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某學生在做「研究杠桿平衡條件」的實驗中,進行了如下實驗步驟: A、把杠桿的中點支在支架上;B、照圖所
(1)實驗步驟中,把杠桿的中點支在支架上,就進行探究杠桿平衡條件的實驗數據的測量,沒有考慮杠桿重力對杠桿平衡產生的影響和便於測量力臂,所以B之前漏掉一個重要步驟:調節平衡螺母,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 (2)如果實驗正確無誤,分析實驗數據,可得結論: 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即:F 1 L 1 =F 2 L 2 . 如圖甲,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時,砝碼由於重力對杠桿產生的力F 1 的力臂等於支點到力的作用點的距離OA;測力計豎直向上拉力F 2 ,力臂等於支點到力的作用點的距離OB.所以F 1 ×OA=F 2 ×OB. (3)如圖乙,杠桿在乙圖位置平衡時, F 1 ′的力臂為OC=OA×cos∠BOD,F 2 的力臂為OD=OB×cos∠BOD. 所以F 1 ′×OAcos∠BOD=F 2 ×OBcos∠BOD, 所以F 1 ′×OA=F 2 ×OB, 所以F 1 ′=F 1 , 故彈簧秤的示數將不變. 故答案為:(1)B;調節杠桿兩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桿水平平衡; (2)杠桿平衡條件是:F 1 L 1 =F 2 L 2 ; (3)不變 |
2. 實驗研究 杠桿的平衡條件 需要什麼實驗器材 步驟如下
1、(1)、平衡螺母 水平
(2)、水平
(3)、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版
2、杠桿原理
3、 實驗前調節杠桿在水平位權置平衡的目的是為了消除杠桿本身自重對實驗的影響。
實驗中不能再旋動兩端的螺母
實驗中是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的目的是為了便於測量力臂。
在進行多次實驗的目的是 避免實驗結論的偶然性和特殊性。 。
3. 實驗研究杠桿的平衡條件需要什麼實驗器材步驟如下
1、(1)、平抄衡螺母水平
(2)、襲水平
(3)、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
2、杠桿原理
3、實驗前調節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的目的是為了消除杠桿本身自重對實驗的影響。
實驗中不能再旋動兩端的螺母
實驗中是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的目的是為了便於測量力臂。
在進行多次實驗的目的是避免實驗結論的偶然性和特殊性。。
4. 跪求 探究杠桿平衡條件的實驗 具體步驟。先後順序分好
探究目的
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
實驗器材
杠桿(含支架)、鉤碼盒一套、彈簧測力計、細線、和
A
。
探究假設
杠桿的平衡可能與「動力和動力臂的乘積」、「阻力和阻力臂的乘積」有關。
實驗方案
設計
步驟1.調節杠桿兩端的
B
,使橫梁平衡。
步驟2.在杠桿的左右兩端分別用細線依次懸掛個數不同鉤碼,(假設左端砝碼的重力產生的拉力為阻力F2,右端鉤碼的重力產生的拉力為動力F1,)先固定F1大小和動力臂l1的大小,再選擇適當的阻力F2,然後移動阻力作用點,即改變阻力臂l
2大小,直至杠桿平衡,分別記錄下此時動力F1、動力臂l1、阻力F2和阻力臂l
2的數值,並將實驗數據記錄在表格中。
步驟3.固定F1大小和動力臂l1的大小,改變阻力F2的大小,再移動阻力作用點,即改變阻力臂l
2大小,直至杠桿平衡,記錄下此時的阻力F2和阻力臂l
2的數值,並填入到實驗記錄表格中。
步驟4.改變動力F1的大小,保持動力臂l1的大小以及阻力F2大小不變,再改變阻力F2作用點,直至杠桿重新平衡,記錄下此時動力F1大小和阻力臂l
2的大小,並填入到實驗數據記錄表。
步驟5.改變動力臂l1的大小,保持動力F1和阻力F2不變,移動阻力作用點,直至杠桿重新平衡,記錄下此時動力臂l1、阻力臂l
2的數值,並填入到實驗數據表中。
步驟6.整理實驗器材。
數據記錄
實驗數據記錄表如下:
動力F1
(N)
動力臂l1
(cm)
動力×動力臂
(N•m)
阻力F2
(N)
阻力臂l2
(cm)
阻力×阻力臂
(N•m)
1
10
C
2
5
0.1
分析論證
根據實驗記錄數據,探究結論是:
D
。
(1)依次完成上述探究報告中的A、B、C、D四個相應部分的內容:(每空1分)
A
;
B
;
C
;
D
;
(2)在上述探究實驗中,為什麼每次都要使杠桿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
。
(3)在探究報告中,該同學所設計的實驗數據記錄表是否存在一些缺陷,如何改進?1)A、B、C
B、螺母
C、0.1
D、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
(2)便於在杠桿上測量力臂(讀取力臂)(3)記錄數據只有一組,應多測多記幾組數據
5. 誰能說一下物理杠桿平衡條件實驗的具體步驟 急!!!!
某同學在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時,設計了一份探究性實驗報告,報告的內容如下:
探究目的 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
實驗器材 杠桿(含支架)、鉤碼盒一套、彈簧測力計、細線、和
A 。
探究假設 杠桿的平衡可能與「動力和動力臂的乘積」、「阻力和阻力臂的乘積」有關。
實驗方案
設計 步驟1.調節杠桿兩端的
B
,使橫梁平衡。
步驟2.在杠桿的左右兩端分別用細線依次懸掛個數不同鉤碼,(假設左端砝碼的重力產生的拉力為阻力F2,右端鉤碼的重力產生的拉力為動力F1,)先固定F1大小和動力臂l1的大小,再選擇適當的阻力F2,然後移動阻力作用點,即改變阻力臂l 2大小,直至杠桿平衡,分別記錄下此時動力F1、動力臂l1、阻力F2和阻力臂l 2的數值,並將實驗數據記錄在表格中。
步驟3.固定F1大小和動力臂l1的大小,改變阻力F2的大小,再移動阻力作用點,即改變阻力臂l 2大小,直至杠桿平衡,記錄下此時的阻力F2和阻力臂l 2的數值,並填入到實驗記錄表格中。
步驟4.改變動力F1的大小,保持動力臂l1的大小以及阻力F2大小不變,再改變阻力F2作用點,直至杠桿重新平衡,記錄下此時動力F1大小和阻力臂l 2的大小,並填入到實驗數據記錄表。
步驟5.改變動力臂l1的大小,保持動力F1和阻力F2不變,移動阻力作用點,直至杠桿重新平衡,記錄下此時動力臂l1、阻力臂l 2的數值,並填入到實驗數據表中。
步驟6.整理實驗器材。
數據記錄 實驗數據記錄表如下:
動力F1
(N) 動力臂l1
(cm) 動力×動力臂
(N•m) 阻力F2
(N) 阻力臂l2
(cm) 阻力×阻力臂
(N•m)
1 10 C 2 5 0.1
分析論證 根據實驗記錄數據,探究結論是:
D
。
(1)依次完成上述探究報告中的A、B、C、D四個相應部分的內容:(每空1分)
A
; B
;
C
; D
;
(2)在上述探究實驗中,為什麼每次都要使杠桿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
。
(3)在探究報告中,該同學所設計的實驗數據記錄表是否存在一些缺陷,如何改進?
1)A、B、C
B、螺母
C、0.1
D、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
(2)便於在杠桿上測量力臂(讀取力臂)(3)記錄數據只有一組,應多測多記幾組數據
下面是視頻
6. 某學生在做「研究杠桿平衡條件」的實驗中,進行了如下實驗步驟:A、把杠桿的中點支在支架上;B、照圖所示
(1)實驗步驟中,把杠桿的中點支在支架上,就進行探究杠桿平衡條回件的實驗數據的測量,沒答有考慮杠桿重力對杠桿平衡產生的影響和便於測量力臂,所以B之前漏掉一個重要步驟:調節平衡螺母,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
(2)如果實驗正確無誤,分析實驗數據,可得結論:
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即:F1L1=F2L2.
如圖甲,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時,砝碼由於重力對杠桿產生的力F1的力臂等於支點到力的作用點的距離OA;測力計豎直向上拉力F2,力臂等於支點到力的作用點的距離OB.所以F1×OA=F2×OB.
(3)如圖乙,杠桿在乙圖位置平衡時,
F1′的力臂為OC=OA×cos∠BOD,F2的力臂為OD=OB×cos∠BOD.
所以F1′×OAcos∠BOD=F2×OBcos∠BOD,
所以F1′×OA=F2×OB,
所以F1′=F1,
故彈簧秤的示數將不變.
故答案為:(1)B;調節杠桿兩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桿水平平衡;
(2)杠桿平衡條件是:F1L1=F2L2;
(3)不變
7. 以下是「研究杠桿的平衡條件」實驗中的幾個步驟:①把鉤碼掛在杠桿兩邊,改變鉤碼位置,使杠桿在水平位置
(1)在研究杠桿平衡實驗時,先組裝好,然後調節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然後利用版鉤碼進行權實驗,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再改變力和力臂的數值,再做幾次實驗,對數據進行分析得出結論; (2)「研究杠桿的平衡條件」實驗結論是: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 (3)只通過一次測量,數據具有偶然性,進行多次測量是為了尋找普遍規律. 故答案為:(1)③①④②;(2)杠桿的平衡條件: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3)C. |
8. 研究杠桿平衡條件
你要看這鉤碼距離支點的距離
32xL1=23L2
然後掛上一個同樣的鉤碼 32xL1 是否大於等於或小於 23xL2
左邊向下偏 可是不一定會旋轉 C吧
9. 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
實驗名稱: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
實驗目的
1、通過本次實驗中,讓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了解到設計實驗探究的科學思想。
2、獲得杠桿平衡條件: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 F1×L1=F2×L2
3、能夠理解杠桿平衡狀態的基本含義。
實驗器材:杠桿、支架、一盒鉤碼、固定在杠桿上的掛物環、彈簧測力計。
實驗要求:1、會組裝杠桿,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
實驗步驟:
第一步、把杠桿安裝在支架上,使其能靈活地繞支點轉動,調節杠桿兩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桿處於水平靜止狀態,使杠桿水平靜止。
第二步、先在支點左側,20cm處掛一個0.5N的鉤碼,試一試需要在指點的右側10cm處掛幾個鉤碼,能夠使杠桿再一次水平靜止,杠桿水平靜止後,將實驗所測數據填入實驗記錄的表格內,將作用在杠桿左邊的力,作為動力F1,則F1=0.5N,動力臂L1為20cm,F1×L1=10
作用在杠桿右側的力為F2,F2=1N,阻力臂L2為10cm,F2×L2=10
(改變鉤碼的位置和鉤碼的個數,再做一次實驗,)
第三步、將支點左側,距支點5cm處,掛3個鉤碼,試試看,在支點右邊15cm處,需要掛幾個鉤碼可以使杠桿再次水平靜止。
待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後,把實驗數據填入記錄表格內,動力F1,F1=1.5N,動力臂L1為5cm,F1×L1=7.5,作用在杠桿右側的力為F2,F2=0.5N,阻力臂L2為15cm,F2×L2=7.5.
第四步、通過兩次記錄的實驗數據,進行對比分析,
知道:杠桿平衡時,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
F1×L1=F2×L2
結論:a、杠桿的平衡狀態是指杠桿處於勻速轉動狀態,或者靜止狀態,靜止時的位置不一定是在水平位置。
b、杠桿處於平衡狀態時,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
附表:
實驗次數 動力(N) 動力臂(M) 動力×動力臂 阻力(N) 阻力臂(M) 阻力×阻力臂
1
2
希望幫助到你,若有疑問,可以追問~~~
祝你學習進步,更上一層樓!(*^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