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黃金儲備 » 中日戰爭儲備
擴展閱讀
類似於金條 2021-03-31 20:26:33
何蘭黃金市廠 2021-03-31 20:26:32
蒲幣對人民幣匯率 2021-03-31 20:26:27

中日戰爭儲備

發布時間: 2021-03-23 13:15:17

A. 在抗日戰爭時期,國民政府到底向八路軍和新四軍提供了多少作戰物資

查二檔館出版的《民國檔案》2002年第2期「軍政部軍需署編制之歷年撥發第十八集團軍及新編第四軍經費服裝數量表」
大體為:
年度 第十八集團軍 新編第四軍 合計

二十六年 7972423.50 773301.00 8745724.50
二十七年 2845300.00 無 2845300.00
二十八年 8051000.00 無 8051000.00
二十九年 6478000.00 945567.51 7423576.51
三十年 269904.00 無 269904.00
合 計 25616627.50 1718877.51 27335505.01
附註:二十七年度因會計年度改歷年制實際僅半年年度

其實,民30年前的也沒有發足,除上述表明顯看到新四軍軍餉有三年沒有以外,軍需品發放也不足。比如37年冬(還是抗戰初期國共蜜月是期),按45000人定員的八路軍,軍需署實際只發放了21000件棉大衣和13500件棉背心。

至於裝備……
八路軍在東渡黃河出發到山西時,收到國府撥發的6門蘇羅通小炮和百多挺DP機槍。序列上八路軍歸二戰區,閻老西彈葯供應到39年,衛立煌也給過彈葯。

B. 抗日戰爭時期日本國內情況

二戰前,日本人的日子其實挺好過的。雖然日本沒有英美等歐美列強發達富裕,但在亞洲首屈一指,是亞洲唯一的工業國。當時的日本已經擺脫了貧窮落後的面貌,日本不管是農村還是城市,都非常具有現代化的氣息,國內民眾也基本都能吃飽飯。

可以說在當時來講,日本人的生活是非常安逸和富裕的,甚至讓人羨慕。但戰爭爆發後,這種情況徹底改變了。

1936年,由日本軍部支持的廣田弘毅正式上台組閣,標志著法西斯政權在日本正式建立,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亞洲戰爭策源地形成。次年,日本發動了侵華戰爭,日本進入戰爭狀態。由於日軍遭到了中國軍隊的頑強抵抗,日本陷入了中國戰爭的泥潭。

日本是個小國,資源匱乏,底子也很薄,沒多久外匯儲備就用光了,財政也開始入不敷出。由於日本無法在國外借到錢,所以只能從國內百姓身上想辦法。為了支援前線,日本人開始節衣縮食,民眾紛紛把積蓄拿出來購買政府發行的公債。但沒多久,日本國民就已經沒有什麼積蓄,全都過的緊巴巴。

沒錢不可怕,節衣縮食還能對付一下。問題是,日本發動的侵略戰爭是個無底洞。由於戰爭規模越來越大,所以日本政府財政和資源的缺口也越來越大。為了維持戰爭,日本把國內所有的資源都集中到軍事上,並加大了對國內民眾的掠奪,連日本國民的口糧都被徵用了。

城裡人再也吃不上雪白的大米,即使條件好一些的也只能吃一些摻雜粗糧的糙米。而鄉下的農民們就更慘了,農民們辛辛苦苦種出來的糧食基本上全部都要上交國家,自己只能吃粗糧和野菜。一到冬天來臨,很多沒吃沒喝的日本農民根本撐不過寒冷的冬季。所以,每年日本農村很多地方都會出現餓死人的情況。

日本人不僅忍飢挨餓沒飯吃,他們的日用生活品也非常匱乏。由於執行配給制,日本國民手裡又沒有錢,所以他們只能分到數量很少、質量極差的生活品。大部分日本人分到的衣服是一種用木漿和樹皮混合著粉碎的廢舊棉布製作的粗製服裝。

這種服裝非常易碎,穿著也不舒服,但能夠分到一套衣服已經非常不容易,因為有的人連衣服都沒有。至於糖、油、肥皂等生活日用品,對於日本人來說完全屬於奢侈品。二戰後期,為了滿足戰艦的燃油需求,日本政府把老百姓炒菜做飯的豆油都給徵用了,老百姓做菜只能用水煮。

公園里的鐵柵欄、路邊的井蓋甚至家裡的收音機和門板也都被徵用了。實際上,日本政府征不徵用已經沒有什麼實際意義,因為大部分民眾連住的地方都沒有了。由於盟軍的轟炸,大量房屋被炸毀,很多人只能住又臟又臭的下水道,和老鼠住在一起。當時日本人的生活可想而知。

更讓他們難以忍受的是,他們沒有任何自由和權力,除了為國家賣命什麼都不能做。即使不被拉到前線充當炮灰,也要在後方像機器人一樣進行超長時間和超長強度的乏味工作,忍受著折磨,為所謂的大日本帝國「聖戰」服務。

所以「滿洲」成為了日本人心目中的樂土,他們都夢寐以求的希望能到滿洲去,因為滿洲國被日本軍部宣傳的簡直就是世外桃源。實際上,真的如此嗎?答案自然不是,當時的滿洲並不比日本本土民眾生活的好多少。不過滿洲擁有他們渴望的和平。

畢竟如果沒有戰爭,也許他們會生活的更好,也不會落到顛沛流離、忍飢挨餓的地步。但不管怎麼說,他們都參與了日本的對外侵略,不管是主動還是被動,他們都充當了日本帝國主義的幫凶,即使忍飢挨餓、遭到轟炸,也不值得人們同情。

(2)中日戰爭儲備擴展閱讀:

抗日戰爭日本國內環境:

日本經濟危機

1929年10月,由美國開始的經濟危機席捲整個資本主義世界。日本在危機中遭受沉重打擊,國民經濟虧損,黃金不斷外流,工業萎縮,農業告急。為了擺脫世界經濟危機造成的深重困擾,轉移國內的注意力,日本帝國走上侵略道路,日本軍國主義者加緊實施其既定的侵華政策。

國際環境

九一八事變後,國際局勢發生深刻復雜變化,特別是各主國聯調查團調查南滿鐵路被炸情況要國家對日本侵略中國所採取的綏靖政策,客觀上縱容了世界法西斯勢力的發展和相互勾連。

中國政府曾將希望寄託於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國際組織——國際聯盟。然而西方政治家們此時主要精力集中於歐洲戰場,未向中國伸出援手。國聯的綏靖主義態度使日本對國際社會不再心存忌憚,它向日本發出了一個錯誤的信號,嘗到了甜頭的日本從此在侵略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C. 抗日戰爭時期軍需物資由誰來供給

在抗日根據地初創時期,之所以能實行「力爭外援,休養民力」的財政方針,抗日根據地經濟和人民不堪負重只是問題的一個方面,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共產黨的抗日戰爭得到了海內外廣大愛國和進步人士的大力支持。在陝甘寧邊區,1938年11-12月,香港匯款50萬元法幣,孫夫人菲島匯款6萬元法幣,重慶轉來匯款8萬元法幣,西安1939年1-2月匯款59.0948萬元法幣,其他匯款7萬元法幣,5個月之間,捐款達到130萬元法幣 。除此以外,國內一般的富有者(主要是農村的大地主和城市的商人)也響應共產黨的號召,為抗日軍隊捐獻錢物。如山東抗日根據地政府,募捐的對象主要是地主和商人,每百斤募集的糧食中地主富農佔62.5斤,一般群眾佔37.5斤。除捐糧食外,還有捐錢和物的。如山東根據地范明樞先生捐助國幣200萬元,劉醒吾先生捐汽油機一部。在鄂豫邊區,一個鍋廠老闆一次捐13700元,應城膏鹽礦商,獻出大量銀元資助部隊。在淮南抗日根據地,安徽省愛國人士朱蘊山曾為新四軍募集食鹽100包,大米700包。同時,還有廣大人民群眾的捐獻,如安徽南港等地民眾捐獻糧食180石。
捐獻的數量是相當可觀的,就山東抗日根據地來看 ,1938年,膠東地區捐款占財政收入的71%,1939年佔66% 。至於中央所在地的陝甘寧邊區,國內外進步人士的捐款就更多了。外援金額在財政收入中所比重,1937年為77.20%,1938年為51.69%,1939年為85.79,1940年為70.50% 由此可知,在抗日根據地的初創時期,外援與捐獻是一項重要的財政來源,在財政收入中佔到70-80%,極大地彌補了這一時期抗日根據地的財政困難,為廣大農民恢復元氣創造了條件。

D. 抗日戰爭中從日軍身上能繳獲到多少軍用物資

實際上,八路軍的軍火來源只有一小部分是從鬼子那兒繳獲的,大部分是自己軍工廠秘密生產的,但即使這樣,我軍的武器彈葯還是非常緊缺,由此可以想像我軍在抗日戰爭中打得有多艱難,我們的勝利真是來之不易。

E. 中日戰爭 日本真的是因為美國才輸的嗎

不是
日本不管打不打美國
都是必輸無疑的
首先一個問題
為什麼要打美國
日本腦殘嗎
非要在蘇聯和歐美之間選一個打?
那是因為資源不夠了
當年日本的工業是強大,但工業強大的副作用就是需要消耗的資源也多,而日本本身又是資源貧乏的國家。
本來以為3個月就能解決的中國戰爭拖了這么久,戰略物資儲備都快見底了,沒有銅鐵造子彈,沒有石油驅動飛機坦克,難道和中國人去肉搏么?
這些資源,特別是石油必須從蘇聯或者歐美殖民地搶。
於是,為了將在中國的戰爭繼續下去,必須和蘇聯或者歐美開戰。

F. 中日戰爭日本會輸嗎

1937年與中國的全面戰爭爆發後,日本發現完全無法實現「三個月滅亡中國的目標」,為了維持在華作戰,不得不多次在國內增加稅收,壓縮民用工業,並列編大量特別軍費,其政府公債余額從1936年末的104億日元大幅增至1941年太平洋戰爭前的373億日元,通貨膨脹導致日本普通民眾的實際生活水平下降1/4以上,國家財政面臨崩潰。更為可怕的是資源危機,眾所周知,日本是一個資源匱乏的國家,1937年戰爭前主要資源對外依賴度為:鐵礦石52.3%,鐵礬土100%,橡膠100%,石油80%,鹽63%,棉花及羊毛99.9%,廢鋼鐵67%,銅.鋁.鉛鋅等均為一半及一半以上。由於侵華戰爭的巨大消耗,日本在糧食、電力、煤炭等資源領域等出現危機,其在1936-1941年的國際收支逆差達50億日元,黃金外匯儲備所剩無幾,以至日本不得不開始動用戰略儲備物資。在此情況下,日本有三種選擇:1、撤出中國,結束侵華戰爭,但這對日本來說是不可想像的,不僅因為日本傷亡已達數十萬,並且已經耗費了幾百億元的軍事開支,而且這將使因戰爭而掩蓋的財危機爆發,從而導致經濟崩潰;2,以對日本有利的條件來停止侵華戰爭,但在中國方面的頑強抵抗下,無法實現,據日本在1941年估計,要想打勝侵華戰爭,至少還需要3年,而且這是在中國無外援條件下的估計,而日本的黃金外匯儲備是無法支撐這樣長的時間,那就只剩下了第3條路,南進掠奪資源以支撐對華戰爭。而日本南進的作法又觸犯了美國、法國、英國、荷蘭等西方國家利益,導致了美英的經濟封鎖,進而導致了太平洋戰爭的爆發。從資源角度看,如果日本不發動太平洋戰爭,其戰時經濟根本不足以支撐到1945年。

G. 二戰日本在中國得到多少物資(包括滿洲國的出產)最好用日元表示

日本大舉侵華之後因戰爭它當年的GDP猛增了3倍

佔領東3省期間 搶走煤炭2億噸以上生鐵回3000萬噸
具體數據沒人能說答清楚

H. 2戰前 日本的黃金儲備有多少

日本人,人均一顆大金牙!

《黃金武士》——二戰日本掠奪亞洲巨額黃金黑幕
〔美〕
斯特林·西格雷夫
佩吉·西格雷夫 合著
南京師范大學南京大屠殺研究中心 譯
王 選 譯校
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出版

財經時報:二戰期間日本掠奪亞洲國家黃金揭秘(摘編之一)http://www.jiaodong.net/news/system/2005/11/12/000783951.shtml

二戰日本黃金寶藏的秘密:黃金武士http://bbs.qianlong.com/thread-1232108-1-1.html

戰後日本為何倔起的如此之快?——日本以天皇為首的獸兵二戰殺人掠奪的黃金寶藏
http://bbs.1931-9-18.org/viewthread.php?tid=168245

洗劫南京:日本人把屍體金牙也敲下來http://auto.sina.com.cn/news/2006-01-24/1600165419.shtml

日本人掠奪中國六千噸黃金 屍體上的金牙也要敲下http://www.stnn.cc/reveal/200610/t20061020_367751.html

當代日本黃金市場(七十年代至今)http://ke..com/view/4280339.htm

關於日本人的金牙問題,看網友是怎麼說的——

網友說法一:打仗打的沒錢了,普通老百姓都要砸鍋賣鐵,於是一些人為了存下硬通貨乾脆鑲上金牙,這樣鬼子政府也不好拔牙收集資源吧。結果倒霉的是被派到前線了便宜了美國佬。

網友說法二:日本人確實愛鑲金牙,特別是軍人,出征前家人都要為他們准備一顆金牙,好像是保佑什麼的。可惜鑲金牙沒能讓他們躲開子彈,反而讓他們的屍體遭受二次破壞。多少日本人因此被毀的慘不忍睹啊,真是活該。

網友說法三(爆笑類):小日本特喜歡甜食(看東史郎日記就能感受到),而當時日本沒全國牙防組推薦使用的牙膏,所以蛀牙應該不少。那時候鑲牙的材料黃金比較普遍,故而便宜了米英鬼畜。

網友說法四:老美覺得亞洲人什麼都是金做的,朝鮮戰場上美國大兵扒屍體上了癮,連青銅器和銅鑼都當寶抱回去…翻譯告訴他們這不是黃金是銅他們還死活不信…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網友說法五:鑲金牙不光是日本人多,猶太人也不少,中國人解放前也很多。牙齒壞了,用其它東西鑲補,有的不結實,有的生銹,只有金牙不生銹還軟硬適度,還有鑲銀牙的。有些人為了炫耀有錢,還專門把沒壞的牙鑲一個金套,一呲牙金光閃閃,讓人覺得俗不可耐,可他們自己覺得很風光,很有面子。這也曾經是一種文化。

小說節選,注意裡面提到有關金牙的事——下數第三段:

周天化的爺爺是修鐵路的華工。周天化的父親20歲時,被爺爺從廣東鄉下帶到了加拿大。當時父親已經結婚,可母親還太小,還沒生孩子。父親來加拿大後想把妻子帶出來,但那時帶一個人要付500加元的人頭稅。父親交不起這么多錢,帶不出老婆,結果在當地找了個女人結婚了,生了三個孩子。周天化的母親等了十年後才被帶出國,作為二房和他的老公以及另一個老婆和她三個兒子住一起。那時加拿大海關嚴格限制中國人和日本人的配偶進入,所以這里的黃種女人很稀少,大部分男人都是打光棍單身的。周天化的媽媽從廣東鄉下來到溫哥華之後,正遇上一個日本人餐館急需女工,出的工錢比華人餐館高得多。周天化的媽媽後來一直在這間日本餐館做女招待。周天化就是在這期間出生的。

母親生下他之後一個禮拜後,就帶著周天化去上班了。周天化是和餐館老闆吉島茂的兒子熊本一起長大的,後來又是在一個學校一起讀書。那個時候本地出生的移民孩子已可以免費讀書,學校里中國孩子日本孩子還有白人孩子都在一起上課。但是在1937年中日爆發全面戰爭之後,兩國僑民也開始了對立。兩個街區的商業停止了交往,人員也相互有了敵意。周天化的母親不再去吉島茂的壽司餐館做女招待了,但是她變得不再快活,不久就生了大病。在病倒之前,母親帶他去一個日本牙醫那裡安了一個金牙齒。對於日本人來說,裝上一顆金牙表示他已經成人了。裝金牙的過程象是舉行一次成人禮。周天化那顆被敲下來的牙齒會被放到寺廟里,和其他日本年輕人的牙齒混在一起。這些牙齒會受到僧人的保護,因為這些牙齒如果落到敵人手裡加以傷害,那麼它們的主人就會災難纏身。

裝完金牙之後,母親的病情加重了。她臨死之前對周天化說:孩子你現在長大了,應該去幹活了。我想你還是上吉島茂那裡做事吧!你可以和熊本他們一起到漁業合作會社裡當水手,到大海里去打漁,你在那裡會過得快活一點的。他們會接受你的。

就這樣,周天化和吉島茂之子熊本一起出海打漁了。這個時候他們的漁船是帶著機器動力的,可以開出很遠。在這些加拿大出生成長的青年人心中,對於他們的祖國沒什麼特別強烈的觀念。盡管中日兩國已經打得山崩地裂,他們之間在船上從來沒有不和。那年武漢保衛戰打得最激烈的時候,正是他們在海里追趕金槍魚群的季節。

I. 抗日戰爭時期,中國的貨幣制度

1949年7月4日,國民黨政府又在廣州發行所謂可無限制兌換的「銀元券」,規定版1銀元含權純銀23.493448公分,僅指定9個城市為兌換點,這等於是限制兌換。並規定l銀元兌換5億元金圓券。銀元券只不過是國民黨政府的『種垂死掙扎,很快在中國大陸地區徹底崩潰。
與國民黨政府貨幣制度同時存在的是共產黨領導的革命根據地貨幣制度。早在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領導F的農民協會就建立了一些銀行機構,並發行過貨幣。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各革命根據地的蘇維埃政府也發行過各種貨幣,以支持戰爭,發展生產。例如,1928年廣東海豐勞動銀行發行過銀票,1931年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國家銀行發行了鈔票、銀元和銅幣。這種鈔票註明憑票即付相應的銀元。抗日戰爭時期,各抗日根據地都發行了自己的貨幣,其中很多貨幣也成為解放戰爭時期各解放區流通的貨幣。解放區的貨幣大多是以銀行券形式發行的,除個別地區曾實行過短暫的兌換外,都是不可兌換的銀行券。由於那時的根據地和解放區處在被包圍、被分割狀態下,因而各根據地和解放區的貨幣具有分散性和非統一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