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炒房客幾乎「絕跡」!北京這座城市都做了哪些方面的努力
我們都知道北京是我們的首都,自然就是一個十分發達的城市,但是很多人認為越發達的城市就越容易進行投資,特別是房產投資。我們都知道在現在房產可以說是一個比較熱門的話題,在最近幾年房產這個話題可以說都是居高不下的,這對我們這些沒有房子的人來說自然就是一件十分難受的事情,因為在現在可以說我們每個人對房子的需求可以說是十分大的,到目前還有很多人可以說還有很多的人是沒有房子的。我們都知道在現在北京的房子限購是十分嚴格的,早在十年前北京的限購就已經出來了,這對在北京生活的人就是一件十分幸福的事情。這可以說就是在很大程度上在解決我們的基本問題,對於我們來說如果能夠解決我們居住的問題的話,那麼對於我們來說就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
❷ 如何貫徹落實金融去杠桿防風險工作
推進結構性改革,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穩健的貨幣政策需要加大靈活度,貨幣政策應為結構性改革提供合適的條件;積極的財政政策需要更加有力,財政赤字需要逐步提高;中國將努力化解過剩產能和房地產庫存,將幫助農村居民在城市定居置業;中國將更注重供給側改革;承諾堅持開放政策;繼續採取措施防範金融風險;繼續創新驅動的策略;將鼓勵大眾創新和萬眾創新。 中國將鼓勵房地產開發商降低房價,以此作為去房地產庫存的措施之一;將促進房地產開發企業整合,鼓勵其轉變營銷策略;過時的(房地產市場)限制措施應予以撤銷
❸ 民營企業如何去杠桿
推進結構性改革,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穩健的貨幣政策需要加大靈活度,貨幣政策應為結構性改革提供合適的條件;積極的財政政策需要更加有力,財政赤字需要逐步提高;中國將努力化解過剩產能和房地產庫存,將幫助農村居民在城市定居置業;中國將更注重供給側改革;承諾堅持開放政策;繼續採取措施防範金融風險;繼續創新驅動的策略;將鼓勵大眾創新和萬眾創新。 中國將鼓勵房地產開發商降低房價,以此作為去房地產庫存的措施之一;將促進房地產開發企業整合,鼓勵其轉變營銷策略;過時的(房地產市場)限制措施應予以撤銷
❹ 聯系實際論述當前推動我國經濟可持續發展所做的努力
所做的努力:
黨的十八大以來,面對復雜變化的國內外形勢,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從經濟發展長周期和全球政治經濟大背景出發,准確把握我國經濟發展所處歷史新方位,形成了更加系統完善的政策框架,引領我國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向中高端邁進,
一是作出了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的重大判斷。在新常態下,我國經濟增速從高速轉為中高速增長,經濟結構不斷調整優化,發展動能轉向創新驅動。認識、把握、引領新常態,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經濟工作的大邏輯。
二是形成了以新發展理念為指導、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的政策框架。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了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圍繞踐行新發展理念,進一步確立了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條主線,提高供給體系質量和效率,增強經濟持續增長的動力。
三是貫徹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在嚴峻復雜的國內外環境中,把該「穩」的穩住了,我國經濟穩定增長、就業持續增加、物價基本穩定、國際收支改善;推動該「進」的取得了明顯成效,優化經濟結構、轉變發展方式、激發經濟發展新動能不斷實現新突破。
(4)去杠桿努力擴展閱讀
取得的改革突破
一是「三去一降一補」成效顯現。鋼鐵、煤炭等重點行業去產能扎實推進,為優質產能和新動能的發展騰出了空間;堅持分類調控、因城施策,房地產去庫存力度不斷加大。
去杠桿步伐穩健,企業杠桿率穩步下降;加大減稅降費等工作力度,下大力氣為企業降成本;緊緊圍繞脫貧攻堅、社會事業等關鍵領域和薄弱環節,大力推進補短板建設。
二是振興實體經濟邁出堅實步伐。堅持以提高質量和核心競爭力為中心,製造業改造提升步伐加快,2013—2016年高技術產業和裝備製造業增加值年均增速比規模以上工業高3.8個和1.9個百分點;服務業已佔國民經濟半壁江山,市場化社會化國際化水平不斷提升。
三是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穩步推進。加快農業發展方式轉變,農業生產結構逐步優化,農業技術裝備水平逐步提升,農業農村改革逐步深化,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和經營體系逐步建立。2016年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提高到56.2%。
❺ 奮斗的意義
7月底,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發布最新年度評估,認為「中國經濟繼續保持強勁發展勢頭」,該機構最新一期《世界經濟展望》預計2018年中國經濟增長率為6.6%,與其4月的預測一致。
我國經濟保持總體平穩、穩中向好態勢,經濟穩則預期穩
穩預期,先要看懂中國經濟運行怎麼樣。
今年以來貿易保護主義加劇,全球經濟復甦態勢出現分化,然而,上半年我國經濟運行仍延續了「多穩」格局。
穩在增速。上半年,我國GDP同比增長6.8%,經濟增速連續12個季度穩定運行在6.7%—6.9%的中高速區間。「這充分顯示了中國經濟發展的強大韌性和內在穩定性,為我們應對各類風險挑戰打下了堅實基礎。」國家發改委新聞發言人嚴鵬程說。
穩在就業。上半年,我國城鎮調查失業率繼續走低,6月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為4.8%,為2016年全國月度勞動力調查開展以來的最低值。6月末,全國城鎮就業人員總量超過4.3億人,比上年末增加500萬人以上。在就業規模持續擴大、結構繼續優化的同時,就業質量進一步提升,1—6月規模以上企業從業人員平均工資比上年同期增長10.1%,增速提高2.1個百分點。
穩在物價。上半年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2%,呈現溫和上漲態勢,說明市場供求基本平衡。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同比上漲3.9%,既有利於工業企業利潤保持比較合理的增速,也有利於減輕對下游產品成本傳導壓力。
穩在效益。上半年,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同比增長17.2%,主營業務收入利潤率為6.51%,同比提高0.41個百分點,盈利能力明顯增強。
從經濟「年中報」來看,我國經濟保持了總體平穩、穩中向好態勢,經濟穩則預期穩。央行發布的問卷調查報告顯示,今年二季度企業家信心指數為75.8%,比上季度提高1.6個百分點,比去年同期提高10.4個百分點。國家統計局中國經濟景氣監測中心開展的中國消費者信心調查顯示,二季度中國消費者信心指數為121.3,連續3個季度處於較樂觀區間。
確保實現全年目標任務,我們有這個底氣和能力
穩預期,就要摸清中國經濟底牌有哪些。
上半年經濟成績單亮眼,但隨著中美經貿摩擦升級,外部環境發生明顯變化,社會上對下半年中國經濟走勢預期也存在一些疑憂。有人焦慮:「貿易摩擦會不會嚴重打擊國內企業,使實體經濟深陷困境?」有人擔心:「外貿出口會不會大幅下滑,並導致增長失速、影響手中『飯碗』?」還有人悲觀地分析:「去杠桿讓短期流動性偏緊,中國經濟會不會出現『硬著陸』?」……面對一系列新問題新挑戰,中國經濟能否如期實現年度目標任務?
「我們有信心、有底氣、有條件,也有足夠的能力,以中國經濟的強大韌性和持續健康發展的確定性,有效應對世界經濟的不確定性,確保實現年初定下的目標任務。」嚴鵬程說。
——保持經濟平穩健康發展,動力支撐強勁。
從需求結構看,上半年,最終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高達78.5%,經濟增長對出口的依賴正大幅減弱,消費對經濟發展的基礎性作用日益強化,內需拉動經濟增長的作用越來越明顯。「我們擁有世界上最大規模的中等收入群體,隨著這一群體不斷擴容,巨大的消費升級需求還將持續釋放,這也意味著中國經濟增長的平穩性會進一步增強。」國家統計局中國經濟景氣監測中心副主任潘建成說。
從動力結構看,過去5年,我國的市場主體數量增加近80%,現已超過1億戶,新動能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超過1/3;三大戰略、四大區域板塊協調聯動,新增長極、新增長帶競相涌現,開拓了較大的迴旋空間;對外開放的范圍不斷擴展,營商環境持續改善,今年上半年新設外資企業同比增長了96.6%。這些生機蓬勃的動力因子都是我國經濟穩中向好的「加分項」。
——保持經濟平穩健康發展,應對經驗豐富。
「一路走來,我們歷經無數坎坷,但每一次都能從容成功應對。改革開放40年,中國就先後成功應對了亞洲金融危機、國際金融危機等一連串重大外部沖擊,積累了大量有益經驗,能夠坦然直面並最終戰勝各類風險挑戰。」嚴鵬程說。
——保持經濟平穩健康發展,政策空間充足。
當前,我國財政赤字率、政府負債率較低,商業銀行資本充足率、撥備覆蓋率較高,企業負債率趨於下降,嚴鵬程認為:「我國的政策空間較大,調控工具多樣,完全可以抵禦外部不確定性沖擊。」
進一步堅定發展信心,全面深化改革將不斷釋放利好
穩預期,也要認准中國經濟潛力如何挖。
面對明顯變化的外部環境,7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及時做出決策部署。接受記者采訪的專家學者紛紛表示,做好下半年經濟工作,必須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中央對於當前經濟形勢的分析判斷上來,徹底走出一些認識誤區:
——保持經濟穩中向好的勢頭,不能重走「大水漫灌」的老路,而要強化「底線思維」,以實實在在的舉措,全力應對我國經濟發展面臨的不確定性。
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堅持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提高政策的前瞻性、靈活性、有效性。不少專家認為,讓財政政策在擴大內需和結構調整上發揮更大作用,同時把好貨幣供給總閘門,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就能使經濟運行保持在合理區間。
「這是在既有政策框架下進行的微調,並非宏觀政策方向的調頭。要堅定做好去杠桿工作,但必須把握好力度和節奏,協調好各項政策出台時機。」王遠鴻說。
——加大基礎設施領域補短板力度,不是過度依賴「投資拉動」的舊模式,而要增強「改革意識」,切實發揮好內需的主導作用,確保經濟行穩致遠。
王遠鴻認為:「積極有為、補足短板,就要擺脫一味靠基建和房地產投資拉動經濟的慣性,通過抓關鍵薄弱環節,激發潛在活力,培育市場動力,抵消下行壓力,在穩增長、調結構、惠民生、促改革、防風險之間取得新的平衡。」
來源《 人民日報 》( 2018年08月11日 01 版)
❻ 如何理解「結構性去杠桿」
經濟學家潘向東分析,「結構性」有兩方面的意思,一是從總量看,我國宏觀杠桿率趨穩,結構性去杠桿的目標是努力實現宏觀杠桿率穩定和逐步下降,不再追求宏觀杠桿率的快速下降。二是分部門、分債務類型提出不同的去杠桿要求。我國國有企業杠桿率比較高,要實現國企杠桿率的穩步下降;地方政府隱性債務風險比較大,要規范地方政府融資,在做好「堵後門」的同時也做好「開前門」;我國居民杠桿率上升較快,要抑制居民杠桿率的上升勢頭。
如果政策過度緊縮、融資快速下滑,會導致信用風險集中爆發,引發市場避險情緒上升,進而出現市場低迷、成交量萎縮,甚至導致市場失去正常的價格發現和融資功能,這不僅不利於企業正常融資、不利於實體經濟增長,還可能引發金融風險。如果去杠桿節奏過慢,則會使杠桿率進一步上升。因此,在杠桿率上升趨緩、經濟增速有所下行的情況下,「穩杠桿」是較為合適的政策選擇。
❼ 如何理解去庫存 去產能 去杠桿 降成本 補短板
推進結構性改革,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穩健的貨幣政策需要加大靈活回度,貨幣答政策應為結構性改革提供合適的條件;積極的財政政策需要更加有力,財政赤字需要逐步提高;中國將努力化解過剩產能和房地產庫存,將幫助農村居民在城市定居置業;中國將更注重供給側改革;承諾堅持開放政策;繼續採取措施防範金融風險;繼續創新驅動的策略;將鼓勵大眾創新和萬眾創新。
中國將鼓勵房地產開發商降低房價,以此作為去房地產庫存的措施之一;將促進房地產開發企業整合,鼓勵其轉變營銷策略;過時的(房地產市場)限制措施應予以撤銷
❽ 如何理解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需求側改革的關系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旨在調整經濟結構,使要素實現最優配置,提升經濟增內長的質量和數量。其實容「供給側」與「需求側」是相對應的。需求側有投資、消費、出口「三駕馬車」,「三駕馬車」決定短期經濟增長率。而供給側則有勞動力、土地、資本、創新「四大元素」,「四大要素」在充分配置條件下所實現的增長率即中長期潛在經濟增長率。結構性改革旨在調整經濟結構,使要素實現最優配置,提升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數量。供給側管理則認為市場可以自動調節使實際產出回歸潛在產出,所以根本不需要所謂的「刺激政策」來調節總需求,拉動經濟增長率需要提高生產能力即提高潛在產出水平,其核心在於提高全要素生產率。同時供給側管理還強調通過提高生產能力來促進經濟增長,而需求側管理則強調可以通過提高社會需求來促進經濟增長,這兩者對於如何拉動經濟增長有著截然不同的理念。
❾ 是努力去杠桿還是在默默加杠桿
鳳凰財經訊 在2014年已經較高債務的基礎上,2015年的中國經濟繼續加杠桿,而今年依然繼續提高。
近日,著名經濟學家吳敬璉警示:目前我國金融杠桿率不斷提高,去年已經超過警戒線,並且至今還在繼續提高,這蘊藏著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危險,必須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
國民經濟研究所副所長王小魯也指出,目前我國貨幣增長繼續放大,不但不能去杠桿,還要迅速提高杠桿率。王小魯擔憂稱,在此情況下,未來我們離金融危機將不遠。
那麼我國政府、居民和企業的杠桿情況分別如何呢?今日華泰證券[1.04% 資金 研報]在華爾街見聞發布最新研究結果,對這一情況進行了分析。
中央、地方政府:已接近國際警戒線,仍持續加杠桿
統計顯示,截至2015年底,全國政府債務約為388250億元,佔GDP比重為57.37%,國際警戒線為60%,可見我國政府部門杠桿率已然偏高,但低於發達國家。然而,從政府此前表態可以預見,為「穩增長」今後一段時期政府部門仍將處於加杠桿進程。
有許多學者反映,政府部門的「錢」應該花在「正地方」,財政支出應該是幫助經濟結構升級、轉型的支出。市場預計我國今年一季度的社會融資規模會超過5.5萬億元,而其中居民部門加杠桿基數相對較小,所以5.5萬億元的社會融資,絕大部分還是進入了傳統的地方政府的融資平台。廣發證券[1.37% 資金 研報]首席經濟學家劉煜輝表示其經過調研發現,「地方政府拿這個錢,在現有的政策激勵下也沒什麼人幹活,大部分又買入了銀行的理財產品,這是中國目前的金融空轉的狀態。」
居民部門:加杠桿進程,但遠低於發達國家
華泰證券報告顯示,我國居民部門負債率與發達國家相比明顯低,與新興經濟體相比則略高。負債率低與我國的高儲蓄率有著必然的聯系,此外,居民部門的債務構成單一,只有貸款,其中住房抵押貸款為最重要的組成部分。
值得注意的是,由於15年樓市回暖,購房需求集中釋放,人們紛紛前去申請公積金貸款買房。近日數據顯示,北京、上海、深圳、南京、蘇州、合肥、福州等多城市公積金貸款額度吃緊,公積金賬戶幾乎出現「被貸空」的現象。今年房地產持續高溫,這一現象恐怕會加劇。
企業部門:去杠桿進程,未來幾年仍將持續
報告數據顯示,上市公司企業資產負債率變化較為平穩,呈穩中有降格局,工業企業則呈一個明顯的下降趨勢。產能過剩行業以及部分傳統行業去杠桿效果明顯。而房地產、部分服務業、新興產業等行業在不斷加杠桿,尤其是房地產行業「加杠桿」明顯。此外,大中型國有企業資產負債率明顯偏高,地方企業高於中央企業。
華泰證券預期,企業部門去杠桿趨勢在未來幾年仍將持續。
需要注意的是,雖然企業部門處於加杠桿進程,但是我國企業部門的杠桿率較高。數據顯示,我國非金融企業部門杠桿率,無論與發達國家還是新興經濟體相比,均居於首位,高出發達國家平均值80個百分點,高出新興經濟體國家平均值66個百分點。由於經濟下行、企業盈利能力惡化,我國非金融企業部門杠桿率近5年內增加了42個百分點。
對此,央行行長周小川多次強調,我國當前金融體系以間接融資為主,特別是商業銀行主導,這個金融格局直接造成了我國總體杠桿率偏高的事實。未來我們將通過股權投資,減少企業對於借貸杠桿的依賴性。
我國2016年的五大經濟政策任務中,去杠桿位列其首,但是,真的會「去」嗎?
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理事長李揚表示,核心問題在於去杠桿和保持適當增長速度存在著矛盾。在經濟增速下行趨勢未得到扭轉的背景下,保持適當增長速度會成為政府的首選。雖然去杠桿關乎經濟長遠健康發展,但在短期內就會被犧牲。危機持續過程中設定去杠桿的任務,核心的意義在於提醒全社會不能迷失方向,不能過度依賴需求方調控,需要供給側合理安排去杠桿的路線圖。李揚認為,降低杠桿率的唯一出路只能是在控制債務增長速度的同時保持中高速的經濟增長。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副院長黃益平表示,在一定意義上我們似乎陷入了一個高杠桿陷阱,因為我們很難接受短期調整的成本,不但宏觀層面去杠桿的可能性很低,微觀層面的資產重組也很難推進,金融體系轉型更是無法一步到位。黃益平建議,短期內不宜在宏觀層面過度強調去杠桿,以政府、居民和民企加杠桿配合國企去杠桿。
樓市去庫存應加杠桿還是去杠桿?
關於樓市去庫存應該是加杠桿還是減杠桿的問題,在兩會期間就被討論得沸沸揚揚。重慶市長黃奇帆認為,目前房地產領域用加杠桿的辦法去庫存,風險很大,容易引發金融危機,美國次貸危機就是先例。而央行行長副行長潘功勝的態度則是,目前中國房地產的杠桿率並不高。
此前,經濟學家李迅雷撰文稱,同時做到去庫存、去產能和去杠桿理論上是可以實現的,但是現實中概率很小。目前看到的,至少在房地產領域,還是為了去庫存而加杠桿,但加杠桿的結果,卻是一二線城市房價的大漲,三線及以下城市的去庫存的效果尚不明顯。這是由於市場的自發資源配置之下資金的虹吸效應造成的——資金一致流向那些更具有保值投資前景的一線城市樓市。這種情況不僅會帶來對實體產業的抽血,也為三四線城市的去庫存難題更添一重難度。
現在的貨幣政策究竟是穩健的還是寬松的?
最後,華泰證券表示,當前「去杠桿」更需要一個相對寬松的貨幣政策環境。事實上,我們今年也這么做了,從此前央行降准、逆回購「天天見」,SLF(7天期常備借貸便利操作)「月月見」可見一斑。
國民經濟研究所副所長王小魯引用數據稱,去年的GDP增長率是6.9%,但是名義增長率只有6.4%,相比起來,M2增長率是13.3%,「比GDP增長高了7個百分點。這種情況下,貨幣政策實際上已經是寬松的了。」
「今年1月份,貸款投放增長2.5萬億,同比多增了1萬多億,按這個速度,我們的貨幣增長還要繼續放大,不但不能去杠桿,還要迅速提高杠桿率。」王小魯擔憂稱,「這種情況下,未來我們離金融危機還遠嗎?」
海通證券[0.06% 資金 研報]副總經理兼首席經濟學家李迅雷稱,09年至今,中國的M2規模不僅超越美國,而且接近於美國的兩倍。有人說,這是中國版的QE,但美國的三次QE,前提是出清,即企業、金融機構和個人都去杠桿了。然後再慢慢加杠桿。中國目前則是在杠桿的基礎上加杠桿,在泡沫的條件下創造泡沫, 在債務的基礎上增加債務。這就很難實現去杠桿和化解泡沫的目標。如果說,寬松的環境有助於改革的順利推進,但過度寬松的環境則往往會樂不思蜀。
說到底,我們都明白,提高經濟生產率、推動供給側改革和結構性改革,才是去杠桿最具活力的方式。
❿ 其實馬雲本來就是富貴命。扯什麼努力不努力呢
我不贊成你的說法,不努力啥事也做不成,有多少好命人之前吃了很多苦,受多少罪,最終走向成功,好的命運是努力出來的,只有拚命努力才能創造好嗎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