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銀元如何編織佩戴不能打孔哦
閣下帶什麼不好,佩戴銀元!打孔?哼,打過孔的銀元就是廢品,只能當銀子賣,50塊錢一大關。我可以告訴你常見銀元的目前價位,閣下看看打個孔帶身上劃算,還是賣了劃算。
價格全國各地有差異很大 只做參考 (品相為通貨好品價位為中間價)
以下是普品成交價 (單位/元)
袁大頭三年 九年 十年 510
袁大頭八年 660
孫小頭開國紀念幣 400
23年帆船 510
22年帆船 550
鷹洋 230
四川軍政府(漢版)510
大頭中圓 1000
坐洋壹元 220
站洋壹元 520
34年北洋龍 1100
33年北洋龍 1500
29年北洋龍 1200
26年北洋龍 5000
25年北洋龍 2300
24年北洋 3000
23年北洋 5000
帆船三鳥 10000
造幣總廠 2000
大清銀幣 1500
新版雲南光緒7.2 1800
湖北光緒、宣統 1100 /1100
廣東光緒、宣統 1100 /1100
雲南光緒、宣統 2800/3500
四川光緒、宣統 1400 /1800
唐軍長正像 450
唐軍長側像 2000
四川盧比 450
日本龍洋 400
江南甲辰 1100
江南壬寅 1200
江南辛丑 1200
江南庚子 1600
江南戊戌 3000
江南己亥 3100
江南癸卯 3300
江南乙巳 3500
老江南 20000
外國銀元報價
摩根1921年和和平銀幣 VF-XF 批發 185 零售190 UNC 200元
摩根1921年以前 VF-XF 批發195元,零售 205 UNC 250元
坐洋 300 站洋600 鷹洋 350 日本龍洋 500
西班牙雙柱 370
馬劍 高冠 270 披紗 300
大奶媽 180
比利時5法郎 150
法國大力神 160
荷蘭2.5盾 130
墨西哥1947-48年5比索印第安人 200
美國投資銀幣 250
❷ 銀元可以打孔做吊墜嗎
干嗎要把銀圓去打孔做吊墜啊,把銀圓賣了的錢可以買一堆吊墜了。
❸ 吊墜,可以裝銀幣的。 我有一顆銀幣,但是不想把它損壞,就是不扎洞,有沒有一種可以裝銀幣的邊框然後
有的,我們做過一款吊墜,就是用來裝銀幣的,不知道您的銀幣規格是多少?
❹ 中華民國九年造一元銀元 請行家看看價值幾何
《紅樓夢》(中國古典文學讀本叢書、世界文學名著文庫),中國藝術研究院紅樓夢研究所校注,沈尹默題字,前八十回以庚辰本作底本,後四十回以程甲本作底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2年3月第1版,1996年12月第2版,2008年7月第3版 [6] 。
❺ 我想把這個銀元做一個掛墜牌子感覺怎麼樣想聽聽各位的想法,
挺好的,還是龍,給你寶寶帶吧!大人帶有點不合適
❻ 這個如意吊墜花了1萬大洋買的買貴了嗎尺寸41*35*9
黃金有價玉無價
❼ 識別真假銀元的標准方法
巧辨真偽勿做「冤大頭」
由於「袁大頭」逐漸得到收藏市場的認可,因此不乏眾多造假者為追逐利益偽造或仿造「袁大頭」,不少收藏者不小心就為了「袁大頭」而稀里糊塗成了「冤大頭」。原中國錢幣博物館副館長、中國錢幣學會副秘書長姚朔民為我們提供了一些鑒別「袁大頭」真偽的技巧:
第一種方法是「敲」,拿兩塊銀幣,用雙手的指尖各托住一枚銀幣的中心,慢慢靠攏,當兩枚銀幣重合大約四分之一的位置時,使得兩枚銀幣輕輕地磕彼此的邊緣,真幣發出的聲音清脆,偽幣聲音聽來發木。
第二種方法是「吹」,用食指和大拇指輕輕捏住銀元的正中心,猛地吹銀元的豎邊,迅速放到耳朵邊聽,真的成色好的銀幣尾音悠長而清亮,而其他金屬或非純銀的不會有這樣的尾音,比如市場常見的灌鉛銀幣幾乎不響,因為鉛比較重比較軟,不容易震動發音。現在的偽造者大多借用電腦製版,以合金材質冒充銀子,其色、文圖幾可亂真,但終因不是銀,其發音尖長,內行人一辨別就知真偽。
第三種方法是「稱」,真幣一般足重,經過流通損耗也在26克左右,其色潤澤柔白、音色柔長、文圖精確、包漿自然;偽幣一般不足重,或加大加厚導致超重,且顏色灰暗。
熱衷於銀幣收藏的藏家王建忠也告訴記者他鑒定銀幣真偽的好辦法:將銀幣在一塊試金石上擦拭幾次,直至出現道道銀白色的擦痕,然後在擦痕上滴入鹽酸和硝酸。這時,如果是真幣,擦痕上的混合液體呈乳白色,偽幣則呈無色透明狀。如果銀幣含銀量不足,鹽酸和硝酸的混合液體也呈現乳白色,但不夠濃郁。含銀量越少,其濃郁度就越低.
銀圓,亦稱「銀元」,最初是從國外輸入的,因其形制劃一,使用方便,受到普遍歡迎。18世紀初民間開始仿製,地方政府看到有利可圖便插手統一官鑄。宣統二年(1910年),清政府頒布幣制條例,確立銀元為國幣,停止了各地的自由鑄造,將鑄幣權收歸中央,次年始鑄「大清銀幣」,開創了我國近代以銀元為單位的貨幣流通體系。銀元以其美觀大方的鑄造形式和獨具的貴金屬貨幣形制,受到民間大眾和收藏者的青睞。但是,當前市場偽品贗品充斥,主要表現為兩大類:一類是含銀量很低甚至為零的所謂「機製版精仿銀幣」,另一類是含銀量較高的所謂「純銀高精仿翻造銀幣」。隨著鑄造手段的不斷改進和電腦掃描技術的運用,有的達到了以假亂真的地步。筆者在收藏實踐中汲取他人經驗和自己的教訓,歸納了幾條辨偽方法,就教於同好及行家。
一、聽音質。含銀量達90%左右的銀元,撞擊後的聲音低沉柔和,婉轉悠揚;偽品要麼清脆刺耳,要麼沉悶木呆,共同的特徵是餘音短促。在敲擊對比時,兩指拿捏幣面的接觸面越少越好,保證其自然震響的效果。據說舊時有的銀號、錢庄老闆自個兒躺在椅子上閉著眼睛,叫伙計將銀元一個一個往大水缸的邊沿口撞擊,聽其聲響以辨真偽。
二、稱重量和量厚度、直徑。這兩種鑒別手段都需藉助於天平、秤、游標卡尺一類的稱量工具。銀元在長期流通中會磨損消耗,一般來說都達不到理論重量,但並非「短斤缺兩」,如果庫平七錢二分版在26克以下就存在疑問了。筆者曾購一對庫平七錢二分的湖北省造光緒元寶和宣統元寶,重量都是25克,鑒定的結果證實了疑問是對的。銀幣的標准平碼換算為:庫平一兩=37.31克,庫平七錢二分=26.81克,庫平三錢六分=13.41克,庫平一錢四分四厘=5.37克,庫平七分二厘=2.69克,庫平三分六厘=1.34克。銀元的重量、厚度與直徑允許有誤差存在,但若出現兩個極端性的,十之八九有問題。
三、驗邊齒。銀元機制的邊齒細致勻稱,規整劃一,偽幣的邊齒粗糙,參差不齊,有的還有局部修銼的痕跡。只要細心,肉眼還是比較容易分辨的。有些在我國早期流通的外國銀元,如「法國大力神」,邊齒一圈為間隔相等的外文字母,因此要熟悉和掌握各幣種的邊齒形態。
四、看顏色。銀質與非銀質金屬從其表面顏色可以區別,銀質的光澤自然悅目,銀光閃閃,一般用以替代的廉價金屬很難達到這一點。放置時間長的銀元表面會生成淡水墨色的所謂「包漿」,但不像古錢幣那樣重,只要一經擦拭便整舊如新。銀的化學分子結構非常穩定,不會發生變色現象。另外,對鍍銀的偽品也可以用擦拭的方法識別,用砂性橡皮反復擦拭,便可剝去其偽裝的外衣。
五、觀幣面。在陽光或燈光下,將銀元幣面與眼睛平視,觀察幣面底層有無凹凸不平的現象。造假者使用的鑄造設備難使幣面底層平整如鏡,對文字圖案與幣面底層的銜接部位要特別留意。
六、察磨損。銀元經過長時間的流通,總會有不同程度的磨損和擦劃痕跡,自然生成者是沒有規律可循的,作舊的偽品表露的是人工行為和機器行為的有規律的磨損面和擦劃痕。有人說作舊作得最巧的是在鑄幣模具上作舊,就是磨損面、擦劃痕和坑坑窪窪在模具上就做出來。對付的辦法就是持多個同類別的銀元,在低倍放大鏡下一一細察,「李鬼」就會原形畢露。
七、對圖錄。手邊盡可能置備幾類印刷精良的銀元圖錄,將實物與之仔細對比,大處看文字圖案的框架位置,小處看文字的筆畫處理和圖案的細微末節,尋找破綻。
凡收藏銀元的人都會有各自的識別方法,其共同點。
時下,收藏各種錢幣古玩已成風潮,就清朝及民國銀幣而言,上到幾十萬元一枚的珍品,下到價值幾元的銀毫,仿造的假幣無所不有,所用材料也各不相同,讓人防不勝防。下面列舉真銀幣及幾種假銀幣的不同之處,略供參考。
真銀幣為白里透亮,質軟,有延展性,撞擊時聲音清脆悅耳,版面平滑,邊道勻稱,圖文自然大方,且有流通磨損的痕跡。存放於家中的銀幣有堅硬細密的古黑色,埋入地下的會生些不規則的堅硬綠銹。偽造的黑色及綠銹用沸水煮泡即會褪盡,很容易分辨。
20世紀70年代末,兩廣及福建、湖南山區所鑄錳鎳合金假銀幣幾乎遍及全國城鄉,此幣工藝粗糙,砂眼多,含顆粒,厚薄不勻,較輕,時間略長易變黑但又在石灰牆上又畫不出黑色,是唯一會摔碎的假銀幣。到了20世紀80年代初期,銅鎳合金鍍鎘製成的假幣工藝有所進展,圖文有較模糊和立體感太強兩種,邊齒基本勻稱但不自然,有銼刀痕跡,無使用磨損及舊色包漿,聲音尖高,表層電鍍磨去後出現淡黃色,這兩種假幣已基本退出市場,但仍有些縣城小攤把其當真銀幣賣。
第三種假銀幣面世於10年前,材料為鎳鋅合金,顏色黑亮,發鉛黑光,在石灰牆上能反復畫出黑線,聲音同樣尖高,略比銅鎳合金沉悶,做工往往有一面較逼真,齒邊雖勻稱但較生硬,肉眼也能看出些砂眼、斑痕及銼刀加工過的痕跡,目前此幣在省城錢幣攤還能見到。
近期,市面上又有一種製作較為精良的鎳鎘釩合金假幣,除去少許砂眼,版面較平滑,寡白色略有光澤,音尖、質硬、略輕,立體感太強,圖文欠神韻,且有銼痕。
真銀壓制的偽幣最難識別,近年產於廣東、湖南一帶,銀質優良,色偏白,重量基本一致,26-27克左右,因壓力不足,偏厚,邊牙有模糊處,邊齒均勻但不自然,圖文相對清晰,但同樣免不了些許砂眼,用放大鏡觀察,圖案及文字雖較逼真,但空白處版面不太平滑,無自然流通磨損的痕跡及古舊色包漿。
另一種改字、加字的普通銀幣往往使有些老手也會一時忘乎所以,即普通袁像幣加英文的簽字版;加「甘肅」二字及打瑞金產「蘇維埃」三字;孫像開國紀念幣六角星改五角星及英文和數字錯版幣等。其實以上銀幣兩個版面本有圖文差異,改制方法為先鏟去多餘的,後焊上點銀再刻字。字跡略欠神韻,有刀痕,且會破壞周圍版面,洗後塗上水彩綠色較易發現刀痕破綻。
清朝及民國時的假幣又大致分為三種:一是銀匠憑空臆造幣,如慈禧等部分紀念幣。二為清末錢幣工人後來製作的偽幣,其中極少部分原模後鑄的倒還有些價值,至於重新雕模壓制幣,雖然同為純銀所鑄,情況則為兩碼事。此幣經過長期流通,有磨損痕跡及舊色包漿,從材料及新舊方面看無法辨認,容易矇混過關,只能從圖案及文字上下功夫了。第三為民國時期民間常見的鍍銀銅元,電影上常見舊時商人用指尖捏著銀元,放在嘴邊猛吹一下,即置於耳邊聽聲音以辨真偽,如今所鍍一層薄銀已褪,露出鑄工基本精良的黃銅、紅銅幣,磕磕碰碰且磨損較嚴重,往往會使人誤認為是試鑄為數不多的銀模銅樣幣。
現將幾種常見的假銀幣的主要特徵介紹如下:
銅版銀幣:它的形態、大小、圖案完全與真銀幣相似,但它是以銅為主體,圖案粗糙,在石頭上磨一下,即出現銅的本質,敲擊出來的聲音尖亮而有哨聲。
鉛版銀幣:以鉛充銀,是外為銀皮內夾鉛質之銀元。其花紋與正常銀元無異,但聲音較厚、發悶,陰沉而帶嗒音,以火烤之,鉛即流出。
夾版銀幣:它的外層包裹兩層銀皮,銀層較厚,磨擦一下一般不易磨出痕跡。這一種稱夾心銀元,是假銀幣最為常見的一種。內夾銅、鐵、鉛等多種成分,其聲音實短、沉悶且無轉音。
改小銀幣:嚴格說來這一種還不算是假銀幣,只是重量有所減少。這種銀幣是將正常銀元之齒銼平、改小,然後獲取細毫碎銀。一般只要對照一枚足重的真銀元即可判別。
砂版銀幣:這種銀幣表面粗糙,圖像模糊不清,重量在20克以下,系翻砂版,用力向地上一砸,即刻碎裂,碎裂面呈淺灰色。目前市場上見到的假「袁大頭」銀元多數屬於這一種類型。
洗版銀幣:亦稱洗澡版,是將正常銀元以硝酸蝕去一層銀,以此竊去一部分銀質,其特點是圖案模糊或有浮白色,發音微慢,嚴格說來這也不算是真正的假銀幣,但重量有所減少,已不足25克,如作為一枚藏品來說,其品相已不完整,收藏價值也就大打折扣。
私版銀幣:是私人鑄造的銀元。袁大頭幣、孫中山開國紀念幣、北洋造龍洋幣均有之,這種偽錢主要是從台灣的錢幣市場上販運來的,民國時期在海南島鑄造,因此又稱做瓊版銀幣。其共同特點是,聲音尖高,質量低劣,銀的成色不足80%。
鍍銀銀幣:表面光滑,圖案清晰,精細,成色也逼真,與真銀幣一模一樣,表面鍍銀的,從形象上與成色上看是難以鑒別的。其重量一般是20———22克,雖然精工細做,但金屬的比重無法與真銀平衡,所以只要稱一下重量就能原形畢露。真銀幣雖然在流通過程中有所磨損,但不會低於25克(標准重量是26.6克)。
改版銀幣:這種銀幣一般收藏愛好者無法用肉眼鑒別,無論敲聲或測試銀幣成色,或看包裝均是舊制。唯一方法是依靠高倍放大鏡鑒別,細看每個字體的跡縫,是否留有刀痕跡,如有刻刀痕跡就是改刻的。這種做偽的方法是把真銀幣原有的字體用刀刻或挖掉,然後將特製銀字粘貼上去冒充傳世銀幣,牟取暴利。
❽ 民國直齒邊銀元什麼樣
你的是什麼樣子,沒有圖片,我沒法知道,給你個中國址,你去看看中華民國三年壹圓齒邊是什麼樣子吧。 中華民國三年壹圓_中華民國三年壹圓價格_中華民國三年壹圓圖片_來自藏友中華民國大總統_錢幣_地攤交易_華夏收藏中國 cang中國 中國//中國cang中國/trade/show-1556286-2.html 銀圓是一種以銀鑄造的錢幣,很早便開鑄於歐洲,曾廣泛在世界各地流通。以十五世紀末的西班牙銀元最為流行,在中國俗稱銀元、圓銀、銀錢、銀餅、銀洋、洋銀、大洋錢、大洋、洋錢、洋鈿、花邊錢。 最初在中國沿海地區流通的是西班牙銀元(Spanish Carolus dollar),又稱加羅拉銀元,俗稱本洋。系1535-1821年間西班牙在拉丁美洲(墨西哥、秘魯等地)鑄造的銀幣。墨西哥於1821年獨立後,1824年開始鑄造墨西哥銀元(Mexican Dollar),因幣面花紋有鷹鳥,俗稱鷹洋,誤稱為英洋,華北各地又稱之為正英。據1856年倫敦造幣廠對中國流通的銀幣的一次化驗,證明墨西哥銀元含純銀371.57英厘(grain),值英幣50.21便士,而西班牙加羅拉銀元含純銀370.9英厘,值英幣50.12便士。十九世紀六十年代前期,墨西哥銀元取代西班牙銀元成為在華主要流通銀幣。到了1910年,上海一地幾乎以墨幣為主幣。晚清流入中國的外國銀元還有:英國銀幣,因幣面花紋有人執仗站立,俗稱人洋或站洋;日本銀幣,因幣面有龍紋,俗稱龍洋或龍番。 乾隆時曾開鑄鐫有班禪頭像的紀念性銀幣,道光元年(1821)鼓鑄了賞賜用的銀幣,但用機器自鑄新式銀元則始於光緒八年(1882)吉林機器局鑄造的廠平(吉林通用銀兩)一兩幣,因鑄造數量甚少,後世罕見,時市面流通的銀 幣主要是洋錢。張之洞督,於十三年奏准由廣東造幣廠試鑄,每枚 重庫平七錢二分,幣面鐫有龍形,越二三年鑄成,在市面流通,是為龍洋的起源。以後光緒、宣統年間各省所鑄銀元均統稱為龍洋。張之洞調任湖廣總督,又在武昌設立銀元局鑄造一兩銀元。以後各省仿效,相繼奏准鑄造,但因質劣及成色、重量不符標准,不受民間歡迎,甚至在流通中不能按枚計值,只能按重量計值。 二十九年,清政府曾下令劃一銀元,但未貫徹。宣統二年(1910)清政府將鑄幣權統一於中央,規定以圓(元)為單位,每元重七錢二分,定名為「大清銀幣」,由湖北、南京兩個造幣廠鑄造,預定於十月發行。辛亥革命爆發後,所有已鑄成的銀幣均充作軍餉,故終清一代,只有各省自鑄的銀元,而無成色、重量都符合標準的全國統一鑄造的銀幣。辛亥革命後,北洋政府鑄造的鐫有袁世凱頭像的銀元和國民政府鑄造的鐫有孫中山頭像的銀元,是自鑄銀元中流通最廣的兩種。進入民國後,仍維持著銀兩、銀元並行的貨幣制度,直到1933年實行廢兩改元,銀元才成為單一的主幣。1935年實行紙幣政策,不準行使銀元,並用「法幣」收兌銀元(見幣制改革)。以後銀元雖間或有在市場上出現,或被個人窖藏,但銀元作為主幣的時代已宣告終結。 光緒二十三年(公元1897年),吉林機器局開始鑄行「吉林省造光緒元寶」銀元。從光緒二十五年起,吉林銀元的幣文增加了甲子紀年,相繼有己亥、庚子、辛丑、壬寅、癸卯、甲辰、乙巳、丙午、丁未、戊申。中心圖案有萬年青、太極圖等多種版別,光緒三十四年,又出現兩種新版別,一種是中央滿文「大清」,另一種正面中央有阿拉伯數字,一元是「11」,二角是「2」,一角是「1」。 光緒二十九年(公元1903年),戶部在天津籌建製造銀錢總廠,於光緒三十一年建成,改名為「造幣總廠」。同年七月,清政府擬訂了《整頓圜法章程》十條,其中提出銀幣專由造幣總廠製造,保留南洋(江南)、北洋、廣東、湖北四局為分廠。在製造銀元的同時,許多人提出了製造金幣的主張,進入20世紀,興起了關於建立本位制度的討論,有人主張中國實行金本位制,在黃金儲備不足的情況下,可以先實行金匯兌本位制(亦稱「虛金本位制」)。這種幣制以黃金定價格標准,但國內實際流通的是銀元,銀元按黃金價值流通,是黃金的價值符號。在金本位制尚無實行條件時,當時普遍主張先實行銀本位制,在此前提下,又產生了貨幣單位的「兩元之爭」。有人主張銀元重一兩,有人主張重七錢二分,即以元為單位。 在此期間,天津造幣總廠制有幣面標為光緒二十九年的戶部光緒元寶試樣幣一套,面值一兩、五錢、二錢、一錢、五分共五等幣值。湖廣總督張之洞此時極力主張銀元重一兩,在湖北開制了光緒三十年湖北省造大清銀幣,重庫平一兩,背面為雙龍戲珠圖,此幣有少量進入市場流通。 由於「兩元之爭」一直沒有結果,天津造幣總廠於光緒三十二年試制了一套戶部丙午中字大清銀幣,面值一兩、五錢、二錢、一錢共四等;光緒三十三年又試制了一套丁未大清銀幣,面值一元、五角、二角、一角共四等。戶部所制的這幾套銀元,製作都極精美,有標准幣之稱,但都未正式發行。 光緒三十四年(公元1909年),天津造幣總廠製造光緒元寶銀元一套,幣面計重為:庫平七錢二分、一錢四分四厘、七分二厘共三等幣值,回復到了幣面看似計重,實際當作一元、二角、一角流通。這是光緒年間清朝中央政府製造發行的僅有的一套銀元。 宣統元年(公元1909年),有些省開始製造宣統元寶銀元,宣統二年頒布《幣制則例》,規定國幣以圓為單位,主幣重庫平七錢二分,含純銀九成,輔幣有銀、鎳、銅幣,規定銀輔幣有五角、二角五分和一角共三等。造幣總廠還根據《幣制則例》規定,於宣統二年試制以圓為單位的大清銀幣一套。宣統三年(公元1911年)又重新制模,試制大清銀幣,主幣的蟠龍圖案版別很多,計有長須龍、短須龍、大尾龍、反龍、曲須龍及簽字版等版別。 大清銀幣,是清朝光緒至宣統年間的全國通用鑄造的一套銀幣,貴者數十萬,賤者數百元.正面書"大清銀幣"四個直讀大字,反面是蟠龍紋,其中以錯版錢(反龍,倒"A'字版)尤為珍貴,造假也很多,希望收藏者小心。 正面「壽」字外圍仙鶴雲朵,背面拄杖老壽星一元銀幣 這幣流逝極少,非常珍貴,價值連城。這是和珅專門為討好太後祝壽時所獻的一盒專向用幣,當時在皇後做壽的前一天就叫劉仨挑著一擔「黃豆」(一萬塊該幣分別放 在兩桶里,上面蓋著黃豆)給皇後送了去,本來皇後愛喝豆漿的,每餐都飲,而且號召宮里的人都 喝,說為了健身。皇後一看送去了黃豆,便很不 高興,於是大怒道「和珅安得什麼心?!——傳旨:叫和珅立刻上殿見我!」和珅馬上進宮跪下解釋:「皇後喜怒,奴才該死!皇後你 聽奴才解釋:皇後您明天做壽的,今天奴才拿來黃豆明天叫人磨成也不晚,絕對不會耽誤明天大事,保證喝的上新鮮豆漿。皇後你再看桶里黃豆下面是什麼東西?」「那打開看看!」皇後說。和珅連袖子都顧不上挽,下手扒開,翻出了一塊塊壽字壽星銀元笑著對皇後說:「皇後您看,這里邊有一萬塊"壽"字銀元,那表示「皇後萬壽!"這些黃豆明天一早就變成豆漿,今天不磨成豆漿,那就是無疆(漿),整體那不就是「皇後萬壽無疆!」皇後笑了:「和珅你 想得真全,才幹,才幹!」 銀元, 又稱銀幣、 洋錢, 清代為「龍洋」、「大洋」, 民國「 大頭」居多, 為袁世凱、孫中山大頭像, 孫像開國紀念幣又稱「小頭」, 背帆船又稱「船洋」。隨著存世量的不斷減少、收藏與愛好者的不斷增多, 銀元造假賣假成了一些人牟利的手段, 引人上當受騙。源於此, 如何鑒別真假銀元已成為收藏愛好者不可缺少的知識。結合本人所學知識和多年的收藏鑒別經驗, 現介紹幾種粗淺的鑒別方法, 供初涉銀元收藏的愛好者參考。 銅質銀元:這種銀元的形態、大小、圖案完全與真銀元相似, 但它是以銅為主體製造出來的, 因為銅質堅硬造成圖案粗糙模糊, 雖然外表鍍銀, 但一磨擦, 即現出銅的本質, 敲擊出來的聲音比真銀元尖亮, 並伴有哨聲。 鉛質銀元:是以鉛充銀、外為銀皮內夾鉛質之銀元, 圖案與真銀元基本上沒有差別, 但敲擊出來的聲音比較厚實, 發悶, 陰沉而帶嗒音, 用火烤熱, 隨之變形, 鉛即流出。 夾餡銀元:它的外層包裹兩層銀皮, 銀層比較厚, 磨擦一般不易磨出痕跡. 這種夾餡銀元是假銀元最為常見的一種, 內夾銅、鐵、鋼、鉛、鋅、錫等多種成分, 敲擊出來的聲音厚實、短促沉悶, 沒有轉音, 重量比真銀元輕, 通常不足25克。 砂版銀元:這種銀元是運用翻砂技術製造出來的, 表面粗糙, 圖像模糊不清, 重量在20克左右, 用力向地上一砸, 即可碎裂, 碎裂面呈淺灰色, 材質多為鉛、錫等近白色金屬, 敲擊出來的聲音也比較尖亮。目前市場上見到的假銀元多數屬於這一種類型。 私制銀元:這種銀元是私人製造的, 材質為銀, 這種偽錢主要是從台灣的錢幣市場上販來的, 民國時期在海南島鑄造, 因此又稱瓊版銀元, 品種有袁大頭幣、孫中山開國紀念幣、北洋造「龍洋」幣等, 其共同特點是聲音尖高, 質量低劣, 銀的成色不足80%。總的來說, 這種私制銀元也是舊銀元的一種。 改版銀元:這種銀元一般無法用肉眼鑒別, 不論敲聲或測試銀的成色或重量或者包漿均是舊制, 這種造假的方法很逼真, 是把真銀元的字用刀刻或挖掉, 然後將特製銀字粘貼上去, 冒充高檔的珍稀品傳世銀元, 牟取暴利.。這種改版銀元唯一的辨別方法是依靠高倍放大鏡鑒別, 細看每個字體的跡縫, 是否有留下的刀刻痕跡。 新版銀元:這種銀元現在市場上比較多, 是用真銀通過高仿製成。偽造新版銀元是因為早期銀元日漸稀少, 它的收藏價值已遠遠高於銀子價格的數倍數十倍, 利潤可觀。這種新版銀元雖然在圖案、聲音、重量等方面難以區別, 但也有它的不足之處, 早期的銀元是用幾十噸的機器沖壓製成, 因此表面平滑如鏡, 銀的密度較好, 而新版銀元因製造設備簡陋, 工藝簡單, 大多數又是翻砂版,即便是用機器沖壓而成,機器的重量也比不上原先的老機器,所以 細看銀元表面及局部有較小的沙眼, 用五倍以上的放大鏡觀察, 其圖像無立體感, 尤其城牆垛口和齒邊不規整。 總之, 真銀元的標准重量是26.6克左右, 經過流通磨擦, 也不會低於25克, 真銀元的圖案清晰, 城牆垛口和齒邊平整光滑, 細微的筆劃也有立體感, 銀元表面越擦越亮,亮光柔和, 假銀元越擦越灰暗, 這些基本准則把握住了, 仔細辨別, 才不至於上當受騙。 真銀元的特點主要是聽聲音脆而洪亮,有音韻,互擊有餘音產生,反之則偽;看其幣面顏色潤白,圖案自然清晰,色澤細膩豐富。細致鑒定的過程可歸納為四個方面:聽聲音、看外形、稱重量、定成色。 稱重量。一般真銀元的流通時間長短有異,磨損程度各異。但同一品種、版別的銀幣,其質量不會相差1克。比如壹圓銀幣重量平均約26.5克,半圓重量平均約13.25克。成色為88%則定為真幣。 看外形。真幣採用壓力適度的沖壓,將銀幣冷壓成各種文字、圖案、花紋,其色澤光鮮自然,紋飾深淺適度,邊緣線條粗細均勻,間距也疏密一致。人像、發絲、胡須、穗芒等細微之處清晰有度,毫不雜亂。聽聲音。這是銀元鑒定的主要方法。凡成色高的銀元,聲音一般較柔和悅耳。不足成色的銀元,因含銅量高,聲色嘶啞、短促而又渾濁。假銀母音長尖高或低悶。聽聲音一是靠「敲」,以左手拇指尖和中指尖輕輕捏住銀元的中心,用右手持另一枚銀元敲擊其邊緣,聽其聲音進行鑒定,先把不正常的和可疑的銀元挑出來,再行鑒別。二是靠碰,用右手拿一定數量(8至25枚左右)的銀元,向下45°斜滑至左手,聽其碰撞發出的聲音,並結合圖案、花紋來鑒定。 定成色。對不符合銀元標準的銀元進行成色鑒定。可用硝酸液點試法。先將某個部位擦拭乾凈或銼一小口,滴上硝酸後,如冒綠沫,其成色不高。觀其顏色,成色在92%以上的銀元,其顏色基本不變。成色在90%的其顏色為膚黃或呈淺褐色。成色為80%左右,其色澤呈黑褐色。成色為70%左右的,呈淡綠色。成色為50%左右的,則會呈深綠 巧辨真偽勿做「冤大頭」 由於「袁大頭」逐漸得到收藏市場的認可,因此不乏眾多造假者為追逐利益偽造或仿造「袁大頭」,不少收藏者不小心就為了「袁大頭」而稀里糊塗成了「冤大頭」。原中國錢幣博物館副館長、中國錢幣學會副秘書長姚朔民為我們提供了一些鑒別「袁大頭」真偽的技巧: 熱衷於銀幣收藏的藏家王建忠也告訴記者他鑒定銀幣真偽的好辦法:將銀幣在一塊試金石上擦拭幾次,直至出現道道銀白色的擦痕,然後在擦痕上滴入鹽酸和硝酸。這時,如果是真幣,擦痕上的混合液體呈乳白色,偽幣則呈無色透明狀。如果銀幣含銀量不足,鹽酸和硝酸的混合液體也呈現乳白色,但不夠濃郁。含銀量越少,其濃郁度就越低. 一、聽音質。含銀量達90%左右的銀元,撞擊後的聲音低沉柔和,婉轉悠揚;偽品要麼清脆刺耳,要麼沉悶木呆,共同的特徵是餘音短促。在敲擊對比時,兩指拿捏幣面的接觸面越少越好,保證其自然震響的效果。據說舊時有的銀號、錢庄老闆自個兒躺在椅子上閉著眼睛,叫伙計將銀元一個一個往大水缸的邊沿口撞擊,聽其聲響以辨真偽。 二、稱重量和量厚度、直徑。這兩種鑒別手段都需藉助於天平、秤、游標卡尺一類的稱量工具。銀元在長期流通中會磨損消耗,一般來說都達不到理論重量,但並非「短斤缺兩」,如果庫平七錢二分版在26克以下就存在疑問了。筆者曾購一對庫平七錢二分的湖北省造光緒元寶和宣統元寶,重量都是25克,鑒定的結果證實了疑問是對的。銀幣的標准平碼換算為:庫平一兩=37.31克,庫平七錢二分=26.81克,庫平三錢六分=13.41克,庫平一錢四分四厘=5.37克,庫平七分二厘=2.69克,庫平三分六厘=1.34克。銀元的重量、厚度與直徑允許有誤差存在,但若出現兩個極端性的,十之八九有問題。 三、驗邊齒。銀元機制的邊齒細致勻稱,規整劃一,偽幣的邊齒粗糙,參差不齊,有的還有局部修銼的痕跡。只要細心,肉眼還是比較容易分辨的。有些在我國早期流通的外國銀元,如「法國大力神」,邊齒一圈為間隔相等的外文字母,因此要熟悉和掌握各幣種的邊齒形態。 四、看顏色。銀質與非銀質金屬從其表面顏色可以區別,銀質的光澤自然悅目,銀光閃閃,一般用以替代的廉價金屬很難達到這一點。放置時間長的銀元表面會生成淡水墨色的所謂「包漿」,但不像古錢幣那樣重,只要一經擦拭便整舊如新。銀的化學分子結構非常穩定,不會發生變色現象。另外,對鍍銀的偽品也可以用擦拭的方法識別,用砂性橡皮反復擦拭,便可剝去其偽裝的外衣。 五、觀幣面。在陽光或燈光下,將銀元幣面與眼睛平視,觀察幣面底層有無凹凸不平的現象。造假者使用的鑄造設備難使幣面底層平整如鏡,對文字圖案與幣面底層的銜接部位要特別留意。 六、察磨損。銀元經過長時間的流通,總會有不同程度的磨損和擦劃痕跡,自然生成者是沒有規律可循的,作舊的偽品表露的是人工行為和機器行為的有規律的磨損面和擦劃痕。有人說作舊作得最巧的是在鑄幣模具上作舊,就是磨損面、擦劃痕和坑坑窪窪在模具上就做出來。對付的辦法就是持多個同類別的銀元,在低倍放大鏡下一一細察,「李鬼」就會原形畢露。 七、對圖錄。手邊盡可能置備幾類印刷精良的銀元圖錄,將實物與之仔細對比,大處看文字圖案的框架位置,小處看文字的筆畫處理和圖案的細微末節,尋找破綻
❾ 如何識別真假銀元技術之鑒定銀元神器教程
巧辨真偽勿做「冤大頭」
由於「袁大頭」逐漸得到收藏市場的認可,因此不乏眾多造假者為追逐利益偽造或仿造「袁大頭」,不少收藏者不小心就為了「袁大頭」而稀里糊塗成了「冤大頭」。原中國錢幣博物館副館長、中國錢幣學會副秘書長姚朔民為我們提供了一些鑒別「袁大頭」真偽的技巧:
第一種方法是「敲」,拿兩塊銀幣,用雙手的指尖各托住一枚銀幣的中心,慢慢靠攏,當兩枚銀幣重合大約四分之一的位置時,使得兩枚銀幣輕輕地磕彼此的邊緣,真幣發出的聲音清脆,偽幣聲音聽來發木。
第二種方法是「吹」,用食指和大拇指輕輕捏住銀元的正中心,猛地吹銀元的豎邊,迅速放到耳朵邊聽,真的成色好的銀幣尾音悠長而清亮,而其他金屬或非純銀的不會有這樣的尾音,比如市場常見的灌鉛銀幣幾乎不響,因為鉛比較重比較軟,不容易震動發音。現在的偽造者大多借用電腦製版,以合金材質冒充銀子,其色、文圖幾可亂真,但終因不是銀,其發音尖長,內行人一辨別就知真偽。
第三種方法是「稱」,真幣一般足重,經過流通損耗也在26克左右,其色潤澤柔白、音色柔長、文圖精確、包漿自然;偽幣一般不足重,或加大加厚導致超重,且顏色灰暗。
熱衷於銀幣收藏的藏家王建忠也告訴記者他鑒定銀幣真偽的好辦法:將銀幣在一塊試金石上擦拭幾次,直至出現道道銀白色的擦痕,然後在擦痕上滴入鹽酸和硝酸。這時,如果是真幣,擦痕上的混合液體呈乳白色,偽幣則呈無色透明狀。如果銀幣含銀量不足,鹽酸和硝酸的混合液體也呈現乳白色,但不夠濃郁。含銀量越少,其濃郁度就越低.
銀圓,亦稱「銀元」,最初是從國外輸入的,因其形制劃一,使用方便,受到普遍歡迎。18世紀初民間開始仿製,地方看到有利可圖便插手統一官鑄。宣統二年(1910年),清頒布幣制條例,確立銀元為國幣,停止了各地的自由鑄造,將鑄幣權收歸中央,次年始鑄「大清銀幣」,開創了我國近代以銀元為單位的貨幣流通體系。銀元以其美觀大方的鑄造形式和獨具的貴金屬貨幣形制,受到民間大眾和收藏者的青睞。但是,當前市場偽品贗品充斥,主要表現為兩大類:一類是含銀量很低甚至為零的所謂「機製版精仿銀幣」,另一類是含銀量較高的所謂「純銀高精仿翻造銀幣」。隨著鑄造手段的不斷改進和電腦掃描技術的運用,有的達到了以假亂真的地步。筆者在收藏實踐中汲取他人經驗和自己的教訓,歸納了幾條辨偽方法,就教於同好及行家。
一、聽音質。含銀量達90%左右的銀元,撞擊後的聲音低沉柔和,婉轉悠揚;偽品要麼清脆刺耳,要麼沉悶木呆,共同的特徵是餘音短促。在敲擊對比時,兩指拿捏幣面的接觸面越少越好,保證其自然震響的效果。據說舊時有的銀號、錢庄老闆自個兒躺在椅子上閉著眼睛,叫伙計將銀元一個一個往大水缸的邊沿口撞擊,聽其聲響以辨真偽。
二、稱重量和量厚度、直徑。這兩種鑒別手段都需藉助於天平、秤、游標卡尺一類的稱量工具。銀元在長期流通中會磨損消耗,一般來說都達不到理論重量,但並非「短斤缺兩」,如果庫平七錢二分版在26克以下就存在疑問了。筆者曾購一對庫平七錢二分的湖北省造光緒元寶和宣統元寶,重量都是25克,鑒定的結果證實了疑問是對的。銀幣的標准平碼換算為:庫平一兩=37.31克,庫平七錢二分=26.81克,庫平三錢六分=13.41克,庫平一錢四分四厘=5.37克,庫平七分二厘=2.69克,庫平三分六厘=1.34克。銀元的重量、厚度與直徑允許有誤差存在,但若出現兩個極端性的,十之八九有問題。
三、驗邊齒。銀元機制的邊齒細致勻稱,規整劃一,偽幣的邊齒粗糙,參差不齊,有的還有局部修銼的痕跡。只要細心,肉眼還是比較容易分辨的。有些在我國早期流通的外國銀元,如「法國大力神」,邊齒一圈為間隔相等的外文字母,因此要熟悉和掌握各幣種的邊齒形態。
四、看顏色。銀質與非銀質金屬從其表面顏色可以區別,銀質的光澤自然悅目,銀光閃閃,一般用以替代的廉價金屬很難達到這一點。放置時間長的銀元表面會生成淡水墨色的所謂「包漿」,但不像古錢幣那樣重,只要一經擦拭便整舊如新。銀的化學分子結構非常穩定,不會發生變色現象。另外,對鍍銀的偽品也可以用擦拭的方法識別,用砂性橡皮反復擦拭,便可剝去其偽裝的外衣。
五、觀幣面。在陽光或燈光下,將銀元幣面與眼睛平視,觀察幣面底層有無凹凸不平的現象。造假者使用的鑄造設備難使幣面底層平整如鏡,對文字圖案與幣面底層的銜接部位要特別留意。
六、察磨損。銀元經過長時間的流通,總會有不同程度的磨損和擦劃痕跡,自然生成者是沒有規律可循的,作舊的偽品表露的是人工行為和機器行為的有規律的磨損面和擦劃痕。有人說作舊作得最巧的是在鑄幣模具上作舊,就是磨損面、擦劃痕和坑坑窪窪在模具上就做出來。對付的辦法就是持多個同類別的銀元,在低倍放大鏡下一一細察,「李鬼」就會原形畢露。
七、對圖錄。手邊盡可能置備幾類印刷精良的銀元圖錄,將實物與之仔細對比,大處看文字圖案的框架位置,小處看文字的筆畫處理和圖案的細微末節,尋找破綻。
凡收藏銀元的人都會有各自的識別方法,其共同點。
時下,收藏各種錢幣古玩已成風潮,就清朝及民國銀幣而言,上到幾十萬元一枚的珍品,下到價值幾元的銀毫,仿造的假幣無所不有,所用材料也各不相同,讓人防不勝防。下面列舉真銀幣及幾種假銀幣的不同之處,略供參考。
真銀幣為白里透亮,質軟,有延展性,撞擊時聲音清脆悅耳,版面平滑,邊道勻稱,圖文自然大方,且有流通磨損的痕跡。存放於家中的銀幣有堅硬細密的古黑色,埋入地下的會生些不規則的堅硬綠銹。偽造的黑色及綠銹用沸水煮泡即會褪盡,很容易分辨。
20世紀70年代末,兩廣及福建、湖南山區所鑄錳鎳合金假銀幣幾乎遍及全國城鄉,此幣工藝粗糙,砂眼多,含顆粒,厚薄不勻,較輕,時間略長易變黑但又在石灰牆上又畫不出黑色,是唯一會摔碎的假銀幣。到了20世紀80年代初期,銅鎳合金鍍鎘製成的假幣工藝有所進展,圖文有較模糊和立體感太強兩種,邊齒基本勻稱但不自然,有銼刀痕跡,無使用磨損及舊色包漿,聲音尖高,表層電鍍磨去後出現淡黃色,這兩種假幣已基本退出市場,但仍有些縣城小攤把其當真銀幣賣。
第三種假銀幣面世於10年前,材料為鎳鋅合金,顏色黑亮,發鉛黑光,在石灰牆上能反復畫出黑線,聲音同樣尖高,略比銅鎳合金沉悶,做工往往有一面較逼真,齒邊雖勻稱但較生硬,肉眼也能看出些砂眼、斑痕及銼刀加工過的痕跡,目前此幣在省城錢幣攤還能見到。
近期,市面上又有一種製作較為精良的鎳鎘釩合金假幣,除去少許砂眼,版面較平滑,寡白色略有光澤,音尖、質硬、略輕,立體感太強,圖文欠神韻,且有銼痕。
真銀壓制的偽幣最難識別,近年產於廣東、湖南一帶,銀質優良,色偏白,重量基本一致,26-27克左右,因壓力不足,偏厚,邊牙有模糊處,邊齒均勻但不自然,圖文相對清晰,但同樣免不了些許砂眼,用放大鏡觀察,圖案及文字雖較逼真,但空白處版面不太平滑,無自然流通磨損的痕跡及古舊色包漿。
另一種改字、加字的普通銀幣往往使有些老手也會一時忘乎所以,即普通袁像幣加英文的簽字版;加「甘肅」二字及打瑞金產「蘇維埃」三字;孫像開國紀念幣六角星改五角星及英文和數字錯版幣等。其實以上銀幣兩個版面本有圖文差異,改制方法為先鏟去多餘的,後焊上點銀再刻字。字跡略欠神韻,有刀痕,且會破壞周圍版面,洗後塗上水彩綠色較易發現刀痕破綻。
清朝及民國時的假幣又大致分為三種:一是銀匠憑空臆造幣,如慈禧等部分紀念幣。二為清末錢幣工人後來製作的偽幣,其中極少部分原模後鑄的倒還有些價值,至於重新雕模壓制幣,雖然同為純銀所鑄,情況則為兩碼事。此幣經過長期流通,有磨損痕跡及舊色包漿,從材料及新舊方面看無法辨認,容易矇混過關,只能從圖案及文字上下功夫了。第三為民國時期民間常見的鍍銀銅元,電影上常見舊時商人用指尖捏著銀元,放在嘴邊猛吹一下,即置於耳邊聽聲音以辨真偽,如今所鍍一層薄銀已褪,露出鑄工基本精良的黃銅、紅銅幣,磕磕碰碰且磨損較嚴重,往往會使人誤認為是試鑄為數不多的銀模銅樣幣。
現將幾種常見的假銀幣的主要特徵介紹如下:
銅版銀幣:它的形態、大小、圖案完全與真銀幣相似,但它是以銅為主體,圖案粗糙,在石頭上磨一下,即出現銅的本質,敲擊出來的聲音尖亮而有哨聲。
鉛版銀幣:以鉛充銀,是外為銀皮內夾鉛質之銀元。其花紋與正常銀元無異,但聲音較厚、發悶,陰沉而帶嗒音,以火烤之,鉛即流出。
夾版銀幣:它的外層包裹兩層銀皮,銀層較厚,磨擦一下一般不易磨出痕跡。這一種稱夾心銀元,是假銀幣最為常見的一種。內夾銅、鐵、鉛等多種成分,其聲音實短、沉悶且無轉音。
改小銀幣:嚴格說來這一種還不算是假銀幣,只是重量有所減少。這種銀幣是將正常銀元之齒銼平、改小,然後獲取細毫碎銀。一般只要對照一枚足重的真銀元即可判別。
砂版銀幣:這種銀幣表面粗糙,圖像模糊不清,重量在20克以下,系翻砂版,用力向地上一砸,即刻碎裂,碎裂面呈淺灰色。目前市場上見到的假「袁大頭」銀元多數屬於這一種類型。
洗版銀幣:亦稱洗澡版,是將正常銀元以硝酸蝕去一層銀,以此竊去一部分銀質,其特點是圖案模糊或有浮白色,發音微慢,嚴格說來這也不算是真正的假銀幣,但重量有所減少,已不足25克,如作為一枚藏品來說,其品相已不完整,收藏價值也就大扣。
私版銀幣:是私人鑄造的銀元。袁大頭幣、孫中山開國紀念幣、北洋造龍洋幣均有之,這種偽錢主要是從台灣的錢幣市場上販運來的,民國時期在海南島鑄造,因此又稱做瓊版銀幣。其共同特點是,聲音尖高,質量低劣,銀的成色不足80%。
鍍銀銀幣:表面光滑,圖案清晰,精細,成色也逼真,與真銀幣一模一樣,表面鍍銀的,從形象上與成色上看是難以鑒別的。其重量一般是20———22克,雖然精工細做,但金屬的比重無法與真銀平衡,所以只要稱一下重量就能原形畢露。真銀幣雖然在流通過程中有所磨損,但不會低於25克(標准重量是26.6克)。
改版銀幣:這種銀幣一般收藏愛好者無法用肉眼鑒別,無論敲聲或測試銀幣成色,或看包裝均是舊制。唯一方法是依靠高倍放大鏡鑒別,細看每個字體的跡縫,是否留有刀痕跡,如有刻刀痕跡就是改刻的。這種做偽的方法是把真銀幣原有的字體用刀刻或挖掉,然後將特製銀字粘貼上去冒充傳世銀幣,牟取暴利。
❿ 有條銀項鏈上面有小葫蘆,吊墜有倆個,樣子和光緒北洋造銀元一樣,大小和一角硬幣差不多,值錢嗎
我有兩枚光緒元寶,上面寫著光緒元寶北洋造庫平七錢二分,另一面有條龍和誠信信譽第一。主要回收。黃金。鉑金。18K金。白金。銀元。金銀幣。白銀舊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