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中國的能源現狀
中國的能源蘊藏量位居世界前列,同時也是世界第二大能源生產國與消費國。
一、中國遠景一次能源資源總儲量估計為4萬億噸標准煤。但是,人均能源資源佔有量和消費量遠低於世界平均水平。1990年,中國人均探明煤炭儲量147噸,為世界平均數的41.4%;人均探明石油儲量2.9噸,為世界平均數的11%;人均探明天然氣為世界平均數的4%;探明可開發水能資源按人口平均也低於世界人均數。從人均能源消費看,1994年世界平均為1433千克油當量,發達國家為5066千克油當量,中國大約為670千克油當量。1997年中國人均擁有電力裝機容量0.21千瓦、人均用電量900kWh,僅相當於世界平均水平的1/3。中國能源開發利用呈現出以下主要特點。
一是能源以煤炭為主,可再生資源開發利用程度很低。中國探明的煤炭資源占煤炭、石油、天然氣、水能和核能等一次能源總量的90%以上,煤炭在中國能源生產與消費中占支配地位。20世紀60年代以前中國煤炭的生產與消費占能源總量的90%以上,70年代佔80%以上,80年代以來煤炭在能源生產與消費中的比例佔75%左右,其他種類的能源增長速度較快,但仍處於附屬地位。1995年,世界能源生產總量達到123萬億噸標准煤,固體、液體、氣體、水電和核電的比重分別為28.3%、38.4%、23.5%和9.8%(劉洪,1999,12)。在世界能源由煤炭為主向油氣為主的結構轉變過程中,中國仍是世界上極少數幾個能源以煤為主的國家之一。
二是能源消費總量不斷增長,能源利用效率較低。隨著經濟規模的不斷擴大,中國的能源消費呈持續上升趨勢。1957?1989年中國能源消費總量從9644萬噸標准煤(SCE)增加到96934萬噸,增加了9倍。1989?1999年,中國能源消費,從96394萬噸標准煤增加到122000萬噸,增長26%。受資金、技術、能源價格等因素的影響,中國能源利用效率比發達國家低很多。能源綜合利用效率為32%,能源系統總效率為9.3%,只有發達國家的50%左右。1994年單位GNP能耗(噸標准煤/千美元)比較,中國分別是瑞士、義大利、日本、法國、德國、英國、美國、加拿大的14.4倍、11.3倍、10.6倍、8.8倍、8.3倍、7.2倍、4.6倍、4.2倍。
三是能源消費以國內供應為主,環境污染狀況加劇,優質能源供應不足。中國經濟發展主要建立在國產能源生產與供應基礎之上,能源技術裝備也主要依靠國內供應。90年代中期以前,中國能源供應的自給率達98%以上。隨著能源消費量的持續上升,以煤炭為主的能源結構造成城市大氣污染,過度消耗生物質能引起生態破壞,生態環境壓力越來越大。世界銀行認為,中國空氣和水污染所造成的經濟損失,大體占國內生產總值的3%?8%。中國有的學者甚至認為中國環境破壞經濟損失佔到國民生產總值的10%。
B. 中國三大能源及其儲量
中國自然資源總量排世界第七位,能源資源總量約4萬噸標准煤居世界第三位。中國煤炭保有儲量為10024.9億噸,但精查可采儲量只有893億噸,石油的資源量為930億噸,天然氣的資源量為38萬億立方米,現己探明的石油和天然氣儲量只佔資源量的約20%和約6%,僅夠開采幾十年;煤層氣資源量為35萬億立方米,相當於450億噸標准煤,排世界第三位,但尚未成規模開發利用。因此,我國常規能源資源並不豐富,應建立正確的「資源意識」,並具有相應的「憂患意識」。
我國可再生能源資源豐富,但是我國人口眾多,能源資源相對匱乏。我國人口佔世界總人口20%;已探明的煤炭儲量佔世界儲量的11%、原油佔2.4%、天然氣僅佔1.2%。人均能源資源佔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石油僅為十分之一。我國已成為世界上第三大能源生產國和第二大能源消費國。我國1998年一次能源生產量為12.4億噸標准煤,能源消費量為13.6億噸標准煤(不包括農村非商品生活能源消費二億噸標准煤),約為世界能源消費量的10%;人均能源消費量僅為1.165噸標准煤,居世界第89位,不足世界人均能源消費水平2.4噸標准煤的一半,是發達國家的1/5~1/10(歐洲及獨聯體人均能源消費量為5噸標准煤,北美人均能源消費量超過10噸標准煤)。目前我國人均擁有發電裝機僅0.222KW,人均發電量為927kwh,約為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為發達國家的1/6~1/10。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我國年人均能源消費量將逐年增加,專家預計,到2040年將達到2.38噸標准煤左右,相當於目前世界平均值,遠低於發達國家目前的水平。人均常規能源資源相對不足,是中國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一個限制因素,尤其是石油和天然氣。
我國的能源生產和消費基本上是平衡的,但從1993年開始成為能源凈進口國。據預測,中國未來能源供需的缺口將越來越大,在採用先進技術、推進節能、加速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以及依靠市場力量優化資源配置的條件下,2010年約缺能8%,到2040年將短缺24%左右,其中石油缺額可能多達4.4億噸標准煤。石油進口依存度(凈進口量與消費量之比)由1995年的6.6%上升為2000年的20%。預計2010年將上升為23%。天然氣進口依存度2000年為6%,2010年為20%。能源安全性的問題也將提到議事日程
C. 中國能源進口逐年創新高它讓能源儲備上新台階是怎麼回事
國際能源署(IEA)能源市場和安全主管薩達莫里在接受媒體采訪時稱,中國可能最早在2017年超過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的原油進口國。這也引發了公眾對於中國能源安全的一系列擔憂。
D. 中國現在的石油能源儲備量是多少
路透北京3月9日電---中國國家物資儲備局局長王慶雲近日表示,中國目前的石油儲備量大體可用一個月,其中原油與成品油儲備比為3:1.
每日經濟新聞周三報導,王慶雲表示,中國目前一期石油儲備已經基本完成,二期儲備已提出但尚未選址開建.將來會擴建到國際能源署規定的90天的標准.
該報並引述國家能源局原局長張國寶則表示,中國石油對外依存度已達到56%,並且還在呈增長趨勢,因此國際油價上漲對中國輸入型通脹的壓力會比較大.
受產油國利比亞動亂影響,國際油價已升破百元大關.NYMEX-4月原油期貨合約CLJ1結算價周二跌0.42美元,或0.4%,報每桶105.02美元.
張國寶認為,國際油價存在幾個漲的因素,若中東局勢進一步加劇,肯定會推高油價.總體而言,石油價格盡管有波動,但在波動中是一個上漲的趨勢.
不過他指出,由於利比亞進口原油僅佔中國進口量的3%,所以中東局勢對中國實際進口原油的影響"微乎其微".
此前中石油集團調研顯示,中國截至2010年底戰略石油儲備能力為2,438萬噸,目前第二階段戰略石油儲備庫建設已完成逾40%,並將於2012年初全部完工.[ID:nCN1561033]
中國2010年生產原油2.03億噸,增長7.1%,進口原油2.39億噸,增長17.5%.
我再被採納一次就可以升級了,所以採納我吧。Thank you very much!
E. 中國的能源狀況與政策的現狀
能源資源是能源發展的基礎。新中國成立以來,不斷加大能源資源勘查力度,組織開展了多次資源評價。中國能源資源有以下特點:
——能源資源總量比較豐富。中國擁有較為豐富的化石能源資源。其中,煤炭佔主導地位。2006年,煤炭保有資源量10345億噸,剩餘探明可采儲量約佔世界的13%,列世界第三位。已探明的石油、天然氣資源儲量相對不足,油頁岩、煤層氣等非常規化石能源儲量潛力較大。中國擁有較為豐富的可再生能源資源。水力資源理論蘊藏量摺合年發電量為6.19萬億千瓦時,經濟可開發年發電量約1.76萬億千瓦時,相當於世界水力資源量的12%,列世界首位。
——人均能源資源擁有量較低。中國人口眾多,人均能源資源擁有量在世界上處於較低水平。煤炭和水力資源人均擁有量相當於世界平均水平的50%,石油、天然氣人均資源量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1/15左右。耕地資源不足世界人均水平的30%,制約了生物質能源的開發。
——能源資源賦存分布不均衡。中國能源資源分布廣泛但不均衡。煤炭資源主要賦存在華北、西北地區,水力資源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區,石油、天然氣資源主要賦存在東、中、西部地區和海域。中國主要的能源消費地區集中在東南沿海經濟發達地區,資源賦存與能源消費地域存在明顯差別。大規模、長距離的北煤南運、北油南運、西氣東輸、西電東送,是中國能源流向的顯著特徵和能源運輸的基本格局。
——能源資源開發難度較大。與世界相比,中國煤炭資源地質開采條件較差,大部分儲量需要井工開采,極少量可供露天開采。石油天然氣資源地質條件復雜,埋藏深,勘探開發技術要求較高。未開發的水力資源多集中在西南部的高山深谷,遠離負荷中心,開發難度和成本較大。非常規能源資源勘探程度低,經濟性較差,缺乏競爭力。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能源工業迅速發展,為保障國民經濟持續快速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主要表現在:
——供給能力明顯提高。經過幾十年的努力,中國已經初步形成了煤炭為主體、電力為中心、石油天然氣和可再生能源全面發展的能源供應格局,基本建立了較為完善的能源供應體系。建成了一批千萬噸級的特大型煤礦。2006年一次能源生產總量22.1億噸標准煤,列世界第二位。其中,原煤產量23.7億噸,列世界第一位。先後建成了大慶、勝利、遼河、塔里木等若干個大型石油生產基地,2006年原油產量1.85億噸,實現穩步增長,列世界第五位。天然氣產量迅速提高,從1980年的143億立方米提高到2006年的586億立方米。商品化可再生能源量在一次能源結構中的比例逐步提高。電力發展迅速,裝機容量和發電量分別達到6.22億千瓦和2.87萬億千瓦時,均列世界第二位。能源綜合運輸體系發展較快,運輸能力顯著增強,建設了西煤東運鐵路專線及港口碼頭,形成了北油南運管網,建成了西氣東輸大幹線,實現了西電東送和區域電網互聯。
——能源節約效果顯著。1980—2006年,中國能源消費以年均5.6%的增長支撐了國民經濟年均9.8%的增長。按2005年不變價格,萬元國內生產總值能源消耗由1980年的3.39噸標准煤下降到2006年的1.21噸標准煤,年均節能率3.9%,扭轉了近年來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源消耗上升的勢頭。能源加工、轉換、貯運和終端利用綜合效率為33%,比1980年提高了8個百分點。單位產品能耗明顯下降,其中鋼、水泥、大型合成氨等產品的綜合能耗及供電煤耗與國際先進水平的差距不斷縮小。
——消費結構有所優化。中國能源消費已經位居世界第二。2006年,一次能源消費總量為24.6億噸標准煤。中國高度重視優化能源消費結構,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費中的比重由1980年的72.2%下降到2006年的69.4%,其他能源比重由27.8%上升到30.6%。其中可再生能源和核電比重由4.0%提高到7.2%,石油和天然氣有所增長。終端能源消費結構優化趨勢明顯,煤炭能源轉化為電能的比重由20.7%提高到49.6%,商品能源和清潔能源在居民生活用能中的比重明顯提高。
——科技水平迅速提高。中國能源科技取得顯著成就,以「陸相成油理論與應用」為標志的基礎研究成果,極大地促進了石油地質科技理論的發展。石油天然氣工業已經形成了比較完整的勘探開發技術體系,特別是復雜區塊勘探開發、提高油田採收率等技術在國際上處於領先地位。煤炭工業建成一批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大型礦井,重點煤礦採煤綜合機械化程度顯著提高。在電力工業方面,先進發電技術和大容量高參數機組得到普遍應用,水電站設計、工程技術和設備製造等技術達到世界先進水平,核電初步具備百萬千瓦級壓水堆自主設計和工程建設能力,高溫氣冷堆、快中子增殖堆技術研發取得重大突破。煙氣脫硫等污染治理、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技術迅速提高。正負500千伏直流和750千伏交流輸電示範工程相繼建成投運,正負800千伏直流、1000千伏交流特高壓輸電試驗示範工程開始啟動。
——環境保護取得進展。中國政府高度重視環境保護,加強環境保護已經成為基本國策,社會各界的環保意識普遍提高。1992年聯合國環境與發展大會後,中國組織制定了《中國21世紀議程》,並綜合運用法律、經濟等手段全面加強環境保護,取得了積極進展。中國的能源政策也把減少和有效治理能源開發利用過程中引起的環境破壞、環境污染作為其主要內容。2006年,燃煤機組除塵設施安裝率和廢水排放達標率達到近100%,煙塵排放總量與1980年基本相當,單位電量煙塵排放減少了90%。2006年,全國建成並投入運行的脫硫火電機組裝機容量達1.04億千瓦,超過前10年的總和,裝備脫硫設施的火電機組占火電總裝機的比例由2000年的2%提高到30%。
——市場環境逐步完善。中國能源市場環境逐步完善,能源工業改革穩步推進。能源企業重組取得突破,現代企業制度基本建立。投資主體實現多元化,能源投資快速增長,市場規模不斷擴大。煤炭工業生產和流通基本實現了市場化。電力工業實現了政企分開、廠網分開,建立了監管機構。石油天然氣工業基本實現了上下游、內外貿一體化。能源價格改革不斷深化,價格機制不斷完善。
隨著中國經濟的較快發展和工業化、城鎮化進程的加快,能源需求不斷增長,構建穩定、經濟、清潔、安全的能源供應體系面臨著重大挑戰,突出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資源約束突出,能源效率偏低。中國優質能源資源相對不足,制約了供應能力的提高;能源資源分布不均,也增加了持續穩定供應的難度;經濟增長方式粗放、能源結構不合理、能源技術裝備水平低和管理水平相對落後,導致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和主要耗能產品能耗高於主要能源消費國家平均水平,進一步加劇了能源供需矛盾。單純依靠增加能源供應,難以滿足持續增長的消費需求。
——能源消費以煤為主,環境壓力加大。煤炭是中國的主要能源,以煤為主的能源結構在未來相當長時期內難以改變。相對落後的煤炭生產方式和消費方式,加大了環境保護的壓力。煤炭消費是造成煤煙型大氣污染的主要原因,也是溫室氣體排放的主要來源。隨著中國機動車保有量的迅速增加,部分城市大氣污染已經變成煤煙與機動車尾氣混合型。這種狀況持續下去,將給生態環境帶來更大的壓力。
——市場體系不完善,應急能力有待加強。中國能源市場體系有待完善,能源價格機制未能完全反映資源稀缺程度、供求關系和環境成本。能源資源勘探開發秩序有待進一步規范,能源監管體制尚待健全。煤礦生產安全欠賬比較多,電網結構不夠合理,石油儲備能力不足,有效應對能源供應中斷和重大突發事件的預警應急體系有待進一步完善和加強。
F. 介紹下2005到2010年中國能源(煤炭,石油,氣,風力,核能)的使用結構情況以及儲備情況
我國在能源消費結構的調整上有所進展,但由於能源所有結構的影響,能源消費結構以煤炭為主的格局在短期內不會有根本性改變。除煤炭消費下降之外,其他能源種類均有所增長,其中以石油增長為最快,天然氣最慢。 1 我國能源現狀及出現的問題 1 能源儲備狀況 我國現有煤炭經濟可開發剩餘儲量為1145億噸,約佔世界同類儲量的12.6%。 截至2005年我國石油可開發剩餘儲量為160億桶,約合21.82億噸,佔世界同類儲量的1.3%。 截至2005年我國天然氣探明儲量為2.35萬億立方米,佔世界同類儲量的1.3%。 根據2001—2004年中國水力資源最新普查結果,我國水能資源理論蘊藏量為6.89億千瓦,居世界第一位,其中可開發水電裝機容量為4.02億千瓦,但是70%分布在西南地區。 我國的風能資源十分豐富,我國現有風電場場址的年平均風速達到6米/秒以上。 我國具有比較豐富的太陽能資源。根據全國700多個氣象台長期觀測資料,我國各地的太陽輻射年總量約為3.3—8.4百萬千焦/平方米,平均值約為5.86百萬千焦/平方米。 在距地表2000米范圍內,我國約有相當於13711億噸標准煤的地熱資源量,以可采率為1%計算,則有相當於137億噸標准煤的地熱可采資源量。 2 能源消費狀況及問題 2006年我國的能源消費量為24.6億噸標准煤,較上一年增長了9.6%。我國是煤炭資源比較豐富的國家,煤炭再一次能源消費量中的比重最大。隨著石油、天然氣和水電事業的發展,煤炭消費比重有所下降。與2005年相比,2006年全國消費煤炭17.1億噸標准煤,增長10.1%,原油5.0億噸標准煤,增長6.5%;天然氣0.74億噸標准煤,增長17.4%;水電、核電和風電共1.77億噸標准煤,增長11.2%。我國能源消費結構中,消費量排在前三位的依次是煤炭、石油和天然氣,2006年佔全國消費總量的比例分別是69.4%、20.4%、3.0%,水電、核電、風電合計佔7.2%。我國現在已經基本形成了「煤為基礎,多元發展」的能源生產和消費結構。但煤炭在能源消費總量中所佔的比重較大,也給我國帶來了比較嚴重的環境污染問題。如表1。 3 能源生產狀況及問題 1 我國能源生產情況 2006年我國一次能源生產總量22.1億噸標准煤,比上年增長7.4%;原煤17.0億噸,增長7.4%;原油2.63億噸,增長1.4%,2006年全年發電量2.47萬億千瓦時,增長12.3%;發電裝機達到5億千瓦。2006年原煤、原油和天然氣生產量占能源生產總量的比例分別為76.7%、11.9%、3.5%,水電、核電和風電合計佔7.9%。可再生能源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四次會議審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可再生能源法》。 2 我國能源生產的管理狀況 我國重視能源基礎設施投資,努力提高能源供給能力。煤炭行業加大了煤礦安全改造力度,大力支持煤炭擴能改造,努力增加近期煤炭供應能力,全面啟動大型煤炭基地建設,促進煤炭行業長期穩定發展。 3 日趨嚴峻的中國能源進口依存度 從總量上看,中國的能源生產和消費基本上是平衡的。2005年我國一次能源自給率達到92.8%,進口依存度為7.2%。但是受到資源稟賦的影響,我國主要一次能源的供需結構很不平衡。從1993年起,我國成為成品油凈進口國,1996年起成為原油凈進口國,凈進口數量不斷攀升,2005年原油和成品油凈進口數量分別為11875萬噸和1742萬噸,石油進口依存度超過了40%。我國石油進口依存的迅速上升是我國能源安全形式日趨嚴峻。我國煤炭資源比較豐富,2005年煤炭凈出口為4551萬噸,焦炭出口1276萬噸,受國內市場需求的影響,2004—2005年我國煤炭和焦炭凈出口數量有所下降。 預計到2020年石油進口依存度將超過50%,最高達到68.36%。在經濟和人口都高速增長時,即使各部門終端能源利用效率都能在現有節能規劃相應目標的基礎上再提高5%,也只能使2010和2020年的石油進口依存度分別下降0.09和0.04個百分點。可見只考慮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是不夠的,應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同時加快諸如能源替代、可再生能源等能減少化石能源使用的技術的研究。 2 針對能源開發利用中出現問題的對策 在當前能源供求日趨緊張的形式下,抓好節能是確保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關鍵環節。目前,中國的能耗比率是日本的9.3倍,歐盟的4.6倍,美國的3.4倍,因此我國有必要將節能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作為能源發展的第一要務和核心。 針對我國促進節能工作的幾點對策建議: 1 加強各領域的節能 ①建立全社會的可持續發展能效目標。 ②以完善市場機制為中心,採用輔助政策,發展節能產業。 ③使產業結構向低能耗方向轉變。 ④完善產業發展政策,在產業發展政策中強化節能概念,將能源效率指標作為產業發展政策的重要量化指標,落實到產業發展戰略、規劃和工程設計、驗收指標體系中。 2 向可持續方向引導能源需求 節能是消費行為和結構的重大改變,必須動員全社會節能。目前我國節能法律和法規不完善、節能投入不足,公眾接受節約型消費觀念存在極大的障礙。要在強化公眾節能意識方面有所突破,鼓勵社會合理的消費選擇。 3 建立提高能效的激勵機制 我國應完善向節能傾斜的價格、財政、稅收、信貸等政策,引導、激勵企業和社會的節能行為。 4 健全能源高效合理利用管理體系 強化各級政府的節能管理機構並使其只能法制化和規范化,建立政府節能管理機構與相關政府部門之間的工作協調機制。 5 節能降耗融入各個行業 工業是耗能大戶,並且箕能源利用效率和環境污染水平呈反相關。工業上鼓勵技術改進、鼓勵最佳可行技術和最有經驗推廣是關鍵,同時必須把降低能耗融入到研究開發之中。 6 發展可再生能源 我國具有發展可再生能源的資源條件,太陽能、生物質能、風能、地熱、海洋能等可再生能源都有一定數量的分布,開發前景廣闊。 雖然可再生能源目前還難以發揮很大的作用,但能源技術不同於一般技術,從研發反戰到成熟應用往往需要幾十年的時間,其產業發展需要較長時間的技術開發和市場積累,政府需要給與可再生能源有利的定位,在國家的能源發展戰略中明確提出可再生能源發展的目標和任務。 小結 在能源需求不斷增加,而能源供應前景不容樂觀的情況下,我國面對能源供應緊張的局面應採取節能與發展可再生能源等手段,實現我國能源的可持續發展,進而實現我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和良性循環。
G. 中國石油儲備的現狀
從去年開始,發改委著手組建國家石油儲備中心。「它是發改委的主要任務之一。」發改委主任馬凱如是置評。
據悉,此次建立的國家石油儲備中心,主要是在我國遇到重大突發事件時,保證我國的能源安全,同時也滿足了我國戰略儲備的需要。
發改委能源研究所高級顧問周鳳起也表示:「中心受發改委直接領導,首要職責就是管理國家石油儲備基地,包括買油。」
在儲備中心成立之前,正是源於「政企不分」,一場審計風波直指石油儲備基地。記者獲悉,前不久審計署披露,在首批國家石油儲備基地項目的建設中,發改委未報經國務院批准,擅自將投資額度上調了28.5%。
審計署據此提出,發改委具有項目申報、建設管理和建成後運營管理等多種職責,不利於(石油儲備基地)實行公司化管理,不符合政企分開原則。
所以說,「在儲備基地建設期需要一個『業主』,發改委作為政府部門,不能成為『業主』」。中國石油(30.54,0.04,0.13%,股票吧)大學副院長董秀成告訴記者,這需要成立一個機構行使出資人權利,對原油進行儲備和運營。
「履行國家石油儲備義務,不能以盈利為目的。」董秀成稱,在油價高時,中心可以拋出一部分石油,等待油價回落時重新購入。長期以來,由於國家石油儲備中心的缺位,導致國家石油儲備三級管理體系,至今未能理清。
油源走海上通道
位於浙江省寧波市的鎮海國家石油儲備基地,12月19日驗收過關,儲備量為520萬立方米,合3270萬桶。
「首批註入的原油來自俄羅斯烏拉爾。」中石化經濟技術研究院副總工程師曹曉晞向記者證實,該基地在去年10月交付使用。
「當然,為合理降低成本,中國石油公司在海外所產原油,可優先成為儲備對象。」中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薛力博士如是建議。
「除鎮海基地外,其他三個基地將在今、明兩年陸續建成。」12月19日下午,一位發改委官員告訴《華夏時報》記者,它們分別位於浙江舟山、山東黃島以及遼寧大連。「今年底竣工的黃島石油儲備基地,庫容約為300萬立方米。」山東省經貿委如是回復記者。
「上述石油儲備基地,由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負責工程總體建設。」按照發改委官員的說法稱,「待項目建成後由國家石油儲備中心接管,負責運營。」
原國家發改委副主任陳德銘最近在美國表示,目前中國戰略石油儲備量在200萬噸至300萬噸之間,2010年前將增至1200萬噸。
時至今日,首批油儲基地建設幾近尾聲,第二批基地的選址工作,正在緊鑼密鼓進行中。其中,廣東、海南、湖北、重慶、甘肅等省市,有望進入第二批選址名單。
12月19日,鎮海國家石油儲備基地驗收過關,最近傳出重慶加入第二批選址之列。重慶萬州區委書記吳政隆表示,在萬州投資建設國家戰略石油儲備庫項目,具有國家的戰略意義。
儲量遠遠不夠
「下一步,國家肯定還要加大石油儲備。」中國石油大學龐昌偉教授說,「不僅戰略油儲,今後還會向商業和民間儲備發展。」
這與董秀成的觀點不謀而合:「基地的儲備將以原油為主,不排除今後向成品油邁進。」
而今,中國是僅次於美國的第二大石油消費國,戰略石油儲備因此頗受國際關注。「中國的戰略石油儲備,只打算在緊急情況下使用,而不會用來操縱油價。」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經濟師牛犁回應稱。
根據規劃,中國建立的是30天的石油儲備數量。相比而言,美國、日本和德國的石油儲備量分別達到158天、161天和127天。
「因此,在中國石油進口依存度接近50%的情況下,僅30天的儲備量還遠遠不夠。」能源專家夏義善不無擔心地說。
「在戰略石油儲備方面,中國還處於起步階段。」海南省洋浦經濟開發區駐北京辦事處主任高一峰說,商業石油儲備進程將更漫長,《國家石油儲備法》等法律法規尚未出台。顯然,建立商業石油儲備,中國需要出台相關的法律文件。
H. 中國能源儲備現狀
地大物薄
I. 中國能源儲備如何
我國原油儲備不足,2008年我們發現了南堡油田,國家准備用作戰備油儲備庫。目前,我國石油進口已超過45%,用油量猛增使我國石油缺口越來越大。
J. 中國的各種能源儲藏量各有多少
中國擁有較為豐富的化石能源資源。其中,煤炭佔主導地位。2006年,煤炭保有資源量10345億噸,剩餘探明可采儲量約佔世界的13%,列世界第三位。已探明的石油、天然氣資源儲量相對不足,油頁岩、煤層氣等非常規化石能源儲量潛力較大。中國擁有較為豐富的可再生能源資源。水力資源理論蘊藏量摺合年發電量為6.19萬億千瓦時,經濟可開發年發電量約1.76萬億千瓦時,相當於世界水力資源量的12%,列世界首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