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交易市場 » 外匯與匯率論文
擴展閱讀
類似於金條 2021-03-31 20:26:33
何蘭黃金市廠 2021-03-31 20:26:32
蒲幣對人民幣匯率 2021-03-31 20:26:27

外匯與匯率論文

發布時間: 2021-03-22 03:13:12

Ⅰ 找一篇關於「中國匯率問題研究」的論文

中國匯率問題研究 摘要:人民幣大幅度升值事關我國進出口形勢、國內優勢產業的生死存亡等,中國必須從自身利益出發,在國際法要求的范圍內對待人民幣升值問題。目前,我國政府應爭取遵循國際法途徑,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爭端機制內解決問題。
關鍵詞:人民幣匯率 原因 國際法 解決途徑
「人民幣升值論」最早由日本政府提出,隨後,以美國為首的其他西方國家不斷對人民幣匯率提出指控。2009 年來,西方國家壓迫人民幣升值的陳年舊調再次喧囂塵上。西方國家不厭其煩的要求人民幣升值的原因何在?
一、西方國家要求人民幣升值的原因
1.美國。長期以來,美國以美中間存在巨額貿易逆差為由力促人民幣升值,盡管美國明知人民幣升值並不能明顯改善其國際貿易狀況,但仍然不遺餘力地促壓人民幣升值,原因在於:一是美國一直將中國視為自己潛在的強大競爭對手,千方百計打擊中國產品的競爭力,最終削弱中國同美國的議價能力;二是通過促壓人民幣大幅升值,將全球熱錢引入中國,吹大中國國內資產泡沫,並在泡沫頂峰時反手做空,使中國成為歷史上的第二個日本。
2.歐盟。相對於美國而言,歐盟在人民幣升值問題上一直持相對溫和的態度。但自2007 年初開始,歐盟的態度一度超越美國變得異常強硬。歐盟之所以突然關注人民幣匯率問題,在於人民幣雖然兌美元升值,但相對於美元兌歐元的大幅度貶值,人民幣兌歐元同樣是貶值的。這一方面增加了歐盟成員國對華出口的難度,另一方面卻使得中國的商品進入歐洲市場比進入美國更容易,其結果是歐中之間貿易逆差的迅速擴大。為減少貿易逆差,歐盟選擇聯手美國共同壓迫人民幣升值。
3.日本。與美國、歐盟不同,日本在中日貿易中一直處於順差地位。以2008 年商務部統計為例,截至2008 年10 月,日本一直居於中國前10 大貿易逆差來源地第3 名,僅次於我國台灣和韓國。因此日本迫使人民幣升值的原因不在於貿易差額問題,而是爭奪亞洲領導權以及未來"亞元"主導權的戰略舉措。
可見,包括日本在內的西方國家合力壓迫人民幣升值並樂此不彼,歸根結底就是尋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二、人民幣大幅升值帶來的不利影響
在人民幣匯率問題上,西方國家給了我們巨大的升值壓力,但如果我們貿然屈服、匆忙大幅度調整人民幣匯率,必將給我國經濟各方面造成不利影響。
第一,人民幣大幅升值會抑制出口增長。人民幣匯率升值會增加出口企業成本,在世界市場價格保持不變的情況下,出口利潤的下降將影響出口企業的積極性;如果出口企業為維持一定利潤而提高價格,則會削弱出口產品的國際競爭力,不利於出口的持續擴大和產品在國際市場上佔有率的提高。尤其是金融危機爆發後,我國對外出口一度萎縮,此時提高人民幣匯率無疑是對出口的又一沉重打擊。
第二,人民幣大幅升值會對中國的優勢產業產生嚴重損害。在目前的國際分工格局中,相對於發達國家以研究開發(R&D)和服務業為主來講,我國作為發展中國家是以製造業為主的,其優勢企業的勞動密集型企業的產品檔次不高,附加值含量低,在國際市場價格保持不變的情況下,這種貿易結構極易受到匯率水平變動的影響。
第三,人民幣大幅升值會影響到我國金融市場的穩定。目前,世界經濟整體環境依然並不樂觀,這對活躍在資本市場上的國際游資而言,具有升值預期以及進入相對安全的新興經濟體尤其是"金磚四國",無疑是最好的選擇。然而,國際游資由於具有資金規模大、流動快、趨利性強的特點,會對金融市場造成潛的在沖擊。況且,我國金融監管體系尚不健全、金融市場發展比較滯後,大量短期資本通過各種渠道流入資本市場的逐利行為,會對我國金融市場的穩定直接產生影響。
三、人民幣匯率自主性的國際法依據
根據國際法有關規定,國家主權具有國內最高和對外獨立與平等的特性,而國家貨幣主權就是國家主權在處理國內外一切與貨幣事務相關領域的體現。傳統上,主權國家可獨立自主地應用本國的貨幣主權,原則上他國不得干涉與反對。但隨著國家之間經濟相互依賴程度的逐漸加深,各國之間在行使本國貨幣主權時不僅要綜合考慮本國的各種因素,還要考慮到對周邊國家和世界經濟的影響。因此,貨幣基金組織(IMF)應運而生。 IMF作為限制和協調各國對外行使貨幣主權的專業國際組織,它規定:凡是加入IMF 的成員國就意味著該國同意授權IMF 行使原只屬於各國的部分貨幣主權,從而使各國原有的貨幣主權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限制,即要接受IMF 宗旨和章程的約束,承擔IMF協定中相應的義務,比如在外匯安排、匯兌措施、國際收支和劃撥等方面的義務。表面上看,這種讓渡會使國家的貨幣主權遭到一定的削弱,但同時,國家在讓渡自身部分貨幣主權的同時卻又能對等地享有、獲得來自他國相應的貨幣主權的補充。也就是說,只要這種讓渡是以平等互利為前提和基礎,就意味著國家不會喪失本國貨幣主權的自主性。對我國而言,由於我國的承諾是保證履行IMF 協定第8 條款項下的義務,即實現人民幣在經常項目下的可自由兌換,而這一早已完全兌現。因此,當前我國所實施的人民幣匯率政策是在已經履行了IMF 協定義務的基礎上,遵照其要求進行的,西方國家根本沒有理由對之加以指責和干涉。這也從根本上賦予了我國自主運用匯率制度的權利。
四、人民幣匯率問題的法律化解決途徑
針對西方國家無理要求人民幣升值的問題,我國政府應該做到以下兩點:
第一,明確IMF 為人民幣匯率爭端解決的主要機制。近年來,西方國家因為IMF 執行措施的力度沒有世界貿易組織(WTO)的爭端解決機制強硬,試圖舍棄IMF 而尋求WTO 的爭端解決機制。但是,匯率義務本該由IMF 來衡量,不能因IMF 執行規則的力度不夠,就該另起爐灶。因此,西方國家的這種打算是避輕就重,試圖濫用WTO 多邊爭端解決機制。對此,我國政府應該表明西方國家援用WTO 的有關協議來挑戰我國匯率政策的做法,是置IMF協定的規定及其管轄權於不顧,既有違於IMF 和WTO 在現有國際經濟格局下的分工,也不符合WTO 本身的規定。
第二,詳細研究IMF 有關貨幣匯率的爭端解決機制。IMF 成員國關於匯率爭端的磋商程序一般包括:爭議成員國將投訴或爭議提交IMF 理事會或IMF 執行董事會審議;成員國對IMF 或成員國之間對《IMF》條文解釋產生爭議,則提交IMF 執行董事會裁決;如果執行董事會所審議或裁決的投訴和爭議與某一無權單獨指派執行董事的成員國有關,該成員國可以派代表列席會議,執行董事會也可以對該成員國提出此種要求;與《IMF 協定》解釋爭議有關的成員國對於執行董事會的裁決如有不服的,可以在該裁決作出後的3 個月內要求將該爭議再提交IMF 理事會作最後裁決。這些磋商程序看似簡單,然而應用起來卻無比復雜,因此,我們應該對其進行詳細研究,做到心中有數,這樣才能把握人民幣匯率爭端的主動權,增強人民幣匯率政策的自主性。
參考文獻:
[1]楊松.國際法與國際貨幣新秩序研究[M],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
[2]溫建東.從IMF 和WTO 規定看人民幣匯率[J]. 金融研究,2004, (6) .
[3] 陳斌彬. 從國際法的視角看我國當前人民幣匯率政策的合法性[J],西北政法學院學報,2005,(5).
[4]方蕾.對西方關於人民幣匯率指控的國際法解讀[J],經濟研究導刊,2006(6).
[5]鄭玲麗.人民幣匯率的國際法思考[J].世界貿易組織動態與研究,2008,(4).

Ⅱ 一篇關於外匯與匯率的論文,謝謝哦

這還用花錢,還用找人?自己找書抄上一些,自己寫上一些心得體會和計劃,不就是一篇了?這個世界上,只有自己學會了才是自己的!

Ⅲ 關於人民幣匯率論文

這是2010年6月發表的一篇論文,夠新了吧,緊跟時代:

-----------------------正文內容-----------------------

《金融危機與人民幣匯率制度》

一、 金融危機不會加劇外部對人民幣匯率制度的責難

受金融危機影響,貿易保護主義開始顯現。美國財政部長蓋納在候任期間曾指責我國操縱人民幣匯率,這與布希政府拒絕認定我國為匯率操縱國的態度顯著不同。但美國當前的主要目的,是要迅速走出金融危機、擺脫經濟衰退,而人民幣匯率制度安排總體上有助於美國達到這一目的,起碼不悖於這一目的。因此,新一屆美國政府在危機中應不會對人民幣匯率制度採取實質性的對抗行動,從擺脫實體經濟衰退的角度看,人民幣大幅升值對美國縮小貿易逆差不會產生實質影響。當前以中美貿易差額為代表的全球經濟失衡問題,根源於美國有較大的儲蓄缺口(儲蓄不足),而包括我國在內的東亞新興市場經濟體則有較大的投資缺口(儲蓄過剩)。從全球經濟平衡的角度來看,擁有較高儲蓄率的東亞新興市場經濟體是集體性地被迫與儲蓄率較低的美國保持貿易差額關系。顯然,這種失衡根源於全球經濟的結構性失衡,即使人民幣大幅升值至我國對美貿易順差大幅下降的程度。鑒於美國的儲蓄率在短期內難以提高, 其貿易逆差將依然存在,只不過轉變為對其他國家的逆差而已。上世紀70年代末期以來,美國的貿易逆差一直存在且愈演愈烈,只是其貿易順差對手國順次由日本轉變為「亞洲四小龍」、「亞洲四小虎」,然後轉變為我國而已。

從擺脫金融危機的角度看,人民幣大幅升值並非美國解決金融危機的出路。近期,西方學術界流傳著一種「禍水東引」的謬論,即將人民幣匯率制度與美國次貸危機直接聯系起來。認為人民幣匯率低估是我國對美貿易順差的主要成因,我國將積累的大量外匯儲備投資於美國國債,這壓低了美國長期利率,進而低利率刺激了美國金融創新並使其金融機構過度承擔風險,最終引發了次貸危機。大量事實表明,金融發展和風險認知之間的不匹配才是當前金融危機的根本原因。上世紀90年代以來,美國的金融創新和金融發展不斷深入,盡管金融風險認知在同一時期也有進步,但明顯滯後於實踐的需要。金融發展和風險認知的不匹配大大降低了原有金融穩定安排的效力,金融機構內控、市場紀律和金融監管的效率下降與此均有密切關聯。從這一視角看,次貸危機爆發具有必然性,它與人民幣匯率制度沒有必然聯系。

事實上,維持現有包括人民幣匯率制度在內的中美經濟模式,對美國化解金融危機是有利的。當前,美國政府在實體經濟和金融領域同時展開行動來化解危機。在實體經濟領域,美國主要通過擴張性財政政策來穩定經濟增長;在金融領域,美國主要通過金融機構救助、收購金融機構有毒資產、為市場提供流動性三種方式來穩定金融系統。美國的危機化解方案需要耗費大量資金,這迫使美國政府不得不大量發行國債。在美國國債投資需求中,外國投資者的地位舉足輕重。2008年,美國政府凈發行國債1.47萬億美元,其中外國投資者就購買了7720億美元。中美之間的經濟交往模式以人民幣「軟」釘住美元、我國對美保持大量貿易順差和我國持有大量美國國債為主要特徵,這一模式有助於美國籌集資金、穩定國債市場。應當說,危機加強了中美經濟模式的「捆綁性」,即我國需要美國市場實現勞動力就業,美國則需要我國的資金來穩定其金融系統。破壞這一模式的穩定性,對中美雙方都沒有好處。

二、 金融危機不會根本威脅我國外匯儲備的安全

次貸危機爆發後,我國外匯儲備的安全問題引起國人廣泛關注。部分國內學者認為,美聯儲向金融體系不斷注入流動性,使得美國未來經濟發展面臨巨大的通貨膨脹威脅,我國外匯儲備也極有可能因此遭受重大損失,人民幣匯率制度應該加速彈性化改革。為應對危機,美國貨幣當局不斷放鬆其貨幣政策。美聯儲的最初反應是,通過更積極的儲備管理使短期貨幣市場利率與目標水平一致。隨後,為緩解定期貨幣市場和回購市場的壓力,美聯儲延長了銀行再融資期限,擴展了合格抵押品和交易對手的范圍,擴大了證券融資范圍。鑒於金融市場混亂還在繼續且實體經濟出現衰退,美聯儲迅速調整了其貨幣政策立場,將聯邦基金利率在短期內由5.25%下調至0-0.25%。在缺乏利率下調空間的情況下,美聯儲開始實施所謂「數量寬松」的貨幣政策,即貨幣政策直接關注貨幣投放數量而非利率。從貨幣供應量的角度看,以上貨幣政策操作並無特別之處,所有操作都是中央銀行通過公開市場操作向市場注入流動性。當面臨通貨膨脹時,中央銀行可以通過出售其當前購買的國債和其他類型金融資產以收縮流動性。需要進一步說明的是,在美國這樣一個貧富較為懸殊而又實行議會民主的國家,美聯儲不可能為了損傷我國外匯儲備價值而故意推動通貨膨脹。

主要是發達國家金融自由化和發展中國家金融改革,刺激了投機性貨幣需求的增長,這在很大程度上緩解了流動性膨脹對通貨膨脹的壓力。全球在次貸危機中投放的大量流動性在危機後大部分不會直接進入實體經濟,它們中的絕大部分極有可能是從謹慎狀態轉為投機狀態,這為全球收縮流動性提供充裕的反應時間。我國沒必要進行大的儲備幣種結構調整。反而,由於我國在美外匯儲備數量較大,任何急切的幣種結構調整很可能會因交易成本過高和外匯市場的博弈性反應而損害我國外匯儲備的價值。例如,如果我國迅速將美元國債儲備轉換成歐元儲備,則大量拋售很有可能會使美元國債收益率迅速上升,這將導致我國繼續持有的美元儲備的貼現值下降。更何況,在當前全球主要儲備貨幣中,美元的安全性仍然居於首位。

三、 不宜採用人民幣大幅貶值來擺脫當前經濟緊縮

關於人民幣匯率的合理均衡水平,理論界存在很大爭議。一種常見的觀點認為,人民幣匯率的合理均衡水平應該有利於實現國際收支平衡。從我國的國際收支狀況看,人民幣應該大幅升值。保持經濟持續、穩定、快速增長是我國宏觀經濟管理的根本目標,包括人民幣匯率政策在內的一切宏觀調控政策都須以此為最基本的出發點。換言之,人民幣匯率的合理均衡水平應該首先有利於實現國民經濟增長的總目標,其次才能考慮平衡國際收支。

次貸危機爆發以來,我國經濟出現了劇烈下滑,對外出口和投資的增長率同比皆有大幅下滑。由於投資下滑主要是由出口下滑導致的,此輪我國經濟緊縮可以歸為外部需求沖擊型的經濟緊縮。為保持經濟增長,我國政府及時有力地出台了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在匯率政策領域,我國迄今為止尚未採取大的舉措。我國是否應當採用人民幣大幅貶值來擺脫當前經濟緊縮,這也是我國匯率政策需要思考的重要問題。

世界貿易組織的統計表明:全球真實GDP增長率從2007年的3.5%下滑為2008年的1.7%,其中,除了中東的真實GDP增長率上升了0.2%,北美洲、中南美洲、歐洲、獨聯體、非洲和亞 洲的真實GDP增長率分別下滑了1.0%、0.9%、1.8%、2.9%、0.8%、1.0%和2.9%;全球真實商品貿易增長率從2007年的6%下滑為2008年的2%,其中,北美洲、中南美洲、歐洲、獨聯體、非洲、中東和亞洲的真實商品出口增長率分別下滑了3.5%、1.5%、3.5%、1.0%、1.5%、1.0%和7.0%。全球真實GDP和真實商品出口的全面萎縮表明,在所有導致我國出口緊縮的原因中,貿易對象收入的全面下降肯定居於首位。

在人民幣「軟」釘住美元的匯率安排下,美元2008年對日元和歐元大幅升值,間接推升了中國的實際有效匯率。可以講,人民幣對美元匯率的相對穩定在危機期間惡化了我國的貿易條件,中國當前具有人民幣貶值的潛在動力。

盡管人民幣匯率相對穩定對於我國出口的穩定可能有不利影響,我國當前仍然不宜採用人民幣大幅貶值的辦法來擺脫經濟緊縮。根本原因在於,在全球經濟下滑、貿易對象收入萎縮的情況下,人民幣貶值是否一定產生足夠的刺激效應,我們並無把握。相反,歷史經驗告訴我們,危機中世界各國「以鄰為壑」式的貶值,從來就沒有給任何國家帶來過好處。亞洲金融危機中,我國政府在全面權衡之後,作出了人民幣不貶值的決策。這一決策在事後被證明是完全正確的:它不僅制止了亞洲各國競爭性貶值的浪潮,而且使得我國國內生產獲得了穩定的外部環境,並據以率先走出了危機的陰影。也正是在此決策的推動下,我國贏得了廣泛的國際聲譽,從此確立了負責任大國的形象。毋庸諱言,亞洲危機中我國作出的不貶值的決策,使得我國成為那次危機中最大的贏家。

在堅持人民幣匯率穩定的同時,我國要格外關注出口行業是否在危機中出現轉移。我們的一項研究表明,在我國,以使用中間產品生產最終出口產品為核心特徵的垂直化專業分工貿易模式正在加速形成,外資企業在這一貿易模式中占據主導地位,而我國在這一貿易模式中主要是獲得低端的勞動要素收入。垂直化專業分工主導我國的貿易模式,意味著我國對外貿易可能存在臨界狀態,一旦外部競爭環境達到抵消我國勞動力成本優勢的程度,大量外資主導的垂直化分工貿易企業很可能突然集體性地從我國退出。相比於出口下降,危機導致我國外貿轉移的威脅更需警惕,因為直接投資決策因沉澱成本巨大而不會輕易改變,出口行業的國際轉移會對我國經濟增長造成長久性的根本損傷。

Ⅳ 匯率對經濟的影響 論文2000-3000字

匯率對經濟的影響
你的任務書有沒有的,
給你寫的幫助定

Ⅳ 請問關於匯率和外匯儲備安全的論文,該如何在權威刊物上發表

經濟發面的比較權威的是《經濟研究導刊》、《中國商界》《當代經濟》《商業文化》等,這些雜志具體對稿子的要求是不一樣的。你如果需要發表的話可以向我咨詢。我空間里有相關的資料,你可以參考一下。

Ⅵ 《人民幣匯率升值對我國外匯市場的影響及對策》論文怎麼寫

加我吧 我可以幫幫你的
專業的

Ⅶ 求一篇關於人民幣匯率的論文

人民幣匯率波動對我國外貿的影響?人民幣匯率改革對我國稅收影響的各層面分析 人民幣匯率改革給我國的稅收安全帶來更多的不確定性,分析這種不確定性並進而得出應對方法是很復雜的過程,首先要基本了解影響的各個方面,通過分析各個層面的影響途徑和後果,我們可以對症下葯,維護我國的稅收安全。 (一)人民幣匯率改革在國際收支經常項目層面對我國稅收的影響 1.匯率風險與進出口貿易 進出口貿易受匯率變動影響很大。在我國實行盯住匯率體制下,以美圓結算的大部分進出口貿易基本不受影響,進出口企業對於匯率風險基本不敏感。而在我國匯率基本實現市場化後,匯率更多的表現市場因素。 在匯率波動對貿易影響的一般分析中,意味著貨幣貶值將改善貿易收支,反之貨幣升值會使貿易陷入惡化的境地。但是,現實情況並非如此。「一些經濟體在匯率波動過程中,當貨幣貶值時卻沒有達到改善貿易收支的目的,反而使貿易收支轉向了相反的預期。在追尋這種沖突原因的過程中,產生了新的匯率傳遞理論(imperfect exchange rate pass-through)。」 對於匯率傳遞程度,許多經濟學家對匯率傳遞系數進行了實證估計,發現匯率傳遞是不完全的,即匯率變動後進出口價格不同比例的發生變動,匯率傳遞系數不等於1.因此人民幣匯率波動對我國進出口貿易的影響是不確定的。 具體在出口環節,我國出口產品主題還在於紡織品,初級加工品和部分電器設備,在大型機電項目,我國還沒有形成一個標志性台階。外國對於我國的產品需求彈性很小,在價格優勢下,人民幣目前2%的小幅度升值不會影響我國出口產品的競爭力。在升值預期存在的情況下,更有世界銀行經濟學家對中國經濟未來50年樂觀的預測,這種升值力度會繼續增加,幅度將會是緩慢的,在這種升值預期的長期存在下,出口環節資金周轉會加快,企業會創造更多的利潤。 另外在進口方面,我國長期表現為內需嚴重不足,利率變動對我國儲蓄的影響不大,消費品市場長期處於輕度通貨緊縮的態勢,生產資料市場在未來10年內仍將是供應大於需求的態勢,進口環節不會有很大的增長,外貿環節稅收會隨著進出口企業的貿易增長而增加。 匯率變動並不完全由於市場本身的變化,還有很多人為的因素,比如國際熱錢和游資的干擾。我國目前處於金融改革的關鍵階段,關繫到我國市場化改革的成敗。由於我國金融系統承受著巨大的歷史包袱,積聚了巨大的金融風險,人民幣市場化改革前進的道路上困難重重,這對我國的稅收安全增加了很多的不確定因素。 2.外匯匯兌損益風險對經濟體的影響 外匯匯兌損益也是影響進出口企業和有外匯交易的企業的風險。由於我國現在實行的是強制結售匯制度,企業保有的自主性外匯很少,進出口企業要完成進出口交易,需要經過結匯和售匯兩個階段,在這兩個階段中,都存在著本幣和外幣的相互兌換,在匯率市場化變動的情況下,兌換中會發生匯兌損益,這是企業必須面對的風險,同時對我國的稅收造成風險。在我國近期推出遠期交易後,企業可以通過掉期交易等遠期交易規避這部分風險。 (二)人民幣匯率改革在國際收支資本項目層面對我國稅收的影響 人民幣匯率改革在資本項下逐步實現完全可兌換,實現資本的自由流動。而根據蒙代爾-弗萊明模型,進而得出的不可能三角理論,一國不可能同時達到貨幣政策獨立性,資本自由流動,固定匯率的目標,只能同時達到其中的兩個。在我國的未來的匯率制度選擇中,偏向於彈性更大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這必然要求我國的資本項目下資本不是完全自由流動的,而事實上,很多國家和地區為了防止國際資本的沖擊,對國際資本流動都做了一定程度的限制。 1.資本自由流動與我國金融風險 資本自由流動帶來的金融風險是金融系統的不穩定和金融脆弱性的增大。資本自由流動在提高交易效率的同時,也帶來很多負面的效果,比如國際投機資本的惡意炒作和游資的蓄意沖擊。 自改革開放以後,湧入中國的國際資本一直呈現增長勢頭。「中國在利用國際資本方面保持了合理的結構和期限,資本流入絕大部分採用國外自接投資的形式,外債增長適度,而證券投資相對少。」 國外直接投資中有相當部分投入我國房地產行業,導致金融風險積聚。再加上我國長久以來積聚的金融風險,如果被蓄意利用,將危害到我國金融系統的穩定和改革的成敗,也將危害到我國稅收的安全。 2.國際資本流動變化對我國稅收的影響 資本自由流動將大大提高我國的金融效率,在我國將來相當長的時間內,有限制的資本自由流動是適合我國的國情和發展需要的。隨著我國市場化進程的不斷加快,我國經濟環境的不斷改善,適合國際資本進入投資的環境將越來越好,可以肯定的是,我國的投資價值在未來會好於西方發達國家,我國經濟健康快速的增長形象將會吸引國際資本的進入,帶動我國國內市場的繁榮,拉動我國的經濟增長,從而帶動我國稅收的增長。 一般說來,國際資本流動帶來的金融風險主要表現在貨幣危機、泡沫經濟和銀行業危機等幾個方面。但資本流動帶來的金融風險不一定必然演變為貨幣危機或銀行業危機,這主要取決於各國貨幣當局的政策以及所面臨的國際經濟環境。對於國際游資和熱錢的進入,我們要加強監管,採取部分限制性措施,增強風險預警,維護我國經濟的穩定和稅收的安全。 (三)人民幣匯率改革在國內金融市場層面對我國稅收的影響 人民幣匯率改革會直接影響到我國的金融市場,通過貨幣市場,資本市場,外匯市場,債券市場等影響我國的金融風險。 1.人民幣匯率改革與我國金融市場風險 對於包括中國在內的發展中國家來說,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主席格林斯潘有一句話在目前值得思考:弱的銀行體系與開放的資本項目相結合是「等著發生事故」。可見人民幣匯率改革後,資本項目可兌換對一國的經濟發展和安全具有舉足輕重的戰略意義。 在我國實行單一制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下,我國金融市場基本處於封閉的狀態,金融市場主要受國內經濟狀況的變化而變化,國際金融市場的變化對我國金融市場的影響渠道不是特別通暢。這也是我國能夠抵禦97年亞洲金融危機的原因。當我國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完全市場化後,資本市場放開後,我國金融市場和國際金融市場將融為一體,我國金融市場會隨著國際金融市場的變化而變化,金融風險將會有更廣泛的傳播性與傳染性,影響也會是更大的。 2.金融中介機構市場風險與我國稅收安全 銀行資產質量惡化,不良貸款比重較高。在我國經濟體制的轉軌過程中,由於資本市場發展滯後,融資格局主要以銀行的間接融資為主,在統一利率政策指導下,對支持企業不斷增長的投資需求以及經濟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但由於以制度創新為核心內容的企業改革未能取得突破性進展,各級政府對銀行的正常經營管理干預較大,不僅信貸資金的經營帶有「半財政」性質,而且扭曲了銀企關系;在近幾年的企業資產重組過程中,債、廢債現象嚴重,這無疑加重了銀行的壓力。 非銀行金融機構的風險日益暴露。我國的非銀行機構主要包括信託投資公司、財務公司、證券公司以及保險公司等,由於經營管理存在問題,再加上監管落後,這些機構經營存在著不少問題,其中隱含的風險是絕對不能忽視的。 人民幣匯率改革後,金融中介機構將會面臨更多的金融風險。人民幣匯率市場化後,金融機構將會面對市場化的利率,匯率風險,直接影響到金融機構的收益,另外隨著金融機構逐漸趨向於混業經營,我國金融機構將面臨更多的投資風險與經營風險,這將勢必影響到金融機構的穩定性,影響到我國的稅收安全。 (四)人民幣匯率改革在國內產品市場層面對我國稅收的影響 從根本意義上來說,匯率體現的是一國貨幣對外的價值,物價體現是一國貨幣對內的價值,因而對於一個開放度有限的國家來說,物價還是主要受國內供求和內部經濟因素變化的影響,隨著一國開放度的不斷加深,外部因素,特別是匯率因素對物價的影響才會逐步加深。 具體到人民幣匯率變動對國內物價影響的研究, Lu. M and Z Zhang (2003)採用VARs(向量自回歸)方法對人民幣匯率變動對國內物價的影響進行了實證檢驗,得到了人民幣匯率貶值將給國內物價帶來通貨膨脹效果的結論。另外J. Scheibe and D. Vines(2005)在對中國通貨膨脹的實證研究中得出,以貿易額為權重的名義有效匯率變動是影響國內通貨膨脹的一個重要因素,名義有效匯率貶值一個百分點,將導致國內物價上升0.3個百分點。「 人民幣匯率波動帶來的國內物價變動將導致我國產品市場價格和企業格局的變動,直接影響到我國的稅收安全。 (五)人民幣匯率改革後我國的宏觀經濟政策選擇對我國稅收的影響 人民幣匯率改革對我們的影響是多方面的,在宏觀政策方面,我們所考慮的不僅是國內市場的均衡,更綜合考慮國際和國內市場的均衡政策選擇考慮內外兩個市場的相互協調。

Ⅷ 要做的論文題為美元匯率與商品期貨價格的相關性研究。對該實證論文的題目有些許疑問

首先這個論文的題目意義抄不大,這個問題已經被N多人去討論過,沒有新意。其次不同經濟時期美元與商品期貨價格不一定是反比例關系。同漲同跌的時候也經常出現。如果一定要去討論,最好註明在特定的時間內。

  1. 要選美元指數,一般做期貨或者外匯的都是看美元指數來參考

  2. 要選取與美元相關性強的大宗商品,比例原油,貴金屬黃金,白銀),還有一個就是金屬性和金融性都很強的銅。這幾個品種與美元的相關性相對來說比較強。其它的農產品,化工品與美元的相關性很弱。按我的理解,只有貴金屬與美元的相關性最強,特別是黃金。原油和銅價格受最重要受基本面的影響較大

  3. 商品期貨主力合約經常要換月,要選取當然是用指數形式了,連續選主力連續也可以。

Ⅸ 關於匯率的和外匯儲備安全的論文該如何在權威刊物上發表

現在想在權威刊物上發表文章的人很多。你如果沒有關系、熟人幫忙的話不太容易。

當然如果你的文章有非常獨到的見解例外。

如果是後者,你就直接投稿給這些權威刊物好了。

Ⅹ 關於「匯率」的論文(字數3000)

基於人民幣升值的出口企業匯率風險分析
[摘 要] 中國加入WTO六年多以來,對外貿易發展迅速,越來越多的企業走向國際市場。自2005年7月的匯率改革開始,人民幣匯率仍然一路走高,已經進入「6」時代,出口企業將面臨更大匯率風險。本文就三個層次分析了出口企業面臨的匯率風險,並就如何利用金融衍生工具提出了出口企業面對匯率風險所應採取的措施。
[關鍵詞] 人民幣升值 出口企業 匯率風險 金融衍生工具

一、引言

中國加入WTO後,貿易大國的地位不斷提升。2008年7月4日,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為6.8529,一舉創出年內第五十一個新高。至此,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較2007年底累計升值近6.2%。目前,中國出口企業亦正以積極方式應對匯率風險。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司的調查顯示,中國企業匯率避險方法較匯率改革之前更加多樣,對匯率波動的適應性也有所增強。

二、出口企業的匯率風險

匯率風險,是指經濟實體、個人因外匯匯率波動而導致的以外幣計價的資產或負債的價值發生變化的可能性。匯率風險包括:交易風險、折算風險、經濟風險。
1.交易風險,運用外幣進行計價收付的交易中,經濟主體因外匯匯率的變動而蒙受損失的可能性。交易風險主要發生在:(1)商品勞務進口和出口交易中的風險。(2)資本輸入和輸出的風險。(3)外匯銀行所持有的外匯頭寸的風險。
2.折算風險,又稱會計風險,指經濟主體對資產負債表的會計處理中,將功能貨幣轉換成記賬貨幣時,因匯率變動而導致賬面損失的可能性。這里的功能貨幣指經濟主體與經營活動中流轉使用的各種貨幣,記賬貨幣指在編制綜合財務報表時使用的報告貨幣,通常是本國貨幣。
3.經濟風險,又稱經營風險,指意料之外的匯率變動通過影響企業的生產銷售數量、價格、成本,引起企業未來一定期間收益或現金流量減少的一種潛在損失。

三、人民幣升值條件下的匯率風險分析

本幣升值時,使以出口為主、外幣資產高的行業和依靠價格策略競爭的行業面臨很大的匯率風險。匯率風險正在成為企業的「新成本」。
人民幣升值對進口比重高、外債規模大的行業而言是長期利好,但對出口為主、外幣資產高的行業沖擊較大。絲、紡織服裝、農產品加工等行業,附加值低,利潤本來就薄,最容易受到人民幣升值的影響。資料顯示,人民幣每升值1%,紡織行業銷售利潤率下降2%~6%。
人民幣升值對那些主要依靠價格策略競爭的企業影響是巨大的,如家電行業,但對家電各子行業的影響程度不同,從輕到重依次是空調、照明、手機和彩電子行業;資料顯示,家電企業在簽訂出口訂單時普遍採取閉口合同的形式,短期內對各公司的出口盈利情況存在明顯的負面影響;長期來看,一方面,家電出口企業同國際家電巨頭和經銷商之間的討價還價能力有限,使得每次升值後出口價格的上升幅度達不到人民幣的升幅;另一方面,調價行動總是在人民幣升值以後;所以出口利潤水平將長期受到壓制;另外,人民幣升值將使得以出口為主要市場的中小家電企業的生存環境進一步惡化
四、出口企業應對匯率風險的措施

企業規避匯率風險的關鍵是要選擇合理的避險工具和產品。其中包括與交易對手通過協議方式直接鎖定匯率風險,或者選用銀行的衍生避險工具如遠期結售匯及人民幣掉期業務,使用貿易融資、衍生交易、定期存款等產品。
1.爭取非美元報價和縮短報價有效期鎖定交易風險。國外進口商一般多以美元結算,在人民幣對美元升值的預期環境下,他們也更樂意使用美元支付。但是我們要讓客戶體諒我們的難處,用歐元或日元報價,爭取實現更多客戶接受非美元報價。將以前正常情況下1~3個月報一次價縮短到10天至15天,期滿再根據實際匯率調整價格。此外,簽訂出口合同時,在外貿合同中加註有關條款,規定若遇匯率變動超過一定的幅度,事先約定匯率變動引起損失的分擔比例,使得損失風險雙方共擔。
2.遠期結售匯鎖定會計風險。針對人民幣快速升值的情況,可以運用匯率方面的金融工具管理風險。具體的方法有遠期外匯交易、貨幣期權、匯率期貨等金融工具固定成本或收益來規避匯率風險。企業採取遠期結售匯的方法,企業可以對未來將要發生的外匯收支提前敲定匯價。結售匯業務不需要支付任何手續費,只需要申請企業提供交易金額3%的保證金。只要結匯價格高於預期的升值幅度,那就可以成功規避人民幣升值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