2005年12月
中遠集運榮獲「創建全國交通文明行業先進單位」稱號。
在由航運權威媒體Lloyd's List的出版商INFORMA集團主辦的「2005年亞洲物流大獎」評選中,中遠集運榮獲「年度最佳航運公司」大獎。
中遠太平洋獲香港財經傳媒《經濟一周》評選為「傑出企業獎」。
中遠物流在由交通運輸協會等八家專業行業協會組織的「第二屆中國物流百強企業」評比中再次名列榜首,這是中遠物流連續兩年被評選為中國物流百強榜首企業,再一次印證了其在國內現代物流行業的領先地位。
2005年10月
中遠集運榮獲「全國文明單位」稱號。
中遠太平洋在《機構投資者》雜志評選中,分別被基金分析員和證券分析員投票選為「最佳投資者關系之亞洲綜合性企業」,同時,還被基金分析員投票選為「最佳投資者關系之中資企業」。
2005年9月
中遠太平洋2004年年報榮獲ARC國際頒發最佳年報整體表現榮譽獎。
中遠太平洋獲知名雜志Asian Legal Business頒發的「年度最佳航運相關業務公司法律團隊獎」(Shipping In-House Team of the Year)。
2005年5月
中遠集運在中國貨運行業「第四屆中國貨運業大獎」評選中共獲得了2004年最佳船公司金輪獎的綜合服務、中國-美西/美東航線、中國-歐洲航線、中國-韓國航線、內河支線(泛亞)5項金獎和中國-地中海航線、中國-澳新航線、沿海支線3項銀獎,中國-東南亞航線1項銅獎,以及2項優秀船公司獎(泛亞和京漢)。此外,在最佳貨代獎和最佳船代獎的評比中,中貨公司獲得最佳貨代公司金獎,中遠集裝箱船務代理有限公司獲得最佳船代公司銀獎。
2005年4月
中遠太平洋被亞洲金融雜志評選為「十大最佳派息政策的中資企業」之一,連續兩年獲此殊榮。 中遠集運連續九年榮獲 Lloyd's List 的「船舶准班獎」,過去多條航線還榮獲了中國航務周刊的「最佳船公司獎」。2004年,中遠集運的11艘船舶獲得美國海岸警衛隊授予的「21世紀優質船」獎項。鑒於中遠集運在實施信息科技方面表現傑出,於2004年獲國家信息化測評中心選為「中國前二十四家公司」。
鑒於中遠集運附屬企業—中遠貨運的整體表現和在特定子行業如貨運領域的表現,中國國際貨運代理協會及《國際商報》於己於2004年將其評為中國前二大貨運代理之一。二零零三年,中遠貨運還在其提供的進出口、倉儲和信息科技服務方面榮獲了其它獎項。
中遠太平洋的高水平公司治理深受認同,在2002-2004年獲得了多家機構,如機構投資者研究集團和香港管理協會的獎項。2004年,中遠太平洋獲得機構投資者研究集團的「最佳投資者關系之亞洲綜合性企業」獎。2003年,中遠太平洋獲亞洲金融雜志排名為「最致力於為股東創富之企業」第七名。

❹ 7月23日是什麼日子

7月23日是普通的一天,不是什麼特別的日子,是陽歷年的第204天(閏年是 205天),離一年的結束還有161天。
歷史上,7月23日所發生的大事件:
1712年——荷蘭在法國的德南被法國擊敗,並參加簽署荷法停火協定。
1881年——國際體操聯合會在比利時列日市成立。
1888年——李鴻章,廣州、兩廣總督衙門點著廣州第一眼電燈,開啟廣州使用電力歷史。
1892年——孫中山在香港西醫書院畢業。
1894年——日軍佔領朝鮮王宮景福宮。
1900年——第一次泛非會議召開。
1903年——福特公司售出第一輛汽車。
1908年——土耳其蘇丹阿卜杜勒·哈米德二世恢復1876年憲法。
1914年——奧匈帝國就弗朗茨·斐迪南大公遇刺一事向塞爾維亞發出最後通牒。
1921年——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上海開幕,中國共產黨成立。
1923年——《洛桑條約》簽定。

1926年——法郎下跌使法國政府陷入困境。
1930年——共產國際就中國革命問題作出決議。
1931年——蔣介石發表《告全國同胞書》,提出「攘外必先安內」的反動方針。
1940年——第三戰區中國軍隊一部克復浙江鎮海、招寶山。

1941年——日軍在北嶽平山地區製造「驢山慘案」,屠殺群眾800餘人。
1942年——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英國轟炸機把德國城市法蘭克福和曼海姆夷為平地。
1943年——湖南發生空戰,日機被美空軍擊落40餘架。
1945年——第七戰區中國軍隊一部攻克粵北南雄。
1946年——宋慶齡發表反對獨裁和內戰的聲明。
1946年——美國在太平洋的比基尼環礁首次進行原子彈水下試驗。
1949年——上海市遭台風襲擊。

1950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務院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法院公布《關於鎮壓反革命活動的指示》。
1952年——埃及軍官納賽爾發動軍事政變,推翻法魯克國王的統治。
1954年——國泰航空公司一架民航班機在從印度飛往香港途中被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在三亞外海擊落,10人死亡。
1956年——中國貴州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成立。
1961年——桑地諾民族解放陣線成立。
1967年——種族騷亂蹂躪著美國各大城市。
1968年——漢代「金縷玉衣」在河北滿城西陵山中山靖王墓中出土。
1972年——尼泊爾國王吉格梅·辛格繼位。
1972年——美國發射第一顆地球資源技術衛星。
1976年——義大利一間化工廠泄漏毒氣。
1981年——第一屆世界運動會在美國聖克拉拉舉行。
1982年——日本發生水災,至少一百四十人死亡。
1986年——英國安德魯王子大婚。
1987年——伊拉克宣布接受聯合國安理會一致通過的、要求兩伊立即無條件停戰的第598號決議。1988年7月18日伊朗宣布正式接受這項決議。1988年8月20日,長達8年的「兩伊」戰爭結束。
1989年——日本連續殺人犯宮崎勤被逮捕。
1992年——捷克和斯洛伐克分裂。
1993年——7月23日,銀川機場發生特大空難,一架滿載108名乘客,5名機組人員的客機起飛後不幸墜毀,人員傷亡慘重,震驚中外。
1994年——盧安達總統福斯坦·塔瓦吉拉·芒古呼籲滯留在薩伊邊界的胡圖族難民回國。
1995年——發現世紀末彗星「海爾-波普」彗星,1996年春天,「海爾-波普」彗星闖入了距地球1.9億公里的地方,無數人蜂擁而出,觀看這顆彗星。
1996年——占旭剛打破三項世界紀錄。

1996年——經國務院批准,中國第一家保險集團公司——中國人民保險(集團)公司(簡稱中保集團)在北京正式成立。
1997年——緬甸和寮國加入東南亞國家聯盟。
1998年——英國《自然》雜志報道,由日本、英國、美國和義大利等國研究人員組成的一個研究小組,用成年鼠的體細胞培育出三代共50多隻克隆鼠。這是人類第一次用克隆動物克隆出克隆動物。

1999年——中國第一部航運白皮書《1998年中國航運發展報告》在上海航運交易所首次向國內外正式發布。這是交通部以政府部門名義,發布的關於中國航運政策戰略與發展的第一個權威性年度報告。

1999年——「哥倫比亞」號太空梭發射,機長艾琳·柯林斯成為太空梭的首位女機長。
2001年——梅加瓦蒂·蘇加諾普翠就任印尼第五任總統,成為印尼歷史上首位女性總統。
2005年——埃及紅海度假勝地沙姆沙伊赫發生連環炸彈襲擊,數百人死傷。
2010年——英國人氣男子組合One Direction成立。
http://ke..com/link?url=OZMSb9SHn2VAluHa

❺ 深圳前海航空航運交易中心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深圳前海航空航運交易中心(簡稱「前海航交所」)是國內首家航空與航運綜合交易所,注冊資本人民幣1億元,構建為個人及機構客戶的一站式航空航運投資及服務平台。公司業務范圍涵蓋互聯網航空航運金融產品、船舶及遊艇資產交易產品、飛機及通航資產交易產品、航空電商訂艙產品等四大類創新產品。公司於2014年1月獲深圳市政府批復,是深圳打造「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航運樞紐的重要戰略部署,依託深圳前海「先行先試」政策優勢,前海航交所將創新「互聯網+航空航運+金融」的新商業模式,立志打造獨立的第三方航空航運交易平台。2014年8月,前海航交所正式開業,開業當天完成了2艘巴拿馬型船舶、近20架通航飛機以及10架直升機的交易簽約業務。
法定代表人:劉小勇
成立時間:2014-04-23
注冊資本:20000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440301501147855
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中外合資)
公司地址:深圳市前海深港合作區臨海大道88號西部物流中心五樓J單元

❻ 2014年國家海事部門對相關船舶信息行業有什麼扶持和幫助

交通運輸部關於印發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促進海運業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的實施方案的通知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交通運輸廳(委),中遠、中海、中外運長航、招商局集團,上海航運交易所,中國船東、港口協會,部屬各單位,部內各單位:

現將《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促進海運業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的實施方案》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貫徹執行。

交通運輸部

2014年10月8日抄送: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財政部、商務部、國資委、海關總署、質檢總局,部辦公廳文秘處。

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促進海運業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的實施方案

國務院《關於促進海運業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國發〔2014〕32號,以下簡稱《海運意見》)確立了海運業在經濟社會發展中重要的基礎產業地位,明確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安全、便捷、高效、綠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現代海運體系的發展目標。為積極推進海運強國建設,按照依法落實、開放性落實、創造性落實的要求,深入貫徹《海運意見》,現提出如下實施方案:

一、加快海運結構調整

(一)著力建設現代化海運船隊。

1.認真落實老舊運輸船舶和單殼油輪提前報廢更新實施方案,加快淘汰一批老舊運輸船舶和單殼油輪,鼓勵建造符合國際新規范和新標準的船舶。(交通運輸部水運局、海事局牽頭,財審司、國際司配合,2015年完成)

2.嚴格執行船舶強制報廢制度,完善船舶技術政策和標准規范,大力發展節能環保、經濟高效船舶。鼓勵符合條件的國內航運企業和船舶從事國際運輸,加強國內沿海客船、危險品船運力調控,引導運力有序投放和合理增長。促進干支線運輸聯動發展,完善集裝箱運輸服務網路,提高集裝箱班輪運輸國際競爭力。(交通運輸部水運局、海事局牽頭,2016年取得階段性成果。)

3.在天津、上海、福建、海南等地開展郵輪運輸創新試點示範工作,拓展郵輪航線,逐步發展中資郵輪運力,培育本土郵輪運輸品牌。到2020年,郵輪航線、航班顯著增加,形成2-3個有影響力的郵輪母港。(交通運輸部水運局牽頭,2016年取得階段性成果)

(二)優化市場主體結構。

4.引導鼓勵符合條件的民營企業從事海運業務,有序發展中小海運企業,支持民營企業、中小海運企業合作發展和聯合、聯盟經營。完善市場准入和退出機制,採取綜合調控手段,促進客船、危險品運輸企業結構優化。(交通運輸部水運局牽頭,持續實施)

5.加強與相關主管部門的溝通協調,研究出台相關制度和辦法,推動海運企業兼並重組,促進專業化、規模化經營。支持海運企業在做強做優海運主業的同時,適度開展多元化經營,拓展服務產業鏈,平抑海運市場大幅波動風險,構建有效的風險防範體系。(交通運輸部水運局牽頭,法制司、海事局等配合,2015年取得階段性成果)

二、加快航運服務業轉型升級

(三)大力發展現代航運服務業。

6.研究制定航運服務業發展意見,推動傳統航運服務業轉型升級,加快發展現代航運服務業。(交通運輸部水運局牽頭,政研室、規劃司等配合,2014年完成)

7.規范船舶管理、船舶代理等服務業發展,提升傳統航運服務業發展質量。優化航運交易服務機構區域布局,推進航運交易信息共享,編制發布運價指數、船舶交易價格指數等指數。推動建立一批有影響力的航運研究咨詢機構,支持航運法律服務機構和仲裁機構發展。(交通運輸部水運局牽頭,規劃司、科技司等配合,2016年取得階段性成果)

8.推動金融保險機構加大對航運業支持力度,積極發展船舶融資租賃,鼓勵海運企業參與組建船舶融資租賃公司,支持保險企業開展航運保險業務。(交通運輸部水運局牽頭,財審司配合,2015年取得階段性成果)

(四)加快建設國際航運中心。

9.引導港航及相關行業集聚,完善組合港協調機制,推進建立國際航運發展綜合試驗區,打造國際航運中心。(交通運輸部水運局牽頭,法制司、國際司、海事局等配合,2016年取得階段性成果)

10.鼓勵開展航運發展政策、航運金融保險創新。支持建立市場化運作的海運發展基金,推動制定有競爭力的航運融資政策措施,完善國際船舶登記、船舶融資租賃、船舶保險與責任擔保制度。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積極探索開展航運衍生品交易,建設海運交易平台和相關信息服務平台,完善信息發布機制,提高海運交易和定價的國際影響力。(交通運輸部水運局、海事局牽頭,法制司、財審司、國際司等配合,2016年取得階段性成果)

(五)推進口岸便利化。

11.推動港口管理部門、海事管理機構與其他口岸部門建立信息互換、監管互認、執法互助合作機制,健全與海關總署、質檢總局的合作機制。推進港航電子數據交換(EDI)中心和交通電子口岸建設,加快建設進出境船舶聯合查驗單一窗口系統。(交通運輸部水運局、海事局牽頭,科技司、公安局等配合,2016年取得階段性成果)

三、積極推進港口升級和現代物流發展

(六)加強港口基礎設施建設。

12.完善全國沿海港口布局規劃和主要港口總體規劃,優化煤炭、石油、礦石、集裝箱、糧食等主要貨類運輸系統,引導液化天然氣(LNG)、商品汽車及郵輪等碼頭合理布局。(交通運輸部規劃司牽頭,水運局配合,2016年取得階段性成果)

13.有序推進沿海新港區開發和港口重點項目建設,鼓勵發展公用碼頭,加強深水航道、防波堤、錨地等公共設施建設,建立區域港口航道、錨地共享公用機制。(交通運輸部規劃司、水運局牽頭,海事局配合,2016年取得階段性成果)

14.加強港口集疏運體系建設,加快主要集裝箱港區疏港專用公路建設,推進港口鐵路集疏運通道及場站建設。(交通運輸部規劃司、水運局、公路局牽頭,持續實施)

(七)完善港口服務功能體系。

15.積極拓展港口服務功能,引導港口企業由主要提供裝卸倉儲服務向提供裝卸倉儲服務和現代港口服務並重轉變。鼓勵有條件的港口依託主業發展物料供應、中轉配送、流通加工服務,拓展港口物流地產,培育電子商務服務。2020年基本建成現代港口服務體系。(交通運輸部水運局牽頭,2017年取得階段性成果)

16.推進港口收費市場化改革,放開競爭性環節收費,修訂港口收費規則。(交通運輸部水運局牽頭,財審司配合,2015年完成)

(八)促進現代物流發展。

17.鼓勵港航企業與公路、鐵路、航空運輸企業深化合作,培育多式聯運經營人,推進「門到門」、「一票到底」的一體化運輸模式。(交通運輸部水運局、運輸司牽頭,持續實施)

18.制定完善聯運單證、標准和集裝箱鐵水聯運規則,大力發展鐵水聯運、江海聯運、滾裝甩掛運輸,推廣應用江海直達船型和聯運設施,提高集裝箱、大宗物資、商品汽車等聯運能力。(交通運輸部水運局、運輸司牽頭,海事局配合,2015年取得階段性成果)

19.大力發展以港口為樞紐的物流業務,開展冷鏈、汽車、化工等專業物流業務,積極推進與港口銜接的物流園區、保稅區、內陸「無水港」的建設。(交通運輸部水運局、規劃司牽頭,運輸司配合,持續實施)

四、構建改革開放新優勢

(九)深化海運改革開放。

20.加強與相關主管部門的溝通協調,推動海運企業健全現代企業制度,深化國有海運企業改革,積極發展混合所有制海運企業。(交通運輸部水運局牽頭,政研室配合,持續實施)

21.在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穩妥開展外商成立獨資船舶管理公司、控股合資海運公司、海員外派機構等對外開放試點,總結評估效果並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建立海運領域外商投資准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模式。(交通運輸部水運局、海事局牽頭,法制司、國際司配合,2015年完成)

(十)加快構建全球海運網路。

22.支持符合條件的中資海運企業對外投資和跨國經營,與資源能源企業、製造企業合作拓展海外業務。(交通運輸部水運局、國際司牽頭,2017年取得階段性成果)

23.爭取利用國家相關專項資金和金融機構的支持,積極參與國際相關基礎設施的投資建設和運營,構建海上支點和服務網路,形成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港口建設和運營商、全球物流經營人。(交通運輸部國際司牽頭,水運局配合,2017年取得階段性成果)

24.積極推進海上絲綢之路建設,加大重要國際海運通道和北極事務的研究和參與力度,支持企業參與北極航線的運行,加強國際海運保障能力建設。(交通運輸部國際司牽頭,規劃司、水運局、科技司、搜救中心、海事局、救撈局等配合,2017年取得階段性成果)

(十一)提升海運國際競爭力。

25.積極參與相關國際組織工作,提高參與制定國際公約、規則、標准和規范的能力和水平,推進國內海運標准規范的國際化工作,樹立負責任的海運大國形象。(交通運輸部國際司、水運局、海事局牽頭,法制司、科技司、搜救中心等配合,2018年取得階段性成果)

26.深化雙邊、多邊海運海事領域國際合作,積極開展海運會談,維護我國海運和海員合法權益。(交通運輸部國際司、水運局、海事局牽頭,搜救中心配合,2017年取得階段性成果)

五、努力提升運輸服務保障能力

(十二)健全運輸合作機制。

27.推動海運企業與貨主緊密合作,簽訂長期運輸合同,以資本為紐帶合資合作經營;推進我國貨主、貿易商積極簽署海運國際貿易合同,促進海運服務貿易進出口平衡發展。支持船東協會與貨主協會、貨代協會等相關協會加強協調,促進企業間緊密合作。(交通運輸部水運局牽頭,2015年取得階段性成果)

28.加強與相關主管部門的溝通協調,研究出台意見,支持海運企業與貨主、貿易商建立長效合作機制和相互約束機制,建立相應的監督考核機制。(交通運輸部水運局牽頭,政研室、法制司配合,2015年完成)

(十三)強化重點物資運輸保障。

29.加強與相關主管部門的溝通協調,完善重點物資運輸保障機制,建立必要的運力儲備,強化運輸組織協調,及時、優先保障重點物資、緊急物資運輸,提高原油、鐵礦石、液化天然氣、煤炭、糧食等重點物資的承運保障能力。(交通運輸部水運局牽頭,2015年取得階段性成果)

六、積極推進海運安全綠色發展

(十四)健全海運安全應急保障體系。

30.健全規章制度,推進並規范海運企業安全管理體系建設或安全生產標准化工作。(交通運輸部海事局、安全質量司牽頭,2015年取得階段性成果)

31.加大安全隱患排查力度,深入開展危險品運輸、中韓客貨班輪運輸等專項整治。(交通運輸部水運局牽頭,安全質量司、海事局配合,2015年完成)

32.對列入「黑名單」的船舶、老舊運輸船舶進出我國港口進一步加強港口國監督檢查。進一步完善安全監管體制機制,推進船舶定線制,加強安全監管與救助打撈能力建設。(交通運輸部海事局牽頭,規劃司、人教司、水運局、安全質量司、救撈局配合,2016年取得階段性成果)

33.加強海運應急體系建設,完善應急預案和應急管理體制機制,強化監測、預測、預警和應急演練等工作,加強專業和社會應急救援力量以及應急裝備、應急物資儲備建設,著力提升海上搜救、海上溢油和危化品泄露等監測與處置能力。(搜救中心牽頭,規劃司、水運局、國際司、公安局、海事局、救撈局配合,2016年取得階段性成果)

(十五)積極建設綠色海運。

34.落實水運節能減排方案,健全船舶能源消耗管理體系,完善海運節能減排監測、考核制度。(交通運輸部法制司、水運局、海事局牽頭,規劃司、國際司配合,2016年取得階段性成果)

35.優化海運業用能結構,加快清潔能源在海運業的推廣應用,開展LNG動力船舶、港口設備等清潔能源試點示範工作,繼續推進主要港口碼頭船舶岸電設施工程的實施。(交通運輸部法制司、水運局、海事局牽頭,規劃司、科技司配合,2015年取得階段性成果)

36.加強綠色海運標准體系建設,制定完善船舶能效規范、清潔能源動力船舶檢驗規范等標准規范。(交通運輸部科技司、水運局、海事局牽頭,國際司配合,2016年取得階段性成果)

37.健全防治船舶污染管理體系,實施船舶污染排放限值標准,加強船舶防污設施建設。(交通運輸部海事局牽頭,水運局、國際司配合,2015年取得階段性成果)

七、加強和改進行業管理

(十六)完善政策法規體系。

38.抓緊評估完善老舊運輸船舶提前報廢更新政策,爭取政策延續實施。(交通運輸部水運局牽頭,財審司配合,2014年完成)

39.加強與相關主管部門的溝通協調,推動促進海運業發展的各類專項資金的整合完善,配合有關部門,研究完善海員個人所得稅、海運企業稅收制度等國際海運財稅政策體系。地方交通運輸主管部門要加強與同級財政、發展改革等部門的協調,爭取出台促進本地區海運業健康發展的財稅政策。(交通運輸部財審司牽頭,水運局、海事局配合,2015年完成或與財稅改革同步)

40.研究推動《海上交通安全法》、《港口法》和《國際海運條例》等相關法規的制修訂工作。(交通運輸部法制司牽頭,水運局、海事局配合,2018年完成)

(十七)改進提升行政管理服務水平。

41.強化海運頂層設計,研究制定海運發展戰略。(交通運輸部水運局牽頭、規劃司、搜救中心等配合,2016年完成)

42.深化海運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推進網上審批和備案,建立海運海事管理權力清單制度。(交通運輸部法制司、水運局、海事局牽頭,2015年完成)

43.加強海運市場監測,定期公布市場分析報告。建立健全服務質量評價體系,完善客貨運服務規范。(交通運輸部水運局牽頭,2016年取得階段性成果)

44.規范海運行政事業性收費,清理不合理的相關服務收費,公布收費項目清單。(交通運輸部財審司、水運局、海事局、國際司牽頭,2015年完成)

(十八)完善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體系。

45.加強海運企業經營資質、安全資質的監管,建立健全經營資質監督檢查和預警制度。強化海運市場信用體系建設,建立守信激勵、失信懲戒機制。(交通運輸部水運局、海事局牽頭,法制司配合,2015年完成)

46.嚴肅查處壟斷經營、不正當競爭、無證無照經營等違法違規行為,創新完善集裝箱運價備案等市場監管制度,堅決遏制以低於正常合理水平運價提供服務等妨礙公平競爭的行為。支持協會等中介組織採取維護市場秩序、促進運力有序發展等加強自律的措施。(交通運輸部水運局牽頭,法制司配合,2016年取得階段性成果)

47.積極推進海運行政執法、監管職能改革,建立健全港航、海事管理部門協同監管機制。(交通運輸部法制司、水運局、海事局、公安局牽頭,2016年完成)

八、強化科技信息和人才保障

(十九)加快海運科技進步。

48.強化海運科技創新,鼓勵以企業為主體、產學研協同創新,大力開展船舶節能減排、危險品和客滾運輸安全營運等專項技術研發,推廣應用船舶先進適用技術與產品。(交通運輸部水運局、科技司牽頭,法制司、規劃司、搜救中心、海事局配合,2016年取得階段性成果)

49.加大對海運應用基礎研究、科研基地建設和科技信息資源共享平台建設的投入。(交通運輸部規劃司、科技司牽頭,持續實施)

50.加強船舶檢驗機構質量管理和考核,加快船舶檢驗技術創新和服務創新,建設國際一流的船舶檢驗機構。(交通運輸部海事局牽頭,中國船級社配合,2017年取得階段性成果)

51.加強航海院校和科研院所建設,深化航海及相關領域理論和應用基礎研究,打造國際一流的海運教育和科研機構。(交通運輸部人教司、科技司牽頭,規劃司、水運局、海事局配合,2017年取得階段性成果)

(二十)努力提升信息化水平。

52.加強物聯網、雲計算、衛星導航、船舶自動識別系統(AIS)等技術在海運領域的應用發展,推進集裝箱海鐵聯運、遠洋運輸管理物聯網應用示範工程建設,提升信息化、智能化水平。(交通運輸部水運局、海事局、規劃司牽頭,科技司、公安局、搜救中心配合,2016年取得階段性成果)

53.加快建設水路運輸建設綜合管理信息系統、長江危險化學品動態監管信息平台等綜合信息服務平台,逐步建成全國港口、航道、船舶、船員和企業資料庫。(交通運輸部水運局、海事局牽頭,規劃司、安全質量司、科技司配合,2016年完成)

54.加快建設東北亞物流信息平台,促進國際間海運信息共享。(交通運輸部規劃司、國際司牽頭,水運局、科技司配合,2016年取得階段性成果)

(二十一)加強人才隊伍建設。

55.完善海運業職業資格制度,探索建立符合國際化要求的海運人才培養模式。(交通運輸部人教司、水運局、海事局牽頭,2016年取得階段性成果)

56.加快發展海員現代職業教育,加強船員適任性技能訓練,健全覆蓋全國的船員考試評估基地。規范海員勞務市場和派遣機構管理,健全海員權益保障機制,建立海員誠信管理體系。(交通運輸部海事局、人教司牽頭,2016年取得階段性成果)

57.加大海運科技人才、專業人才的選拔和培養力度,重點引進和培養航運法律、航運金融、海事仲裁、航運經紀、郵輪服務等復合型人才。(交通運輸部人教司、科技司牽頭,水運局、海事局配合,2016年取得階段性成果)

58.加強港航、海事管理隊伍建設,推進執法隊伍專業化、規范化。(交通運輸部水運局、海事局、法制司、人教司牽頭,2016年取得階段性成果)

九、切實強化組織實施

(二十二)加強領導,落實責任。

59.有關交通運輸主管部門要緊密結合本地實際,會同有關部門加快制定分工方案,細化任務措施,明確重點工作分工和進度安排。落實責任,建立年度監督考核機制,加強監督檢查,確保各項工作落到實處。各有關省級交通運輸主管部門應於每年年底前將落實情況報部。(交通運輸部辦公廳、水運局牽頭,持續實施)

(二十三)營造氛圍,形成合力。

60.有關交通運輸主管部門要制定海運宣傳方案,加強對《海運意見》精神和海運業發展的宣傳報道。結合「航海日」活動,共同營造航海文化。建立工作協調機制,加強協作配合,凝聚各方面促進海運健康發展的共識和力量。(交通運輸部水運局、政研室牽頭,持續實施)

❼ 秦國能統一的原因

其實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商鞅的變法,台灣的柏楊先生稱其為中國歷史最大的魔術,也是中國歷史上唯一完全成功變法,使其人才的作用達到了極點!
商鞅到秦國以後進行廣泛而細致的考試,對秦國的風土人情,政治,經濟
,軍事乃至人民的意識形態都有了全面的了解!最後的變法完全改變了當時還是處於蠻夷秦國,從人民的生活習慣到軍事制度的改革,可以書是無孔不入.又有秦孝公這個同樣偉大的政治家不遺餘力的支持.同時變法進行的時間很長有21年,最後雖然商鞅被車裂,但是其所創立的制度一點沒有改變,它繼續廣泛而深刻的改造著秦國.
地理位置使秦國不像中原地區那樣飽受戰亂的摧殘.但絕對不是主要原因.但也在一定程度上促進統一的進程.
第三在大的戰略方向上決策正確,這里值得一說的就是司馬錯的入蜀戰爭和張儀的遠交近攻.統一戰爭前85年,軍方最高將領和宰相張儀在秦昭王前辯論是入蜀還是打韓國,秦昭王以起高瞻遠矚的戰略眼光支持司馬錯的提議,同樣司馬錯也沒有辜負起希望在蜀地一躍千里,很快就使巴蜀二國成為秦國的附屬,同時成為秦國的大後方.同時隨著我國古代偉大的水利學家李冰父子入蜀,在岷江最合適的地方將其一分為二.使年年泛濫的岷江把成都平原變成天府之國,都江堰的建設為秦國統一戰爭奠定了經濟基礎,而且它至今仍然造福人類,對人類的貢獻古今第一.張儀的遠交近攻戰略是秦國後來能在很短的時間內橫掃六國的重要原因.秦國自從採用了這個政策後,打來的土地很少還回去了,這樣步步為營大戰略使其國土大大增加, 使後來贏政的的統一成為大勢所驅.
最後一條符合人們的意願也是理所當然的,經過戰國將近300年的戰亂,中原地區可以說是民不聊生,生靈塗炭.大一統的概念自從這里開始形成,這種觀念對於以後中國不像歐洲古羅馬帝國分開後就永遠不能符合提供了思想基礎,當然這和後來秦始皇統一後實行的政策尤其是漢字的統一是分不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