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黃金儲備 » 如何理解我國的國際儲備
擴展閱讀
類似於金條 2021-03-31 20:26:33
何蘭黃金市廠 2021-03-31 20:26:32
蒲幣對人民幣匯率 2021-03-31 20:26:27

如何理解我國的國際儲備

發布時間: 2021-03-27 17:51:39

A. 如何看待我國快速增長的外匯儲備

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與國外各國的貿易日益頻繁,不斷拓展對外交易的深度和廣度,我國外匯的規模也在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改革開放之初我國外匯儲備增長緩慢,進入21世紀,我國外匯儲備增速開始加快,據2009年4月底數據,中國外匯儲備排名世界經濟體第一,日本居第二,俄羅斯居第三。直至今日,再次出現增長高峰,依然保持在第一位。外匯儲備作為一個國家經濟金融實力的標志,穩定本國匯率以及維持本國國際信譽的物質基礎,並非多多益善。近年來,外匯儲備規模的急劇擴大,已經對中國的經濟發展帶來了負面影響。

一、外匯儲備增長過快的原因
1.熱錢的大量湧入
自古以來,中國作為一個資源大國、消費大國,一直受到外國的關注。外國人看重中國市場,不斷投資,形成熱錢大量湧入的局面。熱錢的目的在於用盡量少的時間以錢生錢,只追求高回報,純粹為了盈利而投資,不製造就業、商品或服務。熱錢的大量進入,加大外匯占款規模,影響貨幣政策正常操作,擾亂了金融體系的正常運行,造成我國外匯儲備的不斷擴大。
2.持續貿易順差
在我國政治環境穩定、市場潛力巨大和外資外貿政策優惠的吸引下,外資規模不斷增大,對外貿易持續順差,是我國外匯儲備過快增長的主要原因。由貿易順差引致的外匯儲備增加,反映了國內總需求不足,國內需求不足在宏觀層面上又進一步表現為中國的國內儲蓄大於國內投資。外商直接投資引起的外匯儲備增加,意味著中國將許多的良好投資機會拱手讓給了外國人。
3.政策導向誤區
外匯儲備是一種實際資源的象徵,但並不是外匯儲備越多越好,這種觀點是一種脫離國情的片面觀點。外匯儲備增長與經濟運行狀況之間不一定成正比關系,大眾的錯誤理解,使企業將眼光放在了吸收資金方面,造成外匯儲備增長。

二、巨額外匯帶來的負面影響
1.損害中國經濟增長的潛力
據報道,中國外匯的借入儲備比例較大。如果中國持有大量的外匯儲備並借入大量外債,相當於將中國國內的資源低價轉給外國人,同時又以高價借入了國外資金,其中的損失是可以預見的。國內的有效資源沒有給國內的經濟發展創造價值,而且,外匯並沒有轉化為國民生產要素,沒有轉化為有效生產力,不能對中國經濟增長起到推動作用,反而由於這種過快的增長,損害了中國經濟增長的潛力。
2.增加了外匯儲備管理的風險
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國際資金的大規模流動,金融市場的利率和匯率的劇烈波動,美元不斷貶值,美國的市場經濟蕭條,次貸危機,這些市場經濟的不穩定性,都勢必會影響外匯儲備管理的風險。而我國的外匯以美元為主,外匯積累過多,導致市場流動性過多,也增加了央行對沖工作的壓力, 嚴重增加我國外匯儲備管理的風險。

三、措施建議

1.尋找新的投資方向
中國人民銀行(PBOC)行長周小川9日在馬來西亞出席央行會議時表示:「中國是不是該考慮將儲蓄轉向非洲那樣的地方,而不是太過集中於美國呢?」我們可以理解為將中國外匯投資於非洲市場,投資開發非洲。在金融危機的大形勢下,各國都積極尋找方法來幫助本國度過危機。西方各大公司縮減開支但求自保,這樣就在非洲空出了很大一塊市場,而中國正苦於龐大的外匯儲備沒有投資方向,兩者各取所需,可以達到雙贏的局面:非洲窮國得到了優良的基礎設施和發展資金,中國則為多得燙手的外匯儲備找到了出路,去交換實實在在的資源,同時贏得了非洲市場,可以解決國內過剩產能問題。
2.培育並完善一個完全的外匯市場機制。
外匯儲備是一個國家經濟實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於平衡國際收支,穩定匯率有重要的影響。因此,國內應該培育並完善一個完全的外匯市場機制,完善匯率的決定基礎,增加匯率的靈活性,穩定人民幣的匯率,重視結構性調整政策。
3.建立外匯儲備投資機構
當前許多國家利率偏低,導致各國央行難以讓外匯儲備達成更高收益。中國在本國龐大的外匯儲備形勢之下,建立外匯儲備投資機構,在堅守安全、流動性及報酬等目標下,建立多元化的投資機制,將外匯轉化為實在的資源,為進口企業提供融資支持和信息服務,推動中國市場經濟發展。
4.加強風險管理,逐步放鬆利率的管制
國家外匯儲備的管理原則可以歸納為「安全、靈活、保值、增值」。適時對造成國際收支長期順差的宏觀經濟相關政策和戰略進行調整。運用先進的風險管理技術,建立完善的內部風險管理制度和風險披露制度。深化外匯管理體制的改革,取消不必要的管理體制,簡化手續,允許小額境外投資購匯。進一步取消在外匯資金審核等方面存在的不必要的限制。積極鼓勵企業參與國際經濟合作,加強中國和世界經濟的經濟互補。
5.追求外匯儲備多元化的目標
多投資一些長期產品或實物產品;將部分外匯儲備幣種換成其他貨幣,以改善大量持有美元,造成受美國市場經濟制約的局面;建立礦產資源儲備制度,利用外匯儲備較多的條件,增加國家戰略性資源的儲備;另外還可以購進黃金、石油、天然氣、稀土礦等不可再生的戰略資源,為我國進行長遠性的戰略投資提供資金保障。

B. 如何看待我國過多的外匯儲備

  • 外匯儲備(Foreign Exchange Reserve),又稱為外匯存底,指為了應付國際支付的需要,各國的中央銀行及其他政府機構所集中掌握的外匯資產即外匯儲備。

  • 分析:

目前對於外匯儲備的很多看法並未觸及本質,甚至還存在不少誤解,因此,非常有必要重新審視外匯儲備的本質以及外匯儲備的管理體制與模式。

所謂「國家外匯儲備」,通常應該是指國家財政出資購買和管理的外匯資產。但在中國,目前是指央行以人民幣購買的,並由央行統一存儲、支配和管理的外匯。嚴格來講,由央行購買、存儲並管理外匯,是央行投放貨幣的一種渠道,由此形成的外匯儲備,本質上應該是一種貨幣發行儲備物,是流通中貨幣的抵押物或信託網擔保物。其買賣主要用於控制貨幣供應量,平抑貨幣幣值,避免發生超過預期的重大波動。

而只有回歸「央行外匯儲備」作為貨幣儲備物的本質屬性,現有「國家外匯儲備」模式下掩蓋的諸多問題就會水落石出,很多糾結的問題才有可能找到解決之道。

雖然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改變「國家外匯儲備」模式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但只要明確了改革的方向和原則,做足了充分的准備,才能回歸外儲本質,繼而推動現有的外匯儲備模式,真正達到預期的政策效果。

C. 如何對我國國際儲備快速增長的原因進行分析

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與國外各國的貿易日益頻繁,不斷拓展對外交易的深度和廣度,我國外匯的規模也在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改革開放之初我國外匯儲備增長緩慢,進入21世紀,我國外匯儲備增速開始加快,據2009年4月底數據,中國外匯儲備排名世界經濟體第一,日本居第二,俄羅斯居第三。直至今日,再次出現增長高峰,依然保持在第一位。外匯儲備作為一個國家經濟金融實力的標志,穩定本國匯率以及維持本國國際信譽的物質基礎,並非多多益善。近年來,外匯儲備規模的急劇擴大,已經對中國的經濟發展帶來了負面影響。

一、外匯儲備增長過快的原因
1.熱錢的大量湧入
自古以來,中國作為一個資源大國、消費大國,一直受到外國的關注。外國人看重中國市場,不斷投資,形成熱錢大量湧入的局面。熱錢的目的在於用盡量少的時間以錢生錢,只追求高回報,純粹為了盈利而投資,不製造就業、商品或服務。熱錢的大量進入,加大外匯占款規模,影響貨幣政策正常操作,擾亂了金融體系的正常運行,造成我國外匯儲備的不斷擴大。
2.持續貿易順差
在我國政治環境穩定、市場潛力巨大和外資外貿政策優惠的吸引下,外資規模不斷增大,對外貿易持續順差,是我國外匯儲備過快增長的主要原因。由貿易順差引致的外匯儲備增加,反映了國內總需求不足,國內需求不足在宏觀層面上又進一步表現為中國的國內儲蓄大於國內投資。外商直接投資引起的外匯儲備增加,意味著中國將許多的良好投資機會拱手讓給了外國人。
3.政策導向誤區
外匯儲備是一種實際資源的象徵,但並不是外匯儲備越多越好,這種觀點是一種脫離國情的片面觀點。外匯儲備增長與經濟運行狀況之間不一定成正比關系,大眾的錯誤理解,使企業將眼光放在了吸收資金方面,造成外匯儲備增長。

二、巨額外匯帶來的負面影響
1.損害中國經濟增長的潛力
據報道,中國外匯的借入儲備比例較大。如果中國持有大量的外匯儲備並借入大量外債,相當於將中國國內的資源低價轉給外國人,同時又以高價借入了國外資金,其中的損失是可以預見的。國內的有效資源沒有給國內的經濟發展創造價值,而且,外匯並沒有轉化為國民生產要素,沒有轉化為有效生產力,不能對中國經濟增長起到推動作用,反而由於這種過快的增長,損害了中國經濟增長的潛力。
2.增加了外匯儲備管理的風險
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國際資金的大規模流動,金融市場的利率和匯率的劇烈波動,美元不斷貶值,美國的市場經濟蕭條,次貸危機,這些市場經濟的不穩定性,都勢必會影響外匯儲備管理的風險。而我國的外匯以美元為主,外匯積累過多,導致市場流動性過多,也增加了央行對沖工作的壓力, 嚴重增加我國外匯儲備管理的風險。

三、措施建議

1.尋找新的投資方向
中國人民銀行(PBOC)行長周小川9日在馬來西亞出席央行會議時表示:「中國是不是該考慮將儲蓄轉向非洲那樣的地方,而不是太過集中於美國呢?」我們可以理解為將中國外匯投資於非洲市場,投資開發非洲。在金融危機的大形勢下,各國都積極尋找方法來幫助本國度過危機。西方各大公司縮減開支但求自保,這樣就在非洲空出了很大一塊市場,而中國正苦於龐大的外匯儲備沒有投資方向,兩者各取所需,可以達到雙贏的局面:非洲窮國得到了優良的基礎設施和發展資金,中國則為多得燙手的外匯儲備找到了出路,去交換實實在在的資源,同時贏得了非洲市場,可以解決國內過剩產能問題。
2.培育並完善一個完全的外匯市場機制。
外匯儲備是一個國家經濟實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於平衡國際收支,穩定匯率有重要的影響。因此,國內應該培育並完善一個完全的外匯市場機制,完善匯率的決定基礎,增加匯率的靈活性,穩定人民幣的匯率,重視結構性調整政策。
3.建立外匯儲備投資機構
當前許多國家利率偏低,導致各國央行難以讓外匯儲備達成更高收益。中國在本國龐大的外匯儲備形勢之下,建立外匯儲備投資機構,在堅守安全、流動性及報酬等目標下,建立多元化的投資機制,將外匯轉化為實在的資源,為進口企業提供融資支持和信息服務,推動中國市場經濟發展。
4.加強風險管理,逐步放鬆利率的管制
國家外匯儲備的管理原則可以歸納為「安全、靈活、保值、增值」。適時對造成國際收支長期順差的宏觀經濟相關政策和戰略進行調整。運用先進的風險管理技術,建立完善的內部風險管理制度和風險披露制度。深化外匯管理體制的改革,取消不必要的管理體制,簡化手續,允許小額境外投資購匯。進一步取消在外匯資金審核等方面存在的不必要的限制。積極鼓勵企業參與國際經濟合作,加強中國和世界經濟的經濟互補。
5.追求外匯儲備多元化的目標
多投資一些長期產品或實物產品;將部分外匯儲備幣種換成其他貨幣,以改善大量持有美元,造成受美國市場經濟制約的局面;建立礦產資源儲備制度,利用外匯儲備較多的條件,增加國家戰略性資源的儲備;另外還可以購進黃金、石油、天然氣、稀土礦等不可再生的戰略資源,為我國進行長遠性的戰略投資提供資金保障。

D. 怎樣看待我國的巨額國際儲備具體點啊!!!

巨額國際儲備不僅是美圓,也有黃金、鑽石珠寶。1997年泰國政府由於國際儲備不足,無法支付量子基金對泰國短期國債的資金,使得泰國經濟崩潰。中國擁有巨額國際儲備可以支付外國投機商對人民幣匯率抄做產生的貨幣差價,也可以用來進行國家建設和對外援助。可以說是國家經濟穩定的保證。
俄羅斯聯邦在蘇聯解體後經濟並沒受巨大損失,就是因為沙皇留下許多硬通貨幣(珠寶、黃金、器皿、藝術品,這些都是物價之寶,希望他們能珍惜),有了很強大的支付能力,
所以,國際儲備是一個國家經濟穩定的保證,也是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體現。看看美國就知道了。

E. 結合時政,你如何看待我國近年來的外匯儲備

近年來由於我們國家對外經濟的不斷發展,出口的增多,我們的外匯儲備是不斷增加的,中國的外匯儲備目前是世界上外匯儲備最多的國家。外匯儲備在應對國際風險方面具有一定的積極作用,但是過多的外匯儲備。反映出我們國家經濟發展,對出口的依存度比較高,應該擴大內需,利用內需拉動經濟增長。

F. 我國如何管理國際儲備

(一)完善相關經濟稅收政策,實現國際收支平衡
在經常項目上轉變長期順差格局,實現收支平衡。一方面,通過出口稅制的改革,支持和培育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和自主品牌的商品出口,提高出口商品附加值;同時限制一些能耗型、污染型、資源型商品出口,改善我國產業結構,使對外貿易從數量擴張向質量提高和國際競爭力提升轉變。另一方面,進一步降低進口關稅水平和減少非關稅壁壘措施,加大先進技術設備與國內緊缺物資、原材料的進口;放寬居民企業的用匯自主權,便利其經濟活動。
資本項目方面,過去20多年,我國累計引進直接投資約4800多億美元,成為發展中國家成功利用外資的楷模。但單純引進外資已經給我國的資源環境造成了很大壓力。目前應該從注重數量向注重質量轉變,從鼓勵外資流入、限制流出逐漸轉向流入與流出平衡轉變。具體來說,改變以引進外資多少來衡量官員政績的傳統觀念;逐步取消外商直接投資在所得稅等方面的優惠政策,對其實行國民待遇;放鬆對資本流出的限制,鼓勵國內企業對外投資,培植本國的跨國公司。
(二)改變儲備管理決策機制,構建雙層次儲備管理體系 儲備管理應從國家戰略利益來考慮,而不能單純從央行資產負債表來考慮。英國、美國、日本等經濟體的實踐表明,由財政部決策的、央行執行的雙層儲備管理體系是國際儲備管理的基礎。
(三)優化外匯儲備結構,實現人民幣國際化

首先要實現我國外匯儲備貨幣的多元化。面對美元長期貶值的情勢,而在我國外匯儲備中美元資產的比重佔到80%,遠高於68%的世界平均水平,我國面臨的匯率風險很大,必須進行儲備的幣種結構調整。與美元弱勢相比,歐元的國際地位則呈不斷上升的趨勢,歐元在國際經濟、金融領域中變得越來越重要。據歐盟統計,歐盟現已成為中國最大的貿易夥伴,而中國則是歐盟的第二大貿易夥伴。
(四)增加黃金儲備,保障金融安全
布雷頓森林體系崩潰後,黃金的貨幣地位雖然被削弱了,但是當全球經濟動盪的時候,黃金仍然是信用貨幣的真正對立面,持有黃金比持有任何國家的貨幣資產都安全。目前我國黃金儲備僅占外匯儲備的遠低於其他發達國家3~5% 的一般標准。從保證國家金融安全的角度,我國應增加黃金儲備的比例.有效降低外匯儲備規模。
(五)投資多樣化,提高收益
在巨額外匯儲備下,外匯儲備管理顯得不那麼規范;需要加快金融市場改革,推進利率市場化,更多地通過市場配置資源,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率;要進一步放寬外匯貸款條件,努力推進國內企業的跨地區、跨部門、跨所有制甚至跨國界的兼並重組,做大做強國內資本。
(六)增加重要商品儲備,保障國家經濟穩定和安全
為充分發揮中國國際儲備的功能和作用.實現儲備規模的適度和儲備結構的優化.除了增加黃金儲備數量和提高非美元貨幣儲備份額,還有一些相關的配套措施可以並用,以取得綜合效應。
(七)將部分外匯儲備向非貨幣化成長型儲備轉化
為提高外匯儲備的效益,可將部分超額的儲備加以轉化。現在普遍的觀點是增加戰略物資儲備,但增加物資儲備需要建設相應的配套設施並進行日常管理,其成本相當高。

G. 誰能幫我論述一下如何看待我國高額外匯儲備問題

外匯儲備是一個國家貨幣當局持有並可以隨時兌換外國貨幣的資產。並非所有國家的貨幣都能充當國際儲備資產,只有那些在國際貨幣體系中佔有重要地位,且能自由兌換其他儲備資產的貨幣才能充當國際儲備資產。
高額外匯儲備是我國經濟高速增長的結果,表明了中國經濟在世界經濟體系中的重要地位,但如果這種勢頭不斷持續下去,也會帶來一定的負面影響。

H. 我國的國際儲備情況,並分析是否合理

我國國際儲備體系的發展具有幾個明顯的特點:
1、國際儲備體系由不規范走向內規范,儲備資產規模不容斷增大,其中外匯儲備已列世界第二。

2、長期以來實行穩定的黃金儲備政策。我國黃金儲備的來源主要是依據國家黃金庫存的增長狀況以及對外經濟貿易發展的需要逐步調整的。1978年至
1980年我國的黃金儲備規模為1 280萬盎司,1981年至今,穩定在1
267萬盎司的水平上。1997年以來我國的黃金儲備規模有所上升。這種儲備政策基本上符合我國的國情。
3、外匯儲備構成發生了變化,外匯儲備規模不斷擴大,目前外匯儲備已成為我國國際儲備的絕對主體。
(1)我國外匯儲備構成的變化。長期以來,我國的外匯儲備由兩部分組成:
①國家外匯庫存。
②中國銀行外匯結存。
但從1992年開始,我國的外匯儲備不計中國銀行外匯結存這部分,從而使我國的外匯儲備構成發生了變化。
(2)1994年以後我國外匯儲備規模迅速擴大。
4、國際儲備來源多元化,但主要來自國際收支「雙順差」,即經常項目收支順差與資本項目收支順差。其中,外匯儲備主要來自經常項目順差
其實這些官方語言,經濟界完全不認同

I. 我國國際儲備現狀的看法

當前我國外匯儲備並未明顯過剩2004年的實際外匯儲備額6099億美元與以上根據2004年度的有關數據測算出外匯儲備適度規模相比,可以發現雖然要多些但並未明顯的過多。我們認為,考察我國外匯儲備的快速增長情況是否合理和正常必須放在整個國際環境下進行,單單考慮我國自身情況不可能得出全面的認識。1.近年來發展中國家的外匯儲備出現了普遍快速增加的勢頭。二戰後初期,除美國外,幾乎所有國家都幾乎沒有外匯儲備,根本談不上滿足三個月進口量的儲備規模。隨著西歐各國和日本經濟恢復,全球外匯儲備開始逐步增長,到1960年,全球儲備資產(除去黃金儲備,下同)達到220.64億美元,剛好能滿足兩個月的進口,工業化國家持有153.01億美元,能滿足2.09個月的進口額,高於全球平均水平,發展中國家僅能滿足1.77個月。到1970年,發展中國家的外匯儲備水平超過了工業化國家,上升到滿足2.36個月的進口量,而發達國家則微幅下降為2.05個月。到1990年,全球外匯儲備規模達到了滿足三個月進口量的規模,發展中國家外匯儲備能滿足4.25個月進口,發達國家為2.71個月。到1995年,全體發展中國家持有的外匯儲備量首次超過工業化國家,儲備規模為5.07個月進口額,工業化國家僅為2.53個月。到2003年底,發展中國家的外匯儲備已能滿足8.52個月的進口,而工業化國家僅為2.98個月。整體上來看,自1960年以來,發達國家的外匯儲備規模在2-3個月進口量的規模,變化不大(如果不考慮日本在內,整個發達國家的外匯儲備水平是凈下降的);而全體發展中國家的外匯儲備規模則從不到2個月進口水平,上升至能滿足近9個月的進口,規模增加了近5倍。2.橫向來看,我國的外匯儲備水平在高儲備國家中位置居中。從2004年末的外匯儲備來看,我國的外匯儲備能滿足13個月的進口,而日本是22個月,中國台灣省為17.3個月,俄羅斯為13個月,印度為16.5個月,韓國為10.5個月。從外匯儲備佔GDP的比重來看,我國為37%,日本為17.6%,俄羅斯為17.6%,印度為19.8%,韓國為29.2%,中國台灣省為79.2%,新加坡為120%。綜合來看,我國的外匯儲備水平在高儲備國家中居於中間位置,還不能說是嚴重過剩。3.近年來發展中國家出現的金融危機表明,按滿足3個月進口之需衡量外匯儲備是否適度已經不再適用。在1996年,泰國持有外匯儲備能夠滿足7月進口之需,印度尼西亞能夠滿足5個月,馬來西亞也能滿足4個多月,但是他們都發生了嚴重的金融危機,並且危機首先在外匯儲備相對更充足的泰國發生。盡管高水平的外匯儲備未能阻止金融危機的爆發,但是在國際上仍一直認為對於發展中國家來說,充足的外匯儲備水平有利於防止金融危機的爆發。其實,重要的是如何衡量外匯儲備是否充足和適度,除了考慮進口因素外,也要考慮債務特別是到期債務量、國外投資者收益匯出及未分配利潤、潛在的資本外逃等因素。從發生金融危機的國家來看,盡管外匯儲備能夠滿足超過3個月的進口額,但是如果考慮到以上因素,則都顯不足了,這也就是危機爆發的原因之一。具體到我國,盡管我國自1994年匯率並軌以來一直為貿易順差,為彌補或防止貿易逆差的外匯儲備似乎並無實際需求,但是我們也要看到我國借有大量的外債,每年還本付息的負擔較重;另外,經過多年的利用外資,在我國的外資存量已超過2000億美元,外商投資每年獲得的投資利潤以及未分配都比較客觀;此外,由於眾多方面的原因我國潛在的資本外逃對外匯需求也很巨大。因此,對於如何衡量我國的外匯儲備適度規模時絕不能單看進口規模,而實際上我國外匯儲備需要應對的可能不是貿易逆差時進口的支付需要,而是要應付未來可能發生的資本流出。總之,盡管從理論上難以確定我國外匯儲備適度規模的具體金額,但是毫無疑問,我國的外匯儲備出現了一定程度的過剩。不過令人欣慰的是,一是與有關國家相比我國外匯儲備規模不算嚴重過剩,從存量來看,外匯儲備的少量過剩不會引起較嚴重問題;二是今年7月21日實行人民幣匯率改革改變了過去單一盯住美元的做法,開始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的、參考一攬子貨幣進行調節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新的人民幣匯率制度的實行將逐步增加人民幣匯率的彈性,並逐漸引導市場的預期向供求均衡方向發展,央行也能從維護人民幣對美元固定匯率中漸進抽身,從而最終遏制外匯儲備的高速增長。

J. 談談對我國國際儲備量是否適度的看法

當前我國外匯儲備並未明顯過剩

2004年的實際外匯儲備額6099億美元與以上根據2004年度的有關數據測算出外匯儲備適度規模相比,可以發現雖然要多些但並未明顯的過多。

我們認為,考察我國外匯儲備的快速增長情況是否合理和正常必須放在整個國際環境下進行,單單考慮我國自身情況不可能得出全面的認識。

1.近年來發展中國家的外匯儲備出現了普遍快速增加的勢頭。二戰後初期,除美國外,幾乎所有國家都幾乎沒有外匯儲備,根本談不上滿足三個月進口量的儲備規模。隨著西歐各國和日本經濟恢復,全球外匯儲備開始逐步增長,到1960年,全球儲備資產(除去黃金儲備,下同)達到220.64億美元,剛好能滿足兩個月的進口,工業化國家持有153.01億美元,能滿足2.09個月的進口額,高於全球平均水平,發展中國家僅能滿足1.77個月。到1970年,發展中國家的外匯儲備水平超過了工業化國家,上升到滿足2.36個月的進口量,而發達國家則微幅下降為2.05個月。到1990年,全球外匯儲備規模達到了滿足三個月進口量的規模,發展中國家外匯儲備能滿足4.25個月進口,發達國家為2.71個月。到1995年,全體發展中國家持有的外匯儲備量首次超過工業化國家,儲備規模為5.07個月進口額,工業化國家僅為2.53個月。到2003年底,發展中國家的外匯儲備已能滿足8.52個月的進口,而工業化國家僅為2.98個月。整體上來看,自1960年以來,發達國家的外匯儲備規模在2-3個月進口量的規模,變化不大(如果不考慮日本在內,整個發達國家的外匯儲備水平是凈下降的);而全體發展中國家的外匯儲備規模則從不到2個月進口水平,上升至能滿足近9個月的進口,規模增加了近5倍。

2.橫向來看,我國的外匯儲備水平在高儲備國家中位置居中。從2004年末的外匯儲備來看,我國的外匯儲備能滿足13個月的進口,而日本是22個月,中國台灣省為17.3個月,俄羅斯為13個月,印度為16.5個月,韓國為10.5個月。從外匯儲備佔GDP的比重來看,我國為37%,日本為17.6%,俄羅斯為17.6%,印度為19.8%,韓國為29.2%,中國台灣省為79.2%,新加坡為120%。綜合來看,我國的外匯儲備水平在高儲備國家中居於中間位置,還不能說是嚴重過剩。

3.近年來發展中國家出現的金融危機表明,按滿足3個月進口之需衡量外匯儲備是否適度已經不再適用。在1996年,泰國持有外匯儲備能夠滿足7月進口之需,印度尼西亞能夠滿足5個月,馬來西亞也能滿足4個多月,但是他們都發生了嚴重的金融危機,並且危機首先在外匯儲備相對更充足的泰國發生。盡管高水平的外匯儲備未能阻止金融危機的爆發,但是在國際上仍一直認為對於發展中國家來說,充足的外匯儲備水平有利於防止金融危機的爆發。其實,重要的是如何衡量外匯儲備是否充足和適度,除了考慮進口因素外,也要考慮債務特別是到期債務量、國外投資者收益匯出及未分配利潤、潛在的資本外逃等因素。從發生金融危機的國家來看,盡管外匯儲備能夠滿足超過3個月的進口額,但是如果考慮到以上因素,則都顯不足了,這也就是危機爆發的原因之一。具體到我國,盡管我國自1994年匯率並軌以來一直為貿易順差,為彌補或防止貿易逆差的外匯儲備似乎並無實際需求,但是我們也要看到我國借有大量的外債,每年還本付息的負擔較重;另外,經過多年的利用外資,在我國的外資存量已超過2000億美元,外商投資每年獲得的投資利潤以及未分配都比較客觀;此外,由於眾多方面的原因我國潛在的資本外逃對外匯需求也很巨大。因此,對於如何衡量我國的外匯儲備適度規模時絕不能單看進口規模,而實際上我國外匯儲備需要應對的可能不是貿易逆差時進口的支付需要,而是要應付未來可能發生的資本流出。

總之,盡管從理論上難以確定我國外匯儲備適度規模的具體金額,但是毫無疑問,我國的外匯儲備出現了一定程度的過剩。不過令人欣慰的是,一是與有關國家相比我國外匯儲備規模不算嚴重過剩,從存量來看,外匯儲備的少量過剩不會引起較嚴重問題;二是今年7月21日實行人民幣匯率改革改變了過去單一盯住美元的做法,開始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的、參考一攬子貨幣進行調節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新的人民幣匯率制度的實行將逐步增加人民幣匯率的彈性,並逐漸引導市場的預期向供求均衡方向發展,央行也能從維護人民幣對美元固定匯率中漸進抽身,從而最終遏制外匯儲備的高速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