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政府征地都已經公開說買斷土地一畝15萬,可是到農民手中一畝只有三萬多。中間的差價農民去哪找合理嗎
誰公開15萬了,那就找誰去啊,不行就上訪,找記者
❷ 農村土地要收回國家補貼15-30萬元是真的嗎
這主要看當地的經濟情況,不會一刀切,人多地少補償價格大於30萬,人少地多小於專3萬元。這個問題屬主要取決於當地的經濟水平!!不要相信謠言!!比如北京市市區內一畝肯定一千萬以上,到了鳥不拉屎的地方一畝一萬元,誰要???
❸ 國家徵收農民土地一畝地應該給多少錢
征地補償標准1、各項征地補償費用的具體標准、金額由市、縣政府依法批準的征地補償安置方案規定。2、土地被徵用前3年平均年產值的確定(有關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的補償標准):按當地統計部門審定的最基層單位統計年報和經物價部門認可的單價為准。3、按規定支付的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尚不能使需要安置的農民保持原有生活水平的,可增加安置補助費。原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的總和不得超過土地被徵用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30倍的土地管理規定,已經在2013年3月26日《土地管理法》中刪除。政府徵收農民土地,應有合法項目,按照法定程序,給予被徵收人合理補償,先補償,再徵收,任何違反以上基本原則的徵收行為都屬於違法徵收。被徵收人可以拒絕簽訂征地補償安置協議,以申請信息公開,提起行政復議,行政訴訟等方式爭取自己的合法權利。征地補償費用項目1、土地補償費用地單位依法對被征地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因其土地被徵用造成經濟損失而支付的一種經濟補償。2、青苗補償費用地單位對被徵用土地上的青苗因征地受到毀損,向種植該青苗的單位和個人支付的一種補償費用。3、 附著物補償費用地單位對被徵用土地上的附著物,如房屋、其它設施,因征地被毀損而向該所在人支付的一種補償費用。4、安置補助費用地單位對被征地單位安置因征地所造成的富餘勞動力而支付的補償費用。
❹ 農村回收土地,一畝地該給村民多少補償
耕地補償包括土地補償費、人員安置費、地上附著物和青苗費。徵收耕地的土地補償費,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6至10倍;安置補助費,按照需要安置的農業人口數計算標准,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4至6倍。但是,每公頃被徵收耕地的安置補助費,最高不得超過被徵收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15倍。其中土地補償費和人員安置費的總和,不得超過土地被徵收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30倍。
林木、果樹等地上物需要根據樹齡、是否在盛果期等因素來估算。菜地、大棚要看年產值,大棚還要補償地上物的建築重置成本。
律師只能提供標准,沒有辦法給您確定具體的數額,具體多少錢一平米,需要根據當地的物價、地價來評估和計算。
具體要看當地的徵收拆遷公告的規定。各地的政策是不一樣的。
❺ 農村土地回收一畝補貼多少錢
分自留地與集體土地。
❻ 國家收購農村土地標准價錢是多少一畝
我這里60000青苗錢,80000萬田的,還有社保最高檔
❼ 國家徵用土地一畝地15萬到農民手裡只有10萬,這合法嗎
國家徵用土地,一畝地15萬到農民手裡只有10萬,這肯定是不合法的。
❽ 農村土地真的要回收嗎一畝多少錢
不要輕信流言蜚語,敬請關注主流媒體聲音
❾ 國家徵收農村土地一畝多少錢
根據我國《土地管理法》規定,農民的耕地被徵收的,補償項目應該包括以下幾項。
第一項,土地補償費,計算方法是被徵收的土地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6-10倍,在農村每畝地年產值大概在2000元左右,拿最高的10倍算下來,土地補償可以得到2萬元。
第二項,安置補助費,計算方法是需要安置的人口數乘以土地年產值乘以徵收倍數,徵收倍數是4-6倍。例如,一個農民家庭被徵收的地是1畝,需要安置的是四個人,土地年產值平均每畝2000元。那麼安置補助費就是4乘以2000元乘以最高的6倍,算下來一共是48000元。
第三項,青苗補助費,這個各省規定都不一樣,大概也都是每畝1000元左右。
這樣算下來,一個農村四口的家庭,被征地一畝。這一畝地能拿到的征地補償一共大概七萬元左右。但是現實中基本上哪有這么多?有的地方征地補償是每畝5萬元,這可以說是廣大農村的平均價了。
❿ 農村退出土地,一畝10萬元到底是不是真的
在現在的農村,要想靠種地來維持生活實屬艱難,要想通過種地來致富,那就更是天方夜譚。傳統的種養殖方式已經難以為繼,年老的農民種不動了,年輕的又寧願出去打工也不願意種地,大量土地被閑置,使用率低下,創造的價值也低。
很多農民都盼著征地,希望能夠能夠通過征地的方式來獲得財富,然而,對於偏遠農村來說,「征地」可謂是遙遙無期。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國內推出了永久性退出土地政策,並會對退出的農民提供補償。
農田
另外,還要提醒一下大家的是,即便是在試點地區,也並不是每一個農民家庭都適合徹底放棄土地的,如若沒有穩定的經濟來源,那是不適合退出土地的,因此,不具備退出條件的朋友,可別頭腦一熱,為了眼前的利益而放棄土地。退出土地要理智,三思而後行!
另外,農民永久退出土地的這一切都要建立在農民自願的基礎上,如果出現逼迫流轉或者退出的現象,農民隨時可以拿起法律武器來捍衛自己的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