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黃金儲備 » 外匯儲備對國家
擴展閱讀
類似於金條 2021-03-31 20:26:33
何蘭黃金市廠 2021-03-31 20:26:32
蒲幣對人民幣匯率 2021-03-31 20:26:27

外匯儲備對國家

發布時間: 2021-03-24 17:29:22

1. 簡述外匯儲備過大,對國家的影響。

外匯儲備過大可能帶來的風險
1、高額的外匯儲備成本

外匯儲備是一種實際資源的象徵,它的持有是有機會成本的。持有外匯儲備的機會成本等於國內資本生產率減去持有外匯儲備的收益率。由於官方儲備資產安全性是第一位的,各國的外匯儲備一般投資於儲備貨幣國家的短期國債,其收益率較低(二戰後平均為1-2%)。這相當於經濟發展水平較底的國家(通常是大量儲備外匯的國家)向經濟發展水平較高的國家(儲備貨幣的發行國)輸出資本。如果中國在借入大量外債的同時並持有巨額外匯儲備,等於是以高價從國外借入資金,而且還以低價將國內資金轉到國外給外國人使用,其潛在的損失是顯然的。實際上,我國在20世紀80-90年代以較高成本借入了大量外債(目前我國外債余額約為1600億美元),而進入21世紀以來,全球主要經濟體進入低利率周期,全球金融市場投資收益率也處於低迷期,這些都使我國外匯儲備的投資收益降低。同時,持有外匯儲備表示暫時放棄一定量實際資源的使用,從而也就喪失將這些資源投入所引起的國內經濟增長和收入水平的提高。由此也凸現了我國高額外匯儲備的成本。

2、引發通貨膨脹的壓力

外匯儲備作為一種金融資產,它的變化自然還要對國內的金融運行產生重大影響。由於我國事實上實行的是釘住美元的固定匯率安排,作為央行的中國人民銀行擔當了外匯市場上最終的市場出清者的角色。外匯儲備的增多,使人民幣的發放增多,因為官方儲備是由貨幣當局購買並持有的,其在貨幣當局賬目上的對應反映就是外匯占款,外匯占款是我國基礎貨幣的主要構成部分。1994年匯率並軌以來,外匯儲備的持續快速增加,使得外匯占款成為央行投放基礎貨幣的主要途徑。外匯占款使央行投放基礎貨幣相應增多,導致貨幣供應量增長過快,這會對宏觀經濟運行和金融形勢構成不利影響,給我國貨幣政策帶來了中長期的通貨膨脹壓力。盡管目前我國還處於通貨緊縮階段,但經濟指標已開始好轉,不能排除一旦走出緊縮立即陷入通脹的可能性。為此,央行採取了相應的沖銷政策:如在銀行間債券市場上頻繁進行正回購和發行人民銀行票據回籠基礎貨幣,據不完全統計,2003年前5個月,央行回籠基礎貨幣已達4000多億元,以此來減緩基礎貨幣增速。但由於我國貨幣市場規模有限,特別是在央行票據的發行量已累計超過了2000個億的情況下,隨著外匯占款持續上升,可供央行進行沖銷干預的空間已越來越小。這給央行帶來了相當大的困擾:一是貨幣政策的穩健性受到挑戰,貨幣政策面臨中長期的通貨膨脹壓力。二是由於貨幣政策和匯率政策事實上的一體化,因此以匯率政策調節外部均衡,以財政和貨幣政策調節內部均衡的政策分配空間將可能喪失,內外部均衡難以同時達成。這即是央行面臨的典型的米得沖突(Meade』s Conflict)。

3、加大人民幣的升值壓力

在現有的人民幣匯率制度下,如果央行沒有有效的資產來對沖過多的外匯占款,外匯儲備的迅速增加則會推動人民幣的不斷升值。近段時間來,不僅日本、美國等國家正在極力地鼓吹人民幣升值,而且過去外逃的資金也有迴流的跡象,甚至於有國際游資「潛渡」中國,人民幣面臨升值壓力。在目前出口是中國經濟增長最大動力的情況下,出口競爭力的弱化會直接影響到國民經濟增長速度,影響中國經濟的可持續性發展,所以人民幣目前不宜大幅升值。從這個角度看,外匯儲備也不宜過多。

4、增加了儲備資產管理的難度和風險

在金融全球化的今天,由於國際資本迅速大規模地流動,金融市場的利率與匯率波動十分激烈,作為國家財富的外匯儲備,它的規模過大也就會使國家財富處於巨大的風險之中,高額的外匯儲備給儲備資產的保值增值管理帶來了難度。因為我國外匯儲備有相當部分以美元資產的形式存在,近一年多來,美元與歐元的匯價漲跌幅度在30%以上,美元價值的持續走低,使較大比例持有美元的中國外匯儲備縮水不可避免;如果粗略地按照60%的美元外匯儲備計算,外匯儲備中約有1800億美元正在發生「賬面」的損失。另外,近兩年來,全球金融市場投資收益率處於低迷期,美聯儲自2001年以來13次降低利息,聯邦基金利率目前已降至1%,處於45年來的歷史低位,這也使中國的外匯儲備資產投資收益不斷降低。外匯儲備資產規模越大,其保值增值管理的難度就越大。

2. 外匯儲備對國家有什麼意義

1.滿足進口需求
2.償還外債
3.干預匯率
總的來說是保證一個國家經濟健康的根本因素

3. 外匯儲備的多少會對國家的影響

  • 外匯儲備並非多多益善,而是有利有弊的,具體如下:

  • 負面影響:

1. 損害經濟增長的潛力。一定規模的外匯儲備流入代表著相應規模的實物資源的流出,這種狀況不利於一國經濟的增長。如果中國的外匯儲備超常增長持續下去,將損害經濟增長的潛力。

2. 帶來利差損失。據保守估計,以投資利潤率和外匯儲備收益率的差額的2%來看,若擁有6000億美元的外匯儲備,年損失高達100多億美元。如果考慮到匯率變動的風險,這一潛在損失更大。另外,很多國家外匯儲備構成中絕大部分是美元資產,若美元貶值,則該國的儲備資產將嚴重縮水。

3. 存在著高額的機會成本損失。中國每年引進大約500億美元的外商投資,為此國家要提供大量的稅收優惠;同時,中國又持有大約一萬多億美元的外匯儲備,閑置不用。這樣,一方面是國家財政收入減少,另一方面老百姓省吃儉用借錢給外國人花,其潛在的機會成本不可忽視。

4. 削弱了宏觀調控的效果。在現行外匯管理體制下,央行負有無限度對外匯資金回購的責任,因此隨著外匯儲備的增長,外匯占款投放量不斷加大。外匯占款的快速增長不僅從總量上制約了2004年以來宏觀調控的效力,還從結構上削弱宏觀調控的效果,並進一步加大人民幣升值的壓力,使央行調控貨幣政策的空間越來越小。

5. 影響對國際優惠貸款的運用。外匯儲備過多會使中國失去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優惠貸款。按照IMF的規定,外匯儲備充足的國家不但不能享受該組織的優惠低息貸款,還必須在必要時對國際收支發生困難的其他成員國提供幫助。這對中國來講,不能不說是一種浪費。

6.加速熱錢流入,引發或加速該國的通貨膨脹。

7. 導致經濟增長的動力結構不均衡。高額的外匯儲備導致經濟增長的動力結構不均衡,不利於實現經濟增長向內需主導型模式的轉變。

8.引致流動性過剩高額的外匯儲備規模是流動性過剩的重要原因,影響了銀行的資金使用效率,加劇了經濟結構失衡。所謂的流動性過剩問題,也就是貨幣供應量太大問題。

  • 外匯儲備的功能主要包括以下四個方面:

一,調節國際收支,保證對外支付。

二,干預外匯市場,穩定本幣匯率。

三,維護國際信譽,提高融資能力。

四,增強綜合國力,抵抗金融風險。

一定的外匯儲備是一國進行經濟調節、實現內外平衡的重要手段。當國際收支出現逆差時,動用外匯儲備可以促進國際收支的平衡;當國內宏觀經濟不平衡,出現總需求大於總供給時,可以動用外匯組織進口,從而調節總供給與總需求的關系,促進宏觀經濟的平衡。同時當匯率出現波動時,可以利用外匯儲備干預匯率,使之趨於穩定。因此,外匯儲備是實現經濟均衡穩定的一個必不可少的手段,特別是在經濟全球化不斷發展,一國經濟更易於受到其他國家經濟影響的情況下,更是如此。

一般說來,外匯儲備的增加不僅可以增強宏觀調控的能力,而且有利於維護國家和企業在國際上的信譽,有助於拓展國際貿易、吸引外國投資、降低國內企業融資成本、防範和化解國際金融風險。適度外匯儲備水平取決於多種因素,如進出口狀況、外債規模、實際利用外資等。應根據持有外匯儲備的收益、成本比較和這些方面的狀況把外匯儲備保持在適度的水平上。

4. 外匯儲備是什麼,有什麼作用,每個國家都有外匯儲備嗎

外匯儲備(Foreign Exchange Reserve)又稱為外匯存底,指為了應付國際支付的需要,各國的中央銀行及其他政府機構所集中掌握的外匯資產。
外匯儲備的具體形式是:政府在國外的短期存款或其他可以在國外兌現的支付手段,如外國有價證券,外國銀行的支票、期票、外幣匯票等。主要用於清償國際收支逆差,以及干預外匯市場以維持該國貨幣的匯率。
外匯儲備的功能主要包括以下四個方面:
一,調節國際收支,保證對外支付;
二,干預外匯市場,穩定本幣匯率;
三,維護國際信譽,提高融資能力;
四,增強綜合國力,抵抗金融風險。
一定的外匯儲備是一國進行經濟調節、實現內外平衡的重要手段。當國際收支出現逆差時,動用外匯儲備可以促進國際收支的平衡;當國內宏觀經濟不平衡,出現總需求大於總供給時,可以動用外匯組織進口,從而調節總供給與總需求的關系,促進宏觀經濟的平衡。同時當匯率出現波動時,可以利用外匯儲備干預匯率,使之趨於穩定。因此,外匯儲備是實現經濟均衡穩定的一個必不可少的手段,特別是在經濟全球化不斷發展,一國經濟更易於受到其他國家經濟影響的情況下,更是如此。
一般說來,外匯儲備的增加不僅可以增強宏觀調控的能力,而且有利於維護國家和企業在國際上的信譽,有助於拓展國際貿易、吸引外國投資、降低國內企業融資成本、防範和化解國際金融風險。適度外匯儲備水平取決於多種因素,如進出口狀況、外債規模、實際利用外資等。應根據持有外匯儲備的收益、成本比較和這些方面的狀況把外匯儲備保持在適度的水平上。
所以都會有外匯儲備的。

5. 外匯儲備對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有什麼作用

一定的外匯儲備是一國進行經濟調節、實現內外平衡的重要手段。當國際收支出現逆差時,動用外匯儲備可以促進國際收支的平衡;當國內宏觀經濟不平衡,出現總需求大於總供給時,可以動用外匯組織進口,從而調節總供給與總需求的關系,促進宏觀經濟的平衡。同時當匯率出現波動時,可以利用外匯儲備干預匯率,使之趨於穩定。因此,外匯儲備是實現經濟均衡穩定的一個必不可少的手段,特別是在經濟全球化不斷發展,一國經濟更易於受到其他國家經濟影響的情況下,更是如此。

一般說來,外匯儲備的增加不僅可以增強宏觀調控的能力,而且有利於維護國家和企業在國際上的信譽,有助於拓展國際貿易、吸引外國投資、降低國內企業融資成本、防範和化解國際金融風險。當然這並不是說外匯儲備越多越好,因為持有外匯儲備是要付出代價的。

第一,外匯儲備表現為持有一種以外幣表示的金融債權,並非投入國內生產使用。這就產生了機會成本問題,就是如果貨幣當局不持有儲備,就可以把這些儲備資產用來進口商品和勞務,增加生產的實際資源,從而增加就業和國民收入,而持有儲備則放棄了這種利益。因此,持有外匯儲備,要考慮機會成本問題。

第二,外匯儲備的增加要相應擴大貨幣供應量,如果外匯儲備過大,就會增加通貨膨脹的壓力,增加貨幣政策的難度。此外,持有過多外匯儲備,還可能因外幣匯率貶值而遭受損失。因此,外匯儲備應保持在適度水平上。

適度外匯儲備水平取決於多種因素,如進出口狀況、外債規模、實際利用外資等。應根據持有外匯儲備的收益、成本比較和這些方面的狀況把外匯儲備保持在適度的水平上
中國外匯儲備結構以美元資產為主有以下幾方面歷史和國際金融理論原因:

1、儲備貨幣發行國的經濟活動要以國內經濟為主,雖然美國占國際貿易的比例很大,但是與美國龐大的國內生產總值相比仍然比例很低,遠遠低於日本、德國、瑞士的相應指標,後者三國的主要經濟活動是外向型的,其貨幣價值容易受到國際資本流動的干擾而大幅波動,不利於保值;

2、除美國外,日本、德國、瑞士的央行拒絕其貨幣在國際金融市場上扮演更重要的作用;

3、美元是歷史形成的國際支付手段、交易中介、價值儲藏手段;

4、國際貿易中2/3以美元結算;

5、國際金融市場上的批發交易絕大多數以美元交易,各國央行的金融操作也是主要採用美元;

6、各大國的外匯儲備主要是美元資產;

7、國際銀團貸款和國際債券市場的絕大多數交易都是美元或美元債券
由於中國外匯儲備結構中美元資產較多,在2000年之後的美元大跌過程中,中國外匯儲備在賬面上貶值嚴重。有觀點認為,2003年中國的外匯儲備賬面損失約200億美元,2004年上半年賬面損失約400億
「外匯儲備經營管理特別強調安全性和流動性,這決定了外匯儲備主要投資於國際市場上信用等級較高的債券」;「中國的外匯不是拿著一些外國的現鈔放在那裡,而是買了外國的一些高收益、低風險、非常安全的債券」。然而約佔60%比例、高達數千億美元的外匯儲備以美國國債和債券形式存在,使得外匯儲備的流動性不足,受到中美關系、美國國債市場規模的威脅。
有觀點認為,實行浮動匯率制的國家外匯儲備以GDP的10%左右為好,中國目前的外匯儲備水平明顯偏高。亞太區國家的外匯儲備額佔GDP的比例平均上都要比西方國家高出很多,這個現象並非中國所獨有,而且高外匯儲備對於維護金融市場的穩定也是有幫助的。有些觀點認為,考慮到中國的銀行壞賬情況比較嚴重,適當的增加外匯儲備不但是必要的,而且現在的儲備水平還太低。

人民幣匯率曾經採用盯住美元的做法,在人民幣/美元購買力平價失衡、全球預期人民幣將會相對美元升值的情況下,大量美元熱錢湧入中國換取人民幣,以求收買廉價資源並獲得匯率波動收益。中國央行為了維持固定匯率,不得不大量買入美元,加劇了中國外匯儲備問題,導致了通貨膨脹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