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質的玉石應該比黃金稀少。普通的玉石又比黃金多了。
B. 請問黃金和玉石在世界上哪種最稀少
當然是好的玉石稀少的多了
C. 硯台里頭刻有銅幣是什麼寓意
硯台是學慣用具,也是公務書寫文告的工具,古人提倡 【書不離口,硯不離身】。
古人把學習,寫詩作文,書畫 和陞官發財聯系在一起,常說【書中自有黃金屋】【名聲利祿】,硯台上刻金錢,就是時時刻刻提醒人們 好好學習,才能陞官發【財】,才能有功名利【祿】,才能得【黃金屋】,得【顏如玉】(美女)。
D. 俗世奇人黃金指的讀後感怎麼寫
黃金指
黃金指這人有能耐,可是小肚雞腸,容不得別人更強。你要比他強,他就想著法兒治你,而且想盡法子把你弄敗弄死。
這種人在旁的地方興許能成,可到了天津碼頭上就得栽跟頭了。碼頭藏龍卧虎,能人如林,能人背後有能人,再後邊還有更能的人,你知道自己能碰上嘛人?
黃金指是白將軍家打南邊請來幫閑的清客。先不說黃金指,先說白將軍——
白將軍是武夫,官至少將。可是官做大了,就能看出官場的險惡。解甲之後,選中天津的租界作為安身之處;洋樓里有水有電舒舒服服,又是洋人的天下,地方官府管不到,可以平安無事,這便舉家搬來。
白將軍手裡錢多,卻酒色賭一樣不沾,只好一樣——書畫。那年頭,人要有錢有勢,就一準有人捧。你唱幾嗓子戲,他們說你是余叔岩;你寫幾筆爛字兒,他們稱你是華世奎,甚至說華世奎未必如你。於是,白將軍就扎進字畫退不出身來。經人介紹,結織了一位嶺南畫家黃金指。
黃金指大名沒人問,人家盯著的是他的手指頭。因為他作畫不用毛筆,用手指頭。那時天津人還沒人用手指頭畫畫。手指頭像個肉棍兒,沒毛,怎麼畫?人家照樣畫山畫水畫花畫葉畫鳥畫馬畫人畫臉畫眼畫眉畫櫻桃小口一點點。這種指頭畫,看畫畫比看畫更好看。白將軍叫他在府中住了下來,做了有吃有喝、悠閑享福的清客,還賜給他一個綽號叫「金指」。這綽名令他得意,他姓黃,連起來就更中聽:黃金指。從此,你不叫他黃金指,他不理你。
一天,白將軍說:「聽說天津畫畫的,也有奇人。」
黃金指說:「我聽說天津人畫壽桃,是脫下褲子,用屁股蘸色坐的。」
白將軍只當笑話而已。可是碼頭上耳朵連著嘴,嘴連著耳朵。三天內這話傳遍津門畫壇。不久,有人就把話帶到白將軍這邊,說天津畫家要跟這位使「爪子」畫畫的黃金指會會。白將軍笑道:「以文會友呵,找一天到我這里來畫畫。」跟著派人邀請津門畫壇名家。一請便知天津能人太多,還都端著架子,不那麼好請。最後應邀的只有二位,還都不是本人。一位是一線趙的徒弟唐二爺;一位是自封黃二南的徒弟錢四爺,據說黃二南先生根本不認識他。
唐二爺的本事是畫中必有一條一丈二的長線,而且是一筆畫出,均勻流暢,狀似游絲;錢四爺的能耐是不用毛筆也不用手作畫,而是用舌頭畫。這功夫是津門黃二南先生開創。
黃金指一聽就傻了,再一想頭冒冷汗。人家一根線一丈多長,自己的指頭決幹不成;舌畫連聽也沒聽過,只要畫得好,指頭算嘛?
正道幹不成,只有想邪道。他先派人打聽這兩位怎麼畫,使嘛法嘛招,然後再想出詭秘的招數叫他們當眾出醜,破掉他們。很快他就摸清錢唐二人底細,針鋒相對,想出奇招,又陰又損,一使必勝。黃金指真不是尋常之輩。
白府以文會友這天,好賽做壽,請來好大一幫賓客,個個有頭有臉。大廳中央放一張奇大畫案,足有兩丈長,文房四寶,件件講究又值錢。待錢唐二位到,先坐下來飲茶閑說一陣,便起身來到案前准備作畫,那陣勢好比打擂台,比高低,分雌雄,決生死。
畫案已鋪好一張丈二匹的夾宣,這次畫畫預備傢伙材料的事,都由黃金指一手操辦。看這陣勢,明明白白是想先叫錢唐露醜,自己再上場一顯身手。
錢二爺一看丈二匹,就明白是叫自己開筆,也不客氣走到案前。錢二爺人瘦臂長,先張開細白手掌把紙從左到右輕輕摩摸一遍,畫他這種細線就怕桌子不平紙不平。哪兒不平整,心裡要有數。這習慣是黃金指沒料到的。錢二爺一摸,心裡就咯噔一下。知道黃金指做了手腳,布下陷阱,一丈多長的紙下至少三處放了石子兒。石子兒雖然有綠豆大小,筆墨一碰就一個疙瘩,必出敗筆。他嘴沒吭聲,面無表情,卻都記在心裡,只是不叫黃金指知道他已摸出埋伏。
錢二爺這種長線都是先在畫紙的兩端各畫一物,然後以線相連。比方這頭畫一個童子,那頭畫一個元寶車,中間再畫一根拉車的繩線,便是《童子送寶》;這頭畫一個舉著魚竿的漁翁,那頭畫一條出水的大紅鯉魚,中間畫一根光溜溜的魚線牽著,就是《年年有餘》。今天,錢二爺先使大筆在這頭下角畫一個揚手舉著風車的孩童,那頭上角畫一隻飄飛的風箏,若是再畫一條風中的長線,便是《春風得意》了。
只見錢二爺在筆筒中摘支長鋒羊毫,在硯台里浸足墨,長吸一口氣,存在丹田,然後筆落紙上,先在孩童手裡的風車上繞幾圈,跟著吐出線條,線隨筆走,筆隨人走,人一步步從左向右,線條乘風而起,既畫了風中的線,也畫了線上的風;圍看的人都屏住氣,生怕擾了錢二爺出神入化的線條。這紙下邊的小石子在哪兒,也全在錢二爺心裡,錢二爺並沒叫手中飄飄忽忽的線繞過去,而是每到紙下埋伏石子兒的地方,則再提氣提筆,順順當當不出半點磕絆,不露一絲痕跡,直把手裡這根細線送到風箏上,才收住筆,換一口氣說:「獻丑了。」立即贏得滿堂彩。錢二爺拱手謝答,卻沒忘了扭頭對黃金指說:「待會兒,您使您那根金指頭也給大夥畫根線怎樣?」
黃金指沒答話,好似已經輸了一半,只說:「等著唐四爺畫完再說再說。」臉上卻隱隱透出點殺氣來。他心裡對弄垮使舌頭畫畫的唐四爺更有根。
黃金指叫人把錢二爺的《春風得意》撤下,換上一張八尺生宣。
舌畫一藝,天津無人不知,可租界里外邊來的人,頭次見到。胖胖的唐二爺臉皮亮腦門亮眼睛更亮,他把小半碗淡墨像喝湯喝進嘴裡,伸出紅紅舌頭一舔硯心的濃墨,俯下身子,整張臉快貼在紙上,吐舌一舔紙面,一個圓圓梅花瓣留在紙上,有濃有淡,鮮活滋潤,舔五下,一朵小梅花綻放於紙上;只見他,小紅舌尖一閃一閃,朵朵梅花在紙上到處開放,甭說這些看客,就是黃金指也呆了。白將軍禁不住叫出聲:「神了!」這兩字叫黃金指差點頭撅過去。他只盼自己的絕招快快顯靈。
唐四爺畫得來勁,可愈畫愈覺得墨汁里的味道不對,正想著,又覺味道不在嘴裡,在鼻子里。畫舌畫,彎腰伏胸,口中含墨,吸氣全靠鼻子,時間一長,喘氣就愈得用力,他嗅出這氣味是胡椒味;他眼睛又離著紙近,已經看見紙上有些白色的末末——白鬍椒面。他馬上明白有人算計他,趕緊把嘴裡含的墨水吞進肚裡,剛一直身,鼻子眼裡奇癢,賽一堆小蟲子在爬,他心想不好,想忍已經忍不住了,跟著一個噴嚏打出來,霎時間,噴出不少墨點子,嘩地落了下來,糟蹋了一張紙一幅畫。眼瞧著這是一場敗局和鬧劇,黃金指心裡開花。
眾人驚呆。可是只有唐四爺一人若無其事,他端起一碗清水,把嘴裡的墨漱干凈吐了,再飲一口清水,像霧一樣噴出口中,細細淋在紙上,跟著滿紙的墨點漸漸變淺,慢慢洇開,好賽滿紙的花兒一點點張開。唐四爺又在碟中慢慢調了一些半濃半淡的墨,伸舌蘸墨,俯下腰脊,扭動上身,移動下體,在紙上畫出縱橫穿插、錯落有致的枝幹,一株繁花滿樹的老梅躍然紙上。眾人叫好一片,更妙的是唐四爺最後題在畫上的詩,借用的正是元代王冕那首梅花詩:
吾家洗硯池頭樹,
個個花開淡墨痕,
不要人誇好顏色,
只留清氣滿乾坤。
白將軍欣喜若狂說:「唐四爺,剛才您這噴嚏嚇死我了。沒想到這張畫就是用噴嚏打出來的。」
唐四爺微笑道:「這噴嚏在舌畫中就是潑墨。」
白將軍聽過「潑墨」這詞,連連稱絕,扭頭再找黃金指,早沒影兒了。
從此,白府里再見不到黃金指,卻換了二位清客,就是這一瘦一胖一高一矮——錢唐二位了。
E. 硯台的四大名硯
作為中國四大名硯中三大石硯端、歙、洮下墨發墨如何?歷史以來評價如何?咱們在此處做一研究討論。
以下做分析的前提條件是:1、均為老坑石料。2、以評鑒硯台下墨發墨。3、以下硬度均以摩氏為單位。
硯台的實用功能是磨墨,其中下墨、發墨是衡量硯材好壞的重要指標之一,簡單說,下墨,是通過研磨,墨從墨塊到水中「硯台上」的速度。發墨,是指墨中的碳分子和水分子融合的速度、細膩程度。發墨好的墨如油,在硯中生光發艷,隨筆旋轉流暢,所以畫畫的用硯比書法的用硯要求更高。下墨講求快慢,發墨講求粗細,但往往下墨快的發墨粗,發墨好的下墨慢。所以,下墨發墨均佳的硯極其珍貴。
以下為端、歙、洮硯石的對比: 石材 平均硬度 下墨 發墨 端硯 2.9 弱於洮、歙 強於洮、歙 洮硯 3.1 強於端,弱於歙 強於歙,弱於端 歙硯 4 強於端、洮 弱於端、洮 註:墨條的硬度是(2.2—2.4),刻刀的硬度是(鎢鋼刀:約7白鋼刀:約6碳鋼刀:約5)
從以上可以看出,石材硬度較軟則硯石顯空隙率小,硯石的礦物細、粒間間隙小,從而達到很好的發墨效果;而反之石材硬度較硬則顯示礦物較軟者稍粗、粒間間隙稍大,從而可以達到很好的下墨,下墨與發墨本身是矛盾體,好的硯質要恰好能夠調和矛盾,就是要細而不滑,澀而不粗。從以上數據可以看出,三大石質名硯中,端硯硬度較軟,所以發墨更好,而歙硯硬度較硬,所以下墨更好,大文學家歐陽修在《硯譜》中評價:「歙萬出於龍尾溪,其石堅勁,大抵多發墨,故前世多用之。以金星為貴,其石理微粗,以其手摩之,索索有鋒芒者尤佳」。而洮硯硬度較於端歙之間,下墨優於端硯而發墨優於歙硯,所以從下發墨上來講是將矛盾體調節到恰到好處。 洮硯
亦稱洮河硯。其料取於甘肅卓尼(唐屬洮州)一帶洮河深水處。洮硯因其石質細膩,紋理如絲,氣色秀潤,發墨細快,保溫利筆,北方最為貴重,宋時已經稀少,解放後又恢復了生產。
自唐代成名以來,老坑洮硯一直是皇室文豪、富商巨賈才能擁有的。
如宋代趙希鵠曰:「除端、歙二石外,唯洮河綠石,北方最貴重。綠如藍,潤如玉,發墨不減端溪下岩。然石在大河深水之底,非人力所致,得之為無價之寶」。
晁無咎《硯林集》中有詩並銘:洮之崖,端之谷,匪山石,唯水玉。不可得兼,一可足溫。然可愛,目鴝鵒,何以易之,鴨頭綠。
金代元好問曰:王將軍為國開臨洮(今卓尼),有司歲饋,可會者,六百鉅萬,其於中國得用者,此硯材也。
近代「老坑洮硯」作品屢次作為國禮贈與國外元首,敦煌菩薩硯以甘肅省政府名義贈與新加坡總理李光耀、反彈琵琶硯贈與日本前首相竹下登。
洮硯的稀少
洮硯老坑石在四大名硯中儲量最少、最難採集,特級老坑石早在宋末(1175年)就已斷采,如今每得一塊洮硯特級老坑石都相當於得到千年的古董。
宋初,王陬(zōu)收復洮硯石材產地洮州(今屬甘肅省卓尼縣),被封為趙土司管理礦區,洮硯被選為皇宮貢品,只有皇朝高官、文豪富商能夠擁有,百姓只是聽聞甚至難得一見。
趙希鵠《洞天清祿集》:「除端、歙二石外,唯洮河綠石,北方最貴重。綠如藍,潤如玉,發墨不減端溪下岩。然石在大河深水之底,非人力所致,得之為無價之寶。」可見洮硯老坑發墨不弱於端硯老坑(即下岩),但採集難度更大、石料稀有、更難獲取。
郭培元《論洮硯》:「世人知洮硯之妙,至有勝端歙之處。自宋以後名隱而不顯者,因地處邊陲,得之不易,兼無專書著錄之故,非才不良也,誠為憾事」。已道出洮硯雖有勝端、歙,但自宋之後老坑石逐漸絕跡,得之不易。洮硯老坑石的稀缺在市場上尤為明顯。
《甘肅洮硯志》記載:「凡物產於舟車交經之區,則其名易彰,而播易遠(諸如端、歙)。產於梯航難及之鄉,則其名不彰,而播不速,物因有幸有不幸歟!隴上鄙處西北(諸如洮硯),關山險阻,而彼洮石之綠沉澤膩天然胎孕者,實不幸產於斯土,則其名不若端與歙之彰,其播之不若端與歙之遠且速,自不待論,此洮石之一厄也。雖然,龍泉之劍,不能長埋於豐城,卞和之璞,不能久委於荊山,天之生材,必有其用,而況洮石之綠沉澤膩天然胎孕者,足為文房之至寶,足供秘閣之清玩者哉。用是雖產於隴上,前賢頗已歌詠,惟斷章遺句,終不敵端與歙之專書記載,故雖有耽嗜硯石者,言及洮石之音聲色澤,終屬茫然。遂使市者以贗冒真,而洮之實不見,購者以贗為真,而洮之名不振,職此之故,雖有超類軼倫之質,竟不能與端、歙之石爭短長於文房。」
書中詳細介紹了洮硯從來都不弱於端硯、歙硯,只因地處偏遠地區傳播力不足,地勢險要開采難度大,歷代戰亂破壞較大,導致石材幾近枯竭。市場流通劣質石材,以次充好,以贗冒真,喜好洮硯的人常因此失望,聽聞洮硯的人也更是茫然。
1、稀少。老坑石形成於古生代的泥盆系,大約為四億萬年至三億五千萬年前。屬泥盆系中水成岩變質的細泥板頁岩石,礦帶運動復雜,很難形成岩石層,儲量極少。
礦藏量經千年開采,幾近枯竭,加之開鑿之地崇山峻嶺、懸崖大壑、氣候多變,採集難度極大,比端硯、歙硯更為難得。
希鵠《洞天清祿集》:「除端、歙二石外,唯洮河綠石,北方最貴重。綠如藍,潤如玉,發墨不減端溪下岩。然石在大河深水之底,非人力所致,得之為無價之寶。」
2、隨著文化回歸,硯作為文房四寶之首,使用、送禮、收藏的需求都在擴大,洮硯作為中國四大名硯之一,市場也在逐漸擴大。
3、市場供應緊缺。市場上98%以上都不是老坑石,多以假亂真,使得很多喜歡洮硯的人誤解,收藏數百方作品而無一方老坑洮硯的人也是有的。
隨著洮硯老坑石的開采越發艱難,石料越來越少,今後一方真正的老坑洮硯更會一硯難求。
端硯
其材料取於廣東肇慶高要縣東南端溪之爛河山(又稱斧柯山)因其「體重而輕,質剛而柔,摸之寂寞無纖響,按之如小兒肌膚,溫軟嫩而不滑」且有不損毫,宜發墨的特點。自唐代問世以來,端硯便頗受文人學士青睞。加上紋理綺麗,各具名目,加工技藝亦愈紛繁,地位越來越高,以致升到我國石硯之首,長盛不衰。
歙硯
「歙硯」的開山祖是易硯。據史料記載,易硯始於春秋時代的燕國下都。到唐晚期,易州的奚超父子繼承松煙制墨的技藝,並在易水河畔的津水峪創制了「易水硯」。後來奚超之子奚庭圭受到南唐李後主的賞識,被授予「墨官」,並賜姓李,後因避亂,移居安徽歙州,成為「徽墨」、「歙硯」的開山祖。然而易水古硯亦久盛不衰,名揚中外。
其料取於江西婺源縣(唐屬歙州)龍尾山一帶溪澗中,故又稱之為龍尾硯。其石堅潤,撫之如肌,磨之有鋒,澀水留筆,滑不拒墨,墨小易干,滌之立凈。自唐以來,一直保持其名硯地位。這就是硯台。
澄泥硯
澄泥硯,屬陶瓷硯的一種非石硯材。其製作方法是:以過濾的細泥為材料,摻進黃丹團後用力揉搓,再放入模具成型,用竹刀雕琢,待其乾燥後放進窯內燒,最後裹上黑臘燒制而成。澄泥硯的製作始於晉唐時期,興盛於宋朝。其特點是質地堅硬耐磨,易發墨,且不耗墨,可與石硯媲美。澄泥硯的顏色以鱔魚黃、蟹殼青和玫瑰紫為主。唐時,虢州(今河南靈寶縣南)已成為制澄泥硯的著名產地,在現代,澄泥硯的產地有河南洛陽、河北鉅鹿、山東青州、山西絳縣、湖北鄂州、四川通州和江蘇寶山等地。 松花石硯
松花石硯又叫松花硯,是與端硯、歙硯、紅絲齊名的古代四大石質名硯。清朝時被御封為宮廷專用品。松花石硯以松花石為原料雕制而製成,松花石又名松花玉,產於中國東北長白山區。用於加工松花硯的松花石最早發掘於長白山區安圖縣兩江鎮砥石山的江畔,是清朝皇帝的御用物品。
龜山硯
據《九九硯譜》記載,龜山硯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為泰安市唯一自產硯台。「龜血石」分布在山東省泰安市寧陽縣鶴山鄉龜山、鶴山南麓,按岩性,它呈磚紅色,含鐵質、泥質和微晶結構體,主要是方解石,含礦地層為早世紀饅頭組。其石深埋於地下,而非生在山上,質地優良,儲量極少,不易尋找,傳說千年神龜出逃汶水後,化作一座山脈,與鶴山相對,其血化為兩山之間的紅色石頭,吸龜鶴之靈氣,被當地人稱為「龜血石」。因龜鶴都是長生不老神,因而當地老百姓,把「龜血石」看作神奇之物,每年的正月十六,老百姓紛紛走出家門,先登高望遠,再攜「龜血石」回家,門口懸掛柏樹枝,就可驅邪扶正,清穢辟毒,百病皆無,富貴平安一年。「龜血石」以軟硬適中、溫潤、細膩、嬌嫩聞名,做成的硯台易於發墨,研出的墨汁晶瑩光亮,書寫流暢,不易損毫,字跡顏色經久不變。「龜血石」經「敲」聽其聲、「摸」感其溫、「浸」察其色,十餘道工序精心挑選後,手工雕刻製作成硯台,具有堅而不頑、柔中有剛、滑不拒筆、澀不滯墨等優點,且上布黃金斑點,縱橫銀線,有「研筆如銼、化墨如油,隔宿不漏」之美譽,極為珍貴。為傳承珍貴的民間文化,2006年,泰安市政府把龜山硯手工雕刻技藝,列入首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重點加以保護,2010年,龜山硯又被山東省旅遊商品協會,評為「好客山東」十佳品牌、「平安泰山」代言禮品。經多年的探索,龜山硯已經集雕刻、繪畫、書法等藝術形式於一體,既是書畫愛好者實用之佳品,又是藝術愛好者珍藏之精品,還是走訪親朋好友饋贈之珍品,為魯硯中新貴。由於純手工製作,原材料稀少,龜山硯雕刻技藝瀕臨失傳,故龜山硯收藏價值越來越高,升值潛力越來越大。
黃石硯
在我國眾多名硯當中,有一種千年前譽滿中華,宋亡後銷聲匿跡數百年的名硯。它就是曾贏得了北宋書畫四大家中米芾和黃庭堅高度評價的黃石硯。
黃石硯因產於河南省南陽市方城縣獨樹鎮硯山鋪村的黃石山而得名。而黃石山因漢代張良拜師及祭奉其師黃石公的遺址,而始稱黃石山。1990年,中國書畫家協會名譽主席啟功先生對黃石硯以高度的評價,並親筆題寫「中國黃石硯」。
黃石硯的硯石品種及石品
黃石又名「葛仙公岩石」、「方城石」、「唐石」。方城石作為一種優質的硯石資源,其色彩亮麗,石質細膩溫潤。黃石硯石材可分為六大類:青石、紫石、青紫石、墨子石、玉黃石、鳳眼石等。其中以青石、紫石最為常見,以石品純凈,無雜者為佳;青紫石融合了青石、紫石兩者特色為一身,其色澤和細膩更勝一籌;而呈墨色的墨子石下墨如油如漆,因其蘊藏較深極為難得;玉黃石則表面多呈金黃色,少量表皮黃中帶黑,多有黃龍紋石品和黃玉般光暈,給人以美妙奇幻的感覺。如紫檀木般的鳳眼石,上面長著很多類似鳳眼的石品。石中有狀呈圓點者,大小不等,很象眼睛,有的有眼有珠,有的中間還有瞳孔,外層有暈,多到八九層的「雙眼皮」。正圓形的明媚如畫,有的翠綠相間,美觀異常。這都叫「活眼」,有的不太清晰鮮明,或只是一個白點,或有眼而無珠。
黃石硯的石品有:金線、銀錢、玉帶、冰紋、水藻、玫瑰紅、凍青、黃龍紋、翡翠紋、火捺、石眼等。方城黃石以其品質優良、獨具特色,在北宋末年著稱於世。北宋詩人、書畫家黃庭堅偶得方城石硯愛不釋手,視為至寶,親登黃石山,並用「乃至此山自材美,物以致用當窮搜」這樣的著名詩句贊譽;明代馬愈著《方城石》稱其為「石中上品」;愛石成癖的宋代大書法家米芾在《硯史》一書中,羅列全國26種硯台,將黃石硯列為石硯之首,並和當時久負盛名的石硯相比較,其顯著之處均在名硯之上或左右,在談及端硯時,他在《硯史》中這樣描述: 「然方城溫岩十磨,此石三十磨方相及。」和澄泥硯相比,「著墨如澄泥,不滑……墨發生光,如漆如油。」米芾把其它硯以黃石硯為標准作鑒別比較,足見黃石硯在當時書家心目中地位之重。宋高似孫撰《硯箋》,稱黃石硯「墨光可鑒」;明代張應文在《論硯》中提及黃石硯,稱其為「硯石上品」;清人朱棟在《硯小史》卷中稱黃石硯「方城奇質,發墨如漆」。
徐公硯
徐公硯是魯硯中的重要品種。產於山東沂南縣青駝鎮。早在唐宋時期即負盛名。唐代顏真卿、柳公權,宋代歐陽修、蘇軾、米芾等名人,在其有關著述中都曾作過介紹和品評,而且評價甚高。
徐公硯石產於山東沂南縣青駝鎮轄區的硯石溝。是該鎮獨有的礦產資源,屬玄武層,儲量豐富。其石質堅硬,密度極高。叩之清脆,其聲如磬,下墨如挫,發墨如油,色澤鮮潤,且不損毫,堪稱硯石材中之上品。多為不規則扁平狀,形態各異,邊生細碎石乳狀的石紋,軟硬適度,石色沉靜,有青、黃、綠、茶、桔紅等多種顏色。製成硯後自然古樸,清新淡雅,質嫩理細,扣之如磬,捫之如玉,下墨如挫,發墨如油,有極高的觀賞價值和收藏價值。此石還可刻製成鎮紙、朗石、筆筒等藝術品,雕技與天然形態相得益彰,妙趣橫生。
徐公石早在唐宋時就享有盛名。據傳唐代徐晦赴京趕考,途經此地,偶然拾得形色可愛的石片,試磨成硯。在京會考時適逢天寒,硯墨結冰,考生均受影響,惟有徐晦硯墨如油,書寫流利,一舉考中進士,官一直做到禮部尚書。休官後緬懷奇硯,定居於此地,被譽為徐公,村名遂改為徐公店,硯石名為徐公石。後因產地偏僻,年久無聞。建國後,經過有關雕刻技師的發掘試制,終於使徐公硯重放異彩。1978年以來,徐公硯多次進京參展,赴香港、日本等地區和國家展出,倍受青睞。
F. 淘寶哪個小店的硯台比較好 急求
龜山硯:「龜血石」以軟硬適中、溫潤、細膩、嬌嫩聞名,做成的硯台易於發墨,研出的墨汁晶瑩光亮,書寫流暢,不易損毫,字跡顏色經久不變。據《九九硯譜》記載,龜山硯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為泰安市唯一自產硯台。 「龜血石」經「敲」聽其聲、「摸」感其溫、「浸」察其色,十餘道工序精心挑選後,手工雕刻成硯台,具有堅而不頑、柔中有剛、滑不拒筆、澀不滯墨等特點,且上布黃金斑點,縱橫銀線,有「研筆如銼,化墨如油,隔宿不漏」之美譽。
G. 黃金分為幾種玉分為幾種各自的優勢又有那些
1.翡翠 1983年在緬甸北部發現一種新類型的翡翠玉類,由於特殊的地質環境,物理、化學特性的差異,飾品的特殊觀感性,定名為八三玉。 民間也有稱為「巴山玉」、「爬山玉」,也有的稱為「硬鈉玉」、「鈉長硬玉」,在「種」的分類上,也有將其列為「八三玉種」。 八三玉的岩石學名稱為「蝕變硬玉岩」。具半自形―他形粒狀變晶結構、纖維狀變晶結構,條帶構造、碎裂構造、裂斑構造、糜棱構造、角礫構造。硬玉礦物受擠壓、變形、波狀消光及硬玉的再結晶現象十分明顯。硬玉礦物結晶粒度一般在1mm以上,最大的實測達4mm,壓碎、糜棱化後的硬玉礦物結晶粒度一般在0.01mm以上。 2. 和田玉 分布於新疆莎車——塔什庫爾干、和田——於闐、且末縣綿延1500公里的昆侖山脈北坡,共有九個產地。和田玉的礦物組成以透閃石——陽起石為主。並含微量透輝石,蛇紋石、石墨、磁鐵等礦物質。形成白色、青綠色、黑色、黃色等不同色澤。多數為單色玉,少數有雜色。玉質為半透明,拋光後呈脂狀光澤,硬度5.5度至6.5度。和田玉夾生在海拔3500米至5000米高的山岩中。經長期風化剝解為大小不等的碎塊,崩落在山坡上,再經雨水沖刷流入河中。待秋季河水乾涸,在河床中採集的玉塊稱為籽玉、在岩層中開採的稱山料。現已發現的用和田玉製作的時代最早的玉器,出自殷墟婦好墓。春秋戰國以後,和田玉逐漸成為主要玉材,均為採集籽料,至清代始開采山料。清代乾隆時期琢制的大禹治水玉山,青玉材重一萬零七百餘斤,即采自密勒塔山中。 和田玉的經濟價值評定依據是顏色與質地純凈度。其主要品種有: 1)白玉:含閃透石95%以上,顏色潔白,質地純凈、細膩、光澤滋潤。為和田玉中優質品種。在漢代、宋代、清代幾個制玉繁榮期,都極為重視選材,優質白玉往往被精雕細刻為「重器」。 2)羊脂白玉:白玉中的上品,質地純潔細膩含透閃石達99%,色白呈凝脂般含蓄光澤。同等重量玉材,其經濟價值幾倍於白玉。漢代、宋代和清乾隆時代極推崇羊脂白玉。 3)青白玉:質地與白玉無顯著區別,僅玉色白中泛淡淡的青綠色,為和田玉中三級玉材,經濟價值略次於白玉。 4)青玉:色淡青、青綠、灰白均稱青玉,顏色勻凈,質地細膩,含透閃石89%、陽起石6%。呈油脂狀光澤。儲量豐富,是歷代制玉採集或開採的主要品種。 3.南陽玉 南陽玉的礦區地處獨山,又稱「獨山玉」、「獨玉」。南陽玉為斜長石類玉石,質地細膩,純凈,具有油脂或玻璃光澤,拋光性能好,透明或微透明。硬度為5.5至6.5度。南陽玉為多色玉石。常見為兩種或三種以上色調組成多色玉,顏色鮮艷,分別稱為:水白玉、白玉、烏白玉、綠玉、綠白玉、天藍玉、翠玉、青玉、紫玉、亮棕玉、黃玉、黃蓉玉、墨玉及雜色玉等。南陽玉開采歷史悠久,陝西神木石峁出土的新石器時代龍山文化玉斧,1952年發現的殷墟玉器,1976年婦好墓出土的玉器都發現了以南陽玉為玉材的例證。現陳列於北海團城的元代瀆山大玉瓮,也是用南陽玉琢制的。據文獻記載,南陽玉的開採在漢代已有相當規模。至今獨山上還有一千多個古代采玉的礦坑,可見南陽玉開採的歷史之久,規模之盛。南陽玉的儲量相當豐富,至今仍可形成規模生產。 4.藍田玉 產於藍田,故名。藍田玉是古代的主要名玉之一。藍田玉質地細膩,硬度4左右,加工性能良好,顏色主要有米黃色和蘋果綠色,被大批用以製作玉枕、健身球、茶酒具等,是受歡迎的低檔玉材。 5.岫玉 產於遼寧岫岩縣,故又稱為岫岩玉。 岫玉屬於蛇紋石質玉石,顏色多種多樣,以淡綠為主,兼有黃、白、褐等色,質地較細膩,具油膩或蠟色狀光澤,半透明。 岫玉在紅山文化、良渚文化玉器中時有發現,說明他的應用歷史悠久。岫玉由於顏色美觀,硬度低,加工性能良好,製作大型玉雕座件和中小型陳設玉時常被列為首選玉種。還被廣泛用來製作各種小飾件以及人物、動物等工藝品。 與遼寧岫玉同屬蛇紋石質玉石,我國還有如下品種: ①南方岫玉:簡稱「南方玉」,產於廣東信宜,故又稱「信宜玉」,顏色暗綠至綠色,透明度低,蠟質感重。為較低檔玉雕原料,一般用來製作大型玉雕擺件等。 ②祁連玉:又稱「酒泉玉」和「酒泉岫玉」,顏色為墨綠色,內含黑色斑點和團塊、條帶,半透明,質量較差。 ③昆侖玉:又稱「昆侖岫玉」,玉質與遼寧岫玉很相似,但透明度較差。產於新疆昆侖山麓。 ④京黃玉:又稱「京黃岫玉」,顏色淡黃至黃色。產於北京十三陵老軍堂。 ⑤莒南玉:又稱「莒南岫玉」,顏色呈黑綠色,產於山東莒南縣。 ⑥雲南玉:又稱「雲南岫玉」,顏色呈綠色,常含有綠泥石。 6.酒泉玉 產於甘肅祁連山脈,因又有祁連玉之城。屬蛇紋石族玉石。半透明,以綠色為多,帶有均勻的黑色斑點。硬度為4.5度至5度。酒泉玉的開采史可上溯到新石器時代,武威娘娘台遺址出土的齊家文化的精美玉璧,即以酒泉玉製成。 7黃玉 基質為白玉,因長期受地表水中氧化鐵滲濾在縫隙中形成黃色調。根據色度變化定名為:密蠟黃、粟色黃、秋葵黃、黃花黃、雞蛋黃等。色度濃重的密蠟黃、秋葵黃極罕見,其價值可抵羊脂白玉。在清代,由於黃玉為「皇」諧音,有極稀少,一度經濟價值超過羊脂白玉。 8.墨玉 透閃石中夾石墨、磁鐵成分即成黑色。墨玉多為灰白或灰黑色玉中夾黑色斑紋,依形命名為「烏雲片、淡墨光、金貂須、美人鬢」等。黑色斑濃重密集的稱純漆黑,價值高於其他墨玉品種。墨玉呈蠟狀光澤,因顏色不均不宜雕琢紋飾,多用於製成鑲嵌金銀絲的器皿。 9.碧玉 產於准葛爾玉礦,又稱天山碧玉。呈灰綠、深綠、墨綠色,以顏色純正的墨綠色為上品。夾有黑斑、黑點或玉筋的質差一檔。碧玉含透閃石85%以上,質地細膩,半透明,呈油脂光澤,為中檔玉石 10.梅花玉 產於河南汝陽縣,又稱「汝洲玉」。磨光加工後,呈現美麗的梅花圖案或其他花紋,故名。玉質緻密,底色有黑、褐紅和灰綠三色,以黑底色為佳,梅花紋顏色有紅、綠、白三色花紋同時出現在黑底色上的多色梅花玉為精品。 11、青海玉 產於青海,故名。外表美觀,顏色為白底或淺灰底加綠色斑紋,玉質較細膩,呈半透明狀。由於其外觀與翡翠近似,因此有不法商人用其冒充翡翠玉件。 12.馬來玉 產於馬來西亞,為一種用綠色染料染成的石英岩,具玻璃光澤,硬度7。外觀翠綠,透明度較高。馬來西亞原料豐富,價值低廉,適合製作一些低檔飾物。 13、東陵石 產於印度,是一種綠色含鉻雲母石英岩,微透明——半透明。玉石中散布猶如群星的綠色鱗片,十分美觀。為石英岩玉石中的優質品種,主要被用於製作串珠項鏈等飾物。 14、密玉 產於河南密縣,故名。又稱河南玉。半透明,顏色白色——淺綠色,用作玉料大多經染色而成,主要有蘋果綠和橙紅色,以綠色絕色為佳,大多用於製作首飾或擺件,屬低檔玉料。 15、貴翠 產於貴州,故名。又稱貴州玉。顏色呈淡綠色,具玻璃光澤,但不純和,雜質多,似劣質翡翠,屬低檔玉料。 16、京白玉 產於北京郊區,故名。質地細膩,純白均一,光潤油潤,用它製作的玉雕品晶瑩剔透,是頗受歡迎的玉種。 17.靈璧玉 產於安徽靈璧縣,故名。是中國歷史上傳統的名玉之一。其品種頗多,最著名的有紅皖螺、灰皖螺及碧雲石。硬度3-4,硬度較低,經加工磨亮後,光潔照人,適於製作花卉、人物和動物等工藝品。 18、白雲玉 產於內蒙古白雲鄂博,故名;又稱白雲鄂博玉;又稱白雲鄂博玉。質地細膩,加工性能良好。優質的白雲玉在灰綠色的內里閃現出絢麗的「金線」或「金星」效果,適於製作成硯台、筆架等文房用具及其他工藝品。 19、百鶴玉 產於湖北省鶴峰縣,又稱「五花石」。質地細膩,加工後花紋美麗,圖案清晰,有圓形、圓錐形、長條形等,顏色呈果綠、奶白、霞紅等,製作成工藝品,藝術價值頗高。 20、烏蘭翠 產於青海烏蘭縣,因其色澤翠綠,故名。顏色呈灰綠、暗綠和翠綠等不同程度的綠色。以白底色帶濃綠翠斑的烏蘭翠價值較高。硬度6-7,具油脂光澤,微透明至半透明。常用於加工成玉鐲、戒面及玉白菜和其他小飾件,由於光澤不佳,加工性能差,屬於低檔玉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