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國家外匯儲備的目的及作用
外匯儲備的功能
外匯儲備的功能主要包括以下四個方面:
一是調節國際收支,保證對外支付。
二是干預外匯市場,穩定本幣匯率。
三是維護國際信譽,提高對外融資能力。
四是增強綜合國力和抵抗風險的能力。
一定的外匯儲備是一國進行經濟調節、實現內外平衡的重要手段。當國際收支出現逆差時,動用外匯儲備可以促進國際收支的平衡;當國內宏觀經濟不平衡,出現總需求大於總供給時,可以動用外匯組織進口,從而調節總供給與總需求的關系,促進宏觀經濟的平衡。同時當匯率出現波動時,可以利用外匯儲備干預匯率,使之趨於穩定。因此,外匯儲備是實現經濟均衡穩定的一個必不可少的手段,特別是在經濟全球化不斷發展,一國經濟更易於受到其他國家經濟影響的情況下,更是如此。
一般說來,外匯儲備的增加不僅可以增強宏觀調控的能力,而且有利於維護國家和企業在國際上的信譽,有助於拓展國際貿易、吸引外國投資、降低國內企業融資成本、防範和化解國際金融風險。適度外匯儲備水平取決於多種因素,如進出口狀況、外債規模、實際利用外資等。應根據持有外匯儲備的收益、成本比較和這些方面的狀況把外匯儲備保持在適度的水平上。
外匯儲備管理原則
1,保持外匯儲備的貨幣多元化,以分散匯率變動的風險;
2,根據進口商品、勞務和其它支付需要,確定各種貨幣的數量、期限結構以及各種貨幣資產在儲備中的比例;
3,在確定儲備貨幣資產的形式時,既要考慮儲備資產的收益率,也要考慮流動性、靈活性和安全性;
4,密切注意儲備貨幣匯率的變化,及時或不定期調整不同幣種儲備資產的比例。
因此,國家外匯儲備的管理原則是:「安全、靈活、保值、增值」。第一位是安全,只有在安全的前提下,保值和增值才有基礎。但由於儲備資產是支付工具,應該隨時能變現,因此必須具有靈活性,這兩者缺一不可。當然,這里所說的安全,不僅是貨幣匯率、利率風險的防範,更重要的是變現、流通、兌換風險的防範。因此,為減少儲備資產風險,在考慮對外支付的情況下,應該採取積極主動的手段,把儲備當作金融資產進行管理和運營。在保值的基礎上,不僅僅要獲取基本利息的收益,還要努力爭取獲得較高的投資收益,實現儲備資產的增值。
中國外匯儲備
中國外匯儲備(不含港澳台)的主要組成部分是美元資產,其主要持有形式是美國國債和機構債券。2006年2月底中國大陸的外匯儲備總額為8537億美元(不包括港澳的外匯儲備),首次超過日本,位居全球第一。2007年央行公布的數據顯示,2007年第一季度中國外匯儲備增加1357億美元,同比多增795億美元,一季度的外匯儲備增加額已經接近2006年全年外匯儲備增加額的55%。截至3月末,中國外匯儲備余額達12020億美元,同比增長37.36%。 截止2008年4月末,中國的外匯儲備已經增加到1.76萬億美元,比東北亞其他國家和地區外匯儲備的總和還多。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所長余永定對環球網記者說,這個數字實際上已經超過了世界主要7大工業國(包括美國、日本、英國、德國、法國、加拿大、義大利,簡稱G7)的總和。
中國大陸外匯儲備作為國家資產,由中國人民銀行下屬的中國國家外匯管理局管理,部分實際業務操作由中國銀行進行。
近據報道,截至2008年4月30日,中國的外匯儲備已經增加到17600億美元。國內外某些專家學者強調指出,這比東北亞其他國家和地區外匯儲備的總和還多,已經超過了世界主要七大工業國的總和。
改革開放30年來,尤其是最近6年,外匯儲備迅猛增加,這是中國綜合國力迅速提高的重要象徵之一,也是中國國際競爭力和國際地位提高的一個很好的「風向標」,確實是非常喜人的大事,值得中國人民自豪。
但我們千萬不能過於自我陶醉,更不應因此而感到「飄飄然」,以為中國外匯儲備真的已經「雄踞世界第一」,把美歐日等發達國家「都比下去了」。事實並非如此。我們在慶幸來之不易成就的同時,必須保持清醒的頭腦,看到其中的某些風險和泡沫,看到這個「第一」同美歐日有著一些「不可比性」。美國次貸危機發生以來,美元外匯儲備越多,人間蒸發的資本就越大,經濟代價越大,除了跨國公司和國內利益集體撈了好處,吃虧的是中國這個國家和老百姓。
1.幣種構成
中國外匯儲備的結構沒有對外明確公布過,目前屬於國家金融機密。據估計,美元資產佔70%左右,日元約為10%,歐元和英鎊約為20%,依據來自於國際清算銀行的報告、路透社報道以及中國外貿收支中各幣種的比例。
2.外匯儲備結構原因
中國外匯儲備結構以美元資產為主有以下幾方面歷史和國際金融理論原因:
1、儲備貨幣發行國的經濟活動要以國內經濟為主,雖然美國占國際貿易的比例很大,但是與美國龐大的國內生產總值相比仍然比例很低,遠遠低於日本、德國、瑞士的相應指標,後者三國的主要經濟活動是外向型的,其貨幣價值容易受到國際資本流動的干擾而大幅波動,不利於保值;
2、除美國外,日本、德國、瑞士的央行拒絕其貨幣在國際金融市場上扮演更重要的作用;
3、美元是歷史形成的國際支付手段、交易中介、價值儲藏手段;
4、國際貿易中2/3以美元結算;
5、國際金融市場上的批發交易絕大多數以美元交易,各國央行的金融操作也是主要採用美元;
6、各大國的外匯儲備主要是美元資產;
7、國際銀團貸款和國際債券市場的絕大多數交易都是美元或美元債券。
3.儲備成本
由於中國外匯儲備結構中美元資產較多,在2000年之後的美元大跌過程中,中國外匯儲備在賬面上貶值嚴重。有觀點認為,2003年中國的外匯儲備賬面損失約200億美元,2004年上半年賬面損失約400億。
4.流動性風險
「外匯儲備經營管理特別強調安全性和流動性,這決定了外匯儲備主要投資於國際市場上信用等級較高的債券」;「中國的外匯不是拿著一些外國的現鈔放在那裡,而是買了外國的一些高收益、低風險、非常安全的債券」。然而約佔60%比例、高達數千億美元的外匯儲備以美國國債和債券形式存在,使得外匯儲備的流動性不足,受到中美關系、美國國債市場規模的威脅。
5.非常規使用
2004年1月,國務院動用450億美元外匯儲備以充實中國銀行和中國建設銀行的資本金。這次注資行為不屬於外匯儲備的常規運用范疇,2003年12月16日成立的中央匯金投資有限責任公司承擔執行人的角色。
6.儲備規模
有觀點認為,實行浮動匯率制的國家外匯儲備以GDP的10%左右為好,中國目前的外匯儲備水平明顯偏高。亞太區國家的外匯儲備額佔GDP的比例平均上都要比西方國家高出很多,這個現象並非中國所獨有,而且高外匯儲備對於維護金融市場的穩定也是有幫助的。有些觀點認為,考慮到中國的銀行壞賬情況比較嚴重,適當的增加外匯儲備不但是必要的,而且現在的儲備水平還太低。
人民幣匯率曾經採用盯住美元的做法,在人民幣/美元購買力平價失衡、全球預期人民幣將會相對美元升值的情況下,大量美元熱錢湧入中國換取人民幣,以求收買廉價資源並獲得匯率波動收益。中國央行為了維持固定匯率,不得不大量買入美元,加劇了中國外匯儲備問題,導致了通貨膨脹的風險。統計表明,2004年約有1000億美元熱錢通過各種渠道進入中國。人民幣的匯率2005年7月21日改為「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
外匯儲備的發展
為了應付國 際支付的需要,各國的中央銀行及其他政府機構所集中掌握的外匯即外匯儲備。同黃金儲備、特別提款權以及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中可隨時動用的款項一起,構成一國的官方儲備(儲備資產)總額。外匯儲備的主要用途是支付清償國際收支逆差,還經常被用來干預外匯市場,以維持本國貨幣的匯率。外匯儲備的主要形式有政府在國外的短期存款,其他可以在國外兌現的支付手段,如外國有價證券,外國銀行的支票、期票、外幣匯票等。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很長一段時期,西方國家外匯儲備的主要貨幣是美元,其次是英鎊,70年代以後,又增加了德國馬克、日元、瑞士法郎、法國法郎等。在國際儲備資產總額中,外匯儲備比例不斷增高。外匯儲備的多少,從一定程度上反映一國應付國際收支的能力,關繫到該國貨幣匯率的維持和穩定。它是顯示一個國家經濟、貨幣和國際收支等實力的重要指標。
外匯儲備的代價
外匯儲備作為一個國家經濟金融實力的標志,它是彌補本國國際收支逆差,穩定本國匯率以及維持本國國際信譽的物質基礎。對於發展中國家來說,往往要持有高於常規水平的外匯儲備。但是,外匯儲備並非多多益善,近年來我國外匯儲備規模的急劇擴大對經濟發展產生了許多負面影響。
1、 損害了經濟增長的潛力。一定規模的外匯儲備流入代表著相應規模的實物資源的流出,這種狀況不利於一國經濟的增長。如果我國外匯儲備的超常增長持續下去,將損害我國經濟增長的潛力。
2、 帶來了較大的利差損失。據保守估計,以投資利潤率和外匯儲備收益率的差額的2%來看,若擁有6000億美元的外匯儲備,年損失高達100多億美元。如果考慮到匯率變動的風險,這一潛在損失會更大。另外,很多國家外匯儲備構成中絕大部分是美元資產,若美元貶值,則該國的儲備資產也將嚴重縮水。
3、 存在著高額的機會成本損失。我國每年要引進大約500億美元的外商投資,為此國家要提供大量的稅收優惠;同時,我國又持有大約一萬多億美元的外匯儲備,閑置不用。這樣,一方面是國家財政收入減少,另一方面老百姓省吃儉用借錢給外國人花,其潛在的機會成本不可忽視。
4、 削弱了宏觀調控的效果。在現行外匯管理體制下,央行負有無限度對外匯資金回購的責任,因此隨著外匯儲備的增長,外匯占款投放量不斷加大。外匯占款的快速增長不僅從總量上制約了2004年以來宏觀調控的效力,還從結構上削弱宏觀調控的效果,並進一步加大人民幣升值的壓力,使央行調控貨幣政策的空間越來越小。
5、 影響對國際優惠貸款的運用。外匯儲備過多會使我國失去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優惠貸款。按照IMF的規定,外匯儲備充足的國家不但不能享受該組織的優惠低息貸款,還必須在必要時對國際收支發生困難的其他成員國提供幫助。這對我國來講,不能不說是一種浪費。
2. 戰略儲備倉儲含義
戰略儲備, 是一個儲備計劃和方案, 一般來說, 是指戰時或者飢荒時候能夠確保生存或者生活的儲備量。一般是指糧食,石油,或者其他的能源物資的儲備量和年限。
3. 黃金的儲備量對一個國家的意義是
正確理解黃金儲備的概念的意義在於:一是有利於確定合理的黃金儲備規模;二是可以避免與商業銀行日常營運的黃金資產混為一談,有利於銀行業務的正常運行;三是有利於實行黃金管制國家的中央銀行正確制定黃金管理政策,促進本國黃金產業及相關行業的健康發展。
黃金儲備作為一國的國際儲備資產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儲備量的多寡關繫到一國對外經濟貿易的資信程度。它在穩定國民經濟、抑制通貨膨脹、提高國際資信等方面有著特殊作用。這種作用無論是在發達國家還是在發展中國家都是相當顯著的。
西方經濟學家凱恩斯曾形象地概括了黃金在貨幣制度中的作用,他說:「黃金在我們的制度中所具有的重要作用,它作為最後的衛兵和緊急需要時的儲備金,還沒有任何其他更好的東西可以替代它」。就黃金而言,對一個國家來講,黃金是作為具有無限權威性的儲備資產。可以說,擁有黃金的國家不必懼怕外國政府做出任何有關變更黃金價值和改變黃金使用條件的決定。對任何一個國家的貨幣或任何一種國家貨幣來說,這兩種情況都是有可能發生。此外,由於軍事、政治等方面的因素,同樣也會引起紙幣價值的不穩,並促進物價上漲,而黃金對這些似乎並不怎樣敏感。黃金是一種並不建立在借貸關系基礎上的儲藏手段,黃金的持有者不會因國際銀行體系發生變化而受到影響。
希望採納一下
4. 建立國家物資儲備的意義
常將飽時思餓時,莫待無日等有日。
5. 做好政策儲備什麼意思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
形勢多變,形勢催人,應當全面估量,堅定信心,沉著應對,進一步加強形勢分析......
政策儲備,就是見微知著,切實增強宏觀調控的主動性、預見性和敏感性。要統籌當前與長遠、國內與國外、宏觀與微觀,高度關注外部形勢變化,抓緊研究重大問題,注重解決經濟工作中的突出矛盾...
政策儲備,就是未雨綢繆,切實增強宏觀調控的前瞻性、針對性和有效性。形勢瞬息萬變,要求我們及早儲備必要的政策,隨時應對更加復雜困難的局面,提高抵禦風險沖擊的能力,牢牢把握經濟工作的主動權。目前,我國經濟發展的基本面依然良好,宏觀調控政策仍有較大迴旋空間,既要落實好現有政策措施,也要不斷充實「彈葯」儲備;既要立足當前化解面臨的緊迫問題,也要抓住時機治理積累的多年頑症...
...等等等等...
6. 戰略石油儲備的意義
戰略儲備的主要經濟作用是通過向市場釋放儲備油來減輕市場心理壓力,版從而降低石油價格不斷權上漲的可能,達到減輕石油供應對整體經濟沖擊的程度。對石油進口國而言,戰略儲備是對付石油供應短缺而設置的頭道防線,但其真正的作用不在於彌補損失的進口量,而在於抑制油價的上漲。此外,戰略石油儲備還有以下作用:
一、可以給調整經濟增長方式,特別是能源消費方式爭取時間。
二、可以起到一種威懾作用,使人為的供應沖擊不至於發生或頻繁發生。在石油輸出國組織歐佩克交替實行「減產保價」和「增產抑價」的政策時,戰略儲備能夠使進口國的經濟和政治穩定,不會受到人為石油供應沖擊的影響。
從1996年起,我國就已經成為石油和石油產品凈進口國。當前,我國的石油和石油產品進口已佔全部供應量的1/3。國家信息中心2008年9月22日發表了題為《2000年以來中國能源經濟形勢分析》的報告,國內石油消費量到2010年和2020年將分別增加到4.25億噸和5.72億噸,對進口石油的依存度將達到55%和66%。
7. 解讀國家政策需要有什麼樣的知識儲備
了解制定政策的人,比如國務院裡面的一些智囊等,還有多看看一些中央媒體的社論評論員文章,一般政策出來以前宣傳機構會提前吹風,等到水到渠成政策就出來了
8. 我國實行預備役人員儲備制度的意義是什麼
公民在復軍隊外所服的兵役。國家制儲備後備兵員的重要方式。包括軍官預備役和士兵預備役。公民在服預備役期間,定期參加軍事訓練,執行軍事任務,並隨時准備應征服現役。中華人民共和國於1955年開始建立預備役制度。1984年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兵役法》規定民兵與預備役相結合。士兵預備役分2類:第一類,包括基幹民兵和經過預備役登記的28歲以下的退伍士兵與軍外專業技術人員;第二類,包括普通民兵和經過預備役登記的18~35歲的男性公民。軍官預備役包括退出現役轉入預備役的軍官,授予預備役軍官軍銜的退伍士兵、專職人民武裝幹部、民兵幹部和經過軍事訓練考試合格的高等院校畢業學生,以及確定服軍官預備役的非軍事部門的幹部和專業技術人員。各類預備役軍官,按照規定服預備役已滿最高年齡者,即退出預備役。世界上許多國家,為了平時少養兵,戰時多出兵,都很重視健全預備役制度。有些國家平時還採取編組預備役(後備役)部隊的辦法,以加強後備力量建設。那要看你去的是什麼地方預備役,和兵種也有關系
9. 簡述國際儲備的作用
1、融通國際收支逆差,調節臨時性的國際收支不平衡。
2、干預外匯市場,從而穩定本國貨幣匯率。
3、是一國對外舉債和償債的根本保證。
國際儲備是一個國家經濟地位的象徵,同時也反映出該國參與國際經濟活動的能力。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成員國的國際儲備由貨幣性黃金、外匯儲備、特別提款權和在 F IMF 的儲備頭寸組成。由於外匯儲備占非黃金儲備的 95%以上,所以說, 國際儲備的管理實質上是外匯儲備的管理。
(9)政策儲備的意義擴展閱讀
國際儲備的構成
(1)貨幣性黃金:貨幣當局作為金融資產而持有的黃金。
提示:由於貨幣當局在執行黃金儲備職能時不能以實物黃金對外支付,所以黃金只能算作潛在的國際儲備、而非真正的國際儲備。
(2)外匯儲備:貨幣當局持有的對外流動性資產,主要是銀行存款和國庫券等。
提示:外匯儲備是國際儲備最主要的組成部分,在非黃金儲備中佔比高達 95%以上。
(3)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儲備頭寸:是指在基金組織的普通賬戶中會員國可以自由提取使用的資產,包括會員國向基金組織繳納份額中的 25%可自由兌換貨幣(儲備檔頭寸)和基金組織用去的本幣(超儲備檔頭寸)
(4)特別提款權: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根據會員國繳納的份額無償分配的,可供會員國用以歸還基金組織貸款和會員國政府之間償付國際收支逆差的賬面資產。特別提款權根據一籃子貨幣定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