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提高負債比例會增加財務杠桿利益怎麼理解
一般情況下,投資資本利潤率大於債務利息率。
所以有利差。
有利差就會增加財務杠桿利益。
2. 中國的債務杠桿到底有多高
240%,這是東方匯理銀行的高級經濟師高大力給出的一個預測值。這個數值意味著,到2013年底,中國這個經濟體中的政府債務、企業債務、家庭債務的總和,也就是債務總額,相對於中國經濟全年的GDP而言,比例將達到240%。也就是說,債務是收入的2.4倍。
雖然很多人關心政府債務,而地方債在去年底也有了一個官方說法,但我們大多數人還是對中國經濟的整體債務水平缺乏概念。高大力的預測,應該算是我能看到的最新預計,因為2013年才剛剛結束。
簡單看到240%這個數值,會發生很多誤讀。你的第一感覺應該是太高了,難道1元錢的GDP需要2.4元的債務來支持嗎?這種感覺對也不對。說對是因為比例的確不小,說不對是因為你可能從來沒有對債務GDP比例有過認識,超過100%的比例你都可能認為不妥。
我們需要做一些對比。高大力認為中國需要大規模的債務重組,因為如果他的預測正確,240%就不是一個好兆頭,「在歐債危機高潮期,歐洲債務總量佔GDP的比例約為250%」。這是橫向比,縱向比呢?2012年底,中國所有債務的總額已佔GDP的216%。因此到2013年的預測值240%,杠桿上升的勢頭依然很猛。
216%這個數據來自哪裡?高大力沒有說清楚來源,但我能找到的一個近似數據是215%。這個數據是上月剛剛發布的,來自於中國社科院「中國國家資產負債表研究」課題組。社科院副院長李揚強調,中國全社會的杠桿率已經很高,「去杠桿」在所難免。
李揚認為,從總量上看中國的總債務水平低於大多數發達經濟體,但比南非之外的其他金磚國家都要高,尚處於溫和、可控階段。鑒於中國的債務水平近年來上升較快,應當保持警惕。從風險視角來看,李揚指出,國家資產負債表近期的風險特點主要體現在房地產信貸、地方債務以及銀行不良貸款等項目,而中長期風險則更多集中在對外資產、企業債務以及社保欠賬等項目。無論哪類風險都和發展方式、經濟結構密切相關,應對辦法還是轉變發展方式,調整經濟結構。
李揚說的轉變發展方式,調整經濟結構,和高大力說的大規模的債務重組有什麼不同?我看沒有什麼不同。李揚說的是方式,高大力說的是方法。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發展方式,在實際操作層面上不可避免地就是大規模的債務重組。
從李揚2013年底公布的2012年底的債務GDP比例215%,到高大力2014年初預計的2013年底的債務GDP比例240%,這是一個怎樣的增速?如果你還是認識不夠,我們再看看之前的數據。
在我可以查到的說法中,渣打銀行[微博]的王志浩2012年11月時曾經預計當年年底中國債務佔GDP比重將超200%。現在來看基本沒錯。而當時王志浩還提及了他掌握的兩個數據,「(中國的)信貸擴張在2009年經歷了快速增長之後,整體杠桿率從2008年底的153%增加到2009年底的185%。」
如果王志浩的數據基本准確,而高大力的預測基本靠譜,那麼中國經濟的整體杠桿率,相當於從2008年的153%漲到了2013年的240%。
正因為這樣的勢頭,所以高大力說「如果這個步調持續下去的話,十年以後債務佔GDP的比例可能會達到500%。如果到了這么高的杠桿率,比較疲軟的企業和政府必然會違約。在接下來五到十年,中國必須要有大規模的債務重組,否則違約風險將大增」。
2014年開始,我已經在《地平線》專欄中寫了三篇文章,分別是「2014年看好中國的最大理由」、「索羅斯的中國難題」、「央行的算盤:緊而不慌的『去杠桿』」,加上今天這篇「中國的債務杠桿到底有多高?」半個月我都在討論中國經濟的杠桿率。
這里並沒有給出一個明確的答案,而是列舉了各方面對中國杠桿率的分析和預測。有樂觀一些的,也有悲觀之極的。但是,所有人都會承認,一個僅僅依靠債務杠桿支持的GDP增長是不可持續的,大家的分歧只不過在於,中國經濟的杠桿過程到底在什麼位置?是在一個上升過程中,還有增加的餘地?還是到了一個頂點,即將反轉?還是說已經開始反轉,開啟了去杠桿化的過程?
我覺得對這個問題的回答非常重要,因為不同的位置將強烈暗示著央行貨幣政策的不同操作。如果杠桿還在上沖,意味著市場主體主動加杠桿的慾望還在,那麼央行就應該從緊甚至加息;如果杠桿已經開始收縮,一個債務收縮的過程已經開始,央行反而應該為了穩定需求放鬆銀根,比如降低存款保證金率甚至減息。
央行有沒有答案?在央行最新發布的數據中,2013年全年社會融資規模同比增長9.7%,達到17.29萬億元的年度歷史最高水平,全年新增人民幣貸款同比增長8.4%。而央行的表態是,「2013年M2和貸款數據基本達到調控要求,今年將繼續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適時適度預調微調,不會收緊或放鬆貨幣政策。」
不收緊不放鬆,這就是央行對杠桿位置的判斷嗎?
3. 資產負債率、財務杠桿變化對企業的影響
財務杠桿就是指企業在運用負債方式籌資時所產生的普通股每股收益變動率大於息稅前利潤變動率的現象。亦稱籌資杠桿,體現了企業在籌資活動中債權資本的作用。
從股東的角度講,只要投資報酬率大於負債利率,企業的財務杠桿就能為普通股股東增加收益,舉債是有利的。因此,企業沒有理由拒絕運用財務杠桿增加收益。
財務杠桿作用通常用財務杠桿系數(Degree of Financial Leverage,DFL)來衡量,財務杠桿系數指企業權益資本收益變動相對稅前利潤變動率的倍數。其理論公式為:
財務杠桿系數=權益資本收益變動率/息稅前利潤變動率
通過數學變形後公式可以變為:
財務杠桿系數=息稅前利潤/(息稅前利潤-利息)
通過以上公司可以看出,影響財務杠桿作用的因素主要有:息稅前利潤和利息(債務)。
但是由於財務杠桿受各種因素的影響,在獲取財務杠桿利益的同時,也伴隨著一定的財務風險。因此,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要想取得良好的效益,必須客觀分析財務杠桿對企業的影響。筆者試從財務杠桿的角度,談談財務杠桿的反作用對企業產生的負面影響,提醒經營者在運用財務杠桿創造收益的同時,有效規避財務杠桿的反作用力對企業帶來的損失。
一、企業經營效益下降帶來的不利影響
企業經營效益主要是企業經營過程中實現的息稅前利潤大小對企業的影響。由上述計算財務杠桿系數的公式可知,在其他因素不變的情況下,息稅前利潤率越高,財務杠桿系數越小;反之,財務杠桿系數越大。因而稅前利潤率對財務杠桿系數的影響是呈相反方向變化。
在企業的資本結構不變、債務規模不變即利息支出固定資產的情況下,假設:
1、 企業息稅前利潤大於利息支出
財務杠桿作用使得資本收益由於負債經營而絕對值增加,從而使得權益資本收益率大於企業投資收益率,財務杠桿利益越大,所以財務杠桿利益的實質便是由於企業投資收益率大於負債利率,由負債所取得的一部分利潤轉化給了權益資本,從而使得權益資本收益率上升。
2、 企業息稅前利潤小於利息支出
如果息稅前利潤下降到某一個特定水平時(以全部資本息稅前利潤等於負債成本為轉折點),財務杠桿作用就會從積極轉化為消極。當企業息稅前利潤小於利息支出,那麼負債所產生的利潤只能或者不足以彌補負債所需的利息,甚至利用權益資本所取得的利潤都不足以彌補利息,而不得不以減少權益資本來償債。此時,使用財務杠桿,反面降低了在不使用財務杠桿的情況下本應獲得的收益水平,而且越是較多使用財務杠桿,損失越大。這便是財務杠桿的反作用,造成企業損失的本質所在。
所以,企業運用財務杠桿時,必須考慮企業經營效益好壞對財務杠桿的影響,在企業成熟期,銷售市場良好,收益較高的的情況下可以考慮盡可能用負債形式籌集資金,採用負債比重較高的資本結構,充分利用財務杠桿收益為企業創造更大的價值。在企業建設初期、成長期及衰退期,讓利銷售、培育市場或產品受擠壓市場委縮,企業經營效益較差時盡可能減少債務,避免財務杠桿的反作用造成的損失。
二、負債的增加對企業的不利影響
負債經營是現代企業的主要經營手段之一,運用得當會給企業帶來收益,成為發展經濟的有力杠桿。
假設現在有一個項目,需要100萬元的投資,預計會產生20%的報酬率,試比較不同資金結構對利潤影響。
方案一、全部以自有資金來投資,那麼這100萬元的自有資金報酬率就是20%.
方案二、自有資金投資50萬元,另外借款50萬元,負債比率50%,借款年利率為10%,雖然表面的報酬率也是20%,但是因為我們真正拿出來的只有50萬元,因此這50萬元自有資金真正的報酬率,是將要賺到的20萬元(100×20%),扣除負擔的利息費用5元(50×10%)之後所得,這樣財務杠桿操作的報酬率高達30%(15/50×100%)。
方案三、自有資金投資60萬元,另外借款40萬元,負債比率40%,借款年利率為10%,雖然表面的報酬率還是20%,但是因為我們真正拿出來的只有60萬元,因此這60萬元自有資金真正的報酬率,是將要賺到的20萬元(100×20%),扣除負擔的利息費用4元(40×10%)之後所得,這樣財務杠桿操作的報酬率下降為26.67%(16/60×100%)。
由此得出如下結論和啟示:(1)負債是財務杠桿的根本,財務杠桿效用源於企業的負債經營;(2)在一定條件下,自有資金愈少,財務杠桿操作的空間愈大。
所以,如果企業經營狀況良好,使得企業投資收益率大於負債利息率,則獲得財務杠桿利益,為增加企業投資者的收益應盡可能利用財務杠桿作用,增加負債融資。但是,負債籌資如果運用不當,則會使企業陷入困境,甚至會將企業推到破產的境地。因此,企業對負債經營的風險應有充分的認識,必須採取防範負債經營風險的措施。
1、 負債過高影響企業債務融資能力
負債籌集資金的主要渠道有向銀行借款和發行企業債券等。
銀行借款
銀行借款是指企業根據合同向銀行以及其他金融機構借入的需要還本付息的款項。銀行機構遍布全國城鄉,吸收企業、事業單位、機關、團體和城鄉個人的大量存款,資金充裕,與企業聯系密切。因此,利用銀行的長期和短期借款是企業籌集資金的一種重要方式。
銀行借款具有籌資速度快、籌資成本低、借款彈性好等特徵。
企業在申請借款時,必須要符合貸款條件,並按規定的借款程序進行申報,並經過銀行逐級審批,按要求提供擔保或抵押等。即使企業信用較高,有穩定的盈利空間,好的發展前景,但企業資本結構中負債比重過大,也會增加借款的難度,中國人民銀行在貸款資格審批中規定,資產負債率超出70%的單位,不符合貸款條件。
企業債券
企業債券又稱公司債券,是企業依照法定程序發行的、約定在一定期限內還本付息的有價證券,是持券人擁有公司債權的債權證書。它代表持券人同公司之間的債權、債務關系,持券人可按期取得固定利息,到期收回本金,但無權參與公司經營管理,也不參加分紅,持券人對企業的經營盈虧不承擔責任。
企業發行債券時限制條件較多,往往規定一些限制性條款,同時利用債券籌資,在數額上也有一定的限度,當公司的負債超過一定程度後,債券的籌資成本會迅速上升,有時甚至難以發行出去。
2、 負債過高加大財務風險
財務風險是指企業由於利用財務杠桿(即負債經營),而使企業可能喪失償債能力,最終導致企業破產的風險,或者使得股東收益發生較大變動的風險。
企業財務風險的大小主要取決於財務杠桿系數的高低,其實質是由於負債經營從而使得負債所負擔的那一部分經營風險轉嫁給了權益資本。
財務風險只發生在負責企業,就其產生的原因來看,負債風險具有兩種表現形式:
(1) 現金性財務風險,即在特定時日,現金流出量超過現金流入量產生的到期不能償付債務本息的風險。
(2) 收支性財務風險,即企業在收不抵支情況下出現的不能償還到期債務本息的風險。企業如果一味追求獲取財務杠桿的利益,便會加大企業的負債籌資。負債增加使公司的財務風險增大,債權人因此無法按期得到利息的風險相應增大,債權人將要求公司對增加的負債提供風險溢酬,這就導致企業定期支出的利息等固定費用增加,同時企業投資者也因企業風險的增大而要求更高的報酬率,作為對可能產生風險的一種補償,便會使企業發行股票、債券和借款酬資的酬資成本大大提高。所以,企業的負債比應當保持在總資金平均成本攀升的轉折點,而不能無限度地擴張。
迴避財務風險的主要辦法是降低負債比率,控制債務資金的數額。迴避風險的前提是正確地預計風險,預計風險是建立在預計未來經營收益的基礎上的,如果預計企業未來經營狀況不佳,息稅前利潤率低於負債的利息率,那麼就應該減少負債,降低負債比率,從而迴避將要遇到的財務風險。
綜上所述,財務杠桿可以給企業帶來額外的收益,也可能造成額外損失,這就是構成財務風險的重要因素。財務杠桿利益和財務風險是企業資本結構決策的一個重要因素,資本結構決策需要在杠桿利益與其相關的風險之間進行合理的權衡。把股東可能取得的較高收益與其可能承擔的財務風險進行權衡、比較,充分、全面考慮財務杠桿作用與反財務杠桿作用,盡量減少財務杠桿給企業收益帶來的不利影響。
此外,財務杠桿作用程度的確定除考慮財務杠桿利益(損失)和財務風險之外,還應注意經營杠桿聯合財務杠桿對企業復合杠桿和復合風險的影響,使之達到一定的復合杠桿作用,根據經營杠桿的不同作用選擇不同的財務杠桿作用。
4. 債務性籌資的杠桿效應是什麼意思
在息稅前利抄潤在一定范圍內襲,債務利息的成本是固定的,隨著息稅前利潤的增加,單位利潤所負擔的固定利息就會相對減少,從而單位利潤可供股東分配的部分會相應增加,普通股股東每股收益的增長率降大於息稅前利潤的增長率,反之利潤減少時,單位利潤所負擔的固定利息費用就會增加,造成普通股股東每股收益的下降率將大於息稅前利潤的下降率,如果不存在固定的利息費用,則普通股股東每股收益的變動率與息稅前利潤的變動率保持一致,因這種固定的利息費用,息稅前利潤的變動引起每股收益產生更大的變動現象就是財務杠桿效應
望採納
5. 你如何理解負債融資帶來的財務杠桿效應
你好,負債融資是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籌集資金的必然選擇。但是這種籌資方式,在給企業帶來巨大效用的同時,也會帶來一些潛在的風險。一般認為,企業只有在最佳的資本結構下,才會實現其價值的最大化。本文從財務的角度出發,對負債融資的正負效應進行分析,以期對企業最佳資本結構的確定有所啟示。
6. 企業債務比重越大,企業財務杠桿系數
財務杠桿系數=息稅前利潤/{息稅前利潤-利息-優先股/(1-所得稅)}
債務比重越大,利息越大,分母越小,財務杠桿系數越大。
7. 宏觀杠桿率上升勢頭明顯放緩帶來的積極意義
作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內容,去杠桿
一系列政策在多個領域共同發力。市場化債轉股、處置僵屍企業、調整考核評價標准……多措並舉之下,截至今年6月末,中央企業平均資產負債率為66%,較年初下降0.3個百分點。
管住貨幣供給總閘門為去杠桿、防風險創造適宜的貨幣金融環境。6月末,我國M2餘額177.02萬億元,同比增長8%,增速較上年同期低1.1個百分點。
一系列旨在遏制資金脫實向虛的強監管政策出台,委託貸款、信託貸款大幅萎縮,地方政府融資平台、房地產等去杠桿重點領域的不規范融資減少。上半年房地產貸款增加3.54萬億元,占同期貸款比重較上年低1.9個百分點。
「隨著金融監管加強,影子銀行等導致杠桿率上升的狀況將有較大改變,對地方政府隱形債務的清理、整頓和規范力度也在加大,預計未來我國杠桿率將總體趨穩,並逐步有序降低。」劉世錦說。
風險可控 去杠桿深刻影響中國經濟金融
隨著去杠桿工作穩妥有序推進,風險防範的藩籬正在逐步築牢。
一度持續攀升的銀行業不良貸款出現企穩向好的態勢。5月末,商業銀行不良貸款余額1.9萬億元,不良貸款率1.9%,遠低於國際水平;貸款損失准備余額3.5萬億元,撥備覆蓋率183%,風險抵補能力充足。
資金脫實向虛勢頭得到遏制,截至5月末,銀行業在保持12%以上信貸增速的同時,總資產規模少增20多萬億元;同業理財在上年減少3.4萬億元的基礎上,繼續縮減1.2萬億元,已累計削減三分之二以上。
一頭連著企業,一頭連著金融機構,去杠桿,正對中國的經濟金融產生深刻影響:越來越多的資金從傳統產能過剩領域逐步退出,向高新技術產業等新動能聚集。
「我們對鋼鐵、水泥、煤炭等五大產能過剩行業融資余額較2013年末高峰時點下降近五成。與此同時,近兩年來對先進製造業貸款增長超過10%。」工商銀行江蘇省分行有關負責人表示。
從全國情況看,6月末,高技術製造業中長期貸款余額同比增長13.1%,比同期製造業中長期貸款增速高5個百分點。
「集中抽貸和蜂擁授信都容易產生信用風險,吸取前些年的教訓,雖然我們的資源在往新興產業方面轉,但也不能一哄而上。」一家城商行行長助理表示。
去杠桿,也正在潛移默化影響企業的發展理念。
「國家去杠桿的決心和力度很大,不會是一陣風,企業應適應形勢,先把自己的『泡沫』擠掉。」人福醫葯融資主管李陽帆告訴記者,今年公司很大一部分工作是做資產剝離,把精力聚焦在發展醫葯主業上,出售資產帶來的收益改善了公司的資產結構和現金流,公司發展更有底氣了。
根源治理 牢牢守住風險底線
盡管已初見成效,但去杠桿不能畢其功於一役,目前也存在一些問題和難點,需要通過有力但有序的措施,使宏觀杠桿率逐步回落到合理水平。
去杠桿,國有企業是重中之重。但高杠桿的國企集中在鋼鐵、煤炭、電力等行業,去杠桿與去產能、補短板等任務相交織,情況復雜。
「市場化債轉股和兼並重組應成為重點攻堅方向。目前已有部分企業陸續開展市場化債轉股,未來應擴大到更多負債率較高、產品有市場、有競爭能力的企業。」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學院高級研究員董希淼表示。
去杠桿,要發揮企業自身的積極性。「如果企業自身不走出過度擴張、過度負債的傳統路子,不主動聚焦核心業務,那麼去杠桿就成為金融企業的獨角戲,成效不會明顯。」一名銀行業人士表示。
高杠桿的形成,與我國的金融、財稅和國企等體制機制緊密相關。去杠桿要堅持著眼長遠、深化改革,強化根源治理。
在金融領域,要豐富金融市場體系,大力發展直接融資;在財稅領域,明確地方政府財權事權;在國企領域,要深化國企改革優化資本結構……從根源上去杠桿、防風險,要做的工作還有很多。
「去杠桿從本質上來說是要營造一個良好的經濟金融生態,促進企業持續健康發展。」董希淼表示。
守住底線,才有底氣。只要我們直面挑戰,主動作為,就一定能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為經濟行穩致遠保駕護航。
來自新華網
8. 債務杠桿的債務杠桿的表現
債務杠桿總體表現出對過度投資的抑製作用,並且這種效用隨著股權集中度的提高呈現出先回減弱後增加的答趨勢,而在所有權集中狀態下,沒有證據顯示債務杠桿會對國有產權上市公司的投資不足產生激勵;對非國有產權上市公司,債務杠桿同時表現出對過度投資的抑製作用與對投資不足的激勵作用,並且對投資不足的激勵會隨著股權集中度的提高而逐漸減弱,沒有證據表明負債的破產威脅同樣會緩解公司的投資不足問題,而相對於國有產權上市公司來說,在非國有產權上市公司中債務杠桿對過度投資的抑製作用更為顯著。
9. 中國經濟的杠桿率為何會上升那麼快
據報道,日前有經濟學家表示,應該將GDP增速從宏觀調控目標改為預測指標,以避免過度追求GDP所導致的地方過度負債、宏觀杠桿率上升、經濟結構扭曲、數據作假等一系列問題。
由於考核機制涉及到提拔升遷,而許多地方政府並沒錢做大GDP,所以必須要靠負債投資,各種隱性地方債務不斷變著花樣做大,宏觀上就體現出很高的杠桿率,而且過去十幾年,中國在所有大國中宏觀杠桿率上升速度是最快的。
多數經濟學家認為,應該將GDP指標從宏觀調控的核心目標改為預測指標,保留其對預期的引導和其它工作的指導參考作用,而弱化其業績考核的功能。也有專家認為,弱化GDP作為核心調控目標的第一步可以考慮採用一個較寬的GDP增速目標區間並顯著降低GDP增速目標。
希望中國經濟可以實現健康發展!
10. 簡述資產負債率、財務杠桿變化對企業經營的影響。
財務杠桿就是指企業在運用負債方式籌資時所產生的普通股每股收益變動率大於息稅前利潤變動率的現象。亦稱籌資杠桿,體現了企業在籌資活動中債權資本的作用。
從股東的角度講,只要投資報酬率大於負債利率,企業的財務杠桿就能為普通股股東增加收益,舉債是有利的。因此,企業沒有理由拒絕運用財務杠桿增加收益。
財務杠桿作用通常用財務杠桿系數(Degree of Financial Leverage,DFL)來衡量,財務杠桿系數指企業權益資本收益變動相對稅前利潤變動率的倍數。其理論公式為:
財務杠桿系數=權益資本收益變動率/息稅前利潤變動率
通過數學變形後公式可以變為:
財務杠桿系數=息稅前利潤/(息稅前利潤-利息)
通過以上公司可以看出,影響財務杠桿作用的因素主要有:息稅前利潤和利息(債務)。
但是由於財務杠桿受各種因素的影響,在獲取財務杠桿利益的同時,也伴隨著一定的財務風險。因此,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要想取得良好的效益,必須客觀分析財務杠桿對企業的影響。筆者試從財務杠桿的角度,談談財務杠桿的反作用對企業產生的負面影響,提醒經營者在運用財務杠桿創造收益的同時,有效規避財務杠桿的反作用力對企業帶來的損失。
一、企業經營效益下降帶來的不利影響
企業經營效益主要是企業經營過程中實現的息稅前利潤大小對企業的影響。由上述計算財務杠桿系數的公式可知,在其他因素不變的情況下,息稅前利潤率越高,財務杠桿系數越小;反之,財務杠桿系數越大。因而稅前利潤率對財務杠桿系數的影響是呈相反方向變化。
在企業的資本結構不變、債務規模不變即利息支出固定資產的情況下,假設:
1、 企業息稅前利潤大於利息支出
財務杠桿作用使得資本收益由於負債經營而絕對值增加,從而使得權益資本收益率大於企業投資收益率,財務杠桿利益越大,所以財務杠桿利益的實質便是由於企業投資收益率大於負債利率,由負債所取得的一部分利潤轉化給了權益資本,從而使得權益資本收益率上升。
2、 企業息稅前利潤小於利息支出
如果息稅前利潤下降到某一個特定水平時(以全部資本息稅前利潤等於負債成本為轉折點),財務杠桿作用就會從積極轉化為消極。當企業息稅前利潤小於利息支出,那麼負債所產生的利潤只能或者不足以彌補負債所需的利息,甚至利用權益資本所取得的利潤都不足以彌補利息,而不得不以減少權益資本來償債。此時,使用財務杠桿,反面降低了在不使用財務杠桿的情況下本應獲得的收益水平,而且越是較多使用財務杠桿,損失越大。這便是財務杠桿的反作用,造成企業損失的本質所在。
所以,企業運用財務杠桿時,必須考慮企業經營效益好壞對財務杠桿的影響,在企業成熟期,銷售市場良好,收益較高的的情況下可以考慮盡可能用負債形式籌集資金,採用負債比重較高的資本結構,充分利用財務杠桿收益為企業創造更大的價值。在企業建設初期、成長期及衰退期,讓利銷售、培育市場或產品受擠壓市場委縮,企業經營效益較差時盡可能減少債務,避免財務杠桿的反作用造成的損失。
二、負債的增加對企業的不利影響
負債經營是現代企業的主要經營手段之一,運用得當會給企業帶來收益,成為發展經濟的有力杠桿。
假設現在有一個項目,需要100萬元的投資,預計會產生20%的報酬率,試比較不同資金結構對利潤影響。
方案一、全部以自有資金來投資,那麼這100萬元的自有資金報酬率就是20%.
方案二、自有資金投資50萬元,另外借款50萬元,負債比率50%,借款年利率為10%,雖然表面的報酬率也是20%,但是因為我們真正拿出來的只有50萬元,因此這50萬元自有資金真正的報酬率,是將要賺到的20萬元(100×20%),扣除負擔的利息費用5元(50×10%)之後所得,這樣財務杠桿操作的報酬率高達30%(15/50×100%)。
方案三、自有資金投資60萬元,另外借款40萬元,負債比率40%,借款年利率為10%,雖然表面的報酬率還是20%,但是因為我們真正拿出來的只有60萬元,因此這60萬元自有資金真正的報酬率,是將要賺到的20萬元(100×20%),扣除負擔的利息費用4元(40×10%)之後所得,這樣財務杠桿操作的報酬率下降為26.67%(16/60×100%)。
由此得出如下結論和啟示:(1)負債是財務杠桿的根本,財務杠桿效用源於企業的負債經營;(2)在一定條件下,自有資金愈少,財務杠桿操作的空間愈大。
所以,如果企業經營狀況良好,使得企業投資收益率大於負債利息率,則獲得財務杠桿利益,為增加企業投資者的收益應盡可能利用財務杠桿作用,增加負債融資。但是,負債籌資如果運用不當,則會使企業陷入困境,甚至會將企業推到破產的境地。因此,企業對負債經營的風險應有充分的認識,必須採取防範負債經營風險的措施。
1、 負債過高影響企業債務融資能力
負債籌集資金的主要渠道有向銀行借款和發行企業債券等。
銀行借款
銀行借款是指企業根據合同向銀行以及其他金融機構借入的需要還本付息的款項。銀行機構遍布全國城鄉,吸收企業、事業單位、機關、團體和城鄉個人的大量存款,資金充裕,與企業聯系密切。因此,利用銀行的長期和短期借款是企業籌集資金的一種重要方式。
銀行借款具有籌資速度快、籌資成本低、借款彈性好等特徵。
企業在申請借款時,必須要符合貸款條件,並按規定的借款程序進行申報,並經過銀行逐級審批,按要求提供擔保或抵押等。即使企業信用較高,有穩定的盈利空間,好的發展前景,但企業資本結構中負債比重過大,也會增加借款的難度,中國人民銀行在貸款資格審批中規定,資產負債率超出70%的單位,不符合貸款條件。
企業債券
企業債券又稱公司債券,是企業依照法定程序發行的、約定在一定期限內還本付息的有價證券,是持券人擁有公司債權的債權證書。它代表持券人同公司之間的債權、債務關系,持券人可按期取得固定利息,到期收回本金,但無權參與公司經營管理,也不參加分紅,持券人對企業的經營盈虧不承擔責任。
企業發行債券時限制條件較多,往往規定一些限制性條款,同時利用債券籌資,在數額上也有一定的限度,當公司的負債超過一定程度後,債券的籌資成本會迅速上升,有時甚至難以發行出去。
2、 負債過高加大財務風險
財務風險是指企業由於利用財務杠桿(即負債經營),而使企業可能喪失償債能力,最終導致企業破產的風險,或者使得股東收益發生較大變動的風險。
企業財務風險的大小主要取決於財務杠桿系數的高低,其實質是由於負債經營從而使得負債所負擔的那一部分經營風險轉嫁給了權益資本。
財務風險只發生在負責企業,就其產生的原因來看,負債風險具有兩種表現形式:
(1) 現金性財務風險,即在特定時日,現金流出量超過現金流入量產生的到期不能償付債務本息的風險。
(2) 收支性財務風險,即企業在收不抵支情況下出現的不能償還到期債務本息的風險。企業如果一味追求獲取財務杠桿的利益,便會加大企業的負債籌資。負債增加使公司的財務風險增大,債權人因此無法按期得到利息的風險相應增大,債權人將要求公司對增加的負債提供風險溢酬,這就導致企業定期支出的利息等固定費用增加,同時企業投資者也因企業風險的增大而要求更高的報酬率,作為對可能產生風險的一種補償,便會使企業發行股票、債券和借款酬資的酬資成本大大提高。所以,企業的負債比應當保持在總資金平均成本攀升的轉折點,而不能無限度地擴張。
迴避財務風險的主要辦法是降低負債比率,控制債務資金的數額。迴避風險的前提是正確地預計風險,預計風險是建立在預計未來經營收益的基礎上的,如果預計企業未來經營狀況不佳,息稅前利潤率低於負債的利息率,那麼就應該減少負債,降低負債比率,從而迴避將要遇到的財務風險。
綜上所述,財務杠桿可以給企業帶來額外的收益,也可能造成額外損失,這就是構成財務風險的重要因素。財務杠桿利益和財務風險是企業資本結構決策的一個重要因素,資本結構決策需要在杠桿利益與其相關的風險之間進行合理的權衡。把股東可能取得的較高收益與其可能承擔的財務風險進行權衡、比較,充分、全面考慮財務杠桿作用與反財務杠桿作用,盡量減少財務杠桿給企業收益帶來的不利影響。
此外,財務杠桿作用程度的確定除考慮財務杠桿利益(損失)和財務風險之外,還應注意經營杠桿聯合財務杠桿對企業復合杠桿和復合風險的影響,使之達到一定的復合杠桿作用,根據經營杠桿的不同作用選擇不同的財務杠桿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