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水平,便於測量力臂,右;⑵4,6;⑶D
2. 在「研究杠桿的平衡條件」的實驗中
(1)杠桿的平衡螺母
(2)便於測量動力臂和阻力臂
(3)鉤碼到支點的距離
(4)得出杠桿的平衡條件
3. 在「研究杠桿的平衡條件」實驗中:(1)實驗前,發現杠桿處於如圖(a)所示的狀態,為了使杠桿在水平位置
(1)如圖(a)所示來的狀態,源左低右高,應將平衡螺母向右調;
(2)如圖(b)所示的狀態,左低右高,可以將右端鉤碼的位置向右移;
(3)使杠桿平衡在水平位置,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便於測量力臂的長度;
(4)該實驗小組只做了一次實驗,不能得出實驗結論,因為一次實驗獲得的數據具有偶然性,不能反映普遍規律;
(5)得出「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的結論是錯誤的,因為數據具有偶然性,不能得出普遍規律,單位不同的物理量不能相加.
故答案為:
(1)右;
(2)右;
(3)便於測量力臂的長度;
(4)不能得出實驗結論;因為一次實驗獲得的數據具有偶然性,不能反映普遍規律;
(5)錯誤的;數據具有偶然性,不能得出普遍規律,單位不同的物理量不能相加.
4. 在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實驗中,首先要使杠桿在______位置平衡.(1)如圖1所示,杠桿平衡後,下面哪種
在做「研究杠桿平衡條件」實驗時,把杠桿掛在支架上以後,若重心不回在支點上,則杠桿使答用時杠桿的重力會對杠桿平衡產生影響,為避免這一點,可讓重心在支點上.杠桿的重力對杠桿平衡不產生影響時,杠桿又可以在任意位置平衡.由於支點到力的作用點的距離就是力臂,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時能便於從杠桿上直接測量力臂.
(1)解:鉤碼個數×格數可代表力×力臂.
A、左邊:4×2,右邊:3×3,右邊下傾.
B、假設移1格,左邊:3×3,右邊:2×4,左邊下傾.
C、左邊:3×4,右邊:2×6,杠桿平衡.
D、左邊:4×2,右邊:4×3,左邊下傾.
由杠桿平衡條件可得,C選項的操作中,杠桿可以平衡.
(2)彈簧測力計的分度什是0.1N,根據指針位置可讀出彈簧測力計的示數是1.9N;
由圖可知,動力臂L1與阻力臂L2之間的關系是L1=2L2,因為FL1=GL2,所以G=
=1.9N×2=3.8N;
當彈簧測力計拉力方向由豎直向上改為bc方向時,動力臂L
1將減小,而阻力G及阻力臂L
2均不變,根據F=
可得拉力F將變大,即彈簧測力計示數將變大.
故答案為:水平;(1)C;(2)1.9;3.8;變大.
5. 在研究「杠桿的平衡條件」實驗中:(1)實驗中首先要調節兩端杠桿兩端的平衡螺母,其作用是調節杠桿在___
(1)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力臂在杠桿上,便於測量力臂,同時杠桿的重心通過支點,消除杠桿自重對杠桿平衡的影響;發現杠桿「左低右高」,可將平衡螺母向右調節;
(2)設一鉤碼重為G,一格為L,則左邊=3G×4L=12GL,
右邊=nG×3L=12GL,
所以n=4;
一個鉤碼重力G=mg=0.1kg×10N/kg=1N,
根據杠桿平衡條件可知:3N×4L=F×2L,
所以F=6N;
(3)當杠桿上掛多組鉤碼時,力和力臂數目增加,雖然也能得出正確的結論,但是使實驗復雜化,給實驗帶來難度.
故答案為:(1)水平;便於測量力臂,同時消除杠桿自重對杠桿平衡的影響;右;(2)4;6;(3)D.
6. 在研究「杠桿的平衡條件」實驗中:(1)實驗中首先要調節杠桿兩端的平衡螺母,其作用是調節杠桿在______
(1)①力臂等於支點到力的作用線的距離,當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時,力的方向回與杠桿垂答直,力臂可以從杠桿標尺刻度上直接讀出來; ②杠桿重心右移應將平衡螺母(左端和右端的均可)向右調節,直至重心移到支點處,使杠桿重力的力臂為零,這樣就減小了杠桿的自重對實驗的影響; (2)因為F 1 ×OC=F 2 ×OA,並且一個鉤碼的重力G=mg=0.1g×10N/kg=1N, 設杠桿的每一個小格代表1cm, 則F 1 ×2cm=3×1N×4cm, F 1 =6N. 彈簧測力計豎直向上拉杠桿時,動力臂是OC,當彈簧測力計傾斜拉杠桿時,動力臂減小,阻力和阻力臂不變,故動力會變大. (3)實驗數據只有一組,得出結論具有偶然性,不具有普遍性,實驗結論必須在多次試驗的基礎上得出,這樣才能有效地避免實驗結果偶然性出現. (4)當杠桿上掛多組鉤碼時,力和力臂增加,雖然也能得出正確的結論,但是使實驗復雜化,給實驗帶來難度. 故答案為:(1)水平;讀出力臂;右;右;(2)4;6;變大;(3)實驗數據只有一組,得出結論具有偶然性,不具有普遍性,實驗結論必須在多次試驗的基礎上得出,這樣才能有效地避免實驗結果偶然性出現;(4)D. |
7. 在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實驗中,(1)實驗前應先調節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其目的是______.(2)杠桿平
(復1)杠桿只有在水平位置平衡時制,杠桿本身才與豎直方向下的重力方向垂直,此時的力臂正好在杠桿上,是杠桿的長度,測量起來非常方便,同時,重力作用線過支點,還可以消除杠桿重力對杠桿平衡的影響;
(2)設每隻鉤碼的重力G,杠桿每一格的長度為s,由杠桿的平衡條件可得,2G×2s=nG×s,解得,n=4,則在杠桿b處應掛的鉤碼數是4個;
(3)斜向下拉,力臂變小,力變大.
(4)反向延長動力的作用線,從支點O向力的作用線作垂線,支點到垂足的距離就是力臂.如下圖所示:
故答案為:
(1)便於在杠桿上直接讀出力臂大小;4;
(3)大於;
(4)如圖所示
8. 在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實驗中 (1)實驗前出現下圖甲所示情況,為了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應將杠桿
右 右 2 便於測量力臂 不能 數據太少,結論不具有普遍性
9. 在「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實驗中.(1)實驗前應先調節杠桿兩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如發
解(1)杠桿不在水平位置,左端偏高,則重心應向左移動,故應向左調節左端或右端的平衡螺母. (2)實驗中,如圖所示的方式懸掛鉤碼,杠桿平衡是杠桿的左側在多個力共同作用的結果,採用這種方式是不妥當的.這主要是因為杠桿的力和力臂數目過多. (3)不改變支點O右側所掛的兩個鉤碼及其位置,將左側另外兩個鉤碼改掛到第三個鉤碼的下方,即左側的力是三個鉤碼,根據杠桿平衡的條件,F1×L1=F2×L2,2個×3格=3個×n格,n=2;即保持左側第2格的鉤碼不動. (4)不能得出探究結論;因為一次實驗獲得的數據有偶然性,不能反映普遍規律. (5)杠桿在水平位置的方案好; 探究杠桿平衡條件時,杠桿在傾斜一定角度的位置進行實驗,力臂不在杠桿上,不方便測量;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力臂在杠桿上,便於測量力臂大小. 故答案為:(1)左;(2)D;(3)2;(4)不能;一次實驗獲得的數據有偶然性,不能反映普遍規律;(5)水平;便於測量力臂,同時又可以消除杠桿自重的影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