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7月底美元與人民幣名義匯率為6.5元,但該月中國物價上漲了10%,美國物價上漲了5%,實際匯率是多少
=6.5*(1+10%)/(1+5%)=6.8095
⑵ 固定匯率的匯率政策
是以某些相對穩定的標准或尺度作為依據,以確定匯率水平的一種制度。在固定匯率制度下,現實匯率水平受平價的制約,只能圍繞平價在很小的范圍內上下波動。 固定匯率政策是指貨幣當局或直接干預外匯市場(通過買賣外匯)或間接影響外匯市場以把市場匯率維持在一個既定的狹窄目標范圍之內的政策操作。
人民幣匯率1994年以前一直由國家外匯管理局制定並公布,1994年1月1日人民幣匯率並軌以後,實施以市場供求為基礎的單一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中國人民銀行根據前一日銀行間外匯市場形成的價格,公布人民幣對美元等主要貨幣的匯率,各銀行以此為依據,在中國人民銀行規定的浮動幅度內自行掛牌。
人民幣從1949年到1952年用浮動匯率制度。
從1953年到1973年,以計劃經濟制度,人民幣與美金有正式的掛鉤,匯率保持在在1美元兌換2.46元人民幣的水平上。但是在這時代中國大陸的外國貿易很少,所以人民幣匯率意義不是很大。
1973年,由於石油危機,世界物價水平上漲,西方國家普遍實行浮動匯率制,匯率波動頻繁。為了適應國際匯率制度的這種轉變與現實中國際主要貨幣匯率變動帶來的不利影響,根據有利於推行人民幣計價結算,便於貿易,為國外貿易所接受的原則,人民幣匯率參照西方國家貨幣匯率浮動狀況,採用「一籃子貨幣」加權平均計算方法進行調整。為此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從1973年的l美元兌換2.46元逐步調至1980年的1.50元,美元對人民幣貶值了39.2%,同期英鎊匯率從1英鎊兌換5.9l元調至3.44元,英鎊對人民幣貶值41.6%。
從1980年到1994年,中國大陸有雙重匯率制度。1981年至1984年,初步實行雙重匯率制度,即除官方匯率外,另行規定一種適用進出口貿易結算和外貿單位經濟效益核算的貿易外匯內部結算價格,該價格根據當時的出口換匯成本確定,固定在2.80元的水平。人民幣官方匯率因內外兩個因素的影響,其對美元由1981年7月的1.50元向下調整至1984年7月的2.30元,人民幣對美元貶值了53.3%。1985至1991年4月復歸單一匯率制度。匯率繼續向下調整. 從1984年7月的2.30下調到1985年1月的2.80,之後又多次下調。這階段雖然恢復了單一的匯率制度,但在具體的實踐中隨著留成外匯的增加,調劑外匯的交易量越來越大,價格也越來越高,因此名義上是單一匯率,實際上又形成了新的雙重匯率。
1991年4月至1993年底。這一階段對人民幣匯率實行微調。在兩年多的時間里,官方匯率數十次小幅度調低,但仍趕不上出口換匯成本和外匯調劑價的變化。到1993年底,人民幣對美元官方匯率與調劑匯率分別為5.7和8.7。可見,這時期人民幣匯率制度演化與改革的特點是:官方匯率和調劑市場匯率並存、官方匯率逐漸向下調整。
人民幣在1994年起與美元非正式地掛鉤,匯率只能在1美元兌8.27至8.28元人民幣這非常窄的范圍內浮動。
2005年7月21日,人民銀行突然宣布,經國務院批准,人民幣匯率改為參考一籃子貨幣,匯率改為1美元兌8.11元人民幣,變相升值2%,並且不再與美元掛鉤。中國人民銀行於每個工作日閉市後公布當日銀行間即期外匯市場美元等交易貨幣對人民幣匯率的收盤價,作為下一個工作日該貨幣對人民幣交易的中間價格。每日銀行間外匯市場美元對人民幣的交易價仍在人民銀行公布的美元交易中間價上下千分之三的幅度內浮動,非美元貨幣對人民幣的交易價在人民銀行公布的該貨幣交易中間價上下一定幅度內浮動。
人民幣匯率一籃子機制就是綜合考慮在中國對外貿易、外債(付息)、外商直接投資(分紅)等外經貿活動占較大比重的主要國家、地區及其貨幣,組成一個貨幣籃子,並分別賦予其在籃子中相應的權重。具體來說,美元、歐元、日元、韓元等自然成為主要的籃子貨幣。此外,由於新加坡、英國、馬來西亞、俄羅斯、澳大利亞、泰國、加拿大等國與中國的貿易比重也較大,它們的貨幣對人民幣匯率也很重要。
2005年9月23日,中國人民銀行發出通知,擴大了銀行間即期外匯市場非美元貨幣對人民幣交易價的浮動幅度,從原來的上下1.5%擴大到上下3%。
2005年12月29日,外管局批准13家銀行開展做市商服務,包括工、農、中、建4家國有商業銀行,交行、中信、招商、興業4家股份制銀行以及花旗、渣打、匯豐、荷銀以及蒙特利爾5家外資行在內的總共13家銀行獲得了首批人民幣做市商牌照。2006年1月4日,13家人民幣做市商開始在銀行間即期外匯市場引入詢價交易方式,同時保留撮合方式。
2006年1月3日,《中國人民銀行關於進一步完善銀行間即期外匯市場的公告》(中國人民銀行公告〔2006〕第1號)規定,自2006年1月4日起,在銀行間即期外匯市場上引入詢價交易方式(以下簡稱OTC方式),同時保留撮合方式;中國外匯交易中心於每個工作日上午9時15分對外公布當日人民幣對美元、歐元、日元和港幣匯率中間價,作為當日銀行間即期外匯市場(含OTC方式和撮合方式)以及銀行櫃台交易匯率的中間價。中國外匯交易中心於每日銀行間外匯市場開盤前向所有銀行間外匯市場做市商詢價,並將全部做市商報價作為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中間價的計算樣本,去掉最高和最低報價後,將剩餘做市商報價加權平均,得到當日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中間價,權重由中國外匯交易中心根據報價方在銀行間外匯市場的交易量及報價情況等指標綜合確定。
2007年5月18日,中國人民銀行發布公告稱,自21日起,銀行間即期外匯市場人民幣兌美元交易價浮動幅度由千分之三擴大至千分之五。
美國財政部在《國際經濟和匯率政策報告》中以大量篇幅評論中國的人民幣匯率政策。報告稱,人民幣對美元的固定匯率政策「阻礙了價格指數的變動,妨礙國際收支不平衡的調整,吸引大量風險資本流入,並對中國經濟構成越來越嚴重的威脅」,中國應該立即採取措施,大幅度調整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以「有效改變其低估的市場價值」。 1946年12月18日,荷蘭盾的含金量定為0.334987克,官方匯率為1美元等於2.65285荷蘭盾。1949年9月21日,荷蘭盾貶值30.2%,含金量減為0.233861克,官方匯率為1美元兌3.80荷蘭盾。1960年11月1日,荷蘭、比利時、盧森堡簽訂的經濟聯盟條約生效,三國內部貨幣匯率的波動幅度為1.5%。
1961年3月7日,荷蘭盾含金量升為0.245489克,官方匯率為1美元兌3.62荷蘭盾,波動的上下限為1美元等於3.5925~3.6475荷蘭盾。1971年5月10日起,隨西德馬克一起,荷蘭盾突破上限浮動,造成實質上荷蘭盾的貶值;8月15日在美元實際貶值之後,自8月23日起荷蘭盾與比利時法郎、盧森堡法郎仍同5月10日以前的匯率水平(即1荷蘭盾等於13.81215比利時法郎)掛鉤;對其它貨幣實行受控浮動,荷蘭和比利時中央銀行將浮動限度控制在5月10日匯率水平的上下1.5%;9月6日,荷蘭對非居民購買荷蘭債券進行限制,因而導致了「0」類荷蘭盾的產生;12月18日美元貶值;12月21日,荷蘭盾的含金量提高2.76%,官方匯率調至1美元兌3.2447荷蘭盾,同時制定了波動幅度為4.5%的實際匯率,即波動上下限為3.1719~3.3175荷蘭盾。
1972年4月24日,荷蘭宣布執行歐洲經濟共同體成員國內部貨幣匯率波動幅度不超過2.25%的規定。比、荷、盧三國貨幣波恢復至7.1320~7.3490荷蘭盾兌100比利時法郎。1973年2月12日美元貶值,2月14日,荷蘭盾對美元的官方匯率為1美元兌2.92024荷蘭盾,波幅在2.8545~2.9860荷蘭盾之間;從3月19日起,荷蘭盾對美元自由浮動,同時與比利時、丹麥、法國、西德、盧森堡、挪威、瑞典多國貨幣聯合浮動,9月15日,荷蘭盾升值5%,官方匯率為1美元兌2.781美元。1974年2月1日,非居民購買債券用的「0」類荷蘭盾取消。
1976年3月15日起,歐共體成員國內2.25%的波幅取代比、荷貨幣聯盟1.5%的波幅限制;10月18日,荷蘭盾的含金量降低1.96%,官方匯率調至2.837荷蘭盾兌1美元。1978年10月16日,荷蘭盾貶值2%,官方匯率1美元兌2.895荷蘭盾。
1979年3月13日,歐洲貨幣體系成立,成員國貨幣間的波幅上下為2.25%,同時確定了定期調整的固定匯率和干預限度。
現荷蘭盾匯率固定為2.20371荷蘭盾兌換1歐元,或者0.453780歐元兌換1荷蘭盾。
⑶ 人民幣破6是什麼意思
人民幣破6的意思是一美元匯換人民幣至少在6元以上。
人民幣的報價:
人民幣匯率一般指的是外幣兌換人民幣的報價,即1外幣或者100外幣兌換成多少人民幣。人民幣升值相應的人民幣匯率下降。人民幣匯率在1994年以前一直由國家外匯管理局制定並公布。1994年1月1日人民幣匯率並軌以後,實施以市場供求為基礎的單一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
中國人民銀行根據前一日銀行間外匯市場形成的價格,公布人民幣對美元等主要貨幣的匯率,各銀行以此為依據,在中國人民銀行規定的浮動幅度內自行掛牌。
(3)名義匯率6擴展閱讀:
人民幣升值的內部因素
1、實際有效匯率
據IMF估算,2002年人民幣相對於其他主要貿易夥伴的名義有效匯率下降了6%,而根據胡祖六(2003)的測算,從2002年2月美元從其匯率的最高點貶值到2003年6月,人民幣的實際有效匯率已經下降了11%。
中國經濟的穩定快速增長與世界經濟的低迷形成鮮明對比。這就表明人民幣有升值的趨勢。
2、購買力平價
聯合國開發計劃署(UNDP)發布的《人類發展報告》顯示,2005年中國人均GDP按名義匯率計算為1352美元,但若按購買力平價方法折算則為5791美元,即名義匯率比按購買力平價計算的人民幣匯率低估4.06倍。
一般來說,購買力平價的計算僅涉及到可貿易商品,並且沒有考慮產品和服務質量的差異,因而容易高估發展中國家的幣值。但是,人民幣幣值即使沒有UNDP估算的那樣高,也不至於像現行的匯率那樣低。
3、國際收支
「國際收支決定論」認為,一國的國際收支狀況是影響匯率最直接的因素之一。當一國有較大的國際收支逆差時,對外匯的需求大於外匯的供給,本幣對外貶值;反之則會造成本幣升值。
⑷ 人民幣對美元匯率破6.5~我還搞不懂為什麼這是壞事情…
名義上是RMB升值是好事,貌似升值就是好事,你的錢值錢了嗎?沒有!物價越來越漲錢越來越不值錢.這是為什麼?因為中國亂印貨幣導致的現在的通貨膨脹,錢其實是在不斷的貶值!但是黑鬼美國佬印錢的速度比中國還要快,所以RMB只是相對美圓是升值了,但和我們普通百姓沒啥關系,百姓的錢不斷在貶值,只不過美國百姓的錢貶值得更快點,總結,都是垃圾!
⑸ 宏觀經濟學判斷題 假設英鎊對美元的名義匯率是2.如果巨無霸在美國的價格是2美元,而在英國是6英鎊
不正確。實際匯率=名義匯率(單位是外幣/本幣)*本國價格(單位是本幣/個)/他國價格(外幣/個),在本題中,若以英鎊為本幣,則實際匯率為2(美元/英鎊)*6(英鎊/個)/2(美元/個)=6個美國巨無霸/英國巨無霸。你也可以這么想:在美國每個巨無霸賣2美元,也即1英鎊,而在英國每個巨無霸賣6英鎊,所以前者的價格是後者的1/6。所以這個題的答案應該是1/6
⑹ 匯率指數指哪個
實際匯率(real exchange rate):在名義匯率基礎上剔除了通貨膨脹因素後的匯率。 對名義匯率進行調整後的匯率,不同的調整方法對應不同的實際匯率含義。至少有兩層含義:一是指用兩國價格水平調整後的雙邊匯率,這是通常實際匯率的含義,公式為:s=S×P*/P,其中s表示實際匯率,S表示名義匯率(直接標價法下),P*表示外國價格水平,P表示本國價格水平;另一是指事實上的匯率,將政府實行的貿易政策對有關主體的影響考慮進去之後的匯率,如政府對出口進行補貼,則對本國的出口企業而言,其事實上面對的匯率(即實際匯率)為:S+以本幣表示的補貼額/以外幣表示的出口額,S的含義同上。 實際匯率(real exchange rate)是相對於名義匯率而言的,根據不同的需要,實際匯率有多種不同的定義。 第一種定義是外部實際匯率;第二種定義是內部實際匯率;第三種定義的實際匯率是指名義匯率加上或減去財政補貼或稅收減免;第四種定義的實際匯率是指名義匯率減去通貨膨脹率;第五種實際匯率的定義包含了兩國的勞動生產率對比。 從實際匯率有關的上述定義可以看到,第一,實際匯率的概念十分重要,但它的種類很多,代表了不同的理論和政策含義,且至少涉及兩個變數,政策上的可解釋性較復雜;第二,所有實際匯率的定義所指明的政策含義最終都可以用名義匯率來表達。 有效匯率
Effective Exchange Rate 有效匯率是指某種加權平均匯率指數,以貿易比重為權數的有效匯率所反映的是一國貨幣匯率在國際貿易中的總體競爭力和總體波動幅度。 我們知道,一國的產品出口到不同的國家可能會使用不同的匯率。另外,一國貨幣在對某種貨幣升值時也可能同時在對另一種貨幣貶值。即使該種貨幣同時對其他貨幣貶值(或升值),其幅度也不一定完全一致。因此,從20世紀70年代末起,人們開始使用有效匯率來觀察某種貨幣的總體波動幅度及其在國際經貿和金融領域中的總體地位。 有效匯率的公式: A 幣的有效匯率=∑A 國貨幣對 i 國貨幣的匯率指數(以基期為100)× A國對i 國貿易額/A國全部貿易額 實際有效匯率是剔除通貨膨脹對各國貨幣購買力的影響,一國貨幣與所有貿易夥伴國貨幣雙邊名義匯率的加權平均數。 在具體的實證過程中,人們通常將有效匯率區分為名義有效匯率和實際有效匯率。一國的名義有效匯率等於其貨幣與所有貿易夥伴國貨幣雙邊名義匯率的加權平均數,如果剔除通貨膨脹對各國貨幣購買力的影響,就可以得到實際有效匯率。實際有效匯率不僅考慮了所有雙邊名義匯率的相對變動情況,而且還剔除了通貨膨脹對貨幣本身價值變動的影響,能夠綜合地反映本國貨幣的對外價值和相對購買力。 目前,通行的加權平均方法包括算術加權平均和幾何加權平均兩類。在測算有效匯率時,研究人員往往根據自己的特殊目的來設計加權平均數的計算方法、樣本貨幣范圍和貿易權重等相關參數,得出的結果可能存在一定的差異。 (1)按國際貨幣制度的演變劃分,有固定匯率和浮動匯率 ①固定匯率。是指由政府制定和公布,並只能在一定幅度內波動的匯率。 ②浮動匯率。是指由市場供求關系決定的匯率。其漲落基本自由,一國貨幣市場原則上沒有維持匯率水平的義務,但必要時可進行干預。 (2)按制訂匯率的方法劃分,有基本匯率和套算匯率 ①基本匯率。各國在制定匯率時必須選擇某一國貨幣作為主要對比對象,這種貨幣稱之為關鍵貨幣。根據本國貨幣與關鍵貨幣實際價值的對比,制訂出對它的匯率,這個匯率就是基本匯率。一般美元是國際支付中使用較多的貨幣,各國都把美元當作制定匯率的主要貨幣,常把對美元的匯率作為基本匯率。 ②套算匯率。是指各國按照對美元的基本匯率套算出的直接反映其他貨幣之間價值比率的匯率。 (3)按銀行買賣外匯的角度劃分,有買入匯率、賣出匯率、中間匯率和現鈔匯率 ①買入匯率。也稱買入價,即銀行向同業或客戶買入外匯時所使用的匯率。採用直接標價法時,外幣摺合本幣數較少的那個匯率是買入價,採用間接標價法時則相反。 ②賣出匯率。也稱賣出價,即銀行向同業或客戶賣出外匯時所使用的匯率。採用直接標價法時,外幣摺合本幣數較多的那個匯率是賣出價,採用間接標價法時則相反。 買入賣出之間有個差價,這個差價是銀行買賣外匯的收益,一般為1%一5%。銀行同業之間買賣外匯時使用的買入匯率和賣出匯率也稱同業買賣匯率,實際上就是外匯市場買賣價。 ③中間匯率。是買入價與賣出價的平均數。西方明刊報導匯率消息時常用中間匯率,套算匯率也用有關貨幣的中間匯率套算得出。 ④現鈔匯率。一般國家都規定,不允許外國貨幣在本國流通,只有將外幣兌換成本國貨幣,才能夠購買本國的商品和勞務,因此產生了買賣外匯現鈔的兌換率,即現鈔匯率。按理現鈔匯率應與外匯匯率相同,但因需要把外幣現鈔運到各發行國去,由於運送外幣現鈔要花費一定的運費和保險費,因此,銀行在收兌外幣現鈔時的匯率通常要低於外匯買入匯率; 而銀行賣出外幣現鈔時使用的匯率則高於其他外匯賣出匯率。 (4)按銀行外匯付匯方式劃分有電匯匯率、信匯匯率和票匯匯率 ①電匯匯率。電匯匯率是經營外匯業務的本國銀行在賣出外匯後,即以電報委託其國外分支機構或代理行付款給收款人所使用的一種匯率。由於電匯付款快,銀行無法佔用客戶資金頭寸,同時,國際間的電報費用較高,所以電匯匯率較一般匯率高。但是電匯調撥資金速度快,有利於加速國際資金周轉,因此電匯在外匯交易中佔有絕大的比重。 ②信匯匯率。信匯匯率是銀行開具付款委託書,用信函方式通過郵局寄給付款地銀行轉付收款人所使用的一種匯率。由於付款委託書的郵遞需要一定的時間,銀行在這段時間內可以佔用客戶的資金,因此,信匯匯率比電匯匯率低。 ③票匯匯率。票匯匯率是指銀行在賣出外匯時,開立一張由其國外分支機構或代理行付款的匯票交給匯款人,由其自帶或寄往國外取款所使用的匯率。由於票匯從賣出外匯到支付外匯有一段間隔時間,銀行可以在這段時間內佔用客戶的頭寸,所以票匯匯率一般比電匯匯率低。票匯有短期票匯和長期票匯之分,其匯率也不同。由於銀行能更長時間運用客戶資金,所以長期票匯匯率較短期票匯匯率低。 (5)按外匯交易交割期限劃分有即期匯率和遠期匯率 ①即期匯率。也叫現匯匯率,是指買賣外匯雙方成交當天或兩天以內進行交割的匯率。 ②遠期匯率。遠期匯率是在未來一定時期進行交割,而事先由買賣雙方簽訂合同、達成協議的匯率。到了交割日期,由協議雙方按預訂的匯率、金額進行錢匯兩清。遠期外匯買賣是一種預約性交易,是由於外匯購買者對外匯資金需要的時間不同,以及為了避免外匯匯率變動風險而引起的。遠期外匯的匯率與即期匯率相比是有差額的。這種差額叫遠期差價,有升水、貼水、平價三種情況,升水是表示遠期匯率比即期匯率貴,貼水則表示遠期匯率比即期匯率便宜,平價表示兩者相等。 (6)按對外匯管理的寬嚴區分,有官方匯率和市場匯率 ①官方匯率。是指國家機構(財政部、中央銀行或外匯管理當局)公布的匯率。官方匯率又可分為單一匯率和多重匯率。多重匯率是一國政府對本國貨幣規定的一種以上的對外匯率,是外匯管制的一種特殊形式。其目的在於獎勵出口限制進口,限制資本的流入或流出,以改善國際收支狀況。 ②市場匯率。是指在自由外匯市場上買賣外匯的實際匯率。在外匯管理較松的國家,官方宣布的匯率往往只起中心匯率作用,實際外匯交易則按市場匯率進行。 (7)按銀行營業時間劃分,有開盤匯率和收盤匯率 ①開盤匯率。又叫開盤價,是外匯銀行在一個營業日剛開始營業時進行外匯買賣使用的匯率。 ②收盤匯率。又稱收盤價,是外匯銀行在一個營業日的外匯交易終了時使用的匯率
⑺ 匯率是如何計算的。計算公式
匯率公式:1/實時匯率。
1/6.6974≈0.1493。所以,需要0.1493美元就能購買1人民幣。這就是人民幣/美元貨幣對,貨幣位置就要反過來了。
【1美元可換人民幣6.6974元】 也就是說1美元約等於7元人民幣
資料拓展:
匯率的計算一般與人民幣匯率中間價(匯率中間價=(現匯買入價+賣出價)/2)有關。
1. 某種外幣要在其他不支持本幣種的國家使用,必須通過購匯。
2. 銀行在賣出外幣時,現匯和現鈔的價格一樣,在買入外幣時,現匯的價格高於現鈔的價格。
3. 現鈔買入價是銀行買入一單位某外幣現鈔時應付給賣方的本地貨幣額。
4. 用戶購匯後如要進行匯款必須選擇購匯現匯,否則需將現鈔轉成現匯,需支付現鈔轉現匯費用。鈔轉匯手續費的計算公式:鈔轉匯費用(人民幣)=匯出金額(外幣)X(現匯賣出價-現鈔買入價)。
5. 等值結匯美元及參考匯率僅供參考,最終結果以提交結匯交易時的匯率為准。
6. 其實人民幣兌換外幣時,現匯和現鈔的價格一樣的。沒有什麼區別。只有在外幣兌換人民幣時,現匯的價格高於現鈔的價格;是按現鈔賣出價,還是按現匯賣出價。直接拿現金去櫃台換的是按照現鈔賣出價,如果是賬戶里的余額直接兌換是現匯賣出價。
7. 人民銀行授權中國外匯交易中心於每個工作日上午9時15分對外公布當日人民幣對美元、歐元、日元和港幣匯率中間價,作為當日銀行間即期外匯市場(含OTC方式和撮合方式)以及銀行櫃台交易匯率的中間價。各家金融機構根據這個中間價進行時時調整。
⑻ 人民幣匯率變動原因
國際收支變動
國際收支變化是決定人民幣匯率的重要因素,反映了外匯市場供給變化對人民幣匯率的影響。如果國際收支順差,外匯市場的外匯供應將增加,外匯將貶值,人民幣將升值。如果國際收支惡化,外匯供應將下降,人民幣將面臨貶值壓力。
長期以來,中國的貿易順差和資本賬戶翻了一番,人民幣也保持了升值趨勢。如果中國的國際收支順差下降,人民幣升值的壓力將減緩,雙向匯率變動的可能性將增加。
央行的調控
外匯市場的參與者除了買賣雙方之外,還有中央銀行的調控,中央銀行是外匯市場中最大的參與者,可以影響匯率走勢。在人民幣升值的情況下,為了控制人民幣的快速升值,穩定匯率,中央銀行需要在外匯市場上購買以本幣計價的外匯。
你買的外匯越多,調控力度就越大,這也體現在外匯儲備的增加上。如果外匯儲備增加,中央銀行的調控力度可能就越大。1~5月,中國外匯儲備大幅增加,6月份出現116.67億美元的大幅下降,反映出隨著人民幣升值壓力的緩解,央行干預壓力在下降。
熱錢的流動
如果國際投機資本流入,外匯市場的外匯供給將增加,人民幣升值壓力將加大。如果投機資本外流,人民幣升值的壓力就會減緩。中國新修訂的外匯條例加強了對熱錢流入的控制。同時,人民幣預期升值幅度減小,投機資本利潤空間縮小,投機資本外流增加,人民幣升值步伐放緩。
公眾預期
如果公眾期望人民幣匯率繼續升值,公眾持有的外匯就會減少,盡快進行外匯結算,減少人民幣升值帶來的損失,人民幣升值壓力也會加大,升值步伐也會加快。如果公眾期望人民幣匯率貶值,他們更願意持有外匯形成外匯存款。
據中央銀行統計,長期以來,中國外匯存款基本保持在1500——1600億美元左右,變化不大,也表明在人民幣升值預期的情況下,居民比存款更願意結匯。
美元價值的變化
人民幣與美元的匯率是人民幣與美元的比率,反映了人民幣與美元在當期的購買力。在一定的名義匯率水平下,如果美元貶值,人民幣幣值將相對上升,人民幣升值的壓力將很大。如果美元升值,人民幣幣值將相對下降,人民幣升值壓力將下降。例如,在最近美元持續走強的情況下,人民幣對美元不斷貶值。
通貨膨脹的變化
如果中國的通貨膨脹率高於美國,人民幣的相對價值,即購買力下降,人民幣升值的壓力就會減輕。相反,如果美國的通貨膨脹率高於中國,美元的價值就會下降,人民幣的價值就會相對上升,人民幣就會面臨升值的壓力。目前,中國的通貨膨脹率雖有下降趨勢,但仍高於美國。人民幣幣值相對下降,人民幣升值的壓力也有所緩解。
⑼ 通常所說的匯率是 直接標價法下的 還是間接
這都是有前綴的,外幣匯率是指的直接標價法;該國貨幣匯率是指的本幣匯率,間接標價法的。如果只是說匯率上升,沒有前綴的話,應該是默認直接標價法,就好比咱們平時說匯率上升,應該是指1美元兌人民幣從1:6上升到1:7。
⑽ 8.11匯改周年 人民幣匯率跌破6.70是什麼意味
總的看來,8.11匯改後,人民幣匯率雙向波動明顯,靈活性和彈性也有所加大,貶值壓力也明顯增大。人民幣匯率運行呈現出如下五大特點:
1、「匯率雙向波動明顯」首當其中。8.11匯改至今年3月初,人民幣匯率先後出現兩輪影響較大的貶值。今年3月3日以來,匯率總體運行相對平穩,略有回升。
但5、6月份尤其是受英國脫歐事件的影響,人民幣匯率又出現新的一輪貶值勢頭,甚至一度擊破1美元兌6.7元。
2、匯率呈現出貶值趨勢。總的來看,不論人民幣兌美元,還是人民幣兌一籃子貨幣都呈現出小幅貶值。
今年8月2日,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中間價為6.6451元,較2015年末貶值2.33%。
根據國際清算銀行的計算,8.11匯改以來至今年6月末,人民幣名義有效匯率貶值6.21%,實際有效匯率貶值5.99%。
3、離、在岸人民幣價差有所加大,CNH與CNY價差最高時達1300多點,加劇了市場貨幣投機行為。
4、由盯住單一美元轉向參考一籃子貨幣。
8.11匯改後,人民幣匯率運行機制的主要特點就是由單一「錨定」美元轉向了「雙錨」機制,即以美元或一籃子貨幣作為人民幣匯率調整的「錨定物」,使人民幣匯率波動擺脫了受單一美元匯率的影響。
但由於美元仍是我國對外貿易和對外債務債權的主要計價和結算貨幣,美元匯率變化對人民幣匯率的影響仍是一個重要的因素;
5、市場貶值預期強化,加劇了人民幣匯率貶值,並加大了資本外流的壓力。
8.11匯改以來,今年7月7日離岸人民幣兌美元即期匯率首次跌破6.7,7月8日和11日分別為6.7018和6.7070。
7月15日再度跌破6.70,為6.7116,18至19日離岸人民幣對美元即期匯率處於6.70-6.71之間波動。
7月18日在岸人民幣兌美元即期匯率也曾一度跌破6.70心理關口,這的確加大了市場人民幣貶值的心理預期。
實際上,對人民幣匯率水平及其走勢的分析和判斷是一件難度很大的事情。總的來看,隨著人民幣匯率市場化水平的逐步提升,匯率的雙向波動將成為常態,一段時間內出現人民幣升值或貶值應該是正常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