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1)如圖1所示,若杠桿在使用前左端低,右端高,要使它在水平位置平衡,應將杠桿右端
(1)在使用此杠桿前發現左端低,右端高,說明杠桿的重心偏左,要使它在水平位置平衡,左、右兩端的螺母(或一端的螺母)都要向杠桿上翹的右端調節.所以可以將杠桿右端的平衡螺母向右調節,也可以將左端的平衡螺母向右調節,此後,在整個實驗過程中,螺母再調節會改變杠桿重心的位置,使杠桿重力對杠桿平衡又產生影響,因此不能再旋動兩側的平衡螺母.
故答案為:右;不可以.
(2)經分析,探究杠桿平衡的步驟為:
A、調節杠桿兩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
E、將鉤碼掛在杠桿的支上點兩邊,先改變動力或動力臂的大小,然後調節阻力或阻力臂的大小,使杠桿在水平位置重新平衡.
D、記下動力F1、動力臂L1、阻力F2和阻力臂L2的大小,將數據填入表格中.
C、改變鉤碼的個數和位置,重復實驗.
B、計算每次實驗中F1L1和F2L2的大小,根據計算結果得出杠桿的平衡條件.
故答案為:AEDCB.
(3)如圖2中斜向下拉動彈簧測力計使杠桿處於水平位置平衡,拉力的方向與杠桿不再垂直,右面的力臂要小於ON的長度,也就是ON比彈簧測力計拉力的力臂大,因此G×OM<F×ON.
故答案為:<.
(4)設一個鉤碼的重為G,一個格為L,原來杠桿:3G×2L=2G×3L,處於平衡狀態;
①若在兩端再同時掛上相等質量的小球,左邊=4G×2L,右邊=3G×3L,右邊力和力臂的乘積大,右端下降;
②若將甲圖中左右兩端的鉤碼各自向外側移動一小格,左邊=3G×3L,右邊=2G×4L,左邊力和力臂的乘積大,左端下降.
故答案為:①;②.
B. 下圖為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的實驗裝置.實驗中:(1)開始時,總是讓杠桿在水平平衡狀態下進行實驗,
(1)杠桿左端偏高,根據杠桿的平衡條件,則可將右端的平衡螺母向版左調節,或將左端的權平衡螺母向左調節;
(2)根據杠桿的平衡條件計算得出:
①L2=
F1×L1 |
F2 |
1.5N×10cm |
1N |
②F2=
F1×L1 |
L2 |
1N×20cm |
10cm |
(3)第三次實驗中,拉力F1的方向不再與杠桿垂直,因此小明存在的錯誤是誤把力的作用點到支點的距離當做了力臂;
(4)彈簧測力計由斜向下拉改為豎直向下拉時,F2和L2都不改變,力臂L1增大了,根據杠桿的平衡條件F1×L1=F2×L2,故彈簧測力計的示數將變小.
故答案為:(1)力臂、左、左;
(2)15、2;
(3)動力臂測量錯誤;
(4)變小.
C. 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1)如圖(a),杠桿在支架上,要使其在水平位置平衡,可以將杠桿左端的平衡螺母向
(1)右 ,0(2)便於測量力臂,2(3)變大
D. 小明用杠桿做力學探究實驗.(1)如圖1為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實驗.(a)首先,調節杠桿兩端的______
(1)(a)調節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時,要調節杠桿兩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桿兩端在不掛鉤碼時,保持水平並靜止,達到平衡狀態.
鐵球實心部分的體積:V實=
所以鐵球空心部分的體積:V空=V球-V實=
故答案為:(1)(a)平衡螺母;(b)b;4;(答案不唯一)(c)2;F1L1=F2L2. (2)(a)彈簧測力計;(b)步驟:用彈簧測力計在b豎直向下拉杠桿,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並記下示數F,用刻度尺測出OA和OB的長度分別為LA、LB. 表達式:
E. 利用如圖所示裝置來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1)實驗時,應先調節平衡螺母,若發現杠桿右端下沉,此時
(1)杠桿右端下沉,應將杠桿重心向左移,所以應將兩端的平衡螺母(左端和專右端的均可)向左調節,屬直至重心移到支點處,使杠桿重力的力臂為零,這樣就減小了杠桿的自重對實驗的影響;當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時,力的方向與杠桿垂直,力臂等於支點到力的作用線的距離,力臂可以從杠桿標尺刻度上直接讀出來. F. 在「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的實驗中(1)如圖(a),杠桿在支架上,要使其在水平位置平衡,可將杠桿左端的
G. (2007安徽)如圖為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的實驗裝置.實驗中:(1)首先應調節杠桿兩端的螺母,使杠桿
解答:解(1)∵杠桿左端偏高,說明杠桿右邊偏重,∴應將左端的平衡螺母向左調. H. 如圖為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的實驗裝置中:(1)實驗前沒有掛鉤碼時,發現杠桿左端下傾,應將杠桿右端
(1)杠桿重心左移應將左端平衡螺母向右調節,直至重心移到支點處,使杠桿重力的力臂為零;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力臂在杠桿上便於測量力臂大小; I. (5分)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 (1)如圖(a),杠桿在支架上,要使其在水平位置平衡,可將杠桿左端的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