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探究杠桿平衡條件的原理是什麼
運用能量守恆定律。杠桿在平衡時才得出你提問的那個平衡公式。而力所做的功(該力產生的能量)等於:力的大小*力的方向移動的距離。杠桿左右兩端只能做圍繞支撐點(可以看作圓心)作圓弧運動,凡是經過支撐點(圓心)的力都不做功,因為支撐點是固定的,力通過該點都不產生位移,能量也為零。所以,運用力的分解原理,杠桿一端所受的力都可以分解成垂直於杠桿的力與平行於杠桿的力,該兩個力中,平行於杠桿的力(實際就是沿著杠桿方向的力)因為通過圓心而不做功,而垂直杠桿的力要達到兩邊平衡(能量守恆):力*位移 兩邊要相等。位移的大小就是圓弧的長度,因為杠桿兩端只能作標准圓周運動:由數學得知,圓弧長度只與半徑成正比,那就得出了:力*半徑 要兩半相等,而該垂直力的力臂就是半徑的長度,由此得出該公式的成立。
㈡ 量子平衡試驗是什麼原理
實驗目的1、通過本次實驗中,讓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了解到設計實驗探究的科學思想。2、獲得杠桿平衡條件: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
F1×L1=F2×L23、能夠理解杠桿平衡狀態的基本含義。實驗器材:杠桿、支架、一盒鉤碼、固定在杠桿上的掛物環、彈簧測力計。實驗要求:1、會組裝杠桿,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實驗步驟:第一步、把杠桿安裝在支架上,使其能靈活地繞支點轉動,調節杠桿兩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桿處於水平靜止狀態,使杠桿水平靜止。第二步、先在支點左側,20cm處掛一個0.5N的鉤碼,試一試需要在指點的右側10cm處掛幾個鉤碼,能夠使杠桿再一次水平靜止,杠桿水平靜止後,將實驗所測數據填入實驗記錄的表格內,將作用在杠桿左邊的力,作為動力F1,則F1=0.5N,動力臂L1為20cm,F1×L1=10作用在杠桿右側的力為F2,F2=1N,阻力臂L2為10cm,F2×L2=10(改變鉤碼的位置和鉤碼的個數,再做一次實驗,)第三步、將支點左側,距支點5cm處,掛3個鉤碼,試試看,在支點右邊15cm處,需要掛幾個鉤碼可以使杠桿再次水平靜止。待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後,把實驗數據填入記錄表格內,動力F1,F1=1.5N,動力臂L1為5cm,F1×L1=7.5,作用在杠桿右側的力為F2,F2=0.5N,阻力臂L2為15cm,F2×L2=7.5.第四步、通過兩次記錄的實驗數據,進行對比分析,知道:杠桿平衡時,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F1×L1=F2×L2
結論:a、杠桿的平衡狀態是指杠桿處於勻速轉動狀態,或者靜止狀態,靜止時的位置不一定是在水平位置。b、杠桿處於平衡狀態時,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附表:實驗次數
動力(N)
動力臂(M)
動力×動力臂
阻力(N)
阻力臂(M)
阻力×阻力臂
㈢ 鐵碳相圖中杠桿原理的實驗意義是什麼
在簡單的二元系相圖中,恆溫連接線和液相線固相線有兩個焦點,處在連接線上任一點回所代表的體系狀答態都會發生兩相平衡,體系成分固定後,AB兩項成分分別是xbA和xbB,根據質量守恆,該溫度平衡的AB兩項的相對量。
AA(wA)=(xbB-xb)/(xbB-xbA),AB(wB)=(xb-xbB)/(xbB-xbA)。
杠桿定律由於質量守恆推導出來的,不一定平衡才滿足。無論系統是否平衡都應該滿足杠桿原理。
(3)杠桿平衡原理實驗擴展閱讀
鐵碳合金相圖中有三個等溫過程,分別是包晶(線 HIB)、共晶(線 ECF)及共析(線 PSK)。
點H:δ鐵素體中,最大碳溶解度的點 點 I:包晶 δ+L → γ。
當鋼加熱或冷卻的時候,會出現一些特性不連續變化的情形,主要有以下幾點。
A1–線P-S-K,當碳含量>0.02%時,超過723°C時奧氏體會分解為珠光體。
A2–線M-O,加熱超過769°C(居里點)時會失去鐵磁性。
A3–線G-O-S,冷卻時會形成含碳量較少的鐵素體,從奧氏體中游離的碳會開始累積,直到溫度到723°C的共析溫度為止。
㈣ 杠桿平衡實驗報告單怎麼寫 要有實驗目的 原理 器材 步驟和注意事項
實驗目的
1、通過本次實驗中,讓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了解到設計實驗探究的科學思想。
2、獲得杠桿平衡條件: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 F1×L1=F2×L2
3、能夠理解杠桿平衡狀態的基本含義。
實驗器材:杠桿、支架、一盒鉤碼、固定在杠桿上的掛物環、彈簧測力計。
實驗要求:1、會組裝杠桿,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
實驗步驟:
第一步、把杠桿安裝在支架上,使其能靈活地繞支點轉動,調節杠桿兩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桿處於水平靜止狀態,使杠桿水平靜止。
第二步、先在支點左側,20cm處掛一個0.5N的鉤碼,試一試需要在指點的右側10cm處掛幾個鉤碼,能夠使杠桿再一次水平靜止,杠桿水平靜止後,將實驗所測數據填入實驗記錄的表格內,將作用在杠桿左邊的力,作為動力F1,則F1=0.5N,動力臂L1為20cm,F1×L1=10
作用在杠桿右側的力為F2,F2=1N,阻力臂L2為10cm,F2×L2=10
(改變鉤碼的位置和鉤碼的個數,再做一次實驗,)
第三步、將支點左側,距支點5cm處,掛3個鉤碼,試試看,在支點右邊15cm處,需要掛幾個鉤碼可以使杠桿再次水平靜止。
待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後,把實驗數據填入記錄表格內,動力F1,F1=1.5N,動力臂L1為5cm,F1×L1=7.5,作用在杠桿右側的力為F2,F2=0.5N,阻力臂L2為15cm,F2×L2=7.5.
第四步、通過兩次記錄的實驗數據,進行對比分析,
知道:杠桿平衡時,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
F1×L1=F2×L2
結論:a、杠桿的平衡狀態是指杠桿處於勻速轉動狀態,或者靜止狀態,靜止時的位置不一定是在水平位置。
b、杠桿處於平衡狀態時,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
附表:
實驗次數 動力(N) 動力臂(M) 動力×動力臂 阻力(N) 阻力臂(M) 阻力×阻力臂
㈤ 研究杠桿平衡條件實驗的方法是什麼
(1)不能只憑一組實驗數據得出結論,必須在多次實驗的基礎上通過分析才能得出結論;這樣才能有效地避免實驗結果偶然性出現。
(2)單位不同的兩個物理量不能直接相加
1、(1)、平衡螺母水平
(2)、水平
(3)、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
2、杠桿原理
3、實驗前調節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的目的是為了消除杠桿本身自重對實驗的影響。
實驗中不能再旋動兩端的螺母
實驗中是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的目的是為了便於測量力臂。
在進行多次實驗的目的是避免實驗結論的偶然性和特殊性。。
㈥ 科學課杠桿原理實驗步驟
用木棍做一個起重機 就行了 支點.主動臂.阻力臂
㈦ 杠桿沒有平衡就探究杠桿平衡的條件會對實驗產生什麼影響
實驗前,應調來節杠桿在水平位置自平衡,這樣做的好處是為了讓杠桿的重心在支點上,可避免杠桿自重的影響;掛上鉤碼後再調節鉤碼的位置,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目的是便於從杠桿上測量力臂;(1)根據實驗次數1中數據和杠桿平衡條件F1L1=F2L2可得:1.5N×10cm=1N×L2,得L2=15cm.根據實驗次數2中數據和杠桿平衡條件F1L1=F2L2可得:1N×20cm=F2×10cm,得F2=2N.(2)彈簧測力計沒豎直下拉,力臂不是支點到力的作用點的距離,即L1不是F1的力臂;(3)在多次實驗的基礎上通過分析才能得出結論,排除偶然性,得到普遍的規律.故答案為:重心;便於測量力臂;(1)15;2;(2)L1不是F1的力臂;(3)排除偶然性,得到普遍的規律.
㈧ 研究杠桿平衡的實驗原理
當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時,兩邊的重力的力臂可以在杠桿上讀出來。
結果:動力乘以動力臂等於阻力乘以組力臂
㈨ 在研究杠桿平衡的原理實驗里平衡螺母的作用是______,調節時要求在水平線上保持平衡,原因是______
杠桿兩端的平衡螺母作用是測量前調解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
杠桿在水平位置平專衡,力臂在屬杠桿上,便於測量力臂大小,同時消除杠桿自重對杠桿平衡的影響.
故答案為:調節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可以直接在杠桿上測量出力臂的長.
㈩ 杠桿平衡的原理
杠桿原理就是「來杠桿平衡條件自」。要使杠桿平衡,作用在杠桿上的兩個力(動力和阻力)的大小跟它們的力臂成反比。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用代數式表示為F1· L1=F2·L2。式中。
F1表示動力,L1表示動力臂,F2表示阻力,L2表示阻力臂。從上式可看出,欲使杠桿達到平衡,動力臂是阻力臂的幾倍,動力就是阻力的幾分之一。
(10)杠桿平衡原理實驗擴展閱讀:
在使用杠桿時,為了省力,就應該用動力臂比阻力臂長的杠桿,如欲省距離,就應該用動力臂比阻力臂短的杠桿。因此使用杠桿可以省力,也可以省距離。但是,要想省力,就必須多移動距離;要想少移動距離,就必須多費些力。要想又省力而又少移動距離,是不可能實現的。
杠桿原理基本有3種類型,第一類的杠桿例子是天平、剪刀、鉗子等,第二類杠桿的例子是開瓶器、胡桃夾,第三類杠桿如錘子、鑷子等。 杠桿分為3種杠桿。第一種是省力的杠桿,如:開瓶器等。第二種是費力的杠桿,如:鑷子等。第三種是既不省力也不費力的杠桿,如天平等。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杠桿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