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黃金回收 » 按壓杠桿
擴展閱讀
類似於金條 2021-03-31 20:26:33
何蘭黃金市廠 2021-03-31 20:26:32
蒲幣對人民幣匯率 2021-03-31 20:26:27

按壓杠桿

發布時間: 2021-03-23 07:30:32

A. 如圖是一種指甲刀的結構示意圖,拇指按壓的杠杠是 (選填「省力」、「費力」或「等臂」)杠杠,人

省力向上

B. 欺詐游戲里提到的斯金納恐怖心理實驗是什麼

即斯金納箱。

斯金納箱(Skinner box)是心理學實驗裝置。行為主義者斯金納1938年發明,並於動物操作條件作用實驗。

其基本結構:在箱壁的一邊有一個可供按壓的杠桿(大都是一塊金屬板),在杠桿旁邊有一個承受食物的小盒緊靠著箱壁上的小孔,小孔外是食物釋放器,其中貯有顆粒形食物。動物在箱內按一下杠桿,即有一粒食物從小孔口落入小盒內,動物可取食。

一隻白鼠禁食24小時後被放入箱內,開始它在箱內探索,偶爾按壓了杠桿,獲得食丸。白鼠開始可能並沒有注意到食物落下,但若干次重復後,就形成了壓桿取食的條件反射。以後稍有改進,如外包隔音箱,食物釋放裝置由程序控制等,可測試動物能否學會按三次杠桿以得到食物,或間隔一定時間按壓杠桿才能得到食物。

對不同物種的動物,其設計稍有不同。該裝置實際是對桑代克迷箱的改進,後被用於研究動物學習能力和自我刺激與合作行為等心理學研究。已採用了電子線路,使用更方便。

(2)按壓杠桿擴展閱讀:

實驗意義:

斯金納通過實驗發現,動物的學習行為是隨著一個起強化作用的刺激而發生的。斯金納把動物的學習行為推而廣之到人類的學習行為上,他認為雖然人類學習行為的性質比動物復雜得多,但也要通過操作性條件反射。

操作性條件反射的特點是:強化刺激既不與反應同時發生,也不先於反應,而是隨著反應發生。有機體必須先作出所希望的反應,然後得到「報酬」,即強化刺激,使這種反應得到強化。學習的本質不是刺激的替代,而是反應的改變。

斯金納認為,人的一切行為幾乎都是操作性強化的結果,人們有可能通過強化作用的影響去改變別人的反應。在教學方面教師充當學生行為的設計師和建築師,把學習目標分解成很多小任務並且一個一個地予以強化,學生通過操作性條件反射逐步完成學習任務。

C. 經典性條件反射和操作性條件反射的區別是什麼

經典條件反射和操作性條件反射的區別:
(1)
在經典條件發射中,刺激物(即強化物——食物)是在專行為(分泌屬唾液)發生之前就呈現的,即強化刺激引起非條件反應;在操作性條件反射中,刺激物(即強化物——食物)是在行為(按壓杠桿)發生之後呈現的,即非條件反應引發了強化刺激。
(2)
經典條件反射中,有機體的行為反應是天生就有的,具有被動性的特點;而操作性條件反射中,有機體的行為反應是後天塑造起來的,且具有主動性的特點。
(3)
在經典條件反射中,有機體的反應是在植物性神經系統的支配下產生的,是不隨意的,具有被動性;操作性條件反射中,有機體的反應是在軀體性神經系統的支配下(往往有高級的神經系統參與到活動中去)產生的,是隨意的,具有主動性。

D. 巴甫洛夫的經典條件反射和斯金納的操作條件反射有什麼區別和聯系

巴甫洛夫經典條件反射和斯金納操作性條件反射的異同點:
不同點:巴甫洛夫經典條件反射是將某些刺激同無條件反射聯結,通過多次的重復動作而形成條件反射;斯金納的操作性條件反射作用是在基本反應的基礎上施於強化刺激,從而使這些反應出現更快或者基本不出現。
相同點:巴甫洛夫經典條件反射和斯金納操作性條件反射本質上是相同的,都是反應隨強化增多而鞏固,不強化則消退,存在泛化、分化。

一,概念具體區別;
1,巴甫洛夫經典條件反射:經典條件反射(classical conditioning)的典型範例,包含了可重復的中性刺激和非條件刺激。非條件刺激(unconditioned stimulus、US)能夠引起非條件反應(unconditioned response、UR),且不需要經過學習,非條件刺激和非條件反應的關系,稱做非條件反射。條件刺激(conditioned stimulus、CS)則是能夠引起條件反應(conditioned response、CR)的初始中性刺激(neutral stimulus、NS),這是需要學習的。且條件刺激與心理學上立即性和長期性的期待、滿足與恐懼有關,條件刺激和條件反應的關系,稱做條件反射。當非條件刺激重復性地或是猛烈地伴隨著某個中性刺激,這個中性刺激會成為一個條件刺激,並產生條件反射。
2,斯金納操作性條件反射:納提出要注意區分「引發反應」與「自發反應」,並根據這兩種反應提出了兩種行為:應答性行為和操作性行為。前者是指由特定的、可觀察的刺激所引起的行為,如在巴甫洛夫實驗室里,狗看見食物或燈光就流唾液,食物或燈光是引起流唾液反應的明確的刺激;後者是指在沒有任何能觀察的外部刺激的情境下的有機體行為,它似乎是自發的,如白鼠在斯金納箱中的按壓杠桿行為就找不到明顯的刺激物。應答性行為比較被動,由刺激控制,操作性行為代表著有機體對環境的主動適應,由行為的結果所控制。人類的大多數行為都是操作性行為,如游泳、寫字、讀書等等。

二,相關實驗;
1,經典條件反射:
巴甫洛夫早先致力於研究狗的消化系統。他發現,當把食物置入狗的胃裡時,胃壁會分泌胃液以促進消化。一系列研究表明,胃液分泌的數量和持續的時間,是隨放入胃裡的食物的種類和數量而變化的。為了清楚地測定胃裡發生的變化,巴甫洛夫以其精湛的外科,使狗的胃一部份外露出來。他把狗胃的一部分組織切開,接著在軀體一邊切開一個洞口,外面再連接一個囊袋。這樣,狗實際上就有了兩個胃:一個是原來的胃,其絕大部分組織都仍在起著它的基本功能;另一個是通過連接在外面的小胃(或稱為「巴甫洛夫囊袋(Pavlovian Pouch)」),這個囊袋的內部是可以觀察到的。巴甫洛夫發現,囊袋分泌的情況與胃的分泌活動完全一樣。完成了這些准備工作後,巴甫洛夫就能了解消化過程的細節。他也由此獲得了諾貝爾醫學獎。
2,操作性條件反射:
斯金納關於操作性條件反射作用的實驗,是在他設計的一種動物實驗儀器即著名的斯金納箱中進行的。箱內放進一隻白鼠或鴿子,並設一杠桿或鍵,箱子的構造盡可能排除一切外部刺激。動物在箱內可自由活動,當它壓杠桿或啄鍵時,就會有一團食物掉進箱子下方的盤中,動物就能吃到食物。箱外有一裝置記錄動物的動作。斯金納的實驗與巴甫洛夫的條件反射實驗的不同在於:(1)在斯金納箱中的被試動物可自由活動,而不是被綁在架子上;(2)被試動物的反應不是由已知的某種刺激物引起的,操作性行為(壓杠桿或啄鍵)是獲得強化刺激(食物)的手段;(3)反應不是唾液腺活動,而是骨骼肌活動;(4)實驗的目的不是揭示大腦皮層活動的規律,而是為了表明刺激與反應的關系,從而有效地控制有機體的行為。

E. 普雷馬克原理的心理依據

美國行為主義心理學派的代表人物斯金納(B·F·SKinner,1938)曾在特製的實驗箱內研究了白鼠的學習。箱內裝有一個杠桿,杠桿與傳遞食物的機械裝置相聯,只要杠桿一被壓動,一顆食丸便滾進食盤。白鼠被放進箱內,自由活動,當它踏上杠桿時,有食丸放出,於是便吃食物。它一旦再按壓杠桿,食丸又滾出,反復幾次,白鼠就學會了按壓杠桿來取得食物的條件反射。斯金納將這種條件反射命名為操作性條件反射(以區別於巴甫洛夫的經典條件反射或應答性條件反射)。由操作性條件反射所構成的行為叫操作行為。操作行為的形成過程叫操作學習。斯金納認為強化是操作性行為形成的重要手段並進一步提出操作學習的基本規律即:如果一個操作發生後,接著呈現一個強化刺激,則這個操作的強度(反應發生的概率)就增加。在白鼠的學習實驗里,食物是一種強化物,它總是伴隨著白鼠按壓杠桿的行為反應之後出現,並使白鼠按壓杠桿的行為不斷被增強。可見,強化總是伴隨著反應之後而出現,強化與反應之間的這種依隨關系被稱之為強化的依隨性。
與強化的依隨性密切相關的一個現象由普雷馬克(D·Premack,1965)提出,叫做普雷馬克原理,即一個經常出現的或較喜愛的活動可以作為強化物去強化一個較少出現的或較不喜歡的活動。普雷馬克原理也被叫做「奶奶的規則」即「先吃了你的蔬菜,然後你就可以吃甜點。」

F. 經典條件反射和操作性條件反射的區別

區別如下:

1、引起某個行為的刺激物是否明確。在經典條件反射中,狗分泌唾液的行為,剛開始是由食物引起的。在操作性條件反射中,鴿子按壓杠桿的行為,是由食物維持下去的,但是剛開始做出這種行為是一般認為是有機體自身的因素促使其產生的。

2、學習者是自由的還是被動的。經典條件反射實驗中,狗聽到了鈴聲,在鈴聲作用下分泌唾液,他只能做出分泌唾液這種行為,因為鈴聲跟食物相聯系,食物會誘發分泌唾液的行為。這種行為是被動產生的。

操作性條件反射中,鴿子是自由的,他可以做各種動作,比如它可以啄箱底,它可以轉圈,它可以拍打翅膀……是非常自由的。在它自由做出的各種行為中,實驗想要哪一種會對這種行為進行強化。

3、刺激反應的先後順序。經典條件反射是刺激引起某種反應(S-R),如,鈴聲引起分泌唾液的反應;操作性條件反射是某種反應之後伴隨著某個刺激(R-S),如,按壓杠桿獲取食物。

雖然說經典條件反射和操作性條件反射是有區別的,但是他們的聯系也很緊密。實際上,最初通過經典條件作用而習得的反應,後來通常會因為操作性條件作用而得以維持。生活中的例子有很多。看下圖:

(6)按壓杠桿擴展閱讀:

經典條件作用的形成:人見到蛇本來不會害怕,也就說,蛇本身是中性刺激。後來每次蛇一出現,就有人大喊:小心!反倒是這種喊聲是引起了恐懼,因此喊聲是無條件刺激。蛇(中性刺激)與喊聲(無條件刺激)多次結合,後來每次見到蛇,也會產生恐懼。

操作性條件作用的形成:人表現出恐懼行為,馬上會有人關心說「別怕!」這種關心是對恐懼行為的強化,這會讓人在以後表現出更多的恐懼行為。

例子:在陰雲密布(中性刺激)之後,往往會伴隨著傾盆大雨(無條件刺激),這種清盤大雨會直接引起人們的避雨行為。經過多次結合,每次陰雲密布還沒下雨,人們就會趕緊避雨。這其實屬於經典條件作用。

當人們每次出現避雨的行為,都使得人們免遭被澆成落湯雞的厄運,這其實是對避雨行為的一種負強化,以後人會出現更多的避雨行為。這個過程屬於操作性條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