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黃金儲備 » 建立多元國際儲備體系的利弊
擴展閱讀
類似於金條 2021-03-31 20:26:33
何蘭黃金市廠 2021-03-31 20:26:32
蒲幣對人民幣匯率 2021-03-31 20:26:27

建立多元國際儲備體系的利弊

發布時間: 2021-03-29 20:51:46

❶ 國際儲備體系的多元化國際儲備體系產生的主要原因

一、「特里芬難題」的出現
「特里芬難題」的出現及其補救措施的失敗,是促使國際儲備體系多元化的一個重要原因。
如前所述,保證美元的中心儲備地位須有三個條件,但自60年代開始,這些條件均不同程度地喪失或被破壞。
1、美國自60年代開始,持有的黃金儲備逐年降低,從戰後初期的245億美元降至1967年的121億美元,再降至1971年美元第一次貶值時的 102億美元。美國的黃金儲備已遠遠不能滿足其他國家官方美元儲備向美國兌換黃金的需要;
2、由於只存在單元的中心儲備貨幣,因此,隨著各國持有的美元儲備的增長,對美元的需求壓力也會增大,美國國際收支必然逆差。美國從50年代開始,國際收支就連年出現逆差,至1970年,其逆差累計高達492億美元。從1971年開始,曾連續80年之久的貿易順差也轉變為逆差,從而加劇了美元外流。 1977年和1978年美國國際收支經常項目逆差兩年都在140億美元以上。
3、黃金大量外流,國際收支連年逆差,導致了美元信用下降進而導致人們拋售美元,搶購黃金和其他硬貨幣,最後導致美元危機爆發。
在這里出現了這樣一個兩難其全的矛盾現象:一方面,儲備貨幣發行國即美國要滿足世界各國對儲備貨幣的需求,其國際收支就會發生逆差,而國際收支逆差又會降低該儲備貨幣的信譽,導致儲備貨幣危機;另一方面,儲備貨幣發行國美國.要維持儲備貨幣信譽,則必須保持國際收支順差,而國際收支順差又會斷絕儲備貨幣的供給,導致他國國際儲備的短缺,最後影響國際清償力。由於最初揭開這個矛盾現象的是美國經濟學家羅伯特·特里芬,因此稱為「特里芬難題」。為解開這個難題,國際貨幣基金還於1969年10月創設了特別提款權,試圖以此作為國際儲備資產的補充,減輕不斷增長的國際儲備需求對美元的壓力,緩和美元危機,並最終取代黃金和美元而成為中心儲備貨幣。但由於特別提款權的「紙黃金」性質以及其他局限性,這一措施未能從根本上解決這個「難題」,美元危機仍不斷產生。據統計,從1960年10月爆發了戰後第一次美元危機,至1973年2月美元戰後第二次貶值為止,先後共發生了l0次美元危機。美元危機又反過來削弱了美元的信用,且進一步加劇人們對美元儲備的心理預期,只要外匯市場一有風吹草動,就會拋售美元,去尋找新的國際儲備來源。
二、日元、馬克等貨幣地位的上升
隨著戰後日本、西歐經濟的恢復與發展,相應地,這些國家的貨幣也被人們不同程度地看好而成為硬通貨。當美元信用逐漸削弱而使美元危機迭生時,這些硬貨幣也就成了人們作為中心儲備貨幣的最佳選擇。因此,許多國家在預期到美元貶值時,就紛紛將美元儲備兌換成日元、馬克、瑞士法郎等硬貨幣,甚至還搶購黃金,從而使國際儲備資產分散化和多元化。1979年11月,美國對伊朗資產的凍結,又加速了儲備貨幣多元化的進程。石油輸出國為避免儲備美元的風險,將大量的石油美元從美國調往日本和歐洲,並兌換成日元、馬克和其他硬貨幣。這樣儲備貨幣中美元的比重就不斷下降,而其他硬貨幣的比重則不斷增加。據統計,至 1979年底,美元在諸多儲備貨幣中所佔的比重從1973年的84.6%降為1979年的65.1%,而其他貨幣所佔比重則由1973年的15.4%上升為34.9%。到70年代末期,國際儲備構成已包括美元、英鎊、法國法郎、瑞士法郎、荷蘭盾、日元和歐洲貨幣單位以及黃金等,一個新的、系統的、以多元化為特徵的國際儲備體系建立起來了。
三、西方主要國家國際儲備意識的變化
一個儲備體系的建立,除必須具備一定的客觀條件外,還必須具備一定的主觀條件,這個主觀條件,主要是指各國對國際儲備的意識。多元化國際儲備的形成很大程度上是受這一意識的變化推動的,表現在:
(1)美國願意降低美元的支配地位。戰後美國一直堅持維護美元在儲備體系中的壟斷地位,這樣,美國可藉助於儲備貨幣的發行國這個優勢,用直接對外支付美元的方式彌補其國際收支逆差,還可以用美元大量發放貸款或進行投資,獲取高額利息,甚至控制其他國家的經濟。但70年代以來,因美元危機對內外經濟造成巨大的壓力,迫使美國改變意識,表示願意降低美元的支配地位,同各國分享儲備中心貨幣的利益。
(2)前聯邦德國、日本等硬貨幣國家願意把本國貨幣作為中心儲備貨幣。
這些國家最初是不願本國貨幣成為中心儲備貨幣的。因為一旦成為中心儲備貨幣,就成為儲備貨幣發行國,它雖然可獲得一定的好處,但必須對外完全開放國內金融市場,對資本輸出入也不加任何限制,這樣就會影響國內的貨幣政策乃至經濟發展。同時任何一國貨幣作為儲備貨幣都會遇到「特里芬難題」,即隨著儲備貨幣發行量的增長,其信用保證必然下降,進而影響貨幣匯率。但自1979年遭到第二次石油危機沖擊後,這些國家改變了態度,放鬆了對資金的管制,鼓勵外資內流以及外國中央銀行持有本國貨幣的增加,加速了這些貨幣作為國際儲備貨幣的進程。
四、保持國際儲備貨幣的價值
從1973年開始,浮動匯率製成了國際匯率制度的主體,隨之而來的是匯率劇烈波動,且波幅很大。為了防止外匯風險,保持儲備貨幣的價值,各國就有意識地把儲備貨幣分散化,以此分散風險,減少損失。這種主觀保值行為也推動了國際儲備體系走向多元化。

❷ 外匯儲備多了有什麼作用(利弊)

外匯儲備是指一國貨幣當局所持有的、可以用於對外支付的國外可兌換貨幣。並非所有國家的貨幣都能充當國際儲備資產,只有那些在國際貨幣體系中佔有重要地位,且能自由兌換其他儲備資產的貨幣才能充當國際儲備資產。我國和世界其他國家在對外貿易與國際結算中經常使用的外匯儲備主要有美元、歐元、日元、英鎊等。

一定的外匯儲備是一國進行經濟調節、實現內外平衡的重要手段。當國際收支出現逆差時,動用外匯儲備可以促進國際收支的平衡;當國內宏觀經濟不平衡,出現總需求大於總供給時,可以動用外匯組織進口,從而調節總供給與總需求的關系,促進宏觀經濟的平衡。同時當匯率出現波動時,可以利用外匯儲備干預匯率,使之趨於穩定。因此,外匯儲備是實現經濟均衡穩定的一個必不可少的手段,特別是在經濟全球化不斷發展,一國經濟更易於受到其他國家經濟影響的情況下,更是如此。

一般說來,外匯儲備的增加不僅可以增強宏觀調控的能力,而且有利於維護國家和企業在國際上的信譽,有助於拓展國際貿易、吸引外國投資、降低國內企業融資成本、防範和化解國際金融風險。當然這並不是說外匯儲備越多越好,因為持有外匯儲備是要付出代價的。第一,外匯儲備表現為持有一種以外幣表示的金融債權,並非投入國內生產使用。這就產生了機會成本問題,就是如果貨幣當局不持有儲備,就可以把這些儲備資產用來進口商品和勞務,增加生產的實際資源,從而增加就業和國民收入,而持有儲備則放棄了這種利益。因此,持有外匯儲備,要考慮機會成本問題。第二,外匯儲備的增加要相應擴大貨幣供應量,如果外匯儲備過大,就會增加通貨膨脹的壓力,增加貨幣政策的難度。此外,持有過多外匯儲備,還可能因外幣匯率貶值而遭受損失。因此,外匯儲備應保持在適度水平上。

適度外匯儲備水平取決於多種因素,如進出口狀況、外債規模、實際利用外資等。應根據持有外匯儲備的收益、成本比較和這些方面的狀況把外匯儲備保持在適度的水平上要增加外匯,則需要發行人民幣來購買,人民幣供給就會增多,則人民幣就會貶值,所以匯率就會下降。

簡單地說,外匯儲備就好象是我們手中的錢,當然是越多越好,想買什麼都不用愁了。但是外匯儲備主要來自於貿易順差,也就是說你出口東西比進口的東西多了,你賺了別人的錢,人家當然不高興了,當然會產生貿易摩擦。對於自己來講,經常握有大量現金而不去投資賺錢,這不是浪費嗎?經營一個國家的外匯儲備就象管好自己的錢袋子一樣,既要夠用,又不能影響自己的生意,還不能太與別人搶生意惹人不高興。就這么簡單。

❸ 如何理解文中提到的多國際儲備貨幣體系的優點和缺點

目前多種儲備貨幣體系的產生有其必然性,它對美元是一種約束,在調節不同儲備貨幣 的供應方面,具有一定的靈活性。多種儲備貨幣提醒使世界清償力的增長能擺脫對美元的過 分依賴,從而使世界清償力有比較充分的來源。但儲備貨幣的多樣化也使用國際金融市場的 匯率風險增大,匯率風險增大又使短期資本移動頻繁,這增加了各國國際金融和儲備資產管 理的復雜性,也使國際清償力總量供應的調空更加困難。

❹ 請問現在我國國際儲備增加的利與弊

我國外匯儲備余額為8189億美元,同比增長34.3%,全年外匯儲備增加2089億美元,近年外匯儲備余額如表1所示。而作為第一外匯儲備國的日本到2005年12月底仍維持在8288億美元,但如果把人民銀行通過匯金公司對三大國有銀行的注資以及人民銀行與商業銀行進行的外匯掉期包括在內,我國的外匯儲備可達到8800億美元左右,已超過日本。我國的外匯儲備余額近幾年來持續快速的增長,引起廣泛關注,國內外許多學者都對目前的外匯儲備規模提出了自己的觀點,但由於我國對於外匯儲備的衡量缺乏一個成型的理論模型,因此眾說紛紜。 一國外匯儲備水平取決於該國的經濟發展水平。目前,國內外經濟學家普遍認為,影響一國最適度外匯儲備規模的因素有以下幾個:進出口規模、貿易差額的波動幅度、實際利用外資情況、國際收支經常賬戶變動、國家每年外債規模及匯率變動。這些因素究竟是否對我國的外匯儲備規模有所影響,其具體的影響力大小如何,針對這個問題本文進行了深入的實證分析,希望可以找到影響外匯儲備的長期而穩定的因素。 影響我國外匯儲備規模的因素 本文依據《中國統計年鑒》、中國國家統計局、中國海關總署的年進出口數據,以及國家外匯管理局公布的最新數據,經筆者整理得出了1984-2005年間我國外匯儲備及各個擬影響因素的有關統計資料,並建立表1。其中: FR是當年外匯儲備量, IOP是進出口貿易差額,GDP為我國國民生產總值,DEB是國家外債余額,FE是年均匯價。 選擇擬影響因素。本文的選擇依據是國際收支差額理論、外匯市場匯率理論和基礎的外匯儲備決定理論。從供給角度分析,影響我國外匯儲備的主要因素是國際收支和貨幣供應量;從需求角度分析,外匯儲備是一國貨幣匯率保持穩定的堅實後盾,而且外匯儲備也是一國對外支付和償債能力的保證。同時,外匯儲備與GDP密切相關,甚至有學者認為它是一國綜合國力的象徵。 確定模型的數學形式和影響因素范圍。根據理論界的研究和官方的政策可知,外匯儲備與其相關因素是線性關系,因此建立多元線性回歸模型如下: FRt = C(1) + C(2)*DEBt + C(3)*FEt + C(4)*GDtP + C(5)*IOPt+μt 其中: C(1)是常數虛擬變數,包括許多難以量化的因素的影響, C(2)、 C(3)、 C(4) 、C(5)是解釋變數對於被解釋變數的影響程度,μ是隨機誤差項。 參數估計及模型實證檢驗。本模型使用的時間序列數據是從1984-2005年,利用Eviws 3.1軟體進行回歸分析:第一步先將所有解釋變數引入模型進行線性擬合,然後進行t檢驗,剔除未通過t檢驗的變數,再進行線性擬合,這個過程反復進行,直到回歸方程中沒有未通過t檢驗的變數存在為止。 第一步的回歸結果為: FRt=979.3121041+1.238462543*DEBt -5.155597631*FEt +0.04159675974*GDPt +0.05693191985*IOPt 但是變數 IOP 沒有通過 α=0.05的t檢驗,因此被剔除出模型。 第二步的回歸結果為: FRt=974.5150252+1.237556549*DEB - 5.160974772*FE + 0.04190290907*GDP 考慮在模型中加入一個DEB的滯後變數。 第三步的回歸結果: FRt=579.426783+2.918567053*DEBt - 2.99704786*DEBt-1-3.820115785*FEt +0.0516435*GDPt 模型中加入了DEB的滯後影響因素後,但Durbin-Watson stat的數值達到標准,比較理想,但常數項的t值沒有通過檢驗。第四步的回歸結果可以表述為:FRt=3.738268151*DEBt-3.79221*DEBt-1 -2.754640282*FEt+0.04692028987*GDPt 模型中剔出了常數C,這一步模型得以擬合。即外債余額及其滯後一期、國家匯率變動、國民生產總值直接影響到一國的外匯儲備的大小,其影響系數分別為: 3.738268151、3.79221、 (2.807721) (-3.610380) 2.754640282、0.04692028987 (-4.352413) (2.663384) 模型結論及政策建議 (一)影響我國外匯儲備量增長的決定因素 從模型中可知,國家外債余額及其前一年的外債余額是影響我國外匯儲備的主要原因。通常一國外債規模越大,短期外債越多,還本付息的壓力就越大,為維持清償力,需要的國際儲備就越多。隨著國際資本的迅猛流入,我國外債余額也急劇膨脹,並成為我國外匯儲備增長的主要來源之一。 自 1984年以來,我國外債規模不斷擴大,到 2005 年底,外債余額摺合2810.5 億美元,比2004年年末增加525.5億美元,增長了20%。對人民幣升值的預期、短期外債快速增多、投機性外匯資本的流入,對外匯儲備增長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外債的增加,必然導致外匯儲備相應地增加。但是負債與持有外匯儲備都需要成本,因此需要權衡他們各自所發揮的作用與持有的成本。 (二)影響我國外匯儲備需求量的重要因素 自1994年外匯管理體制改革以來,我國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的,單一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人民幣匯率是有管理的,這意味著在必要時中央銀行可以入市對人民幣匯率進行適當干預,進行逆市場操作。 近幾年來,面對國際市場對人民幣升值預期的加大,我國又一次對人民幣匯率制度進行了改革,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央行被迫在外匯市場上購買因進出口貿易和外商直接投資增長所帶來的外匯(其中主要以美元為主),導致了我國外匯儲備的被動增加。 (三)外匯儲備與我國GDP的回歸關系 外匯儲備體現一個國家的綜合國力,是國家信用的保證,但是外匯儲備並不是多多益善,過多的外匯儲備未必能增加外商投資者的信心,在資源相對短缺情況下反而是一種浪費。 外匯儲備增加表示相應的資源被外國使用,這意味著我國放棄了相應量的投資和消費,所以外匯儲備增加越多,付出的機會成本就越大,也就越不利於國內經濟發展和居民生活福利的改善。 (四)影響外匯儲備適度規模的進出口貿易額 進出口貿易差額的變化與外匯儲備具有很高的相關性,從而間接影響外匯儲備的適度規模。進口規模的大小,直接影響佔用的外匯資金數量。一國佔用的外匯資金越多,發生逆差的可能性及數額往往就越大,因此需要保持較多的外匯儲備。 2005年,我國的進出口差額為1019.0億美元,比2004年末增加了2.2倍之多,這也是致使我國外匯儲備在2005年高漲的原因之一。 綜上所述,如何合理的管理外匯儲備是目前研究的重點,但對於我國目前的外匯儲備規模問題,尚未有一個確切的標准可以進行衡量。因此就需要政府和國家在現有的理論基礎上結合實際情況,對儲備進行合理的規劃和管理,增強國力,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http://finance.qq.com/a/20070119/000660.htm
http://news.xinhuanet.com/fortune/2006-10/26/content_5250150.htm
http://finance.sina.com.cn/forex/forexroll/20060407/0819637158.shtml

❺ 論述多元化的國際儲備體系的弊端

這不就是中國一籃子貨幣么.這個問題可以網路:
1.多元化國際儲備體系產生的主要原因
2發展特徵
3 建立多元國際儲備體系的利弊

網路三個問題,編編就行了

❻ 國際儲備多元化利和弊

1.國際儲備多元化的有利方面
(1)擺脫了對美元的過分依賴。由於國際儲備多元化減少了對美元的過分依賴,從而減輕了維持美元匯率穩定的義務和壓力,其次減少了因美國經濟衰退和國際收支惡化而帶來的消極影響。
(2)促進了各國貨幣政策的協調。在國際儲備多元化的情況下,各貨幣發行國可以進行公平競爭,避免或減輕了在單一儲備體制下貨幣發行國操縱或控制儲備貨幣的供應所形成的霸權主義,便於各國進行政策協調和主動選擇所需的儲備貨幣。
(3)有利於調節國際收支。在國際儲備多元化的情況下,可以採取適當措施對本國的國際收支進行調節。而在單一儲備體制下,為調節國際收支而採取變更匯率措施時,必須事先徵得基金組織同意後才能實施。
(4)有利於防範匯率風險。在國際儲備多元化的情況下,各國可以根據外匯市場變化,適當調整其外匯儲備的貨幣結構,以防範或減輕外匯風險和損失。而在單一儲備體制下,當單一貨幣宣布貶值時,必將遭受難以防範的損失。
2.國際儲備多元化的不利方面
(1)加劇國際外匯市場的動盪。國際儲備多元化以後,外匯市場上各種儲備貨幣受儲備需求和市場需求的影響,往往會引起更多的不穩定性。這種狀況給外匯投機活動以可乘之機,從而進一步加劇外匯市場的動盪。
(2)增加了掌握儲備數量和組合的難度。國際儲備多元化以後,各儲備貨幣發行國因為經濟發展不平衡、儲備貨幣持有國需求不一致,以及國際間經貿發展情況不同,都會影響儲備貨幣地位的變化和匯率的漲跌,從而增加了掌握儲備貨幣數量和組合的難度。
(3)加深了國際貨幣制度的不穩定性。國際儲備制度的穩定是建立在多種貨幣穩定的基礎上。由於世界還沒有為儲備多元化建立起權威的協調和約束機制,因此,當儲備貨幣發行國中的任何一國的經濟發生波動時,都會影響其貨幣的變動,從而加深國際貨幣制度的不穩定性。

❼ 一個國家的外匯儲備多,有何好處有何壞處

外匯儲備過高的積極影響:
1.外匯儲備的快速增長增強了我國的綜合國力,提高了我國的國際資信。外匯儲備是體現一國綜合國力的重要指標。我國的外匯儲備規模已躍居世界第一位,標志著我國對外支付能力和調節國際收支實力的增強,為我國舉借外債以及債務的還本付息提供了可靠保證,對維護我國在國際上的良好信譽,吸引外資,爭取國際競爭優勢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2.充足的外匯儲備可以使我國中央銀行有效干預外匯市場,支持本幣匯率。充足的外匯儲備可以保證我國能夠從容應對突發金融風險,滿足有效干預外匯市場、維護本幣匯率穩定的需求。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爆發後人民幣的良好表現再次證明,充足的外匯儲備對於穩定人民幣幣值、維護投資者信心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3.充足的外匯儲備有力地促進了國內經濟發展。一是充足的外匯儲備能夠提高我國對外融資能力,降低境內機構進入國際市場的融資成本,鼓勵國內企業「走出去」,尋求更優的投資環境和更大的利潤空間;二是充足的外匯儲備在深化經濟改革、調整產業結構、提高生產技術等方面都能發揮重要作用。隨著我國加入世貿組織,對外貿易的發展大大加速,充足的外匯儲備可以滿足進口先進技術設備的需求;三是能夠更大程度地滿足居民正常用匯需求。
4.充足的外匯儲備也是人民幣最終實現完全可自由兌換的一個必備條件。人民幣可自由兌換是我國外匯體制改革的首要目標。我國在1996年底實現了人民幣經常項目可兌換,我國擁有雄厚的外匯儲備確保了我國能應付隨時可能發生的兌換要求,維持外匯市場匯率的相對穩定,抵禦貨幣兌換所帶來的風險,削弱其可能造成的負面影響。在經常項目可自由兌換後,我們的目標便是取消經常項目和資本項目的外匯管制,對國際間正常的匯兌活動和資金流動不予限制,從而實現人民幣完全自由兌換。充足的外匯儲備使中央銀行能有效地調節外匯市場,保持國際收支的基本平衡,使人民幣在邁向自由兌換的過程中保持匯率的基本穩定。
外匯儲備過高的負面影響:
1、加大了通貨膨脹的壓力,影響貨幣當局獨立制定貨幣政策。近年來外匯占款形式的基礎貨幣投放已經成為中央銀行貨幣投放的主要渠道。由於外匯儲備逐年增加,央行為了維持外匯市場的穩定,必須在外匯市場上買入外匯拋出本幣。通過貨幣乘數效應的作用,貨幣供應量被放大,不僅影響了貨幣政策的獨立性,而且造成了通貨膨脹的壓力。央行進行對沖操作的工具還比較有限,對沖效果也不明顯,因此如果外匯儲備持續以較快的速度增長,那麼通貨膨脹的壓力就會繼續增加。
2、導致經濟增長的動力結構不均衡,不利於實現經濟增長向內需主導型模式的轉變。我國高額外匯儲備的形成,是政府鼓勵出口、鼓勵招商引資等政策因素和人民幣升值預期因素在起主要作用。繼續維持這種主要依靠出口和投資拉動的經濟增長的動力結構,不僅有礙於落實科學發展觀、建立資源節約型和環境良好型社會的目標的實現,而且會損害經濟增長的潛力和後勁,不利於經濟的健康和可持續發展。
3、增大了人民幣升值壓力,不利於對外貿易順利開展巨額外匯儲備加大了人民幣匯率升值壓力,且使我國在相當程度上陷入減輕人民幣升值壓力與抑制貨幣供給增長難以兼顧的兩難境地:要減輕外匯占款造成的過多基礎貨幣發行對國內貨幣市場的影響,人民銀行必須加大回籠現金力度或提高利率,但這些操作將加大人民幣升值壓力;如果為了減輕人民幣升值壓力而增加貨幣供給或降低利率,本來就已經極為寬松的貨幣市場將因此變得過度寬松,從而刺激國內資產市場泡沫膨脹。我國有可能陷入「外匯儲備增長較快—人民幣升值預期—資金流入—外匯儲備繼續增長—進一步的升值和資金流入」這種惡性循環。此外,不斷高漲的外匯儲備還會進一步加劇貿易摩擦,惡化國際收支失衡,不利於我國外貿和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4、帶來高額的機會成本,加大資金收益風險,加大了匯率風險一個國家持有外匯儲備,就是把這些資源儲存起來,而放棄和犧牲利用他們投資的機會,在經濟上就形成了一種損失,這種損失也就是機會成本,一國外匯儲備越多,機會成本也就越高。美元作為我國外匯儲備的主要資產,匯率波動較為頻繁,高額外匯儲備有可能承擔美元貶值的風險。
5、成為導致流動性過剩的重要原因,影響了銀行的資金使用效率,加劇了經濟結構失衡。巨額貿易順差通過結匯轉換成人民幣資金進入商業銀行,外匯占款作為基礎貨幣大規模投放在貨幣乘數作用機制下引起貨幣供應量的多倍擴張,使市場流動性急劇膨脹。商業銀行的存差規模日益擴大,貨幣市場流動性泛濫等問題,都與這一因素有關。或許更嚴重的問題還在於,流動性過剩還會引發企業利潤下滑、投資過熱和通貨膨脹等一系列消極後果。
FX168財經網-專業外匯黃金資訊網

❽ 國際儲備多元化的影響

促進國家的各項政策更加透明吧。
還有,您現在也可以炒一下國際黃金。

http://blog.sina.com.cn/tensengold

在投資市場上,供投資者選擇的投資品種十分豐富。為什麼要選擇黃金投資呢?黃金投資與其它形式的投資到底有哪些方面的優勢呢?

①在稅收上的相對優勢

黃金可以算是世界上所佔稅項負擔最輕的投資項目了。其交易過程中所包含的稅收項目,基本上也就只有黃金進口時的報關費用了。與此相比之下,其它的不少投資品種,都存在著一些容易讓投資者忽略的稅收項目。例如,在進行股票投資時,如果需要進行股票的轉手交易,還要向國家交納一定比例的印花稅。如此計算下來,利潤將會成比例的減少,如果是進行大宗買賣或者長年累月的計算,這部分的費用可謂不菲。

又比如說,您進行房產投資,除了在購買時需要交納相應的稅收以外,在獲得房產以後,還要交納土地使用稅。當您覺得房價已經達到了一定的程度,可以出售獲利的時候,政府為了抑制對房產的炒作,還會徵收一定比例的增殖稅。這樣算下來,收益在交納賦稅以後,收益與以前所比,真的會有很大的差別。

在進行任何一種投資之前,都應該對所投資的項目的回報率進行分析(投資回報率=投資凈收益/起初的投資額)。這里所涉及到的投資凈收益,是交納賦稅以後的收益。也許您開始覺得自己大賺特賺了一筆,但是當支付了一定比例的稅收後,您的收益也許讓您會感到少的可憐。尤其是在一些高賦稅的國家裡,投資前的賦稅計算就變得及其的重要,否則可能會是您做出錯誤的投資決策。

②產權轉移的便利

假如您手頭上有一棟住宅和一塊黃金。當您打算將它們都送給您的子女的時候,您會發現,將黃金轉移很容易,讓子女搬走就可以了,但是住宅就要費勁的多。住宅和股票、股權的轉讓一樣,都要辦理過戶手續。假如是遺產的話,還要律師證明合法繼承人的身份,並且交納一定的遺產稅,這樣您的這些財產就會大幅度的縮水。

由此看來,這些資產的產權流動性根本沒有黃金那麼的優越。在黃金市場開放的國家裡,任何人都可以從公開的場合購得黃金,還可以像禮物一樣進行自由的轉讓,沒有任何類似於登記制度的阻礙。而且黃金市場十分龐大,隨時都有任何形式的黃金買賣。

③世界上最好的抵押品種

很多人都遇到過資金周轉不靈的情況,解決這種窘困的方法通常有兩種,第一就是進行典當,第二就是進行舉債。舉債能否實現,完全看您的信用程度,而且能借到的能否夠用也不能確定。這時,黃金投資者就完全可以把黃金進行典當,之後再贖回。

可以用來典當的物品種類很多,除了黃金以外還有古董、字畫等等。但是由於古董、字畫等投資品的贗品在市場上實在是不少,因此在這方面來看,黃金進行典當就要容易的多,需要的只是一份檢驗純度的報告。正是由於黃金是一種國際公認的物品,根本不愁買家承接。一般的典當行都會給予黃金達90%的短期貸款,而不記名股票、珠寶首飾、金錶等物品,最高的貸款額也不會超過70%。

不過在銀行方面用黃金進行抵押就有一定的差別。例如,在香港的銀行就不習慣接受黃金作為抵押品,可能是不欲進行檢驗或者是風俗方面的原因吧。但是在法國這種黃金文化比較深厚的地方,銀行都歡迎用黃金進行貸款,而且貸款的比率能達到百分之百。

④黃金能保持久遠的價值

商品在時間的摧殘下都會出現物理性質不斷產生破壞和老化的現象。不管是房產還是汽車,除非被某個名人使用過,不然經過歲月的磨練都會有不同程度的貶值。而黃金由於其本身的特性,雖然會失去其本身的光澤,但是其質地根本不會發生變化。表面經過葯水的清洗,還會恢復其原由的容貌。

即使黃金掉入了他的客星「黃水」里,經過一連串的化學處理,它仍然可以恢復其原有的容貌。正是由於黃金是一種恆久的物質,其價值又得到了國際的公認,所以從古到今都扮演著一個重要的經濟角色。

⑤黃金是對抗通漲的最理想武器

近幾十年間,通貨膨脹導致的各國貨幣縮水情況十分劇烈。等縮水到了一定的程度時鈔票就會如同廢紙一般。此時,人心惶惶,任何政治上的風吹草動都會引起人們紛紛搶購各種寶物的自保行為。比如當時在南美的一些國家裡,當人們獲得工資後,第一件要做的事情就是跑到商店裡去購買各種寶物和日用品。很大面值的紙幣連一個雞蛋都買不起,是當時的真實寫照。黃金卻會跟隨著通漲而相應的上漲。因此,進行黃金投資,才是避免在通漲中被蠶食的最佳方法。

⑥黃金市場很難出現莊家

任何地區性股票的市場,都有可能被人為性的操縱。但是黃金市場卻不會出現這種情況。金市基本上是屬於全球性的投資市場,現實中還沒有哪一個財團的實力大到可以操縱金市。也有一些做市的行為在某個市場開市之處,但是等到其它的市場開始交易的時候,這些被不正當拉高的價格還是會回落,而又再次反映黃金的實際供求狀況。也正是由於黃金市場做市很難,所以為黃金投資者提供了較大的保障。

⑦沒時間限制,可隨時交易

香港金市的交易時間市從早上9點到第二天凌晨2點30分(冬季是3點30分),投資者可以進行港金和本地倫敦金的買賣。香港金市收市,倫敦又開,緊接著還有美國,24小時都可以進行黃金的交易。投資者可以隨時獲利平倉,還可以在價位適合時隨時建倉。另一方面,黃金的世界性公開市場不設停板和停市,令黃金市場投資起來更有保障,根本不用擔心在非常時期不入市平倉止損。

黃金投資的優點如此之多,應該成為投資人士門投資組合中的一部分。
文章引用自: http://blog.sina.com.cn/tensengold

❾ 國際儲備體系的多元化國際儲備體系建立的深遠影響

一、多元化國際儲備體系建立的積極影響1、緩和了國際儲備資產供不應求的矛盾。在美元一黃金儲備體系或以美元為中心的儲備體系下,美元是單一的儲備貨幣,但隨著各國經濟的發展,對美元的需求不斷擴大,美國無法滿足,造成了國際儲備資產供不應求的矛盾,這顯然不利於除美國以外的其他國家的經濟發展。而在多元化國際儲備體系下,同時以幾個經濟發達國家的硬貨幣為中心儲備貨幣,使各國可使用的儲備資產增加,為各國提供了滿足多樣化需求和靈活調節儲備貨幣的餘地。
2、打破丁美元一統天下的局面,促進了各國貨幣政策的協調。在美元一黃金儲備體系下,美國可利用其特殊地位,推行對外擴張的經濟政策,操縱國際金融局勢,控制他國經濟。多元化體系的建立,使美國獨霸國際金融天下的局面被打破,各國經濟不再過分依賴美國。同時因國際儲備貨幣多樣化,可以很大程度上削弱一國利用儲備貨幣發行國的地位而強行轉嫁通貨膨脹和經濟危機的可能性。此外,多元化儲備貨幣的付諸實踐本身就是一個國際化的問題,為了維持多元化儲備體系的健康發展和國際金融形勢的穩定,各國必須互相協作,共同干預與管理。這些都有利於各國加強在國際間的金融合作,改善相互間的經濟關系。
3、有利於各國調節國際收支。一方面,各國可以通過各種渠道獲取多種硬貨幣用於平衡國際收支逆差,這比起只有單一美元儲備可用於彌補國際收支逆差方便得多;另一方面,多元化國際儲備體系處於各國實行浮動匯率制度的環境中,在此制度下,各國可以採取相應的措施調節國際收支,但在單一儲備體系下,各國為調節國際收支而需變更匯率時,須徵得IMF同意後才可進行。
4、有利於各國調整儲備政策,防範、分散因儲備貨幣匯率變動而帶來的風險。這是因為多元化國際儲備體系可為各國提供有效組合儲備資產、規避風險的條件,即各國可根據金融市場具體的變化情況,適時、適當地調整儲備資產結構,對其進行有效的搭配組合,從而避免或減少因單一儲備資產發生危機而遭受的損失,保持儲備價值的相對穩定,並盡力獲取升值的好處。
二、多元化國際儲備體系帶來的難題
多元化儲備體系的積極作用,使該體系多年來經受住了多事經濟危機的嚴峻考驗,如兩次石油危機、兩次嚴重的世界性資本主義經濟危機以及發展中國家嚴重的國際債務危機等。但該體系同時也帶來了新的難題。
第一,國際儲備資產分散化,一定程度上加劇了世界性的通貨膨脹。
世界性通貨膨脹的一個導因是國際儲備貨幣總額的過分增長,而多元化國際儲備體系恰好能「製造」出更多的儲備貨幣,促使國際儲備總額成倍增長。如國際儲備在1969年底才397.93億特別提款權,至1980年底卻增長了7.4倍,達2 931億特別提款權,每年平均增長逾20%,大大超過60年代平均增長7.5%的水平。而1985年更達到4 368.66億特別提款權,從而使西方國家的通膨脹率,由60年代的平均2%~3%增加到70年代的兩位數以上(平均),直至80年代中後期,才使通貨膨脹率回落至4%左右。
第二,多元化國際儲備體系增加了管理的難度。
國際儲備資產分散化以後,儲備資產的穩定如何,就成了國際性問題。因此,一國在管理國際儲備時,必須要密切關注諸多儲備貨幣國家的政治經濟動態,密切關注外匯市場上這些貨幣匯率的變化,根據各種儲備貨幣的外匯風險和利息收益,不斷調整儲備資產的貨幣構成,而這需要極發達的通信系統、靈敏的判斷力以及過硬的操作技術,因此增加了儲備貨幣管理的難度。
第三,多元化國際儲備體系尚無法徹底平抑外匯市場投機,甚至有時還會刺激國際金融市場動盪不安。
多元化國際儲備體系擴大了儲備供給,同時增加了世界儲備總額,但與此同時,市場短期資本或游資也在成倍增長。國際游資天生有兩個特性--趨利性與投機性,且「光速般」地流動。目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資料表明,在國際金融市場上流動的短期銀行儲蓄和其他短期證券至少有7.2萬億美元,約等於全世界經濟產出的20%。此外,當今世界國際金融工具創新層出不窮,而這些金融工具的創新,又對短期資本的流動起了乘數作用,使其流動規模不斷擴大。各國國際儲備盡管也一直在增長,但仍然有限,因此就一國來說,是無法抵禦龐大游資的沖擊的。也正是出於這個原因,國際社會在1985年成立了聯合干預機制,以期通過聯合的力量來捍衛主要貨幣。但從現實來看,貨幣匯率危機仍不斷出現。90年代以來發生的重大貨幣危機,都與國際游資在全球的「游擊」密切相關。
由於國際游資的存在和製造機會賺取高額利潤的投機家處處可見,因此就多元化國際儲備體系來說,一旦該體系中某個儲備貨幣因某種原因日益堅挺時,就會在市場出現競相拋售其他貨幣而搶購此硬貨幣的行為,其結果就會導致儲備中的相對軟貨幣去「追逐」硬貨幣的現象,導致儲備貨幣的匯率大起大落,當市場投機力量過大時,就會刺激國際金融市場動盪不安。
此外,這種資金的流動又會給各國經濟政策的運用帶來負效應。如一國為控制通貨膨脹採取了緊縮信用的措施,提高利率,使大量游資流入,並一定程度上支撐了一國經濟的增長,但很顯然,大量游資的流入,又抵消了緊縮的經濟政策效力,從而影響國內經濟的發展。
可見,多元化國際儲備體系的建立與發展,具有它不可替代的優點,但同時也帶來了不少管理上的困難。因此,如何利用這些優點,克服它的缺點,制定符合實際的儲備政策與管理體制,是擺在各國面前亟須解決的問題。

❿ 國際儲備貨幣分散化利弊(求速度,,哥哥們)

利:1、緩解了特里芬難題2、促進了各國貨幣政策的協調3、有利於防範匯率風險
弊:1、加大了儲備數量和結構管理難度2、加劇了國際外匯市場動盪3、加深了國際貨幣制度的不穩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