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交易市場 » 什麼是匯率形成機制
擴展閱讀
類似於金條 2021-03-31 20:26:33
何蘭黃金市廠 2021-03-31 20:26:32
蒲幣對人民幣匯率 2021-03-31 20:26:27

什麼是匯率形成機制

發布時間: 2021-03-16 12:19:19

⑴ 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的概要

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
完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的核心內容至少包括五個方面,即完善匯率的決定基礎、矯正匯率形成機制的扭曲、健全和完善外匯市場、增加匯率的靈活性、改進匯率調節機制。完善匯率機制的實質是提高匯率形成的市場化程度,而不是簡單調整匯率水平。

⑵ 什麼是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

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則是一個兼而有之的包容性概念,它首先是一個大的制度回方向的選擇,即政府和市場誰答在匯率形成中起基礎性作用;其次是匯率制度模式的戰略選擇,即選擇哪一種匯率制度模式;第三是具體制度安排及其聯動問題。不同的模式有不同的機制,選擇了不同的模式,就選擇了不同的具體制度安排及其聯動機制。

⑶ 人民幣匯率制度與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是同一個意思嗎

兩者是不同的意思,要理解它們的不同,首先要從兩者的定義方面去理解。
人民幣匯率制度是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自2005年7月21日起,我國開始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以市場供求為基礎,是指以外匯市場的供求關系去決定人民幣匯率,而有管理是指我國相關職能部門會以我國經濟利益為基礎去進行干預匯率,以求能有利於我國的經濟。
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簡稱匯率機制,實際上就是匯率制度的選擇問題。完善匯率機制是我國自主的選擇,必須要充分考慮我國社會、經濟的承受能力,避免匯率大幅波動。
從以上兩者的定義來看,前者是指我國實施的匯率政策,而後者是決定這項政策如何實施的機制,兩者存在著一定的因果關系,後者決定前者。所以兩者是不同的,不是一個意思。

⑷ 匯率是怎樣形成的

匯率又稱外匯利率,具體是指一國貨幣與另一國貨幣的比率或比價,或者說是用一國貨幣表示的另一國貨幣的價格

指的是兩種貨幣之間兌換的比率,亦可視為一個國家的貨幣對另一種貨幣的價值。匯率變動對一國進出口貿易有著直接的調節作用。

在一定條件下,通過使本國貨幣對外貶值,即讓匯率上升,會起到促進出口、限制進口的作用;反之,本國貨幣對外升值,即匯率下降,則起到限制出口、增加進口的作用。



(4)什麼是匯率形成機制擴展閱讀


經濟影響:

(一)對貿易收支的影響:匯率對進出口的影響:匯率上升(直接標價法),能起到促進出口、抑制進口的作用。(外匯匯率上漲,本幣匯率下跌)

(二)對非貿易收支的影響

1、對無形貿易收支影響:一國貨幣匯率下跌,外幣購買力提高,本國商品和勞務低廉。本幣購買力降低,國外商品和勞務變貴,有利於該國旅遊與其他勞務收支狀況改善。

2、對單方轉移收入影響:一國貨幣匯率下跌,如果國內價格不變或上漲相對緩慢,對該國單方轉移收支產生不利影響。

3、對資本流出入影響:匯率對長期資本流動影響較小。從短期來看,匯率貶值,資本流出;匯率升值,有利於資本流入。

4、對官方儲備的影響:

①本國貨幣變動通過資本轉移和進口貿易額的增減,直接影響本國外匯儲備的增加或減少。

②儲備貨幣匯率下跌,使保持儲備貨幣國家的外匯儲備的實際價值遭受損失儲備國家因貨幣貶值減少債務負擔,從中獲利。

⑸ 什麼叫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

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The RMB rate forms the mechanism ;RMB exchange rate formation mechanism),簡稱匯率機制,實際上就是匯率制度的選擇問題。完善匯率機制是我國自主的選擇,必須要充分考慮我國社會、經濟的承受能力,避免匯率大幅波動。在我國加入WTO後新的開放形勢下,完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的必要性彰明較著。完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的核心內容至少包括五個方面,即完善匯率的決定基礎、矯正匯率形成機制的扭曲、健全和完善外匯市場、增加匯率的靈活性、改進匯率調節機制。完善匯率機制的實質是提高匯率形成的市場化程度,而不是簡單調整匯率水平。

⑹ 中國的匯率形成機制是怎麼樣的

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The RMB rate forms the mechanism ;RMB exchange rate formation mechanism),簡稱匯率機制,實際上就是匯率制度的選擇問題。完善匯率機制是我國自主的選擇,必須要充分考慮我國社會、經濟的承受能力,避免匯率大幅波動。在我國加入WTO後新的開放形勢下,完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的必要性彰明較著。

⑺ 誰能解釋匯率形成機制

外匯來匯率代表一國貨幣自對另一國貨幣的兌換率。理論上,匯率的定價取決於兩種貨幣之間的供求關系,長期來看應該向購買力平價回歸。在實務中,匯率受包括利率水平、國際收支情況、各國經濟景氣情況、政策因素、政治事件、風險情緒等在內的多種宏觀因素影響;同時短期的市場參與者的投機行為也會對匯率波動產生影響。歷史上曾出現過許多的匯率定價理論,比如購買力平價理論、國際借貸理論、超調理論、資產價格理論等,但都難以完美的解釋實際匯率變化情況。
如您有進一步了解專業金融市場本外幣資產配置方案,隨時享受交易、行情、咨詢、策略、金融日歷等眾多金融服務,可在應用商城搜索並下載「E融匯」,即可享受全方位個人資產管理優質服務體驗。

⑻ 匯率是怎麼形成的

匯率是指一國貨幣與另一國貨幣進行交換時的比率。

在發達的市場經濟國家中,實行的是浮動匯率制度(又稱自由匯率制度)。即匯率形成是由外匯市場上的需求與供給決定的。以美國市場為例,比如,當一家美國的基金組織要購買歐盟的債券時,它需要把美元換成歐元,由此形成了匯市上的美元供給。當一家歐洲的設計單位和機場維修部門分別購買美國的電腦軟體和波音飛機的配件時,它們又都要把歐元換成美元,這就形成了匯市上的美元需求。匯市上的美元需求數量隨著美歐之間的貿易量的變化而變化。當美國對歐洲的貿易為順差時,歐洲人購買美國的物品多於美國人購買歐洲的物品。這意味著歐洲人為了買更多的美國物品就要拿出更多的歐元去買美元,由此形成了匯市上的美元需求的增加;反之,美方對歐洲的貿易順差下降時,將出現匯市上的美元需求減少。另一方面,當美國公司對歐洲的凈投資為正時,意味著要用美元去買更多的歐元,因此形成的美元供給量及其變動主要受利率變化的影響。美國國內利率上升時,會減少匯市上的美元供給;利率下降時,又會增加美元的供給。

上述需求和供給關系在匯市上形成的均衡價格就是美元兌換歐元的匯率。圍繞著均衡價格上下波動的匯率調節著美元的供求關系。美元匯率高於均衡點時,美元的供給將大於需求,美元將受到貶值方向的壓力;而當低於均衡點時,美元的供給又將小於需求量,產生使美元升值的壓力。在達到均衡點的匯率值時,歐洲方面購買美國產品而形成的美元需求正好等於美國方面購買歐洲資產的美元供給。在實際中,關稅及貿易政策的變化、突發的政治、經濟及社會事件、國際間較大規模的投資或投機活動出現時的資本流動、美聯儲或其他央行貨幣政策工具的作用等都會使得匯率朝著貶值或升值方向變動。

我國人民幣的匯率形成機制與自由匯制不同。自1994年起,人民幣實現了經常性項目的可自由兌換(指在各個實業范圍內的產品和服務),但是資本項目還沒有開放(指在外匯、證券、保險等非經常項目領域)。正如普通人可以感覺到的:不論是中國的還是外資的單位和個人,都可以任意將美元或其他外匯兌換成人民幣;反過來他們都不能用人民幣自由地兌換美元及其他外匯,除非通過了必要的行政審批程序且要受政策規定、指標、額度方面的制約。

在資本項目不可自由兌換的條件下,人民幣匯率的形成在實質上仍是由政府決定,而不是國際匯市波動因素作用的結果。這是一種由政府確定匯率,並實施行政管制的、與美元保持固定比價的穩定型匯率機制,又稱盯住美元匯率。其最重要的特點是不論其他貨幣是升值還是貶值,人民幣兌換它們的比價都是從它們兌換美元的比價換算而來。也就是說,當美元兌換其他貨幣的匯率升值時,人民幣就跟著美元升值;當美元貶值時,人民幣又隨著美元貶值。

人民幣的這一匯率穩定機制幫助中國經濟實現了「多出口、少進口」的政策目標。開創了中國產品對外出口,尤其是對美歐市場出口長期保持高增長的業績,並且使國家外匯儲備增加。同時,幫助我國當前比較脆弱的金融體系在面對動盪的國際金融環境時保持了穩定。然而,需要明確的是:到目前為止,人民幣的匯率還不是市場機制下的匯率,這使得人民幣的真正價值還無法體現。而且由於管制,匯市上的需求與供給會受到一定的壓抑,會使國內企業和公民難以利用一些國際商機、國內產業結構難以隨市場信號的變動而自發的調整,百姓能從出口高增長中得到的利益也要打些折扣。這些都是保持現行人民幣匯率機制的代價。

作者單位:首都經貿大學

⑼ 匯率制度與匯率形成機制的區別

匯率制度是指各國普遍採用的確定本國貨幣與其它貨幣匯率的體系。匯率制度在匯率的確定,匯率的變動等方面都有具體規定,因此,匯率制度對各國匯率的決定有重大影響。回顧和了解匯率制度,可以使我們對國際金融市場上匯率的波動有更深刻的理解。
在國際金融史上,一共出現了三種匯率制度,即金本位體系下的固定匯率制、布雷頓森林體系下的固定匯率制和浮動匯率制。
匯率形成機制是指外匯市場交易中匯率升降同外匯供求關系變化的聯系及相互作用。它是國際收支失衡的自動調節機制之一,在浮動匯率制度下匯率機制調節國際收支的邏輯過程可以簡單地表示為:國際收支逆差(順差) → 本幣貶值(升值) → 外匯匯率上升(下降) → 進口減少(增加)出口增加(減少) → 國際收支逆差減少(順差減少),直至恢復平衡。
匯率形成機制是一個國家經濟發展中非常重要的問題,也是一個國家實行經濟調控的重要手段,體現著該國貨幣的對外價值和經濟實力,同時也直接影響著一國對外貿易、資本流動和國際收支的平衡。匯率機制的選擇同經濟發展模式一樣,應從本國的國情出發制定有效合理的匯率機制。從短期看,一種匯率機制的行之有效,不僅要適應本國貿易和金融市場的需要,還要注重保護本國貨幣少受沖擊,並對匯率進行適時的調整和不斷完善;從長期看,匯率機制要隨國際經濟金融的變化和國內經濟金融條件的轉變而調整,一成不變的僵化機制是難以適應的,也是不可能的。

⑽ 匯率形成的基本過程

匯率是各國為了進行貿易而形成的貨幣兌換率,這是因為各國貨幣不同,代表的價值不同其形成過程是伴隨著金屬貨幣逐漸被紙幣代替而形成的。
匯率形成的經濟學解釋
對於匯率的形成經濟學家們給出了很多的解釋。傳統的經濟學理論是從生產率上來解釋的,比如甲國只生產小麥,乙國只生產棉花,若生產小麥的生產率是棉花的兩倍,那麼可以用兩個單位的小麥換一個單位的棉花,再假若一個單位的甲元換一個單位小麥,一個單位的乙元換以單位的棉花,那麼甲元和乙元的匯率就是兩個甲元換一個乙元。當然現實中就不會這么簡單了,它會是兩國之間一些列產品的綜合反映,而且現實生活中也不會有那麼容易的自由商品兌換。比如在甲國,只生產蘋果和梨子,蘋果是一甲元一個,梨子是三甲元一個,在乙國梨子是一乙元一個,蘋果是兩乙元一個。那麼一個蘋果和一個梨子摺合4甲元,摺合3乙元,那麼甲元和乙元的匯率就是4:3。當有更多的商品的時候,可以以此類推。當然甲乙兩國之間的蘋果和梨子的價格是基於各國各自在這兩種商品的生產率上決定的。

還有一種解釋就是匯率是一國貿易品和非貿易品的比價關系。最典型的就是巴拉薩—薩

繆爾森假說,它把「實際匯率」定義為可貿易品價格與非貿易品價格之比,具體內容可用如下公式來說明:

Q(實際匯率)=E(名義匯率)P*/P

(P*為國外的價格,P為國內價格)…………(1)
按購買力平價:E(名義匯率)=Pt/Pt*
……………………………………(2)
P(總價格)=αPt+(1-α)Pn
(α為貿易品比重,Pt為非貿易品價格,Pn為貿易品價格)………(3)
P*=αPt*+(1-α)Pn*………………………………………………………(4)
將(2)(3)(4)式帶入(1)式得:
Q(實際匯率)=[α+(1-α)Pn*/Pt*]/[α+(1-α)Pn/Pt]………………(5)
從最後得出的公式(5)可看出這個基於購買力平價得出的理論表明匯率是同時由國內和國外的可貿易品於不可貿易品的比價關系來定的。另外還有很多的方法在這里就不一一解釋。

可是在現實中幾乎沒有人(除了經濟學家)會從這一面來解釋匯率的形成機制。首先來舉一個例子以說明第一個原因,比如拿香蕉向別人換梨子的時候先去考慮香蕉和梨子的生產率差別從而決定兌換的比例嗎,當讓不是,肯定是先考慮二者各自的價格,然後根據二者的價格來決定兌換比例,那香蕉和梨子各自的價格又是怎麼來的呢,答案是市場,人們通過市場來喊價,最後決定商品的價格。同樣貨幣也是如此,各個交易商通過在外匯交易市場上來喊價,最後決定各個貨幣之間的比價。但這並不是在此否定傳統經濟學的解釋是錯誤的,一個維護經濟學理論的意淫方式就是我們可以認為這種喊價方式是基於生產率來進行的,因為不可能在香蕉生產率很高,也就是產量很大的時候還把他的價格定的很高。其二,在現實中有太多的人為因素的影響,現實世界裡有交易費用,購買力平價並不成立,再加上貿易保護,一些政治因素的影響,都使得嚴格的經濟學理論僅僅是理論,它可以作為一種超現實的思考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