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槍什麼時候被運用到戰爭中
史料記載,在1259年,中國就制在了以黑火葯發射子窠的竹管突火槍,這是世界上最早的管形射擊火器。隨後,又發明了金屬管形射擊火器——火銃,到時代已在軍隊中大量裝備。14世紀時歐洲也有了從槍管後端火門點火發射的火門槍。15世紀歐洲的火繩槍,從槍口裝入黑火葯和鉛丸,轉動一個杠桿,將用硝酸鉀浸過的陰燃著的火繩頭移近火孔,即可用手點烯火葯發射。比較有名的火繩槍是16世紀20年代出現於西班牙的「穆什克特」火槍。這種火槍的口徑在23毫米以內,槍重8-10千克,彈丸重約50克,射程達250米。彈彈刃用木製的或鐵制的通條從槍口裝填。裝備「穆什克特」火槍的步兵稱為火槍手。由於火繩雨天容易熄滅,夜間容易暴露,這種槍在16世紀後逐漸被燧石槍所替代。 世界上第一支完全裝配「火器」(現代意義上的槍支)的軍隊出現在哪個國家 說法不一 早先的槍和炮實際上是同一類武器,槍不過是火炮的縮小型。追溯槍發展的歷史,應當歸功於中國火葯的發明。遠在公元995年,我國宋朝的唐福,就已使用火葯造出火箭、火銃和火槍。至1280年,中國軍用火槍傳到阿拉伯,又由阿拉伯傳到歐洲。到明朝初年,即十四世紀中期,世界上才開始出現最早的槍——火繩槍。
❷ 燧石槍如何用
所謂燧石槍,就是用燧石來點火的老式火槍,燧石就是打火石,就是與金屬相撞後產生火星,可以引燃火葯,激發爆炸,推出彈丸。
使用的話就是:第一步,給槍管裡面灌火葯(燧石槍肯定是前堂裝彈),第二步,放子彈(一般是鉛丹丸,也有其他金屬的),第三部,將火葯和彈丸壓實,第四步,將燧石槍扳機上面的激發裝置扳到待機狀態(就是向後扳),最後扣動扳機就射擊了。
一樓說的是火繩槍
❸ 這把槍叫啥
既然有拋殼,那就不是燧發槍或者火繩槍。
美國當年用溫切斯特的杠桿槍很多,也是後膛槍的一種,在沒有自動武器的時代很流行。現在也經常出現在狩獵、救生等領域。
❹ 槍支子彈發射是利用了什麼原理
子彈很多,槍也很多種。戰士用的真槍有兩種,一種有彈殼,一種沒有。但是原理是一樣的。都是撞針快速撞擊子彈,引爆火葯。槍膛是密封的,火葯爆炸後產生大量氣體和熱量,而熱量又使氣體快速膨脹,時間極短,用巨大的壓力把彈頭打出去。
據史料記載,在1259年,中國就製造了以黑火葯發射子窠的竹管突火槍,這是世界上最早的管形射擊火器。隨後,又發明了金屬管形射擊火器——火銃,14世紀時歐洲也有了從槍管後端火門點火發射的火門槍。
15世紀歐洲的火繩槍,從槍口裝入黑火葯和鉛丸,轉動一個杠桿,將用硝酸鉀浸過的陰燃著的火繩頭移近火孔,即可用手點烯火葯發射。比較有名的火繩槍是16世紀20年代出現於西班牙的「穆什克特」火槍。
這種火槍的口徑在23毫米以內,槍重8-10千克,彈丸重約50克,射程達250米。彈彈刃用木製的或鐵制的通條從槍口裝填。裝備「穆什克特」火槍的步兵稱為火槍手。由於火繩雨天容易熄滅,夜間容易暴露,這種槍在16世紀後逐漸被燧石槍所替代。
這種火槍的口徑在23毫米以內,槍重8-10千克,彈丸重約50克,射程達250米。彈彈刃用木製的或鐵制的通條從槍口裝填。裝備「穆什克特」火槍的步兵稱為火槍手。由於火繩雨天容易熄滅,夜間容易暴露,這種槍在16世紀後逐漸被燧石槍所替代。
❺ 南宋文人的什麼世界級的發明,保住半壁江山,知識改變命運
長竿火槍,有當初南宋時的一個文舉人出身的人叫陳規發明,長竿火槍在當時很多場戰爭中都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而他發明的這個長桿火槍還打敗了自稱為擁有無敵戰術的金兀術。所以才有了當初南宋文人保出半壁江山知識改變命運的說法。
陳規靠知識改變命運並不是一次兩次的,到後來還有一次他通過知識改變了自己守衛城牆的結構,然後在敵人一次次兇猛的進攻中擋下了所有的進攻。
❻ 時崎狂三的長槍和短槍分別是哪把,網上爭議很多啊……
首先明確一點,並不是M1887我不是很粉狂三,只是看過而已,但我宅軍事。1887主要特點是杠桿式操作,槍管後方槍機處上彈,外形特點為槍托前部扳機的環形握把按照官方圖示。可以看出狂三的火槍採用火帽激發式激發,這個特點只有老式火槍才有,M1887採用的是整裝彈無法使用這種激發模式。同時觀察扳機處使用的是木質扳機護環而不是環形杠桿扳機。故絕對不可能是M1887。同時米涅式火槍指的是使用米涅子彈的火槍不能代表槍型,任何前裝式步槍均可以使用米涅彈均可以視為米涅槍。比較贊同暗芒的回答,是明火槍但他的配圖錯了他的配圖是m1887從杠桿扳機可以看出。
❼ 誰知道最早的槍,是什麼槍
史料記載,在1259年,中國就制在了以黑火葯發射子窠的竹管突火槍,這是世界上最早的管形射擊火器。隨後,又發明了金屬管形射擊火器——火銃,到時代已在軍隊中大量裝備。14世紀時歐洲也有了從槍管後端火門點火發射的火門槍。15世紀歐洲的火繩槍,從槍口裝入黑火葯和鉛丸,轉動一個杠桿,將用硝酸鉀浸過的陰燃著的火繩頭移近火孔,即可用手點烯火葯發射。比較有名的火繩槍是16世紀20年代出現於西班牙的「穆什克特」火槍。這種火槍的口徑在23毫米以內,槍重8-10千克,彈丸重約50克,射程達250米。彈彈刃用木製的或鐵制的通條從槍口裝填。裝備「穆什克特」火槍的步兵稱為火槍手。由於火繩雨天容易熄滅,夜間容易暴露,這種槍在16世紀後逐漸被燧石槍所替代。
世界上第一支完全裝配「火器」(現代意義上的槍支)的軍隊出現在哪個國家
說法不一
早先的槍和炮實際上是同一類武器,槍不過是火炮的縮小型。追溯槍發展的歷史,應當歸功於中國火葯的發明。遠在公元995年,我國宋朝的唐福,就已使用火葯造出火箭、火銃和火槍。至1280年,中國軍用火槍傳到阿拉伯,又由阿拉伯傳到歐洲。到明朝初年,即十四世紀中期,世界上才開始出現最早的槍——火繩槍。
❽ 什麼是槍
槍的產生和發展據史料記載,在1259年,中國就製成了以黑火葯發射子窠的竹管突火槍,這是世界上最早的管形射擊火器。隨後,又發明了金屬管形射擊火器——火銑,到明代已在軍隊中大量裝備。
14世紀時歐洲也有了從槍管後端火門點火發射的火門槍。15世紀歐洲的火繩槍,從槍口裝入黑火葯和鉛丸,轉動一個杠桿,用硝酸鉀浸過的燃著的火繩頭移近火孔,即可用手點燃火葯發射。
最有名的火繩槍是16世紀20年代出現於西班牙的「穆什克特」火槍。這種火槍的口徑在23毫米以內,槍重8~10千克,彈丸重約50克,射程達250米。彈丸用木製的或鐵制的通條從槍口裝填。裝備「穆什克特」火槍的步兵稱為火槍手。由於火繩雨天容易熄滅,夜間容易暴露,這種槍在16世紀後逐漸被燧石槍所代替。
來復槍早期的槍械部是前裝滑膛槍。1520年,德國紐倫堡的一名鐵匠戈特,為了簡化前裝手續,減少氣體泄出,使彈丸在槍膛內起緊塞作用並提高裝填速度,發明了直線式線膛槍,採用圓形鉛球彈丸。由於「膛線」一詞的英文讀音是「田田來復」,所以線膛槍也被稱作來復槍。至今,印有戈特姓名和1616年生產日期的步槍還保存在博物館內。這種帶有膛線的來復槍射擊精度大大超過了滑膛槍。
16世紀以後,膛線由直線形改為螺旋形,發射時能使長形鉛丸作旋轉運動,出膛後飛行穩定,提高了射擊精度,增加了射程。較為有名的是法國的米寧前裝式來復槍。此槍重約43千克,有4條螺旋形膛線,最大射程914米。彈丸長形,頭部蛋形,底部中空,略小於口徑,比較容易從槍口填裝,發射時火葯氣體使彈底部膨脹而嵌入膛線以發生旋轉。但由於這種線膛槍前裝很費時間,因而直到後裝槍真正得到發展以後,螺旋形膛線才被廣泛採用。
最有名的是英國帕特里克弗格森於1776年發明的一種新式來復步槍。這種槍射程達180米,平均每分鍾可射4~6次。這比起當時每分鍾只能發射一次,射程僅如米的一般步槍來說確是巨大進步。弗格森在槍膛內刻上螺旋形的紋路即來復線,使發射的彈頭旋轉前進,增加了子彈飛行的穩定性、射程和穿透力;又在槍上安裝了調整距離和瞄準的標尺,提高了射擊命中率。
19世紀,人們對槍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825年,法國軍官德爾文設計了一種槍管尾部帶葯室的步槍,採用球形彈丸,彈丸裝入槍管後,利用探條沖打,使彈丸變形而嵌入膛線。這種槍的射程和精度都有明顯提高。德爾文被稱為「現代步槍之父」。
1848年出現的米涅式步槍,構造比德爾文步槍更加簡化,省去了專門的葯室,彈丸也改為中空式。
從後面裝彈的擊發槍1800年,人們發現了雷汞,緊接著便又發明了含雷汞擊發葯的火帽。把火帽套在帶火孔的擊砧上,打擊火帽即可引燃膛內火葯,這就是擊發式槍機。隨後,1812年在法國出現了定裝式槍彈。它是將彈頭、發射葯和紙彈殼連成一體的槍彈。於是,人們開始從槍管尾部裝填槍彈。這是由一位普魯士軍械工人馮·德雷澤1835年發明的,他把自己造的槍稱為「針槍」。一勾扳機,一根長撞針便從彈葯筒的底部穿過,插入炸葯,刺在雷管,引發炸葯爆炸,將彈丸發射出去。後膛迅速裝彈使德雷澤槍成了一種優越的武器,並於1840年裝備普魯士軍隊。
擊針槍比以前的槍具有更高的射速,而且射手能以任何一種姿勢重新填子彈。可是在當時,幾乎所有的國家和極力反對後裝槍。戰爭使對後裝槍持反對意見的人改變了看法。1866年,奧地利軍隊在戰爭中遭到了後獲槍的沉重打擊,於是法國、俄國、奧地利,還有歐洲其他國家都紛紛裝備了後裝槍。
1866年,法國裝備了A·沙斯波式擊針槍,俄國則裝備了英國人卡萊式結構的擊針槍。然而,紙殼子彈沒有可靠的密閉,影響射擊精度,並使槍機結構復雜化了。因此,在19世紀70年代,擊針槍被更完善的機柄式步槍所代替,這種步槍使用定裝式金屬殼子彈和裝有彈簧擊針的活動槍機,把氣體由封起來,解決了後噴問題。
這種從後面裝彈的武器從此才真正具有了前人無法想像的射程、准確性和發射速度,因此威力大增。從此,槍在戰爭中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在1870年的色丹戰役中,歷史上最後一次大規模騎兵沖鋒,在一次群射中遭到了慘重的打擊。
首先使用金屬殼子彈的毛瑟步槍1871年,普魯士王國姓毛瑟的兩兄弟研製成功了世界上第一支發射金屬外殼子彈的步槍,並用它來裝備軍隊。這是一種採用金屬彈殼槍彈的機柄式步槍。這種槍的口徑為11毫米,有螺旋膛線,發射定裝式槍彈,由射手操縱槍機機柄,實現開鎖、退殼、裝彈和閉鎖。這種槍可靠性好,操作簡單方便,很快顯示出它的威力來。
1881年,毛瑟步槍改進後,在槍管下方槍托里裝上可容8發槍彈的管形彈倉,將彈倉裝滿後,可多次發射,1882年被普魯土政府用作基本的步兵武器。毛瑟又進一步改進其設計,最後發明出一種裝在槍內的5發匣式彈倉。這種槍成為德軍的制式步兵武器,並被世界備國所仿造。1886年無煙火葯首先在法國用作槍彈發射葯後,由於火葯性能提高,殘渣減少,以及金屬深孔加工技術的進步,步槍的口徑大都減小到8毫米以下,彈頭初速也進一步得到提高。1896年,毛瑟步槍也改為使用這種無煙火葯製造的槍彈,並將口徑改為792毫米。不久,很多國家都購買和裝備了這種先進的步槍。
小口徑自動步槍的發展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人們普遍認識到單兵突擊的意義已經不大了。
1958年,美軍首先開始試驗發射556毫米雷明頓槍彈的小口徑自動步槍AR15。它由美國著名槍械設計師斯通納設計,1963年定名為M16步槍並裝備部隊,開槍械小口徑化的先河。M16步槍重3l千克,有效射程為400米,彈頭命中目標後能產生翻滾,在有效射程內的殺傷威力較大。這種槍後來的改進型M16AI和M16AZ步槍,均用來裝備美軍。
德國HK33E步槍許多國家也研製出多種發射小口徑槍彈的步槍。前蘇聯於1974年定型了口徑為545毫米的AK74自動槍和P11K74輕機槍。在歐洲一些國家還裝備了無托步槍。這種槍握把在彈匣前方,可保持足夠的槍管長度,槍長明顯縮短,如法國的FAMAS步槍,奧地利的施太爾通用槍和英國的SA80步槍。1980年10月,北大西洋公約組織選定556毫米作為槍械的第二標准口徑,並在各公約國軍隊中裝備這種高射速小口徑的自動步槍。
❾ 火槍是哪個國家先發明的
中國!
1259年,中國就製成了以黑火葯發射子彈的突火槍,這是世界上最早的管形射擊火器。而後,又發明了金屬管形射擊武器—火銃,到明代已在軍隊中大量裝備。從槍管後端點火的火門槍發射時非常不便,陰雨天氣時幾乎不能使用。
14世紀時歐洲也有了從槍管後端火門點火發射的火門槍。15世紀歐洲的火繩槍,從槍口裝入黑火葯和鉛丸,轉動一個杠桿,將用硝酸鉀浸過的陰燃著的火繩頭移近火孔,即可用手點燃火葯發射。
16世紀20年代出現於西班牙的「穆什克特」是比較有名的火繩槍。這種火槍的口徑在23毫米以內,槍重8-10千克,彈丸重約50克,射程達250米。彈丸用木製的或鐵制的通條從槍口裝填。裝備「穆什克特」火槍的步兵稱為火槍手。由於火繩雨天容易熄滅,夜間容易暴露,這種槍在16世紀後逐漸被燧石槍所代替。正從槍口裝填彈葯的火槍手。這種方式不僅速度慢,而且易暴露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