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其實去杠桿化是什麼意思,大致內容是說什麼『』用小成本去撬動大資金從而獲取高利益『』 我有點不理解,
【經濟學術語】
在經濟學里,杠桿有廣義和狹義之分,狹義的指「財務杠桿」。一個企業在自有資金不足的情況下,通過借貸籌集資金,投入生產,獲得更多的收益。就是用別人的錢辦自己的事。但這樣風險也大,如果生意賠了,虧損大過自有資金的量,就成了資不抵債。一般企業都會找到一個合適的平衡點,既能多掙錢,又保證可控的風險,指標就叫做「資產負債率」。
廣義的杠桿涵蓋所有「以小搏大」的經濟行為,但核心還是借貸。比如在期貨市場,你有一塊錢,但市場允許你下十塊錢的單。期間如果虧損到了一塊錢,你就強制退出。
宏觀經濟中的杠桿利用的是資金流動倍數產生作用。比如加息減息。加減0.1%的利息率看起來是很少的,但資金流動不是一次性的,而是反復多次的,所以效用會放大很多倍。為什麼這么說呢。比如張三從銀行借十萬塊錢,可能馬上去商場購物,而商場到了晚上就把錢又存進了銀行。銀行又把錢借給李四,李四開公司,錢借出來了可還存在銀行戶頭里。銀行的錢還是那麼多,只是多了兩層債務關系而已。
當政府提高或者降低利息時,會同時對多層借貸關系起到作用,從而產生放大效應。
改變銀行准備金率也類似。
「去杠桿化」(Deleveraging),綜合各方的說法,「去杠桿化」就是一個公司或個人減少使用金融杠桿的過程。把原先通過各種方式(或工具)「借」到的錢退還出去的潮流。
當資本市場向好時,這種模式帶來的高收益使人們忽視了高風險的存在,等到資本市場開始走下坡路時,杠桿效應的負面作用開始凸顯,風險被迅速放大。對於杠桿使用過度的企業和機構來說,資產價格的上漲可以使它們輕松獲得高額收益,而資產價格一旦下跌,虧損則會非常巨大,超過資本,從而迅速導致破產倒閉。金融危機爆發後,高「杠桿化」的風險開始為更多人所認識,企業和機構紛紛開始考慮「去杠桿化」,通過拋售資產等方式降低負債,逐漸把借債還上。這個過程造成了大多數資產價格如股票、債券、房地產的下跌。
單個公司或機構「去杠桿化」並不會對市場和經濟產生多大影響。但是如果整個市場都進入這個進程,大部分機構和投資者都被迫或主動的把過去採用杠桿方法「借」的錢吐出來,那這個影響顯然不一般。
在經濟繁榮時期,金融市場充滿了大量復雜的、杠桿倍數高的投資工具。如果大部分機構和投資者都加入「去杠桿化」的行列,這些投資工具就會被解散,而衍生品市場也面臨著萎縮,相關行業受創,隨著市場流動性的大幅縮減,將會導致經濟衰退。
㈡ 股市科普:什麼是去杠桿化
簡單來說,「杠桿化」,以較少的本金獲取高收益。這種模式在金融危機爆發前為不少企業和機構所採用,特別是投資銀行,杠桿化的程度一般都很高。
「去杠桿化」就是一個公司或個人減少使用金融杠桿的過程。把原先通過各種方式(或工具)「借」到的錢退還出去的潮流。
之所以要去杠桿,是金融周期到達頂部後提出的客觀需求,也是銀行和市場主體自發選擇的行為,是市場配置的力量。
企業盈利下降,無法負擔更高的債務,所以會選擇收縮產能,償還債務。
銀行壞賬率上升,影響業績和生存,所以會選擇盡量催收貸款並少放貸。
㈢ 什麼是去杠桿化悖論
杠桿化是借別人的錢,來幫自己賺錢的一種方式.是一種較高風險的投資策略,投資人若個性保守,或不能承擔虧損的後果,就盡量少利用為好。
去杠桿化表示該雖然目前還有利潤,但是利潤正越來越小而風險卻越來越大,再使用杠桿原理就不行了!
選我!!!!
㈣ 銀行去杠桿化是什麼意思
「去杠桿化」是指金融機構或金融市場減少杠桿的過程,而「杠桿」指「使用較少的本金獲取高收益」。這種模式在金融危機爆發前為不少企業和機構所採用,但在金融危機爆發時會帶來巨大的風險。
當資本市場向好時,高杠桿模式帶來的高收益使人們忽視了高風險的存在,等到資本市場開始走下坡路時,杠桿效應的負面作用開始凸顯,風險被迅速放大。
對於杠桿使用過度的企業和機構來說,資產價格的上漲可以使它們輕松獲得高額收益,而資產價格一旦下跌,虧損則會非常巨大,超過資本,從而迅速導致破產倒閉。
(4)關於去杠桿化的深入理解doc擴展閱讀:
金融危機爆發後,高「杠桿化」的風險開始為更多人所認識,企業和機構紛紛開始考慮「去杠桿化」,通過拋售資產等方式降低負債,逐漸把借債還上。這個過程造成了大多數資產價格如股票、債券、房地產的下跌。
當國際金融機構和投資者去杠桿化時,一般不會對中國產生顯著的負面效應。在這一問題上,中國經濟目前受到的最嚴重的影響表現在,國際商業銀行在縮減其資產負債表規模的過程中,貿易信貸也受到了波及。
㈤ 什麼叫去杠桿化謝謝
就是交易向杠桿式交易發展,而杠桿式交易可讓您以低於合約交易金額的資本進行該項交易。因此您以自己的資本所取得的回報(正或負回報)就會增加(或可說讓杠桿撬起了)。盈利或虧損和利息將按照顧客的整筆交易的總額進行計算。同樣一筆交易,顧客所投入的資本越少,則杠桿效應則越高。然而杠桿式交易可帶來倍增的利潤,也可令您的虧損因應您的杠桿比率而擴大。
㈥ 什麼是去杠桿化
去杠桿是指金融機構或金融市場減少杠桿的過程,而「杠桿」指「使用較少的本金獲取高收益」。這種模式在金融危機爆發前為不少企業和機構所採用,但在金融危機爆發時會帶來巨大的風險。通俗來講去杠桿就是減少負債。
㈦ 各位股友,金融去杠桿化是什麼意思最通俗的講是不是去泡沫化
1、金融去杠桿化是指銀行等金融機構減少金融衍生工具的使用,例如CDO CDS等,使用這些金融創新工具可以放大貨幣量,例如100元可以變成1000元使用,這樣就是10倍杠桿。
2、泡沫通俗講就是不該有很多錢的地方多出了很多的錢,例如三四線城市的房價,一些人去投資5000/m的房子抄到20000這就是泡沫化,這個價格是脫離真實物價水平的,就像是吹的泡沫一般價格脹大但也容易破裂。
拓展資料
1、簡介
"去杠桿化"是指金融機構或金融市場減少杠桿的過程,而"杠桿"指"使用較少的本金獲取高收益"。
這種模式在金融危機爆發前為不少企業和機構所採用,但在金融危機爆發時會帶來巨大的風險。
2、概述
當資本市場向好時,高杠桿模式帶來的高收益使人們忽視了高風險的存在,等到資本市場開始走下坡路時,杠桿效應的負面作用開始凸顯,風險被迅速放大。對於杠桿使用過度的企業和機構來說,資產價格的上漲可以使它們輕松獲得高額收益,而資產價格一旦下跌,虧損則會非常巨大,超過資本,從而迅速導致破產倒閉。
3、階段
當前,世界范圍內最常見的風險名詞就是"債務",就本質而言,債務其實就是對信用的一種過度透支,濫用信用就會造成債務風險,並最終導致債務危機。從資產負債表角度看,經濟周期波動往往體現為經濟體系杠桿率的調整過程。往往會經歷三個階段的去杠桿化過程:早期衰退、私人部門去杠桿化、經濟回升和公共部門去杠桿化。
㈧ 去杠桿化是什麼意思
在力的作用下如果能繞著一固定點轉動的硬棒就叫杠桿。在生活中根據需要,杠桿可以做成直的,也可以做成彎的。
阿基米德[1]在《論平面圖形的平衡》一書中最早提出了杠桿原理。他首先把杠桿實際應用中的一些經驗知識當作"不證自明的公理",然後從這些公理出發,運用幾何學通過嚴密的邏輯論證,得出了杠桿原理。這些公理是:(1)在無重量的桿的兩端離支點相等的距離處掛上相等的重量,它們將平衡;(2)在無重量的桿的兩端離支點相等的距離處掛上不相等的重量,重的一端將下傾;(3)在無重量的桿的兩端離支點不相等距離處掛上相等重量,距離遠的一端將下傾;(4)一個重物的作用可以用幾個均勻分布的重物的作用來代替,只要重心的位置保持不變。相反,幾個均勻分布的重物可以用一個懸掛在它們的重心處的重物來代替;似圖形的重心以相似的方式分布……正是從這些公理出發,在"重心"理論的基礎上,阿基米德又發現了杠桿原理,即"二重物平衡時,它們離支點的距離與重量成反比。"
費力杠桿例如:剪刀、釘錘、拔釘器……杠桿可能省力可能費力,也可能既不省力也不費力。這要看力點和支點的距離:力點離支點愈遠則愈省力,愈近就愈費力;還要看重點(阻力點)和支點的距離:重點離支點越近則越省力,越遠就越費力;如果重點、力點距離支點一樣遠,如定滑輪和天平,就不省力也不費力,只是改變了用力的方向。
省力杠桿例如:開瓶器、榨汁器、胡桃鉗……這種杠力點一定比重點距離支點近,所以永遠是省力的。
「去杠桿化」是從「金融產品的去杠桿化」開始的。金融創新繁榮時期,在眾多證券化的資產基礎上,產生了大量衍生結構性金融產品,如CDO、CDS等,這就是「金融產品的杠桿化」。當美國房地產價格開始下行、房貸違約率上升時,其影響首先體現在各種建立在次級按揭房貸基礎上的衍生產品的價格上。這是由於杠桿化操作,衍生產品能夠放大內在資產價值的變化。「金融產品的去杠桿化」就是此類衍生性金融產品市場灰飛煙滅的過程。
「去杠桿化」的第二階段,是「金融機構的去杠桿化」。一段時間以來,不僅投資銀行,連商業銀行都購買了大量杠桿化的金融產品。這些金融機構的資金來源,包括商業銀行吸收的存款和投資銀行在短期資金市場(如票據)上的融資。低利率和充裕的流動性大大降低了融資成本。然而,由於投資衍生產品造成的巨大損失,迫使銀行減記不良資產,並大幅減少其資產負債表整體對風險類資產的暴露。這就是「金融機構的去杠桿化」。
「金融機構的去杠桿化」大大消弱了金融機構的中介功能。具體表現在信貸成本大幅上升,借貸條件變得異常苛刻。這使那些長期依賴金融機構,獲得部分短期資金來源的各類機構投資者(如對沖基金),成了無源之水,從而不得不出售其所持資產(尤其是風險較高的資產)來保持足夠的現金水平,以備不時之需(如投資者的贖回)。這就是「去杠桿化」的第三階段——「投資者的去杠桿化」。
「去杠桿化」的第四階段,是「消費者的去杠桿化」。投資者出售資產,加劇了各類資產(尤其是房地產)價格的縮水並產生負財富效應,這使以英美家庭部門為代表的消費者所能做的惟一選擇,就是增加凈儲蓄,以緩沖家庭凈財富的萎縮,而這只能通過減少舉債或提高儲蓄率來實現。以消費的放緩為代價的儲蓄增加,反過來進一步加劇了實體經濟基本面惡化的速度和程度。
面臨經濟基本面的惡化,各國政府紛紛出台刺激經濟的政策方案。政策的效果不僅是政府主導的支出規模的函數,而且也取決於其「乘數效應」的大小。如果要放大「乘數效應」,則要求有關政府的支出,盡量用於購買在本國製造的產品。否則,刺激效應會通過進口而「漏出」到本國經濟系統之外,不能使本國經濟受益。這就為貿易保護提供了堂而皇之的理由。各國政府「各掃門前雪」的結果,就是導致「去杠桿化」的第五階段,也是其最高階段:「全球經濟的去杠桿化」,或稱之為「去全球化」。
㈨ 誰有《去杠桿化、負財富效應與信貸市場萎縮——金融危機後美國經濟向何處去》一文的全文doc或pdf
這個花了很長時間找的。
次貸、杠桿和CDS:美國金融危機到底有多嚴重
對美國金融危機,學術界最普遍的解釋是次貸問題。然而次貸總共不過幾千億,而美國政府救市資金早已到了萬億以上,為什麼危機還是看不到頭?有文章指出危機的根源是金融機構採用「杠桿」交易;另一些專家指出金融危機的背後是62萬億的信用違約掉期(CreditDefaultSwap,CDS)。那麼,次貸、杠桿和CDS之間究竟是什麼關系?它們之間通過什麼樣的相互作用產生了今天的金融危機?本文通過使用幾個假想的例子,試圖為這些問題提供一個答案。
【杠桿】假如投資虧損5%,那麼A賠光了自己的全部資產還欠15億
目前,許多投資銀行為賺取暴利,採用20-30倍杠桿操作,假設一個銀行A自身資產為30億,30倍杠桿就是900億。也就是說,銀行A以30億資產為抵押去借900億的資金用於投資,假如投資盈利5%,那麼A就獲得45億的盈利,相對於A自身資產而言,這是150%的暴利。反過來,假如投資虧損5%,那麼銀行A賠光了自己的全部資產還欠15億。
【CDS合同】如果其中一家違約,賠償額最多不過50億
由於杠桿操作高風險,所以按照正常的規定,銀行不允許進行這樣的冒險操作。所以就有人想出一個辦法,把杠桿投資拿去做「保險」。這種保險就叫CDS。比如,銀行A為了逃避杠桿風險就找到了機構B。機構B可能是另一家銀行,也可能是保險公司,諸如此類。A對B說,你幫我的貸款做違約保險怎麼樣,我每年付你保險費5千萬,連續10年,總共5億。假如我的投資沒有違約,那麼這筆保險費你就白拿了;假如違約,你要為我賠償。A想,如果不違約,我可以賺45億,這裡面拿出5億用來做保險,我還能凈賺40億;如果有違約,反正有保險來賠。所以對A而言這是一筆只賺不賠的生意。B是一個精明的人,沒有立即答應A的邀請,而是回去做了一個統計分析,發現違約的情況不到1%。如果做一百家的生意,總計可以拿到500億的保險金。如果其中一家違約,賠償額最多不過50億;即使兩家違約,還能賺400億。A,B雙方都認為這筆買賣對自己有利,因此拍板成交,皆大歡喜。
【CDS市場】C在旁邊眼紅了
B做了這筆保險生意之後,C在旁邊眼紅了。C就跑到B那邊說,你把這100個CDS合同賣給我怎麼樣,每個合同給你2億,總共200億。B想,我的400億要10年才能拿到,現在一轉手就有200億,而且沒有風險,何樂而不為。因此B和C就成交了。這樣一來,CDS合同就像股票一樣流到了金融市場之上,可以交易和買賣。實際上C拿到這批CDS合同之後,並不想等上10年再收取200億,而是把它掛牌出售,標價220億。D看到這個產品,算了一下,400億減去220億,還有180億可賺。這是「原始股」,不算貴,立即買了下來。一轉手,C賺了20億。從此以後,這些CDS合同就在市場上反復地炒,現在CDS合同的市場總值已經炒到了62萬億美元。
【次貸】這些人的經濟實力本來只夠買自己的一套住房
上面A、B、C、D、E、F……都在賺大錢,那麼這些錢到底從哪裡冒出來的呢?從根本上說,這些錢來自A以及同A相仿的投資人的盈利。而他們的盈利大半來自美國的次級貸款。次貸主要是給了普通的美國房產投資人。這些人的經濟實力本來只夠買自己的一套住房,但是看到房價快速上漲,動起了房產投機的主意。他們把自己的房子抵押出去,貸款買投資房。這類貸款利息要在8%-9%以上,憑他們自己的收入很難對付,不過他們可以繼續把房子抵押給銀行,借錢付利息,空手套白狼。此時A很高興,他的投資在為他賺錢;B也很高興,市場違約率很低,保險生意可以繼續做;後面的C、D、E、F等等都跟著賺錢。
【次貸危機】終於到了走投無路的那一天
房價漲到一定的程度就漲不上去了,後面沒人接盤。此時房產投機人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房子賣不出去,高額利息要不停地付,終於到了走投無路的那一天,把房子甩給了銀行。於是違約就發生了。此時A感到一絲遺憾,大錢賺不著了,不過也虧不到哪裡,反正有B做保險合同。B也不擔心,反正保險合同已經賣給了C。那麼現在這份CDS保險合同在哪裡呢,在G手裡。G剛從F手裡花了300億買下了100個CDS合同,還沒來得及轉手,突然接到消息,這批CDS合同被降級,其中有20個違約,大大超出原先估計的1%到2%的違約率。每個違約要支付50億的保險金,總共支出達1000億。加上300億CDS合同收購費,G的虧損總計達1300億。雖然G是全美排行前10名的大機構,也經不起如此巨大的虧損。因此G瀕臨倒閉。
【金融危機】一把鼻涕一把眼淚地游說,G萬萬不能倒閉
如果G倒閉,那麼A花費5億美元買的CDS合同就泡了湯。更糟糕的是,由於A採用了杠桿原理投資,根據前面的分析,A賠光全部資產也不夠還債。因此A立即面臨破產的危險。除了A之外,還有A2、A3、……、A20,統統要准備倒閉。因此G、A、A2、……、A20一起來到美國財政部長面前,一把鼻涕一把眼淚地游說,G萬萬不能倒閉,它一倒閉大家都完了。財政部長心一軟,就把G給國有化了,此後A、……、A20的保險金總計1000億美元全部由美國納稅人支付。
【美元危機】如果不賠,就要看著A20、A21、A22……一個接一個倒閉
上面講到的100個CDS合同的市場價是300億。而CDS保險市場總值是62萬億,假設其中有10%的違約,那麼就有6萬億的違約CDS保險。這個數字是300億的200倍。如果說美國政府收購價值300億的CDS之後要賠出1000億。那麼對於剩下的那些違約CDS,美國政府就要賠出20萬億。如果不賠,就要看著A20、A21、A22等等一個接一個倒閉。無論採取什麼措施,美元大貶值已經不可避免。
以上計算所用的假設和數字同實際情況會有出入,但美國金融危機的嚴重性無法低估
㈩ 去杠桿化指什麼意思
去杠桿化:是指金融機構或金融市場減少杠桿的過程。
「杠桿」指「使用較少的本金獲取高收益」。這種模式在金融危機爆發前為不少企業和機構所採用,但在金融危機爆發時會帶來巨大的風險。
當資本市場向好時,高杠桿模式帶來的高收益使人們忽視了高風險的存在,等到資本市場開始走下坡路時,杠桿效應的負面作用開始凸顯,風險被迅速放大。
對於杠桿使用過度的企業和機構來說,資產價格的上漲可以使它們輕松獲得高額收益,而資產價格一旦下跌,虧損則會非常巨大,超過資本,從而迅速導致破產倒閉。
金融危機爆發後,高「杠桿化」的風險開始為更多人所認識,企業和機構紛紛開始考慮「去杠桿化」,通過拋售資產等方式降低負債,逐漸把借債還上。這個過程造成了大多數資產價格如股票、債券、房地產的下跌。
(10)關於去杠桿化的深入理解doc擴展閱讀:
金融去杠桿化的原因:
金融行業本質上是一個高杠桿行業,無論是商業銀行或者投資銀行,都具有比普通工商企業更高的財務杠桿比率,即高資產負債率。這是由金融企業經營產品的特性決定的,金融行業經營的產品是貨幣,天然具有高風險特徵。
據統計,普通工商企業的杠桿化比率平均為2 倍左右,而次貸危機發生的2007 年,美國存款貨幣銀行平均杠桿比率為10 倍,投資銀行更高達30 倍。運用高杠桿比率在稅前盈餘不變的情況下可以更高的提高金融企業的股權回報。
然而高杠桿比率同樣意味著經營上的高風險,高杠桿對風險的估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旦金融機構低估了風險,導致撥備不足,很容易使單一業務的風險在20 倍、甚至30 倍的杠桿作用下,放大至整個集團,甚至傳給整個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