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黃金回收 » 川軍杠桿槍
擴展閱讀
類似於金條 2021-03-31 20:26:33
何蘭黃金市廠 2021-03-31 20:26:32
蒲幣對人民幣匯率 2021-03-31 20:26:27

川軍杠桿槍

發布時間: 2021-03-17 23:17:59

1. 給我影響是川軍槍法比八路的大大的好,也難為了紅軍北上抗日多數也倒在了川軍的掄下。

以百仗關戰役為列說明吧!

張國濤仗著紅四8萬人馬,另立中央,拒絕北上戰略,想率部南下打到「成都吃大米」,在雅安的名山百仗關主動與川軍決戰,這時的川軍是兩頭受氣(紅軍和中央軍),可紅軍搗成都無疑是要川軍的老命,於是川軍空前團結,戰鬥力也是大大提高。張國濤不懂軍事,沒想到仗越打越大,成了名副其實的消耗戰,而川軍已經增加到2,30萬人,還有中央軍背後督戰,紅四隻好硬著頭皮死扛,紅四的主要首長全部親臨前線,面對極大的傷亡,最後極好面子的張老大也不得不下令退出戰役,被迫北上。此戰以後,紅四由8萬銳減到4萬,是紅軍至湘江戰役以後第二大損失。川軍也是元氣大傷,正所謂蔣的「一石擊二鳥」策略的成功運用。

紅軍一,四方面軍在與川軍對壘中,經過土城,會理,百仗關戰役後,部隊大量減員,深感川軍的戰鬥力,而川軍也是元氣大傷,雙方都盡量避戰。而賀鬍子的紅二,就根本不敢和川軍對陣,遠遠繞道滇西和西康,他那一萬多人馬有一半是為避戰在過草地而活活餓死的。

而北上抗日是1934年7月15日由毛澤東、朱德等署名發表的《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政府、中國工農紅軍革命軍事委員會中國工農紅軍北上抗日宣言》第一次提出「北上抗日」的

2. 誰知道抗戰時期川軍所拿的兩桿槍是哪兩桿

一把是漢陽造,另一把是大煙槍

3. 抗戰中川軍作出了多大的貢獻為什麼有「無川不成軍」的說法

這不是厲不厲害的問題,川軍的抗戰精神才是最為珍貴的,他甚至成為了中國人民的脊樑和精神支柱。“川軍不負國,無川不成軍”這兩句話就是對川軍團最好的體現。

  • 川軍團的歷史

川軍為四川地方部隊的統稱。清末時期,清政府在四川操練新軍,也是川軍的前身。辛亥革命的一聲槍響使得川軍從清政府控制下脫離出來,沒有了領導,四川軍閥也孕育而生。接下來的幾十年時間,川軍一直處於軍閥混戰的時代,期間爆發的混戰多達450次。

川軍不僅在戰場中大量擊殺日軍,並且成為了一股精神氣鼓勵著人們抗戰,這是川軍所做出的巨大貢獻,這種精神的力量是無比強大的!他也將指引著我們繼續前行。

4. 川軍血戰到底中的紅槍會

齊爺帶領眾弟兄進入川軍以後,真心改過,決心殺敵。在大刀英雄的帶領下,他們學會了用大刀的本領。成為了川軍獨立營的大刀隊成員,但是孫和不放過他們,經常為難他們,有一次叫他們大刀隊頂上日本的軍隊,結果死了不少原來紅槍會的弟兄,在與日軍的肉搏戰中,齊爺也不幸失去了一個胳膊。再後來川軍獨立營退守韓家寨,被日軍追擊,齊爺帶著眾鄉親逃到老果嶺,最後川軍從地道逃出。齊爺與剩下的兄弟與前來進犯的日軍同歸於盡。
關於藤縣保衛戰,歷史上有記載的,這一戰犧牲了不少川軍士兵,比較有名的有王銘章將軍,他就是在孤立無援,一心報國的情況下壯烈犧牲的。正是有藤縣的保衛戰,才有利的保證了第五戰區整個的戰略部署,為接下來的台兒庄戰役以及徐州會戰的勝利奠定了基礎。正是這不成氣候的川軍,創造了歷史,史稱「台兒庄大捷」。川軍在抗戰中的表現,是可圈可點,被譽為「血性川軍」。正如李宗仁在個人日記中寫的一樣,「沒有藤縣川軍的死守,怎會有台兒庄大捷」。結局就是這樣,請給分吧。

5. 歷史上的川軍抗曰配備什麼武器


1937年9月,十多萬川軍將士出川向東,從此開始到抗戰結束,四川輸出了超過300萬將士。這300多萬人在戰場上使用的是什麼樣的武器,與日軍的裝備相比優劣何在?在建川博物館,記者見到了抗戰時期,出川軍人穿戴過的粗布衣服、斗笠草鞋,用過的中正槍、漢陽造,也見到了日軍的鋼盔制服,三八大蓋;並請建川博物館的相關負責人楊建朝,解讀川軍的抗戰裝備,和與日軍的對比情況。
1937年8月,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令川軍各部組成第二路預備軍,以劉湘為總司令、鄧錫侯為副總司令,分兩路縱隊。從9月7日起,分別從川北和川東開赴抗日前線。楊建朝介紹,這時川軍的裝備「極為簡陋」。
「由於這部分川軍嚴格說來是地方軍閥的武裝改編為的中國正規軍,部隊的裝備、軍事素質和待遇,都不能和國民黨中央軍相提並論。」楊建朝說,川軍是雜牌軍,整體裝備都非常不好,士兵每人僅有粗布單衣兩套、單被一條、草席一張、草鞋兩雙、斗笠一頂,又多在黃河以北地區作戰,幾乎不能禦寒。
武器上,就更低劣了,「漢陽造」都不多,很多是滿清留下來的「老毛瑟」,和大量四川土造的「單打一」七九步槍。滿清留下來的「老毛瑟」年久失修,四川土造的七九槍械故障率等重要指標上,遠遠達不到要求。有些土造的步槍有時候打兩槍就拉不開槍栓。質量上不合格還只是一個方面,數量也是一個短板。一個連也配不了一挺機槍,每個師僅有十多挺。重機槍是一個師僅一二挺。火炮方面,每師只有幾門土造的迫擊炮,山炮、野炮整個川軍中也只有幾門。更沒有交通、通信、補給、衛生等裝備和器材。出川前,還有下面的旅長團長自籌資金或自掏腰包在市場買槍買炮,補充武器。
那麼其他川軍情況如何呢?楊建朝說,所有的川軍中,要數主力劉湘的部隊裝備最好。劉湘在1928年以後曾經三次大規模進口外國武器,在漢陽兵工廠購買數千支步槍及幾百萬發子彈,還通過自己的武器修械所和地方工廠自造和仿造過大量武器。有學者計算,劉湘的每個師平均下來應該有迫擊炮60門左右,輕機槍約130挺,在川軍中就比較突出了。
川軍出川抗戰前,國民政府承諾給予武器、裝備加強。實際上,川軍出川後即被分散處置,劉湘的「必待川軍全部集中才參加作戰」的計劃未能實現,出川前所要求的武器、裝備補充,由於種種原因也未能及時到位。而川軍薪餉待遇僅及「中央軍」的一半。
雪上加霜的是,川軍有個別的旅團長以為中央已答應配換和補充武器,就將部隊中能用的槍提留起來,作為自己失敗後「重起爐灶」的後路;更有拿廢槍換好槍,徑自私運回家,以致一連之中,僅有一兩支槍打得響。至於機關槍一項,一個團或一個旅才有兩三挺;手榴彈每兵只有三四顆;比較有戰鬥力的部隊,還是靠「背插一把大砍刀」。川軍到達西安時,西安綏靖公署主任蔣鼎文拒絕補充物資,並讓他們找閻錫山。閻錫山推諉了。
抗戰後期,國際反法西斯同盟國特別是美國的軍事援助通過滇緬公路、空中航線及其它通道運送到中國戰場,駐印遠征軍和駐滇遠征軍更是裝備了美式武器。楊建朝說,中國士兵在這里頭一次扔掉老式「漢陽造」,換上美製M4「湯姆式」沖鋒槍,頭戴防彈鋼盔,配發進攻型手榴彈。每個步兵班配備輕機槍若干。這樣,中國駐印軍在武器裝備和機動能力上已經達到當時發達國家軍隊的A級標准,步炮比例達到三比二,第一次從武器和火力上壓倒日本人,從而使打敗日軍成為可能。
1944年10月至1945年2月,約3萬四川青年參加遠征軍,飛赴印度作戰。以他們為例,單兵裝備就有:咔嘰布戰斗帽、鋼盔各一頂;釘有銅鈕扣的咔嘰布軍服(夏冬裝)各兩套;羊毛衫夾上衣一件;棉織內衣內褲兩套;短襪、襯襪及呢綁腿各一副;帆布膠鞋、大頭皮鞋各一雙。還有毛毯、橡膠雨衣、橡皮墊褥、水壺、手電筒、遮風鏡、防蚊頭罩、毛巾、鋁飯盒、行軍背囊等,是1937年出戰的川軍當時不敢想的。

6. 川軍在土地革命時期的實力裝備如何

1935年1月整編前的各路川軍編制如下:
第20軍,軍長楊森,轄6個混成旅共18個團。另一憲兵大隊,一精練司令,一機炮指揮,一手槍大隊,共6個團。第21軍,軍長劉湘,轄9個師,5個獨立旅,四路邊防司令,叄路警衛司令,兩路警備司令,一城防警備司令,一獨立支隊,共125個團。另有:一憲兵大隊,一機槍司令,一炮兵司令,一警衛大隊,一稅警總隊;一航空司令,飛機10架;一川江公安艦隊,炮艦2艘;一戰車大隊。第23軍,
軍長劉邦俊(原為劉存厚),轄1個師,6個團。另一特務大隊。
第24軍,軍長劉文輝,轄4個師,一屯殖司令,共27個團。
第28軍,軍長鄧錫侯,轄5個師,一特科司令,一警衛司令,共42個團。另一憲兵司令。
新6師,師長李家鈺,轄7個旅,共19個團。另一特科司令。
新23師,師長羅澤洲,轄4個旅,共12個團。另有特科叄大隊。
以上新6、新23師及24軍獨立,其他統歸劉湘指揮。共有兵力約340個團。
1935年3月,整編後的川軍編制序列如下:
第20軍,軍長楊森,編為第133、134、135叄個師,計6個旅14個團。
第21軍,分編為21、23、44叄個軍,以唐式遵、潘文華、王纘緒分任軍長,統歸劉湘直轄。共計83個團。第24軍,軍長劉文輝,編為136、137、138叄個師,共16個團。
第28軍,改45軍,鄧錫侯為軍長,編為125、126、127、128、131五個師,共24個團。
第29軍,改為41軍,軍長孫震,編為122、123、124師,共19個團。
新6師,改為104師,李家鈺任師長,編為3個旅9個團,另一獨立團。
整編後,川軍縮編為不到170個團。

7. 國民黨為什麼不給川軍換裝備

國民黨蔣介石是有給川軍換裝備的,比如王銘章師1萬人,在山西死傷了一半,到了山東,還剩5000人,李宗仁求蔣介石給補充武器,蔣介石最終給了1000步槍,5000人給1000槍算不錯了。王銘章師屬於鄧錫侯、孫震集團軍,這個集團軍出川時,很多團級、營級將領聽說國民黨給換武器,於是把本就不多的好槍大部分運回老家藏起來准備賣錢,導致一個連只有幾支好槍。王銘章是個個人品格高尚,其實川軍在內戰里早就糜爛了,王銘章師一半是西北軍的旅,也不是四川人。川軍最初出川的兩個集團軍6個軍,3個軍是鄧錫侯、孫震、楊森,這幾個軍閥比較窮,所以軍隊都是煙槍步槍雙槍兵、步槍陳舊、缺乏重火力、缺棉衣,火力只有日軍的10分之一,但是戰斗意志很強,不怕死,在山西、山東、上海打的很英勇。另外3個軍是劉湘的,劉湘有錢,火力基本等同中央軍里的普通部隊,也就是火力是日軍的一半,但是戰斗意志很弱,武漢會戰中,王陵基軍團及第三十軍團孫渡、張沖兩軍,均因素質太差,甫經接觸即潰不成軍;而滇軍盧漢所部,未經接觸,僅聞敵機之聲亦即潰散——以致連累素質較優的部隊也無法達成任務,而造成全盤的失敗。

8. 民國時這幾款栓動步槍哪個最適合中國軍隊

首先看哪支部隊,像川軍和共軍,基本沒有後勤來源,子彈打一發少一發的,最好的是三八大蓋,繳獲子彈能直接用,拼刺刀合適,用98k拼刺刀等死呢
現實中中央軍配置的中正式就是國產的98k眾所周知的表現不好,而且德國不再向中國交付槍體毛坯之後質量也是比較差的
如果是後勤比較好的中央軍和桂軍最好的是莫辛納甘,射速也比較快,最主要的是對加工要求低,二戰中的蘇聯工業崩潰期間都沒停止莫辛納甘的生產,是最符合中國國情的
備注:莫辛納甘原裝刺刀就是大名鼎鼎的三棱刺,也是比較高配的近戰了

9. 川軍戰鬥力如何,

很強。

川軍倒是真跟紅、軍硬幹過,先是土城,後是會理,再是百仗關,川軍在死守自己那一畝三分地時,戰鬥力不可小視,硬是讓紅、軍啃崩了牙也沒有得到便宜:

(1)土城戰役:是遵、義、會議毛、大帥重新掌權,親自指揮的一場血戰和敗仗。對手是劉湘部川軍潘郭二旅,尤其是郭勛琪旅悍是頑強,連朱、老總也親臨一線,最後把陳、賡的幹部團也用上了,結果是紅軍慘敗,不得不撤出戰斗,土城戰役是紅、一、方面軍至湘、江戰役以來遭受的最大的一次重創,人數由3萬多銳減到不足2萬。此戰,郭勛祺晉升中將師長。

(2)會理戰役:紅、一、方面軍打會理原本是為了籌糧,沒想到川軍劉文輝部劉元瑭旅跑是死,不是被紅軍打死就是被軍、法、處、死,不跑死、守也是死,如果紅軍不以強攻對死守或許還有一線生機。於是收攏部隊,一把火燒光了城牆外房子。

於是乎,紅、軍一攻城,全城百姓不分老幼敲盆打鑼、吶喊助威,那同仇敵愾的場面想來煞是壯觀。仗著高大的老城牆,劉元瑭戰法原始但有效:紅、軍一爬城,城頭上煮沸的開水、稀飯就往下潑;紅、軍一打洞就灌水,使炸葯作用大打折扣,戰斗中城牆兩次被紅、軍炸坍,劉元瑭滿臉是血提著指揮刀總在最危急的地方督戰、堵缺口,以千餘人槍死扛彭、德、懷勇猛的紅、軍團,打得有聲有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