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黃金儲備 » 國際儲備對國內利率的影響
擴展閱讀
類似於金條 2021-03-31 20:26:33
何蘭黃金市廠 2021-03-31 20:26:32
蒲幣對人民幣匯率 2021-03-31 20:26:27

國際儲備對國內利率的影響

發布時間: 2021-03-23 08:23:07

匯率變動對利率有什麼影響

匯率變動對利率的影響也是間接地作用,即通過影響國內物價水平、影響短期資本流動而間接地對利率產生影響。
首先,當一國貨幣匯率下降時,有利於促進出口、限制進口,進口商品成本上升,推動一般物價水平上升,引起國內物價水平的上升,從而導致實際利率下降。這種狀況有利於債務人、不利於債權人,從而造成借貸資本供求失衡,最終導致名義利率的上升。如果一國貨幣匯率上升,對利率的影響正好與上述情況相反。
其次,當一國貨幣匯率下降之後,受心理因素的影響,往往使人們產生該國貨幣匯率進一步下降的預期,在本幣貶值預期的作用之下,引起短期資本外逃,國內資金供應的減少將推動本幣利率的上升。如果本幣匯率下降之後,人們存在匯率將會反彈的預期,在這種情況下,則可能出現與上述情況相反的變化,即短期資本流入增加,國內資金供應將隨之增加,造成本幣利率下降。
如果一國貨幣匯率下降之後能夠改善該國的貿易條件,隨著貿易條件的改善將促使該國外匯儲備的增加。假設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外匯儲備的增加意味著國內資金供應的增加,資金供應的增加將導致利率的降低。相反,如果一國貨幣匯率上升將造成該國外匯儲備的減少,則有可能導致國內資金供應的減少,而資金供應的減少將影響利率使之上升。

⑵ 提升利率會帶來什麼影響

會帶來五個方面的影響;

⑶ 利率上升對中國資產市場有何影響

我給你一篇我曾經寫的論文吧~希望有用~
利率市場化與宏觀經濟政策的協調
中國在進行市場經濟體制建設的同時,也在加快融入全球經濟的步伐,中國經濟正曰益顯示出開放的市場經濟的特徵。隨著加入WTO、利率管制和匯率固定已成為協調本外幣政策的障礙。促進利率市場化,協調宏觀經濟政策已經是刻不容緩的任務。
開放條件下的利率管制已成為協調本外幣政策的障礙
1、利率管制影響了國內資金的充分利用,惡化了中資銀行的競爭地位
目前外資銀行享有超國民待遇,外資銀行被允許在規定的利率基礎上收費,但禁止中資銀行收費。這實際上相當於外資銀行的貸款利率浮動,而中資銀行的貸款利率卻是管制的。國內商業銀行無法根據項目風險的大小確定貸款利率,因此出現了所謂的「惜貸」現象,客觀上也使貸款流向大中企業,流向國有企業,而中小企業和非國有企業難以獲得貸款。這樣,對利率敏感的效益好的非國有企業由於無法獲得貸款而不能增加投資,削弱了利率政策的投資效應。國有銀行因宏觀緊縮吸引了大量儲蓄存款,但卻不貸給贏利高的非國有企業,迫使企業尤其是三資企業利用外資,這就客觀上導致一方面國內大量資金閑置,另一方面又有大量外資涌進。這是90年代以來我國的國際資本流入和國內儲蓄過剩同時存在的主要原因之一。此外,由於利率的管制,國有銀行有大量資金頭寸卻貸不出去,外資銀行便從間業拆惜市場以較低成本將國有銀行利用網點優勢花大力氣吸收的存款拆借過來,再貸給資金短缺的三資企業。加入WTO後,不推動利率市場化,必將束縛國有銀行的手腳,使中資銀行的網點優勢無法發揮,國有銀行將在競爭中處於劣勢。
2。利率管制制約了金融市場的發展,限制了貨幣政策效應的發揮
利率管制制約了我國金融市場的發展,使我國的信貸市場、貨幣市場和資本市場的利率難以理順。目前,我國遠期市場僅限於中國銀行實行的經常項目下、最長6個月的遠期結售匯,從規模和時間上無法滿足需要。由於遠期外匯市場的價格是由利率的變動生成的,利率管制也使遠期交易市場無法真正形成。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金融市場在政府推動下逐步發展,但由於利率管制和債券利率沒有與風險程度掛鉤,各種債券為主導的資本市場利率和同業拆借利率、公開市場利率為主導的貨幣市場利率沒有形成合理的比例關系。貨幣政策要通過金融市場傳導,利率作為金融市場的核心結構受到管制,無法形成具有流動性的貨幣市場和靈活的利率體系,必然使貨幣政策效應大打折扣。
3、利率管制易使內外部經濟失街
開放條件下,利率管制易使內部外部經濟失衡。如果資本的國際流動是完全自由的,即資本的國際流動對利率水平的國際差異非常敏感時,極小的利率差異也會引起極大的資本流動,完全的資本流動會使國內和國外的利率差異完全消除。這時。中央銀行的貨幣政策就喪失了獨立性。究其原因,這是因為如果我們假定某個國家想提高利率,它實行緊縮的貨幣政策,利率就上升了。很快,全世界的證券持有者會重新安排其財富以利用這一新的利率。隨著巨額的資本流人,該國國際收支平衡呈現大量的盈餘;外國力圖購買該國的資產,這傾向於引起貨幣升值,並迫使中央銀行進行干預以保持匯率穩定。中央銀行將購買外國貨幣,提供本國貨幣。這種干預引起本國貨幣存量增加,結果,最初的貨幣緊縮被抵消了。這一過程在國內利率被降低到最初水平時才告結束。因此在固定匯率制度下,如果資本的國際流動是完全自由的,貨幣政策將失去獨立性。利率無法擺脫世界市場通行的利率水平,任何謀求獨立貨幣政策的嘗試都會引起資本流動和必然的干預。直到恢復到世界市場的利率水平。
盡管目前我國的資本項目還沒有放開,但自1994年的外匯體制改革,人民幣經常項日下可以自由兌換以來,外資已可通過各種合法及非法渠道滲透進我國。由於中央銀行以人民幣匯率穩定為政策目標,致使匯率對外匯供需的變化缺乏彈性。由於國內外利率差距較大,對國際短期資本吸引力很大,一些國際熱錢開始採取非常的手段結匯,套取利差匯差。各種境外資金通過各種政策「灰色」地帶或黑市渠道將資本匯入大陸,以合法的貿易結匯方式套息,這可從1994、1995、1996、1997年中國連年外貿結匯資金超過進口貿易幅度看出。而1998年以來,由於國內連續下調利率,而美元則連續上調利率,這種國內外利率差距,又引起了各種形式的資本流出。國際熱錢除套利外,還擾亂我國的經濟金融秩序。近年來,中國的假出口、騙退稅,三資企業中的虛假投資和價格轉移,房地產業中的炒地皮、外銷房以及期貨、股票市場的狂瀾都有這些國際游資神出鬼沒的蹤跡。而正是由於我國管制利率,刻意追求穩定的匯率,沒有利率、匯率風險,形成政府對利率和匯率的隱性和顯性擔保才使國際游資放心大膽地進入中國。
由於人民幣實行強制結售匯制,央行被迫買進外匯市場上的外匯,使外匯儲備不斷增加,擴大了人民幣的投放。這就削弱了1994年以來我國一直堅持實施的適度從緊的貨幣政策的力度,影響了貨幣政策的獨立性。另外,穩定的匯率也吸引了投機資本。近年來我國外匯儲備雙順差中有相當大部分的外資即可能是以套利套匯為目的的短期「游資」,這對我國的經濟穩定有很大破壞性。同時,央行對外資流入進行對沖干預的力度也是有限的,而若採用對沖措施則要犧牲國內經濟增長。維持這種扭曲匯率,在我國出口仍主要為勞動密集型產品,東南亞各國的貨幣大幅貶值的情況下,削弱了我國出口商品的國際競爭力。
可見,在匯率缺乏彈性的情況下,國內外利率不一致將引起資本流動,導致內外部失衡。而且在人民幣匯率僵化、利率管制條件下,為確保內外部平衡,中央銀行被迫進行沖銷操作。中央銀行的這種過多的單一方向干預對貨幣政策沖擊越來越大,甚至難以抵消,即沖銷操作的難度越來越大,效用越來越小。
推動利率市場化改革協調本外幣政策的對策
1、我國現行的利率市場化改革目標模式可概括為:「市場形成利率,央行調控利率」。為確保利率形成市場化,必須堅持放鬆對金融機構的利率管制與推進貨幣市場的發展並舉。只有促進貨幣市場利率體系的形成,才可能形成以同業拆借利率為金融市場基準利率。
2、我國的利率市場化改革,必須配合其他市場體制的改革,首要的改革是國有銀行的商業化改革和國有企業的現代企業制度改革。只有在微觀基礎具有硬預算約束條件下,利率才能對微觀經濟主體的行為產生影響,以利率調控制機制為基礎的宏觀調控的作用才是有效的。
3、利率的市場化必須配合匯率形成機制的市場化,利率和匯率杠桿才能發揮宏觀調控的作用。目前我國匯率形成機制還沒有完全市場化,人民幣匯率主要在銀行間外匯市場形成,外匯市場的供求關系是決定人民幣匯率的基礎,但還有一部分外匯供求關系無法在外匯市場上實現。可以說當前人民幣匯率最主要的變化,還停留在商品市場層次上,利率變化對匯率的影響是通過商品市場實現的,利率平價在中國無法起作用。只有利率的市場化配合匯率形成機制的市場化才能最終促進內外部經濟均衡。

⑷ 中國現階段匯率與利率的相互影響及變化關系如何謝謝。

一.匯率政策和利率政策
長期以來,在我國的宏觀調控中並沒有對利率政策和匯率政策的協調給予足夠的重視,利率政策和匯率政策幾乎是完全分離的。從1994年以來,我國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的單一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由此開始,我國利率政策和匯率政策之間的影響日益密切。
二.
1.1 利率變動對匯率的影響
首先,利率政策通過影響經常項目對匯率產生影響。當利率上升時,信用緊縮,貸款減少,投資和消費減少,物價下降,在一定程度上抑制進口,促進出口,減少外匯需求,增加外匯供給,促使外匯匯率下降,本幣匯率上升。與利率上升相反,當利率下降時,信用擴張,貨幣供應量(M2)增加,刺激投資和消費,促使物價上漲,不利於出口,有利於進口。在這種情況下會加大對外匯需求,促使外匯匯率上升,本幣匯率下降。這里以人民幣利率下調為例來說明利率-匯率機制的傳導效應:利率下降,國內需求上升,進口需求也上升,導致人民幣匯率下降;進口需求上升和通貨膨脹率上升,使得對人民幣貶值預期增加,企業進口增加而出口減少,資金外流增加,導致人民幣匯率下降。實際利率的下降引起外匯匯率上升、人民幣匯率下降。實際上,人民幣匯率下降的效果是擴張性的:一方面,人民幣匯率下降,在國外相對價格變化的影響下,由於出口擴大,在乘數作用下使國民收入得到多倍擴張,另一方面,人民幣匯率下降通過收入再分配效應和資產效應導致國內需求下降;與此同時,出口企業利潤增加,進口商品成本上升,推動一般物價水平上升。總之,人民幣利率下調造成人民幣匯率下降,對總需求的影響是雙重的。其次,通過影響國際資本流動間接地對匯率產生影響。當一國利率上升時,就會吸引國際資本流入,從而增加對本幣的需求和外匯的供給,使本幣匯率上升、外匯匯率下降。而且,一國利率的提高,促進國際資本流入增加,而資本流出減少,使國際收支逆差減少,支持本幣匯率升高。與利率上升相反,當利率下降時,可能導致國際資本流出,增加對外匯的需求,減少國際收支順差,促使外匯匯率上升、本幣匯率下降。
1.2 匯率變動對利率的影響
匯率變動對利率的影響也是間接地作用,即通過影響國內物價水平、影響短期資本流動而間接地對利率產生影響。首先,當一國貨幣匯率下降時,有利於促進出口、限制進口,進口商品成本上升,推動一般物價水平上升,引起國內物價水平的上升,從而導致實際利率下降。這種狀況有利於債務人、不利於債權人,從而造成借貸資本供求失衡,最終導致名義利率的上升。如果一國貨幣匯率上升,對利率的影響正好與上述情況相反。其次,當一國貨幣匯率下降之後,受心理因素的影響,往往使人們產生該國貨幣匯率進一步下降的預期,在本幣貶值預期的作用之下,引起短期資本外逃,國內資金供應的減少將推動本幣利率的上升。如果本幣匯率下降之後,人們存在匯率將會反彈的預期,在這種情況下,則可能出現與上述情況相反的變化,即短期資本流入增加,國內資金供應將隨之增加,造成本幣利率下降。如果一國貨幣匯率下降之後能夠改善該國的貿易條件,隨著貿易條件的改善將促使該國外匯儲備的增加。假設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外匯儲備的增加意味著國內資金供應的增加,資金供應的增加將導致利率的降低。相反,如果一國貨幣匯率上升將造成該國外匯儲備的減少,則有可能導致國內資金供應的減少,而資金供應的減少將影響利率使之上升。
1.3 貨幣政策與匯率政策的傳導機制
從我國的情況來看,利率-匯率傳導機制是通過國內經濟間接影響貨幣政策效應,這種傳導機制的主要內容是:各種貨幣政策工具,主要是利率,通過國內經濟間接的影響匯率,再由匯率變化反過來影響國內金融運行和經濟活動,從而影響國內貨幣政策的效應。然而,由於我國市場經濟體制尚在改革進程中,國內大的經濟環境還不完善,所以在我國利率-匯率傳導機制發生作用的條件還很不成熟。盡管我國已經加入了世界貿易組織,但是我國目前資本項目尚未完全開放,仍然受到嚴格的管制,外匯市場仍大體屬於封閉型的外匯頭寸市場僅限於銀行間的外匯交易,而且國內貨幣市場不發達,貨幣市場與外匯市場的直接聯系並未真正建立起來。因此,利率作為重要的貨幣政策工具,卻無法通過貿易和境內外資金流動影響匯率,只能通過影響國內經濟的間接方式來影響匯率。反過來,匯率的變化又會引起國際收支和國內生產的相應變化,這些變化又會作用於金融領域,從而對貨幣政策的效應產生影響。

⑸ 國際收支、利率、匯率、國內物價、經濟增長與就業、國際儲備、貨幣供應量之間的關系

國際收支反應在順差和逆差上面,所謂的順差就是出口大於進口,而逆差就是進口大於出口
利率:利率上升,首先影響的是國內的供給和需求,利率上升,國民手中的錢當然是願意存到銀行了,這樣消費水平就會下來,術語就是CPI下降!反之,CPI上升,經濟過熱。
匯率主要就是升值與貶值。升值不利於我國出口,這樣我國的一些出口企業就會不景氣,經濟可能就會萎靡,但不會那麼嚴重。貶值有利於我國出口,經濟會好的。
國內物價:就是匯率那裡我說的,人民把錢存到銀行沒人消費了,物價當然就會降了
經濟增長與就業:以上所說的那些,只要是經濟不好的,就會影響經濟增長和就業
國際儲備:所謂國際儲備就是指我國國庫中的外幣數量。人民幣升值,我國就的從國庫中拿出一些外幣來補這個窟窿!而貶值,國外的機構就會用外幣來兌換我們的人民幣,這樣我國的國際儲備就增加了
貨幣供應量:你可以從上面所說的找到答案,我就不多說了。
還有什麼不明白的,可以加我QQ

⑹ 利率匯率的變動帶來的什麼影響嗎

1、匯率政策和利率政策

長期以來,在我國的宏觀調控中並沒有對利率政策和匯率政策的協調給予足夠的重視,利率政策和匯率政策幾乎是完全分離的。從1994年以來,我國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的單一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由此開始,我國利率政策和匯率政策之間的影響日益密切。

2、利率變動對匯率的影響

首先,利率政策通過影響經常項目對匯率產生影響。當利率上升時,信用緊縮,貸款減少,投資和消費減少,物價下降,在一定程度上抑制進口,促進出口,減少外匯需求,增加外匯供給,促使外匯匯率下降,本幣匯率上升。與利率上升相反,當利率下降時,信用擴張,貨幣供應量(M2)增加,刺激投資和消費,促使物價上漲,不利於出口,有利於進口。在這種情況下會加大對外匯需求,促使外匯匯率上升,本幣匯率下降。

3、匯率變動對利率的影響匯率變動對利率的影響也是間接地作用,即通過影響國內物價水平、影響短期資本流動而間接地對利率產生影響。

首先,當一國貨幣匯率下降時,有利於促進出口、限制進口,進口商品成本上升,推動一般物價水平上升,引起國內物價水平的上升,從而導致實際利率下降。這種狀況有利於債務人、不利於債權人,從而造成借貸資本供求失衡,最終導致名義利率的上升。如果一國貨幣匯率上升,對利率的影響正好與上述情況相反。

其次,當一國貨幣匯率下降之後,受心理因素的影響,往往使人們產生該國貨幣匯率進一步下降的預期,在本幣貶值預期的作用之下,引起短期資本外逃,國內資金供應的減少將推動本幣利率的上升。如果本幣匯率下降之後,人們存在匯率將會反彈的預期,在這種情況下,則可能出現與上述情況相反的變化,即短期資本流入增加,國內資金供應將隨之增加,造成本幣利率下降。

4、貨幣政策與匯率政策的傳導機制

從我國的情況來看,利率-匯率傳導機制是通過國內經濟間接影響貨幣政策效應,這種傳導機制的主要內容是:各種貨幣政策工具,主要是利率,通過國內經濟間接的影響匯率,再由匯率變化反過來影響國內金融運行和經濟活動,從而影響國內貨幣政策的效應。然而,由於我國市場經濟體制尚在改革進程中,國內大的經濟環境還不完善,所以在我國利率-匯率傳導機制發生作用的條件還很不成熟。

⑺ 央行給什麼要購買大量的外匯儲備,外匯儲備是怎麼樣影響國內的利率的,

外匯儲備的主要作用:
1.調節國際收支,保證對外支付
2.干預外匯市場,穩定本幣匯率
3.維護國際信譽,提高對外融資能力
4.增強綜合國力和抵抗風險的能力

利率與外匯成反比關系,利率下降,外匯匯率上升,本幣匯率下降。
當一國的利率水平高於其他國家時,表示使用本國貨幣資金的成本上升,由此外匯市場上本國貨幣的供應相對減少;另一方面也表示放棄使用資金的收益上升,國際短期資本由此趨利而入,外匯市場上外匯供應相對增加。本、外幣資金供求的變化導致本國貨幣匯率的上升。反之,當一國利率水平低於其他國家時,外匯市場上本、外幣資金供求的變化則會降低本國貨幣的匯率。

⑻ 無論國際收支是順差還是逆差,對利率造成的影響都是一樣的嗎

當今世界由於經濟的全球化,經濟形勢日益復雜,各種經濟金融要素相互交織在一起,再加上各國政治軍事等非經濟要素的干預,共同來影響各國匯率的走勢,因此匯率是受很多因素影響的,你所說的國際貿易就是要素之一。如果一個國家在一段時間內貿易一直呈現順差(比如中國),就意味著社會財富大量增加,這些財富必會通過某些途徑成為該國的外匯儲備,所以貿易順差會造成外匯擴增是成立的,而如果一個國家經濟持續增長,常常伴隨著該國貨幣也急劇升值。因此,貿易順差、外匯擴容、匯率上升是國家發展的外在表現。
而你所說的「美國要將美元換成人民幣去買中國的商品」是不成立的,現在美國才是國際儲備和流通貨幣,美中貿易結算通常使用美金的,而中國的產品出口到美國,美國人當然使用美元來購買了,怎麼可能使用人民幣購買呢,將美元兌換成人民幣,這對美國人米不是多此一舉嗎?你說是不?不知道你理解的是不是這個意思。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⑼ 中國外匯儲備的情況及外匯儲備量的多少對國內經濟的影響

(是我可能要考試的論述題,所以只需要點,不能太多,答不完)
哈哈哈!!!

據報道, 今年中國國家外匯儲備余額已達2428億美元 [1],而中國的國民生產總值約為9.6萬億元人民幣, 或約1.1萬億美元 [2]。 按照上面數據, 中國國家外匯儲備佔中國國民生產總值約21%, 與官方所公布的中國國債的數額大致相抵(2334億美元, [3])。

在全球范圍內看, 中國大陸外匯儲備絕對值僅次於日本 (四千餘億美元), 大於台灣、香港和南韓 (三者外匯儲備分別介於一千億至一千三百餘億美元之間)。[4]

毋庸置疑, 中國的龐大外匯儲備對於穩定國際市場波動對中國的影響有著積極作用。 然而從另一個角度看, 中國作為一個大陸型經濟, 仍然施行一定程度的外匯管制。 維持如此龐大的外匯儲備作為反擠兌的應急基金是否有必要,實在值得探討。 有人說龐大的外匯儲備有助於提高外國投資者的信心,我看這也不見得:日本外匯儲備的絕對值,以及台灣外匯儲備占國民生產總值的比例,均比中國大陸為高。 目前並沒有數據表明日本與台灣對於外國投資者具有很大的吸引力。

另外根據專家估計, 中國放在國外的這些外匯每年收益率應在5%左右 [1] 。 考慮到通貨膨脹及美元貶值的因素, 筆者估計實際年收益率不超過2%。

中國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國內各方面的發展急需資金。 如果能將佔中國國民生產總值約21%的外匯儲備中減去近期或高息外債後的大部分轉換為人民幣,投資於普及教育、醫療與社會安全保障體系、環境保護,以及國內經濟、金融、商業的規范化、制度化、信息化(如建立全國信用信息系統),並相應給與政策上的支持, 對中國未來的發展有著長治久安的作用。 退一步說,如果這一筆錢能用來償還中國政府歷年發行的國債(國庫卷),那麼這筆龐大的民間資金對於中國經濟的發展會有著巨大的推動。

據目前所知,中國外匯儲備中絕大部分是美元資產,特別是大量購買了美國債券 [1] 。 中國的國債與外匯儲備的同時增長相當於一個非常奇異的資本由中國流向美國的過程:(a) 政府以國庫卷的形式從民間搜集資金; (b) 將人民幣形式的資金以貿易或金融兌換方式轉換為外匯儲備(特別是美元); (c) 以外匯儲備購買美國債券(特別是美國國債) 。 實際的效果就是中國人在省吃儉用的同時, 向美國人貸款。 而如前所述, 實際年收益率不超過2%。

外匯儲備的增加並不是中國獨有的現象。 位於紐約的兩位學者曾經系統分析了發展中國家為外匯儲備增加所付出的巨大的機會成本 [5] 。 他們認為, 東亞國家過去十年間為積攢外匯儲備付出的代價相當於國民生產總值的20%以上。 筆者認為, 兩位學者的分析有著獨特的視角, 值得人們深思。

「世界上沒有免費的午餐」 。 有關中國外匯儲備的利弊得失, 國內的媒體、政府機構、甚至學術界對「利」強調的比較多, 對「弊」(代價或機會成本)討論較少。 筆者此文的目的, 是拋磚引玉, 引起大家對這一問題的重視。 至於如果公眾建立起減少外匯儲備的共識, 以後為實現這一長遠計劃如何實際操作, 這是另一個非常復雜的問題, 可以進一步討論。 這里我只能粗線條地談一點我的看法:

1. 「出口創匯」可以是現時政府經濟政策的一部分, 但不應成為政府經濟目標的主要或決定性的部分。 政府的主要職責是更有效和公平地配置國內資源, 包括資金的資源。 一面在國內舉債,一面向國外大規模購買外國債卷, 這本身既無效益, 又不公平(有劫貧濟富之嫌) 。 筆者認為, 在不造成貿易逆差的前提下, 適當讓人民幣升值, 有助於提高人民購買力, 吸引國外投資者, 未嘗不是好事。「出口創匯」的目標應由「進出口總體平衡」的宏觀目標取代。

2. 如果公眾建立起「減少外匯儲備」的共識, 那麼在轉換外匯成人民幣實際操作上應採取循序漸進的原則, 盡量減少對本國利益和國際金融秩序的傷害。 近期應以停止外匯儲備增長為目標, 減少收購外幣及國外債卷的政府行為, 以後逐步減持國外債卷和外匯。 為減低人民幣升值的壓力, 應進一步放寬民間對外幣的擁有、流通和使用, 同時適當增加人民幣貨幣供給, 進一步降低利率。 國內近幾年物價指數疲軟, 也說明還有進一步降低利率的空間。

(要點自己總結了.呵呵)

⑽ 如果國際收支都計入國際儲備的話,逆順差也會對本幣、利率、匯率產生影響嗎

國際收支會影響來外匯儲備,但並不源是國際收支逆順差都計入外匯儲備。
外匯儲備由幾個方面組成,主要來源是央行在境內市場買入外匯賣出人民幣形成的,其次是外匯儲備的投資收益。影響外匯儲備數量的還有匯率因素,外匯儲備按美元計價,非美貨幣的外匯儲備因匯率的變動也會影響外匯儲備折美元金額。
國際收支順差指的是一國的資金凈流入狀況。如果都以外幣結算,折流入境內的外幣資金大於流出的外幣資金,這部分多流入的資金如果都變為企業個人外幣存款留存下來,就不會影響外匯儲備,不會影響人民幣和美元的匯率。但如果這部分多餘的美元都要換成人民幣,折會影響匯率,央行為穩定匯率通過市場干預買入外匯釋放人民幣,就形成了我國的外匯儲備。當然,如果有一天我國國際收支出現大幅逆差,人民幣匯率出現貶值,央行也可以通過釋放外匯儲備來滿足市場對外匯的需求,穩定人民幣匯率。
目前中國是個封閉的外匯市場,人民幣外匯交易以實需原則為主,因此國際收支逆順差是影響人民幣匯率的最重要的因素。此外,國際收支順差,表明大量資金流入,國內貨幣量增加,會產生通脹壓力,抬升人民幣利率;反之,國際收支逆差,國內貨幣資金減少,會形成通貨緊縮,壓低市場利率。