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中國的稀土儲量到底佔全世界的多少
全球已探明的稀土資源工業儲量約9261萬噸REO,中國稀土工業儲量佔全世界的71.1%,達6588萬噸REO。中國是名副其實的世界稀土資源較大的國家之一,已探明的稀土資源量約6588萬噸。
國務院新聞辦2012年發布的《中國的稀土狀況與政策》白皮書顯示,我國稀土儲量約佔世界總儲量的23%。
中國稀土資源不但儲量豐富,而且還具有礦種和稀土元素齊全、稀土品位及礦點分布合理等優勢,為中國稀土工業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中國稀土資源成礦條件十分有利、礦床類型單一、分布面廣而相對集中。
(1)稀土礦產地儲備擴展閱讀:
中國稀土礦床在地域分布上具有面廣而又相對集中的特點。
地質工作者已在全國三分之二以上的省發現上千處礦床、礦點和礦化產地,除內蒙古·包頭的白雲鄂博、江西贛南、廣東粵北、四川涼山為稀土資源集中分布區。
全國稀土資源總量的98%分布在內蒙、江西、廣東、山東等地區,形成北、南、東、西的分布格局,並具有北輕南重的分布特點。
⑵ 中國稀土主要產區在哪
集中分布在內蒙古的白雲鄂博、江西贛南、廣東粵北、四川涼山和山東微山等地。
我國以23%的稀土資源承擔了世界90%以上的市場供應。我國稀土資源不但儲量豐富,而且還具有礦種和稀土元素齊全、稀土品位及礦點分布合理等優勢,為我國稀土工業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中國稀土資源成礦條件十分有利、礦床類型齊全、分布面廣而有相對集中,目前,地質科學工作中已在全國三分之二以上的省(區)發現上千處礦床、礦點和礦化地。
(2)稀土礦產地儲備擴展閱讀
稀土的理化性質
一、缺少硫化物和硫酸鹽(只有極個別的),這說明稀土元素具有親氧性;
二、稀土的硅酸鹽主要是島狀,沒有層狀、架狀和鏈狀構造;
三、部分稀土礦物(特別是復雜的氧化物及硅酸鹽)呈現非晶質狀態;
四、稀土礦物的分布,在岩漿岩及偉晶岩中以硅酸鹽及氧化物為主,在熱液礦床及風化殼礦床中以氟碳酸鹽、磷酸鹽為主。富釔的礦物大部分都賦存在花崗岩類岩石和與其有關的偉晶岩、氣成熱液礦床及熱液礦床中;
五、稀土元素由於其原子結構、化學和晶體化學性質相近而經常共生在同一個礦物中,即鈰族稀土和釔族稀土元素常共存在一個礦物中,但這類元素並非等量共存,有些礦物以含鈰族稀土為主,有些礦物則以釔族為主。
在已發現的250多種稀土礦物和含稀土元素的礦物,適合現今選冶條件的工業礦物僅有10餘種。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稀土資源
⑶ 我國稀土礦產量最多的地區
中國--我國是名副其實的世界第一大稀土資源國,已探明的稀土資源量約6588萬噸。我國稀土資源不但儲量豐富,而且還具有礦種和稀土元素齊全、稀土品位及礦點分布合理等優勢,為我國稀土工業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中國稀土資源成礦條件十分有利、礦床類型齊全、分布面廣而有相對集中,目前,地質科學工作中已在全國三分之二以上的省(區)發現上千處礦床、礦點和礦化地。但集中分布在內蒙古的白雲鄂博、江西贛南、廣東粵北、四川涼山和山東微山等地,形成北、南、西、東的分布格局,並且有北輕南重的分布特點。
內蒙古的白雲鄂博是我國稀土礦產量最多的地區
http://wenku..com/view/795fb5d276a20029bd642ddb.html中國稀土礦主產地一覽表
⑷ 中國什麼時候頒布有關稀土儲備戰略政策
要問目前中國稀土管理處在什麼階段?國外媒體似乎比國人更加清楚這一點:德國《焦點》周刊9日稱,中國稀土管理正在走向「建立一個令人垂涎的商品戰略儲備」的「第二階段」。
前不久,國土資源部決定設立首批稀土礦國家規劃礦區的消息,更是直接印證了「第二階段」理論。業內專家表示,目前國內稀土資源的重視程度開始加碼至「國家」層面,但由於各地特別是南方資源分散,恐一時難以治理開采不統一之痼疾。
據了解,此次首批稀土礦國家規劃礦區落定在江西贛州,包括勘查區、開采區及成礦遠景區共11個區塊,總面積2500多平方公里,預測稀土遠景資源量約76萬噸。
對於將首批規劃區的點「敲定」贛州,國土資源部礦產開發管理司負責人表示,這一選定是依據資源的重要程度、地質特徵及生產條件等綜合因素來考慮的。贛州號稱「稀土之都」,擁有國內絕大部分的離子型中重稀土資源,其產量佔全國中重稀土的70%左右。
事實上,贛州只是中國稀土資源的一個影子。中國是全球稀土最大的資源國和產量國,資源探明儲量佔全球的三分之一以上,但貿易量卻佔全球貿易量的 90%以上。而在中國為世界提供「源源不斷」的供應下,美日等發達國家卻開始了「收縮」的局面。精明的日本人早在上世紀80年代就出台稀有礦產戰略儲備制度,坊間傳言目前日本存量夠用20年以上。而美國的稀土儲量佔世界13%,但2009年產量卻為零;俄羅斯儲量佔世界19%,但產量僅為滿足國內企業的需求。
在國外開始戰略儲備的同時,國內對於稀土資源也開始日益重視。去年11月,商務部發布公告提出「國家將對稀土出口企業實行嚴格監管。」此外,啟動稀土資源國家戰略儲備計劃等傳言也日盛。
業內專家表示,選點贛州成立首批稀土礦國家規劃礦區,既有利於控制稀土優勢礦產的開發強度,提高對稀土和鐵礦資源的宏觀調控能力,也是國家重視稀土資源「一脈相承的政策」。
意義 遏制濫采摸清「家底」
資源豐富的背後,卻是不同企業「無序開采」的亂象。以江西省贛州市全南縣為例,其境內擁有鎢、錫、錳、鋯、鉿、稀土等多種礦產資源。20多年前人們便開始在全南開采稀土礦,2006年以來集中爆發,全縣出現近百個稀土礦非法開采點,僅全南縣陂頭鎮就有幾十個礦點。
江西省贛州市礦管局局長李國清表示,從20世紀80年代中末期起,在「大礦大開、小礦放開,有水快流」思想影響下,贛州稀土資源陷入濫采濫挖、無序競爭的混亂局面,幾乎縣縣開采,最高峰時有采礦證的礦山就達1035個。
而粵北部分地區也是稀土主產區之一,龍川縣地處於我國第三大稀土產區腹地。2005年以來,在高額利潤驅使下,該縣境內非法開采稀土資源問題一直困擾著地方,雖經連續幾年的強力整治卻屢禁不止。
一邊是采礦點的蜂擁而上,一邊則是中國稀土瘋狂的走私賤賣。中國以「白菜」的價格廉價出口稀土資源,導致資源儲備急劇減少,這也引起國家層面的高度關注。有關統計數據顯示,2010年我國稀土開采總量控制指標為8.92萬噸,但實際稀土冶煉分離能力已超過20萬噸。此外,分離稀土合金提取稀土正成為中國稀土流失海外的主要途徑,有專家預計我國每年大概稀土走私有2萬噸左右。
被譽為「稀土之父」的中國科學院院士徐光憲指出,我國南方五省蘊藏著非常寶貴的中重型稀土,工業儲量達150萬噸,但已經開采了90多萬噸,只剩下60萬噸,「按照現在的開采速度,10年就開采完了」。
因而,此番劃定稀土和鐵礦國家規劃礦區有利於「摸清資源家底」。曾參與設立首批稀土國家規劃礦區專家評審會的工信部原材料司副巡視員王彩鳳表示,設立國家規劃礦區的目的是讓國家更及時、更准確地掌握資源儲量的變化,推動資源可持續發展。
問題 資源分散規劃「特區」難治一時痼疾
在國內,以包頭混合型稀土礦、南方離子型稀土礦、四川氟碳鈰稀土礦為代表,並稱為中國三大稀土資源產地。北方形成的「內蒙模式」一般由幾家公司牽頭,統一采控源頭控制;但由於位於南方的中重稀土產地分散、開采量小,不利於集中統一開采,因此形成了特有的「南方模式」,贛州則是典型的代表。
目前,南方盤踞著五礦、中鋁、包鋼稀土、贛州當地稀土等一批企業,均對中重稀土虎視眈眈,並期待在資源整合中分一杯「羹」。而相鄰的廣東、福建兩省的局面則更清晰一些,廣晟有色與廈門鎢業則是上述兩省的主要開采力量。
江西省稀土學會秘書長孟學江表示,迄今為止,這一政策我們「只看到了一紙公告,沒有看到具體的實施辦法」。
而另一位不願具名的業內專家則表示,毫無疑問,稀有的礦產資源確實應該集中在國家手中,至少很大一部分應由國家層面控制,就像煤炭和石油一樣,從源頭集中,減少源頭介入的企業數量。目前看,由於南方的稀土資源過於分散,可能導致稀土的「規劃區」統一開采權很難有實操性。
據了解,目前稀土行業沿襲由工信部主管生產總量指標、由國土資源部主管采礦指標、由商務部主管出口配額的管理機制。此次,由於國土資源部的公告僅僅是國家層面的總體規劃,業內人士推斷中央重新收回採礦權再分配的可能性較小。
⑸ 我國稀土的主要產地在哪裡中國稀土的儲量和產量佔世界稀土的儲量與產量的比例如何
全國稀土資源總量的98%分布在內蒙、江西、廣東、四川、山東等地區,形成北、南、東、西的分布格局,並具有北輕南重的分布特點。
中國是名副其實的世界稀土資源較大的國家之一,已探明的稀土資源量約6588萬噸。國務院新聞辦2012年發布的《中國的稀土狀況與政策》白皮書顯示,我國稀土儲量約佔世界總儲量的23%。
中國稀土資源不但儲量豐富,而且還具有礦種和稀土元素齊全、稀土品位及礦點分布合理等優勢,為中國稀土工業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中國稀土資源成礦條件十分有利、礦床類型單一、分布面廣而相對集中。
中國稀土礦床在地域分布上具有面廣而又相對集中的特點。截止當前為止,地質工作者已在全國三分之二以上的省發現上千處礦床、礦點和礦化產地。
除內蒙古包頭的白雲鄂博、江西贛南、廣東粵北、四川涼山為稀土資源集中分布區外,山東、湖南、廣西、雲南、貴州、福建、浙江、湖北、河南、山西、遼寧、陝西、新疆等省區亦有稀土礦床發現,但是資源量要比礦化集中富集區少得多。
(5)稀土礦產地儲備擴展閱讀:
美國稀土資源是世界稀土礦儲存最多、種類最齊全的,儲藏量較大的主要有氟碳鈰礦、獨居石及在選別其它礦物時,作為副產品可回收黑稀金礦、硅鈹釔礦和磷釔礦。
位於加利福尼亞的聖貝迪諾縣的芒廷帕斯礦,是世界上最大的單一氟碳鈰礦,該礦山1949年勘探放射性礦物時發現,稀土品位為5~10%REO,儲量達500萬噸之多(佔全球百分之十三),是一大型稀土礦。
自20世紀60年代中期以來,芒廷帕斯礦長期供應著世界一半以上的稀土產量,20世紀80年代,中國開始進入世界稀土供應市場,但直至90年代初期,芒廷帕斯一個礦山的稀土供應量一直可以與整個中國在世界市場的供應量相匹敵。
美國很早就開采獨居石,開採的砂礦量為佛羅里達州的格林科夫斯普林斯礦。礦床長約19km,寬1.2km,厚為6m,獨居石較為豐富。此外,北卡羅來納州、南卡羅來納州、喬治亞州、愛達荷州和蒙大拿州也有砂礦分布,儲量也相當可觀。
⑹ 中國是否有稀土儲備
有,包鋼稀土應該已經實行了,剛開始時企業在做,現在是企業行為還是國家行為就不太清楚了。是提煉出來儲備的,另外國家也要求白雲鄂博封存一部分減少開采量只是一直都沒照做。
⑺ 在已探明儲量中,中國的稀土資源從第一位已經具體下降到第幾位
在目前已探明的稀土儲量中,我國居第一,約佔世界總儲量21000萬噸的43%
⑻ 稀土礦山管理制度
要問目前中國稀土管理處在什麼階段?國外媒體似乎比國人更加清楚這一點:德國《焦點》周刊9日稱,中國稀土管理正在走向"建立一個令人垂涎的商品戰略儲備"的"第二階段"。
前不久,國土資源部決定設立首批稀土礦國家規劃礦區的消息,更是直接印證了"第二階段"理論。業內專家表示,目前國內稀土資源的重視程度開始加碼至"國家"層面,但由於各地特別是南方資源分散,恐一時難以治理開采不統一之痼疾。
重視加碼稀土資源成立國家級"特區"
據了解,此次首批稀土礦國家規劃礦區落定在江西贛州,包括勘查區、開采區及成礦遠景區共11個區塊,總面積2500多平方公里,預測稀土遠景資源量約76萬噸。
對於將首批規劃區的點"敲定"贛州,國土資源部礦產開發管理司負責人表示,這一選定是依據資源的重要程度、地質特徵及生產條件等綜合因素來考慮的。贛州號稱"稀土之都",擁有國內絕大部分的離子型中重稀土資源,其產量佔全國中重稀土的70%左右。
事實上,贛州只是中國稀土資源的一個影子。中國是全球稀土最大的資源國和產量國,資源探明儲量佔全球的三分之一以上,但貿易量卻佔全球貿易量的90% 以上。而在中國為世界提供"源源不斷"的供應下,美日等發達國家卻開始了"收縮"的局面。精明的日本人早在上世紀80年代就出台稀有礦產戰略儲備制度,坊間傳言目前日本存量夠用20年以上。而美國的稀土儲量佔世界13%,但2009年產量卻為零;俄羅斯儲量佔世界19%,但產量僅為滿足國內企業的需求。
在國外開始戰略儲備的同時,國內對於稀土資源也開始日益重視。去年11月,商務部發布公告提出"國家將對稀土出口企業實行嚴格監管。"此外,啟動稀土資源國家戰略儲備計劃等傳言也日盛。
業內專家表示,選點贛州成立首批稀土礦國家規劃礦區,既有利於控制稀土優勢礦產的開發強度,提高對稀土和鐵礦資源的宏觀調控能力,也是國家重視稀土資源"一脈相承的政策"。
意義
遏制濫采摸清"家底"
資源豐富的背後,卻是不同企業"無序開采"的亂象。以江西省贛州市全南縣為例,其境內擁有鎢、錫、錳、鋯、鉿、稀土等多種礦產資源。20多年前人們便開始在全南開采稀土礦,2006年以來集中爆發,全縣出現近百個稀土礦非法開采點,僅全南縣陂頭鎮就有幾十個礦點。
江西省贛州市礦管局局長李國清表示,從20世紀80年代中末期起,在"大礦大開、小礦放開,有水快流"思想影響下,贛州稀土資源陷入濫采濫挖、無序競爭的混亂局面,幾乎縣縣開采,最高峰時有采礦證的礦山就達1035個。
而粵北部分地區也是稀土主產區之一,龍川縣地處於我國第三大稀土產區腹地。2005年以來,在高額利潤驅使下,該縣境內非法開采稀土資源問題一直困擾著地方,雖經連續幾年的強力整治卻屢禁不止。
一邊是采礦點的蜂擁而上,一邊則是中國稀土瘋狂的走私賤賣。中國以"白菜"的價格廉價出口稀土資源,導致資源儲備急劇減少,這也引起國家層面的高度關注。有關統計數據顯示,2010年我國稀土開采總量控制指標為8.92萬噸,但實際稀土冶煉分離能力已超過20萬噸。此外,分離稀土合金提取稀土正成為中國稀土流失海外的主要途徑,有專家預計我國每年大概稀土走私有2萬噸左右。
被譽為"稀土之父"的中國科學院院士徐光憲指出,我國南方五省蘊藏著非常寶貴的中重型稀土,工業儲量達150萬噸,但已經開采了90多萬噸,只剩下60萬噸,"按照現在的開采速度,10年就開采完了"。
因而,此番劃定稀土和鐵礦國家規劃礦區有利於"摸清資源家底"。曾參與設立首批稀土國家規劃礦區專家評審會的工信部原材料司副巡視員王彩鳳表示,設立國家規劃礦區的目的是讓國家更及時、更准確地掌握資源儲量的變化,推動資源可持續發展。
問題
資源分散規劃"特區"難治一時痼疾
在國內,以包頭混合型稀土礦、南方離子型稀土礦、四川氟碳鈰稀土礦為代表,並稱為中國三大稀土資源產地。北方形成的"內蒙模式"一般由幾家公司牽頭,統一采控源頭控制;但由於位於南方的中重稀土產地分散、開采量小,不利於集中統一開采,因此形成了特有的"南方模式",贛州則是典型的代表。
目前,南方盤踞著五礦、中鋁、包鋼稀土、贛州當地稀土等一批企業,均對中重稀土虎視眈眈,並期待在資源整合中分一杯"羹"。而相鄰的廣東、福建兩省的局面則更清晰一些,廣晟有色與廈門鎢業則是上述兩省的主要開采力量。
江西省稀土學會秘書長孟學江表示,迄今為止,這一政策我們"只看到了一紙公告,沒有看到具體的實施辦法"。
而另一位不願具名的業內專家則表示,毫無疑問,稀有的礦產資源確實應該集中在國家手中,至少很大一部分應由國家層面控制,就像煤炭和石油一樣,從源頭集中,減少源頭介入的企業數量。目前看,由於南方的稀土資源過於分散,可能導致稀土的"規劃區"統一開采權很難有實操性。
據了解,目前稀土行業沿襲由工信部主管生產總量指標、由國土資源部主管采礦指標、由商務部主管出口配額的管理機制。此次,由於國土資源部的公告僅僅是國家層面的總體規劃,業內人士推斷中央重新收回採礦權再分配的可能性較小。
上述業內人士表示,采礦權"完全收歸中央,地方沒有積極性;完全撒給地方,地方被利益驅動有時又不按中央執行。"因此盤踞在贛州的幾家企業不可能一家獨大,最終結果很有可能是相互整合,成立一家各家都有股份的大公司。
⑼ 專欄一:礦產地儲備系統架構及優化分析
礦產資源是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礦產資源供需發展變化關系著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大局。近年來,我國礦產資源供需矛盾突出,優勢和短缺礦產資源在開發與利用過程中存在諸多問題,已成為制約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瓶頸」,相關問題引起了黨和國家的高度重視。為此,從保護資源、保障供應的角度出發,開展礦產地儲備分析研究,探索發掘礦產地儲備系統功能,優化礦產資源開發與利用,協調礦產資源宏觀調控,對保障我國礦產資源供應安全能夠發揮重要的戰略作用。
一、礦產地儲備系統的內涵
礦產地儲備系統首先是個組織、整體,是由若干相互聯系和相互作用的要素組成的具有一定結構和功能的有機整體。它是開展礦產資源儲備系統及其相關工作的因素綜合體,是自然資源與社會力量共同作用下的結果,屬於復合系統。另外,礦產地儲備系統與周圍環境存在較為密切的關聯,屬於廣義礦產資源管理的一部分,在現實中,其與礦產資源的賦存環境、礦產資源管理部門等的關系密不可分,因此,其又具有開放系統的特質。從功用上考慮,礦產地儲備系統的主要目的是保障礦產資源中長期需求和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故該系統亦具有遠平衡系統的特質。
二、礦產地儲備系統的架構
礦產地儲備工作具有挑戰性、復雜性,從礦產地儲備系統的特性可以發現,由其相關事務組成的系統較為復雜,該系統從理論上應是由多個子系統組成的復雜系統。因此,在架構礦產地儲備系統時,根據系統的特質,結合目前礦產資源開發利用大環境等因素,可從目標、管理、運行三大方向分類進行,組建目標(子)系統、管理(子)系統和運行(子)系統等共同組成綜合性系統。
1.目標(子)系統
礦產地儲備的目標系統,主要是完成礦產地儲備的礦種選擇、儲備規模和儲備地布局目標的系統整體。該系統內應當建立儲備礦種選擇機制、儲備規模控制機制和儲備地布局管控機制,由三大機制共同推進目標系統的正常運轉。
(1)儲備礦種選擇機制。主要依靠對擬儲備礦產資源的資源稟賦及供需動態進行跟蹤分析,充分考慮資源的重要性,開展擬儲備礦種的遴選工作原理分析,制訂礦種選擇方式體系。在實際儲備礦種選擇中,原則上,凡是戰略性礦產資源都應予以儲備,但為切合實際情況,應有選擇、有重點,按照先試點、再推廣的思路,堅持科學性、系統性、針對性、前瞻性的原則,重點開展我國礦產資源優勢度分析,相關礦產資源的全球性緊缺度、資源性產品進口依賴度分析,研究制訂完善的遴選機制,為礦產地儲備的下一階段工作提供方向。
(2)儲備規模控制機制。通過綜合考慮國家經濟實力、世界資源產消趨勢,以及國際政治經濟形勢等因素,根據儲備成本、風險概率、儲備收益及國力可承受強度等,分析測算,綜合確定合理的礦產地儲備規模範圍。並跟蹤資源的歷史消費、未來需求、貿易進出等量的動態變化趨勢,建立儲備規模的控制措施,形成相應的工作機制。通過儲備規模控制,調控資源供應,合理體現我國優勢礦產的戰略價值,准確表現出其應有的重要性和稀缺性,達到保護國家資源安全的目的。
(3)儲備地布局管控機制。以相關資源規劃、資源稟賦、資源開發利用形勢、經濟發展節奏等因素條件為基礎,研究確定礦產地儲備區域,開展總體布局。根據擬儲備資源的地質工作進展、供需形勢、替代資源應用、開發技術、生態環境承載力、基礎設施等影響因素的動態變化情況,開展儲備區域的變換工作,形成合理的布局管控機制。把布局成本控制在最小范圍內,同時使儲備地的布局趨向最優。
2.運行(子)系統
礦產地儲備運行(子)系統,主要是實現儲備地要素在該系統內的正常流通,是礦產地儲備事務活動的運行機理部分,根據運行階段及分工不同,可將其劃分為三個部分,即儲備地的收儲、動用與輪換。因此,礦產地儲備運行系統主體上由收儲機制、動用機制和輪換機制聯合架構組成,並在輔助條件下實現系統的正常運行。
(1)收儲機制。礦產地儲備收儲活動是儲備工作中最為重要的一個環節,是基礎部分,收儲成功與否會直接影響後續儲備地動用與輪換程序。在開展收儲活動時,應當充分考慮目標約束條件:通過分析擬規劃儲備礦種的資源品質要求、儲備的規模、布局等,制訂相應的儲備戰略、規劃;根據擬儲備礦種的收儲成本、勘查、開發風險、供求形勢等動態約束條件,制訂約束收儲的調控機制;針對擬儲備礦種,在資源儲量有較大幅度增加或市場供應過剩時,制訂目標礦產資源地收儲決策,實施收儲。
(2)動用機制。儲備地動用是發揮礦產地儲備效用的關鍵環節,何時動用、動用多少是建立動用機制時需解決的核心問題。儲備地處於封存狀態時,應動態監測其具備的區位優勢,是否有較高的經濟性:若是國內礦產品供應嚴重不足,說明供求關系長期失衡;或是儲備地規模經過勘查後超出預期規模,則要綜合考慮各方影響因素,研究動用措施,並根據影響度的大小,確定動用的時機、規模、區域等具體動用目標,形成良好的動態反饋機制。
(3)輪換機制。儲備地輪換是通過動態管控礦產地收儲和動用活動,適時調節礦產地儲備的規模與布局,優化儲備地的布局、結構、質量,節約管理成本,使資源能得到最佳開發時間段保障,實現資源效益最大化。在開展輪換活動時,需要重點考慮儲備地規模的變化動態、儲備地區位優勢的變化、替代資源可供性的變化、經濟發展背景變化(如產業調整、發展方式轉變)等因素,採用合理的輪換周期與強度,形成穩定的儲備地儲備機制。
3.管理(子)系統
礦產地儲備管理(子)系統是由礦產地儲備系統內的管理者、操作者與儲備地相互作用形成的,是由管理者負責控制的一個運行機體。礦產地儲備管理系統應在儲備工作中扮演重要角色,系統內的組件、工作機制應當具有科學化的布局結構,科學的礦產地儲備管理系統可使礦產地儲備工作運行效率優化,助推系統的發展壯大。為此,要根據礦產地儲備工作的需要,考慮儲備地的工作特性等因素,完成由儲備機構系統化機制、資金保障機制和信息與技術跟蹤機制架構的礦產地儲備管理系統。系統的最終目標是在最優性價比下,保障礦產地儲備工作的良好運轉。
(1)儲備機構系統化機制。完備的礦產地儲備機構系統應當由基本要素和彈性要素組成。機構中的基本要素是為保障儲備工作的正常運作而設置的,通過運用其正式和規范的運作可將復雜的儲備事務分類劃別,並納入可供觀察和解決的軌道上。基本要素是礦產地儲備管理部門履行其職能的基本組織形式,是現實中礦產儲備管理部門保持正常運行的必要條件。彈性要素是指存在於儲備機構基本要素之外的一些成分,是在礦產地儲備管理部門發展過程中逐步呈現出來的、對礦產地儲備管理部門完成其基本功能和職責起輔助作用的一些機構、機制、程序和規則等。從機構組成的基本要素范疇上分析,礦產地儲備的機構組成應當由牽頭負責機構、日常操作機構、儲備地基層協管機構組成。彈性要素方面,在礦產地儲備機構當中有必要成立管理委員會(議事協調機構),其對礦產地儲備工作的大政方針出台起決策導向的作用,是礦產地儲備工作中的中樞系統。
(2)資金保障機制。礦產地儲備理應是國家層面的戰略性事務,需要高水平的基礎支撐,充足的資金和良好的資金運作方式是礦產地儲備工作順利進行的重要保障之一。在資金來源上應加大政府支持力度,發揮財政資金作用,設立礦產地儲備專項資金,同時發揮中央地勘基金作用。在資金監管方面,建議設立礦產地儲備資金監管機構,直接歸礦產地儲備管理委員會管理,構建數字監管系統等全程監管礦產地儲備資金的動向,保障礦產地收儲、管理正常運行。
(3)信息與技術跟蹤機制。礦產地儲備管理機構應當建立儲備地管理信息系統,重點加強礦產地儲備資源調查、統計、監測和礦產資源供需形勢分析,通過信息系統的數據積累與動態跟蹤分析,構建礦產地儲備指數,為及時提出增儲、輪換、動用政策建議作重要支撐。在實際操作中,省級國土資源主管部門應當協助礦產地儲備管理機構開展相關調查和信息收集工作。技術跟蹤方面,重點關注儲備地的資源調查技術研究、儲備地監測管理、跟蹤技術的系統實現,同時注重與管理信息系統無縫對接,探索形成方便快捷的動態反映機制,實現數字管理與人力管理有效結合,為儲備地管理系統的良好運行提供重要技術支撐。
三、礦產地儲備系統優化模式
依據系統論觀點,要實現礦產地儲備宏觀調控的根本目的,礦產地儲備系統必須具有優化模式。礦產地儲備系統的優化,在管理范疇上屬於礦政管理的一部分,在戰略安全范疇上是國家資源安全與保障預警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礦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基礎。礦產地儲備系統優化涉及資源系統與非資源系統,以及資源系統內部各子系統之間的關系。
1.主體合作機制
礦產地儲備系統在運行過程中,必然會涉及儲備地布局問題、不同區域的協同(即A、B、C儲備地的相互協同),要實現對儲備地全局動態協調功能的共同保障,則需建立區域合作機制。各分區域有其獨立要素,又是系統整體的一個部分,需要系統中心(管理部門)的協調統籌,發揮系統整體功能大於部分之和的效應,促進不同儲備地分區域的運轉常態化和協調發展。使分區域之間,以及與礦產地儲備系統中心形成互為依託、互相支撐,互動合作的主體合作機制。
2.要素互補機制
礦產地儲備系統是由諸多要素構成的,各種要素都有自身的稟賦和優勢。要素之間只有互為利用、互相補充,才能提高和強化系統的整體功能。在對要素進行重組的過程中,應取長補短,互相為對方提供生長條件和發展環境,增強系統整體功能。在不同儲備地中,可根據不同儲備地的因素,如資源品質(因素之一),考慮儲備地責任分工,作為儲備地動用、輪換的考慮因素,使其相互之間保持聯動,為整體功能發揮正向作用。以稀土為例,根據稀土輕重之分,北方稀土儲備與南方稀土儲備布局就應充分利用要素互補機制,協同制訂儲備的規模、布局等具體確定措施。另外,A儲備地的管理經驗可以與B儲備地的管理經驗共享,這也屬於要素互補機制范疇。如稀土聯合監管工作實踐,可以成為稀土礦產地儲備系統要素互補機制建立的經驗借鑒對象,從而探索稀土礦產地儲備在管理上的要素互補模式。
3.區位整合機制
同一儲備礦種在部分區域內可能出現在多個儲備區域中,而多個儲備區域相距較近,可能具有多種相似特徵條件,如資源特徵、環境特徵,資源開發現狀等(如,有三個儲備地A、B、C,B儲備地和C儲備地相距較近,同時存在相應的區位整合條件,則可開展區位整合),那麼在儲備地管理過程中,可以充分考慮區位因素,建立形成區位之間的協作機制,統一管理,共享資源,減少管理成本,實現利益最大化。
(執筆:余良暉)
⑽ 中國最大的稀土金屬產地是哪
中國最大的稀土金屬產地是蒙古自治區包頭市白雲鄂博礦區。
白雲礦產資源十分豐富,是中國最大的鐵-氟-稀土綜合礦床,含有豐富的鐵、螢石和稀土。稀土礦和鈮礦資源居全國之首,具有工業開采價值的還有石英、磷礦、銅礦、金礦,富鉀板岩和石灰石礦等。
白雲鄂博礦區的工業以白雲鄂博鐵礦和黑腦包鐵礦為主,是包頭鋼鐵集團和稀土生產原料的主要基地。截止2012年已探明鐵礦石儲量約14億噸,鈮儲量660萬噸,稀土儲量約1億噸。
(10)稀土礦產地儲備擴展閱讀:
中重稀土礦儲量為150萬噸,主要分布在江西贛州、福建龍岩、以及廣東、廣西、湖南、四川、雲南等南方地區,其中江西贛州就佔到36%。
贛州是全國第二大的稀土礦資源集中地,重稀土儲存量佔全國80%,擁有全國30%以上離子型稀土礦儲備,門類齊全、品位優越,素有「稀土王國」的美譽,全球70%的中重金屬產自這里。
近些年來稀土生產里中重稀土的比例越來越大,因此國家政策也越來越往中重稀土傾斜,2013年以上這些省份共有67個采礦權證,其中45個在江西,44個集中在贛州地區。國家下達的中重稀土開采指標,70%以上分給了贛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