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黃金回收 » 小強在驗證杠桿平衡
擴展閱讀
類似於金條 2021-03-31 20:26:33
何蘭黃金市廠 2021-03-31 20:26:32
蒲幣對人民幣匯率 2021-03-31 20:26:27

小強在驗證杠桿平衡

發布時間: 2021-03-17 02:31:18

❶ 小強在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時(1)為了便於測量力臂,他先調節杠桿兩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桿在

(1) 水平
(2) 1 0.2阻力臂×阻力= 動力臂×動力

❷ 在探究「杠桿平衡條件」時,(1)小強經歷了如圖甲的實驗步驟:A、調節杠桿兩端的螺母,使杠桿在______位

(1)(2)調節杠復桿兩端的螺母制,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
目的是為了便於直接從杠桿上讀取力臂的大小;
(3)調平後,在探究平衡條件的過程中,只能通過調節力或力臂的關系使杠桿平衡,不能再調節平衡螺母,所以D不可以;
(4)由表格中數據可知,杠桿的平衡條件是F1L1=F2L2
(5)由圖中可以看出,測力計拉力方向未與杠桿垂直,所以此時的力臂為OC,而不是OA,因此出現了小強的現象.
故答案為:(1)水平;(2)便於直接從杠桿上讀取力臂的大小;(3)D;(4)F1L1=F2L2;(5)阻力臂測量有誤,不是OA而是OC.

❸ 下面是小明驗證杠桿平衡條件的實驗:(1)實驗前沒有掛鉤碼和彈簧測力計時發現杠桿右端高左端低,為使其

(1)杠桿重來心右移應源將平衡螺母向右調節,直至重心移到支點處,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從支點到掛鉤碼處杠桿的長度即為力臂長度,方便的測量力臂;
(2)圖中,拉力F1的方向與水平杠桿不垂直,只有力的方向與杠桿垂直時,力臂才能從杠桿上直接讀出來,小明誤把杠桿的長度OA當成了拉力的力臂,所以小明會得出錯誤的結論;
(3)只有在力的方向與杠桿垂直時,力的力臂才等於支點到動力作用點的距離;
(4)由F2=1.5N,OB=20cm,OC=10cm,
根據杠桿的平衡條件:F1?OC=F2?OB,
∴F1=

F2×OB
OC
=
1.5N×20cm
10cm
=3N.
方向豎直向上.
故答案為:(1)右;力臂;(2)把OA的長度當成了拉力的力臂;(3)拉力方向與杠桿垂直時;(4)豎直向上;3.

❹ 小明在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實驗中,(1)實驗前,將杠桿中點置於支架上,當杠桿靜止時,發現杠桿左端

(1)杠桿重心右移,應將平衡螺母(左端和右端的均可)向右調節,直至重心移到支點處,使杠桿重力的力臂為零,這樣就減小了杠桿的自重對實驗的影響;力臂等於支點到力的作用線的距離,當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時,力的方向與杠桿垂直,力臂可以從杠桿標尺刻度上直接讀出來.
(2)設杠桿分度值是L,一個鉤碼重是G,所以4G×3L=nG×2L,所以n=6(個);如果再在A、B兩處各加掛一個鉤碼,5G×3L>7G×2L,所以杠桿左端下沉.
(3)設杠桿上每格長度是L,每個鉤碼的重力時0.5N,由杠桿平衡條件得:FALA=FCLC,則FB=

FALA
LC
=
0.5N×4×3L
2L
=3N,則C處彈簧測力計的示數是3N;由圖示可知,當彈簧測力計逐漸向右傾斜時,彈簧測力計拉力F的力臂LC變小,FA=4G,LA=3L保持不變,由杠桿平衡條件:FALA=FLC,可知彈簧測力計的拉力變大.
故答案為:(1)右;排除杠桿重力對實驗的影響;
(2)6;左
(3)3;變大;拉力F的力臂減小.

❺ 小強在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時,如圖所示,下面是他所設計的探究「杠桿平衡條件」的步驟:①把杠桿的中

(1)探究杠桿平衡條件實驗時,應先進行的是杠桿的組裝與調平,第①步驟專中,只描述了杠桿的屬組裝,沒有調平的步驟,因此是不完整的;
(2)根據杠桿平衡的條件,在第1組實驗數據中,2N×0.3m≠1N×0.4m,而是2N×0.3m=1N×0.6m,所以第1組數據錯誤,阻力臂實際值為0.6m;
(3)因杠桿仍在水平位置平衡,所以設計的拉力方向不要與杠桿垂直即可,支點到力的作用點的距離不再是力臂,這樣做研究杠桿平衡的條件實驗,得到結論就不能是:動力×支點到動力作用點的距離=阻力×支點到阻力作用點的距離.故杠杠施加的力的示意圖和這個力的力臂如圖所示:

故答案為:(1)第①;把杠桿的中點支在支架上,調節杠桿兩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桿水平平衡;(2)0.6;(3)見上圖.

❻ 小強在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實驗中:(1)他先調節杠桿兩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桿在______位置平衡;他這

(1)實驗時,應先調節杠桿兩端的平衡螺母,直到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當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後,消除杠桿重力對實驗結果的影響.小強每次都要將杠桿調到水平位置靜止,這樣做便於直接讀出力臂的大小.
(2)這組同學的猜想: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沒有意義,且實驗數據只有一組,應多做幾次實驗,得到多組數據,分析找到結論.單位不同的兩個物理量不能直接相加.
(3)根據杠桿平衡的條件,2×0.3≠1×0.4,所以第一組數據錯誤,並且綜合1、2兩組數據可得: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或F1L1=F2L2
(4)在A處距支點4個格,B處距支點3個格,A處掛有3個鉤碼,根據杠桿平衡原理,則B處應掛4個鉤碼.
設OA=4,則OC=2
A處3個鉤碼的重力GA=mAg=3×0.2kg×10N/kg=6N,
∴由杠桿的平衡條件可知:OA?GA=OC?F
∴4×6N=2F
解得F=12N.
彈簧測力計豎直向上拉杠桿時,拉力力臂為OC,彈簧測力計傾斜拉杠桿,拉力的力臂小於OC,拉力力臂變小,拉力變大,彈簧測力計示數變大.
故答案為:(1)水平;消除杠桿重力對實驗結果的影響;便於直接讀出力臂的大小;(2)實驗不能只憑一組數據得到結論,必須在多次實驗的基礎上通過分析才能得出結論;單位不同的兩個物理量不能直接相加;(3)1;0.6;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或F1L1=F2L2;(4)4;12;變大.

❼ (2011日照)小強在驗證杠桿平衡條件的實驗中(1)實驗前沒有掛鉤碼和彈簧測力計時,發現杠桿左端高右端

(1)杠桿重心左移應將平衡螺母向左調節,直至重心移到支點處,使杠桿重力的力版臂為零.權
(2)圖中,拉力F1的方向與水平杠桿不垂直,只有力的方向與杠桿垂直時,力臂才能從杠桿上直接讀出來,所以小強會得出錯誤的結論.
(3)由F2=1.5N,OB=20cm,OC=10cm
根據杠桿的平衡條件:F1?OC=F2?OB
∴F1=

F2?OB
OC
=
1.5N×20cm
10cm
=3N
由於支點不在動力和阻力中間,因此動力和阻力方向相反
∴拉力的方向豎直向上.
(4)由F2=1.5N,OB=20cm,OA=30cm
根據杠桿的平衡條件:F?OA=F2?OB
∴F=
F2?OB
OA
=
1.5N×20cm
30cm
=1N
故答案為:
(1)左(外)、重力、0;
(2)把OA當成了F1的力臂(或把F1的力臂弄錯了);
(3)豎直向上、3;
(4)1.

❽ 小強在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時,如圖1所示:下面是他所設計的探究「杠桿平衡條件」的步驟:①把杠桿的

(1)探究杠桿平衡條件實驗時,應先進行的是杠桿的組裝與調平,第①步驟中版,只描權述了杠桿的組裝,沒有調平的步驟,因此是不完整的;
故答案為:第①、把杠桿的中點支在支架上,調節杠桿兩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桿水平平衡.
(2)根據杠桿平衡的條件,在第1組實驗數據中,2N×0.3m≠1N×0.4m,而是2N×0.3m=1N×0.6m,所以第1組數據錯誤,阻力臂實際值為0.6m;
故答案為:0.6.
(3)因杠桿仍在水平位置平衡,所以設計的拉力方向不要與杠桿垂直即可,支點到力的作用點的距離不再是力臂,這樣做研究杠桿平衡的條件實驗,得到結論就不能是:動力×支點到動力作用點的距離=阻力×支點到阻力作用點的距離.故杠杠施加的力的示意圖和這個力的力臂如圖所示:

(4)∵重物G和a點到O的距離不變;
∴根據杠桿的平衡條件知:鉤碼的重力與b點到O的距離的積是一個定值,
即:鉤碼的重力與b點到O的距離成反比.
要使桿保持水平,b點掛的鉤碼個數(各個鉤碼質量相同)和b到O的距離成反比例關系,圖象應該是第一象限內的曲線.
故選B.

❾ 小強在驗證杠桿平衡條件的實驗中:(1)實驗前沒有掛鉤碼和彈簧測力計時,發現杠桿左端高右端低,要使其

(1)左(外) 重力 0
(2)把OA當成了F 1 的力臂(或:把F 1 的力臂弄錯了)
(3)豎直向上 3(4)1

❿ 小明在做「研究杠桿平衡條件」實驗時進行了如下實驗步驟:A:把杠桿的中點支在支架上;B:把鉤碼掛在杠桿

(1)實驗步來驟中,把杠桿的中自點支在支架上,就進行探究杠桿平衡條件的實驗數據的測量,沒有考慮杠桿重力對杠桿平衡產生的影響和便於測量力臂,所以「把鉤碼掛在杠桿的兩邊,改變鉤碼的位置使杠桿平衡」之前漏掉一個重要步驟:調節平衡螺母,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
(2)設一個鉤碼重為G,杠桿上一個小格代表1cm,所以,2G×4cm=nG×2cm,解得n=4,因此在杠桿B處需要掛4個鉤碼;
(3)根據杠桿平衡的條件,在第3次實驗數據中,4N×0.03m≠6N×0.04m,而是4N×0.03m=6N×0.02m,所以第3次數據錯誤,阻力臂實際值為0.02m.
故答案為:①調節平衡螺母,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
②4;
③3;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