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外匯儲備安全率與人民幣升值關系反比還是正比速求
安全率和升值沒有多大的關系,外匯儲備的安全率要看外匯儲備的構成。人民幣升值貶值,看中國的經濟情況、中國政府的態度等等。
Ⅱ 一個國家的外匯儲備多,有何好處有何壞處
外匯儲備過高的積極影響:
1.外匯儲備的快速增長增強了我國的綜合國力,提高了我國的國際資信。外匯儲備是體現一國綜合國力的重要指標。我國的外匯儲備規模已躍居世界第一位,標志著我國對外支付能力和調節國際收支實力的增強,為我國舉借外債以及債務的還本付息提供了可靠保證,對維護我國在國際上的良好信譽,吸引外資,爭取國際競爭優勢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2.充足的外匯儲備可以使我國中央銀行有效干預外匯市場,支持本幣匯率。充足的外匯儲備可以保證我國能夠從容應對突發金融風險,滿足有效干預外匯市場、維護本幣匯率穩定的需求。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爆發後人民幣的良好表現再次證明,充足的外匯儲備對於穩定人民幣幣值、維護投資者信心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3.充足的外匯儲備有力地促進了國內經濟發展。一是充足的外匯儲備能夠提高我國對外融資能力,降低境內機構進入國際市場的融資成本,鼓勵國內企業「走出去」,尋求更優的投資環境和更大的利潤空間;二是充足的外匯儲備在深化經濟改革、調整產業結構、提高生產技術等方面都能發揮重要作用。隨著我國加入世貿組織,對外貿易的發展大大加速,充足的外匯儲備可以滿足進口先進技術設備的需求;三是能夠更大程度地滿足居民正常用匯需求。
4.充足的外匯儲備也是人民幣最終實現完全可自由兌換的一個必備條件。人民幣可自由兌換是我國外匯體制改革的首要目標。我國在1996年底實現了人民幣經常項目可兌換,我國擁有雄厚的外匯儲備確保了我國能應付隨時可能發生的兌換要求,維持外匯市場匯率的相對穩定,抵禦貨幣兌換所帶來的風險,削弱其可能造成的負面影響。在經常項目可自由兌換後,我們的目標便是取消經常項目和資本項目的外匯管制,對國際間正常的匯兌活動和資金流動不予限制,從而實現人民幣完全自由兌換。充足的外匯儲備使中央銀行能有效地調節外匯市場,保持國際收支的基本平衡,使人民幣在邁向自由兌換的過程中保持匯率的基本穩定。
外匯儲備過高的負面影響:
1、加大了通貨膨脹的壓力,影響貨幣當局獨立制定貨幣政策。近年來外匯占款形式的基礎貨幣投放已經成為中央銀行貨幣投放的主要渠道。由於外匯儲備逐年增加,央行為了維持外匯市場的穩定,必須在外匯市場上買入外匯拋出本幣。通過貨幣乘數效應的作用,貨幣供應量被放大,不僅影響了貨幣政策的獨立性,而且造成了通貨膨脹的壓力。央行進行對沖操作的工具還比較有限,對沖效果也不明顯,因此如果外匯儲備持續以較快的速度增長,那麼通貨膨脹的壓力就會繼續增加。
2、導致經濟增長的動力結構不均衡,不利於實現經濟增長向內需主導型模式的轉變。我國高額外匯儲備的形成,是政府鼓勵出口、鼓勵招商引資等政策因素和人民幣升值預期因素在起主要作用。繼續維持這種主要依靠出口和投資拉動的經濟增長的動力結構,不僅有礙於落實科學發展觀、建立資源節約型和環境良好型社會的目標的實現,而且會損害經濟增長的潛力和後勁,不利於經濟的健康和可持續發展。
3、增大了人民幣升值壓力,不利於對外貿易順利開展巨額外匯儲備加大了人民幣匯率升值壓力,且使我國在相當程度上陷入減輕人民幣升值壓力與抑制貨幣供給增長難以兼顧的兩難境地:要減輕外匯占款造成的過多基礎貨幣發行對國內貨幣市場的影響,人民銀行必須加大回籠現金力度或提高利率,但這些操作將加大人民幣升值壓力;如果為了減輕人民幣升值壓力而增加貨幣供給或降低利率,本來就已經極為寬松的貨幣市場將因此變得過度寬松,從而刺激國內資產市場泡沫膨脹。我國有可能陷入「外匯儲備增長較快—人民幣升值預期—資金流入—外匯儲備繼續增長—進一步的升值和資金流入」這種惡性循環。此外,不斷高漲的外匯儲備還會進一步加劇貿易摩擦,惡化國際收支失衡,不利於我國外貿和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4、帶來高額的機會成本,加大資金收益風險,加大了匯率風險一個國家持有外匯儲備,就是把這些資源儲存起來,而放棄和犧牲利用他們投資的機會,在經濟上就形成了一種損失,這種損失也就是機會成本,一國外匯儲備越多,機會成本也就越高。美元作為我國外匯儲備的主要資產,匯率波動較為頻繁,高額外匯儲備有可能承擔美元貶值的風險。
5、成為導致流動性過剩的重要原因,影響了銀行的資金使用效率,加劇了經濟結構失衡。巨額貿易順差通過結匯轉換成人民幣資金進入商業銀行,外匯占款作為基礎貨幣大規模投放在貨幣乘數作用機制下引起貨幣供應量的多倍擴張,使市場流動性急劇膨脹。商業銀行的存差規模日益擴大,貨幣市場流動性泛濫等問題,都與這一因素有關。或許更嚴重的問題還在於,流動性過剩還會引發企業利潤下滑、投資過熱和通貨膨脹等一系列消極後果。
FX168財經網-專業外匯黃金資訊網
Ⅲ 外匯儲備安全性是什麼意思
安全性是指外匯儲備應存放在政治穩定、經濟實力強的國家和信譽高的銀行,並時刻注意這些國家和銀行的政治和經營動向;要選擇風險小、幣值相對穩定的幣種,並密切注視這些貨幣發行國的國際收支和經濟狀況,預測匯率的走勢,及時調整幣種結構,減少匯率和利率風險;還要投資於比較安全的信用工具,如信譽高的國家債券,或由國家擔保的機構債券等。
Ⅳ 外匯儲備安全性指的是什麼
外匯儲備(Foreign Exchange Reserve),又稱為外匯存底,指一國政府所持有的國際回儲備資產中的外匯部答分,即一國政府保有的以外幣表示的債權 。是一個國家貨幣當局持有並可以隨時兌換外國貨幣的資產。狹義而言,外匯儲備是一個國家經濟實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一國用於平衡國際收支,穩定匯率,償還對外債務的外匯積累。廣義而言,外匯儲備是指以外匯計價的資產,包括現鈔、國外銀行存款、國外有價證券等。外匯儲備是一個國家國際清償力的重要組成部分。
Ⅳ 中國外匯儲備及其安全性
中國外匯儲備將基本維持穩定。首先,盡管美聯儲或在今年12月再次加內息,但人民幣在10 月1日將正式容納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特別提款權貨幣籃子,各國央行或增加人民幣金融資產作為外匯儲備,預計未來數月人民幣兌美元將維持相對穩定;其次,監管 部門在最近數月進一步規范了跨境資本流動;再者,未來數月我國出口或溫和反彈,貿易盈餘將繼續保持高位。
Ⅵ 外匯儲備過多的話會存在安全性隱憂嗎
外匯天眼認為,外匯儲備過多的話會存在安全性隱憂。由於外匯儲備往往由多種貨幣組成,而且分散在不同期限的資產上,因此匯率風險、利率風險是外匯儲備無法規避的兩種風險。
Ⅶ 外匯儲備安全性與什麼有關
影響外匯儲備的因素_影響外匯儲備安全性的因素包括:
1、國際收支是影響外匯儲備最重要的因素,其中包括商品服務貿易、吸引投資、對外投資及外債等,這些基本都反映在銀行結售匯數據之中。
2、官方儲備資產中其他資產項目、黃金儲備和未納入官方儲備的其他外幣資產,在總量不變的情況下,它們和外匯儲備是此消彼長的關系。
3、由於外匯儲備一般是以美元計價的,因此外匯儲備中非美貨幣資產的匯兌損益也會影響外匯儲備的估值。
4、出於管理需要,既考慮外匯儲備的流動性、安全性和收益性,外匯儲備必須是資產組合的管理,所以組合中各類資產價格變化也會影響外匯儲備的估值。
上述四個因素,前兩個因素的影響更多體現在外匯儲備規模上,後兩個因素的影響則更多體現在估值上。
其次,上述對於外匯儲備的影響因素,可以簡化為下面的公式:
外匯儲備的變化= 銀行結售匯差額+ 非美貨幣儲備匯兌損益+ 外匯儲備資產價格估值變化+ 官方儲備資產中其他資產變化+ 黃金儲備+ 未納入官方儲備的其他外幣資產變化
上公式中的銀行結售匯差額、官方儲備資產中其他資產變化、黃金儲備和未納入官方儲備的其他外幣資產變化四項數據,官方是公布的,因此我們只需對非美貨幣儲備匯兌損益和外匯儲備資產價格估值變化進行合理估計,就基本掌握了外匯儲備的變化實況。
Ⅷ 如何保障我國外匯儲備安全
剛好看了一篇很中肯的文章,王重福教授的,比較精準的分析了外匯儲備的來龍去脈。轉給大家看看:
外匯儲備究竟屬於誰?
過去,無論是普通的百姓,還是相關管理部門,都把外匯儲備,當成好事,並以為越多越好,追求外匯儲備規模,似乎成了中國對外經濟的目標之一。但是,隨著中國外匯儲備成為世界第一,外匯儲備的性質,以及規模過大的弊端,終於可以討論了。
外匯儲備幾乎是中國特有的現象。中國外匯儲備的主要來源是:經常項目下的貿易順差(出口大於進口的差額)、FDI(外國直接投資)、熱錢流入。我僅以外貿順差來說明,FDI和熱錢的流入,原理是一樣的。
企業和個人賺得的外匯,過去必須悉數賣給央行,現在,賺得外匯的企業和個人,可以自行決定,賣給央行,或者自己保留。賣給央行的部分,是央行外匯儲備的來源。
央行把企業和個人手裡的外匯,買過來,按照規定的匯率,要付給前者等值的人民幣。企業和個人獲得等值的人民幣,就可以用人民幣,在國內市場購買商品或者資產,他們並沒有吃虧。而央行獲得外匯後,就去購買相應的外幣資產,這些資產,包括外國國債(如美國國債)、黃金、股權資產等,就是外匯儲備。外匯儲備,不是外匯,這是兩個概念。
問題是,假定原來國內市場上的貨幣供給量是適當的,則央行被動發行的這些與外匯等值的這些人民幣,就是沒有相應的商品相對應的貨幣。這些人民幣的作用是,如果它們在市場上,購買商品,就隱形地拿走了,本來屬於消費者的一部分。比如,本來市場上,有1000件商品,共有1000元的貨幣,則一件商品價格是1元錢,現在,某人突然增加了1000元的貨幣,也來購買商品,則每件商品的價格就是2元了,這個人,就佔有了一半的商品。所有人的實際購買力就降低了一半。
本來,那些獲得外匯的企業額和個人,應該用這些外匯去國外購買商品(和資產),因為外匯對應的商品,本來就在國外而不是國內。現在,他們把外匯換成了人民幣,這些新增的人民幣,或者說這些企業額和個人,佔了國內消費者的便宜。這相當於國內發生了通貨膨脹,在通脹發生時那些貨幣增加較快的人,就可以占其他人的便宜,他們是受益者。
當然,這些企業和個人,並不覺得自己佔了便宜,因為他們付出了外匯,獲得是等值的人民幣,畢竟,不能要求他們無償把外匯上交央行。
問題都出來央行這邊。央行獲得這些外匯後,在理論上,央行應該做的事情是,用這些外匯,去國外購買商品,然後拿到國內市場上來,與國內增加了的,等值外匯的人民幣相對應。這樣,總的貨幣供給量與總的商品量重新均衡。消費者的損失,從總體上,得以補償。
可是,貿易順差,確是中國外貿易的凈結果,也就誰說,就是因為外國買中國的東西多,我們買人家的少,才有的順差,如果央行可以把全部的外匯買外國商品,就沒有順差了。
起碼在十幾年前,多數人還把巨額的外貿順差看成是好事,賺外國人的錢,似乎是很驕傲的事情。其實,貿易逆差和順差,都是不好的,平衡才是最好的結果。以中美貿易為例,假定中國是順差,美國是逆差,則凈結果,就是中國只拿到了美元,而美國則拿到了中國的實實在在的商品。中國人拿到的美元,說的難聽點,只是紙片,不能吃不能花。美國人呢,只要印刷美元紙片,就可以換到需要的商品,簡直是空手套白狼。你還說,順差好么?
還有,出口雖然可以增加GDP ,增加就業,但是出口的目的,說到底是進口,進口可以直接提高消費者的消費水平和福利,特別是自己不能生產的商品,如大飛機和外國大片。
那麼,外匯儲備究竟屬於誰的呢?最近人民日報有一片文章,叫「外儲不適合無償分給民眾」,文章說,外匯儲備是央行的資產,因為它表現在人民銀行的資產負債表上。但是,央行,本身並不生產任何財富,它不過是用貨幣發行權,用人民幣這種負債,去交換企業和個人手裡的外幣(外國央行的負債)。央行,不過是一個中間人。
理論上,央行這種持有所謂的資產的方式,只是暫時的,只有當它用這些外匯,買回來相應的外國商品,投放到國內市場上,才算是實現了這個交換行動的目的。
可是如前所述,我們沒什麼可以買的,除了風險難以控制外,還有兩個原因,一個是,我們有意製造順差,控制進口,鼓勵出口;一個是由於政治經濟原因,外國不願意賣給我們商品,比如美國人,口頭上對自己的逆差表示不滿甚至憤怒,其實,內心卻是歡喜的。所以,央行拿到的外匯,主要的部分,沒有去購買商品,而是購買了外國的資產,這也是國際慣例,本身不奇怪,不正常的是,我們外匯儲備過多。一般認為,外匯儲備的規模,只要能夠維持3-6個月的進口即可。太多了,就有損失了。
中國持有外匯儲備的主要形式,是美國國債,這是因為美國國債資產,被認為是無風險資產,是全球所有資產定價的基礎,是最安全的。但是,安全,就意味著低收益。美國國債的收益率,一半不超過3%,可以說大大低於國內投資的回報率。
任何購買資產,也就是投資行為的目的,不是投資,而是消費,所有的外匯儲備資產,最終會變成商品。如果回報率過低,比如低於國內的通貨膨脹水平,則當這些外匯儲備最終能購買到的外國商品,投放到國內市場時,理論上,就不能沖抵當初國內市場增加了的那些人民幣。則全體的國內消費者,就有了凈的損失。更不用說,如果外匯儲備投資出現虧損,換回來的外國商品很少時,消費者的損失就要更大。考慮到時間因素,消費者的損失,也會放大。這也是我們面臨的實際狀況。
在這個意義上,超出必要水平的外匯儲備,需要獲得全體消費者的同意,因為他們的利益可能會受到損害。所以,在本質上,只有消費者,才是可能的損失的承受者。也因為如此,說外匯儲備,不是屬於央行的,而是屬於全體老百姓的,是對的,沒有問題的。
很多人認為,把外匯儲備分給全體老百姓是不符合原理,不切合實際的。我不同意這種說法,如果,央行把相應的人民幣投放到了國內市場,就應該把全體的外匯儲備,也分給全體的消費者,或者老百姓,道理上是一目瞭然的。老百姓拿到錢過後,能不能花出去,怎麼花,是老百姓自己的事情。只有這樣,才能做到,誰都不吃虧,誰都不佔便宜。跟現在央行持有外匯儲備不同的是,老百姓自己去把外國的商品買回來,國內的損失,國外補償回來。我說的全體消費者,自然也包括那些賣給央行外匯的人。
另外,所謂,把外匯分給民眾,會造成通脹,央行破產,則是無稽之談,因為,這些錢,不在國內買東西,而央行只不過不再充當暫時的中間人而已。
既然外匯儲備屬於全體老百姓,央行只是一個中間人和託管人,就有義務公布這些資產的真實狀況,用途、損益等大家都有權利知道,而不能是一手遮天的糊塗賬。
我不否認,央行持有外儲備,還有其他考慮,如政治收益等等,比如歐債危機中,中國的作用就凸顯了,似乎只有中國才能救歐洲。但是,這可能不是劃算的生意。
長遠看,必須放棄把外貿順差當成目的的重商主義政策,大幅度減少外匯儲備規模,增加進口,做到長期的貿易平衡。取消外匯管制,實現人民幣匯率的真正市場化,則是解決問題的總鑰匙。
Ⅸ 外匯儲備過多的弊端是什麼
外匯儲抄備過多,帶來的主要問題有三:第一,央行收匯需要投放人民幣基礎貨幣,這加劇了中國本就嚴重的貨幣超發問題,增加國內通貨膨脹的壓力;第二,外匯儲備主要投資於美國國債等高流動性資產,回報率很低,外匯資源效益低下,不利於對外低成本融資。第三,安全性隱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