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黃金回收 » 小學杠桿的教學反思
擴展閱讀
類似於金條 2021-03-31 20:26:33
何蘭黃金市廠 2021-03-31 20:26:32
蒲幣對人民幣匯率 2021-03-31 20:26:27

小學杠桿的教學反思

發布時間: 2021-03-26 22:02:16

㈠ 蘇教版小學科學五年級下冊怎樣移動重物教學反思

《怎樣移動重物》教學反思
本課是蘇教版小學科學五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第二課。本課的前半部分「認識杠桿」,我主要以講授為主。學生也很容易理解杠桿的三個作用點:阻力點、支點、動力點。其中,對於書中介紹的幾種工具,學生自行找出它們的三個作用點,有利於學生對這三個部位的熟悉,也有利於後面杠桿尺的研究中,學生關注這三個作用點之間的聯系。本課的重點是「研究杠桿的秘密」。難點是怎樣判斷這種杠桿是省力的還是費力的,或是不省力也不費力。
《科學課程標准》提出了:「科學學習要以探究為核心」的科學教育理念。因此,小學科學課堂應以探究為基礎,從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入手,不斷激發學生的活力,引導他們理解、認識、探索、發現,促進學生主動獲取知識,增長能力。科學探究能力的形成依賴於學生的學習和探究活動,通過動手動腦、親自感知,在感知、體驗的基礎上,內化形成,而不能通過簡單的說教和講授教給學生。本課教材的安排就體現了這一理念,教科書只是展示了一組學生活動情景圖,並沒有直接告訴學生杠桿的基本性質,這就為學生的合作探究活動提供了開放的探究空間,有利於學生自由地、創造性地展開活動。使學生的探究能力和科學素養得以提高。
通過前一節課的學習,學生在使用工具解決問題的實踐中已經初步認識了什麼是簡單機械,於是利用杠桿類工具在生活中運用最廣泛、最直觀的撬棍撬講桌的情景引入本節課的研究,學生有類似的生活經歷,利於學生觀察並引發思考。通過對書中示意圖的研究,學生對杠桿的用力點、支點、阻力點有了較直觀、清晰的認識;又通過兩個活動:(1)將杠桿的概念進行推廣應用,引導學生分析了用撬棍撬窨井蓋、蹺蹺板工作時發揮作用的位置,並標出它們作為杠桿的三個點的位置,(2)利用書中的圖,對於身邊的常用工具進行觀察、分析,使學生對杠桿類工具有初步的認識能力。在有了以上的基礎後,利用杠桿尺研究杠桿工作的原理就十分容易了。學生在合作實驗中,意識到了相互合作的重要性,通過對實驗數據的分析,找出了杠桿工作的原理,體會到收集數據的重要意義,發展了實驗探究能力,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一、創設情境,引發問題。
從實驗中圍繞如何「把講台抬起來」進行,通過創設學生常見的又充滿趣味的情境來引出研究的內容,激發學生研究的興趣,也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二、啟發引導,鼓勵猜想。
在上面的「把講台抬起來」的基礎上,啟發學生思考在課本的兩張圖片中發現秘密,並猜想杠桿在什麼樣的情況下省力?在什麼樣的情況下費力?在什麼樣的情況下不省力又不費力?可能是什麼原因?在這一環節中根讓學生充分發表自己的見解。讓學生自己通過實驗的研究,來判斷什麼時候杠桿是平衡的,什麼時候是不平衡的.從而學習到杠桿的省力與省時間。
三、悉心輔導,設計實驗。
主要讓學生用平衡架來進行實地研究。因為平衡架是在兩邊各掛鉤碼使其平衡,學生對把平衡架的實驗結果與杠桿原理聯系起來有一個思維的轉化過程,並且讓學生找到支點、阻力和動力這三個點,充分地預測,進行實驗驗證,獲得一組正確的數據。
四、組織討論,獲得結論。
在學生通過實驗獲得一組科學的數據後,組織學生對這組數據進行分析、研究,發現杠桿原理。

㈡ 小學教學反思

參考這些內容吧:或在這個網址看看吧。http://www..com/s?ie=gb2312&bs=%D3%A2%D3%EF%CB%C4%BC%B6%BE%AD%B5%E4%BE%E4%D7%D3&sr=&z=&cl=3&f=8&wd=%D0%A1%D1%A7%D3%A2%D3%EF%BD%CC%D1%A7%B7%B4%CB%BC&ct=0
小學英語教學反思

一、在中國,英語是外語,不是二語,不可習得。
在中國,很多人忽視了英語是一門外語,而不是第二語言,是英語學習效率低下的一個重要客觀原因。
那麼,第二語言與外語究竟有什麼區別?它們是同一概念不同風格的用語,還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它對英語教學的效果會產生怎樣的作用?
其實,我們知道,second 1anguage與first language相對,而foreign 1anguage和non-native language是與mother tongue和native 1anguage相對的。
first language和mother tongue和native 1anguage的共同特點是:(1)最早習得的語言,常常是在家庭環境中習;(2)熟練程度高。語言直覺強。
second language,foreign language和non-native language的共同特點是:(1)是一種雙語現象;(2)在掌握的時間順序上次於第一語言;(3)熟練程度一般不如第一語言;(4)習得方式一般是學校教育、家庭教育或自學。
首先,在語言環境方面,第二語言與外語有著根本的差別。第二語言學習者一般都有一個比較自然的語言環境。周圍有眾多的該語言的本族語使用者。由於種種原因,他們之間可能會有各種各樣的聯系。同時,由於該語言可能是「官方語言的一種(如英語、法語在加拿大,英語在印度等),新聞媒介、官方文件、廣告等等為學習者提供了一個比較真實和自然的語言環境,而「外語」學習者一般來說則很難有這樣的語言環境。
其次,從語言輸入來看,第二語言學習者一方面有自然的語言環境,另一方面,如果他通過課堂教學學習該語言,教師的語言程度、同學的語言程度等都給他提供了較理想的「可理解性輸入」(comprehensible input),其中包括「針對外國人的談話」(foreigner talk),「教師語」(teacher talk)、「同伴語」(peer talk)等;
而外語學習者則不同,他一般不可能得到foreigner talk之類的輸入,由於外語教師語言水平總體上不能與第二語言教師相比,teacher ta1k的質量和數量都不如第二語言教學課堂, peer talk在很大程度上也受到限制。
英語在一個國家或地區是二語教學還是外語教學,還有一個重要標志,那就是看當地學校的課程是不是用英語授課。如果除了英語課,其他課程用母語講或大部分用母語講,英語教學就是英語外語教學(TEFL)。顯然在中國,英語是外語,而不是第二語言,中國缺乏把英語作為第二語言教學的環境。母語可以習得,二語也能習得,但外語是不能習得的。
而在我們的小學英語課上過多的強調了情景的創設,甚至是為了情景而情景,以至於產生了虛假的情景。很多老師抱著在這樣的情景中給孩子們以自然習得英語的期望,原本就是無本之木,無源之水,顯然是不切合實際的。在35分鍾的英語課上,老師用外語授課的時間到底有多少,學生能開口說外語的時間又有多少?有多少學生的家庭有外語環境,有多少學生父母懂外語,學生在課余時間主動或被動接觸外語的機會又有多少?我們盡可以看到一些十分成功的小學英語教學觀摩課,在這些觀摩課上英語教師和學生配合的天衣無縫,聽說讀寫的操練樣俱全,加上朗誦,短劇,多媒體演示,教學者為之興奮,聽課者為之激動。然而,在一年365天的外語教學中,這樣的課又有多少呢?這本帳,從事英語教學的一線教師心中應該是很明白的。
二、小學英語教學應較多地採用採用認知法,而不是直接法。
直接法即大量接觸真實的語言,進行真實的交流,靠大量重復模仿,強化記憶,養成習慣。視聽法、聽說法、交際法都屬於直接法。以直接法為主進行教學,一定要有語言環境,要有高水平的師資,班額要小,學習和使用英語的機會要多。認知法不排除模仿,但由於缺乏語言環境,學習途徑主要是通過理性思維,學習語音、語法、詞彙知識,掌握語言規則,指導聽說讀寫,舉一反三,形成可持續發展的語言能力。英語在中國是外語,中國學生學英語,不論是小、中、大學,都不能採用二語教學類型,而要以語言知識為拐杖,在運用經驗學習的同時,要注意理性認知;對於小學生尤其要培養他們可持續發展的語言學習能力,不能排斥語言知識。
而在我們現實的小學英語教學中,有限的師資力量,教師水平的相對低下,語言環境的缺乏,大規模的班級授課,都告訴我們直接法的教學方法不適合目前的小學英語的教學實際。
三、靠持續不斷的語言知識,而不是「玩」來培養學生持久的興趣
小學英語教學是要重視培養興趣,但不能單靠唱歌游戲去學習,因為培養興趣主要是為了學習英語。小學生學習英語不是英美的移民學習英語,則只有不斷學到語言知識,提高語言能力,滿足他們的成就感,才可能培養持久的興趣。而目前小學生每周只有100多分鍾的英語課,單靠唱歌游戲不能培養學生持久的興趣。新鮮勁兒一過,孩子們就會厭倦。所以,唱歌游戲應該作為小學生學習英語語言知識、技能的一些手段,而不是培養興趣的手段。我們可以採用多種手段幫助小學生在記憶力強的時期多記單詞,多學習語言規則,並盡可能多創造模仿的機會,提高學生的語音和語調。在英語學習中,聽、說、讀、寫、譯五種能力是可以互補的。真正做到聽說先行,讀寫跟上。光聽說不讀寫,很難收到高效。只靠模仿不培養學習能力,也難減輕學習負擔。所以小學生還是應當認真進行語言學習。
四、 小學英語教學不應排斥基本的語言規則
傳統英語教學中佔主導地位的教學方法是語法翻譯法和聽說法。語法規則的講解和操練成了傳統英語教學的主要內容。隨著交際教學法的興起,語法教學在外語教學中的地位有所削弱。到了80年代,有的語言學者公開排斥語法教學在外語教學中的地位,反對在任何教學階段控制語法教學項目的做法。他們認為,只要在課堂上提供有意義的交際,語法就會被學習者自動習得。受此觀點影響,80年代有一段時期,語法教學曾一度在部分外語課堂消失了。然而,物極必反,經過一段時間的實踐和反思,人們終於意識到了削弱甚至取消語法課的弊端,因又重新思考語法在語言交際以及在外語課堂中的地位與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