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用匯率理論解釋1980年以來人民幣匯率的變化
上www.aicai.cn愛財網上去找找答案吧
⑵ 貨幣主義匯率理論從什麼理論發展而來
凱恩斯主義貨幣政策是要通過對貨幣供給量的調節來調節利率,再通過利率的變動專來影屬響總需求的貨幣政策。在這種貨幣政策中,注重利率的作用及其調控。其直接目標是利率,最終目標是總需求,調節貨幣量是手段。通過對貨幣量的調節來調節利率,進而達到調節總需求的目標。現代貨幣主義提出了貨幣政策主張即「單一規則」的貨幣政策規范。所謂「單一規則」的貨幣政策,就是排除利息、信貸流量、超額准備金等因素,以一定的貨幣供給量作為惟一支配因素的貨幣政策
⑶ 急求!匯率決定基本理論四個內容
(一)國際借貸說
國際借貸說,也稱外匯供求論,由英國經濟學家葛遜(G•L•Goschen)於1861年在其出版的《外匯理論》(The Theory of Foreign Exchange)一書中提出的。這一理論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前較為流行。
該理論認為,外匯和其他商品一樣,價格的變動取決於市場的供求,即將外匯匯率看作是外匯的價格,其波動由外匯市場的供求關系決定。而外匯的供求又是由國際收支所引致的國際債權債務關系,即國際借貸決定的。國際借貸的差額是決定匯率變動的基礎。如果一國的債權大於債務,國際市場上對該國貨幣供不應求,該國貨幣匯率上升;反之則下降。在國際借貸中,只有那些已經進入支付階段的借貸,即流動借貸,才會影響外匯的供求關系。對於那些雖然形成了借貸關系但沒有進入實際支付階段的,也叫固定借貸,並不會馬上對外匯市場的供求產生影響。一般認為該理論只能解釋短期匯率的變動,但無法解釋長期匯率的決定。
(二)購買力平價說
購買力平價說(The Theory of Purchasing Power Parity),又稱PPP理論,起源較早,後來由瑞典經濟學家卡塞爾(G•Cassel)於1922年在《1914年以後的貨幣與外匯》(Money and Foreign Exchange, After 1914)一書中加以系統闡述,是匯率理論中最具有影響力的一種。一價定律是購買力平價說的基本假設前提。
該理論認為,貨幣的價值在於其購買力,因此不同貨幣之間的兌換比率取決於其購買力之比。也就是說,匯率與各國的價格水平之間具有直接的聯系。購買力平價有兩種形式,即絕對購買力平價和相對購買力平價。絕對購買力平價從靜態的角度考察匯率的決定,說明的是某一時點上的匯率取決於兩國貨幣的購買力(或物價水平)之比。相對購買力平價從動態的角度考察匯率的決定及變動,說明的是某一段時期內兩國貨幣匯率的變動取決於兩國貨幣所代表的購買力(或物價水平)的變動率之比。實際上,相對購買力平價是在絕對購買力平價的基礎上考慮了兩國貨幣的通貨膨脹水平的影響。
(三)匯兌心理說
匯兌心理說是國際借貸說與購買力平價說的結合,由法國學者阿夫達里昂(A•Aftalion)在20世紀20年代後期提出的外匯理論。
該理論認為,人們需要外匯是因為要購買商品與勞務以滿足人們的慾望(具有效用)。效用是外匯的價值基礎,真正的價值在於其邊際效用。而這又是人們主觀心理決定的。人們主觀上對外匯的評價不同,造成了外匯供求的變化,導致匯率的變動。它說明了客觀事實影響主觀評價,而主觀評價又反過來影響客觀事實。如外匯供給增加,邊際效用下降,心理評價降低,匯率就會下跌。這種主觀評價下外匯供求均衡時形成的匯率,就是外匯市場上的實際匯率。該學說的基礎是主觀效用論,主要解釋了短期匯率的形成,但是不能說明長期匯率的決定基礎。
(四)利率平價說
利率平價說,又稱遠期匯率論或利率裁定論,最早由英國經濟學家凱恩斯(J•M•Keynes)於1923年提出,後由其他的經濟學家如愛因齊格(Einzig)等發展而形成。
該理論認為,在兩國間利率存在差異的情況下,資金將從低利率國流向高利率國去獲取較高的收益。但是投資者在比較金融資產的收益率的時候,不僅考慮兩種資產利率提供的收益率,還要考慮兩種資產由於匯率變動所造成的收益變動。套利者為了規避匯率風險,往往將套利業務與掉期業務同時進行。即投資者將資金調往高利國獲取利差的同時,賣出遠期高利率國貨幣,買進遠期低利率國貨幣。結果造成遠期外匯市場上高利率貨幣貼水,而低利率貨幣遠期升水。隨著這種套利活動的不斷進行,遠期價差就會不斷擴大,直到兩種資產提供的收益率完全相同,這時遠期匯差正好等於兩國利差,利率平價成立。利率平價說在描述匯率與利率之間的關系起了重要的作用,但也忽視了外匯管制、交易成本、投機等其他因素的影響。按照利率平價去預測遠期匯率往往與實際情況有一定程度的差異。
⑷ 匯率理論的理論內容
(一)價格不變貨幣模型
二戰後,Mundell和Fleming把國際貿易和資本流動引入經典的IS-LM模型,提出了靜態 Mundell-Fleming模型。該模型是商品價格剛性的假定前提下通過貨幣市場均衡得出的匯率決定模型,有一定意義。然而價格不變的假定與現實明顯不符,這使得該模型的實際運用價值有限。
(二)彈性價格貨幣模型
20世紀70年代,弗蘭克·穆薩和貝爾森假定商品市場價格調整是及時和完全的,資本市場是高度發達和充分流動的,因此購買力平價成立,同時利率平價也成立,進而運用典型的貨幣主義分析方法,得到商品價格完全彈性條件下的兩國間匯率決定模型。該模型突出了貨幣因素在匯率決定和變動中的作用。然而,該模型關於商品價格完全彈性的假定同樣不符合現實,因而該模型在許多場合通不過檢驗。
(三)黏性價格貨幣模型
1976年,Dornbusch提出了黏性價格貨幣模型。他假定,資本市場完全流動,資產可完全替代,短期內商品價格調整不具備完全彈性,因而購買力平價只有在長期內才能成立,而短期內匯率可以偏離長期均衡值,偏離幅度受市場首先是貨幣市場失衡和預期等因素影響。按照該模型,資本市場對經濟中的各種內外沖擊會做出瞬間反應,而產品價格存在粘性,因此匯率變動短期內存在「超調」現象, 這就一定程度地解釋了短期中匯率偏離由購買力平價決定的長期均衡匯率的現象。該模型因此也被稱為「動態的Mundell-Fleming模型」。但遺憾的是,在許多場合,其對現實匯率的預測和解釋仍顯得偏差較大。
(四)REDUX模型
20世紀80年代,宏觀經濟學取得的一個重大成就是構造出了一個具有堅實微觀基礎的動態一般均衡模型,從而開創了「新開放經濟宏觀經濟學」。1995年,Ob-stfeld和Rogoff共同提出了REDUX模型,這是一個跨期 (Intertemporal)均衡分析模型。該模型假定所有產品價格都遵循一價定律,從而本國與外國價格指數存在購買力平價關系,然後再將微觀經濟學中的個人效用函數引申到本國典型家庭終生效用函數、消費函數及價格指數中,通過最優消費、產出和貨幣持有量均衡保證家庭效用最大化,最後通過跨期分析尋求穩定狀態值,進而得出名義匯率的市場均衡值。按照該模型,均衡的名義匯率決定於兩國(對數形式的)各自均衡的貨幣供給之差以及兩國各自均衡的消費需求之差。 REDUX模型經過後人的改進後,對短期匯率的預測有一定準確性,而且其得出的「長期而言貨幣中性,超調的匯率會逐漸向長期均衡值靠攏」的結論對長期中名義匯率的走勢也有一定解釋力。但總的而言,該模型對匯率運動的解釋力還不能令人滿意。
我們不難看出,上述現代匯率決定理論模型與傳統匯率決定理論相比,越來越傾向於用一般均衡分析代替局部均衡分析,用動態分析代替靜態分析,用側重存量分析代替側重流量分析,而且假定前提越來越貼近現實,因而對名義匯率的解釋力、預測力越來越強。但遺憾的是:總的來說,現代匯率決定理論對於名義匯率的解釋力和預測力仍然存在較大誤差。
⑸ 求:外匯風險管理的理論綜述
從事交易外匯時,您應學習掌控風險的基本策略。
外匯市場和其它金融市場不同,外匯市場的速度、波動性和巨大規模是金融界里任何其它市場無法比擬的。 外匯市場是不可操控的,沒有任何一個事件、個人或因素能夠控制它的走向。 外匯市場交易存在高風險,就像任何其它投機性行為一樣,高風險也帶來潛在的高回報。
貨幣市場的本質是投機性大且波動性高。在幾天、幾小時,有時甚或是幾分鍾內,任何貨幣與另外一種貨幣或所有其他貨幣相比其價值都可能增長或下跌。貨幣市場的不可預測性和高回報是吸引投資者在貨幣市場進行交易和投資的原因。
但是也請投資者問問自己,「我能承受怎樣的損失?」在投資之前您了解潛在的風險嗎?採取規避風險的措施了嗎?讓我們看一下一些可能會出現在您每日外匯交易中的外匯風險管理問題。
貨幣匯率的不可預測性
外匯匯率的大幅變動性
波動的市場提供獲利機會
損失付款
付款和收款的延遲確認
收到的銀行匯票和合同價格之間的差異
這些問題是每個交易者在交易前和交易中都應關注的。
在達到贏利目標時退出外匯市場
限價訂單*,也被稱為獲利拋售單,允許外匯交易者在預定贏利目標處退出外匯市場。 如果您賣空(賣出)一組貨幣對,系統將只允許您以低於當前市場的價格下限價訂單,因為這是贏利區間。相似的,如果您看空(買入)該貨幣對,系統將只允許您以高於當前市場的價格下限價訂單。限價訂單有助於建立一個有序的交易方式,使交易者離開計算機而不用時刻留意市場變為可能。
*請注意本段中我們指的是傳統意義上的「限價訂單」條款,而它經常會涉及到獲利提取。
在Easy-ForexTM 交易平台上,我們為您提供「獲贏」(取得一定收益後,您的頭寸將被自動結算)和「限價」工具(當您預設的價格在市場中出現時,系統自動為您建立日間交易頭寸)。
通過設定損失上限控制風險
止損訂單允許交易者為避免交易損失設定退出點。假設您看空某貨幣對,那麼限價訂單應設定在當前市場價格之上。假設您看多某貨幣對,那麼限價訂單應設定在當前市場價格之下。它們幫助交易商通過設定損失上限來控制損失。限價訂單是有悖於直覺的,因為您不想價格達到設定點;但您又會為設置了它們感到慶幸! 當理性占上風時,您就能控制貪欲.
我應在哪裡設置止損單和止贏單呢?
就一般經驗而談,交易者應該設置的止損價要比止贏價更接近於建倉價。若遵循這個原則,交易商只需在小於 50% 的時間內是正確的就能獲利。 例如,交易商用的是30個基點的止損單和100個基點的獲盈單,那麼他只需在 1/3 的時間內是正確的就可以獲利。在哪裡設置止損和止贏取決於投資者願意承受怎樣的風險。止損單不應該限制太緊,否則正常的市場波動就會波及它。類似地,止贏單應基於市場的交易活動和想保持頭寸的時間長度反映出對獲利的實際預期。在建倉初期,投資者應更改止損價並將其設置為"中間位置"價格,這樣它們既不會對交易過度反應,也不會太接近市場價格。
外匯交易對受過培訓和富有經驗的投資者來說是一種要求高、獲利潛力大的活動。 但在決定參與外匯市場前,您應慎重考慮所希望獲得的投資結果以及自身的經驗水平。
不要進行超出您的承受能力的投資。
任何外匯交易都有相當大的風險。任何涉及貨幣的交易都有風險,這不只限於潛在的政治和/或經濟狀況變化,它們都可能實質性地影響貨幣的價格或流動性。
進一步來說,外匯交易的杠桿本質意味著任何市場波動都會影響到您存入的資金。 這對您來說有利有弊。一種可能是您可以用初始保證金填補所有損失,並需要存入額外資金以維持您的頭寸。如果您不能在規定時間內滿足保證金要求,您的頭寸將被清算,而您要負責由此引起的任何損失。「止損」或「限價」訂單策略可以降低投資者承擔的風險。
Easy-ForexTM外匯技術全天 24 小時鏈接全球外匯交易,讓您能看準最低的外匯匯率並利用一切機會建倉或結算交易。
在交易外匯時,降低風險
學著像技術分析師那樣交易。既要理解投資背後的基本面分析,也要理解技術分析方法。當基本面分析和技術分析指向同一走勢,特別是配合使用了良好的貨幣管理技巧時,您有較大的幾率取得交易的成功。使用簡單的支撐和阻力技術分析、斐波納契回撤(Fibonacci Retracement)和逆轉交易日。
遵循規則。在了解的前提下建立有止損位和止贏位的頭寸。規則包括在止損位斬倉,不要經不住誘惑放任頭寸的損失超過止損位。
經驗之談:在牛市中保持看漲或持平的位置 - 在熊市中保持看跌或持平的位置。 永遠不要在下跌時補倉。Easy-ForexTM平台允許交易者在交易進行過程中,多次更改他們的止損價格和止贏價格。交易者可以在未到達止損或止贏價格時,自行結算交易。許多成功的交易者設置止損價格於建倉價之上,這樣在最壞情況下,他們也能及時止損和獲利。
外匯操盤手風險控制十招
第1條:不必害怕投資風險,只怕風險未被控制
第2條:只要我能避開風險,我就一定能賺到錢
第3條:在你想要賺錢之前,先估可以賠多少錢
第4條:虧損本就無法避免,作一個懂輸的贏家
第5條:不可動用生活費用,不可超過自己能力
第6條:不可讓獲利變虧損,不可放任虧損繼續
第7條:不可攤平虧損單子,遵守分批進場原則
第8條:遵守分散風險原則,遵守停損停利原則
第9條:空間停損控制縱軸,時間停損掌握橫軸
第10條:撥獲利到另一戶頭,畫自己資金K線圖
⑹ 匯率理論的現代概述
現代匯率決定理論(Modern Exchange Rate Determination Theory)
匯率決定理論是國際金融理論的核心內容之一,主要分析匯率受什麼因素決定和影響為一國貨幣當局制定匯率政策提供理論依據。匯率決定理論隨經濟形勢和西方經濟學理論的發展而發展,主要包括傳統匯率決定理論、現代匯率決定理論和均衡匯率理論。
現代匯率決定理論是20世紀60—70年代後問世的匯率決定理論,其特點是用一般均衡的分析方法探討均衡的名義匯率,而且側重於資產市場分析。
20世紀70年代之前,佔主導地位的匯率決定模型是開放經濟條件下的凱恩斯模型。早期的代表性理論是Meade(1951)。隨後 Mundell(1963)和Fleming(1962)對Meade的模型進行了重要的拓展,形成傳統西方匯率決定理論的基礎。盡管 Mundell(1963)等早期匯率決定理論將資本市場和資本流動方面納入開放的宏觀經濟學體系之內,但他們在處理資產市場均衡方面存在一些嚴重不足。70年代期間及其以後的現代匯率理論與傳統理論的重要差別是研究匯率決定時考慮到國際金融市場上存量均衡。
⑺ 傳統匯率理論包括什麼
傳統匯率理論包括:
匯率理論是貨幣的對外價格-匯率的決定及其變化的理論模型,也稱之為匯率決定理論。其中心思想為:匯率決定於外匯供求。西方匯率理論錯綜復雜,流派紛呈,有傳統匯率理論,也有現代匯率理論;有論證匯率決定的,也有說明匯率變動的。
匯率理論作為金融理論的一部分,伴隨著匯率制度經歷由簡單到復雜的過程,由一種附屬理論逐漸發展成一種獨立的理論。
⑻ 一、論述題 1.闡述匯率的決定理論,主要影響因素,並分析人民幣對中國經濟的影響。
1正面影響
1.1有利於實現人民幣的國際化,提高中國經濟的際地位
從國內與國際上看,一國貨幣的升貶主要與其綜合國的興衰密切關聯。在人民幣長期升值的趨勢中,國內外人民幣和中國經濟的信任將與日俱增。由此,人民幣作為堅挺的貨幣,必將進一步擴大在周邊國家乃至全球范圍的流通,並最終實現國際化,成為國際通貨。因此,人民升值是中國經濟綜合實力強、經濟形勢好的信號,有利於強國內外投資者的信心以及改變他們對政府行動和經濟行的預期,使投資者有投資意願,並使中國對外再融資更易,成本更低。
1.2人民幣升值有利於中國的進口
人民幣升值對我國的貿易條件是個大的改善。隨著貿易順差的加劇,我國貿易條件曾一度處於惡化的情況。根據商務部的一份調查顯示,我國進口商品的價格相對於出口商品的價格比值正在提升,這說明我國的國民福利正在向外流失,必須更多進口商品才能換回同樣數量的出口商品。近年來,我國大部分初級產品和製成品的美元價格均有不同程度上升趨勢,我國經濟的迅速發展也導致進口的需求在進一步上升。人民幣的升值會降低進口產品的價格,尤其是原材料和高級設備價格的降低,使得原料進口依賴型廠商的成本下降,有利於企業進一步引進新技術,提高生產效率,進行產品的更新換代。同時,由於大部分進口商品都用於復出口,隨著企業生產效率的提高,出口產品的質量得到提升,有助於我國企業向高端延伸,使得貿易條件有所改善,有助於我國更好地利用世界資源,提高國際競爭力,增加國民福利。根據海關數據顯示,從今年5月份到7月份,人民幣匯率從682.80升值到677.50的過程中,我國的進口額也呈現著同步的上升趨勢,從1122.1億美元上升到1168.0億美元(統計數據見附件)。但是需要強調的是,決定進口的邊是很多的,不能把匯率這個變數的地位和作用強調過頭。
1.3人民幣升值優化我國對外貿易商品結構
當前,我國貿易結構存在著不合理的結構,多數企業都處在勞動密集型企業模式中,高新技術含量較少,存在加工過程短,增值空間不大的問題,而真正體現科技水平的設備和商品要從國外進口,導致我國生產企業的加工收益絕大部分屬於國外。通過人民幣匯率的升值,可以有效地減少技術含量較低、管理制度相對較差的企業,向符合我國產業結構的大方向發展。由於人民幣的升值會引起國內更加激烈的競爭,同時可以減少國外無效率企業的惡性競爭,另外,能夠加快企業走向世界的步伐。不難發現,德國、日本等大國的國際品牌都是在本國貨幣升值的過程中成長起來的,可見,本國貨幣的增值可以讓本國企業在優勝劣汰的壓力下,不斷創新,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意義。
2負面影響
2.1抑制中國的出口
人民幣升值後,將會對我國的出口產生一定的抑製作用。一方面我國出口企業成本相應提高,另一方面,以外幣表示的我國商品的價格會上漲,在兩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我國出口商品的價格必然會出現上揚,從而削弱出口商品的國際競爭力;而由於本國商品價格上升,國內也會增加對外國進口商品的消費,減少對本國商品的消費,這將對國內這種以勞動密集型商品為主的市場造成極大傷害。與此同時,專家強調,匯率在我國出口方面的影響作用固然十分重要,但是影響和決定出口的變數很多,各個變數在不同時期不同環境下對出口影響作用的地位也不相同,所以,應當注意的是不能過高估計匯率對我國出口的影響。
2.2抑制外商直接投資
人民幣升值後,不利於吸引外資,尤其是外商直接投資將受到抑制。在人民幣升值的大背景下,外商在中國的投資成本如投資建廠、購置設備、在華勞動力的成本都需用人民幣支付,而人民幣的升值無疑也使他們的成本升值。其次在華外商投資企業的各類產品和服務中有相當部分是面向國際市場的,人民幣幣值的上升,同樣給這些企業的這些產品走向海外市場的競爭力打了折扣。
2.3加大國內就業壓力
目前,中國有效勞動力數量和質量都在快速增長,但經濟增長的速度並不足以抵消這種壓力。如果人民幣升值,經濟增長將更趨緩慢,勞動力市場由於供給過剩,競爭將加劇,工資不會上漲,這不利於緩解我國的就業壓力。尤其值得注意的一點是我國的進出口企業為緩解國內就業壓力做了很大的貢獻,但人民幣升值後將影響這些企業的經營狀況,這勢必對當前的就業環境造成沖擊。另外,人民幣匯率上升還會導致中國非貿易品(諸如土地、勞動等生產要素)價格的上升,從而減弱國內需求,進而給就業市場帶來嚴重的負面影響。
2.4影響央行貨幣政策調節的作用
由於人民幣面臨升值壓力,為使人民幣匯率可以保持基本穩定,央行不得不在外匯市場上投放大量基礎貨幣以購買外匯,而在市場中投放過多的基礎貨幣顯然與央行不斷提高存款准備金和存貸款利率以控制通貨膨脹的政策目標相左,從而影響央行貨幣政策的調節作用。
2.5外債規模進一步擴大
因為人民幣升值之後,外國資本會因為預期人民幣繼續升值而大量進入我國資本市場,並相應地增大我國的外債規模。
此外,人民幣升值還存在會給中國的通貨緊縮帶來更大的壓力、增加財政赤字等負面影響。
4 針對人民幣匯率升值影響提出的對策建議
目前人民幣升值壓力已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從經濟長期發展來看,中國必須適時採取適當的應對措施,這已經成為中國經濟健康穩定發展過程中必不可少的過程。鑒於人民幣升值對我國經濟發展存在以上諸多方面的影響,我國的許多學者提出了一些有參考作用的對策建議,主要概括為以下幾個方面。
4.1改變對外貿易的傳統理念
中國對外貿易受傳統觀念的影響,存在著片面追求貿易順差,追求出口創匯的傾向。為化解人民幣升值的國際壓力,應從根本上改變這一理念,由強調貿易順差向貿易平衡轉變。事實上,現代國際貿易的目標不是追求出口數量或金額,而是最大限額地獲取高額利潤。從世界經濟發展的演變過程來看,發達國家的經濟繁榮在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發展中國家的廉價出口基礎上的,換言之,逆差國家恰恰是世界強國,只有大國和強國才有能力大量進口。中國目前仍然處在一個較弱的歷史階段,要盡快渡過這一歷史階段,實現貿易平衡,並取得通過進口盡可能地獲得外部資源。
4.2適當增加商品進口,升級出口產品結構
目前,中國出口成品中大部分是勞動密集型產品,產品的技術含量有限,利潤率極低,因此化解人民幣升值的壓力,應加大對進口的扶持力度,增加重要原料和能源的進口,同時加大技術設備特別是高新技術的進口,這不僅有利於增強綜合國力,而且有利於改善產業結構,促使出口商品結構升級換代。在升級出口產品結構上,首先,要提高出口產品的技術含量,改變進出口產品結構,應淘汰一批產品技術含量低、檔次低的企業,提高出口商品技術含量和附加值,努力提高出口品中工業製成品的比重;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是提高產品技術含量,促進產品結構升級的保障,從而推動經濟由外向型向內需型發展轉變,由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
4.3適時調整匯率水平與匯率制度
從國際經驗來看,既然經濟大國在經濟高速增長時期面臨匯率升值的內部壓力與外部壓力是不可避免的,而人民幣升值是大勢所趨,在人民幣未來的升值過程中,避免出現大幅度匯率調整極為重要。為此,要讓匯率始終能夠反映經濟基本面,要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在未來一段時期內,對人民幣匯率適時作出適當的調整,使匯率水平既能真實反映中國的經濟狀況,又能避免未來人民幣快速升值所帶來的負面影響。這一點,有待於政府採取果斷措施。
4.4適當調整稅收政策
東南亞金融危機後,中國貿易順差的保持得益於出口退稅政策,因此,可以通過改革出口退稅政策來緩解人民幣升值的壓力。這一政策調整將一定程度上限制中國對外貿易,特別限制出口,是化解人民幣匯率升值壓力的應急措施,但它僅在短期內有效,而且只能是權宜之計。除此之外,國家應對某些自然資源輸出行業,尤其是中國將來可能出現短缺的資源,徵收出口附加稅,比如煤炭、某些礦產等資源,要使這些產品的出口綜合成本與國際上同類產品相當,避免被其他國家借傾銷之詞而徵收懲罰性關稅,同時又保護中國有限的寶貴資源。
4.5其他減輕人民幣升值負面影響的對策
在經濟基本面臨持續升值壓力情況下,人民幣小幅度的升值,有可能形成不斷強化的升值預期,因此要採取配套改革來穩定人民幣升值。針對出現人民幣升值對物價水平下調的壓力,以及對總需求的負面影響,我們可以通過西部大開發的措施,擴大內需來解決。針對人民幣升值所帶來的儲備風險,我們要深入研究未來世界主要貨幣的變動趨勢,根據我們進口規模,適時調整中國的外匯儲備幣種結構和總量規模。針對人民幣升值對房地產市場的影響,我們可以大力發展多元化的金融市場,增加投資、融資渠道。另外還應該進一步深化改革,優化市場資源配置,大力發展服務業,增加就業創造條件。
⑼ 匯率超調理論的匯率超調理論核心思想
當市場來受到外部沖擊時,貨自幣市場和商品市場的調整速度存在很大的差異,多恩布希認為,這主要是由於商品市場因其自身的特點和缺乏及時准確的信息。一般情況下,商品市場價格的調整速度較慢,過程較長,呈粘性狀態,稱之為粘性價格。而金融市場的價格調整速度較快,因此,匯率對沖擊的反應較快,幾乎是即刻完成的。匯率對外部沖擊做出的過度調整,即匯率預期變動偏離了在價格完全彈性情況下調整到位後的購買力平價匯率,這種現象稱之為匯率超調。由此導致購買力平價短期不能成立。經過一段時間後,當商品市場的價格調整到位後,匯率則從初始均衡水平變化到新的均衡水平。由此長期購買力平價成立。
⑽ 利用匯率決定理論對近年來人民幣匯率變動情況進行分析
金融、經濟 - 人民幣升值、人民幣匯率
近期,隨著人民幣匯率突破7.6關口,人民幣匯率問題再一次強勢吸引了人們的眼球。對於股票市場投資者,由於人民幣匯率升值幅度和快慢,直接關繫到股價走勢,故此問題顯得更為重要。基於上述原因,潘大認為,普通投資者如能掌握一些匯率方面的基本知識,對獨立研判大盤走勢,避免受市場傳言和謠言的困擾,將有望起到一定的輔助作用。
首先,潘大將向投資者簡要介紹兩個最著名的匯率決定理論。
一、購買力平價理論(Purchasing Power Parity,簡稱PPP)
購買力平價理論規定,匯率由同一組商品的相對價格決定。通貨膨脹率的變動應會被等量但相反方向的匯率變動所抵銷。《The Economist》推出的「巨無霸指數」,就是一個很經典的案例。如果麥當勞的巨無霸漢堡包在美國值 2.00 美元一個,而在英國值 1.00 英磅一個,那麼根據購買力平價理論,匯率為1英鎊兌2 美元。如果當前市場匯率是1英磅兌 1.7 美元,那麼英磅就被稱為低估通貨,而美元則被稱為高估通貨,且此理論認為未來匯率將趨向於2美元兌1英鎊的平價匯率變化。
購買力平價理論的主要不足:
A) 它假設商品能通過自由貿易輸出,且不計關稅、運輸等成本。
B) 它對服務等商品不適用。
二、利率平價理論(Interest Rate Parity,簡稱IRP)
利率平價理論規定,一種貨幣對另一種貨幣的升值(貶值)必將被利率差異的變動所抵銷。如果美國利率高於日本利率,那麼美元將對日元貶值,貶值幅度根據防止無風險套匯而定。未來匯率會在當日規定的遠期匯率中被反映。在我們的例子中,美元的遠期匯率被看作貼水,因為以遠期匯率購得的日元少於以即期匯率購得的日元。日元則被視為升水。
但這一理論也存在一些缺陷,主要表現在:
A) 利率平價說沒有考慮交易成本。
B) 利率平價說假定不存在資本流動障礙。
C) 利率平價說假定套利資金規模無限。
(請到原站看圖)
2005年至今的人民幣匯率走勢(9月16日更新)
是人民幣應該升值還是美元想貶值
潘大認為,人民幣升值問題,從表象上看,是人民幣被「低估」;而從實質上看,則是美元被高估;不是人民幣應該升值,而是美元想貶值。在以美元為本位的世界金融體系下,美元貶值表現為其他貨幣的相對升值。而美國為應對美元貶值所造成的對世界經濟的影響和國際壓力,往往不採取普遍貶值的措施,而更傾向採用對某一種或幾種貨幣定向貶值的措施。
美元貶值的原因不僅僅是是美元自身的問題,而是在二戰後形成的以美元為本位的國際貨幣體系的問題。從這一體系形成開始到現在,美元總處在多發行貨幣和貶值傾向的狀態。
對於一般貨幣而言,多發貨幣體現在國內,該貨幣貶值,這對世界經濟的影響是有限的。但對於美元這種世界主要結算和儲備貨幣來講,多發行美元就體現為美元對全世界貶值。以美元為本位的世界貨幣體系的主要特點,就是美國可以隨時開動印鈔機到全世界買東西,不論是要打伊拉克或是要提高美國公民的社保水平,都可以通過產生大量赤字的方式來解決。現在美元存在雙赤字,即財政赤字和貿易赤字,這種赤字政策,如在除美國外的一般國家採用,該國需要獨立承擔該政策帶來的一切後果,但由於美元處於本位幣的特殊地位,美國多發貨幣產生的後果,將由全世界共同承擔。
根據美聯儲的數據,美元的60%在美國境外流通。現在我國擁有1萬多億美元外匯儲備,整個亞洲約為3萬億,石油輸出國國家的石油美元增長速度甚至比亞洲更快。當地球上的的美元越來越多時,美元必然就有貶值的要求。而美元如過採取普遍貶值的方式,不但會引起國際社會較大的壓力,而且存在對整個國際金融體系產生沖擊的風險。正因為如此,美元貶值存在一個特點,即誰經濟增長快,誰的競爭力改善得快,它就對誰定向貶值。70年代的西德馬克,80年代的日元和新台幣都是這樣的例子,現在人民幣也是這樣。而目前,由於印度經濟勢頭良好,印度比索身上也出現了這種趨勢。潘大認為,如果我們了解了人民幣升值問題問題的國際大背景,並站在歷史的角度看待人民幣升值問題,就更容易得出客觀合理的結論。
為何近期人民幣升值的速度有所加快
潘大認為,近期人民幣升值速度有所加快,主要是我國貨幣當局應對國內的通脹壓力的對策,而國際壓力不是主要原因。根據經濟學理論,控制通脹和控制人民幣升值速度,兩者是不可兼得的。控制通脹所出台的緊縮性貨幣政策,都將進一步加大人民幣的升值壓力;而如果央行放任國內通脹(當然這是不可能的),則人民幣升值壓力將得到緩解。故投資者可繼續關注國家統計局公布的CPI和PPI等反映通脹的指標,這些指標將在一定程度上決定未來人民幣的升值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