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談談我國外匯儲備的管理
外匯儲備對於一個開放經濟體而言至關重要,是融通國際收支赤字、
干預外匯市場、維持本幣匯率穩定、舉借和償還外債的保證等,但持有外
匯儲備是有一定的代價的,體現為用它進口資本品的投資收益率(機會成本
)、造成資源的浪費等。儲備增長過快還會帶來通貨膨脹壓力,使本幣產生
升值壓力,使中央銀行貨幣政策的自主權受到限制,對產業結構的調整產
生不利影響,等等。在國際資金流動規模日益龐大的情況下,一國如何確
定儲備的合理數量是各國積極探討的問題。同時,外匯儲備的迅速增長帶
來的通貨膨脹壓力、貨幣升值預期、貨幣政策靈活性下降等負面影響如何
緩解,是、與前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美元的不斷貶值使各國儲備資產正
在遭受不同程度的損失,發展中國家如何對外匯儲備進行有效管理,實現
保值、增值,是貨幣當局面臨的一個現實而重要的問題。在這種背景下,
筆者選擇「中國現階段外匯儲備管理研究」為題,展開丫較為深入的分析
和討論。
通過本書的研究,得出了以下主要創新觀點:①當前國際上通行的外
匯儲備規模理論主要是從不同的角度來研究外匯儲備適度規模的,這些理
論都有各自的優勢,當然也不乏不足之處。本書認為,各國應根據本國的
具體情況,選擇適合本國國情的理論來確定外匯儲備的適度規模。②中國
在今後較長一段時期內對外匯儲備的需求將是巨大的,而儲備供給卻不容
樂觀。危機發生時,被沖擊國的外匯儲備需求急劇上升,而外匯儲備的供
給卻急劇下降,所以,發展中國家需要外匯儲備的超前積累來滿足危機時
的需要。因此,我斟現有外匯儲備的規模並不明顯偏大,現有儲備規模應
該包括未來儲備的超前積累部分。③短期內,由於中央銀行的干預和不完
全的市場機制,使外匯儲備增長與物價上漲之間不存在明顯的相關關系,
但從長期來看,外匯儲備可以通過影響貨幣發行而間接影響消費物價指數
,從而增加物價上漲的壓力;外匯儲備增加會導致人民幣升值,但二者的
相關系數較小,從長期來看,外匯儲備增加必然會導致本幣升值;外匯儲
備和貨幣供應量的被動增加,使中央銀行控制貨幣供給的主動性大大降低
;我國外匯儲備增長導致貨幣供給渠道改變,對東西部貧富差距擴大有一
定影響,體現在:外匯儲備增長與東西部人均GDP差距和居民消費水平差距
擴大之間有較大程度的一致性,同時,東部居民消費水平增長明顯減慢,
這與同期高速增長的外匯儲備和人均GDP不相協調,表明外商直接投資對我
國東部地區居民消費水平的提升作用已經進入「邊際效益遞減」階段。④
建議從制度上和機制上解決外匯儲備增長對經濟的負面影響,著力在以下
幾個方面做出改進:加強外匯市場建設,推進匯率制度改革;加強對資本
項目的監管;穩步推進對外直接投資;積極採取其他沖銷措施;積極發展
貨幣市場等。⑤建議成立國務院領導下的由多個政府職能部門相互協調的
國際儲備戰略決策小組,實現各部門對儲備管理的高度協調和配合。對於
外匯儲備委託經營部分和中央銀行自營部分提出了建立相應的授權系統。
⑥在外匯儲備結構管理方面,可將外匯儲備分成兩大部分分別管理:是穩
定組合和投資組合。同時,對我國外匯儲備的資產結構和貨幣結構安排做
出了設計。
【本書目錄】
1 導論
1.1 問題的提出與研究意義
1.2 國內外研究現狀
1.2.1 國內外有關外匯儲備適度規模的研究現狀
1.2.2 國內外有關外匯儲備結構管理的研究現狀
1.2.3 國內外有關外匯儲備增長對物價影響的文獻綜述
1.3 結構安排
1.4 研究方法
2 外匯儲備的規模管理
2.1 全球外匯儲備規模的變化
2.1.1 亞洲國家外匯儲備快速增長的原因
2.1.2 中國外匯儲備規模變化的軌跡
2.2 外匯儲備適度規模理論綜述
2.2.1 外匯儲備適度規模理論的提出
2.2.2 外匯儲備適度規模理論綜述
3 中國外匯儲備的需求研究
3.1 中國外匯儲備的近期需求
3.2 中國外匯儲備的遠期需求
3.2.1 傳統分析指標的局限性
3.2.2 用卡爾標和范的定性分析法分析影響中國外匯儲備需求的因素
3.3 外匯儲備干預匯市、防範危機的功效分析
3.3.1 投機沖擊時外匯儲備的供求分析
3.3.2 外匯儲備在貨幣危機中的作用分析
3.3.3 墨西哥金融危機和東亞金融危機中外匯儲備作用的實證分析
4 中國外匯儲備持續增長的負面影響分析
4.1 形成通貨膨脹壓力
4.1.1 外匯儲備增長對物價影響的文獻綜述
4.1.2 外匯儲備增長對物價影響的理論分析
4.1.3 中國外匯儲備增長對物價影響的實證分析
4.2 產生人民幣升值壓力,助長國際投機資本流入
4.2.1 國際投機資本進入中國的表現
4.2.2 外匯儲備增加對人民幣匯率的影響分析
4.2.3 國際投機資本進入中國的危害
4.3 降低中央銀行貨幣政策靈活性,制約宏觀金融調控效果
4.4 改變貨幣供給渠道,對宏觀經濟產生不利影響
4.4.1 使內、外資企業在人民幣資金分配上形成不平衡局面
4.4.2 形成對外資企業的嚴重依賴
4.4.3 加工貿易模式有可能使我國進入「貧困化增長」
4.4.4 政策建議
4.5 使持有外匯儲備的成本增加
4.5.1 持有外匯儲備的成本
4.5.2 外匯儲備面臨的匯率風險
5 降低外匯儲備持續增加的負面影響的措施
5.1 加強外匯市場建設,推進匯率制度改革
5.1.1 加快完善外匯市場
5.1.2 改革強制結售匯制度,逐步實行意願結售匯
5.2 加強對資本項目的監管
5.2.1 加強對短期資本流動的監管
5.2.2 提高利用外商直接投資的質量
5.2.3 加強對外債的監管
5.3 穩步推進對外直接投資
5.3.1 我國國際收支「雙順差」的不合理性
5.3.2 積極擴大對外直接投資
5.4 其他沖銷措施
5.4.1 政府存款轉移
5.4.2 適當放鬆證券投資
5.4.3 徵收資本進口稅
6 加強對外匯儲備的經營管理
6.1 東亞各國外匯儲備管理體制的比較
6.1.1 日本的外匯儲備管理體制
6.1.2 韓國的外匯儲備管理體制
6.1.3 新加坡的外匯儲備管理體制
6.1.4 中國香港的外匯儲備管理體制
6.1.5 東亞外匯儲備管理體系異同及對中國的啟示
6.2 目前我國外匯儲備經營管理中存在的問題研究
6.2.1 我國外匯儲備資產管理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
6.2.2 中央匯金公司面臨的新問題及在金融國有資產管理上的角色定位
6.3 改革現有的儲備經營管理體系
6.3.1 建立我國的外匯儲備管理授權體系
6.3.2 加快外匯儲備立法
6.4 提高外匯儲備的經營管理效率
6.4.1 完善外匯儲備的結構管理
6.4.2 明確外匯儲備的投資策略
6.4.3 拓寬外匯儲備的運用范圍
7 結束語
主要參考文獻
攻讀博士學位期間的研究成果
致謝
恩 好好 研究 ~ 加油哦 分 頂頂頂頂頂
② 我國巨額外匯儲備的利弊分析
一、引言
外匯儲備在一個國家金融制度中的作用主要是「緩沖器」。足夠的外匯儲備表明一國干預外匯市場和維持匯價的能力,它對穩定匯率具有一定的作用;然而,如果一國外匯儲備規模過大,可能增加對貨幣流通和市場的壓力,對未來貨幣流通造成預期膨脹壓力。同時外匯儲備還可能因外幣匯率貶值而使國家蒙受損失,抑制經濟增長。因此,面對當前我國持續過快增長的外匯儲備,應如何保持適度外匯儲備規模提出建議。
二、外匯儲備現狀
外匯儲備,指一國政府所持有的國際儲備資產中的外匯部分,即一國政府保有的以外幣表示的債權。外匯儲備是一個國家國際清償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對於平衡國際收支、穩定匯率有重要的影響。
近幾年來,我國外匯儲備一直保持較快增長速度。2000年末,我國外匯儲備余額僅為1656億美元,2001年同比增長28.1%,達到2122億美元。此後幾年,外匯儲備余額同比增長速度都超過30%。其中2002年增長34.9%,2003年增長40.8%,2004年增長51.3%,2005年增長34.3%,2006年增長30.22%。2006年2月底,我國國家外匯儲備超過日本,躍居世界第一。2006年底,我國外匯儲備首次突破1萬億美元,達到10663億美元。2007年全年,我國外匯儲備余額為1.53萬億美元,同比增長43.32%,即為2144億美元,平均每月增加約385億美元。其中12月份外匯儲備增加313億美元,同比多增38億美元。2008年五月末外匯儲備余額近1.8萬億美元。
三、外匯儲備的積極作用
外匯儲備的不斷增強對一國經濟發展有著以下幾方面的積極作用:
1.提高本幣地位
一般來說,一國包括外匯儲備在內的國際儲備充足,表明該國彌補國際收支逆差、維持匯率穩定的能力強,國際社會對該國貨幣的幣值與購買力也充滿信心,因此,在國際外匯市場上願意持有該國貨幣,該國貨幣會走向堅挺成為硬貨幣,該國貨幣的地位和信譽也因此而提高。
2.彌補國際收支逆差
理論與經驗證明,當一個國家在國際交易中出現出口減少或因特大自然災害以及戰爭等突發情況而造成臨時性國際收支逆差,而這部分逆差又無法依靠舉借外債來平衡時,人們首要的選擇就是動用國際儲備來彌補此逆差,運用部分國際儲備來平衡逆差,會減緩逆差國政府為平衡國際收支而採取的一些劇烈的經濟緊縮政策對國內經濟所產生的負面影響。國際儲備在此可以起到緩沖作用。
3.支持本國貨幣匯率
這是國際儲備的重要作用之一。如「十國集團」當年在給國際儲備定義時就強調,國際儲備是作為維持貨幣匯率的「干預資產」。
4.增強國際清償力,提高向外借款的信用保證
一國所擁有的國際儲備數量的多少,是一個國家國際清償力強弱的一個重要體現。國際儲備多,就意味著國際清償力高;國際清償力高,該國向外借款的保證得到加強,同時也表明該國金融實力和國際地位的提高。
5.獲取國際競爭優勢
國際儲備是國家財產,是國際清償力的象徵,因此一國持有比較充裕的國際儲備,就意味著有力量左右其貨幣對外價值,即有力量使其貨幣匯率升高或下降,由此獲取國際競爭優勢。
四、過快增長的外匯儲備對我國經濟造成的負面影響
外匯儲備是一國財富的積累和綜合國力提高的表現。超過萬億美元的巨額儲備,意味著我國具有充裕的國際支付能力,在一定程度上也彰顯了我國足以影響世界的經濟實力。但如果外匯儲備持續過快增長也會給經濟發展帶來種種負面影響,概括起來有以下幾方面:
首先,加大通貨膨漲壓力,增加人民幣匯率升值壓力,加劇我國與貿易夥伴之間的貿易摩擦。
外匯儲備的增加,促使外匯占款形式的基礎貨幣被動增加並通過貨幣乘數的作用相應增加貨幣供應量,隨著外匯占款持續上升,可供央行進行沖銷干預的空間已越來越小。這給央行帶來了相當大的困擾:一是貨幣政策的穩健性受到挑戰,貨幣政策面臨中長期的通貨膨脹壓力。二是由於貨幣政策和匯率政策事實上的一體化,因此以匯率政策調節外部均衡,以財政和貨幣政策調節內部均衡的政策分配空間將可能喪失,內外部均衡難以同時達成。
中國外匯儲備在貿易順差和外商直接投資的共同推動下迅速上升,這恰恰使人民幣匯率承受更大的升值壓力。在現有的人民幣匯率制度下,如果央行沒有有效的資產來對沖過多的外匯占款,外匯儲備的迅速增加則會推動人民幣的不斷升值。
其次,延緩產業結構調整和國際競爭力的提高
我國貿易順差主要來自外商投資企業的加工貿易的出口增長,而國有企業加工貿易增長乏力。加工貿易的發展盡管有利於我國的技術進步,出口增長等,但也對我國經濟發展造成了一定的不利影響:一方面,造成我國貿易依存度過高,致使我國外貿出口缺乏持續增長的潛力;另一方面,沖擊了國內相關原料工業的發展,不利於帶動國內產業結構的升級。
再次,高額的外匯儲備成本
外匯儲備是一種實際資源的象徵,它的持有是有機會成本的。我國持有巨額外匯儲備並借人大量外債,等於是以低價將國內資金轉到國外給外國人使用,同時還以高價從國外借人資金,其潛在的損失不容忽視。目前我國外匯儲備主要是以活期存款和國庫券等方式,放在海外生息保值、套利套匯。這種行為的實質就是國際貨幣流通國無償或是低息長期使用外匯儲備國資源,使我國變相地成為資本輸出國。因此,過量的外匯儲備規模實際上也是一種資金的閑置,即放棄了國內眾多的較高投資收益,形成外匯儲備的巨額機會成本,無法實現貨幣這種經濟資源的最優配置。
最後,增加了儲備資產管理的難度和風險
巨額的外匯儲備並不等於中國經濟就高枕無憂,高額的外匯儲備不僅積累了巨大的匯率風險,增加了中國配置這些資金的難度,還增加了央行和外管局管理國內各個微觀主體的外匯管理難度,只要少有不慎,前功盡棄不說,整個國民經濟的風險將暴露於外。在現行外匯管理體制下,央行負有無限度對外匯資金回購的責任.隨著外匯儲備的增長,外匯占款投放量的不斷加大,這不僅從總量上制約了宏觀調控的效力,還從結構上削弱宏觀調控的效果,使得央行調控貨幣政策的空間越來越小。
五、保持合理外匯儲備規模的建議
鑒於超量外匯儲備對一國經濟發展存在以上諸多負面影響,從經濟長期穩定發展來看保持我國外匯儲備的適度規模十分必要,下面就如何保持合理外匯儲備規模提出幾點建議:
1.實施外匯儲備機制改革
(1)優化外匯儲備結構
根據國際外匯市場上主要國際貨幣匯率變化的變動趨勢,前瞻性地優化外匯儲備的幣種結構,防止因某種貨幣的貶值給我國儲備資產帶來較大的損失。同時,把流動性與收益性原則相結合,尋求流動性與收益性之間的平衡點,妥善安排外匯儲備的資產形態。此外,從國家經濟安全的長遠戰略出發,動用部分外匯儲備,積極增加國內需要的產品和先進技術進口。在國際市場上價格較低的時候,購買部分石油,礦產等戰略性和稀缺性資源。購買的戰略儲備物資,既可以作為戰略儲備,也可以在適當的價格水平上拋售。
(2)優化外匯管理機制
把過去以防止資金外逃的外匯管理目標,轉移到以防止「熱錢」流入的目標上來,對各種形態的投機性資金的流入,進行跟蹤調查,完善統計系統,並給予適度的防範。由於借入儲備在外匯儲備中的比重日趨上升,貨幣當局有必要加強外債政策與外匯儲備政策的協調,在控制外匯儲備大幅度增長的同時,又要控制外債的盲目增長,一方面避免用種種優惠政策或較高成本引入國外資金,另一方面,又避免將大量外匯儲備閑置。
2.調整貨幣政策
(1)實施利率市場化改革
加快利率市場化改革步伐,真正完善匯率形成機制,完善利率—匯率的傳導機制。利率和匯率作為資金的對內價格和對外價格,已經成為我國價格體系中最後兩種沒有完全放開的指標。一方面,要解決市場利率結構問題,在匯率彈性機制的建設中,必須要解決利率在不同市場間的協調問題,利率市場化應邁出更大的步伐。另一方面,明確匯率政策是貨幣政策的重要組成部分。
(2)實施外匯管理機制改革
改革現行的外匯管理機制,逐步過渡到意願結匯、持匯主體多元化,進一步完善外匯市場和推進人民幣匯率的形成機制。包括改革現行結售匯制度,擴大外匯指定銀行的結算周期限額,使銀行具備更大的外匯吞吐能力,形成中央銀行一級外匯調節力量和金融機構的次級外匯調節力量。同時,延長企業的意願結售匯期間,允許部分大中企業採取意願持匯,在此期間內業可以結匯和購匯金額可以沖銷;放寬目前結售匯制度中的一些限制,提高保留外匯限額,取消對中資機構開立對外賬戶的限制,放寬外匯貸款中結匯,購匯還貸的限制,從而使得「意願期間的持匯」成為外匯市場上的第三級影響力量。
(3)放鬆匯兌限制
放鬆企業對外直接投資的匯兌管制,激勵有條件的企業走國際化的道路,不僅有利於給過高的外匯儲備以合理分流,而且有利於我國利用國際資源、國際市場提高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力。
3.適度的財政政策
在運用貨幣政策抑制流動性的同時,還要採取特殊的財政政策,提升民生福利,啟動內需,從而通過社會保障的實現來推動經濟增長,實現人口紅利與民生改善、人口紅利與國力增強有機結合。
嘗試外匯管理與財政政策結合,為廉租房建設做出貢獻。因為外匯資產如果用於社會穩定,其作用將是更大的社會穩定溢出效應,從而實現從公平向效益的轉變。運用外匯儲備促使工業城市反哺農業地區,將對縮小城鄉差別進而為建設和諧社會提供特別貢獻。
4.其他配套政策
(1)「藏匯於民」,將外匯分散在民間,當國家需要時再集中。這樣不僅可分散匯率風險,還能便利企業和個人經濟活動。而央行需加快資本項目改革,健全外匯市場、豐富外匯投資領域和投資品種。
(2)限制逐利性短期資本
對逐利性短期資本交易盡可能實施長期限制。在必要時,可在資本項目下開征「外幣流動利息預扣稅」,包括外幣流入和外幣流出,通過這種靈活的非連續性的手段進行資本流動控制。
綜上所述得出,豐厚的外匯儲備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面,巨額外匯儲備為中國國民經濟安全構成了一道厚實的「城牆」;另一方面,身背「全球最大外匯儲備」的重擔,中國亦面臨潛在的巨大風險。我們只有趨利避害,變革求新,才能保持中國經濟長期穩定發展。
③ 中國美元外匯儲備多少
國家外匯管理局最新數據顯示:截至8月末,我國外匯儲備規模連續5個月保持增長,站穩3.1萬億美元,並創下近四年來的最高值。
④ 關於外匯儲備,匯率,通貨膨脹的一些問題
1、不可以完全理解為外匯是老百姓的錢。出口貿易順差,的確會產生通貨膨脹,而通貨膨脹的的確確是老百姓承擔主要的危害,但是從大體上來看,銀行還是為出口承擔了類似於「墊資」的作用(個人看法)。另外,進出口所產生的通貨膨脹的確存在,但是現在嚴重的通貨膨脹,進出口「輸入型」的通脹並非主要原因。去年官方公布的通脹是4.9%(民間估計是10%以上),貿易順差是1800~2500億美元,人民幣總量是75億,那麼算下來,差不多是1.2%的輸入型通脹。所以把通貨膨脹歸咎於進出口貿易順差是不合理的。
2、據我所知,前段時間美國目前還是處於微弱的通貨緊縮過程中,現在就不知道了。其實我們對美債的問題一直存有誤區。
我們的外匯儲量太大了,僅2010年的貿易順差就達到了1800~2500億美元。如此大量的外匯,就形成了個很麻煩的局面,就是你准備買什麼東西,什麼東西就漲價。國際市場上有句話,就是中國要買什麼東西,什麼東西就漲價。所以,這錢也不是說花就能花的掉的。
然後,悲劇就開始了,在金融能力非常欠缺的領導帶領下,開始了瘋狂的虧錢旅程。他們購買可口可樂的股票,結果就有本事在最高價買進,從此以後股價就再也沒有回到買入的價格。領導此類功夫頗為了得,華爾街的金融大亨每天都像看樂子一樣看他們的表演,還給這筆來自東方的資金笑稱為「愚蠢的資金」,而中國人的老朋友巴菲特則客氣的稱之為「幼稚的資金」。這其實就顯示出我們國家金融水平和西方的差距是非常大的其實,在這種現實之下,投資美債不失為一個合理的方法。
標准普爾之所以會降低美國的信用評級,那是因為他判斷,美國就現在的形式下去,未來20年可能會帶來負面的影響,其實這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情,而標准普爾本來就是美國經濟的預警器。而美債本身違約的可能性是非常小的,因為美國使用債券,他都是把錢貸款給經營能力非常好,但是受到因資金問題而一時之困的良好企業,諸如蘋果公司之類,這些錢並非和國內的某些投資一樣石沉大海,而且美國政府還能從中得到利息的好處。而既然美國能從目前的形勢下得到好處,其實就沒必要在美債上犧牲信譽,動手腳撈小便宜。
3、控制通脹並非主要目的,關鍵是要控制通貨膨脹出來的資金走向。
通貨膨脹出來的錢,如果用在給民營企業減負上,就等於是平衡了財富分配,老百姓的工資自然就增長,但是事實上政府可沒有那麼做,而是把錢都投入到了「鐵公基」上(鐵路、公路、基礎設施),而這些項目的使用率和回報率極低,西北斥巨資建造的高速公路上,根本見不到車在開,鐵路就算我不說樓主也應該知道發生了什麼事,其他基礎設施也是基本難有回報的項目,簡而言之的說,通過通貨膨脹從老百姓手裡拿來的錢,根本就沒有沒有用到老百姓身上,得到好處的,只有圍繞著「鐵公基」轉的央企和少數民企。這就等於資金流入了少數人的口袋,而非普遍的人。這才是大問題。
4、我個人是這樣認為的,通貨膨脹可以認為成商品少、貨幣多,如果外匯能夠合理的、適時的、適量的購買實體商品注入國內是否可行呢?我不知道,這只是我的猜想。
5、不會,動用的是外匯,只會在國際見起作用,對於國內是不起作用的,因為MY是不會在國內通用的。
補充問題1,我們擁有那麼多的外匯儲備這不奇怪,僅去年的貿易順差可能達到2500億美元。外匯儲備是鑄幣稅積攢出來的這個從概念上來說,講不通,外匯儲備就是外幣,怎麼可能是用鑄幣稅累積起來的?
補充問題2:現在的外貿都是以美元作為結算貨幣,這也是MG強大的地方。我們目前還沒有這個實力。
⑤ 美元占外匯儲備的比重大嗎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微博](IMF[微博])周二(3月31日)公布的數據顯示,全球各國央行[微博]在第四季度外匯儲備中,美元的比重增加到62.9%。
已分配外匯儲備總量較前一季度縮水1.6%,降至6.085萬億美元。各國央行所持有的外匯儲備總和下滑1.41%,至11.6萬億美元。
各國央行總共持有3.826萬億的美元外匯儲備,數量上比第三季度的3.857萬億美元略有下降,第三季度美元占外匯儲備總額的62.4%。
紐約花旗外匯(CitiFX)的國際G10外匯策略主管Steven Englander表示:「美元持有規模下降,因為當季可能有一些干預舉動,但不太可能體現我們三年前討論的多樣化趨勢。」
全球外匯儲備是由中央銀行持有不同貨幣資產,主要職責是維持貨幣流動性。中央銀行有時也會買賣官方外匯儲備以控制匯率。
歐元儲備總共1.351萬億美元,其份額從第三季度的22.6%下降到22.2%。在2009年,外匯儲備里歐元的份額峰值曾經達到28%。
日元的份額小幅下跌至3.9%,在外匯儲備中佔有2412億美元。
Englander表示:「鑒於日元下跌幅度很小,看起來可能會有一些…買入日元的交易。我們預計日元貶值應該使外匯儲備中日元的數量下降約200億美元,但實際上只下降了34億美元。」
在第四季度,基於美元的強勢振興,美元兌日元(112.26, 0.3800, 0.34%)增長了9.2%。
各國央行持有的加元從第三季度的1195億美元下跌到1162億美元,。
未分配的外匯儲備,亦即未知外匯儲備,大部分是由中國持有的。這部分外匯儲備從5.582萬億美元跌至5.515萬億美元,在總的外匯儲備中的比重小幅增加至47.5%。
中國中央銀行公布的數據表明在2014年底其外匯儲備總額為3.84萬億美元。
全球中央銀行持有貨幣總額在2014第二季度創紀錄達到12萬億美元。在2008年的金融危機開始時,全球外匯儲備貨幣中美元的份額約為63%。
⑥ 外匯儲備的新聞
人民幣升值不會直接導致外匯儲備損失
有學者稱,由於人民幣兌美元升值,2003年以來外匯儲備損失2711億美元。就此,國家外匯管理局有關負責人2011年5月6日回應稱,人民幣升值不會直接導致外匯儲備損失。對外宣稱:外匯儲備即外匯資產,以美元為記賬貨幣。人民幣對美元匯率的變動,導致了外匯儲備折算人民幣的賬面價值變動,並非實際損益,並不直接影響外匯儲備的對外實際購買力,只是用人民幣還是用美元作為報告貨幣所導致的賬面差別。只有將外匯儲備調回並兌換回人民幣的情況下,才會產生匯兌方面的實際變化。當下中國外匯儲備沒有大規模調回並結匯的需要。況且,考慮到銀行、企業和個人在當初將外幣賣出時已經獲得了等值的人民幣收入,人民幣升值之後在降低進口成本、增加投資收益等環節也獲取了巨大收益,肉已經「在鍋里」。
這位負責人說,人民幣升值造成的外匯儲備賬面損失遠小於我金融資產的賬面盈餘。由報告貨幣所產生的賬面損失和盈餘正如一個硬幣的正反兩面(經濟學上稱之為對偶)。與以美元計價的儲備摺合人民幣後的賬面損失相對應的是,中國國民持有的人民幣金融資產以美元計價的賬面盈餘。截至2011年3月末,中國外匯儲備余額3.04萬億美元,按3月末匯率折算,同期企業和居民人民幣各項存款、股票、國債和保險資產等人民幣金融資產總規模是我外匯儲備資產的5倍以上。這意味著當人民幣升值時,人民幣資產的賬面收益是外匯儲備資產賬面損失的5倍以上。如果再考慮居民以股票、債券等形式持有的其他金融資產和房地產資產的規模,人民幣資產的賬面收益將更大。同樣,上述損失或收益均是賬面計值變動,只要不發生實際兌換,就不會成為現實。
他表示,外匯儲備的實際購買力取決於外匯儲備的收益率和投資所在國的通貨膨脹率。中國外匯儲備經營多年保持穩定收益,經營收益率遠高於美國、歐洲、日本等主要投資所在國(地區)的通貨膨脹水平,保障了外匯儲備的實際購買力。2000—2010年,美國、歐洲和日本消費者價格指數(CPI)年均分別增長2.4%、2.1%和-0.2%,我外匯儲備的年均經營收益率遠高於這些水平。
外儲非老百姓血汗錢 是等價自願交換
2013年7月26日,外管局公布了了2011年3月末中國國際投資頭寸表,這是外管局首次打破年度發行的慣例,公布季度國際投資頭寸統計數據。2011年3月末,中國對外金融資產43948億美元,較上年末增長7%;對外金融負債24608億美元,增長5%;對外金融凈資產19340億美元,增長8%。
同時,外管局還再次就外匯儲備熱點問題進行了解答。這也是外管局在不到一周內第二次對外匯儲備的相關問題進行解答,此次外管局對「外匯儲備是老百姓的『血汗錢』」的說法進行了「澄清」,並表示「藏匯於民」的障礙不在於政策,而在於涉匯主體的持匯意願。
有觀點認為,中國外匯儲備是企業或個人用實實在在的商品、能源、資源以及隱性的環境代價換來的,是老百姓的「血汗錢」。
外管局對此表示,外匯儲備是由人民銀行通過投放基礎貨幣在外匯市場購匯形成的。在人民銀行買入外匯的時候,已經向原外匯持有人支付了相應的人民幣。換句話說,外匯儲備形成過程中,企業和個人不是把外匯無償交給國家,而是賣給了國家,並獲得了等值人民幣。這些交易都是出於等價和自願的原則,企業和個人的經濟利益在外匯和人民幣兌換時已經實現。
外管局同時稱,由於人民幣存在升值預期、國內外匯差利差等因素,企業和個人結匯意願較為強烈,普遍不願意持有和保留外匯。也就是說,「藏匯於民」的障礙不在於政策,而在於涉匯主體的持匯意願。
對於是否可以將外匯直接分給民眾或者用於成立主權養老基金的問題,外管局表示,外匯儲備不同於財政盈餘資金,是中央銀行在外匯市場購匯形成,購匯所使用的本幣資金直接來源於中央銀行的負債,反映為中央銀行負債的增加,因此外匯儲備直接體現在中央銀行資產負債表的資產方,與相應的央行負債對應。在中央銀行的資產負債表上對應著本幣負債。免費使用外匯儲備,性質上相當於中央銀行隨意印鈔票,無節制地擴大貨幣發行,會造成通貨膨脹等嚴重後果。
外管局同時表示,如果企業或銀行需要外匯用於對外貿易和「走出去」,隨時可以用人民幣資金購匯,不存在任何政策障礙。如果簡單地採取外匯儲備貸給境內銀行的做法,將進一步減少購匯,相應加大央行購匯壓力,不利於宏觀調控。 2010年7月,外匯局發布《外匯管理政策熱點問題》,促進和便利了社會公眾認識和了解外匯管理,收到了較好的反饋。有媒體、專家學者和社會公眾高度關注外匯儲備相關問題,並提出許多寶貴意見和建議,這是我們改進完善工作的重要動力。為更好地促進與社會各界的互動交流,我們就近期關注度較高的外匯儲備相關問題,編寫了《外匯儲備熱點問答》,將分三期刊出,供大家討論參考。
1、外匯局公開表示「人民幣升值不會導致外匯儲備損失」,並從賬面損益等角度進行了解釋。盡管如此,仍有觀點認為,人民幣升值使外匯儲備這筆原本到手的財富慢慢蒸發掉,像正在飛走的「煮熟的鴨子」。那麼,人民幣升值是否真的導致了外匯儲備乃至社會福利的實際損失?
答:人民幣升值不會直接導致外匯儲備損失。外匯儲備是外匯資產,以美元作為記賬貨幣。人民幣對美元匯率變動,導致了外匯儲備折算成人民幣的賬面價值變動,並不是實際損益,也不直接影響外匯儲備的對外實際購買力,而只是用人民幣還是美元作為報告貨幣所導致的賬面差別。只有在將外匯儲備調回並兌換回人民幣的情況下,才會發生匯兌方面的實際變化。當下中國外匯儲備沒有大規模調回的需要。
我們還可舉個反例,如果說人民幣升值會導致外匯儲備損失,那麼,人民幣貶值則可以導致外匯儲備獲益。按此邏輯,則可以通過讓人民幣不斷貶值來提高外匯儲備收益,乃至增加社會財富。但事實上,人民幣貶值不會增加外匯儲備收益,更不可能增加社會財富。
要從中國發展改革的全局出發,全面客觀看待外匯儲備增長的影響。截至2011年6月底,中國外匯儲備達到31974.91 億美元。外匯儲備增加對於增強中國對外支付能力、促進改革開放、提升中國國際地位具有積極意義,但外匯儲備增長過快和規模過大,也給外匯儲備經營管理帶來了一定的挑戰。為此,應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按照「擴內需、調結構、減順差、促平衡」的思路,加快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在更大程度上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促進國際收支趨向基本平衡。
2、根據美國財政部報告,中國是美國國債最大持有者。而且標普、穆迪和惠譽等信用評級機構頻頻就美國債務問題發出警告。在美元貶值乃至未來美國通脹上升的情況下,持有如此大額的美國國債能否面臨越來越大的風險?未來是否將減持美國國債?
答:美國國債是美國政府的信用反映,是美國國內和國際機構投資者的重要投資品種。外匯儲備持有美國國債是市場投資行為,根據市場狀況動態調整,增持或減持都是正常的投資操作。我們注意到標准普爾等評級公司在美國主權債務信用評級問題上所表達的觀點,希望美國政府切實採取負責任的政策措施增強國際金融市場的信心,尊重和維護投資者利益。
3、黃金、石油等國際大宗商品價格大幅上漲。請問,外匯儲備為何不更多投資這類商品和能源資源?
答:黃金、白銀等貴金屬和石油、鐵礦石等國際大宗商品價格波動較大、市場容量相對有限、交易和收儲成本較高。外匯儲備投資組合中已包含與之相關的投資。國內另有專門的機構已經在從事大宗商品收儲等相關的工作,與外匯儲備投資形成互補,共同維護國家整體利益。另外,中國居民和企業對黃金、石油等的消費量非常大,外匯儲備直接大規模投資於這些領域,可能會推升其市場價格,反而不利於中國居民消費和經濟發展。
4、有觀點認為,中國外匯儲備規模已是如此之大,僅僅關注外匯儲備安全性是不夠的,還應著力提高收益,請問有何舉措?
答:外匯儲備投資主要是金融投資。現代金融市場有效性比較強,增加收益往往伴隨著多承擔風險。此次國際金融危機中,大量金融機構破產倒閉或被收購,其中不乏業內佼佼者,曾經有過輝煌的業績,但由於不能把握風險和收益的平衡,一旦市場條件逆轉,便難以為繼,前車可鑒。因此,外匯儲備管理必須強調科學經營和可持續發展。
中國外匯儲備的性質決定其要按照安全、流動、增值的原則進行經營管理。安全是首要原則。除安全外,外匯儲備要保持充分的流動性,不僅要滿足一般對外支付需求,還要有效發揮保障國家經濟金融穩定安全的作用。在保障總體安全、流動的前提下,外匯儲備經營應爭取提高投資回報,以更好地實現外匯儲備保值、增值的目標。
5、對於中國如此大規模的外匯儲備,應如何更好地推進外匯儲備資產多元化?
答:多元化一直以來是外匯儲備的主要經營原則之一。更好地推進多元化策略應注意防止幾個誤區,一是投資產品的表面多元化。看似不同的投資產品,可能具有非常接近的風險因素,將資金分配到這類投資產品不能達到分散風險的效果;二是投資行業和地區的表面多元化。如果不考慮不同行業的關聯性,不考慮地區之間一體化程度,投資於不同行業和地區,不一定能達到預期的多元化目標;三是以市場和輿論的短期表現為參照決定多元化的實施時機。有效的多元化是戰略性質的資產擺布,需要前瞻性地規劃和實施。追隨市場和輿論的短期表現實現多元化,往往不夠理性、不夠專業,容易褪化為追漲殺跌的投機行為。
⑦ 如何看中國的對外金融資產負債表
一個國家在擁有大量負債的情況下,擁有一定的儲備和一個國家在沒有負債的情況下擁有儲備是不可同日而語的。中國人在看到我們擁有巨大外匯儲備的同時,也應該看到我們擁有巨大的外資負債,這一點往往為媒體所忽略,這也是中國平分外匯儲備等民粹主義聲音迭起的原因所在。另外,有人認為中國只需要三個月進口的外匯儲備,這更是無稽之談,因為拋開整個國際投資頭寸表,而只談外匯儲備是毫無意義的。 現在有人認為中國是「國富民窮」,其根據就是中國有著巨額外匯儲備。這種說法完全無道理。外匯儲備與對外金融凈資產是兩個不同概念,如果用對外金融凈資產的概念考察中國是否富裕肯定更合適,而對外金融凈資產17 907億,顯然遠低於外匯儲備的數量。 國家外匯管理局公布了2010年末中國國際投資頭寸表。統計顯示,2010年末中國對外金融資產41 260億美元,對外金融負債23 354億美元,對外金融凈資產17 907億美元。新的統計方式雖然日趨合理准確,但外商在華資產仍可能被低估,與此同時中國所謂外匯過多的說法也可以得到部分澄清。 ■ 外商在華資產曾被低估 在最新的統計中,外匯局將外商投資企業歸屬外方的未分配利潤和已分配未匯出利潤,進行計算納入,並對對外直接投資(FDI)規模進行了市場重估值。實際上,對於FDI的統計,國際通行的方式早就是按照市場價值法,由於中國的外商直接投資的企業大多未上市,沒有據以計算的市場價值標准,一直採用歷史成本法,這就忽略了外商在華資產的巨大增值部分,因此低估了中國的海外負債,進而高估了中國的對外凈資產。 另外,從國際投資頭寸表的細分內容來看,向上修正的主要原因最有可能是境內外母子公司間的相互貸款。人民幣升值預期這么強,境外美元的貸款利率又這么低,有國際業務往來的公司,都傾向於增加弱勢貨幣作為負債。套匯、套利的雙重動力,導致中國企業對來自境外的負債大增,這也是中國對外負債增加的一大原因。 ■ 中國資產收益不好 自2005年外匯局首次發布國際投資頭寸表資金,中國海外資產以低收益外匯儲備資產為主的格局,以及對外負債以高成本FDI為主的格局,一直沒有得到根本改善。在資產中,儲備資產佔了71%;在負債中,外國直接投資佔了63%,恰成對照。儲備資產的收益大約在3%至5%,而外國直接投資在中國的收益即使保守估計也在20%。如此算來,2.9萬億美元的儲備資產年收益約870億美元,1.47萬億美元的外國直接投資的年收益為2940億美元,差距很大。這導致中國雖然是對外凈債權國,但海外資產凈收益規模卻持續低迷。 按照理想情況,凈國際投資頭寸持續為負的國家,經常項目中的「收益」為負,反之為正。但實際情況千差萬別,美國的凈國際投資頭寸從1986年開始就轉為負值,但其經常項目中的「收益」卻始終為正,且規模不斷擴大,與此相反,中國的凈國際投資頭寸雖然多年一直為正,但經常項目中的「收益」卻並不樂觀,「收益」規模遠遠小於美國。 以上情況往往為人詬病,其實是毫無道理的。首先,一個國家在資本流入或流出上的損益並不能完全通過國際投資頭寸表顯示出來。如果只按國際投資頭寸表來計算,那所有的國家都應該爭當資本輸出國,而拒絕引入外資;實際情況正好相反,因為引入外資會得到很多在國際投資頭寸表難以顯示的收益,這才是真實情況。另外,中國的對外資產以外匯儲備為主,流動性和可控性較強;負債以來華直接投資為主,穩定性較強。這種結構有利於防範金融風險,對中國的金融穩定具有積極作用,這些也應該考慮到。 其次,外匯儲備與國家收入是兩碼事,中央銀行保管外匯儲備充當的只是當鋪兼保管員的角色,央行就相當於「典當行」。只不過他們從事的不是普通的物品典當生意,而是專門典當貨幣,也就是顧客將外幣典當成人民幣。目前,央行這個「典當行」做的是賠本買賣。外匯與財政收入是兩碼事,典當行老闆可以將顧客的汽車開出去跑幾圈,但是你不能說這個汽車就屬於典當行老闆,倉管員也可以臨時使用倉庫里的東西,但你拿到家裡去則不行,我們的央行也是一樣。我們現在確實有很大的外匯儲備,但是我們不能將他當財政收入使用,央行必須保證外商投資者和本國的外貿企業隨時可以進行贖當,央行只擁有對外匯短暫支配權,不擁有最終支配權。 中國的外匯儲備構成以FDI為主,在國際資本流動中,FDI往往被認為是相對穩定的、非投機性的。但這只適合和平時期,一旦遇到經濟危機和社會危機FDI仍然會撤退,20世紀拉美金融危機和亞洲金融危機發生時期,FDI都掀起過撤出浪潮。對於國家國際收支的安全考量來說,這是一個不得不考慮的「黑天鵝」。 ■ 國際板可能導致中國外匯儲備大損 現在中國正在積極創建國際板,並試圖允許更多外商在中國的公司直接上市。如果國際板最終成行,這將是FDI在中國獲得高溢價的最佳市場,如果沒有國際板,那外商投資除了匯出的利潤之外,其餘大部分資產早晚會成為貶值資產或是沉沒資產,而有了國際板外商投資就會成為溢價資產,這種情況在資產負債表上也許短期內不能完全顯示出來,但最終清算的時候就顯示出來了,這將從根本上導致中國外匯儲備大大縮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