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樓市去杠桿,房價會跌多少
房地產要做的只有一件事兒,那就是去杠桿!
很多人覺得房價高,受不了,呼籲房價下降。然而從行業的角度講,價格高,從來就不是問題。一件東西價格高,總會有價格低的來代替。房子也一樣,房子購買價格高。然而租房卻並不貴。影響行業發展,造成行業動盪的,實際上是高杠桿導致的系統風險。
從銀行借出錢來買房,而買房後又可以抵押房產繼續買房。對於很多公司或者有能力的個人來說,在房價高漲時,這無疑是最有效的賺錢方法。如今限購出台,實際上是打壓了房地產的高杠桿,而房子的價格,是各方面都不希望降下來的。最理想的結果是,沉澱在房子中的錢,都是由真金白銀構成的。
從目前的趨勢來看,減杠桿的效果明顯,房價已經被限制住了。而一方面也能看出,即使房子的交易額腰斬,然而價格卻沒有大家預料的那樣跳水。不少明顯虛高的房價確實在下降,但是也僅僅限於學區房,燕郊固安等炒作概念的地區。購房者實際想買的房子,價格雖然下降了,卻因為限購和銀行減少房貸,變得更加難買。
從房貸計算的算式來看,目前最劃算的,還是之前買房的人。至少低息的房貸,是目前個人能夠融到的最大筆資金。
而在去杠桿的壓力下,目前剛需購房者,可以說當下已經斷了買房的念頭。而且去杠桿並非一朝一夕的時間,至少短時間內,去杠桿依舊會是房地產的主流。而最近三四線城市的房價正在逆勢上漲,也說明依舊有不少人在等著炒房,房地產商的正隨時想通過資本獲取更大的利益。
❷ 去杠桿和降杠桿有啥區別
降杠桿是減低幅度 去杠桿是直接去掉融資額度
❸ 房地產存在哪些問題所以要去杠桿
杠桿,具有放大的作用,用在房地產市場是一樣的意思。
假設現在你有30萬,一般情況下你只能買30萬的東西,但是買房子的時候,你可以首付30萬,貸款70萬,買下100萬的房子。相當於你用30萬買到了100萬的東西,這就是杠桿效應,提供杠桿的是銀行。雖然70萬要還,但在你買下的時候,你用30萬的代價獲得了100萬的房子。
加杠桿是為了獲得超額利潤和投資機會。假如這個房子上漲了30%,賣出就是130萬,還掉70萬,剩60萬,賺了30萬,收益率30/30*100%=100%。假如沒有銀行提供杠桿,第一,你沒100萬買這個房子,就無從談及獲利。第二,如果你有100萬,全款買入,同樣的假設下收益率30/100*100%=30%,差很多。
❹ 房企為什麼要去杠桿,降低資產負債率
去杠桿化,是因為資產風險提高,發生虧損就會破產,所以降低資產負債率以後,再虧損企業可以承受。
❺ 如何理解2016年五大任務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
1、去產能
主要講的是鋼鐵、煤炭等行業,該破產的就破產關掉。失業的企業職工回,安答排轉崗和再培訓再就業。目前這些僵屍企業都是靠銀行貸款,還有一口氣。
2、去庫存
主要說的是房地產開發的空置樓房,要賣掉空房、去掉庫存。據說各地政府都有去庫存的任務指標。
3、去杠桿
就是減低負債,政府、企業、個人都可以有負債,政府舉債搞某某項目即在加杠桿。
4、降成本
就是降低整體的稅負水平,5月1號開始實行的營改增即為具體的舉措。
5、補短板
諸如脫貧、基礎設施建設等等。
核心問題是所謂去杠桿,即減低負債。持續虧損,資不抵債的大型企業,持續向銀行借錢,不會因為「債轉股」而好轉,窟窿只能越來越大,銀行自身的風險就越來越大。個人方面的負債,主要還是供房一族。
❻ 降杠桿去債務會不會引發房產公司倒閉潮
今年提出了「去杠桿」政策,是很必要的也是及時的,因為此前2017年萬達房產就陷入債務危機不得不出售旗下酒店業務償還債務,而恆大房產2017年也先後3次融資1300億元,用於償還1129億永續債。
但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碧桂園又出事了,據某媒體報道,為了提高盈利率,碧桂園個別樓盤偷工減料,質量嚴重不合格,更重要的是碧桂園債務壓力巨大,截止2017年末,碧桂園合計擁有資產10496.69億元,負債9330.57億元,總負債89%,這才是最可怕的,此時碧桂園還能給你一個五星級的家嗎?恐怕自己的家都保不住了?毫無疑問不止碧桂園,很多房企債務壓力都很大,不然年初國開行的一個政策讓很多棚戶區改造停滯也不會出現,這都是因為房產企業過多的債務壓力,但是無論如何是必須降杠桿,去債務的這是對國家負責,對人民負責,為何這樣說呢?
毫無疑問,高杠桿,高債務說明房企是依靠銀行貸款進行經營活動的,也就是俗話說的「借雞生蛋,」可是房產商就是單純借的國家的雞嗎?我想不是,因為銀行很多貸款都是老百姓的存款,如今很多銀行進行商業改制,也就是說是存在倒閉風險的,而銀行相當部分貸款都是借貸給和房地產相關聯的企業,如果企業還是這樣持續「借雞生蛋,」不知危機,老百姓的錢袋子就危險了。那麼去杠桿,去債務會不會引發房地產商倒閉呢?
我想是會的,因為很多房產商如今都是空殼公司,就是基本停止了房產開發,也有一些企業企業本身風險承擔能力就過低,一旦遇上資金流受阻很容易陷入困境。但是還是有必要繼續去杠桿,去債務,俗話說「長痛不如短痛,」我們不能一直靠房地產維系經濟發展,這是不正常的,那麼到底多少債務比例比較合理呢?
在我看來,考慮到通貨膨脹,資產貶值以及房產短期效應,還是有必要讓房產商把債務壓制在50%以下的,債務壓力小,ZF有時就可以做出相應的扶持政策,也有能力扶持。
❼ 房地產融資「供給側改革」啟動 樓市「去杠桿」全面展開
2020年最後一天,一則金融領域的文件發布,宣告房地產業正式進入一個新的時代。
12月31日,央行、銀保監會聯合發布《關於建立銀行業金融機構房地產貸款集中度管理制度的通知》(下稱《通知》),對中國境內的所有法人銀行房地產貸款集中度進行管理。
具體為,將法人銀行分為五檔,根據各銀行所處的不同檔位,對房地產貸款佔比和個人住房貸款佔比設定上限。其中,前者最高不超過40%,後者最高不超過32.5%。
《通知》自2021年1月1日起實施。
這一文件被認為是「房地產金融審慎管理制度」的一部分,雖然設置的額度比例並不苛刻,且監管層給予了一定的過渡期,但政策的信號意義仍然不可忽視。
過去多年來,房地產調控政策對購房者的限制近乎嚴苛。限購、限貸、限售等一系列「限」字訣政策的推出,在保護剛需的同時,也令購房者「加杠桿」變得越來越難。2020年8月,「三條紅線」政策提出,從房企的角度對融資需求進行量化管理。而此次「涉房貸」集中管理制度的推出,則是對資金供給端的收緊,既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題中應有之義,也被認為長效機制的重要內容。
分五檔考核房地產貸款佔比
按照《通知》規定,法人銀行將被分為五檔。具體為:6大行+國開行為第一檔,12家股份行+農發行+進出口銀行+北京、上海、江蘇銀行為第二檔,民營銀行+除去北京、上海、江蘇外的城商行+大中城市和城區農合機構為第三檔,縣域農合機構為第四檔,村鎮銀行為第五檔。農合機構包括:農村商業銀行、農村合作銀行、農村信用合作社。
指標方面,第一檔銀行房地產貸款佔比上限、個人住房貸款佔比上限分別為40%、32.5%,第二檔分別為27.5%、20%,第三檔分別為22.5%、17.5%,第四檔分別為17.5%、12.5%,第五檔分別為12.5%、7.5%。
按照監管層的說法,上述分檔根據銀行業金融機構的資產規模、機構類型等因素確定,而管理要求的設定綜合考慮了銀行類型、存量房地產貸款業務現狀及未來空間。
值得一提的是,為支持大力發展住房租賃市場,住房租賃有關貸款暫不納入房地產貸款佔比計算。
《通知》自2021年1月1日起實施,以2020年12月末數據為界,並對不同的超出比例分別給予了2年、4年過渡期。同時明確,各地可以結合所在地經濟金融發展水平等特點,在增減2.5個百分點范圍內適當調整房地產貸款集中度管理要求。
此外,為配合資管新規的實施,資管新規過渡期內(至2021年底)回表的房地產貸款不納入統計范圍。
銀行是房企最重要的資金來源之一。有金融機構人士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算上開發貸款、按揭貸款,以及非標融資、信用貸等其他渠道,房企每年從銀行中獲得的貸款額度在5萬億左右的水平,占其資金來源的三成左右。因此,此次對銀行業金融機構進行額度管理,會很快引發行業關注。
但多數業內人士認為,僅從額度上看,這一規定並不苛刻。
貝殼研究院首席分析師許小樂向21世紀經濟報道表示,截至2020年三季度末,商業性房地產貸款余額在金融機構各項貸款余額中佔比為28.8%,個人住房貸款余額在金融機構各項貸款余額中佔比為19.8%,平均水平低於管理目標限制。目前設定的管理比例要求基本符合2020年的情況,意味著2021年市場投放的額度總量不會有明顯的變化。
同時,監管層根據年末銀行的實際情況設定了過渡期,超出管理要求越高的,過渡期時間越長,讓銀行和貸款主體有足夠的時間平穩調整,避免過大變動。因此,許小樂認為,「該方案對短期市場不會造成大的影響。」
兩部委有關負責人同樣明確了這一點。據介紹,2019年以來,央行、銀保監會已就房地產貸款集中度管理制度開展了廣泛調研,與金融機構進行了充分的溝通,「目前大部分銀行業金融機構符合管理要求。」
但新規「堵漏洞」的作用仍然不容忽視。按照貝殼研究院的說法,新規實施差異化管理要求,從規模和防控風險能力兩方面為依據制定分檔。也就意味著,以往「小銀行」通過更「靈活」的個人住房貸款政策拓展該部分業務的空間將受到限制,個人住房貸款的利率、資格等方面的管理將更加嚴格。
去杠桿之路
過去多年來,房地產調控政策對購房者的限制近乎嚴苛。限購、限貸、限售等一系列「限」字訣政策的推出,在保護剛需的同時,也令購房者「加杠桿」變得越來越難。
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框架下,從2020年開始,樓市「去杠桿」的過程逐漸延伸到房企的融資環節。
2020年8月20日,住房城鄉建設部、人民銀行在北京召開重點房地產企業座談會,首次提出實施好房地產金融審慎管理制度,增強房地產企業融資的市場化、規則化和透明度。會議還提出,以「三道紅線」為原則,對房地產企業融資實施管理。
所謂「三道紅線」,是指對房企設置剔除預收款後的資產負債率大於70%;凈負債率大於100%;現金短債比小於1倍等三個指標,根據觸線情況不同,將企業分為「紅、橙、黃、綠」四檔,對有息負債規模增速進行量化管理。
據悉,「三道紅線」已經對房地產業產生了實質影響,近期,房企已經在銷售回款、拿地銷售比、債券發行規模增速方面進行了實質調整,一些企業還設定了具體的降檔期限。
按照許小樂的說法,「三道紅線」是在資金需求端的管理,而此次的「涉房貸」集中管理制度則是在資金供給端的收緊。
他還認為,對「涉房貸」進行集中管理,不僅是「房地產金融審慎管理制度」的一部分,也是房地產長效機制的重要內容。未來,該政策將和「三道紅線」一起,成為樓市調控的常態。
多數受訪者指出,隨著資金供給側的管理全面收緊,房地產領域的「去杠桿」行動也將全面展開。
許小樂指出,近年來的樓市調控,主要沿著「去杠桿」的方向進行,主要目的是為了降低和防範房地產金融風險,推動房地產與金融及實體經濟平衡發展。他表示,過去一段時間,金融信貸中涉及房地產的比例較高,不僅增加了企業和居民的杠桿水平,也擠佔了社會信貸資源,不利於構建國內大循環。
北京某房企人士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房地產業將進入一個新的階段,在人口紅利、土地紅利逐漸消退後,金融紅利也在消失。未來房地產市場的將告別紅利下的高增長,轉而進入平穩發展階段。
❽ 杠桿能夠四兩撥千斤,那麼什麼叫樓市去杠桿
在目前的監管框架下,房地產市場的名義杠桿率,實際上即是銀行按揭貸款利率。首付貸是針對購房者在首付的階段發放貸款,這部分貸款的利率高於按揭貸款。由於這部分放貸的資金來源復雜,監管層很難准確掌握房地產市場中的實際杠桿率。
經濟學家李撰文稱,同時做到去庫存、去產能和去杠桿理論上是可以實現的,但是現實中概率很小。目前看到的,至少在房地產領域,還是為了去庫存而加杠桿,但加杠桿的結果,卻是一二線城市房價的大漲,三線及以下城市的去庫存的效果尚不明顯。
❾ 房企去杠桿勢在必行,將會有哪些措施落地
房企去杠桿勢在必行,國家會採取一系列的措施,比如說讓房企自己出錢多一點,銀行放貸佔比少一些,這樣的話就能夠有效的防止爛尾樓的出現,也增加了房企的承擔責任風險。
現在有些地方的房價高得離譜,普通的老百姓是根本買不起的,就算是想買房,可能要花掉自己大半輩子的積蓄。所以現在買房對於普通人來說簡直比登天還難,就算是靠自己每個月月供的幾千塊錢的貸款也可能要還上十或者二十幾年,所以說現在的房價太高了,年輕人都失去了鬥志,婚也不敢結孩子也不敢生,這就是現在年輕人的壓力,很多人覺得難道國家就不應該出手管一管嘛!其實國家已經為大家出台了很多的相關政策,只是大家沒有及時的去了解而已,就比如說房企去杠桿這件事情。
社會的趨勢就是這樣,即使現在的房價再高,彩禮再貴,我們年輕人也得奮斗,因為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夠生存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