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閃電比特幣的主要發展路線有哪些
根據官網公布的路線圖,有兩個大的分支,一個是底層功能拓展,另一個是用戶體驗優化。底層功能拓展,主要是在點對點支付這個基礎上去開發新的功能,去支撐一個真正的價值互聯網(Internet of Value, IoV)的長遠願景。比如擴展OP_RETURN、優化獲取balance的cache架構、做鏈上匿名性、做基於Op碼的原生協議組件,就是為了支撐功能性的實現設計的。
用戶體驗優化這個分支之所以單獨列出,主要有兩個原因。第一,LBTC想要做成一個優秀的點對點電子現金系統,基本思路還是支付體驗、用戶第一,所以把它放在一個很高的高度,比如跨平台的Light Wallet、加快支付確認速度、優化不可逆塊機制等。第二,LBTC一直強調優越的鏈上治理體系,之前就有了一個標准化的SGS(Spark Governance System)治理系統,但是還需要不斷完善相關機制。比如說,要大幅度優化節點參數和競選機制、成立LBTC基金會、多渠道議案流程、還有Light Wallet對鏈上治理功能的支持。
B. 什麼是renBTC,有啥用,現在什麼幣可以投資
renBTC 是基於 RenProtocol 發行的流通於以太坊網路的 BTC 錨定幣,renBTC 和真實的比特幣價值 1:1 錨定。
RenProtocol 已於 2020-05-27 上線 RenVM 虛擬機,用戶可以將原生 BTC 存入指定的 RenBridge 網關作為抵押,RenVM 通過智能合約在以太坊網路中發行對應的 renBTC,整個發行過程較為去中心化。
作為一個混跡幣圈3年的人,未來我看好eCell幣的發展,因為eCell幣是通過以太坊網路智能合約實現的ERC20代幣(celletf.io),採用區塊鏈技術,鏈上的所有交易過程都需要網路中的各個節點的認可,整個過程都是透明公開的。
C. 區塊鏈應用的發展歷程是怎樣的
區塊鏈的發展歷程可以分為三個階段。區塊鏈科學研究所創始人梅蘭妮·斯版萬,在她的權《區塊鏈:新經濟藍圖及導讀》這本書中,根據區塊鏈的應用發展狀況分為三個階段:區塊鏈1.0、2.0和3.0。
一、區塊鏈1.0 加密貨幣時代(2008-2013)
2008年,中本聰首次提出了比特幣和區塊鏈的概念,隨後在2009年1月,第一個區塊鏈問世。在這個階段,人們更多關注的加密貨幣的交易,區塊鏈僅僅作為底層技術,充當「公共帳薄」的作用。
二、區塊鏈2.0 智能合約時代(2014-2017)
2014年,"區塊鏈2.0」成為去中心化區塊鏈資料庫的代名詞。在這個階段,人們主要關注平台的應用。任何人都可以在區塊鏈上上傳和執行智能合約,並且執行完畢後會自動獲得獎勵。由於這個交易過程不需要任何中介,因此人們的隱私得到了極大的保護。
三、區塊鏈3.0 大規模應用時代(2018-)
這個階段,人們開始構建一個完全去中心化的數據網路,區塊鏈技術的應用也不再局限於經濟領域,而是擴大到藝術、法律、房地產、醫院、人力資源等領域。
D. 除了算力挖礦,還有存力挖礦,能介紹下嗎
算力挖礦就是目前的比特、萊特這種純粹用算力來挖礦,而存力挖礦是區塊鏈分布式存儲領域,通過ipfs星際特工工程師講述了解到,最廣為人知的就是IPFS及其原生激勵層Filecoin。Filecoin是一個去中心化存儲網路,上傳到Filecoin網路上的數據會被切割成256kb(默認)的碎片,礦工需要去爭奪的就是這些碎片,每一個碎片被存儲到礦機的硬碟里都需要經過競價、搶單、存儲等一系列過程。這個領域ipfs星際特工影響力比較大,可以關注一下。
E. 百度首個原生區塊鏈產品「度宇宙」APP有何特點
6月14日,網路上線首款區塊鏈原生應用——「度宇宙」APP。這是網路在區塊鏈領域的又一重要動作。
據悉,度宇宙目前正在招募內容生產者,越早加入,收益越大。未來,「度宇宙」還將開放第三方開發者平台,引入更多應用和玩法,通過各自的通證,完成價值轉移與交互,進一步完善生態建設,更好地服務用戶。
2018年以來,網路在區塊鏈領域動作頻頻。4月發布區塊鏈原創圖片服務平台圖騰,平台採用網路自主研發的區塊鏈版權登記網路,為圖片提供確權、監控、維權的一站式服務。接著5月發布區塊鏈網路操作系統超級鏈,該操作系統兼容比特幣和以太坊的開發者生態,不僅可以插拔共識機制,解決現在能源消耗問題,還可以單鏈支持10萬並發。
F. 目前投資數字資平台哪個比較穩定,哪位大神可以推薦
火幣
北京火幣天下網路技術有限公司是一家數字貨幣交易的公司,由李林於2013年5月1日在北京市創立。 2014年4月4日,火幣網獲得華爾街頂級風險投資機構紅杉資本A輪數千萬人民幣投資
G. 相比POS和DPOS,POW更有利於區塊鏈原生代幣的價格穩定嗎
這個不好說,理論上應該pow更有利於價格的問題。不過,也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以太坊都計劃採用POS機制。
在很多社區的討論中,在許多人的眼裡,似乎把POS(Proof of Stake,權益證明)和POW(Proof of work,工作量證明)視為完全對立的兩種證明方式,POW是中本聰最早提出的工作量證明方式,而POS是目前許多二代幣逐漸採用的方式。
而DPOS則是DPOS機制似乎又重新把權利歸還到那些持有數字貨幣的人手上。但是目前比較成功的幣種都是採用POW,例如比特幣、DECENT、狗狗幣等等。
H. 區塊鏈貨幣這么多,挖礦的意義在哪裡
比特幣挖礦的意義——分發初始比特幣
比特幣反對者指責挖礦白白消耗了大量資源去做無意義的扔硬幣,支持者則舉例黃金挖礦也是白白消耗了大量資源去做無意義的挖洞。對於比特幣系統而言,這種消耗大量資源挖礦的最大意義在於:公平地分發2100萬個初始比特幣,就像消耗資源挖黃金一樣,消耗資源獲挖比特幣是唯一公平的分發初始比特幣的方式。
比特幣是基於區塊鏈技術(智鏈ChainNova)存在的一種數字貨幣,而區塊鏈技術簡單理解就是一種通過點對點實現的電子貨幣賬本系統,它能夠通過網路記錄著每一筆比特幣的交易記錄,且去中心化,沒有人可以擅自更改,因此對於其持有者具有十分穩定的安全保障性。
但所有這些分發初始幣的方式,其公平性都遠弱於燒錢獲取初始比特幣的模式,而公平性又是一個貨幣系統的最核心問題,因此比特幣挖礦雖然消耗了大量資源,但和消耗資源挖金礦一樣是合理的經濟行為。
I. 為什麼區塊鏈要發幣
我們知道國家一直提倡說「無幣」區塊鏈。就是要鏈不要幣,支持技術開發,不支持發幣。
當然,這里的幣,就是我們常說的TOKEN,原指在計算機身份認證中令牌(臨時)的意思,隨著區塊鏈和數字貨幣的普及,人們對於TOKEN的翻譯多種多樣,包括代幣、積分、證書、標識、指標等等。
市場上對於TOKEN的理解主要分為兩類。
第一類,99%的人覺得TOKEN是代幣的意思,因為99.9%的項目也是這么做的。成立一個基金會,建個網站,寫一份白皮書,然後就ICO了,因為項目大部分還處於概念階段,TOKEN本身除了交易並無其他意義,所以人們叫它代幣,某種程度上執行了貨幣的功能。
第二類,專業人士和機構更願意將TOKEN翻譯為權益證明,或者說是通證。比如一個人的身份證明、學歷證明、股權、債券、積分、票據等,都因權益證明而具有真實性,不可篡改性。每一個權益證明通過密碼學的保護而變得更加安全,可靠。
所以,區塊鏈不僅僅是一項技術,它還是一種全新的生產和組織方式,甚至是一種全新的思維。
那麼,現在的問題是區塊鏈項目一定要發幣嗎?
回答:可以不發幣。不是所有的區塊鏈項目都要發幣,而發幣的也不一定是區塊鏈項目。
比如聯盟鏈,就不需要發幣。比如騰訊的q幣,原則上來講,也是一種幣,但不是區塊鏈項目。
所以,二者沒有相關聯性,但如果是公鏈就需要發幣。為什麼呢?
我們以比特幣為例子。比特幣系統作為公有鏈必須依賴幣的存在。公有鏈通過世界各地分布的節點來獲得其系統的穩定性和不可篡改性,而這些性質是公有鏈賴以生存的根本。
試想一下,如果比特幣系統不穩定或者可以輕易篡改,那麼比特幣將一文不值。這些節點不是某一個或幾個公司設立的,否則等同於私有鏈或聯盟鏈,這些節點必須是有好多參與者動態構建的。而這些節點的存在,必然需要某種激勵的存在,否則這些節點的構建者為什麼要參與你這個系統呢。而這種激勵必須與區塊鏈系統是一體的,必須是幣。
那麼,為什麼是幣,而不能是法幣,如人民幣作為激勵呢?
如果用人民幣做激勵,由於人民幣要存儲在人民幣賬戶,而這個賬戶本身是中心化的,太容易受控制了,你想想為什麼國內比特幣交易所這么怕央媽就明白了,怕被斷奶啊。另外,人民幣不能跟區塊鏈內部的智能合約發生化學反應啊。
央行發行的電子貨幣作為某個區塊鏈系統的原生幣和激勵也是不可以的。為什麼?
如果央行或者某個富豪想滅掉某個項目,只要拿出足夠的電子貨幣做足夠的節點,搞51%攻擊就好,所以,用央行發行的電子貨幣作為原生幣和激勵的區塊鏈系統也是不能的。而採用獨立的原生幣和激勵的區塊鏈項目就沒有這個憂慮。
因為如果某個人或機構要搞到足夠的節點去實施51%的攻擊,那麼其首先要拿到超過50%足夠的幣,而市場上的幣的數量是一定的,所以在其拿到足夠的幣之前,暴漲的價格就讓他難以承受了。
所以,公有鏈項目必須要有幣,無幣的公鏈項目就好比一個閹割了的人。
而且也只有通過通證,合理地激勵產出,才能改變生產關系,發揮區塊鏈的價值。因此,項目一定要有TOKEN,TOKEN可以更快的推進項目的發展,TOKEN解決了激勵、共識的問題,激勵解決了自治問題,正向自治的經濟生態體系加上區塊鏈底層技術是一個完美的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