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外匯儲備的管理
外匯儲備管理的原則如下:
1,保持外匯儲備的貨幣多元化,以分散匯率變動的風險;
2,根據進口商品、勞務和其它支付需要,確定各種貨幣的數量、期限結構以及各種貨幣資產在儲備中的比例;
3,在確定儲備貨幣資產的形式時,既要考慮儲備資產的收益率,也要考慮流動性、靈活性和安全性;
4,密切注意儲備貨幣匯率的變化,及時或不定期調整不同幣種儲備資產的比例。 各國政府管理和經營外匯儲備,一般都遵循安全性、流動性和盈利性三個原則。
安全性
是指外匯儲備應存放在政治穩定、經濟實力強的國家和信譽高的銀行,並時刻注意這些國家和銀行的政治和經營動向;要選擇風險小、幣值相對穩定的幣種,並密切注視這些貨幣發行國的國際收支和經濟狀況,預測匯率的走勢,及時調整幣種結構,減少匯率和利率風險;還要投資於比較安全的信用工具,如信譽高的國家債券,或由國家擔保的機構債券等。
流動性
是指保證外匯儲備能隨時兌現和用於支付,並做到以最低成本實現兌付。各國在安排外匯資產時,應根據該國對一定時間內外匯收支狀況的預測,並考慮應付突發事件,合理安排投資的期限組合。現金和國庫券流動性較強,其次是中期國庫券、長期公債。
盈利性
是指在保證安全和流動的前提下,通過對市場走勢的分析預測,確定科學的投資組合,抓住市場機會,進行資產投資和交易,使儲備資產增值。
但是,安全性、流動性和盈利性三者不可能完全兼得。一般高風險才能有高收益,盈利大的資產必然安全性差,而安全性、流動性強的資產必然盈利低。所以,各國在經營外匯儲備時,往往各有側重。比如富國多重視流動性,以隨時干預外匯市場或用於對外支付,小國和資源貧乏國家多看重價值增值和財富積累。一般來說,應盡可能兼顧這三項原則,採用投資組合的策略,「不把所有的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實行外匯儲備的多元化經營,降低風險,實現增值。
Ⅱ 外匯儲備風險要如何防範
(一)保持外匯儲備的適度規模。我國巨額的外匯儲備遠遠超過了適度外匯儲備理論中所闡述的量。如何控制外匯儲備規模的增長,防範外匯儲備的規模風險是外匯儲備風險管理的核心。
(二)優化外匯儲備結構。在外匯儲備的結構上,應選擇適當的路徑,調整資產結構,降低美元資產比重,從而降低匯率風險,並提高外匯儲備的整體收益。可以採取以下思路:首先,在幣種選擇上,可以增加對歐元、日元的持有比重,降低美元貶值的匯率風險。其次,在資產選擇上,除保持一定流動性、高評級的政府債券和貨幣市場工具外,還應增加高風險、高收益品種,如進行國外股權投資。現在我國持有的大量美國國債對利率和匯率的變動較為敏感,而股權投資則相對穩定,且收益率更高,適合於長期投資,可以作為投機性儲備。再次,外匯儲備中應增加對黃金的持有,提高保值性。最後,增加對石油、稀缺資源等戰略物資的投入,符合國家發展戰略。如果還是不知道,也可以咨詢專業的分析師:http://www.qdyhtzgl.com/
Ⅲ 外匯儲備過多會帶來哪些風險
1.損害經濟增長的潛力。一定規模的外匯儲備流入代表著相應規模的實物資源的流出,這種狀況不利於一國經濟的增長。如果中國的外匯儲備超常增長持續下去,將損害經濟增長的潛力。
2.帶來利差損失。據保守估計,以投資利潤率和外匯儲備收益率的差額的2%來看,若擁有6000億美元的外匯儲備,年損失高達100多億美元。如果考慮到匯率變動的風險,這一潛在損失更大。另外,很多國家外匯儲備構成中絕大部分是美元資產,若美元貶值,則該國的儲備資產將嚴重縮水。
3.機會成本損失。中國每年引進大約500億美元的外商投資,為此國家要提供大量的稅收優惠;同時,中國又持有大約一萬多億美元的外匯儲備,閑置不用。這樣,一方面是國家財政收入減少,另一方面老百姓省吃儉用借錢給外國人花,其潛在的機會成本不可忽視。
4.削弱了宏觀調控效果。在現行外匯管理體制下,央行負有無限度對外匯資金回購的責任,因此隨著外匯儲備的增長,外匯占款投放量不斷加大。外匯占款的快速增長不僅從總量上制約了2004年以來宏觀調控的效力,還從結構上削弱宏觀調控的效果,並進一步加大人民幣升值的壓力,使央行調控貨幣政策的空間越來越小。
5.影響國際優惠貸款。外匯儲備過多會使中國失去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優惠貸款。按照IMF的規定,外匯儲備充足的國家不但不能享受該組織的優惠低息貸款,還必須在必要時對國際收支發生困難的其他成員國提供幫助。這對中國來講,不能不說是一種浪費。
6.引發或加速該國的通貨膨脹。
7.有形經濟資源流失。大量囤積外匯,會引起國內有形經濟資源的流失,無論是出口創匯還是發行本國貨幣購買外匯,都會形成對本國有形經濟資源的購買能力,造成國內有形經濟資源的流失。
Ⅳ 外匯儲備風險有什麼應對策略嗎
1、優化外匯儲備幣種和投資結構,實施動態管理,防止儲備資產的縮水和損失
首先,要使我國外匯儲備結構處於優化狀態,應該在科學量化結構指標體系基礎上加入預警機制和彈性機制,使之能夠隨國際經濟發展變化而適時適當地調整。如根據對外貿易依存度、進口支付要求、市場干預、償還債務需求等方面的因素來確定儲備幣種,堅持儲備幣種多元化。
其次,實施科學投資和動態管理。利用外匯儲備進行投資是防範其縮水和損失的重要途徑。為此,在發達國家可以考慮債權轉股權,在發展中國家可以進行資源股權、份額投資,基礎設施投資等。這樣才能避免美元金融的危害,確保外匯資產的價值。
此外,還可借鑒新加坡 GIC 和韓國 KIC 管理模式,將中國富餘的外匯儲備交與專業機構進行投資經營管理。公司可以多元化投資全球范圍內的金融和實物資產,可以使央行的一部分外匯儲備從資產負債表中轉出,達到降低央行儲備量的效果。
2、 擴大進口平衡國際貿易順差,放鬆資本流出管制減緩外匯儲備的增加
增加進口,特別是資源類產品和高新科技產品的進口,在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同時平抑貿易順差。同時,放寬居民持有外匯的限制,放鬆資本流出管制,鼓勵國內居民和企業開展對外投資,提高外匯儲備資產的收益率,改變儲備資產收益風險不匹配的狀況。
3、引進和培養專業人才
由於各種原因,國內外匯儲備風險管理人員專業化水平程度不高,即便引進的優秀人才,也會因激勵不夠或是工作環境不理想而大量流失。
而在金融領域,人力資本是核心資源,我國要建立外匯儲備資產風險管理專業人才系統的培訓制度、有競爭力的薪酬管理制度和升遷制度,把引進人才、培養人才和留住人才放在戰略的高度。如此才能為我國外匯儲備的高效管理奠定堅實基礎。
4、完善我國外匯儲備管理制度,降低系統性風險
首先,推進人民幣匯率制度由「有管理的浮動」向「清潔浮動」發展,實現人民幣的國際化。人民幣國際貨幣可以有效降低我國企業的外匯風險,提高本國金融機構的融資效率和競爭力,緩解龐大外匯儲備帶來的過多風險問題。
其次,調整中國外匯儲備的管理制度。實現外匯儲備適度規模發展。
最後,不斷完善外匯交易制度。增加交易主體、引進美元做市商制度、增加人民幣對外幣掉期業務、銀行間市場交易品種等,通過各種市場化手段,不斷完善外匯儲備管理制度,降低外匯資產的系統性風險帶來的貶值。
Ⅳ 外匯儲備的管理原則
各國政府管理和經營外匯儲備,一般都遵循安全性、流動性和盈利性三個原則。
安全性
是指外匯儲備應存放在政治穩定、經濟實力強的國家和信譽高的銀行,並時刻注意這些國家和銀行的政治和經營動向;要選擇風險小、幣值相對穩定的幣種,並密切注視這些貨幣發行國的國際收支和經濟狀況,預測匯率的走勢,及時調整幣種結構,減少匯率和利率風險;還要投資於比較安全的信用工具,如信譽高的國家債券,或由國家擔保的機構債券等。
流動性
是指保證外匯儲備能隨時兌現和用於支付,並做到以最低成本實現兌付。各國在安排外匯資產時,應根據本國對一定時間內外匯收支狀況的預測,並考慮應付突發事件,合理安排投資的期限組合。現金和國庫券流動性較強,其次是中期國庫券、長期公債。
盈利性
是指在保證安全和流動的前提下,通過對市場走勢的分析預測,確定科學的投資組合,抓住市場機會,進行資產投資和交易,使儲備資產增值。
但是,安全性、流動性和盈利性三者不可能完全兼得。一般高風險才能有高收益,盈利大的資產必然安全性差,而安全性、流動性強的資產必然盈利低。所以,各國在經營外匯儲備時,往往各有側重。比如富國多重視流動性,以隨時干預外匯市場或用於對外支付,小國和資源貧乏國家多看重價值增值和財富積累。一般來說,應盡可能兼顧這三項原則,採用投資組合的策略,「不把所有的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實行外匯儲備的多元化經營,降低風險,實現增值。
Ⅵ 我國目前的外匯儲備管理面臨著什麼挑戰試提出一些可行的對策並說明理由
筆者認為,應盡快對導致外匯儲備激增的宏觀經濟政策進行重大調整,改變多年來實行的出口導向和外資導向的政策,同時對現行外匯管理制度進行必要的改革,變強制結售匯制為意願結售匯制,增大人民幣匯率彈性,並採取有效的政策措施增加企業和居民個人持有外匯的數量。此外,應優化外匯儲備的貨幣結構和資產結構,加強外匯儲備的風險管理,提高外匯儲備的安全性和收益性。總之,只有把高企的外匯儲備規模降下來,實現外匯儲備的適度增長,才有可能實現經濟在內外均衡基礎上的協調和可持續發展
Ⅶ 求一篇關於我國巨額外匯儲備風險控制的論文(要求有出自的參考文獻)
對我國巨額外匯儲備管理的探究分析字數:3716 字型大小:大 中 小 [摘要] 截至今年9月底,我國外匯儲備已達9879億美元,高居全球外匯儲備持有量第一的位置。外匯儲備多,固然意味著國力的增強,但它也產生了如增加通貨膨脹壓力、持有成本及降低貨幣政策效力等諸多棘手的問題。本文結合當前我國外匯儲備增長因素的分析研究,旨在尋求有利於我國外匯儲備管理的一些思路和對策。
[關鍵詞] 外匯儲備 幣種結構 外匯管理
自1994 年外匯體制改革以來,我國外匯儲備增長迅速,1996年突破1000億美元大關,到2006年2月底,達到8537億美元,超過日本高居全球外匯儲備持有量第一的位置。每月百億外匯儲備的增長速度,使人民幣不斷承受升值壓力。如何合理的管理高額外匯儲備,成為當前關注的焦點。
一、我國外匯儲備增長迅速的原因
1.貿易順差持續增長是外匯儲備不斷增加的直接原因
自1979年實行改革開放政策以來,我國的對外貿易一直保持著持續快速的增長。之所以能保持持續的貿易順差,除了長期以來我國擁有良好的政治環境和經濟環境外,還因為我國特有的貿易發展模式:一是我國有完善的基礎實施、良好的工業配套能力和大量熟練的廉價勞動力,吸引著全球製造業向我國轉移,使我國成為「世界工廠」;二是我國對外貿易形式主要是加工貿易,而加工貿易屬於一種增值的貿易形式,必然會出現貿易順差。由此可見,當前加工貿易是我國對外貿易順差中的最主要因素。
2.FDI的持續增長促使外匯儲備不斷增加
長期以來,我國為了吸引國外投資,刺激出口,制定了很多偏離中性的外資和外貿政策,如出口退稅政策、關稅政策、外資優惠政策。這些政策吸引了源源不斷的外國直接投資(FDI),形成了與經常項目增長相互呼應的資本項目的持續增長。
3.全球收支不平衡下美國因素導致我國外匯儲備的增加
美國與中國的經濟結構不同,中國出口到美國的多是物美價廉而附加值低的產品,美國巨大的需求和中國產品的競爭力,造成了美國對中國的巨額貿易逆差。另外,美國是一個儲蓄低於投資的國家,得從其他國家借債。中國等高儲蓄率國家對美國的投資主要是以國家的名義,外匯儲備的形式投資美國的國債,結果是外匯儲備的進一步增加。
4.內需不足、進口不力導致收支失衡和外匯儲備增加
對於世界主要經濟體而言,內需對貿易平衡的影響,要遠遠大於匯率調整的作用。我國國內消費不足,出口迅猛增長,導致進口額不及出口額,進口增長率不及出口增長率,對外依存度很高,勢必引起我國國際收支失衡,外匯儲備增加。
5.資本項目管制使外匯儲備增加
資本項目管制制度,主要是以強制結售匯制度以及外匯沖銷政策為主。強制結匯制下,中央銀行干預外匯市場收購市場上多餘的外匯,形成大量的外匯占款。為了避免通貨膨脹,中央銀行又不得不採取外匯沖銷政策來沖銷外匯占款。強制結售匯之下的外匯供大於求以及外匯沖銷政策的實施,是對我國外匯儲備激增的最好解釋。
二、我國外匯儲備管理面臨的問題
1.外匯儲備經營管理效益較低,面臨貶值風險
持有外匯儲備是有機會成本的,我國外匯儲備的很大部分投資於美元資產,其收益率很低,這使得本可以利用的大量外匯資產閑置,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技術進步和經濟增長的速度,也就提高了經濟結構調整的機會成本。而且我國外匯儲備的增長相當於一個資本由中國流向美國的過程,實際的效果就是中國人在省吃儉用的同時,給美國人貸款。
2.為中央銀行控制貨幣發行帶來極大壓力,大大壓縮了貨幣政策的操作空間
由於外匯占款過多,使得貨幣供給增加,通貨膨脹壓力增大而央行為了減輕通貨膨脹壓力,不得不通過增發短期票據,「對沖」外匯儲備增加導致的增發本幣。由於央行發行的票據要支付利息,且票據利率高於美元資產投資回報率,經濟成本相當高。同時由於在收購外匯投放基礎貨幣的同時,不得不相應減少發放再貸款,貨幣政策操作空間受到擠壓。
3.貨幣幣種與資產結構未達到優化
從目前我國外匯儲備貨幣種類的選擇上看,根據安全性、流動性、盈利性原則,我國的外匯儲備中幣種組合中存在過於單一的問題。儲備幣種過於集中在一種貨幣美元上,一方面隨著國際金融體系動盪,美元儲備的風險也在增加。另一方面無形中對所選擇貨幣的國家提供低息的貸款。
4.給人民幣升值造成巨大壓力
美國日本等國近年來一直要求人民幣升值,巨大的貿易順差是其中重要的因素。眾所周知,當前人民幣大幅的升值弊大於利,不僅會影響到我國眾多企業的綜合實力還會使投機盛行,破壞我國發展的大好形勢,因此,合理的處置外匯儲備可以為人民幣升值減輕壓力。
三、對解決我國巨額外匯儲備問題的構想
1.優化外匯儲備的貨幣結構和資產結構
我國外匯儲備資產管理中應該考慮對投資性動機的要求稍微高一些,以獲得最大的收益。中國應該購買以歐元或一些亞洲新興經濟體的貨幣計價的資產,以此來推動外匯儲備多元化,優化外匯儲備的貨幣結構和資產結構。目前最現實和最可行的方法,依然是實施外匯儲備的幣種結構調整和資產結構調整。在幣種結構方面,應該適當擴大歐元資產和日元資產的比重;在資產結構方面,應該擴大投資於美國機構債和企業債的比重,並增加對美國股市上藍籌股的投資從而最優的利用好外匯儲備的價值。
2.建立外匯儲備風險管理制度
首先要確認和評估外匯儲備管理可能面臨的各種風險如市場風險、信用風險、操作風險等,並且定義在儲備管理中可接受的風險水平和指標。我國貨幣當局要隨著不斷增加的外匯儲備規模,注重不同外匯儲備資產的風險程度,提高風險控制水平。如建立定期分析研究市場的例會制度,定期對整個資產進行市價重估;對交易對手資信狀況密切跟蹤、及時報告,努力控制信用風險;建立儲備管理的投資組合基準,以指導實際的儲備投資等措施。
3.適時增加黃金儲備份額。
近年來,在我國外匯儲備迅速增長的同時,黃金儲備在我國國際儲備中所佔的份額卻是非常低的,這種狀況和我國作為一個發展中大國的地位是極不相稱的。而且在目前金價穩中有升的情況下,黃金是一種有效的儲備保值手段,不僅有利於抑制外匯儲備縮水,而且更有利於減輕人民幣升值的壓力。因此,從這一層面看,適時增加黃儲備是優化外匯儲備投資的一條可選途徑。當然黃金儲備的適度增加必然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切不可操之過急。
4.實施「走出去」的對外開放戰略,積極扶持和培養我國的跨國公司
從條件來看,中國企業初步具備了跨國並購的基礎,改革開放引起的國內市場國際化使得中國企業在國內實際上已經承受著巨大的國際競爭壓力,政府政策的鼓勵與國內公眾的關注、支持也對跨國並購起到強大的推動作用。跨國公司掌握著全球化時代資源配置的主導權,培養中國的跨國公司,對於提高我國對外開放水平,真正形成世界經濟強國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將外匯資金配置到這些方面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5.注資國有金融機構,推進國有金融機構的改革
我國已動用了億美元外匯儲備為中國銀行、建設銀行和工商銀行注資,支持這些機構進行股份制改造。從注資、股改上市的實踐來看,儲備注資是推動國有金融機構完善治理結構、提高經營績效的可取方式。注資後,三家國家商業銀行資本充足率大大提高,增強了抗風險能力,為其上市鋪平了道路,同時也有利於吸引戰略投資者的介入。目前,我國惟一的國有獨資的再保險公司中國再保險集團公司也已獲批註資,以重組改制上市。我們可以參照這一模式,擴大對其他國有金融機構,如政策性銀行、國有保險機構的注資,鞏固國家在金融領域的控制地位,推進國有金融機構的改革,並獲得相應回報。
6.增加石油戰略儲備,為長遠利益打算
在價格合適的時候,逐漸增加石油的戰略儲備,或者與石油輸出國合作,投資石油戰略儲備的基礎設施。在石油資源方面展開比較藝術的「石油外交」,爭取石油輸出國的穩定供給,用可以接受的方式進行石油資源的國際布局。這樣不僅是一個有效的外匯管理方式,也促進了我們全方位能源戰略的建設。
四、結論
對於已產生眾多問題的巨額外匯儲備,我們目前應積極借鑒國際儲備管理經驗並結合我國的實際情況,提高儲備盈利性,採取合理的儲備管理模式,最大限度的發揮好外匯儲備的價值,使外匯儲備的投資盡可能服務於本國利益。
參考文獻:
[1]左小蕾:萬億外匯儲備的四個出口[N].江蘇經濟報,2006(10)
[2]巴曙松等:中國外匯市場運行研究[M].經濟科學出版社,1999
[3]何澤榮:中國國際收支研究[M].成都:西南財經大學出版社,1998
[4]馬傑古田軍:「加強外匯儲備運營,適時調整幣種結構」,《商場現代化》,2006年第3期
Ⅷ 外匯儲備風險有什麼應對策略
1. 擴大進口平衡國際貿易順差,放鬆資本流出管制減緩外匯儲備的增加。
增加進口,特別是資源類產品和高新科技產品的進口,在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同時平抑貿易順差。同時,放寬居民持有外匯的限制,放鬆資本流出管制,鼓勵國內居民和企業開展對外投資,提高外匯儲備資產的收益率,改變儲備資產收益風險不匹配的狀況。
2.優化外匯儲備幣種和投資結構,實施動態管理,防止儲備資產的縮水和損失。
首先,要使我國外匯儲備結構處於優化狀態,應該在科學量化結構指標體系基礎上加入預警機制和彈性機制,使之能夠隨國際經濟發展變化而適時適當地調整。如根據對外貿易依存度、進口支付要求、市場干預、償還債務需求等方面的因素來確定儲備幣種,堅持儲備幣種多元化。
其次,實施科學投資和動態管理。利用外匯儲備進行投資是防範其縮水和損失的重要途徑。為此,在發達國家可以考慮債權轉股權,在發展中國家可以進行資源股權、份額投資,基礎設施投資等。這樣才能避免美元金融的危害,確保外匯資產的價值。
此外,還可借鑒新加坡 GIC 和韓國 KIC 管理模式,將中國富餘的外匯儲備交與專業機構進行投資經營管理。公司可以多元化投資全球范圍內的金融和實物資產,可以使央行的一部分外匯儲備從資產負債表中轉出,達到降低央行儲備量的效果。
3.完善我國外匯儲備管理制度,降低系統性風險。
首先,推進人民幣匯率制度由「有管理的浮動」向「清潔浮動」發展,實現人民幣的國際化。人民幣國際貨幣可以有效降低我國企業的外匯風險,提高本國金融機構的融資效率和競爭力,緩解龐大外匯儲備帶來的過多風險問題。
其次,調整中國外匯儲備的管理制度。實現外匯儲備適度規模發展。
最後,不斷完善外匯交易制度。增加交易主體、引進美元做市商制度、增加人民幣對外幣掉期業務、銀行間市場交易品種等,通過各種市場化手段,不斷完善外匯儲備管理制度,降低外匯資產的系統性風險帶來的貶值。
4.引進和培養專業人才。
由於各種原因,國內外匯儲備風險管理人員專業化水平程度不高,即便引進的優秀人才,也會因激勵不夠或是工作環境不理想而大量流失。
而在金融領域,人力資本是核心資源,我國要建立外匯儲備資產風險管理專業人才系統的培訓制度、有競爭力的薪酬管理制度和升遷制度,把引進人才、培養人才和留住人才放在戰略的高度。如此才能為我國外匯儲備的高效管理奠定堅實基礎。
Ⅸ 外匯風險管理的方法有哪些
(1)採用貨幣保值措施。
買賣雙方在交易談判時,經協商,在交易合同中訂立適當的保值條款,以防止匯率變化的風險。在外匯風險管理中,貨幣保值措施主要有黃金保值條款、硬貨幣保值條款和一籃子貨幣保值條款。
(2)選擇有利的計價貨幣。
應遵從以下原則:第一,在實行單一貨幣計價的情況下,付款使用軟貨幣,收款使用硬貨幣。軟貨幣就是趨於貶值或貶值壓力較大的貨幣。硬貨幣就是趨於升值或幣值穩定的貨幣。第二,在進出口貿易中,以多種貨幣作為計價結算貨幣,使各種貨幣的匯率變動風險互相抵消。第三,在貿易實務中,通過協商、談判等方式盡可能地用本幣進行支付,即出口商獲得本幣資金,進口商用本幣支付貨款。
(3)提前或延期結匯。
在國際收支中,企業通過預測支付貨幣匯率的變動趨勢,提前或延遲收付外匯款項,來達到抵補外匯風險管理的目的。
(4)進、出口貿易相結合。
一是對銷貿易法,把進口貿易與出口貿易聯系起來進行貨物交換。二是自動拋補法,在某進出口商進行出口貿易的同時,又進行進口貿易,並盡量用同種貨幣計價結算,設法調整收、付匯的時間,使進口外匯頭寸軋抵出口外匯的頭寸,以實行外匯風險管理的自動拋補。
(5)利用外匯衍生產品工具。
如簽訂遠期外匯交易合同,即進出口企業在合同簽訂後,把用外匯計價結算的應付或應收款同銀行敘做遠期買進或賣出外匯貨款的合同,通過鎖定匯率波動來進行外匯風險管理,消除外匯風險。
Ⅹ 外匯風險管理的一般方法
(一)企業經營中的外匯風險管理
1.選好或搭配好計價貨幣
(1)選擇本幣計價
選擇本幣作為計價貨幣,不涉及到貨幣的兌換,進出口商則沒有外匯風險。
(2)選擇自由兌換貨幣計價
選擇自由兌換貨幣作為計價結算貨幣,便於外匯資金的調撥和運用,一旦出現外匯風險可以立即兌換成另一種有利的貨幣。
(3)選擇有利的外幣計價
注意貨幣匯率變化趨勢,選擇有利的貨幣作為計價結算貨幣,這是一種根本性的防範措施。一般的基本原則是「收硬付軟」。由於一種結算貨幣的選擇,與貨幣匯率走勢,與他國的協商程度及貿易條件等有關,因此在實際操作當中,必須全面考慮,靈活掌握,真正選好有利幣種。
(4)選用「一籃子」貨幣
通過使用兩種以上的貨幣計價來消除外匯匯率變動帶來的風險。比較典型的「一籃子」貨幣有SDRs和ECU。
(5)軟硬貨幣搭配
軟硬貨幣此降彼升,具有負相關性質。進行合理搭配,能夠減少匯率風險。交易雙方在選擇計價貨幣難以達成共識時,可採用這種折衷的方法。對於機械設備的進出口貿易,由於時間長、金額大,也可以採用這種方法。
2.平衡抵消法避險
(1)平衡法亦稱配對法(matching),指交易主體在一筆交易發生時,再進行一筆與該筆交易在貨幣、金額、收付日期上完全一致,但資金流向相反的交易,使兩筆交易面臨的匯率變化影響抵消。
具體包括兩種:
一是單項平衡法。這種方法又可包括兩方面,第一,嚴格意義上的單項平衡;第二,一般意義上的單項平衡。是指在外匯交易中做到收付幣種一致,借、用、收、還幣種一致,藉以避免或減少風險。
二是綜合平衡法,是指在交易中使用多種貨幣,軟硬貨幣結合,多種貨幣表示頭寸並存,將所在單項多頭與空頭合並,由此使多空兩相抵消或在一個時期內各種收付貨幣基本平衡。該平衡法比單項平衡法更具靈活性,效果也較顯著。
(2)組對法(pairing)指交易主體通過利用兩種資金的流動對沖來抵消或減少風險的方法。
它與平衡法相比,其特殊點在於:平衡法是基於同一種貨幣的對沖,而組對法則基於兩種貨幣的對沖。組對法比較靈活,也易於運用,但若組對不當反而會產生新的風險。因此,必須注意組對貨幣的選擇。
(3)借款法(borrowing)指有遠期外匯收入的企業通過向銀行借入一筆與遠期收入相同幣種、相同金額和相同期限的貸款而防範外匯風險的方法。
其特點在於能夠改變外匯風險的時間結構,把未來的外幣收入現在就從銀行借出來,以供支配,這就消除了時間風險,屆時外匯收入進賬,正好用於歸還銀行貸款。不過該法只消除了時間風險,尚存在著外幣對本幣價值變化的風險。
(4)投資法(investing)指當企業面對未來的一筆外匯支出時,將閑置的資金換成外匯進行投資,待支付外匯的日期來臨時,用投資的本息(或利潤)付匯。
一般投資的市場是短期貨幣市場,投資的對象為規定到期日的銀行定期存款、存單、銀行承兌匯票、國庫券、商業票據等。這里要注意,投資者如果用本幣投資,則僅能消除時間風險;只有把本幣換成外幣再投資,才能同時消除貨幣兌換的價值風險。
投資法和借款法都是通過改變外匯風險的時間結構來避險,但兩者卻各具特點,前者是將未來的支付移到現在,而後者則是將未來的收入移到現在,這是主要的區別。
3.利用國際信貸
(1)外幣出口信貸(指在大型成套毆備出門貿易中,出口國銀行向本國出口商或外國進口商提供低利貸款,以解決本國出口商資金周轉困難或滿足外國進口商資金需要的一種融資業務。export credit)
指在延期付款的大型設備貿易中,出口商把經進口商承兌的、5年以內的遠期匯票無追索權地賣斷給出口商所在地的金融機構,以提前取得現款的資金融通方式。該法有四個特點:①貸款限定用途,只能用於購買出口國的出口商品;②利率較市場利率為低,利差由政府補貼:③屬於中長期貸款;④出口信貸的發放與信貸保險相結合。它包括兩種形式:一是賣方信貸(supplier's credit),即由出口商所在地銀行對出口商提供的貸款;二是買方信貸(buyer's credit),即由出口商所在地銀行對外國進口商或進口方的銀行提供的融資便利。出口商可以利用賣方信貸避免外匯風險。
是出口商以商業信用方式出賣商品時,在貨物裝船後立即將發票、匯票、提單等有關單據賣斷給承購應收賬款的財務公司或專業機構,收進全部或大部分貨款,從而取得資金融通的業務。
(2)福費廷(forfamng)
在這種交易中,出口商及時得到貨款,並及時地將這筆外匯換成本幣。它實際上轉嫁了兩筆風險:一是把遠期匯票賣給金融機構,立即得到現匯,消除了時間風險,且以現匯兌換本幣,也消除了價值風險,從而,出口商把外匯風險轉嫁給了金融機構;二是福費廷是一種賣斷行為,把到期進口商不付款的信用風險也轉嫁給了金融機構,這也是福費廷交易與一般貼現的最大區別。
(3)保付代理(factodng)
出口商在對收匯無把握的情況下,往往向保理商敘做保付代理業務。該種業務結算方式很多,最常見的是貼現方式。由於出口商能夠及時地收到大部分貨款,與托收結算方式比較起來,不僅避免了信用風險,還減少了匯率風險。
在以上三者國際信貸中,出口信貸與福費廷屬中長期融資,而保付代理業務則是短期貿易信貸的一種,其特點是:①不能向出口商行使追索權;②保理組織提供廣泛、綜合的服務;③保理組織預支貨款。進出口商保理組織在該業務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4.運用系列保值法
(1)合同中加列保值條款
保值條款是經貿易雙方協商,同意在貿易合同中加列分攤未來匯率風險的貨幣收付條件。在保值條款中交易金額以某種比較穩定的貨幣或綜合貨幣單位保值,清算時按支付貨幣對保值貨幣的當時匯率加以調整。在長期合同中,往往採用這類做法。這種方法主要有:①黃金保值條款;②硬幣保值;③「一籃子」貨幣保值。就是在合同中規定採用多種貨幣來保值,其做法與原理和硬幣保值相同。
(2)調價保值
調價保值包括加價保值和壓價保值等。在國際貿易中出口收硬幣,進口付軟幣是一種理想的選擇,但在實際當中有時只能是「一廂情願」。在某些場合出口不得不收取軟幣,而進口被迫用硬幣。此時就要考慮實行調價避險法,即出口加價和進口壓價,藉以盡可能減少風險。具體有兩種方法:①加價保值;②壓價保值。
5.開展各種外匯業務
(1)即期合同法(spot contract)
指具有近期外匯債權或債務的公司與外匯銀行簽訂出賣或購買外匯的即期合同,以消除外匯風險的方法。即期交易防範外匯風險需要實現資金的反向流動。企業若在近期預定時間有出口收匯,就應賣出手中相應的外匯頭寸;企業若在近期預定的時間有進口付匯,則應買入相應的即期外匯。
(2)遠期合同法(forward contract)
指具有外匯債權或債務的公司與銀行簽定賣出或買進遠期外匯的合同,以消除外匯風險的方法。
具體做法是:出口商在簽定貿易合同後,按當時的遠期匯率預先賣出合同金額和幣別的遠期,在收到貨款時再按原訂匯率進行交割。進口商則預先買進所需外匯的遠期,到支付貨款時按原定匯率進行交割。這種方法優點在於:一方面將防範外匯風險的成本固定在一定的范圍內;另一方面,將不確定的匯率變動因素轉化為可計算的因素,有利於成本核算。該法能在規定的時間內實現兩種貨幣的風險沖銷,能同時消除時間風險和價值風險。
(3)期貨交易合同法(future contract)
指具有遠期外匯債務或債券的公司,委託銀行或經紀人購買或出售相應的外匯期貨,藉以消除外匯風險的方法。這種方法主要有:①「多頭套期保值」;②「空頭套期保值」。
(4)期權合同法(option contract)
該法與遠期外匯合同法相比,更具有保值作用。因為遠期法屆時必須按約定的匯率履約,保現在值不保將來值。但期權合同法可以根據市場匯率變動作任何選擇,即既可履約,也可不履約。最多損失期權費。進出口商利用期權合同法的具體做法是:①進口商應買進看漲期權;②出口商應買進看跌期權。
(5)掉期合同法(swap contract)
指具有遠期的債務或債權的公司,在與銀行簽訂賣出或買進即期外匯的同時,再買進或賣出相應的遠期外匯,以防範風險的一種方法。它與套期保值的區別在於:套期保值是在已有的一筆交易基礎上所做的反方向交易,而掉期則是兩筆反方向的交易同時進行。掉期交易中兩筆外匯買賣幣種、金額相同,買賣方向相反,交割日不同。這種交易常見於短期投資或短期借貸業務外匯風險的防範上。
(6)利率互換(interest rate swap)
它包括兩種形式:一是不同期限的利率互換,其原理如表5-1所示,另一種是不同計息方式(一般是固定利率與浮動利率)互換,其原理如表5-2所示。通過互換降低籌資成本,減少風險。
(7)其他規避風險措施
主要包括:①易貨貿易;②提前或延期結匯。
(二)銀行在經營中的風險管理
如上所述,外匯銀行是外匯市場的主要參與者,它不但可為客戶買賣充當經紀人,還可自營買賣,賺取差價利潤。因此,銀行加強外匯風險管理,十分重要。
1.內部限額管理
這種管理主要是為了防止外匯買賣風險,包括自營外匯業務風險和代客戶買賣風險。當銀行代理客戶買賣中形成敞口頭寸時,風險也隨之降臨。
首先,銀行在制定限額時,必須分析影響限額規模的各種因素,包括:
(1)外匯交易的損益期望
在外匯交易中,風險與收益成正比。銀行最高領導層對外匯的業務收益的期望越大,對外匯風險的容忍程度越強,其限額也就越大。
(2)虧損的承受能力
在外匯交易中,控制虧損程度要比達到盈利目標容易一些。銀行虧損承受能力取決於資本規模的大小。虧損的承受能力越強,則交易額就可以訂得越大。
(3)銀行在外匯市場上扮演的角色
銀行參與外匯市場活動,可以是一般參加者(ordinary participant),也可以是市場活躍者(jobber),甚至可以是市場領導者(market-1eader)。銀行在市場扮演的角色不同,其限額大小也不同。
(4)交易的幣種
交易的幣種越多、交易的筆數和交易量自然也大,容許的交易額度也應當大些。
(5)交易人員的素質
交易人員的水平越高、經驗越豐富,容許的交易額也應當越大。
其次,在上述基礎上確定交易限額的種類,包括:
(1)即期外匯頭寸限額(spot foreign exchange position limit)
這種限額一般根據交易貨幣的穩定性、交易的難易程度、相關業務的交易量等因素確定。
(2)同業拆放頭寸限額(money market position limit)
這種限額的制訂要考慮交易的難易程度、拆放期限長短、拆放貨幣利率的穩定性等。
(3)掉期外匯交易限額(swap position limit)
該限額的制訂,必須考慮期限長短和利率的穩定性。同時,還應制定不對稱遠期外匯買賣限額(gapping limit)。
(4)敞口頭寸(open position limit)
敞口頭寸是指由於沒有及時抵補(covered)而形成的某種貨幣買入過多(long position)或某種貨幣賣出過多(short position)。敞口頭寸限額一般需規定敞口頭寸的金額和允許的時間。
(5)止蝕點限額(cut-losslimit)
2.外部限額管理
這種管理辦法主要是為規避交易中存在的清算風險、信用風險和國家風險。
具體措施有:
(1)建立清算限額
指銀行為了防範清算風險和信用風險,根據同業銀行、客戶的資本實力、經營作風、財務狀況等因素,制訂能夠給予的限額,並根據情況變化對該限額進行周期性調整。
(2)建立拆放限額
指銀行根據同業銀行的資產和負債、經營狀況和財務狀況,確定拆放額度。對於不同的同業銀行,拆放的額度是不一樣的。拆放額度應根據情況的變化進行調整,交易員必須根據規定的額度進行拆放,超額拆放則視為越權。
(3)建立貸款限額
指銀行一般根據不同的地區、國家=銀行同業設立限額,使信貸資金有一個合理的分布比例。除了對貸款總額控制外,還應調整貸款費用來進行風險補償,即區分不同的對象分別採用不同的貸款利率和費用。
(三)外匯儲備風險管理
外匯儲備風險管理,是一國金融宏觀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儲備貨幣匯率變動同樣對其價值影響巨大,如果儲備貨幣發生貨幣危機,則會給以這種貨幣作為國家儲備資產的國家,帶來極大的損失。因此,對外匯儲備進行管理,意義非常重大,尤其是一些發展中國家更是如此。
外匯儲備風險管理的方法,可歸納為四種:
(1)質量管理,重點在於選擇最佳儲備貨幣;
(2)數量管理,核心是測量出一定時期里一國應持有的最佳或最適儲備量,
(3)結構管理,關鍵在於對有關儲備貨幣進行有效的組合,使外匯儲備資產保值,
(4)投資管理,主要設立專門化的經營與投資機構,依法對外匯儲備資產進行投資,使其盡可能在保值的基礎上增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