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匯率怎麼定的
我想你問的應該是關於匯率的長期決定的問題。
首先要明確的是:匯率是兩國貨幣的交換比率,也就是一種貨幣表示的另一種貨幣的價值。
在金幣本位制的時候,匯率是由鑄幣平價決定的。(單位貨幣的黃金量之比。)
在金匯兌、金塊本位制的時候,匯率是由黃金平價決定的。(單位貨幣所代表的黃金量之比。)
在我們現在實行的紙幣制度,也叫不兌換的信用貨幣制度。人民幣上現在已經沒有標明可以兌換的黃金量。但在一些外幣上,依舊可以看到這張外幣可以兌換的黃金數量,但這只是歷史遺留下來的,實際已經不能換了。當時各國這種貨幣兌換黃金的比率大體上沿用至今。當然也有不少國家因為戰爭、金融危機等等原因,導致貨幣貶值或者升值。
B. 匯率是怎麼確定的,由誰確定的
匯率不是誰確定的,是實在存在的一個東西。
兩個島,互相分隔,永不見面。A島發行貨幣,1塊錢買1個雞蛋。B島也發行貨幣,1塊錢買2個雞蛋。有一天,科技突然發達了,可以通船了,然後他們互相知道了對方的存在,然後就去貿易啊(換東西嘛,總有土特產的)。
但發現各自有各自的貨幣,不通用啊,怎麼辦?然後發現兩個島上都產雞蛋,就以雞蛋為標准。發現這個匯率確定為2:1最合適,誰也不吃虧。
至於匯率為什麼會變呢,因為有通貨膨脹,通貨緊縮等情況啊。你想嘛,如果A島的人想歪招,拚命印不值錢的鈔票,然後去買B島辛辛苦苦生產的雞蛋,B島不就吃大虧了?所以啊,匯率是浮動的。如果A島亂印鈔票,這個匯率可能就會變成10:1,或者100:1,或者更高。這樣,才可以保證公平啊。
(2)定匯率擴展閱讀:
影響因素
(1)國際收支。最重要的影響因素如果一國國際收支為順差,則外匯收入大於外匯支出,外匯儲備增加,該國對於外匯的供給大於對於外匯的需求,同時外國對於該國貨幣需求增加,則該國外匯匯率下降,本幣對外升值;如果為逆差,反之。
需要注意的是,美國的巨額貿易逆差不斷增加,但美元卻保持長期的強勢,這是很特殊的情況,也是許多專業人士正在研討的課題。
(2)通貨膨脹率。任何一個國家都有通貨膨脹,如果本國通貨膨脹率相對於外國高,則本國貨幣對外貶值,外匯匯率上升。
(3)利率。利率水平對於外匯匯率的影響是通過不同國家的利率水平的不同,促使短期資金流動導致外匯需求變動。如果一國利率提高,外國對於該國貨幣需求增加,該國貨幣升值,則其匯率下降。當然利率影響的資本流動是需要考慮遠期匯率的影響,只有當利率變動抵消未來匯率不利變動仍有足夠的好處,資本才能在國際間流動。[8]
(4)經濟增長率。如果一國為高經濟增長率,則該國貨幣匯率高。
(5)財政赤字。如果一國的財政預算出現巨額赤字,則其貨幣匯率將下降。
(6)外匯儲備。如果一國外匯儲備高,則該國貨幣匯率將升高。
(7) 投資者的心理預期。投資者的心理預期在國際金融市場上表現得尤為突出。匯兌心理學認為外匯匯率是外匯供求雙方對貨幣主觀心理評價的集中體現。評價高,信心強,則貨幣升值。這一理論在解釋無數短線或極短線的匯率波動上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8)各國匯率政策的影響。
經濟影響
(一)對貿易收支的影響:匯率對進出口的影響:匯率上升(直接標價法),能起到促進出口、抑制進口的作用。(外匯匯率上漲,本幣匯率下跌)
(二)對非貿易收支的影響
1、對無形貿易收支影響:一國貨幣匯率下跌,外幣購買力提高,本國商品和勞務低廉。本幣購買力降低,國外商品和勞務變貴,有利於該國旅遊與其他勞務收支狀況改善。
2、對單方轉移收入影響:一國貨幣匯率下跌,如果國內價格不變或上漲相對緩慢,對該國單方轉移收支產生不利影響。
3、對資本流出入影響:匯率對長期資本流動影響較小。從短期來看,匯率貶值,資本流出;匯率升值,有利於資本流入。
4、對官方儲備的影響:
①本國貨幣變動通過資本轉移和進口貿易額的增減,直接影響本國外匯儲備的增加或減少。
②儲備貨幣匯率下跌,使保持儲備貨幣國家的外匯儲備的實際價值遭受損失儲備國家因貨幣貶值減少債務負擔,從中獲利。
C. 匯率是根據什麼定的
人民幣匯率要實行分階段調整
人民幣匯率制度調整後,到底選擇哪一種變動路徑對於我國經濟發展與風險防範特別重要。人民幣匯率制度調整後,人民幣匯率變動路徑主要有三條:一是長期固定;二是階段調整;三是即時或短期調整。所謂長期固定,就是長期保持人民幣現有匯率不變。這種路徑實質還是固定匯率制度,其機制與匯率制度調整前沒有區別。這不符合匯率制度調整的目標;容易使我國陷於在應當貶值時高估,資本外逃,經濟緊縮,在應當升值時低估,導致熱錢湧入,經濟過熱的困境。所謂即時或短期調整,就是人民幣匯率根據市場供求及時變動或頻繁變動。這既不符合我國經濟發展對人民幣匯率穩定的要求,也不符合新的匯率制度的本義,實質上接近自由浮動。所謂階段調整,就是根據國內外經濟形勢,對人民幣匯率實行階段性調整,在階段內保持基本穩定。例如根據我國經濟周期以2-3年為一個階段進行調整。在經濟趨熱時適度調高人民幣匯率,在經濟趨冷時適度調低人民幣匯率。
近期人民幣匯率該如何變動?政策是實現經濟目標的手段,目前,我國最主要的經濟目標是經濟的穩定增長。對外經濟目標的重點是兩個:一是要防止國際游資過度沖擊。既要防止國際投機資本繼續湧入,加劇我國經濟的泡沫化與高風險化;又要防止已經進入的國際游資快速大量撤離,導致我國經濟的崩潰與金融危機的爆發;二是要保持出口穩定增長。既要防止出口過快增長,又要防止出口過快增長的逆轉,大幅下降。為此,我們要使用匯率政策。
此外,還要尋求匯率政策之外的替代政策,消除人民幣升值的近期基礎。主要是調整對外經濟政策,促使國際收支平衡。調整出口政策,包括降低或減少出口退稅,對資源型產品出口徵收資源出口補償稅等;調整外資政策,包括統一內外資企業所得稅,減少或降低對外資的土地、稅收優惠、建立外資企業職工社會保障制度與最低工資制度,實現勞動力合理價格;防止出口價格低,外資低成本擴張,縮小長期以來的國際收支雙順差,逐步實現國際收支平衡。加強對國際資本流動的監管,嚴格控制非真實貿易和非真實投資的資本流動。要堅決抑制房地產泡沫,控制房價快速上漲,防止國際投機資本繼續進入房地產投機炒作。轉換經濟增長的發動機,要實行收入政策,提高收入水平,實行消費政策,提高最終消費,使經濟增長由投資出口依賴轉換到靠消費拉動。
D. 匯率怎樣定的
(一)金本位制度下匯率的決定
1.金幣本位制度下匯率的決定。金本位制是以黃金作為本位幣材料的貨幣制度,它包括金幣本位制、金塊本位制和金匯兌本位制。金幣本位制是金本位制最典型的形式,匯率的決定與變動有一個基準,即鑄幣平價。所謂鑄幣平價,就是各國貨幣所含黃金純量之比。
2.金塊本位和金匯兌本位制度下匯率的決定
這兩種貨幣制度是不完全的金本位制。其共同的特點是:沒有金幣流通,流通中的銀行券、紙幣可以按照其法定含金量與黃金直接或間接兌換;黃金輸出入受到極大的限制。匯率決定的基礎已不再是兩國貨幣的法定含金量之比,即黃金平價。
(二)紙幣制度下的匯率決定
在紙幣制度下,紙幣不再代表或代替黃金流通,紙幣與黃金徹底脫鉤。因此鑄幣平價和黃金平價也不再成為匯率決定的基礎。
1、國際收支說
國際收支說正是從分析影響國際收支、進而影響匯率變動的因素入手,分析匯率決定的一種理論。這一理論是建立在宏觀經濟學的基礎之上,而它的理論淵源則可追溯到金本位制時期的國際借貸說。國際借貸具體可分為固定借貸與流動借貸兩類。其中,前者是指尚未進入支付階段的借貸;後者是指已經進入支付階段的借貸。只有流動借貸才會對外匯的供求產生影響,從而對匯率的決定發生影響。戈森的國際借貸說是以國際金本位制度為前提提出的理論。
國際收支說開拓了研究匯率決定問題的新視角,即從宏觀經濟角度分析匯率問題,且較全面的分析了匯率的決定因素。然而,這一理論卻沒有考慮決定匯率的各變數之間的相互影響對匯率決定產生的復雜性和不確定性。
2、利率平價說
利率平價關系產生於尋求利益的拋補套利活動。凱恩斯和愛因齊格正是通過分析拋補套利所引起的外匯交易,提出了利率平價說。
3、購買力平價說
購買力平價說(Theory of Purchasing Power Parity)是由瑞典經濟學家卡塞爾於1922年在他的題為《1914年以後的貨幣與外匯》一書中提出來的。它已成為當今匯率理論中最具影響力的理論之一。
卡塞爾認為,購買力平價是決定兩國貨幣間匯率的「第一且最基本的根據」。
他指出,購買力平價有兩種形式:絕對購買力平價和相對購買力平價。絕對購買力平價說明的是某一時點上匯率的決定,即在某一時點,兩國貨幣之間的兌換比率取決於兩國貨幣的購買力之比。由於購買力事實上是一般物價水平(所有產品和勞務的平均物價水平)的倒數,
購買力平價說的重要理論意義在於:開辟了研究匯率決定問題的全新角度,即從貨幣數量角度分析匯率,這一角度代表了匯率理論的主流。同時,該理論中所涉及的一系列問題都是匯率決定中的基本問題,並被普遍作為匯率的長期均衡標准而被廣泛應用於匯率理論的分析之中,成為更為復雜的匯率理論的基礎理論。因而,購買力平價說是最具影響力的匯率理論之一。
E. 匯率是怎麼定的
這個就是個比價的問題,說白了就是看哪個貨幣值錢。最初的時候是按照每個國家貨幣含金量的大小來制定的,不過現在已經幾乎脫離了這個原因。現在決定匯率的因素大體是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情況,還有本國貨幣在世界上的需求,以及外匯在本國的供給等等。
在2005年7月20日以前,我國使用的是固定匯率制度。就是盯住美元,匯率沒有相對美元來說沒有變化。但是以後,我國進行了人民幣匯率制度改革,現在使用的是管理浮動匯率制度。就是盯住一籃子貨幣,在一定的空間內按照市場的供求情況波動。
人民銀行按照以上因素定出參考的中間價格。
在自由浮動匯率的國家,匯率完全是根據市場情況所決定的
F. 什麼決定匯率
是什麼經濟原則決定外匯匯率,又是什麼使之改變的呢?這必須從分析外匯市場入手。
外匯交易市場,顧名思義,是不同國家貨幣交換的市場,匯率就是在這里決定的。外匯市場與其他市場一樣,主要由兩大因素決定,一是貨幣的供給和需求,二是各國貨幣的價格,這種價格是以各國自己的單位標定的。盡管外匯市場上有如此種種不同的交易,但匯率決定的基本原則是一樣的。許多經濟學家傾向於用供給和需求關系來解釋外匯市場的活動。美國經濟學家薩繆爾森曾用供給和需求曲線來分析外匯匯率的市場決定。他用的例子是英鎊和美元之間的雙邊貿易。美國對於英鎊的需求,是由於英國向美國提供商品、服務和投資等等。美國需用英鎊來支付這些商品和服務。英鎊的供給則取決於美國向英國提供的商品、服務和美國在英國的投資等。外匯交換的價格,即匯率,就定於供給和需求取得平衡的那一點。外匯交換的供給和需求的平衡,決定了貨幣的匯率。這種外匯的供給和需求存在於每一種貨幣,於是供給和需求就來自世界的四面八方,這個多邊的交換決定了整個世界的匯率。
美元與黃金
美元跌的時候黃金在漲,而黃金跌的時候美元則往往處於上升途中,黃金與美元在全年的大部分時間內呈負相關。為何美元能如此強的影響金價呢?
這主要有三個原因:
首先,美元是當前國際貨幣體系的柱石,美元和黃金同為最重要的儲備資產,美元的堅挺和穩定就消弱了黃金作為儲備資產和保值功能的地位。
第二,美國GDP仍佔世界GDP的1/4強,對外貿易總額世界第一,世界經濟深受其影響,而黃金價格顯然與世界經濟好壞成反比例關系。
第三,世界黃金市場一般都以美元標價,這樣美元貶值勢必導致金價上漲。比如,20世紀末金價走入低谷,人們紛紛拋出黃金,就與美國經濟連續100個月保持增長,美元堅挺關系密切。
美元與石油
美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石油消費國和凈進口國,石油價格上漲無疑會給美國的經濟帶來負面的影響,並導致美元實際匯率的波動。從歷史情況來看,歷次石油危機都造成了美國經濟的衰退,並且是導致美元實際匯率波動的主要原因。但是對美元實際匯率走勢的分析將不同於前述對一般石油進口國的分析,其主要原因是國際石油交易都是以美元計價和結算的,油價的上漲意味著對美元支付需求的上升,因而美元仍有可能繼續保持強勢貨幣的地位,從而使分析變得復雜。
學者的理論研究和實證分析均表明石油價格的波動是導致美元實際匯率變化的主要因素。概括而言,石油價格的大幅上漲主要通過以下三種途徑對美元名義匯率產生影響,進而影響美元實際匯率水平的波動。
首先,油價的上漲會全面提高生產資料成本和生活成本,從而導致通貨膨脹水平的上升,而通貨膨脹又會提高名義貨幣需求從而導致國內信貸需求水平的上升,進而吸引更多的外資流入美國。國外資本的流入將導致美元匯率的上升。與此同時,美國國內的貨幣政策又常常會加強美元的升值過程,聯儲往往在石油價格上升的初期採取提高利率等緊縮性的貨幣政策來控制通貨膨脹水平,這樣利率水平的升高會吸引更多的國外資本流入從而導致美元名義匯率的上升。
其次,油價的上漲使得石油輸出國的貿易出現盈餘,以美元為主的外匯儲備增加,產生所謂的「石油美元」,這些石油美元出於逐利的需要會進入國際金融市場大量購買美元資產,進而導致美元名義匯率的上升。
第三,油價的持續上升會導致世界經濟的衰退,使得石油進口國的國際收支出現不確定性,因而這些國家紛紛提高他們外匯儲備中的美元資產比率來維持匯率的穩定,這就進一步提高了對美元的需求,導致美元名義匯率的上升。
在上述三方面影響機制的綜合作用下,美元在面臨石油價格上漲時出現名義匯率水平上升的情況。在名義匯率上升的情況下,實際匯率水平的變化取決於美國國內的物價水平與國外價格水平之比。由於美國的石油消耗比其他國家要大,因此油價上漲對美國一般物價水平的影響程度要比其他國家大。這樣相對物價水平的上升與名義有效匯率的變化方向一致,因而在油價上漲時,美元的實際匯率水平將會上升。
國內政局對匯率的影響
外匯市場的政治風險主要是由政局不穩引起經濟政策變化,從具體形式來看,有大選、戰爭、政變、邊界沖突等。政治事件通常都是突發事件,出乎外匯市場的意料,所以使外匯市場現貨價格異常劇烈的波動,其波動幅度往往超過外匯價格的長期波動幅度。
一、大選:一國進行大選,就意味著領導者的改變,伴隨著經濟政策的改變。在大選過程中,選舉形勢的變化即人們對選舉結果的預期都會對外匯市場發生一定的影響。
二、政權更迭:當一個國家或地區發生政權更迭時,對經濟發展的影響是巨大的,對外匯更是會產生不可估量的沖擊。如1998年俄羅斯政局不穩就對俄羅斯經濟造成了重大破壞。
三、戰爭或政變:當一國發生政變或爆發戰爭時,該國的貨幣就會呈現不穩定而下跌,局勢動盪是打擊該國貨幣的重要原因。例如美國在1991年進行攻打伊拉克的「沙漠風暴」行動時,美元匯率就經歷了一輪大幅度的波動。發生在美國的「9.11」恐怖主義襲擊事件,以及美國對阿富汗所採取的軍事行動,也同樣打擊了美國的消費和商業信心,使美元有貶值的壓力。
社會政治因素影響外匯市場通常都是一些突發行事件,這種短期性突發事件會引起外匯的現貨價格波動,甚至背離期長期的均衡價格,但是事件過後,外匯走勢又會按照其長期均衡價格的方向變動。一般來說,短期的價格變動最多隻會修正長期外匯均衡價格的方向,卻很難改變或徹底扭轉它的長期波動趨勢。
經濟因素對匯率的影響
一、國民生產總值(GNP)
國民生產總值是一個國家在一定時期內生產的全部最終產品和服務的總價值,是各項經濟指標中最基本的一項,它反映了一國的整體經濟狀況。國民生產總值由四個主要組成部分:消費、投資、政府支出和凈出口。它們之間的關系是:國民生產總值=消費+投資+政府支出+(出口-進口)。
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經濟究竟處於增長還是衰退階段,從GNP的變化中可以觀察到。國民生產總值的大幅增長,反映該國經濟發展蓬勃,國民收入增加,消費力也隨之增強,該國政府將有可能提高利率,緊縮貨幣供應,該國貨幣的吸引力也增大,導致其貨幣的匯率上升;反之,如果一國國民生產總值出現負增長,即表示該國的生產轉弱,經濟處於衰退狀態,消費能力減低,政府在這種情況下可能會降低利率,以刺激經濟增長,利率下降加上該國經濟表現不佳,該國貨幣的吸引力也就下降了。一般情況下,如果一個國家的國民生產總值連續兩個季度下降,就被視為進入了經濟衰退期。
二、通貨膨脹
通貨膨脹也是影響匯率的一個重要因素,反映通貨膨脹的經濟指標很多,常用的有:
1、生產物價指數
生產物價指數主要反映商品的生產成本,即生產原料的價格變化狀況,用於衡量各種商品在不同生產階段的價格變化情形。該指標對未來的消費價格的上升或下降影響很大,也是預示消費價格趨勢的指標。生產物價指數與匯率的關系非常微妙,並且反復無常,如果生產物價指數較預期的高,則有通貨膨脹的可能,有關部門會實行緊縮的貨幣政策,這種情況下該國貨幣的匯率可能會上升;但如果有關部門處於其他的考慮,沒有緊縮銀根,則該國貨幣的匯率就可能下跌。
2、消費物價指數
消費物價指數主要反映城市消費者支付商品和勞務的價格情況,是廣泛用來反應通貨膨脹的情況的工具,一般一百分比來表示。當消費物價指數上升時,顯示通貨膨脹率上升,即貨幣的購買力下降,理論上來說,該國貨幣應該有下降的趨勢,但很多國家都以控制通貨膨脹為主要目標,通貨膨脹率的上升往往同時帶來利率上升的可能性,反而會利好該國貨幣;而如果通貨膨脹受到控制,利率也可能會趨於回落,反而利淡該國貨幣了。
3、零售物價指數
零售物價指數指的是市場零售價格的變化,是一國通貨膨脹狀況的另一種指示器。當一國社會經濟蓬勃發展,個人消費增加,就可能帶來零售物價指數的上升。該指標的持續上升,就帶來通貨膨脹的壓力,使政府收緊貨幣供應,該國貨幣匯率上升。零售物價指數反映的是零售商品價格的平均變化,與消費物價指數不同,消費物價指數是按照不同商品在消費中所佔的權重進行加權計算的,它反映的是人們生活費用的變化。
4、批發物價指數
批發物價指數反映的是批發價格的變化,其反映的內容與零售物價指數基本相同,其計算方法更加簡便,在沒有零售物價指數的情況下,可以用批發物價指數來代替分析通貨膨脹狀況。
三、利率
當一國利率水平上升時,持有該國貨幣的投資者利息收益增加,導致本國貨幣的需求增加;同時引起短期資本向該國流動,而本國的資本流出減少,導致國際收支資本項目得到改善,本國貨幣匯率上升。反之,如果一國利率水平下降,則持有該國貨幣的投資者利息收益減少,對該貨幣的需求會下降;同時引起短期資本向國外流動,而資本流入減少,導致國際收支資本項目惡化,引起匯率下跌。
四、就業
就業情況是一國經濟發展的晴雨表,反映就業情況的指標主要有就業人數、失業率、各行業就業情況等。就業人數是與經濟同步發展的一個指標,經濟發展狀況越好,提供的就業機會越多,就業人數就會隨之增加,因此就業人數的增加,反映一國經濟蓬勃發展,對該國貨幣的匯率是一個利好。
五、個人收入
個人收入包括一切從工資即社會福利或其他途徑中取得的收入總額,個人收入是個人消費的來源,反映了個人的實際購買力水平,預示將來消費者對商品和勞務的需求。個人收入的變化還會影響到國際收支經常項目和匯率。個人收入水平的提高會引起一個國家對外國產品的需求增加,導致進口增加和外匯匯率上升;反之,個人收入水平的下降會引起對進口產品需求的減少,以至外匯匯率的下跌。如果市場預期的個人收入水平低於實際收入水平時,該國貨幣的匯率會上升,反之如果市場預期的個人收入水平高於實際收入水平,則該國貨幣的匯率會下降。
六、工業訂單
工業訂單反映了一國工業生產和銷售情況,包括耐用品訂單和非耐用品訂單。該指標反映了製造生產情形的好壞,製造業的廠商通常是在接到訂單後才安排生產的,因此該指標也被視為下一期生產活動的預兆。當耐用品訂單大幅度減少時,反映製造業疲弱,下一期產量減少,可能導致失業率上升,經濟發展放緩,因此對該國貨幣不利;反之,當耐用品訂單增加時,反映該國經濟發展良好,有利於該國貨幣。
七、商業庫存和銷售
商業庫存是處於儲備狀態的商品。工廠生產出來的商品不會立即通過流通領域全部進入個人消費或生產消費,有一部分要儲存起來以備生產和銷售,因此工商企業保持一定數量的商業庫存是維持和擴大再生產及營業范圍的一個重要條件。但庫存量的顯著增加或減少與市場狀況和經濟興衰由直接的關系。在經濟高速發展時期,如果商業庫存突然增加,預示著經濟發展將要受阻,有進入停滯或衰退的可能;在經濟發展低迷的時期,如果商業庫存突然減少,則表明經濟發展有好轉的跡象。因此,商業庫存是顯示一國經濟發展狀況的先行指標。
八、外貿平衡數字
國與國之間的商品貿易,是構成經濟活動的重要一環,各國都定期公布一定時期的貿易數字。如果一國經常出現貿易逆差,意味著國民收入流出,使國家經濟轉弱,政府為了改善這種狀況,往往要使貨幣貶值,提高出口競爭力。因此,當一國貿易逆差擴大時,該國貨幣的匯率將會下降;反之,當外貿出現順差時,該國貨幣的匯率有上升的趨勢。
G. 匯率操縱與固定匯率的區別如何界定
固定匯率制是指匯率的制定以貨幣的含金量為基礎,形成匯率之間的固定比值。是貨幣當局把本國貨幣對其他貨幣的匯率加以基本固定,波動幅度限制在一定的范圍之內,保證匯率的穩定。其實就是本國法律規定的匯率水平。與浮動匯率相對。匯率操縱一般是使用浮動匯率的國家,違反價值規律,人為地壓低匯率或抬高匯率。界定:是否符合價值規律,是否是人為的。
H. 匯率是怎樣定的
以前是金本位, 用一國黃金擁有量來決定其貨幣匯率,
現在是用盯住外國貨幣或者貨物來決定, 可以是一籃子貨幣, 也可以是一籃子貨物。 如樓上所說其中應用的原理是ppp平價購買力, 每天匯率的變化是由於國際金融市場上供求關系導致的,
I. 匯率是怎麼定的
「匯率」亦稱「外匯行市」或「匯價」,是一國貨幣兌換另一國貨幣的比率,是以一種貨幣表示另一種貨幣的價格。由於世界各國貨幣的名稱不同,幣值不一,所以一國貨幣對其他國家的貨幣要規定一個兌換率,即匯率。從短期來看,一國的匯率由對該國貨幣兌換外幣的需求和供給所決定。外國人購買本國商品、在本國投資以及利用本國貨幣進行投機會影響本國貨幣的需求。本國居民想購買外國產品、向外國投資以及外匯投機影響本國貨幣供給。在長期中,影響匯率的主要因素主要有:相對價格水平、關稅和限額、對本國商品相對於外國商品的偏好以及生產率。
(1)國際收支。如果一國國際收支為順差,則該國貨幣匯率上升;如果為逆差,則該國貨幣匯率下降。
(2)通貨膨脹。如果通貨膨脹率高,則該國貨幣匯率低。
(3)利率。如果一國利率提高,則匯率高。
(4)經濟增長率。如果一國為高經濟增長率,則該國貨幣匯率高。
(5)財政赤字。如果一國的財政預算出現巨額赤字,則其貨幣匯率將下降。
(6)外匯儲備。如果一國外匯儲備高,則該國貨幣匯率將升高。
(7) 投資者的心理預期。投資者的心理預期在目前的國際金融市場上表現得尤為突出。匯兌心理學認為外匯匯率是外匯供求雙方對貨幣主觀心理評價的集中體現。評價高,信心強,則貨幣升值。這一理論在解釋無數短線或極短線的匯率波動上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8)各國匯率政策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