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金融裡面的杠桿是什麼意思呢
金融里的杠桿,就是指負債。
比如一個企業,自有資金10億元,貸款和應付賬款等各類欠款是90億元,那麼總資產就是100億元,我們說,他的財務杠桿就是總資產÷自有資金=10倍。
可見,杠桿越高,企業經營的風險越大。如果一個企業不借錢,都用企業主自己的錢來經營,那麼他的杠桿就是零。
再比如,買一份標準的期貨合約,面值是1萬元,需要的保證金是1000元,理論上,投資者需要有一萬元在這兒放著,預備合約的交割,但是如果他是個投機者,並且對趨勢看得很准,他就可以把多餘的9000元再去買9份合約,就相當於用一萬元撬動了十萬元的期貨合約,這種以小搏大的放大效果,就叫做」杠桿「,意即,以1倍資金,撬動10倍資產,這里的杠桿率就是10。
供參考。
B. 加杠桿,去杠桿,穩杠桿 什麼是杠桿
杠桿的由來,初中物理學中把一根在力的作用下可繞固定點轉動的硬棒叫做杠桿。杠桿可以是任意形狀的硬棒。
什麼是杠桿:引伸到經濟學中運用到金融領域,杠桿,就是將借到的貨幣追加到用於投資的現有資金上;使用這個工具,可以放大投資的結果,無論最終的結果是收益還是損失,都會以一個固定的比例增加放大。
因此,「加杠桿」也好理解了,就是自有資本有限的情況下無限的增加融資比例進行負債經營或進行項目投資;當然收益或虧損也就放大了。在經濟下行壓力下,到超出承受范圍時,比如從銀行融資大量資金,就會出現系統性風險,國家調控監管部門為了防範化解金融風險,就有了「去杠桿」一說,就是降低杠桿比例,以降低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可能性。隨著「去杠桿」的不斷推進,實體經濟不斷進行要素革新,優勝劣汰,優質資產價格逐漸回升,消費回升,最終實現經濟的觸底反彈。
當然去杠桿調控要適度,不能矯枉過正,一下把杠桿率下降太大,容易使實體經濟現金流斷裂,造成項目進行一半或爛尾,甚至出現企業關停,帶來更大損失,也就有了「穩杠桿」一說。當然涉及金融系統產品設定很復雜,涉及請多領域,只是憑個人簡單理解進行說明,供參考。
C. 金融界的專業用語「杠桿」是什麼意思
金融里的杠桿,就是指負債。
比如一個企業,自有資金10億元,貸款和應付賬款等各類欠款是90億元,那麼總資產就是100億元,我們說,他的財務杠桿就是總資產÷自有資金=10倍。
可見,杠桿越高,企業經營的風險越大。如果一個企業不借錢,都用企業主自己的錢來經營,那麼他的杠桿就是零。
再比如,買一份標準的期貨合約,面值是1萬元,需要的保證金是1000元,理論上,投資者需要有一萬元在這兒放著,預備合約的交割,但是如果他是個投機者,並且對趨勢看得很准,他就可以把多餘的9000元再去買9份合約,就相當於用一萬元撬動了十萬元的期貨合約,這種以小搏大的放大效果,就叫做」杠桿「,意即,以1倍資金,撬動10倍資產,這里的杠桿率就是10。
供參考。
D. 適當利用杠桿投資是可行的但不能過度加杠桿對嗎
對的,杠桿是個風險收益放大器,適當承擔更大的風險以獲取更大利益沒有問題,是否利用杠桿投資要結合自身情況進行合計評估。
杠桿反映投資正股相對投資認股證的成本比例。假設杠桿比率為10倍,這只說明投資認股證的成本是投資正股的十分之一,並不表示當正股上升1%,該認股證的價格會上升10%。
企業經營風險的大小常常使用經營杠桿來衡量,經營杠桿的大小一般用經營杠桿系數表示,它是企業計算利息和所得稅之前的盈餘變動率與銷售額變動率之間的比率。
(4)適度放杠桿擴展閱讀:
經營杠桿系數也可採用以下公式計算:在求得經營杠桿系數以後,假定固定成本不變,即可用下列公式預測計劃期的經營利潤:計劃期經營利潤=基期經營利潤×(1+產銷量變動率×經營杠桿系數)在某一固定成本比重的作用下,銷售量變動對利潤產生的作用。
由於經營杠桿對經營風險的影響最為綜合,因此常常被用來衡量經營風險的大小。經營杠桿的大小一般用經營杠桿系數表示,即EBIT變動率與銷售量變動率之間的比率。
E. 為什麼債基普遍存在加杠桿的現象是好是壞
為什麼債基普遍存在加杠桿的現象?是好是壞?
因為持用股票就是公司所有者,屬於權益資金,是不需要償還的,當公司有收益時,可以分配股利,也可不分配股利,虧損時,更不要償還;而外債,是借
F. 「加杠桿」是什麼意思
加杠桿是指抄以借款方襲式取得資金來購買的股票,特別是指利用保證金信用交易而購買的股票。也就是貸款買股票的意思,假如有50萬本金,如果4倍杠桿就能買250萬股票200萬就是借的。
在投資中,所謂的杠桿作用,就是指在資本結構中,利用一部分固定利率的資金,如公司債,優先股等,來提高普通股的投資報酬率。
支付公司債利率或付於優先股的股利是事先約定的,如果企業經營所獲利潤,高於此項固定利率,則支付公司債利息或優先股股利以後,所余歸普通股股東享有的利潤便大為增加。
(6)適度放杠桿擴展閱讀
杠桿股票可分為以下三種類型:
1、一是採用現金保證金交易購買的股票。
2、二是採用權益保證金方式購入的股票。
3、三是採用法定保證金方式購入的股票。影響保證金的因素很多,這是因為在交易過程中由於各種有價證券的性質不同,面額不等,供給與需求不同,所以,客戶在交納保證金時也要隨因素的變動而變動。
G. 適當利用杠桿投資是可行的,但不能過度加杠桿是否正確
杠桿投資是把雙刃劍,放大收益的同時,放大了風險。所以,是否利用杠桿投資要結合自身情況進行合計評估:
1、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有多大。簡單來說,如果投資遇到最壞的情況,例如爆倉,你可以承受多大的損失,這樣就可以知道自己是否要利用杠桿,用多大的杠桿才不算過度。
2、評估投資項目的風險性。例如股票投資,你是否有自己的成熟交易系統,交易系統是不是可以穩定賺錢,交易系統的風險有多大等等。如果你的系統是穩定正期望的,可以適當利用杠桿放大你的收益,如果沒有交易系統或者交易系統是負期望的,那不建議利用杠桿,因為用了杠桿會放大你的虧損。
H. 適度引導居民部門加杠桿有多重好處
你可以參考一下!
關於居民個人、企業和三個部門在中國經濟中的杠桿率(債務/GDP比重),因為統計數據等原因,難有一個精確的數字。但基於公開信息,在兩個方面是有共識的:一是全社會杠桿率超過200%,在全世界居前列;二是,在三個部門之間,企業杠桿率最高,次之,居民的杠桿率最低。
具體說來,企業杠桿率被認為在120%~170%,領先於很多大經濟體;杠桿率在30%~70%(如果算上更多隱性債務,可能更高);居民杠桿率在40%以內,落後於主要國家。
從上述數字上看,三個部門中,居民加杠桿的空間最大;且居民杠桿形成的銀行資產,質量優於企業部門,是銀行偏愛的安全產品。央行行長周小川在G20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記者會上的表態,正應和了這一現實:「從宏觀層面看,中國如果想控制杠桿率,應掌握好整個杠桿率,關鍵還是要如何應對企業杠桿率過高的問題。也有一部分人比較關注地方的杠桿率是否偏高的問題,從總量上講個人消費貸款的杠桿率不太高」。
分析造成三個部門之間杠桿率差別的原因,有助於判斷居民的杠桿空間到底有多大。
三個部門之間的杠桿率差別如此之大,特別是企業部門如此之高,筆者認為根本原因是企業代替和居民部門,提高並維持了其部門的杠桿率(當然,2009年之後企業貸款增加的直接原因在於刺激經濟的政策);而不在於中國企業主要依賴於間接融資、不像美國有那麼發達的資本市場。資本市場同樣不如美國發達的其他幾個金磚國家,企業杠桿率甚至不及中國的一半。
如果只考慮認可的賬面的債務,杠桿率在30%左右,低於60%的國際警戒線。相信這是各種分析認為仍有加杠桿空間的理由。但如果考慮到地方的各種融資平台債務及全國范圍內社會保障的隱性負擔,情況顯然不容樂觀。也因為此,中央對地方債務擴大比較謹慎,在推出地方債務置換的同時,力保全國地產市場不大幅下跌,因為後者是維系地方乃至全國債務狀況穩定、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基礎。
同樣,企業的杠桿率幫助降低了居民的杠桿水平。不是每個居民都有資格加杠桿。穩定的現金收入應是首要條件。因此,對於加杠桿,佔全國人口一半以上的農民是被排除在外的(包括被寄予厚望的農民工)。周小川行長希望鼓勵的群體,應是大部分工薪收入階層。而他們的收入均直接、間接來自於企業。可在經濟不景氣、PPI連續幾年負增長的情況下,企業要保證不虧損已經很難,維持運營、繳上稅費、發下工資,銀行貸款是最優選擇。
企業部分承擔和個人的杠桿率的成本有多高呢?其每年銀行貸款利息支出在6萬億元左右(如計算上銀行外的融資,成本會更高),超過名義GDP的年度增加額;貨幣供應量(M2)增量的近一半要用於支付這些利息。就是說,貸款的利息,也要用貸款來還了。經濟疲弱、企業無現金利潤、虧損,滾雪球般的債務模式不可持續。
是否可以不維持這種模式呢?那就是企業去杠桿(破產,退出市場),對上述的邏輯做一個調整,企業的杠桿率降下來、的杠桿率上升。個人的杠桿率也會下降,因為該破產的企業破產了、有些個人收入下降甚至沒有了收入,就失去了承擔債務的條件,其歷史債務將轉嫁給銀行。最後的債務接盤者仍是,但真正的損失者是居民個人:如果不讓銀行破產,那債務只能通過全社會通脹的方式消化;如果允許銀行破產,通脹的幅度稍小,銀行的儲戶損失更大。同時伴隨的,將是GDP萎縮,資產價格暴跌。
兩害相權無輕者。這恐怕也是財政部部長樓繼偉自去年起就吹風降低企業社會負擔(五險一金)的原因。
周小川行長在前述會議上同時提及:「從中國的情況看,個人住房貸款占銀行貸款中的比重還是相對偏低的,有很多國家個人貸款特別是住房貸款可能占總貸款的40%~50%,中國只有百分之十幾,比例比較低。」不難理解,希望通過房地產拉動經濟增長。
要實現這個預期,須考慮三個問題:房地產行業是否能發揮期望的作用?居民的杠桿空間是否足以滿足期望?期望房地產引領的經濟增長是否能在未來維持居民的杠桿水平?同時,這種具有明顯選擇性的政策暗示,也應考慮其他因素,比如中國企業經營性現金流是否可與這些國家比?中國是否有這些國家差不多比重的收入穩定、可加杠桿的居民群體?中國是否能承受大量的企業破產?
我知道所以你知道!
I. 適度擴大總需求同時去杠桿是什麼意思
綜合各方的說法,「去杠桿化」就是一個公司或個人減少使用金融杠桿的過程。把原先通過各種方式(或工具)「借」到的錢退還出去的潮流。
單個公司或機構「去杠桿化」並不會對市場和經濟產生多大影響。但是如果整個市場都進入這個進程,大部分機構和投資者都被迫或主動的把過去採用杠桿方法「借」的錢吐出來,那這個影響顯然不一般。
在經濟繁榮時期,金融市場充滿了大量復雜的、杠桿倍數高的投資工具。如果大部分機構和投資者都加入「去杠桿化」的行列,這些投資工具就會被解散,而衍生品市場也面臨著萎縮,相關行業受創,隨著市場流動性的大幅縮減,將會導致經濟衰退。
2階段
當前,世界范圍內最常見的風險名詞就是「債務」,就本質而言,債務其實就是對信用的一種過度透支,濫用信用就會造成債務風險,並最終導致債務危機。從資產負債表角度看,經濟周期波動往往體現為經濟體系杠桿率的調整過程。往往會經歷三個階段的去杠桿化過程:早期衰退、私人部門去杠桿化、經濟回升和公共部門去杠桿化。
在早期衰退階段,私人部門債務比率攀升至高點,公共部門負債開始出現上升趨勢。這個階段大概要持續1-2年時間;在第二階段,即私人部門去杠桿化階段。私人部門現金流增加,經濟回暖,但由於推行財政刺激政策,公共部門負債率達到階段高點。這個階段持續時間大概為3-4年時間;在第三階段,公共部門去杠桿化階段。盡管國內生產總值(GDP)出現反彈,全社會負債率再次上升,公共部門不得不開始漫長的去杠桿化進程。這個階段大約持續10年左右。
目前,全球發達國家正處於第二階段向第三階段過渡的時期。如果進入第三階段則意味著廉價資本時代即將遠去,投資者和借貸者將面臨借貸成本上升的窘境。在未來的幾年內,信用緊縮、財政緊縮和消費緊縮三個層面的疊加效應會進一步顯現。
各階段對中國經濟的影響
在每一個「去杠桿化」的階段上,中國經濟所受的沖擊不同。
首先,「金融產品的去杠桿化」對中國影響很小。由於實行資本賬戶的管制,中國絕大多數的對外金融投資都是以中央銀行外匯儲備投資的形式進行。這類投資一向穩健保守,基本不會涉足高度杠桿化的金融產品,即使有所損失,也不能與其他類型投資者的損失相提並論。
其次,「金融機構的去杠桿化」和「投資者的去杠桿化」對中國的影響也相對較小。一方面,中國銀行業對外開放程度有限,同時外國金融機構在中國市場上的份額和在金融中介中所起得作用都很小;另一方面,由於國際收支長期順差,中國經濟不依賴外部資金。這樣,當國際金融機構和投資者去杠桿化時,一般不會對中國產生顯著的負面效應。在這一問題上,中國經濟目前受到的最嚴重的影響表現在,國際商業銀行在縮減其資產負債表規模的過程中,貿易信貸也受到了波及。
從近期看,對中國經濟最大的負面影響來自於美歐「消費者的去杠桿化」。中國的出口將會受到嚴重威脅,進而引起國內產能過剩、製造業投資疲軟、製造業工人失業等連鎖問題。
從中長期看,中國經濟面臨的最嚴重的威脅來自「去全球化」。既然中國是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之一,「去全球化」也將使中國成為最大的受害者之一。因為,它將從根本上顛覆中國經濟的增長方式,迫使中國不得不依賴消費內需來拉動經濟增長。然而,國際經驗和學術研究表明,當一個經濟體的增長主要推動力來自內在消費時,這個經濟的可持續增長速度,將會出現顯著的結構性放緩。
3影響
「去杠桿化」會導致什麼
那麼去杠桿化將如何影響當前的資本品和資本市場呢?
美國債券之王比爾·格羅斯的最新觀點是,美國去杠桿化進程,已經導致了該國三大主要資產類別(股票、債券、房地產)價格的整體下跌。
格羅斯認為,全球金融市場目前處於去杠桿化的進程中,這將導致大多數資產的價格出現下降,包括黃金、鑽石、穀物這樣的東西。「我們經常說總有機會存在於市場的某個地方,但我要說現在不是時候。」
格羅斯表示,一旦進入去杠桿化進程,包括風險利差、流動性利差、市場波動水平、乃至期限溢酬都會上升。資產價格將因此受到沖擊。 而且這個進程將不是單向的,而是互相影響、彼此加強的。比如,當投資者意識到次貸風險並解除在次級債券上的投資杠桿時,那些和這些債券有套利關系的其他債券、持有這些債券的其他投資者、以及他們持有的其他品種,都會遭受影響。這個過程可能從有「瑕疵」的債券蔓延到無瑕疵的債券,並最終影響市場的流動性,進而沖擊實體經濟。
4對策
「去杠桿化」下的抉擇
那麼面對「去杠桿化」,各路投資者的對策是什麼呢?
部分機構投資者認為,考慮到去杠桿化,在去杠桿化集中釋放的階段,應該盡量堅持「現金為王」的態度,如果要選擇股票,也要盡量選擇那些現金充裕,資產杠桿低的公司,因為,他們可能是未來兼並潮中的食人鯊。
還有投資者認為,要關注短期通縮後部分新興地區的中長期通脹可能。當然,這是較長時期的一個考慮。而目前達成共識的是,資產價格將結束浩浩盪盪的上漲波段,轉而進入下跌。
J. 如何確保企業舉債經營的適度性
企業適度舉債,除了稅賦的好處外,通常還能減低公司的代理人成本。因為在企業舉債經營的環境下,管理層會隨時面臨還款的壓力,這在無形中或許會減低管理層對剩餘現金的濫用,從而抑制盲目的投資行為。阿基米德曾說過:「給我一個支點,我能撬起整個地球。」所謂的財務杠桿效應也與此類似,只不過財務杠桿的支點是負債。如果負債得當的話,由此產生的普通股每股收益變動率會遠遠大於息稅前利潤變動率。就像阿基米德只用一隻胳膊的力量,就可以撬起整個地球的道理一樣。根據這個看來,只有利潤率足夠大,則企業的負債越多,運用自有資金就越少,那麼財務杠桿效應的空間也就越大。可是,人人都知道,支點放置的位置直接關繫到是被地球撬起還是撬起地球。同樣,負債的多少也關繫到是賺得盆滿缽滿還是賠得一塌糊塗。財務杠桿的放大效應公司之所以具有價值,是因為它能夠持續地為股東創造利潤並提供投資回報。因此,股東投資價值的大小關鍵也就取決於單位投資額所可能提供的投資回報的大小。利潤是公司得以建立並努力追求的目標,公司在沒有負債的情況下,股東的權益報酬率(股東所投資的每一塊錢所得到的回報)與公司的資產報酬率(公司每投入一塊錢所產生的利潤)是一致的。但是,如果我們觀察現實中的公司運作卻發現,幾乎很少的公司這兩個指標是完全相同的。例如,我們觀察2007年微軟、沃爾瑪、IBM和通用汽車的年度報告便可發現:它們的資產報酬率分別是22%、8%、9%和3%,但它們的權益報酬率卻分別是44%、20%、33%和18%。很顯然,這些公司提供給股東的回報要遠高於它們各自的資產回報率。而究其原因就在於,這些公司充分地利用了財務杠桿的放大效應。事實上,微軟的資產報酬率是最高的(22%),微軟負債對權益報酬率的放大作用幾乎是一倍(45%),而通用電器的資產報酬率最低(3%),通用電器負債對權益報酬率的放大作用幾乎是6倍(18%),如果我們再進一步觀察這4家公司的資產負債率水平,便不難看出,財務杠桿對公司權益報酬率的放大作用了。微軟的資產負債率為50%,而通用電器的資產負債率則超過了80%。所以您所給出的70%的資產負債率也是同樣的道理。舉債似乎是有百利而無一害。它既能有效地放大權益報酬率,同時還具有稅盾和減輕代理人問題的優點,那麼,企業舉債的比例是否越多越好呢?其實不然。首先,企業舉債比例越高,銀行所要求利率也就會越高,這就要求企業有較高的資產報酬率來支付銀行利率,無形中也就增加了企業經營的風險。其次,過高的銀行負債會增大經營中資金調度的壓力,財務彈性因此而減低,當這種壓力達到一定程度時,很容易引起公司的債務危機和信用危機,造成資金鏈斷流,而這種危機對公司正常經營的影響,也許是無法恰當估量的,有時甚至是滅頂的。因此,企業適度舉債,既要考慮企業的行業特點、發展周期、資產構成和盈利水平,同時,還需要考慮公司債務危機所可能產生的各種成本,從而維持一個最佳資本結構。何為最佳?在理論上很難得出一個精確的數值,它需要企業家的經驗與直覺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