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香港和澳門擁有中央銀行嗎
NHK : 就香港部份...1993年以前...香港是沒有中央銀行的...香港政府庫房中的財富...大部份由匯豐銀行負責保管...小部份由渣打銀行代為保管...貴重金屬例如黃金...白銀...和寶石等...空運及移送到英國國庫...代其統一保管...這些貴金屬...也是用作發行港幣的重要資產...如果香港的貨幣制度...崩潰...就是以這些貴金屬作最後保證和兌換...香港在殖民史的大部分時間里...都是實行貨幣發行局制度...而傳統的貨幣發行局制度...只需要最低程度的管理...因此...在歷史上...香港並不需要中央銀行...香港金融管理局(= 簡稱 金管局)在1993年成立...可說是香港的中央銀行...金管局是香港政府架構中...負責維持香港貨幣及銀行體系穩定的機構...也負責維持和穩定港幣的國際匯價...也要使用穩健的投資策略...去管理政府的外匯基金...即是現在香港政府的官方儲備...金管局也促進香港銀行體系穩健...發展香港金融市場基礎設施...讓貨幣暢順流通...其功能...己經等同香港的中央銀行...除了金管局以外...還有以下的機構...負責管理香港的貨幣和整體經濟........
1. 發行貨幣 : 匯豐銀行 (只負責發行紙幣) + 中國銀行 (只負責發行紙幣) + 渣打銀行 (只負責發行紙幣) + 金融管理局 (只負責發行硬幣)
2. 作為整個社會的最終放款者 : 金融管理局管理的外匯基金
3. 作為政府的銀行 : 政府庫務局 + 匯豐銀行 + 金融管理局
4. 作為銀行票據的最終交換場所 : 香港銀行同業結算有限公司
5. 監管銀行活動 : 金融管理局
6. 執行政府的各項貨幣政策 : 金融管理局
❷ 香港澳門的概況
香港
行政長官:董建華,曾蔭權
回歸日期:1997.7.1
面積:約1104平方公里
人口:697.08萬人
主要產業:地產業 經融服務業 旅遊業 工貿服務業 社會和個人服務業
主要景觀:淺水灣 大嶼山 旺角
澳門
行政長官:何厚華
回歸日期:1999.12.20
面積:20.96平方公里
人口:42.44萬人
主要產業:旅遊業
主要景觀:聖保羅教堂遺跡 媽閣廟 大三巴
旅遊塔 國父紀念館
你是寫暑假作業吧?哈哈~
❸ 曾轟動全國的大案!當年他劫機致26人死亡,為何劫匪受審卻無罪釋放呢
在如今,每當我們需要乘坐長途交通工具時,必須經過安檢。只有安檢人員在排除危險物品,檢驗通過後,乘客方可乘坐交通工具。在復雜的安檢的背後,體現出的是對乘客的負責,它不僅能有效防止犯罪的產生,更保證了旅途的安全。不過在當年,由於時代背景原因,相關安全工作做得並不到位,坐飛機等更是非常危險的一件事。如中國首例劫機大案,赫赫有名的澳門小姐號劫機事件,就曾震動中國,更在世界范圍內引起了極大反響。
飛機失控
眼見劫匪劫機,駕駛員一邊大叫一邊拚命反抗,乘客們則聞聲騷亂一片。早就坐在機艙中間的二人立刻持械維持秩序,卻遭到一名牧師的襲擊,還想奪其槍支。趙某聽到機艙中部發生騷亂,立刻掏槍欲回身射擊。而機長則趁勢奪回飛機控制權,想讓飛機側翻將幾人晃倒,也解除他們的武器。幾人見勢不對立刻開槍,將機長將幾名乘務及反抗人士打死。不過,幾人雖然用武器取得了飛機內部的絕對控制權,但經這一折騰,飛機卻再不是幾人能操控的了。最終,飛機墜落入海,包括劫匪在內的26人全部喪命,只有黃關耀幸運逃生。
唯一倖存
對於這起機毀人亡的事故,當時媒體普遍猜測為飛機質量問題導致。直到黃關耀被救治蘇醒,並說出實情後,這才真相大白。不過或許是出於人道主義精神,對於這個罪魁禍首,相關部門在判決時卻並沒有從重處理,而是以其交代了真相為由,僅關押數月便無罪釋放。不過正所謂「自作孽不可活」,他被釋放返回老家後又干起了作姦犯科的事,最終在4年牢獄生涯中病逝。
❹ 急求有關香港,澳門回歸,建國六十周年的手抄報!!!
您好!
排版不錯的:
http://www.sre.net/Article/xie/gerenwendang/qita/200710/21373.html
找些資料粘一下吧:
經濟快速發展的十年
■ 王金萍/文
7月1日,是個喜慶的日子,也是重要的里程碑。十年前的這一天,香港回歸祖國懷抱,從此掀開了香港歷史新的一頁。
香港回歸祖國不久,就經受了亞洲金融危機的沖擊以及「SARS」肆虐造成嚴重的負面影響,在2000年前經濟增長較慢,甚至出現負增長。於是,國外和香港的一些別有用心的人到處散布香港的經濟已經沒有發展餘地了、甚至還有更悲觀的預言。然而,在回歸後這十年,香港人民把握機遇,勵精圖治,特別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的保障下,背靠祖國大陸這個廣闊市場,香港經濟實現了快速增長。
———經濟快速增長。2000年以後,香港經濟加速增長,2000至2006年,平均增速達到5.4%。香港以現價計算的GDP總量從1996年的12295億港元(摺合1590億美元)增加到2006年的14723億港元(摺合1896億美元),增長了19.9%。
———經濟結構進一步升級。由於香港加工工業早已大批向內地轉移,香港作為昔日的加工工業基地已沒有更多發展空間。同時,全球科技創新浪潮對香港的發展提出了新的挑戰。因此,香港特區政府引領各界人士為香港經濟轉型做了大量有益的探索,使經濟結構進一步升級。目前,香港三次產業增加值的比重為0.1?誜9.2?誜90.7,與1996年相比,工業佔香港GDP的比重下降了5.5個百分點,服務業則上升了5.5個百分點,第一產業比重保持不變。
———外部需求增長強勁。根據今年4月世界貿易組織最新公布的數據,2006年香港貨物進出口額達到了6590億美元,比十年前增長了72.4%,佔世界的比重達到2.7%。其中,出口3230億美元,進口3360億美元,分別增長了78.6%和66.9%,佔世界的比重均達到2.7%。同時,服務貿易額達到1060億美元,比十年前增長了75.5%,佔世界的比重達到2.0%。其中,出口710億美元,進口350億美元,分別增長了85.4%和58.4%,佔世界的比重分別達到了2.6%和1.3%。1996-2006年,香港的貨物出口平均增速達到5.6%,比進口增速高出0.5個百分點。2006年,貨物和服務凈出口佔GDP的比重達到12.1%,外部需求進一步成為拉動香港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
———價格總水平處於合理范圍。盡管經濟加速增長,香港的價格水平卻逐年下降,達到較為穩定的水平。1996和1997年,香港消費者價格水平上漲較快,同比分別上漲6.3%和5.8%,在隨後的亞洲金融危機和新經濟泡沫破滅的打擊下,消費者價格均出現不同程度的下降。經過特區政府和全體港人的共同努力,2005年香港擺脫了通縮的束縛,香港消費者價格分別僅上漲0.9%和2.0%,連續兩年實現了高增長、低通脹的經濟目標。
———吸引國際資本不斷擴大,對外輸出資本快速增長。回歸祖國十年,香港連續被美國傳統基金會和華爾街日報聯合評為世界上經濟自由度最高的經濟體。良好的經濟設施和軟環境,使得香港得以持續快速地吸引世界各地的投資。據聯合國貿發會議今年1月公布的數據,2006年,香港吸引的外商直接投資額達到414億美元,是1996年前的4倍,佔世界的比重達到3.4%,上升了0.6個百分點。與此同時,香港對外資本輸出也快速增長。2005年,香港對外直接投資規模達到336億美元,比1996年增長了26.8%。香港對推動國際資本流動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政府收入及外匯儲備增加。良好的經濟環境和經濟運行狀態,增加了政府的各項收入,而貿易順差和外商直接投資的較快增長也增加了政府的外匯儲備。2005財年,香港政府的各項收入總額達到2470億港元,比1996財年增長了18.6%。另外,香港政府的外匯儲備增長較快,抵禦經濟風險的能力進一步提高。截至2007年5月底,香港的官方外匯儲備達到1362億美元,是回歸前的1997年1月底外匯儲備的2.1倍。
民生改善的十年
■ 國新忠/文
統計數據顯示,回歸十年來,香港人口增加了41萬人,達到690萬人。香港不僅經濟增長較快,與人民生活息息相關的人均收入、就業、教育、醫療和社會保障等方面也有了較大改善。
———就業人數和工資水平增加,人均GNP增長較快。2006年,香港的就業人數達到346萬人,比1996年增加了39萬人,增長12.7%;全行業職工名義工資水平比1996年增長了20.5%。同時,資產價格趨升,又進一步增加了居民收入。2007年5月,香港恆生指數平均達到20634.47,比回歸前的1997年5月上漲了39.8%,增加了居民的財富。2006年,以現價計算的香港人均GNP達到21.6萬港元,比1996年增長了13.9%。
———教育條件得到改善。十年來,香港各級學校的數量,學生與教師的數量比率以及教育支出等指標均有改善。2006年,香港幼兒園、小學和中學教育機構分別達到1015、668和565所,分別比1996年增長38.3%、下降22.0%和增長12.3%;獲得學士學位的畢業生在2005年達到1.51萬人,比1996年增長了9.4%。學生與教師的數量比率進一步下降。2005年,香港公立小學和中學日校的生師比分別為18.4:1和18.0:1,分別比1996年下降了4.4和1.8。同時,政府的教育支出上升較快。根據香港教育統籌局統計,2006財年,香港政府的教育支出達到了531億港元,比1995財年增長了73.5%,佔香港政府支出總額的23.3%,佔GDP的3.6%。
———醫療衛生事業快速發展。十年來,香港在醫療衛生事業方面有長足進步。2006年,香港男性和女性的出生時平均預期壽命分別達到79.5歲和85.6歲,分別比1996年增加了3.4歲和3.9歲;2006年,醫療機構和病床數分別達到99所和34119個,增長了7.6%和13.9%;每千人擁有的病床數達到4.9個,增長了6.5%;2005年,醫療衛生事業支出達到324.8億港元,比1995年增長了53.1%。除了常規的醫療服務外,家庭健康服務的重要性也日益突出。2005年,家庭健康服務到診人次達到39495人次,是1995年的8.8倍。由於醫療衛生設施的改進,嬰兒死亡率和孕婦死亡率2006年分別為1.8‰和0‰,分別比1995年下降2.6和0.073個千分點。
———科研開發得到高度重視,越來越多的居民可以享受到現代資訊帶來的便利。由於政府重視發展高附加值產業以提升香港服務業的層次,越來越多的香港居民享受到了現代資訊帶來的便利。2005年,香港的研發支出達到109.1億港元,佔GDP的0.79%,比1998年提高了0.36個百分點;研發人員數量達到21960人,是1998年的2.4倍;2006年,有60.5%和55.9%的機構使用個人電腦和互聯網,比2000年分別提高了9.0和18.6個百分點;2005年,通過電子手段出售商品獲得的收益占整體業務收益的比重達到0.64%,比2000年提高了0.47個百分點。
———居民的業余文化體育生活日益豐富。香港是一個工作效率高、節奏快的國際大都市。為舒緩人們的工作壓力、豐富人們的業餘生活,政府不僅引進了不少優秀文化節目,還興建了文化體育場館。十年來,香港居民文體活動的場所和參與人數都有較大增長。2005年,體育館、壁球場、網球場分別達到85個、320個和270個,分別比1996年增長了18.1%、5.6%和5.5%;游泳池和公園分別達到36個和1387個,增長了16.1%和4.5%。電影觀看人數達到25.1萬人次,是1996年的2.3倍;健身運動的參加次數達到4.2萬人次,增長90.9%,其中,戶外及水上活動參加人數達到12萬人次,增長57.9%。
———社會保障事業迅速發展,社會治安明顯好轉。為增強社會平等,縮小不同社會階層之間的生活水平差距,香港政府在社會保障方面的支出增加較多。2006年,綜合社會保障援助和社會福利金發放金額分別達到177.7萬港元和53.4萬港元,比1996年增長了149.2%和32.2%。社會階層之間差距的縮小,有利於維護較好的社會治安。2005年,香港犯罪案件比1995年下降了28.3%。
優勢地位進一步鞏固
■ 王 欣/文
香港的四大支柱產業是指金融服務業、旅遊業、貿易及物流、專業服務及其他工商業支援服務。1997年7月1日香港回歸以來,四大產業加速發展,對經濟增長和就業的貢獻日益加大。2005年,四大產業以要素成本計算的增加值達到13460億港元,佔GDP的55.0%,比1996年增長了29.8%;就業人數達到338.7萬人,增長了15.3%,占總就業人數的45.8%。四大支柱產業撐起了香港經濟的半壁江山。
世界金融中心地位進一步鞏固
較為完善的市場制度和產權保護制度,加上較為健全的金融法規和開放的資訊服務,使得香港擁有一個高效率的金融平台,其金融監管水平得到了國際認可。目前,所有主要國際信貸評級機構對香港的評級均達到AA級,這是香港獲得的最高評級。標准普爾於2007年1月發表的報告認為,香港的信貸優勢達到了AAA評級。2006年,香港所有認可的金融機構的稅前資產回報率和稅後資產回報率分別達到1.13%和1.00%,比1996年分別上升了0.31和0.27個百分點;股市籌資額達到5245億港元,是1997年的4.2倍,股票總市值達到133377億港元(年底數),是1997年的2.1倍,香港作為世界金融中心的地位得到進一步鞏固。由於香港金融部門擁有良好的聲譽及盈利能力,截至2006年年底,世界排名前50位的銀行有43家在香港開設了分支機構,前20家大銀行全部在香港開設了分支機構。
2005年,香港金融服務的增加值達到1707億港元,佔GDP的12.7%,比1996年增長41.2%。其中,銀行和保險增加值分別達到1077億港元和173億港元,分別增長15.7%和53.1%;而其他的金融服務,如證券經紀、基金管理、融資租賃公司和投資及控股公司服務增長更為迅猛,其增加值達到了457億港元,是1996年的2.8倍。目前,在金融服務行業從業的人員已有17.9萬人,在四大支柱產業中僅次於貿易和物流業,比1996年增加了3萬人,增幅為19.9%,占總就業人數的5.3%,擴大了0.4個百分點。但由於銀行工作效率的提高,在銀行供職的人數有所減少,而保險業從業人員十年間增加了1.7萬人,達到4.5萬人。銀行和保險兩部門的從業人員占總就業人數的比重分別為2.2%和1.3%,比1996年分別下降了0.4個百分點和上升了0.4個百分點。上述優勢使香港成為目前世界第四大黃金市場、成交額第六大的外匯市場、市值第六大的股票市場以及全球三大國際銀行中心之一。
躍居世界物流中心第二位,物流業成為香港經濟增長的助推器
香港擁有世界上最繁忙的空運港和海運碼頭。2006年,進出香港的飛機共有28萬架次,比1998年大幅增長了71.8%;抵達香港的船舶共23.1萬船次,比1996年增長了5.5%。其中,遠洋客船達到3520萬船次,增長26.2%;內河貨船和內河客船分別達到11.6萬船次和7.6萬船次,增長了3.6%和16.9%;旅客吞吐量達到2329萬人次,比1998年增長38.4%;貨櫃吞吐量達到2354萬個標准貨櫃單位,增長74.9%,是韓國釜山的2.0倍,荷蘭鹿特丹的2.5倍,為世界上僅次於新加坡的第二大港口。
目前,物流業已成為香港經濟加速增長的助推器。2005年,香港的物流業增加值達到698億港元,比1996年大幅增長48.2%,佔GDP的5.2%,上升了1.4個百分點。其中,貨運及倉庫服務增加值達到642億港元,郵遞及速遞服務達到56億港元,分別比1996年增長了54.0%和5.7%,佔GDP的比重分別達到了4.8%和0.4%,分別上升了1.3個百分點和下降了0.1個百分點。隨著物流業對香港經濟拉動作用的加大,從事物流行業的員工也逐漸增多。2005年,物流業從業人員達到20.4萬人,比1998年增加了1.1萬人,佔香港總就業人數的6.0%。其中,貨運及倉庫服務、郵遞及速遞服務分別增加了6700人和3900人,達到18.4萬人和2萬人,分別占總就業人數的5.4%和0.6%。
人才濟濟,專業服務水平達到世界一流水平
香港利用本地的區位優勢和人才優勢,加強知識密集型的法律、會計、廣告和資訊等方面的服務,並積極承接離岸外包,把香港變成世界一流的專業服務區。
2005年,香港的專業服務增加值達到504億港元,比1996年增長了30.9%,佔GDP的比重達到3.7%,上升了0.4個百分點,專業服務業對香港經濟的貢獻度進一步上升。其中,資料技術相關服務、廣告服務等其他專業服務類別增長最為迅猛,其增加值在2005年達到138億港元,比1996年增長了58.6%,佔GDP的比重達到1.0%,擴大了0.3個百分點;建築、測量、工程策劃服務、工程技術服務、商業管理及顧問服務增長也較快,其增加值達到212億港元,增長了32.5%,佔GDP的比重達到1.6%,擴大了0.2個百分點;法律、會計及核數服務的增加值達到154億港元,增長了11.6%。
與此同時,香港越來越多的人才匯聚在專業服務業。2005年,有13.7萬人從事專業服務業,比1996年增長了29.1%,占總就業人數的4.0%,上升了0.6個百分點。專業服務業中的各行業的就業人數的增長速度與其增加值的增速一致,增加值增長得越快,加入到這一行業的從業人員也增長得越快。在三大專業服務隊伍中,資料科技相關服務、廣告服務等其他類專業服務的從業人員在2005年達到4.2萬人,增長了49.5%,占總就業人數的1.2%,上升了0.3個百分點;建築、測量、工程策劃服務、工程及技術服務以及商業管理及顧問服務達到5.8萬人,增長了31.3%,占總就業人數的1.7%,上升了0.3個百分點;法律、會計及核數服務達到3.8萬人,占總就業人數的1.1%,佔比與1996年持平。
旅遊業蓬勃發展並帶動相關行業快速增長
香港特區盡管面積不大,但在世界經濟持續較快增長、中央政府擴大內地赴港「個人游」范圍和香港特區政府改善旅遊設施以及加大宣傳力度的綜合作用下,到香港旅遊的遊客持續增加。2006年,到港旅遊人數達到2525萬人次,是1997年的2.2倍。到香港旅遊的遊客中,八成以上來自亞洲國家和地區。其中,祖國內地佔一半以上,達53.8%;南亞及東南亞佔10.5%;我國台灣省佔8.6%。遊客迅速增多帶動了酒店和賓館的發展。2006年,酒店和賓館數目達到612家,房間數達到5.3萬間,分別為1997年的7.1倍和1.6倍;酒店入住率達到87%,上升了11個百分點。
2005年,香港旅遊業增加值達到427億港元,比1996年增長了15.7%,佔GDP的比重達到3.2%,比1996年擴大了0.1個百分點。入境旅遊和出境旅遊的增加值分別達到319億港元和109億港元,分別增長了10.0%和38.0%。其中,入境旅遊帶動的零售業增長最為迅速,2005年實現增加值70億港元,大幅增長了55.6%;而出境旅遊帶動的過境客運服務實現增加值68億港元,增長了47.8%。旅遊業的蓬勃發展,帶動旅遊業從業人員達到2005年的16.3萬人,比1998年增加了5.8萬人,增長了55.4%,佔香港總就業人數的比重達到4.8%,比1998年上升了1.4個百分點。
可參考下:
http://news.sxftc.e.cn/upimg/allimg/0706/1_29175146.jpg
http://..com/question/34252715.html
❺ 澳門為什麼沒有香港有知名度
澳門知名度其實遠遠超過澳門至少在珠三角、葡語國家、世貿組織澳門開埠早於香港人均收入遠超香港,政府財政儲備2000億澳門元澳門人出生起享受全民福利,大型醫療機構全部是行政公益法人,不少大學是個人捐建,澳門人沒有高考,讀完高中讀大學,每年政府支持澳門青年境外就讀,享受補貼。一個在賭場發牌的荷官(賭場工作人員),月收入過萬。澳門青年白天上班,晚上讀大學。澳門政府保證這種持續教育5年內完成澳門小孩從入托起享受15年至免費教育。4000多個社團提供居民社區服務通過賭權分置,三張賭牌,實為六張,按天向政府納稅,一天過億並不稀奇。澳門政府富到可以建黃金政府,但沒有這個必要,每年現金發放居民,完善基礎設施。澳門官員一個月月薪可能就幾萬元。貪污下場十分「可悲」,高薪養廉。小小澳門 macao This Is It至少未來20到30年,澳門仍是亞洲人均最富有的地區而香港,有一點很說明問題,當地以民眾壓力大著稱,香港醫療機構擅長治療tumor,cancel,技術算世界一流。可見澳門人比香港人幸福很多客觀講,這與澳門地小人稀不無關系
❻ 為什麼香港和澳門已收復但貨幣發行權依然不收復呢
因為港澳地區本身就有獨立的金融機構和黃金儲備,所以在回歸之前就已經擁有了獨立的貨幣流通體系。 國家不強行取締,也是為了社會的安定,另外港幣在東亞地區也是一種重要的結算貨幣,之前遠比人民幣得到國外人的信任。 而人民幣也是這幾年才開始用於國際間的結算的
❼ 祖國成就
青藏鐵路創造中國乃至世界多項鐵路史紀錄
號稱「世界屋脊」的青藏鐵路今日全線開通試運營,並創造中國乃至世界多項鐵路史上的紀錄。
青藏鐵路從西寧至拉薩全長一千九百五十六公里,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線路最長、氣候條件最惡劣的高原鐵路。
在這世界高原最具挑戰性的工程項目上,中國鐵路建設者破解並攻克多年凍土、高寒缺氧和生態脆弱「三大難題」的嚴峻挑戰。
青藏鐵路格爾木至拉薩段自二00一年六月二十九日開工以來,鐵道部根據由北向南,逐步推進,分段建設,分段鋪軌的總體部署,二00一年在格爾木至望昆段展開施工,在南山口建成世界最大的高原鐵路鋪架基地,凍土工程試驗段開始建設,首戰告捷;
二00二年展開唐古拉山以北凍土工程和西藏段部分重點工程施工,鋪軌到達望昆站,取得了重點突破;
二00三年展開唐古拉山越嶺地段「無人區」和唐古拉山以南工程施工,唐古拉山以北橋隧路基工程完成,全面攻堅年喜獲全勝;
二00四年全線路基橋涵隧道基本完成,並在海拔四千七百多米的安多建成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鋪架基地,結束西藏沒有鐵路的歷史,整體推進年再傳捷報;
二00五年站前工程全部完成,鋪軌架梁全線貫通,全線決戰年勝券在握,為建設世界一流高原鐵路奠定了堅實基礎。
二00六年三月一日,青藏鐵路貨物列車工程運營試驗時速目標達到每小時一百公里。五月一日旅客列車(不載客)工程運營試驗時速目標達到每小時一百公里,部分地段達到每小時一百二十公里。七月一日全線開通試運營時速線路要求凍土地段每小時一百公里,非凍土地段全部達到一百二十公里。
青藏鐵路總投資逾三百三十億元人民幣;全線路共完成路基土石方七千八百五十三萬立方米,橋梁六百七十五座、近十六萬延長米;涵洞二千零五十座、三萬七千六百六十二橫延米;隧道七座、九千零七十四延長米。
與此同時,青藏鐵路在凍土攻關、衛生保障、環境保護、質量保證等方面也卓有成效,屢創佳績。
青藏鐵路七月一日投入試運行,屆時可望成為沿線基本實現「無人化」管理的世界一流高原鐵路。
三峽工程造福百姓
在世界能源日益緊缺、江河開發與保護備受重視的今天,三峽大壩橫空出世,再次顯現出決策者的高瞻遠矚。5月20日,三峽大壩全線澆築到185米設計高程,主體工程提前9個月完工,這一跨越世紀、創造多項世界第一的偉大工程,開始顯現其在防洪、發電、航運等方面的綜合效益。
防洪:抑洪驅獸,安瀾興邦
洪水,一直是長江中下遊人民的「心腹大患」。富饒的糧棉油基地、密布的村莊城鎮、密集的工礦企業以及近8000萬人口,長期被長江水患所困擾。特別是荊江險段,隨著泥沙的不斷淤積,一到汛期就成了水位高出兩岸地面6米~10米的「懸河」。
興建「截斷巫山雲雨」的三峽工程,首要出發點就是為了根治長江水患,推進中下游地區的可持續發展。當三峽水庫蓄水至175米時,防洪庫容高達221.5億立方米,防洪效益及其連帶的環境效益十分顯著:
——如遇「千年一遇」或類似1870年特大洪水,經三峽水庫調蓄,配合運用荊江分洪工程和其他分蓄洪區,可使荊江南北兩岸、洞庭湖區和江漢平原避免發生毀滅性災害。
——可使荊江河段防洪標准從「十年一遇」提高到「百年一遇」,即遇到不大於「百年一遇」洪水時,經三峽水庫調蓄後,可不啟用荊江分洪區和其他分蓄洪區。
——提高對城陵磯以上洪水的控制能力,配合丹江口水庫和武漢附近分蓄洪區的運用,可避免武漢市汛期水位失去控制,對武漢市防洪起到保障作用。
——減輕了洪水對洞庭湖區的威脅。三峽工程能減少汛期分流入洞庭湖的洪水和泥沙,有效減輕洪水威脅,還可延緩洞庭湖泥沙淤積速度,延長洞庭湖壽命。
——增加了長江中下游防洪的可靠性和靈活性。如若遇特大洪水需要運用分蓄洪區時,因有三峽水庫攔蓄洪水,即可為分蓄洪區人員轉移、避免人員傷亡贏得時間。
一份調查資料顯示,按1992年價格水平計算,三峽工程防洪多年平均直接經濟效益為每年22億~25.2億元。除直接經濟效益外,還可避免因大堤潰決而造成的人口傷亡、鐵路干線中斷、災區生態惡化、疾病流行以及災民安置、家園重建等其他連帶損失。
依據今年汛期三峽水庫的調度方案,僅2006年,三峽水庫就可在需要時提供至少72.9億立方米的防洪庫容。盡管這一防洪庫容只是三峽工程完建後總防洪庫容的1/3左右,但已超過了荊江分蓄洪區調蓄洪水的能力。
發電:電出高峽平湖,光照半壁河山
華東、華中地區經濟發達,但能源長期緊缺,電力一直依靠「北煤南運」來維持。動力資源嚴重不足,成為制約經濟發展的「瓶頸」。
我國是世界上水能資源最豐富的國家之一,可開發量為3.78億千瓦,年發電量可達1.92萬億度。然而,在近十幾年,我國水電所佔比重卻每況愈下,水電占發電總裝機的比重已降到14%,遠遠低於22%的世界平均水平。水電作為清潔環保的生態型工業,其與火電的不均衡發展現象,顯示了我國自然資源保護和利用的不合理。
三峽工程總裝機容量為1820萬千瓦,年發電量為847億度。這就相當於建設一座年產5000萬噸原煤的特大型煤礦或年產2500萬噸的特大型油田,相當於10座裝機容量為200萬千瓦的大型火力發電廠以及相應的運煤或運油的鐵路。無論從裝機總容量來看,還是從多年平均年發電量來看,在一定時期內,三峽水電站都將是世界上第一大水電站。
面向華中、華東和廣東地區,三峽水電站的供電距離都在400公里~1000公里的經濟輸電范圍以內。三峽水電站全部投入發電後,可以把華中、華東、華南電網聯成跨區的大電力系統,可取得地區之間的錯峰效益、水電站群的補償調節效益和水火電廠容量交換效益。僅華中、華東兩大電網聯網,就可取得300萬~400萬千瓦的錯峰效益。同時,還具備了北聯華北、西北,西聯西南,組成全國聯合電力系統的條件。
三峽水電站的環境效益更是難以估量。與燃煤發電相比,每年可少排放大量二氧化碳、1萬噸一氧化碳、37萬噸氮氧化合物、數百萬噸二氧化硫和大量灰塵、廢渣,將減輕環境污染和因有害氣體的排放而引起的酸雨等危害。
航運:渠化下川江,天塹變通途
長江素有「黃金水道」之稱,歷來就是溝通我國東南沿海和西南腹地的交通大動脈,已形成一個較為完整的內河航運體系。但在修建三峽大壩以前,宜昌至重慶航道仍然處於航行條件極為復雜的天然狀態,水流湍急,險灘密布,僅可通行1500噸級船隊。
據統計,在上述長約660公里的航道上,共有灘險139處。此外,沿線還有27處不能夜航或只能單向夜航的河段。尤其是下川江河段,航道年單向通過能力僅1000萬噸,抵不上一條江南運河的貨運量,大大制約了「黃金水道」運能的發揮。隨著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實施,西南地區對外物流交流猛增,原來川江的航運條件,已遠遠不能滿足要求。
地處葛洲壩上游的三峽工程,與葛洲壩工程聯合運行,將渠化下川江,全面改變川江航運條件,航運效益十分顯著:
——工程建成後,水庫回水到重慶,形成深水航道,平均水深為70米,最大水深達170米,水庫平均寬度約1100米,比建庫前航道寬度拓展約1倍。一年中有半年以上時間可使庫區航道成為深水航道,保證了萬噸級船隊從武漢直達重慶的通行,使這一航道年單向通過能力由1000萬噸提高到1億噸。
——大幅度降低運輸成本,充分發揮水運優勢。三峽工程建成後,由於長江上中游航道和水域條件的改善,將促進船型、船隊向標准化、大型化方向發展,每馬力拖載量提高近10倍,船舶運輸耗油量降低70%,綜合運輸成本降低35%~37%。
——有利於庫區港口、航道建設和航標管理。天然情況下,重慶至宜昌間航道在一年內洪、枯水位最大變幅達60米以上,給港口、航道建設和航標管理帶來很大困難。三峽工程蓄水後,年內水位變幅在30米以內,水深增加、水域擴大,可撤銷所有絞灘站,灘險的整治、疏浚、維護費用大大減少。
——大大促進長江上游支流航運事業的發展。三峽工程可與重慶以上長江幹流的小南海工程、烏江的大溪口工程、嘉陵江井口工程等相銜接,使長江幹流及幾大支流的航運事業進一步發展。據介紹,三峽工程蓄水後,庫區內僅大寧河、香溪等中小支流的通航里程就將增加約550公里。
深圳特區建設 時空印記
1982年
「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
1979年1月31日,招商局正式進駐蛇口,獨立開發和經營蛇口工業區。當年8月,蛇口工業區開始建設首個碼頭。
1982年,為了激勵工人,袁庚想在蛇口碼頭貼一個振奮人心的口號,當時他想的原文是:「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安全就是法律,顧客就是皇帝。」考慮再三,把後面兩句刪掉了。即使這樣,這句口號當時還是引起了很多爭議,因為它觸動了計劃經濟平均主義思想。有人諷刺袁庚說他「要錢又要命」。
1984年,小平第一次來深圳視察,就參觀了蛇口碼頭。袁庚向小平匯報情況時說:「我們有個口號,叫『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小平說:「對!」一語雙關地給與肯定。從此關於這句口號的正義才總算告一段落。
1984年
深圳速度
1981年,剛建立一年的深圳特區就想建一座可以和香媲美的摩天大樓。在設計圖上,這是一座53層(頂層是旋轉餐廳,即後來著名的「鄧公廳」),高達150米的摩天大樓。53層是什麼概念?1981年,全國最高的建築是南京的金陵飯店,高37層。
為了趕工期,承建方中建三局決定採用「滑模方案」,當時在如此高的建築上全部採用滑模法在國內還沒有先例。中建三局的「滑模」試驗接二連三地失敗了。1983年9月,工程甲方——深圳物業公司下了最後通牒。幸好當時中建三局已經找到了失敗的原因,不久便試驗成功。之後的施工越來越順利,創造了「三天一層樓」的建築奇跡。1984年4月30日,國貿大廈正式落成。
「深圳速度」不僅是指建築速度,更是指深圳創業時期的超高速發展。從上世紀80年到90年代小平南巡前後是深圳的創業時期,這一時期本市生產總值以年均35%左右的速度增長,經過9年突破100億,再經過5年突破500億。
1995年
二次創業
1992年以後,隨著改革開放全面開花,深圳的優勢越來越不明顯。「特區不特」的說法應運而生。1992年12月24日,《光明日報》頭版刊登了《全國在發展,深圳怎麼辦?》的長文。
1994年,一場關於特殊政策的論戰爆發了。學者胡鞍鋼撰寫文章指出,平競爭是現代市場經濟制度的基本原則之一,中央政府不能帶頭破例對某些地區實行優惠政策或提供壟斷,他主張取消各種減免稅和優惠政策。深圳立即反擊,雙方你來我往,這場論戰持續了一年半。
1995年召開的深圳市第二次黨代會向全市人民發出了「二次創業」的號召。深圳提出進行產業調整的基本方針,即以高新技術產業為先導,先進工業為基礎,第三產業為支柱的發展方針。
2005年
效益深圳
2005年1月13日,深圳召開市委三屆十一次全體(擴大)會議,提出要徹底摒棄傳統發展觀念,下一個25年,要向全國貢獻「效益深圳」發展模式,實現從「速度深圳」到「效益深圳」的歷史性躍進。
深圳勇敢自剖,目前深圳的發展已經明顯受到「四個難以為繼」的制約。如果不改變發展模式,很快就會出現環境危機。時任深圳市委書記的黃麗滿說,深圳將不再看重單純的GDP排名,不和別人拼總量、拼速度、拼規模、拼座次,而是更加看重發展的效益指標。
1949年10月1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
1950年的土地改革運動開始;
1951年的西藏和平解放;
1952年 抗美援朝戰爭取得勝利 ;
1952年的土地改革;
1958年 「大躍進」運動、人民公社化運動 ,
1959年 的「反右傾」斗爭;
1964年10月16日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的成功;
1967年6月17日我國第一顆氫彈空爆試驗成功;
1970年4月24日我國第一顆人造衛星發射成功;
1971年林彪反革命集團被粉碎,聯合國恢復我國合法席位;
1973年8月24日至28日 中國共產黨第十一次全國代表大會;
1977年 恢復高考
1978年底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
1982年 中國共產黨第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
1982年 鄧小平提出一國兩制的構想 ;
1983年 中國第一台巨型計算機誕生 ;
1984年7月29日,許海峰射落了中國奧運史上的第一枚金牌;
1987年 中國共產黨第十三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
1992年 中國共產黨第十四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
1997年7月1日香港回歸,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正式成立;
1999年12月20日澳門回歸,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正式成立;
2001年7月13日北京申奧成功;
2001年中國正式加入世界貿易組織 ;
2003年我國首次載人航天飛行 ;
2004年第28屆奧運會我國體育健兒在奧運會上取得優異成績2008:成功舉辦奧運;
2005年10月12日,神舟六號載人飛船發射成功;
2006年7月1日,青藏鐵路全線通車;
2008年8月8日,成功舉辦第二十九屆奧運會;
2010年5月1日 成功舉辦上海世博會;
2010年11月13日 成功舉辦廣州亞運會;
1.新中國成立和發展,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
2.外交方面取得的巨大成績,打破西方國家孤立我國的局面
3.香港,澳門的回歸
4.近幾年來航天事業的發展,神州飛船的陸續升空,載人航
天技術的日趨成熟.
5.經濟,軍事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6.青藏鐵路,南水北調,西氣東輸,西電東送等等
7.還有就是加入世貿組織,成功申辦2008年奧運會,以及在2000悉尼奧運會,2004年雅典奧運會取得的優異成績.
❽ 求問澳門現在的黃金價格是多少錢一克
你好,
港台澳的黃金要便宜些,
今日國內首飾金、千足金金價:
品牌名稱 產品名稱 價格回 老廟黃金答 飾品金價
老廟黃金 飾品金價 336
周大福 飾品金價(內地) 327.0 香港:321.41
周生生 飾品金價(內地) 346.00
老鳳祥 足金價格 342.50
菜百 飾品金條價格 329.00
六福 飾品金價(內地) 329.00
夢金園黃金9999千足金 339
千足金回收金價在250-270
黃金(Gold)是化學元素金(化學元素符號Au)的單質形式,是一種軟的,金黃色的,抗腐蝕的貴金屬。金是最稀有、最珍貴和最被人看重的金屬之一。國際上一般黃金都是以盎司為單位,中國古代是以兩作為黃金單位,是一種非常重要的金屬。不僅是用於儲備和投資的特殊通貨,同時又是首飾業、電子業、現代通訊、航天航空業等部門的重要材料。
❾ 澳門元和台灣的錢都不是國際貨幣嗎
你所指的應該是世界貨幣吧,一國的信用貨幣成為國際支付手段和儲備貨幣的條件必須具備的條件是:
①發行這種信用貨幣的國家要有強大的經濟實力,在國際經濟領域中佔有重要的或統治的地位。只有當一個國家在世界范圍的商品輸出與資本輸出中佔有重要地位,同各國有著廣泛的貿易、金融聯系時,它的信用貨幣才會在國際間被廣泛使用,並順利地被接受。
②這種信用貨幣必須具有相當大的穩定性。而由於任何信用貨幣本身都是沒有價值的,要保持其穩定性,就必須與黃金發生聯系,即能在一定條件下按照一定的匯價兌換成黃金。因此,有關國家必須具有足夠的黃金儲備,才能保證其信用貨幣的穩定性。
③某個國家的貨幣雖然可以在彼此經濟聯系密切的國家之間充當支付手段,但要在世界范圍內正式取得儲備貨幣的資格,還要得到所有國家的確認,這就必須通過國際協議來實現。如果上述條件發生變化,它就不能再當作世界貨幣來發揮作用。因此,與黃金不同,一國的信用貨幣當作世界貨幣發揮作用,是有條件的、不穩定的,是包含著矛盾和危機的。歷史的發展正是這樣。
目前世界上主要的世界貨幣有美元、歐元、日元、英鎊等。
❿ 香港與澳門經濟比較
摘要:香港和澳門同是中國的特別行政區,它們先後於1997年和1999年回歸祖國。它們就像是中國對外開放的窗戶,顯示了中國的經濟發展的狀況。而在一國兩制的方針、政策下,香港和澳門繼續前進的步伐。研究香港和澳門的經濟發展狀況和經驗,對祖國內地和珠三角地區的經濟發展有寶貴的借鑒意義。
關鍵詞:香港 澳門 回歸 經濟發展 比較
香港和澳門,由於人緣、地緣的關系,以及彼此經歷過相似的歷史軌跡,共同的社會經濟制度,共同實踐「一國兩制」、高度自治的使命,因此兩地之間向來有著密切的經濟聯系。從澳門的立場來看,與之僅相距40海里的香港在20世紀80年代實現了向發達經濟的提升,香港在90年代躍到亞洲四小龍之一的位置。絕對經濟實力較小的澳門只有充分依託同鄰近地區的全面合作,才能擴大生存發展的空間,不斷提升經濟質量和效益。
作為粵港澳經濟大三角區域的重要一極,香港無疑是除了珠三角之外澳門另一個極為有利的合作對象。而對於香港來說,其自身雄厚的整體實力和較高的發展層次是不容否定的,但無論處於怎樣的發展水平,香港同樣面對著繼續前進的挑戰。在區域經濟一體化勢頭日益增強的新世紀,作為繼香港之後中國唯一一個特別行政區,澳門同樣是香港尋求經貿合作的主要的對象之一。①
一個地區的環境和位置對當地的經濟有著重要的影響意義。香港和澳門的地理位置、地理優勢以及其自然資源的限制都對兩個地區的經濟產生了不可忽視的意義。
香港位於我國珠江口東側,與廣東省深圳經濟特區相毗鄰,瀕臨浩瀚的南海,扼珠江入海的要沖,為太平洋之重要港口城市。香港由中國大陸的一部分和230多個島嶼組成。香港區域包括三個部分:南面是香港島,中間是九龍,北面是新界。據1987年統計,香港總面積為1071平方公里。其中,香港島及其鄰近小島約75.6平方公里;九龍(包括昂船洲島)約11.1平方公里;新界連同大嶼山等眾多島嶼約975.1平方公里。自1851年以來,香港一直不斷填海造地,至今已填得土地共60平方公里。所以,香港總面積隨填海造地而增加而擴大。1996年,香港總面積為1095平方公里。香港地區及其狹小,故被稱為「彈丸之地」。
澳門是珠江三角洲南岸的一個小半島,與香港分處於珠江口伶仃洋東西兩側,是珠江三角洲通往海外的一座橋梁。澳門與珠海市拱北緊緊相連。現在所講的澳門地區,主要包括澳門半島、凼(也寫為「氹」)仔島和路環島三部分。據有關資料統計,1912年澳門地區的總面積只有12.69平方公里。到了1994年,澳門地區總面積達到23.5平方公里,其中半島為9.1平方公里,凼仔島為6.33平方公里,路環島為8.07平方公里。到2006年,澳門的總面積因為沿岸填海造地而一直擴大,至今已擴展到28.2平方公里。
香港和澳門回歸以來,認真實踐「一國兩制」、分別實行「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針,不斷探索,積累經驗,在促進香港和澳門的穩定與發展上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無論從現狀還是從發展變化的角度來看,澳門回歸五年以來在世界各個國家和地區中的國際競爭力一直落後於香港,這不僅與澳門較小的地域面積和人口規模有關,也與澳門社會歷史發展遺留的諸多弊端有關。香港的綜合競爭力水平保持著穩定的上升趨勢,在2004年進入了前十名。②但就澳門特別行政區自身而言,其國際競爭力排名總體上呈較好的攀升趨勢,發展狀態也較香港穩定。所以在肯定香港實力上「大塊頭」地位的同時,絕不能「一葉帳目,不見森林」。澳門早期的輝煌和回歸之後快速的復甦,證明了澳門是具有自身的一些特定優勢的。下面是香港和澳門回歸後的經濟發展情況概述:
第一,經濟實力。2004年中國內地在61個國家和地區中排名第六,而香港和澳門作為中國的兩個沿海城市的經濟實力要素得分並未進入前十名。澳門的經濟實力排在第11位,香港則遠遠地落在第22位。這一結果表明,在香港這個「大塊頭」面前,澳門積極把握回歸後的各種機遇,對經濟事務給予了認真關注,努力提升經濟發展實力。而香港的經濟發展相對澳門存在更多的問題,尤其是東南亞金融危機帶來的沖擊,雖然沒有從根本上動搖香港綜合競爭力的強者地位,但由此引發了各種經濟社會問題。而香港和澳門只有主動有效地加強區域經貿合作,推動區域經濟一體化的實現,才能互利互惠、各得其所,進一步促進自身競爭力的提升。
第二,國際化。高度發展的國際化程度是香港相對於澳門地區最明顯的優勢所在。自2000年以來,香港的國際化競爭力要素始終保持在前十名的隊伍中,2004年更是在世界61個國家和地區的國際化競爭力要素中排名第二。盡管澳門地區的國際化競爭力水平也表現出良好的上升勢頭,但是還是落後於香港較多名次。香港是一個高度國際化的城市,作為一個自由港,它的國際聯系網路是全方位的,其多功能性是國際間的典型,也是自由市場經濟體系的一個代表類型,不僅受到全國也受到全球的普遍重視。③澳門同樣實行自由港經濟制度,開放和自由的程度甚至超過了香港,如貿易自由方面澳門受關稅管治的商品比香港少,稅率也比香港還低,但是澳門的國際化程度之所以不及香港,主要是因為缺乏配套的法律制度和基礎設施來確保經濟制度優越性的充分發揮。④
第三,金融體系。對於澳門和香港來說,都有高度自由和高度開放的金融政策。資金、外匯、黃金自由進出,自由買賣,沒有任何外匯管制,外幣和本幣存款完全自由,金融市場完全開放,有力地推動了港澳金融業的發展,這是中國內地遠遠比不上的。⑤而香港作為繼倫敦和蘇黎世之後的世界第三大黃金自由市場和世界最大的外匯交易市場之一,它的國際金融中心的「巨頭」地位也是澳門望塵莫及的。香港金融體系競爭力要素的排名從2000年的12位逐步攀升到2003年的第六位,2004年稍有回落,但仍位於前十名(第8位);澳門金融體系競爭力要素的排名則一直在20位之後。其實澳門具備與香港同樣優越的條件,同樣是中國內地其他地區艷羨的對象,澳門的金融機構擁有相當現代化金融體系的基本條件。但是,受本地市場規模的限制,澳門金融業難以實現規模發展,再加上鄰近的香港和深圳兩大金融市場,進一步增加了澳門金融業發展空間開拓的難度。
第四,科學技術。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在面對21世紀知識經濟大潮的挑戰下,科學技術對一個國家或地區產業結構與發展的重要性,高技術對經濟發展的領導作用,都是不可忽視,缺乏科學儲備和創新能力的國家或地區,將錯失知識經濟帶來的各種機遇。而無論是香港還是澳門或者是中國內地,科學技術競爭力均處於世界中等偏下的水平。
香港和澳門有限的資源條件在很大程度上阻礙了區內高科技的發展,香港雖然已經具有了較為現代化的產業結構,金融、航運、信息等系統業已臻於世界一流水平,但仍急需發展對土地、勞務、能源等需求不高的高附加值製造業和適宜的高技術。從中國內地來看,盡管平均水平還不及港澳地區,但很多城市不僅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和人力資源,對於人才、科技的重視程度也是聞名於世的,與港澳地區應積極推進由依靠區位和政策先行等優勢向依靠人才、科技優勢轉換的進程,努力提高人口素質,加強人力資源開發、大力引進與興辦具有較高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的產業。⑥
第五,人本素質。人本素質是除自然資源以外的另一個影響港澳經濟力量的重要因素。其實一直以來的調查顯示,香港和澳門人本素質競爭力部分指標受制於人口、勞動力和教育方面的弱勢。香港在人口和勞動力規模上具有的先天優勢是澳門無法企及的,但香港對公共教育事業的重視和較大投入則是澳門應該學習的對象。盡管從21世紀80年代開始,澳門有了自己的高等學府,但在培育各項專業人才方面,仍然顯得勢單力薄、收效甚微。從未來的發展看,與香港和澳門鄰近的珠江三角洲地區具有相對較強的人力資源優勢,將成為香港和澳門一個重要一托點,而珠江三角城市對著知識人才相對充分的尊重和教育事業的建設經驗也對港澳地區乃至全國極具啟發性。
以上五點是站在澳門和香港區域競爭力發展的比較上展開論述的,這些方面深刻地影響了港澳地區經濟的發展。而香港和澳門經濟對西方國家的依賴性都比較大,因而經濟基礎也比較脆弱,兩個地區內部也存在著一些不利於經濟發展的抑制因素。雖然,它們憑借前述多種積極因素,使它在發展經濟方面獲得了遠遠超過自身所具有的能量,並且避開了有些固有的不足和弊端,取得了不同凡響的成就。然而,其固有的弊端和不足畢竟是一直存在的問題。而且,隨著經濟的高速增長,它們對經濟發展的抑製作用便日益突出了。地域狹小,是兩個地區本身無法解決的致命弱點,它對經濟發展所起的抑製作用是人所共知。⑦
其實同為中國南部的沿海小城,香港和澳門隔海相望,地理位置十分接近,更重要的是,歷史上香港和澳門都曾有西方國家管治的地區,直接接受了外來民族殖民文化的影響,而如今,它們先後於1997年和1999年回歸祖國,成為中國僅有的兩個特別行政區,在「一國兩制」的框架下保留了原來實行的資本主義制度。同屬於國際自由市場經濟體系,同是全方位開放的國際自由港和單獨關稅區。作為祖國領土上的兩塊寶地,港澳的協調發展與經濟整合將深深影響到華南經濟圈乃至國家的繁榮興旺,是全球人士關注的焦點之一。
注釋:
①趙彥雲等編.澳門特別行政區國際競爭力研究[M].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2005.55-56.
②⑦張恭德著.現代香港經濟發展概論[M].廣州: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79-80.
③孫茂輝著.回歸後香港經濟效率的動態研究[J].世界政治與經濟論壇,2005,(3):97-98.
④王亞寧著.澳門地緣經濟論析[J].濰坊教育學院學報,1999,(3):9-10.
⑤ 西爾梟, 王齊茂主編. 港澳台演義[M].北京: 中央編譯出版社, 1994.101-102.
⑥ 吳志良著.澳門政制[M] .北京: 中國友誼出版公司, 1996.123-125.
參考文獻:
[1].趙彥雲等編.澳門特別行政區國際競爭力研究[M].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2005.
[2].徐彬著.話說澳門 [M].長春: 吉林攝影出版社. 1998
[3].張恭德著.現代香港經濟發展概論[M].廣州: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4].西爾梟, 王齊茂主編. 港澳台演義[M].北京: 中央編譯出版社, 1994.
[5].陳瑜老師講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