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太白山有礦產資源嗎
有,金礦,很好
㈡ 西安到太白金礦的乘車路線
附近的公交站
公交五公司-公交車站
途徑公交車:6路;
35路;
106路;
205路;
311路;
411路;
506路;
721路;
900路;
900路區間;
916路;
教育專線
㈢ 太白縣的經濟
太白縣域經濟穩步增長。2008年實現國內生產總值37813萬元,按可比價計算比上年增長12.6%,其中:第一產業完成增加值13684萬元,增長10.0%;第二產業完成增加值15493萬元,增長15.6%;第三產業完成增加值8636萬元,增長9.6%。第一產業和第三產業增加值增長速度和所佔份額有所提高。地方財政收入保持穩定。地方財政收入完成809萬元(按老口徑為1115萬元),地方財政支出7335萬元,比2007年增長30.4%。
2011年,太白縣實現生產總值9.10億元,同比增長13.8%;地方財政收入完成2656萬元,同比增長32.4%;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0.12億元,同比增長34.9%;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02億元,同比增長18.2%;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14964元,增長16.5%;農村居民人均收入4480元,同比增長22.5%。
2013年,太白縣採取領導包抓協調、部門聯動協調、會議專題協調等機制,安排500萬元項目前期費、7個1000萬元專項資金,全力推動100個重點項目建設,年度完成投資23億元,同比增長45.6%,投資規模比2012年翻了一番。全年實現GDP15.8億元,增長13.5%;完成投資22.1億元,增長32%;地方財政收入7439萬元,增長17.6%;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650元,增長14.2%;農民人均純收入7687元,增長16.3%;招商引資到位資金12.9億元,增長44.5%;爭取資金8億元。全年接待遊客101萬人次,實現綜合收入6.05億元,同比增長25%和20%。 1953年前,以傳統品種「老紅麥」、「黑麥」(當地稱洋麥)為主,畝產僅20公斤左右。1954年,始引進「碧螞1號」新品種,首次取得高產,播種5.097萬畝,總產285.9萬公斤,平均畝產57公斤。1975年,播種面積5.759萬畝,總產上升到574萬公斤,平均畝產99.5公斤。1976~1978年,為增加糧食產量,強調大幅度增加玉米面積,提倡「小麥上山、玉米下川」,使復種指數與豆類養地作物均減少,小麥多種於坡度較大、地力瘠薄的山坡地,三年中產量徘徊在400萬公斤左右。
1976年時,引進春小麥試驗,面積不足百畝,平均畝產僅30~40公斤。1980年,太白縣播種小麥5.7萬畝,總產達654.75萬公斤,平均畝產115公斤。1985年,播種小麥5.6萬畝,總產655.3萬公斤,平均畝產117公斤。1987年,小麥受災害性天氣影響,比上年減產9%。1988年播種小麥5.641萬畝,總產619.35萬公斤,平均畝產110公斤。1989年播種小麥5.56萬畝,總產687.1萬公斤,平均畝產123公斤。
其它雜糧作物有:黑麥、蕎麥、燕麥、大麥、高梁、粟谷、糜谷、洋芋、紅薯及各種雜豆等均為輔助作物。其中洋芋、芸豆屬當地土特產。縣內除原有的紅芸豆外,1974年引進雲南白芸豆,畝產一般150公斤左右,最高畝產可達270公斤。芸豆營養價值高,已打入國際市場。1982年10月陝西省人民政府將太白確定為名貴雜豆生產基地。
2011年,太白縣種植蔬菜9.5萬畝,實現產值2.1億元,農民人均蔬菜收入5250元。畜禽存欄18萬頭(只),發展土豬、土雞4萬頭(只),土蜂3萬箱,實現畜牧產值4200萬元。新建百畝雜果示範園18個,新增雜果2.1萬畝,雜果面積達12萬畝,實現干雜果產值4200萬元。新增中葯材種植面積3000畝,種植面積達7萬畝,實現葯業產值5000萬元。
2012年,實現現價農林牧漁業總產值76011萬元,比上年增長15.2%。其中:農業產值55980萬元,增長13%;林業產值10231萬元,增長31%;牧業產值7300萬元,增長11%。農業經濟結構調整穩步進行,糧食播種面積32700畝,比上年增長3.2%;糧食產量達到7331噸,比上年增長16.9%。其中,夏糧1219噸,增長13.6%;秋糧6112噸,增長17.4%。蔬菜產業發展取得新突破,種植綠色蔬菜109820畝,比上年增長9.3%;產量達384921噸,比上年增長3.5%。 1984年底開始籌建,1985年6月建成太白縣第一個黃金生產企業——太白縣金礦開發公司,拉開太白黃金生產的帷幕。礦部設太白河鄉政府院內,生產區建本鄉廟溝8號礦體,系太白縣、太白河鄉、省地質三隊三方投資聯營的小型黃金礦山企業。鄉鎮集體企業性質,實行董事長領導下礦長負責制。採用堆浸炭吸附工藝生產成品金。
1987年10月,太白縣與西安航空發動機公司康樂實業開發公司合資聯營籌建縣辦國營企業——太白金礦。由蘭州有色冶金研究設討院設計,採用全泥氰化鋅粉置換和堆浸吸附工藝生產合質金,設計能力為日處理金礦石700噸,年處理金礦石23萬噸。礦部設太白河鄉,采選場建廟溝8號礦體。礦部下設16個科室及選礦場、堆浸場,職工700餘人。1988年5月,礦部、采選場全線基建動工。1989~1990年產值1220.4萬元,盈利427.7萬元。
2007年,實現工業總產值46268萬元,比上年增長23.0%,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實現總產值39140萬元,增長24.6%,規模以下工業完成總產值 7128萬元,比上年增長15.2%。實現工業增加值16321萬元,比上年增長27.8%,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增加值13926萬元,增長32.1%;規模以下工業實現增加值2395萬元,增長7.5%。
2011年,太白縣實現工業總產值91000萬元,同比增長22.8%,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實現總產值76000萬元,增長23.4%,規模以下工業完成總產值15000萬元,增長20%。實現工業增加值36900萬元,增長24.3%,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增加值32600萬元,增長25.6%;規模以下工業實現增加值4300萬元,增長15.0%。
2012年,太白縣規模以上工業實現總產值9.38億元,比上年增長21.2%。工業實現增加值5.4億元,比上年增長19.2%,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4.63億元,比上年增長21.2%,規模以下工業實現增加值0.77億元,比上年增長7.8%。中小企業總數達到3269個,從業人員9939人,完成企業總產值151276萬元,比上年增長22.7%;實現營業收入149500萬元,比上年增長22.7%。 2013年太白縣為重點企業和招商項目落實貸款1.13億元,簽訂招商項目合同24個(億元以上項目15個),實現合同、協議引資92.9億元,到位資金12.9億元,占市考任務的161%;縣級13個單位超額完成招商任務、5個單位完成任務90%以上。全縣爭取各類資金8億元,比2012年增加1億元(爭取中省資金6.7億元,完成市考任務6.67億元的100.4%),其中,爭取財力性資金2.6億元、項目建設類資金3.6億元。全縣超額完成爭資任務的單位達到43個,超過1億元的單位2個、超過5000萬元的單位3個、超過2000萬元的單位7個。
㈣ 陝西太白雙王金礦床構造與礦化的關系
陝西省各地礦產資源分布表: 西安市 臨潼區:石墨礦、金礦 長安縣:線石、蛭石、砂戶 縣:鐵、錳、... 太白縣:金、銀、銅、鉛、鋅、鎂 麟游縣:煤、石灰石、石英砂、金、鐵、陶土眉 縣:銅、鐵、鋁、鋅、硫...
㈤ 想知道:寶雞市 從太白縣到陝西太白黃金礦業有限責任公司怎麼坐公交
從太白縣客運站到 太白黃金礦業有限公司距離太遠啦,有90公里呢。建議你乘坐計程車或者租車前往。下圖是其位置,給你參考。
㈥ 陝西太白黃金礦業公司怎麼去
erg
㈦ 陝西省太白縣太白金礦
太白金礦位於陝西省寶雞市太白縣太白河鎮,是我國著名的大型地下岩金礦山之一,其成礦地質特徵比較獨特,礦石品位低,但規模大且易采易選。
礦區位於秦嶺褶皺系南秦嶺印支褶皺帶鳳縣-鎮安褶皺束的北緣,處於本區西壩-松坪復背斜北翼,具有優越的成礦地質條件。成礦區帶歸屬南秦嶺Au-Pb-Zn-Fe-Hg-Sb-REE-V-藍石棉-重晶石成礦亞帶。
1.礦區地質簡述
(1)地層
地層分屬徽縣-旬陽分區的鳳縣-鎮安小區,主要由中泥盆統的王家楞組(D2w)和古道嶺組(D2g)的一套碎屑岩+碳酸鹽岩組成,形成於海槽熱水盆地沉積環境。礦區出露地層從老到新為王家楞組、古道嶺組。
(2)構造
礦區褶皺總體表現為一地層向北北東陡傾的單斜構造,層間小褶曲較為普遍,在含金角礫岩帶附近最為常見。礦區斷裂總體表現為一組成礦後的斷裂構造,礦區可見F1、F2、F3和F44條斷層,與礦床直接有關的斷層有F2、F3和F43條,均為平移斷層,斷面舒緩波狀,總體近直立,走向50°~70°,斷面上見水平擦痕,斷層帶寬1~25m,充填兩側岩石碎塊及岩粉,斷層東盤均相對向北東移動,水平斷距70~400m,其中F2、F3錯距較大。
(3)岩漿岩
礦區侵入岩主要為印支期的西壩復式岩體,主體分布在礦區南部以外地區,在礦區的東南角可見少部分出露,岩性為石英二長閃長岩。另外礦區內煌斑岩脈、花崗岩脈和閃長玢岩脈等廣泛分布,尤以煌斑岩脈最為常見,一般數十米不等,產狀多變。
2.礦床特徵簡述
(1)礦體特徵
太白金礦又稱雙王金礦,礦床賦存於雙王含金角礫岩帶中,雙王含金角礫岩體為全岩金礦化體,其中以1g/t為邊界品位,2.4g/t為工業品位,從西到東已圈出6個金礦體,合稱雙王金礦床。礦床礦體最大厚度達103m,一般10~60m,部分地段全形礫岩體即是礦體。其中KT5礦體較為典型。
KT5礦體處於含金角礫岩中段45~79勘探線間,目前控制長度744m,所圈礦體最深至1451m標高,礦體總體走向304°,在1600m標高以上礦體北傾,傾向34°左右,傾角60°~70°;在1600m標高以下礦體南傾,傾向209°左右,傾角75°~87°;礦體形態大致呈一陡立的不規則板狀體,局部地段有分支復合現象,最大厚度34.24m,最小厚度3.05m,平均厚度12.21m。礦體內Au最高品位62.39g/t,Au平均品位3.27g/t。但隨深度的增加,礦石品位有變小趨勢,礦體局部分支明顯。
(2)礦石類型及結構構造
依據礦石的氧化程度和Fe3+/TFe比值,將KT5礦體的礦石分為氧化礦和原生礦兩種類型,以原生礦為主,氧化礦很少,主要分布於地表的風化構造裂隙帶兩側,呈網脈狀、裂隙狀,隨深度的增加逐漸減弱而消失。礦石結構主要有自形—半自形粒狀結構、包含結構、碎裂結構等。礦石構造主要有角礫狀構造、浸染狀構造、脈狀及網脈狀構造、團塊狀構造等。
標本名稱 角礫岩型金礦礦石 編號 DB024 形成時代 印支期
中國典型礦山大型礦石標本圖冊
本礦石標本采自太白礦區。標本表面為灰白色,具碎裂結構,浸染狀、角礫狀構造。角礫成分主要為石英鈉長板岩、鐵白雲質鈉長板岩、鈉長絹雲板岩等,角礫大小不一,形態以稜角狀、次稜角狀為主。膠結物主要為含鐵白雲石、黃鐵礦、方解石、石英等。礦石礦物有黃鐵礦、碲金礦、銀金礦、自然金、褐鐵礦等;脈石礦物有鈉長石、含鐵白雲石、絹雲母、石英、方解石等。Au品位為1.25g/t
成因類型 次火山熱液型(爆角礫岩型) 產地 陝西省太白縣太白金礦
㈧ 中國的金礦都在什麼地方
中國的金礦
中國的地質科學工作者一直為探求金礦資源默默地耕耘。經過多年的研究,認為金礦在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各有一個成礦期,以元古代,中生代為主。金礦(岩金)最主要的類型是綠岩帶型金礦床,時代較古老。
中國最有名的金礦是山東的膠東金礦,金礦90%以上集中分布在招遠―萊州市地區,最主要礦區是玲瓏金礦。該礦區有悠久的開采歷史,建國以來引進現代采治技術,逐漸發展壯大,產金量一度居世界第五位。屬於這一類型的還有河北遷西縣金廠峪金礦、河南西部小秦嶺金礦等。
金廠峪金礦在清朝未年就已成為全國的三大金礦之一,其含礦岩系屬上太古界的遷西群,與成礦有關的岩漿岩是晚燕山期花崗岩,目前該礦已有日處理500噸礦石的選廠。小秦嶺礦金礦主要采區是文峪上官,含礦岩系屬上太古界太華群,賦礦層為一套斜長角閃片麻岩,科學家們發現金礦都產在脈岩中,稱作含金石英脈。迄今小秦嶺金礦田已發現含金石英脈1100多條,有30多條長度在千米以上,一般長達數百米,厚0.4-1.5米。吉林省的夾皮溝金礦主要產於晚太古代-早元古代的北西向構造擠壓帶中的含金石英脈。該礦從19世紀初開采。六十年代以來,又發現大中型金礦10餘處。
中國第二大金礦類型是沉積岩型,即所謂「卡林型」或「微細浸染型」。這類礦雖然品位較低,金粒細小而且分散,但礦床的規模大,在當今采礦、選治技術發達的情況下,可以獲得很高產量。我國卡林型金礦主要分布在滇、桂黔和川、陝、甘這兩個「金三角」地區,前者尤以貴州為最重要,目前已發現板基、戈塘等7個較大礦床,其次為桂西北,也先後發現了金芽、高龍等礦床;後者以川西北地區最重要,已有松潘、南坪等5個較大金礦采區。科學家們認為,在沉積型金礦形成過程中,有機物成礦(即生物成礦)的機制不容忽視。在漫長的沉積期,許多海生植物和陸生植物以及乾酪根等均能吸收或吸附並富集Au元素,形成富有機質的金源岩。以後,通過有機質的還原再使Au從各種搬運流體中沉澱富集,形成金礦床。
第三大金礦類型是火山岩型金礦。其中台灣基隆金瓜石金礦陸相火山岩型金礦最為典型。清光緒年間就已開采,最為鼎盛時期年產黃金2.6噸,銅7000噸。礦床主要分布在第三紀砂質岩所夾的安山岩中,為裂隙充填交代型。此外還有侵入岩及外接觸帶型金礦床,但重要意義不如前述三種。
中國是世界最早開采和利用黃金的國家之一,在告別20世紀、迎接新千年之際,我國的金礦科研更加深入,很多大型或超大型金礦的探明是我國金礦開發事業發展的必然產物,近年來,我國黃金消費總量達420噸,占亞洲總消費量的65%,佔世界總消費量的15%左右。我國金礦地質找礦工作正處在歷史上的最佳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