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黃金儲備 » 戰略儲備金屬
擴展閱讀
類似於金條 2021-03-31 20:26:33
何蘭黃金市廠 2021-03-31 20:26:32
蒲幣對人民幣匯率 2021-03-31 20:26:27

戰略儲備金屬

發布時間: 2021-03-27 18:50:28

『壹』 礦產資源戰略儲備的必要性

1.2.1 礦產資源形勢嚴峻,需要開展礦產資源戰略儲備

隨著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我國礦產資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國內資源潛力不足,境外資源供應缺乏安全,大宗礦產價格上漲迅猛,經濟發展的資源代價過高,提高礦產資源對經濟社會發展的保障能力越來越緊迫。開展礦產資源戰略儲備是改善資源形勢的中心環節。

1.2.1.1 我國礦產資源需求強勁,供需矛盾日益凸顯

20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進入工業化快速發展階段,礦產品的消費快速增長。1990~2007年我國煤炭消費量增長2.4倍、鋼增長9.4倍、銅增長6.2倍、鋁增長16.5倍、鋅增長近10倍,10種有色金屬增長11倍、水泥增長近6.3倍。與此同時,我國礦產品生產能力也有很大提高,1990~2007年我國鐵礦石產量增長4倍,氧化鋁增長25倍,精煉銅增長12倍,鋅增長5倍。消費量增速大於礦山產量增速,國內供應能力與消費需求之間的缺口不斷增大。

(1)能源礦產

2007年能源需求量繼續增加,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全年能源消費總量比上年增長7.8%,能源生產總量比上年增長7.2%,產量增幅略小於消費增幅。其中,石油表觀消費增長速度遠遠超過產量增長速度,2000~2007年石油表觀消費量年均增長速度達到6.65%,而原油產量年均增長速度只有1.95%,供需缺口越來越大。煤炭,在需求拉動下產量增速較快,2000~2007年間煤炭產量翻了一番。

(2)黑色金屬礦產

我國鐵礦石產量大幅度提高,但鋼鐵工業的持續高速增長,對鐵礦石需求大幅增加,國內鐵礦石供需矛盾非常突出,進口量越來越大,2007年鐵礦石進口量同比增長17.41%,對外依存度為52%。我國鉻鐵礦資源一直依靠國外進口,2007年我國鉻鐵礦對外依存度達到96.82%。我國錳礦資源也非常短缺,對外依存度為56%。

(3)有色金屬及貴金屬礦產

我國有色金屬進出口貿易逆差呈擴大趨勢,特別是礦產原料對外依存度繼續上升,產業發展風險加大。按2007年有色金屬消費估算,我國是美國的兩倍或更高,所以我國有色行業中的銅、鋁、鉛、鋅、鎳等原料短缺問題一直比較突出。2007年全國精銅產量僅能滿足精銅冶煉需求的23.75%;鉛精礦原料產量僅能滿足鉛冶煉需求的34.58%;鋅精礦原料產量也只能滿足鋅冶煉需求的73.72%。

(4)非金屬礦產

當前國內水泥市場供需基本平衡。我國是農業大國,近幾年隨著經濟快速發展,對肥料需求增長比較快。2007年,鉀肥表觀消費量為852.15萬噸(K2O量),對外依存度為70.7%。

預測顯示,到2020年,我國煤炭消費量將超過35億噸,2008~2020年累計需求超過430億噸;石油5億噸,累計需求超過60億噸;鐵礦石13億噸,累計需求超過160億噸;精銅礦730萬~760萬噸,累計需求超過1億噸;鋁1300萬~1400萬噸,累計需求超過1.6億噸。

縱觀我國的礦產資源供應形勢,我國的大宗資源儲量已經難以滿足工業化進程的需求,需要從國外進口大量的礦產資源來彌補消費與生產之間的巨大缺口。隨著工業化進程的不斷加快,我國礦產資源需求還將大幅度增長。這種需求必然導致國內礦產資源對外依存度逐漸加大。

據預測,如不加強勘查和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到2020年我國45種主要礦產中將有19種礦產將出現不同程度的短缺,其中11種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礦產,石油對外依存度將上升到60%,鐵礦石的對外依存度將在40%左右,銅和鉀的對外依存度仍將保持在70%左右。此外,錳、鋁、鉛、鋅、鎳等主要金屬原料將全面短缺,就連我國傳統的優勢礦產錫、銻等也將進入短缺的行列。

1.2.1.2 境外資源供應缺乏安全保障,風險大

境外礦產來源地高度集中。我國2004年進口的鐵礦石中,來自澳大利亞、巴西、印度3個國家的進口量占鐵礦進口總量的86%;銅進口地也如此,智利、秘魯、蒙古3國佔全部進口份額的69%。此外,我國鈷、鈦及其他金屬的對外依存度及進口集中度也很高。如果礦產資源主要供應國之中的任何一個,無論是什麼原因造成供應中斷,對我國的經濟運行都會產生嚴重的後果。

從我國礦產資源供應的運輸途徑來看,絕大部分為海上運輸,而且路途遙遠。一方面運輸周期長,另一方面又必須經過一些重要海上運輸要塞,如巴拿馬運河、蘇伊士運河、馬六甲海峽等,倘若其中任何一個環節出現問題,都會對我國的境外礦產安全供應構成嚴峻威脅。

1.2.1.3 礦產品價格波動大,經濟運行的資源代價高

近年來,由於受世界礦產品市場壟斷、資源需求拉動等因素的影響,國際礦產品價格大幅度上揚。以鐵礦石為例,2007年寶鋼與CVRD、必和必拓和力拓三大礦石巨頭就2007年鐵礦石粉礦價格達成協議,在2006年的基礎上再上漲9.5%,這也是國際鐵礦石合同價格連續第5年上漲。礦產資源境外供應面臨著價格上漲,提高了我國經濟運行的資源成本,使得經濟運行安全面臨嚴峻挑戰。

1.2.2 礦產資源戰略儲備是保障國家經濟安全,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手段

礦產資源在社會經濟發展過程中起著重要的基礎性作用。我國95%以上的一次能源、80%以上的工業原料、大部分農業生產資料和1/3的飲用水都取自於礦產資源。如果考慮製造業、化工業等下游產業,可以說,礦產資源支撐了70%以上的國內經濟及其相關行業的發展。因此,礦產資源被譽為現代工業的「糧食」和「血液」,是國家經濟發展的命脈,其供應是否穩定、安全直接關繫到國家安全。但是,世界上礦產資源是有限的,而人類社會的需求是無限的。由於礦產資源勘探和開發速度受到科技進步水平、勘探開采成本等條件的限制,形成了資源供給能力的有限性與人類社會無限制需求的矛盾沖突。如果不能夠及時預見和理性處置礦產資源供給與需求的矛盾,則遲早會出現資源供應不安全的問題,從而嚴重影響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

經濟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是以礦產資源的可持續利用為基礎的,進行必要的礦產資源戰略儲備,不僅可以彌補戰略礦產資源短期供應不足,而且可以爭取時間,開發新的礦山,研製替代產品,保障礦產資源的持續供應,促進國民經濟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當代世界礦業的突出特點是集中度不斷增大,供應方與需求方相分離,市場聯合壟斷加劇。一次突發事件往往造成礦產資源,特別是能源資源供應局部短缺,甚至中斷,世界礦產資源價格飆升,影響有關國家的經濟安全。近年來,我國鐵礦石、銅、鋁進口量佔世界貿易量的30%~40%,以西方國家為主的少數超大型跨國礦業公司掌控著世界主要資源,操控著世界礦業市場,從中國經濟發展中獲取超額利潤,世界原材料市場,尤其是石油、鐵礦石價格的成倍增長,增大了我國經濟發展的資源代價和供應風險,給我國經濟發展造成了數以千億元計的損失。

不論從戰略儲備的理論還是各國的實踐來看,戰略儲備是應對資源市場壟斷(卡特爾)和供應中斷的最直接和最有效的手段。德國、日本等國家聲稱,建立的礦產資源儲備目的主要是為了保障國家經濟安全。如德國礦產儲備的名稱即為經濟安全保障儲備;韓國建立儲備的目的是穩定供應和市場價格;瑞典1973年建立的是經濟安全保障儲備,防備和平時期出現供應障礙。事實上,美國為國防安全目的而建立的戰略礦產儲備也為美國的經濟安全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如美國的錫主要靠國際市場,1956年成立的錫卡特爾在國際市場上居壟斷地位,但由於美國有35萬噸錫金屬儲備,國際錫價一直揚不上去。鎢也有類似的情況。在目前國際政治經濟新格局下,一些國家的儲備目的,開始從國防安全為主轉向以經濟安全為主。然而,出於國防目的的儲備並未停止,出於經濟安全目的的儲備在某種程度上則有所加強。

全球化是當今世界的發展趨勢,經濟的競爭成為國家競爭的主要手段。全球化逐步把各國經濟納入全球性產業結構調整之中,它在實現全球資源有效配置,促進各國經濟發展的同時,也削弱了各國、特別是發展中國家的經濟主權,弱化了國家間的政治經濟邊界,經濟的不穩定性將發生連鎖反應。全球化中各利益主體對經濟利益的追逐,以及利用經濟和市場的形式對全球資源無孔不入的控制,給國家資源安全帶來了更大的威脅。我國從未有過像今天這樣依賴國外資源的狀況,這一趨勢還將在2010年之後繼續加強,從這個意義上講,建立礦產資源戰略儲備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顯得更為緊迫。

1.2.3 礦產資源戰略儲備是保障國家政治安全的需要

世界上已建立礦產資源儲備的國家明確表示,礦產資源儲備是保障國家安全,防備戰爭時期供應中斷,供國家非常時期使用的。如美國1946年《戰略物資儲備法》及1950年《國防生產法》宣稱,「美國某些戰略物資和急缺礦產,由於自然資源不足或開發不足,不能滿足工業、陸軍、海軍公共防禦的需要,美國國會的政策及本法的目的和意圖是為了獲得和保障這些物資的儲備,並促進美國國內這些物資來源的保護和開發,以盡量減少和防止美國在緊急時期為保證這些物資的供應而對外國的依賴。因為這種依賴不僅危險,而且代價昂貴」。出於國防安全目的,這些礦產資源儲備,雖然基本上未曾動用過,但一直是一股巨大的威懾力量,它對維持冷戰期間國際格局的平衡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對礦產資源的爭奪,過去是、現在是、將來仍將是國際沖突的重要導火索之一。據不完全統計,近幾十年來,因礦產資源而引起的國際爭端或潛在的國際爭端不少於13宗,涉及40多個國家和地區,其中包括我國的南沙、西沙和東海。

以全球儲備較為成熟的石油貿易為例,歷史上石油輸出國組織曾經以「石油武器」,通過大幅度提價或禁運,破壞敵方國家經濟的正常運行,脅迫對方作出讓步,達到其政治目的。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石油危機,「石油武器」的威力發揮到極致,給世界經濟,特別是西方依賴石油進口國的經濟造成巨大的損失。不可否認,由於非歐佩克國家石油產量增長很快,「歐佩克」在世界石油市場上的話語權有所下降,石油市場供應多源性已經形成。這一方面有利於石油消費國分散石油供應來源,降低風險;另一方面,由於這種多元性供應的各方之間石油生產能力不能互相替代,這就使得掌握「石油武器」的國家也相應由一方變成多方,任何一方使用「石油武器」都會沖擊世界經濟的正常運行。當石油凈進口國沒有足夠的石油儲備時,在產油國揮舞「石油武器」時能做的只是讓步。但當石油消費國有足夠的儲備或者有集體安全措施時,「石油武器」的威力就會大大削弱。如果石油消費國在儲備的支撐下能維持幾個月的經濟基本正常運轉,很難想像石油生產國,特別是那些國內部矛盾重重,經濟單一性強的國家還能夠堅持停止兩個月、甚至半年的石油生產和出口。世界主要石油進口國先後建立起來的石油儲備是1985年以來「石油武器」失效的主要原因之一。

1.2.4 優勢礦產資源戰略儲備可以增強對國際市場的調控能力

由於礦產勘查投入不足,找礦勘查成果下降,加之高強度的開采,我國優勢礦產的儲量趕不上儲量耗竭的速度,表現為總的查明資源儲量逐年下降,如鎢礦查明資源儲量從2001年的583萬噸減少到2005年的569萬噸;錫礦和銻礦查明資源儲量也從2001年開始一路下滑,錫資源從2001年的506.9萬噸下降到2006年的476.92萬噸,降幅5.91%,錫資源潛力和保證程度下降,根據現有生產能力和2006年儲量計算,我國錫礦儲量的靜態保證年限只有10年左右;稀土查明資源儲量更是連續25年下降。另一方面,一批建設於20世紀50~60年代的礦山,後備儲量衰竭,資源接替問題嚴重,生產能力逐步萎縮。

近年來,隨著經濟發展,我國優勢礦產資源開發成為國內外資金追逐的投資熱點(如鎢、稀土等),采礦生產能力和實際生產量大大超過國家制定的總量控制目標。受利益驅動,部分省區的礦山企業超計劃指標生產的情況十分嚴重,且產能盲目擴張。例如廣東鎢精礦生產量比上年超產的幅度高達2~3倍,而湖南、內蒙古的超產幅度也達30%~40%。由於嚴格控制總量的綜合治理措施和限制初級產品項目建設的產業政策很難落實到位,產能過剩,產量過大,爭搶資源,爭搶市場,造成了激烈的惡性競爭,嚴重影響行業整體效益的發揮。

由於一些地方、企業片面追求局部利益,加上管理工作還不到位,在特定礦種礦產資源開發利用和保護方面存在一些較為突出的問題。不按國家規定的計劃開采,造成過度開發,礦產品競相壓價,低水平重復建設,產品附加值低,盲目出口初級產品,部分高附加值產品尚需進口,產業結構很不合理,以致造成一些地方生產經營秩序混亂,產品長期供過於求,資源優勢不能發揮效用,國家利益受到嚴重損害。如銦礦作為新型戰略資源,我國儲量僅佔世界儲量的10%,產量卻佔60%以上,大量廉價出口,資源外流現象非常嚴重。

1.2.5 礦產資源戰略儲備是降低國家外匯儲備風險的一種形式

傳統的國家儲備通常指硬通貨——黃金和外匯,截至2007年底,中國的外匯儲備余額15282.49億美元。外匯儲備可以彌補國際收支逆差,提高國際金融市場融資能力,可以保護一國免受外部沖擊。作為穩定貨幣的手段,外匯儲備的確是需要的,但並非越多越好,要考慮其成本問題,擁有過多的外匯儲備是不經濟的;外匯儲備過多,還使得我國貨幣面臨升值壓力,很可能會成為國際炒家的追逐對象。此外,外匯儲備過多還會失去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優惠貸款,在必要時還要反過來對國際收支發生困難的國家提供幫助。因此,過高的外匯儲備也面臨一定的風險,如何分擔國家過高的外匯儲備風險,是我國金融行業面臨的緊迫任務。

適度分散國家儲備是減少風險的有效形式。礦產資源作為一種稀缺性不可再生資源,其價值總體趨勢應該是逐步增大,價格逐步走高的。國家動用一定的外匯儲備進行礦產資源戰略儲備實際上也能起到一種保值升值效果。如果對礦產資源戰略儲備採取靈活管理體制,甚至動用一定程度的儲備量參與商業活動,也能起到套期保值作用,按照這樣觀點來看,礦產資源戰略儲備不完全是一種「狹義」上的負擔,也有可能起到資金的保值增值和增加國家財富的作用。

為了維護國家安全和經濟安全,防備國際強權政治可能對我國的經濟封鎖、制裁以至破壞,防備各種可能的自然災害,對礦產資源尤其是我國比較短缺而用量又比較大的戰略性礦產資源,建立適當規模的戰略儲備是完全必要的,也是有可能的。

建立我國礦產資源戰略儲備緊迫性的另一個重要因素是抓住未來的戰略機遇期。著手建立健全我國的資源戰略儲備,對於可持續發展的資源保障和搶占資源制高點十分重要,是中國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過程中資源保障的一個重要手段。

『貳』 戰略物資有哪些

戰略物資是對國計民生和國防具有重要作用的物質資料。包括主要的工業產品、農產品和礦產品。按加工深度,可分為原料、材料、半成品和製成品。
戰略物資概念始見於20世紀30年代。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前,許多國家尤其是西方國家根據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教訓,從擴軍備戰的需要出發,積極儲備或控制鋁、鉻、石油等重要物資,從而逐步形成了戰略物資的概念。最初,戰略物資專指用於製造武器裝備和軍用物資的原材料,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和經濟的發展,人們確定戰略物資的著眼點已不局限於軍事方面,而是基於國民經濟的總體需要,因而戰略物資的種類不斷增加,范圍不斷擴大。
戰略物資對於國計民生和國防具有重要意義。如鋼鐵是現代工業和國防工業的主要材料,有色金屬對於國防工業至關重要,稀有金屬與航空。航天、原子能、電子等尖端工業和軍事技術的發展密切相關。各種戰略物資的具體作用,隨著經濟。國防和科學技術的發展而不斷發生變化。有人預言,鈦將成為用僅次於鐵和鋁的第三代金屬,鋰將成為21世紀的「能源金屬」,稀土將成為強磁超導材料,等等。
世界各國因資源狀況、經濟技術發展水平和軍事戰略不同,戰略物資的選定標准和具體分類也不盡相同。但從總體上看,確定戰略物資一般從三個方面考慮:一是對國計民生的重要性,重要的物資要列人;二是本國資源和生產能力情況,蘊藏量少。產量低。依賴國外供應可靠性差的物資要列人;三是本國科技水平和工業生產水平,經濟技術發展水平高的國家,一般把稀有金屬等確定為戰略物資。蘇聯把對國計民生有特殊重要性的礦產原料。燃料、化工產品和農產品統統列人戰略物資,而不論其來源狀況如何。美國按
《1979年重要戰略材料儲備法》規定,計有62類93個品種,其中工、礦產品80種,農畜產品13種;礦產品中有13種完全依賴進口,23種一半以上依賴進口。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蘇聯由於資源豐富,加之在戰前幾個五年計劃期間建立了冶金、煤炭、石油。化工等重工業,所以基本保障了軍工生產對原材料的需要。法西斯德國本國戰略物資缺乏,依靠從被佔領國掠奪多種原料進行軍工生產,後來其原料來源被切斷,軍工生產便難以為繼,這是導致其經濟崩潰和徹底失敗的重要原因之一。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超級大國為爭奪和控制戰略物資,進行了激烈的斗爭。
中國地大物博,戰略物資豐富。以有色金屬為例,已探明儲量的有50餘種,其中鎢。錫。鉛。鋅、銻。鈦。稀土等均居世界前列。為了保障戰略物資供應,中國從50年代開始建立國家戰略物資儲備體系,並不斷在實踐中予以完善和發展。

『叄』 戰略性礦產資源及儲備的內涵與分類

1.1.1 戰略性礦產資源的定義及分類

1.1.1.1 戰略性礦產資源的定義

結合我國資源特點和供需趨勢分析,我國戰略性礦產資源的定義是:對國民經濟和國防安全至關重要的,由於受資源短缺或技術能力制約,國內供應不能滿足的、或發生供應中斷、市場震盪時會對重要產業和國防安全產生巨大影響的,以及對世界市場具有調控能力的礦產資源。

1.1.1.2 戰略性礦產資源的分類

依據戰略性礦產資源的定義,我國戰略性礦產資源大致可分為3類:

第一類是短缺性礦產資源。這類資源包括鐵、錳、鉻、銅、鋁等大宗礦產,以及鈷、鉑、錸、鉿、鈮等稀散元素礦產,前者的重要性主要表現在用量大,價值量大,用途廣泛,產業關聯度高,後者的重要性主要表現在其功能在國民經濟和國防建設中的不可替代性;

第二類是技術制約性礦產資源。這類資源包括品質不佳,開發成本高,國際競爭力不強,以及加工技術不高而形成較高的對外依存度,如海綿鈦、鈹、鋰、硫等礦產資源;

第三類是能夠調控國際市場的優勢礦產資源。這類資源產量占據了全球的絕對份額,其供應量直接決定著全球的市場形勢,如稀土、鎢、錫等。

戰略性礦產資源的分類不是完全絕對的,存在3種情況,一是屬於某一類戰略資源;二是有些礦產資源的狀況介於兩類之間;三是隨著勘查和開發利用技術的進步或者資源的消耗,戰略資源的類屬會發生動態變化。

1.1.2 儲備的定義及分類

儲備就是儲存和備用。礦產資源儲備是為保障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保證礦產資源的持續供應,應對國內外政治、經濟和自然等突發事件,穩定礦產資源市場而進行的儲存和備用。礦產資源儲備具有較強的緩沖作用。通過調整儲備規模,礦產資源儲備具有保障需求、穩定市場和調整產業3種功能。按照不同的分類依據,儲備主要有3種分類方法。

1.1.2.1 根據儲備主體的不同分為國家儲備和民間儲備

國家儲備:國家儲備也叫政府儲備,是國家根據需要而統一實施的儲備,它是由國家財政預算安排而建立,由國家統一管理、調度和使用,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擅自動用。一般而言,國家儲備的資源都是有關國計民生和國家安全的戰略性資源。

民間儲備:是指由企業和消費者進行的儲備,如企業為維持生產進行的原材料儲備(庫存)。其儲備費用由儲備者負擔,其調度和使用權屬於儲備者。

1.1.2.2 根據儲備的目的不同分為戰略儲備、經濟儲備和商業儲備

(1)戰略儲備

是從國家經濟和國防安全的角度出發,為了應付政治、經濟和自然等突發事件而進行的事關國計民生的戰略性資源的國家儲備。當今世界,一方面局部軍事、政治、經濟事件時有發生,一個國家很難預料是否會捲入戰爭之中或受到資源來源地、運輸通道偶然事件造成的資源供應中斷。另一方面,經濟全球化使得資源的全球配置加強,弱化了國家的政治經濟邊界,全球產業或市場鏈條中任何一個環節出現問題,都可能影響到一個國家的資源安全,經濟危害的連鎖性明顯增強。因此,必須做好各種准備,尤其是資源戰略儲備不可忽視。

戰略儲備的內涵體現在:①儲備的主體是國家,由國家財政預算安排而建立,國家統一管理;②儲備的對象是戰略性的,是有嚴格選擇和限定的;③儲備提供的是國家安全品,是公益性的,而不是直接的經濟品;④儲備量的大小與國家應對安全風險的決心和戰略目標有關。

(2)經濟儲備

是為了保障經濟持續、穩定、健康發展,防止資源供應中斷而進行的儲備。由於各種災害、事故以及市場震盪、禁運和有條件的輸出等情況,隨時都有可能引起資源短缺和不足,影響經濟發展,因此就需要進行經濟安全儲備。

當今世界經濟競爭成為國家競爭的主要手段,經濟安全也成為國家安全的重要內容。戰略儲備的內涵遠遠超出傳統的國防儲備的范疇,並且與經濟儲備的目的和職能日益重疊。從這個意義上講,以國家或政府為主體的經濟儲備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並入國家戰略儲備的范疇。

(3)商業儲備

也叫市場儲備,是指企業或個人為保證生產的順利進行,保障自身有序經營而建立的適度儲備。有些企業和個人為了牟取暴利,壟斷市場,囤貨居奇,人為製造餘缺而進行的某些資源儲備也屬於商業儲備。與戰略儲備不同,商業儲備的目的主要是直接的經濟利益,因而依據市場情況,商業儲備的主體和客體都可能發生很大變化。

1.1.2.3 根據儲備形式的不同分為礦產地儲備和礦產品儲備

礦產資源儲備有兩種形式:礦產品儲備、礦產地儲備。石油儲備因為儲備對象的重要性和儲備規模較大,被認為是一種獨立的儲備形式,但就其儲備性質而言,只屬於一種礦產品儲備。

國內研究礦產資源儲備的學者之一王玉平教授曾經提出礦產資源儲備分為4種形式:礦產資源探明儲量的儲備,即只探不採;形成生產能力後的礦山產能儲備;礦產品儲備;礦產品加工產品——原材料的儲備。綜合考慮國內外社會經濟政治態勢、正常時期礦產品消費水平以及非常時期對礦產品的特殊需求等因素,根據我國的國情和礦情,現階段,我國的礦產資源儲備主要分為礦產地儲備和礦產品儲備兩種形式。

1.1.3 礦產地儲備和礦產品儲備的定義及特點

1.1.3.1 礦產地儲備

礦產地儲備是後備礦產資源開發基地的一部分。後備礦產資源開發基地是指經過地質勘查劃定蘊藏有或可能蘊藏有礦產資源的地區。這些地區一部分繼續開展地質工作,直至開發利用;一部分則為了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應對未來需求,或當前開發技術不可行、開發不經濟,為了盡可能地提高資源的利用效益,實現資源的合理配置而儲備起來,作為戰略保留基地,留待以後勘查、開發和利用。這種行為稱之為礦產地儲備,也稱礦產地儲備。礦產地儲備的量取決礦產資源儲備的規模和結構。

礦產地儲備按照不同的分類依據有不同的儲備形式。按照儲備手段的不同分為規劃儲備和礦業權儲備。規劃儲備是通過國家礦產資源規劃以及礦產地儲備專項規劃進行的儲備;礦業權儲備是通過回購、申請等方式由礦產地儲備管理機構持有礦業權而進行的儲備。按照礦產地資源品位和地質條件的不同分為優質礦產地儲備和資源稟賦條件差的礦產地儲備。優質礦產地儲備是將品位高、開發條件好的資源地儲備起來,其目的一是為了保護優勢資源,二是為了保證短缺資源具有一定的應急開發能力;資源稟賦條件差的礦產地儲備是將受到技術條件限制、開發成本高、國際競爭力不強或者一些壓覆礦產地儲備起來,其目的主要是減少資源浪費、增強資源對經濟社會發展的長期保障能力。按照儲量規模的不同分為大型、中型和小型礦產地儲備。按照勘查程度的不同分為儲量儲備和遠景資源儲備。儲量儲備是對經過詳查階段以上地質工作形成儲量的礦產地進行的儲備;遠景資源儲備是對未形成儲量的礦產地先進行儲備,然後再組織後續地質工作。實現科學的礦產地儲備要綜合考慮各種儲備形式的特點,形成各種礦產地儲備形式的合理搭配。

礦產地儲備的優點:一是可以節省儲備建設成本,便於管理;二是有利於礦產資源的儲存,儲備形式更加安全,在遇到人為和自然條件突變時,更能保證資源的安全存儲;三是儲備規模調節幅度大,依據國家長期發展的需要,礦產地儲備的規模可以通過增儲、輪換和梯次動用等方式實現儲備規模的大幅變化;四是礦產地儲備具有威懾作用,有利於增強在國際資源價格談判中的話語權;五是提高資源的開發利用效益,當技術、經濟條件具備時再行開發可以有效地減少資源浪費,同時也為技術進步贏得時間;六是對經濟社會的發展保障時效長,調整資源在代與代之間的分配,有利於礦產資源的可持續開發利用。

礦產地儲備的缺點是應急能力差,動用起來周期長,對短期的供應中斷和價格變化的反應能力弱。

礦產地儲備的主體主要是政府,一般來說,礦產地儲備的實現途徑分為規劃儲備和礦業權儲備。

礦產地儲備的功能:保障國家中長期的經濟安全和國家安全,實現可持續發展。發展離不開礦產資源,而礦產資源的稀缺性和不可再生性決定了資源的日趨耗竭。一方面,一個探明儲量的礦產地要形成產能一般需要3~5年的周期。另一方面,礦產地儲備更能實現資源的安全存儲,儲備規模調節幅度大。因而,礦產地儲備的主要目的在於實現國家的可持續發展。

礦產地儲備最典型的例子是美國的戰略石油儲備基地。美國在阿拉斯加北坡劃出了大片含油土地作為國家石油儲備地,只探不採。這是美國為了其長期的戰略利益,把自己的資源儲備起來,先去開發其他國家的資源。此外,玻利維亞、墨西哥以及其他一些國家也曾將國土面積中的一部分作為礦產資源戰略儲備地區保留起來。

1.1.3.2 礦產品儲備

礦產品儲備,是指已經開采出的原料礦產或冶煉加工成成品、半成品的儲備。礦產品儲備是資源儲備的最傳統、最主要、最直接的形式。礦產品儲備包含產品儲備和原料儲備。如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的石油儲備的對象大多為原油,就屬未加工的礦產原料儲備。而成品油的儲備則可歸為稍加工的礦產品儲備。兩者均屬廣義的礦產品儲備。

礦產品儲備特點:便於操作,能夠及時供應,應急能力比較好。但儲備成本較高,耗費大量人力物力,運營管理較為復雜。

礦產品儲備的功能:由於礦產品儲備可以快速投放市場,保證及時供應,所以礦產品儲備的功能主要是為了應對中短期供應中斷,平抑價格的過度波動,穩定市場,保障當期經濟社會的平穩發展。

礦產品儲備主體可以由政府、公共機構和企業共同投資。吸儲的形式可以是現貨,也可以是期貨。期貨儲備,具有高效率、低成本、迅速對供需變化作出反應的優點,可以節省儲存成本和運營管理成本。但可控性較差,一是期貨到期時點不一定是國家緊急需要時點,二是當突發事件發生時,不能保證貨物正常交貨或運輸。現貨儲備可以彌補期貨儲備的缺點,但儲備成本要高於期貨儲備。所以,在礦產品儲備時要綜合考慮這兩種形式,進行組合儲備。

現階段,我國礦產品儲備和礦產地儲備規模的合理組合還需要慎重權衡。一方面,我國處於工業化發展中期,需要消耗大量資源,從這個意義上說,應該更多儲備應急能力強的礦產品;但同時,我國屬於發展中國家,人均GDP還較低,國力還不夠強大,需要可持續發展的資源保障,從這個層面上講,儲備成本低的礦產地儲備又顯得更為迫切。所以應該權衡設定礦產品儲備和礦產地儲備的規模結構。但是,礦產品儲備在我國早已開展,包括了國家儲備和商業儲備,而作為儲備重要方式之一的礦產地儲備在我國還屬空白,為了保障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結合國力,現階段加快推進礦產地儲備顯得尤為緊迫。

礦產品儲備的優點:①具有較強的應急能力。礦產品儲備的儲備對象是已經開采出的原料或冶煉加工完的成品、半成品,在市場出現供應中斷或者價格出現飆升時,可以迅速投放市場,平抑價格,緩解供應緊張局勢;②礦產品儲備具有較高的靈活性。儲備礦種、儲備規模、增儲渠道不受資源地制約,可以根據國際國內兩個市場的變化,靈活確定儲備方案;③可以實現政府、企業、民間的多元儲備主體;④儲備形式多樣化。礦產品的儲備可以採用現貨、期貨或者現貨與期貨相結合的形式儲備。

相對於礦產地儲備,礦產品儲備的缺點是儲備成本高,儲備規模小,安全性較差,保障周期較短。

『肆』 戰略物資是指什麼

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前,許多國家尤其是西方國家根據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教訓,從擴軍備戰的需要出發,積極儲備或控制鋁、鉻、石油等重要物資,從而逐步形成了戰略物資的概念。最初,戰略物資專指用於製造武器裝備和軍用物資的原材料,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和經濟的發展,人們對戰略物資的著眼點已不局限於軍事方面,而是基於國民經濟的總體需要,因而戰略物資的種類不斷增加,范圍不斷擴大。戰略物資對於國計民生和國防有重要意義。鋼鐵是現代工業和國防工業的主要材料,有色金屬對於國防工業也有至關重要的作用,稀有金屬與航空、航天、原子能等尖端工業和軍事技術的發展密切相關。有人預言,鈦將成為僅次於鐵和鋁的第三代金屬,鋰將成為21世紀的「能源金屬」。

『伍』 戰備儲備的物資有哪些

戰備儲備通常分為戰略儲備,戰役儲備和戰術儲備。

物資儲備:是指重要的武器裝備,軍工生產原料材以及必要的生活必需品的儲備。

財力儲備:指貴金屬、外匯及本國貨幣的儲備,必要時可以通過貿易獲得軍需品和戰略物資。

能源儲備:則是指國家對石油,煤炭,天然氣等不可再生能源的儲備,以防戰時進口受到限制時能源供應不暢。

其他儲備:戰略儲備還包括人力資源的儲備、軍工生產能力的儲備、交通運輸能力的儲備等多個方面。

(5)戰略儲備金屬擴展閱讀:

戰略儲備:系指為保障戰略行動和支援戰區作戰及其他特殊需要所進行的物資儲備,通常由軍隊最高領導機關和國家有關部門組織實施。

戰役儲備:系指為保障戰役作戰需要所進行的物資儲備,通常由戰役軍團組織實施。

戰術儲備:系指為保障部隊戰斗需要所進行的物資儲備,包括移動儲備和加大儲備,通常由師(或相當於師)以下部隊組織實施。

『陸』 國家戰略儲備都需要儲備哪些東西

原油及原油製品、外匯、金屬(釩、鉻、錳、鈷、鎳、鉬、白金、銀、銅、鋅、鉛、鎢、銦以及稀土等)、棉花、橡膠、食鹽、煤炭、醫療器械、葯品...
以上列出的是國家各種法律上明確提出的戰略物資。

『柒』 戰略物資有哪些

戰略物資是對國計民生和國防具有重要作用的物質資料。包括主要的工業產品、農產品和礦產品。按加工深度,可分為原料、材料、半成品和製成品。戰略物資的選定標准和具體分類世界各國因資源狀況、經濟技術發展水平和軍事戰略不同,戰略物資的選定標准和具體分類也不盡相同。但從總體上看,確定戰略物資一般從三個方面考慮:一是對國計民生的重要性,重要的物資要列入;二是本國資源和生產能力情況,蘊藏量少、產量低、依賴國外供應可靠性差的物資要列入;三是本國科技水平和工業生產水平,經濟技術發展水平高的國家,一般把稀有金屬等確定為戰略物資。蘇聯把對國計民生有特殊重要性的礦產原料、燃料、化工產品和農產品統統列入戰略物資,而不論其來源狀況如何。 美國按《1979年重要戰略材料儲備法》規定,計有62類93個品種,其中工、礦產品80種,農畜產品13種;礦產品中有13種完全依賴進口,23種一半以上依賴進口。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蘇聯由於資源豐富,加之在戰前幾個五年計劃期間建立了冶金、煤炭、石油、化工等重工業,所以基本保障了軍工生產對原材料的需要。法西斯德國本國戰略物資缺乏,依靠從被佔領國掠奪多種原料進行軍工生產,後來其原料來源被切斷,軍工生產便難以為繼,這是導致其經濟崩潰和徹底失敗的重要原因之一。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超級大國為爭奪和控制戰略物資,進行了激烈的斗爭。 中國地大物博,戰略物資豐富。以有色金屬為例,已探明儲量的有50餘種,其中鎢、錫、鉛、鋅、銻、鈦、稀土等均居世界前列。為了保障戰略物資供應,中國從50年代開始建立國家戰略物資儲備體系,並不斷在實踐中予以完善和發展。 專門立法管理戰略物資儲備好處 專門立法管理戰略物資儲備,至少有幾大好處:一是規劃更系統。從法律層面明確到底哪些是關系國計民生的戰略物資,哪些部門承擔管理職責,需要儲備至何種規模,如何規劃儲備布局,等等,便於形成合力,提高效率。 二是保護更嚴格。對列入戰略物資儲備名錄的資源能源,嚴格依法進行保護,該限制出口的就限制出口,該完成儲備額度的就切實完成,否則可以依法問責。 三是應對更及時。對戰略物資的供給應進行安全監測和及時評估,在嚴格依據法律規定的前提下,設計調整儲備規模的預案,發揮其「蓄水池」作用。 望採納,謝謝 !

『捌』 人類最大的戰略儲備物資是什麼

主要包括物資儲備、財力儲備和能源儲備。

1、物資儲備

是指重要的武器裝備、軍工生產原料材以及必要的生活必需品的儲備;

2、財力儲備

指貴金屬、外匯及本國貨幣的儲備,必要時可以通過貿易獲得軍需品和戰略物資;

3、能源儲備

則是指國家對石油、煤炭、天然氣等不可再生能源的儲備,以防戰時進口受到限制時能源供應不暢;

4、其他儲備

此外,戰略儲備還包括人力資源的儲備、軍工生產能力的儲備、交通運輸能力的儲備等多個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