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資本流動中利率和匯率的關系
利率上升在短期內會使該貨幣的需要量增加,該貨幣短期匯率上升,即幣值上升,而對於長期,由於市場的作用,會使該貨幣遠期貶值.給你一個案例,也許能夠說明你的問題:
假如A貨幣利率為10%,B貨幣利率20%(雖然這里利率差較為誇張,但事實上每種貨幣的利率都不一樣,有利率差的存在)
即期匯率A=2B(這里不考慮買入與賣出價,為簡便起見)
就有一種可能:借1A貨幣(借期一年,存與貸利率一樣),即期兌換成2B貨幣,存款(存期一樣,利率20%),一年以後連本帶利取出,再兌換成A貨幣,以償還借1A的本利,如果一年取出的匯率不變,不計交易費用,在這過程中,就可賺取:
2*(1+20%)/2-1*(1+10%)=1*10%=0.1A(如果是1億,賺取1000萬A) (公式一)
由於貨幣利差的事實存在,但都沒有這么做,因為當一年後(遠期)B本利取出時,兌換成A的匯率改變了,市場處於均衡,理論上可以計算出均衡匯率R
2*(1+20%)/R=1*(1+10%) ,R=2.1818
顯然R增大了,也就是說B貨幣貶值(經濟學家凱恩斯的利率平價理論主要意思就是即期利率高的貨幣遠期貶值)
理論上,當遠期(在這里是一年)匯率小於2.1818時,低息貨幣兌換成高息貨幣存款有利可圖(套取了利差)
賺取:2*(1+20%)/R-1*(1+10%)>0
當遠期(在這里是一年)匯率小於2.1818時,則是高利率貨幣兌換成低利率貨幣有利可圖
賺取:1*(1+10%)-2*(1+20%)/R>0
⑵ 外國資本流入,外匯供過於求,本幣升值;本國資本流出,外匯供不應求,本幣貶值——上面這段話怎麼理解呢
前提條件是本國的利率高於外國才會導致外國資本流入,因為資本會朝高利率地區流回動。外國答資本流入,首先外匯肯定增加,外資要投資就要換成本國貨幣,實現在本國投資。假定本國的貨幣總量是一定的,那麼可以簡單理解成本幣的數量不變,外資看成一種有價值的東西賦予在本幣,導致了本幣總價值增加但是數目不變,所以本幣升值
⑶ 大量短期資本流入對我國實際匯率的影響
由於國際短期資本流動規模大、停留時間短、脆弱性高和破壞性強,更容易對一國有限彈性的盯住匯率制度或固定匯率制發起沖擊,甚至從而引發貨幣危機,對一國經濟金融產生的沖擊會更大。 對資本輸入國的正面影響 1 有利於滿足對短期資金的需求。國際短期資本流動使國內經濟部門能夠以更低的融資成本和交易費用獲取外部資金,融資條件得到改善,便於獲得發展經濟所急需的境外資金支持,尤其是可以彌補發展中國家普遍存在的外匯資金嚴重不足的情況,加速資本形成,改善國際收支狀況,促進經濟的高速增長。 2 有利於金融深化。銀行體系自身引進大量的外國資本,對外總負債增加,銀行體系資產規模也將擴大。同時伴隨外匯儲備的積累,各國中央銀行外匯資產上升,在國內金融市場投放大量本幣資產,導致國內金融資產的進一步擴張。而大量證券資本的進入以及外國投資者對市場交易活動的參與,也迫使資本流入國的金融管理當局不斷完善交易制度、加強市場監督和調控,改善信息可獲得性,增加市場的流動性和效率。 對資本輸入國的負面影響 1 削弱宏觀經濟政策有效性。在固定匯率制下,資本流入會造成一國國際收支出現不平衡的變化,一國會採用法定貶值或法定升值的手段調整匯率。若採用法定貶值,外匯儲備的增加就意味著中央銀行要向流通領域注入更多的本國貨幣,從而對貨幣供應量造成很大影響。在浮動匯率制下,資本流入往往導致本幣升值,作為有干預的浮動匯率制,中央銀行為維持匯率在一定水平必會在外匯市場上買進外匯,投放基礎貨幣,進而也導致貨幣供給的擴張,使國內利率下降、投資膨脹,從而導致經濟過熱和通貨膨脹。 2 影響國內匯率水平進而影響經濟增長。在浮動匯率制下,資本凈流入表現為外匯供給增加,在外匯需求不變的情況下,本幣名義匯率會上升。本幣匯率的上升,將損害本國出口品的國際競爭力,導致經常項目赤字,GDP 增長率會下降。在固定匯率制度下,雖然名義匯率保持穩定,但外匯供給增加最終轉化為中央銀行的外匯儲備,導致國內貨幣供應量的擴張,使本幣匯率高估,也不利於經濟的長期增長。 3 加大金融體系風險。在固定匯率制度下,為維持匯率水平,本幣高估,這將造成固定匯率制難以維持,貨幣危機可能會發生。在浮動匯率制度下,資本大量流入和流出,匯率波動幅度過大也可能發生貨幣危機。貨幣危機會動搖外商的投資信心,引發投資逆轉,進而危及到金融體系的穩定。同時金融體系風險的擴大也將加大匯率管理和各方面金融監管的難度。
求採納
⑷ 匯率與資本流動的關系
國際資本流動常常受到匯率的較大影響。當存在本幣對外貶值的趨勢下,本專國投資者和外國投資者就會拋屬售以本幣計值的各種資產,並會將其兌換成外匯轉移到國外,產生大量資本外逃,引起國內股市和房市下跌。同時,由於紛紛轉兌外匯,加劇外匯供不應求,會促使本幣匯率進一步下跌。
反之,當存在本幣對外升值的趨勢下,本國投資者和外國投資者就會搶購以本幣計值的各種資產,並引發國際資本內流,推高股市和房價,產生資產泡沫。同時,由於外匯紛紛轉兌本幣,外匯供過於求,會促使本幣匯率進一步上升。
⑸ 國外資本流入,會使本國貨幣匯率如何變化,怎樣變化
按咱們非專業人士的理解,本國貨幣貶值了,外幣的購買力就高了,也就是外幣進入投資的話,同樣的錢可以做更多的事情,買更多的東西,加工成本也下降了,但在外幣的國家或者其他國家,貨物的價值卻沒有改變,在貶值國家加工後,在未貶值國家銷售,利潤要比正常高很多
⑹ 請問為什麼資本內流 匯率上升,謝謝
資本流入國財抄富增多,所持有的襲貨幣量增加,供求關系發生變化,匯率當然就上升了
資金流向哪個幣種,哪個幣種就會升值即匯率上升,既然是流入就要把本幣買入對象國貨幣,供求關系發生變化,匯率當然就上升了,歡迎加hi交流
⑺ 匯率變動與資本流動的關系
本幣匯率升值、貶值與匯率升值、貶值在這里沒有區別。
在直接標價法下,本內幣大幅度貶值,容該貨幣利率自然降低,而外幣升值,其利率自然上升,這樣利差擴大,為追逐貨幣匯兌收益,資本流出會增加的,引起資本外逃。
⑻ 匯率升值,有利於資本流入。這句話怎麼解釋
中國在2005年7月匯率改革之後,出現了巨額的海外資本流入(當時說的「熱錢」)。原因就在於,海外資金預期人民幣將出現升值,人民幣資產的價值也會相應提高。可見,在這里,匯率升值的預期,才是資本流入的主要動因。所以,樓主的那句話並不完整。
⑼ 匯率變動對資本流動產生的影響
CPI即消費者物價指數(Consumer Price Index),英文縮寫為CPI,是反映與居民生活有關的產品及勞務價格統計回出來的物價變動指標,通常答作為觀察通貨膨脹水平的重要指標。
PPI 又稱作生產者物價指數:生產者物價指數主要的目的在衡量各種商品在不同的生產階段的價格變化情形。一般而言,商品的生產分為三個階段:一、 完成階段:商品至此不再做任何加工手續;二、 中間階段:商品尚需作進一步的加工;三、 原始階段:商品尚未做任何的加工。
PPI是衡量工業企業產品出廠價格變動趨勢和變動程度的指數,是反映某一時期生產領域價格變動情況的重要經濟指標,也是制定有關經濟政策和國民經濟核算的重要依據。
這兩個值的上升,會迫使央行採取緊縮的貨幣政策,提款存款准備金率或者直接加息。進入加息通道後,本幣會直接貶值。但是外匯市場是個零和游戲,本幣加息後,會吸引國際熱錢,國際熱錢進入後,本幣又可能升值。時間的先後,作用的大小,目前還沒有固定的規律。
據此入市,請謹慎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