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為什麼社科院2013年的雜志都沒有收入中國知網
樓上一群不懂裝懂的。業內人士表示,這名堂很簡單,知網收的錢太多,不厚道,社科院所有期刊都已在2013年退出,不會再有了,社科院會用自己的資料庫系統。
『貳』 社科院MBA近幾年的復試分數線情況是怎樣的
社科院MBA2011年復試分數線:總分≥165分,英語≥41分,綜合≥82分;
2012年復試分數線:總分≥150分,英語≥41分,綜合≥82分;
2013年復試分數線:總分≥155分,英語≥41分,綜合≥82分;
2014年復試分數線:總分≥160分,英語≥41分,綜合≥82分;
2015年復試分數線:總分≥160分,英語≥40分,綜合≥80分;
2016年復試分數線:總分≥165分,英語≥39分,綜合≥78分;
2017年復試分數線:總分≥170分,英語≥42分,綜合≥84分。
『叄』 非211的社科院在高校中處在怎樣的水平
答主是社科院研究生院一年級碩士生,想來回答一下這個問題。
我自己本專業的學長學姐就業是非常好的,有一部分繼續升學讀博之外,基本上都考公,或者在排位領先的大企業之類工作,前景非常OK。
在這里學習,你根本不用操心別的,好好學習,好好做人就可以了。
希望對你有用呀。
『肆』 中國的債務杠桿到底有多高
240%,這是東方匯理銀行的高級經濟師高大力給出的一個預測值。這個數值意味著,到2013年底,中國這個經濟體中的政府債務、企業債務、家庭債務的總和,也就是債務總額,相對於中國經濟全年的GDP而言,比例將達到240%。也就是說,債務是收入的2.4倍。
雖然很多人關心政府債務,而地方債在去年底也有了一個官方說法,但我們大多數人還是對中國經濟的整體債務水平缺乏概念。高大力的預測,應該算是我能看到的最新預計,因為2013年才剛剛結束。
簡單看到240%這個數值,會發生很多誤讀。你的第一感覺應該是太高了,難道1元錢的GDP需要2.4元的債務來支持嗎?這種感覺對也不對。說對是因為比例的確不小,說不對是因為你可能從來沒有對債務GDP比例有過認識,超過100%的比例你都可能認為不妥。
我們需要做一些對比。高大力認為中國需要大規模的債務重組,因為如果他的預測正確,240%就不是一個好兆頭,「在歐債危機高潮期,歐洲債務總量佔GDP的比例約為250%」。這是橫向比,縱向比呢?2012年底,中國所有債務的總額已佔GDP的216%。因此到2013年的預測值240%,杠桿上升的勢頭依然很猛。
216%這個數據來自哪裡?高大力沒有說清楚來源,但我能找到的一個近似數據是215%。這個數據是上月剛剛發布的,來自於中國社科院「中國國家資產負債表研究」課題組。社科院副院長李揚強調,中國全社會的杠桿率已經很高,「去杠桿」在所難免。
李揚認為,從總量上看中國的總債務水平低於大多數發達經濟體,但比南非之外的其他金磚國家都要高,尚處於溫和、可控階段。鑒於中國的債務水平近年來上升較快,應當保持警惕。從風險視角來看,李揚指出,國家資產負債表近期的風險特點主要體現在房地產信貸、地方債務以及銀行不良貸款等項目,而中長期風險則更多集中在對外資產、企業債務以及社保欠賬等項目。無論哪類風險都和發展方式、經濟結構密切相關,應對辦法還是轉變發展方式,調整經濟結構。
李揚說的轉變發展方式,調整經濟結構,和高大力說的大規模的債務重組有什麼不同?我看沒有什麼不同。李揚說的是方式,高大力說的是方法。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發展方式,在實際操作層面上不可避免地就是大規模的債務重組。
從李揚2013年底公布的2012年底的債務GDP比例215%,到高大力2014年初預計的2013年底的債務GDP比例240%,這是一個怎樣的增速?如果你還是認識不夠,我們再看看之前的數據。
在我可以查到的說法中,渣打銀行[微博]的王志浩2012年11月時曾經預計當年年底中國債務佔GDP比重將超200%。現在來看基本沒錯。而當時王志浩還提及了他掌握的兩個數據,「(中國的)信貸擴張在2009年經歷了快速增長之後,整體杠桿率從2008年底的153%增加到2009年底的185%。」
如果王志浩的數據基本准確,而高大力的預測基本靠譜,那麼中國經濟的整體杠桿率,相當於從2008年的153%漲到了2013年的240%。
正因為這樣的勢頭,所以高大力說「如果這個步調持續下去的話,十年以後債務佔GDP的比例可能會達到500%。如果到了這么高的杠桿率,比較疲軟的企業和政府必然會違約。在接下來五到十年,中國必須要有大規模的債務重組,否則違約風險將大增」。
2014年開始,我已經在《地平線》專欄中寫了三篇文章,分別是「2014年看好中國的最大理由」、「索羅斯的中國難題」、「央行的算盤:緊而不慌的『去杠桿』」,加上今天這篇「中國的債務杠桿到底有多高?」半個月我都在討論中國經濟的杠桿率。
這里並沒有給出一個明確的答案,而是列舉了各方面對中國杠桿率的分析和預測。有樂觀一些的,也有悲觀之極的。但是,所有人都會承認,一個僅僅依靠債務杠桿支持的GDP增長是不可持續的,大家的分歧只不過在於,中國經濟的杠桿過程到底在什麼位置?是在一個上升過程中,還有增加的餘地?還是到了一個頂點,即將反轉?還是說已經開始反轉,開啟了去杠桿化的過程?
我覺得對這個問題的回答非常重要,因為不同的位置將強烈暗示著央行貨幣政策的不同操作。如果杠桿還在上沖,意味著市場主體主動加杠桿的慾望還在,那麼央行就應該從緊甚至加息;如果杠桿已經開始收縮,一個債務收縮的過程已經開始,央行反而應該為了穩定需求放鬆銀根,比如降低存款保證金率甚至減息。
央行有沒有答案?在央行最新發布的數據中,2013年全年社會融資規模同比增長9.7%,達到17.29萬億元的年度歷史最高水平,全年新增人民幣貸款同比增長8.4%。而央行的表態是,「2013年M2和貸款數據基本達到調控要求,今年將繼續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適時適度預調微調,不會收緊或放鬆貨幣政策。」
不收緊不放鬆,這就是央行對杠桿位置的判斷嗎?
『伍』 什麼是杠桿率
杠桿率一般是指資產負債表中總資產與權益資本的比率。
高杠桿率意味著在經濟繁榮階段,金融機構能夠獲得較高的權益收益率,但當市場發生逆轉時,將會面臨收益大幅下降的風險。商業銀行、投資銀行等金融機構一般都採取杠桿經營模式。次貸危機爆發前,美國商業銀行的杠桿率一般為10-20倍,投資銀行的杠桿率通常在30倍左右。
『陸』 根據社科院統計數據2011年我國中小企業有多少家
截止至2011年6月,我國現有中小企業約1000萬戶,勞動密集型出口產品和一些高新技術出口產品大多是中小企業生產的,中小企業產品出口額佔全國出口總額的60%;中小企業提供了大約75%的城鎮就業機會。改革開放以來,從農村轉移出來的勞動力絕大部分被中小企業所吸納。中小企業每年為國家繳納的工商稅收占總額的50%左右。在20世紀90年代以來的經濟快速增長中,工業新增產值的76.7%是由中小企業創造的。因此,在我國這樣一個人口眾多、地域遼闊、各地經濟發展水平差別很大的國家,中小企業的發展更具有重要的意義
『柒』 2011年、當前國際,國內經濟形勢、坐等答案`、
對2011年宏觀經濟形勢和政策的觀點綜述
近期,許多研究機構和專家對2011年宏觀經濟形勢和政策進行了判斷,筆者經過收集整理,也相應提出了一些觀點。
關於2011年通貨膨脹的判斷
對2011年通貨膨脹形勢,主要研究機構和專家普遍認為,2011年通貨膨脹壓力將進一步加大。
一是對2011年居民消費指數(CPI)的預測值。主要研究機構在2010年11月份之前預測值都在4%以下,但自12月初紛紛大幅上調了原有預測值,目前對CPI的預測已經均在4%以上,最高預測達到5.5%。主要有:王志浩(渣打銀行大中華區研究主管)預計CPI為5.5%;陸挺(美銀美林中國區首席經濟學家)預計為4.5%;中金公司和高盛的預測均為4.3%;中國人民銀行通貨膨脹監測分析小組、曹遠征(中銀國際首席經濟學家)、劉世錦(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主任)的預測均為4.2%。
二是關於2011年CPI走勢。主流觀點均認為CPI呈前高後低的走勢,月度漲幅的高點出現在上半年。主要原因是:本輪通脹率加速上升是從2010年下半年開始的,這決定了2011年上半年翹尾因素比較大。
三是對通貨膨脹原因的分析。許多專家認為,除農產品價格上漲等推升2010年CPI的因素將持續存在外,2011年需要更加關注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和國內勞動力成本上升等因素。對於國際輸入型通脹壓力的分析主要有:王建(中國宏觀經濟學會秘書長)估計,日本資產泡沫破滅後形成的壞賬損失大約是資產泡沫高峰時價值的10%,美國資產泡沫只要破掉5%就是大約30萬億美元,如果美聯儲不得不購買這些不良資產,前兩輪的貨幣增發量仍遠遠不夠,預計可能仍會實施新一輪寬松貨幣政策;劉明康(中國銀監會主席)認為,目前包括美國、歐盟、日本在內的金融市場上約有50萬億美元的資本市場投資資金,它們配置在新興市場的資產比例約為3%~7%,未來該比例上升1個百分點,就意味著有4850億美元的新增資金流入新興市場,新興市場國家將面臨嚴峻的資產泡沫和通脹壓力;哈繼銘(高盛香港投資銀行部董事總經理)估計,2011年國際大宗商品價格將繼續攀升,油價將漲至105美元/桶,銅價漲至11000美元/噸,黃金漲至1700美元/盎司。對於國內勞動力成本上升的分析;王建(中國宏觀經濟學會秘書長)認為,中國經濟到了一般所說的「劉易斯拐點」,勞動力開始變得相對稀缺,食品價格上漲會推升工資水平;魯政委(興業銀行資深經濟學家)認為,「工資—物價」螺旋上升的趨勢正在形成。
筆者基本同意上述專家的看法,認為2011年CPI仍然主要由食品價格決定,而食品價格上漲的動力已經從「市場投機」因素開始向「生產成本」等中長期因素擴散,預示著通貨膨脹壓力將在未來一段時間內持續存在。根據我國物價上漲歷史規律計算,2011年CPI上漲的均值約在4%~4.2%之間,但考慮到在較強通脹預期和通脹壓力的大環境下,天氣、疫病、減產等不確定因素都會觸發食品價格上漲,可以判斷CPI高點將出現在一季度,主要理由是:第一,從CPI翹尾因素看,在2011年一季度為最高,將達到3.8%,全年為3.0%(2007年和2009年12月份的CPI環比漲幅均為1%,2008年受危機影響為-0.2%,所以0.5%的估計是相對保守的。);第二,從新漲價因素看,再考慮到從二季度開始,蔬菜水果等鮮活農產品大量上市,農副產品價格將季節性回落。
關於2011年世界經濟的走勢
主要研究機構和專家的觀點基本一致,均認為2011年世界經濟總體增速將進一步放緩。聯合國經濟與社會事務部在2010年12月份發布的《2010年世界經濟形勢與展望》認為,世界經濟增長的主要不確定因素源於發達國家居高不下的失業率、脆弱的金融系統、主權債務壓力,以及主要國際貨幣兌換匯率的大幅波動,預測2011年經濟增長更加緩慢,世界生產總值增長從2010年的3.6%下滑到2011年的3.1%。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在2010年10月發布的《世界經濟展望》也認為,發達經濟體主權債務危機影響紛紛削減預算,全球經濟增長步伐將大幅放緩。中國社會科學院在2010年12月發布的《世界經濟黃皮書》認為,全球總需求低迷、金融部門仍然脆弱、公共債務問題、美歐宏觀政策空間縮小等因素將導致2011年全球經濟增長並不樂觀,全年增長率約3%,比2010年下降0.2個百分點。
關於發達經濟體失業率、公共債務、房地產部門等當前突出的問題,部分機構做出了具體的判斷,主要有:聯合國經濟與社會事務部在2010年12份發布的《2010年世界經濟形勢與展望》認為,雖然美國GDP總值可望於2011年恢復到危機前水平,但就業全面恢復至少需要四年時間;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在2010年10月發布的《世界經濟展望》中預測,2011年美國失業率平均值仍將高達9.6%,而且全球房地產市場前景黯淡,低迷狀態可能持續八年時間;中國社科院在2010年12月發布的《世界經濟黃皮書》預計,到2015年美國赤字佔GDP的比重要達到110%,義大利將達到125%,日本達到249%,其中歐元區主權債務危機問題仍然很突出,繼希臘、愛爾蘭之後,西班牙的債務問題已經引起廣泛關注,而且西班牙經濟總量更大,一旦發生債務危機,對歐元區和世界經濟的沖擊也更加突出。
主要研究機構也認為,各國之間發展不平衡的特點仍然比較突出,新興市場經濟增長速度較高。主要理由是:新興經濟體受危機沖擊較小,家庭、企業、銀行、政府等各部門資產負債表比較健康,加上經濟刺激政策促進內需增長,有效減緩了外部沖擊,復甦力度遠比發達國家強勁,兩者之間經濟增長的不平衡在2011年仍然非常突出。
筆者基本同意上述觀點,並認為制約2011年世界經濟增長的還有以下三個因素:一是發達經濟體刺激政策效應受到限制。由於發達經濟體的各部門正在修復資產負債表,比如家庭和企業要提高儲蓄水平,銀行要降低不良資產率,所以寬松貨幣政策雖然為銀行體系注入大量流動性,但實體經濟的信貸供給和需求依然比較低迷。二是各國間貨幣政策的不協調加劇了新興市場國家的資產泡沫。當前世界各國之間貨幣政策出現了分化,美、歐等發達經濟體仍將長期推行低利率政策,而中國、印度等新興市場經濟體持續加息,引發投機者借入低成本的美元、歐元、日元等貨幣再投資到大宗商品市場和新興市場國家,加大了新興市場國家的資產泡沫,對全球匯率、大宗商品價格、新興經濟體宏觀政策也都帶來負面影響。三是新興市場仍未能徹底與發達經濟體脫鉤。世界銀行專家對過去30年世界經濟增長數據進行了分析,把不同經濟體的增長分為「長期增長趨勢」和「短期周期性增長」兩部分,發現在過去的十幾年裡,新興市場的「長期增長趨勢」已經基本與發達國家脫鉤,前者明顯高於後者3~4個百分點,但「周期性增長」之間的相關程度更加增強。因此,如果主要發達國家在2011年的經濟增長明顯放緩,新興市場經濟增長也有所下降。
關於2011年中國經濟增長
對於2011年我國經濟增長,當前存在較大分歧。有的研究機構認為中國經濟仍將保持較快增長,有的則認為中國經濟將明顯放緩。
持前一種態度的主要有:中國社科院《經濟藍皮書》認為,2011年影響我國經濟運行的基本因素沒有發生明顯變化,在保持宏觀調控政策力度相對穩定的條件下,仍將保持高位平穩較快增長態勢,GDP增長率預計可以達到10%左右。巴曙松(微博)(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長)認為經濟上行壓力仍大於下行壓力,2011年經濟增速至少在9%以上,主要理由是:中低端產品出口的國際競爭力依然存在,在世界貿易中的份額會持續增加;中國內需空間較大,居民家庭的杠桿率仍較低,政府保障房投資和製造業投資將快於2010年。
持後一種態度的觀點有:聯合國經濟與社會事務部在2010年12月發布的《2010年世界經濟形勢與展望》認為,宏觀調控政策效應顯現,以及主要發達國家復甦乏力的影響,可能減緩中國的增長速度,預計2011年經濟增長預期為8.9%;世界銀行在2010年11月對我國2011年經濟增長預測為8.7%;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認為,鑒於採取對信貸增長更為嚴格的限制、為房地產市場降溫和限制銀行對房地產業貸款風險敞口等措施,以及中國政府計劃在2011年實施退出策略,2011年中國經濟將持續增長,但增幅有所放緩,預計全年增速為9.6%。
筆者的看法是:中國經濟增速將有所放緩,但仍保持在較高水平。主要理由是:我國經濟增長面臨世界經濟環境低迷和國內政策環境趨向緊縮的雙重壓力,但2011年是「十二五」開局之年,新的投資項目較多,決定了經濟增速不會太低。具體來看:一是出口增速將明顯下降。2010年我國出口增速超預期,一個主要原因在於2009年出口為負增長,基數太低,但如果與危機前出口規模相比,2010年出口增速只有8%左右。2011年,出口雖然在持續復甦,但增速不會太高,預計全年出口增15%左右。二是消費增速保持平穩。雖然以房地產、汽車為代表的消費結構升級放緩,但基礎設施完善對中低端耐用消費品的促進作用將逐步顯現,預計2011年全年消費增15%左右(從歷史數據看,基礎設施改善有利於推動耐用品消費,如道路、電力設施、電視信號等設施與汽車、家電消費存在明顯的正相關關系)。三是投資增速將略有回落。上一輪基建投資的高峰期已經過去,加上貨幣信貸政策收緊、房地產市場調控政策效應顯現,都構成了投資增速的下滑壓力,但考慮到2011年是「十二五」的開局之年,也有很多新項目上馬,保障房投資力度進一步加大,同時,根據對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山東省經濟工作會議精神的分析,2011年政府保持一定經濟增長速度的決心很大,預計2011年投資增速會比2010年略有回落,全年將保持在20%左右。
關於對2011年我國宏觀政策的建議
大部分經濟學家普遍贊同2011年實行緊縮的貨幣政策,但在具體工具選擇和幅度上存在分歧。馬駿(德意志銀行經濟學家)認為,2011年合適的貨幣增長應該是15%,貸款增長應該是14%,即6.5萬億元;王志浩(渣打銀行大中華區研究主管)預計2011年還將4次加息,每次25個基點,銀行信貸規模約在6萬億元~7萬億元,信貸增速從2010年的18%降至12%~14%;高善文(安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認為,到2011年年中會有兩到三次加息的空間,不排除會出現准備金率、基準利率和匯率「三率齊動」的情形;魯政委(興業銀行資深經濟學家)認為,2011年第一季度需要以平均每月1次的頻率來上調准備金率;哈繼銘(高盛香港投資銀行部董事總經理)建議更多發揮匯率工具的作用。
也有的專家反對緊縮的貨幣政策,如王建(中國宏觀經濟學會秘書長)認為,通貨膨脹與經濟增長相比,始終應放在次要位置,且當前通脹是成本推進型的,緊縮型貨幣政策無益於通脹問題的解決,只會壓低企業發展生產的動力,他建議繼續實施寬松貨幣政策保增長,使用財政政策加大補貼對抗通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